精细化工反应风险评估解决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13.02 KB
- 文档页数:2
加强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实施方案为加强精细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预防和遏制各类事故特别是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按照《山东省安监局关于加强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通知》(鲁安监发〔2017〕124号)要求,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认识开展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意义我市精细化工企业数量众多,随着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生产工艺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新工艺、新装置和新产品大量涌现。
各县市区、市属各开发区及有关企业认真贯彻落实《指导意见》,提高对开展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准确识别和掌握反应系统存在的各种危害,确定反应工艺危险度和风险等级,系统编制工艺物质、工艺技术、工艺设备等安全信息,改进安全设施设计,完善风险控制措施,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和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二、有条不紊推进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一)全面摸清底数。
各县市区、市属各开发区要根据《指导意见》确定的评估范围和内容,对辖区内现有精细化工企业、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和在役装置进行全面排查,查明工艺技术来源和安全论证情况,了解安全生产现状和工艺技术水平,建立档案和“一企一册”,并组织企业认真填报《精细化工企业基本情况表》(见附件2)。
根据全面排查情况,确定本辖区需要开展反应风险评估的企业名单。
(二)组织示范试点。
各县市区、市属各开发区要根据本辖区实际,科学制订工作方案,选取有代表性的危险性较大的1-2家精细化工企业,组织风险评估技术实力强的机构开展反应风险评估试点示范,及时总结经验,指导和督促辖区内精细化工企业全面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积极跟踪评估结论,掌握并研判本地区精细化工企业的风险情况,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整体推进。
(三)分阶段完成评估工作。
对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和金属有机物合成反应的间歇和半间歇反应的企业,曾因反应工艺问题发生过安全生产事故的,或者具有国内首次使用的新工艺、新配方投入工业化生产的,以及国外首次引进新工艺的企业,务必于2018年年底前组织完成反应风险评估工作。
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精细化工反应是指在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对原料进行精细的分解、合成和反应,以获得目标产品。
然而,由于反应过程涉及到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特性,精细化工反应存在许多安全风险。
本文将针对精细化工反应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
首先,精细化工反应存在着化学品泄漏的风险。
化学品泄漏可能导致毒气泄露、化学品进入环境或水源等问题。
这些泄漏可能对人员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必须采取恰当的措施来避免和控制泄漏的发生,例如使用合适的密封装置、安全阀、实施严格的储存和操作规程等。
其次,反应容器的压力和温度可能超过其承受能力,导致容器爆炸的风险。
这可能会引起大规模的火灾和爆炸,并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在精细化工反应过程中,必须确保容器符合设计规范,并进行适当的检查和维护,以保持其安全运行。
另外,精细化工反应涉及到许多有害物质和高温、高压的条件,这增加了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为减少火灾和爆炸的风险,必须采取适当的防火和防爆措施,例如安装火灾报警系统、灭火系统,使用防爆设备和防爆电器等。
此外,精细化工反应过程还可能产生粉尘、有害气体和有害废物等。
这些物质对人员健康和环境都具有潜在的危害。
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防止和控制这些有害物质的产生和释放,例如使用排风系统、穿戴个人防护装备、进行合理的废物处理等。
最后,精细化工反应涉及许多化学品和材料的操作,操作错误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为了减少操作错误的风险,必须进行充分的培训和教育,并建立完善的操作程序和安全控制措施。
综上所述,精细化工反应存在着化学品泄漏、容器爆炸、火灾爆炸、有害物质排放和操作错误等安全风险。
为减少这些风险,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包括使用合适的设备和装置、建立严格的操作规程、进行培训和教育、监测和控制有害物质等。
只有在合理评估和控制安全风险的前提下,精细化工反应才能安全可靠地进行。
精细化工反应风险评估精细化工反应风险评估精细化工反应过程由于其化学反应条件较为复杂,反应中可能产生有毒、易爆等危险物质,因此需要进行风险评估,以及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性。
本文将对精细化工反应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措施进行探讨。
首先,对于精细化工反应风险的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 反应物和产物的性质:要全面了解反应物和产物的化学性质,包括其毒性、易燃性、易爆性等。
通过分析反应物和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预判反应中可能产生的危险物质,从而制定相应的防护计划。
2. 反应条件的控制:反应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等是精细化工反应中的关键参数。
需要对这些参数进行严格的控制,并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以防止反应条件超出安全范围,导致事故的发生。
3. 设备设施的安全性:了解反应设备的条件和安全性,包括反应釜的材质、密封性能等。
确保设备完好无损,并采取相应的维护和保养措施,防止设备泄漏、爆炸等事故发生。
4. 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确保其熟悉操作规程,并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
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准确地做出反应,保证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在评估了精细化工反应风险后,还需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确保反应过程的安全可控。
1. 强化操作规程: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包括反应条件、操作步骤、安全措施等。
确保操作人员按照规程进行操作,严禁违规操作,提高反应过程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2. 采取防护措施:根据反应物和产物的性质,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手套、护目镜等,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3. 设备安全防护:安装相应的安全设备,如气体检测仪、火灾报警器等,及时检测可能的危险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4. 健全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处理程序,提前培训操作人员应急处理能力,以保证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快速、正确地应对。
综上所述,精细化工反应风险评估是确保工作场所安全的重要环节,只有充分了解反应物和产物的性质,合理控制反应条件,确保设备安全性,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才能减少事故的发生,确保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导则(试行)(2017-01-14 11:35:37)1范围本导则给出了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的评估方法、评估流程、评估标准指南,并给出了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示例。
本导则适用于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的评估。
精细化工生产的主要安全风险来自工艺反应的热风险。
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就是对反应的热风险进行评估。
2术语和定义2.1失控反应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TMRad失控反应体系的最坏情形为绝热条件。
在绝热条件下,失控反应到达最大反应速率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失控反应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致爆时间。
TMRad是温度的函数,是一个时间衡量尺度,用于评估失控反应最坏情形发生的可能性,是人为控制最坏情形发生所拥有的时间长短。
2.2绝热温升△ Tad在冷却失效等失控条件下,体系不能进行能量交换,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全部用来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是反应失控可能达到的最坏情形。
对于失控体系,反应物完全转化时所放出的热量导致物料温度的升高,称为绝热温升。
绝热温升与反应的放热量成正比,对于放热反应来说,反应的放热量越大, 绝热温升越高,导致的后果越严重。
绝热温升是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参数, 是评估体系失控的极限情况,可以评估失控体系可能导致的严重程度。
2.3工艺温度Tp目标工艺操作温度,也是反应过程中冷却失效时的初始温度。
冷却失效时,如果反应体系同时存在物料最大量累积和物料具有最差稳定性的情况,在考虑控制措施和解决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反应过程中冷却失效时的初始温度,安全地确定工艺操作温度。
2.4技术最高温度MTT技术最高温度可以按照常压体系和密闭体系两种方式考虑。
对于常压反应体系来说,技术最高温度为反应体系溶剂或混合物料的沸点;对于密封体系而言,技术最高温度为反应容器最大允许压力时所对应的温度。
2.5 失控体系能达到的最高温度 MTSR当放热化学反应处于冷却失效、 热交换失控的情况下,程度相关, 反应物料的累积程度越大, 反应发生失控后, 体系能达到的最高温度MTSR 越高。
附件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导则(试行)1 范围本导则给出了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的评估方法、评估流程、评估标准指南,并给出了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示例。
本导则适用于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的评估。
精细化工生产的主要安全风险来自工艺反应的热风险。
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就是对反应的热风险进行评估。
2 术语和定义2.1 失控反应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TMR ad失控反应体系的最坏情形为绝热条件。
在绝热条件下,失控反应到达最大反应速率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失控反应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致爆时间。
TMR ad 是温度的函数,是一个时间衡量尺度,用于评估失控反应最坏情形发生的可能性,是人为控制最坏情形发生所拥有的时间长短。
2.2绝热温升厶T ad 在冷却失效等失控条件下,体系不能进行能量交换,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全部用来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是反应失控可能达到的最坏情形。
对于失控体系,反应物完全转化时所放出的热量导致物料温度的升高,称为绝热温升。
绝热温升与反应的放热量成正比,对于放热反应来说,反应的放热量越大,绝热温升越高,导致的后果越严重。
绝热温升是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参数,是评估体系失控的极限情况,可以评估失控体系可能导致的严重程度。
2.3 工艺温度T p 目标工艺操作温度,也是反应过程中冷却失效时的初始温度。
冷却失效时,如果反应体系同时存在物料最大量累积和物料具有最差稳定性的情况,在考虑控制措施和解决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反应过程中冷却失效时的初始温度,安全地确定工艺操作温度。
2.4 技术最高温度MTT 技术最高温度可以按照常压体系和密闭体系两种方式考虑。
对于常压反应体系来说,技术最高温度为反应体系溶剂或混合物料的沸点;对于密封体系而言,技术最高温度为反应容器最大允许压力时所对应的温度。
2.5 失控体系能达到的最高温度MTSR 当放热化学反应处于冷却失效、热交换失控的情况下,由于反应体系存在热量累积,整个体系在一个近似绝热的情况下发生温度升高。
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价导则前言精细化工生产具有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等诸多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颜料、染料、合成树脂等行业中。
但与此同时,由于生产流程及反应物质的特殊性,其中涉及的一些反应存在着安全风险,一旦出现事故往往会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因此,对精细化工反应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是防范意外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基于多年的实践经验,梳理出了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价的导则,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价导则1. 反应危险性评估精细化工反应的危险性评估是评价安全风险的重要环节。
评估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反应物性质反应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是评估反应危险性的基础信息。
其基本信息包括有:物质的密度、熔点、沸点、闪点、自燃点、爆炸极限、易燃性等,它们直接影响着反应物的使用、保存、运输和操作。
(2) 反应条件相比较反应物,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危险性更为重要。
达到多种化合物的反应条件各不相同,往往需要对反应条件进行深入研究,在检测一些极端条件的发生风险时,应尤其注意。
同时考虑到热量的释放效应,我们还需加入反应的热力学计算。
(3) 反应过程此处指得是反应物在反应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中间体、分解物及其他反应产物,这些产物均有可能对反应产生副作用,这部分信息也需要纳入反应危险性评估的考虑范围。
(4) 安全评价此环节主要以化合物的安全评价为目标,为反应危险性评估提供基础资料。
2. 环境安全评估环境安全评估是对化工反应过程对环境影响程度的评估。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废气处理废气是精细化工反应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污染源之一。
废气处理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或两者相结合的方法。
(2) 废水处理废水是精细化工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另一个重要污染源。
废水处理的主要方法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或两者相结合的方法。
(3) 固体废物处理固体废物是化工反应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污染源之一。
附件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导则(试行)1 范围本导则给出了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的评估方法、评估流程、评估标准指南,并给出了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示例。
本导则适用于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的评估。
精细化工生产的主要安全风险来自工艺反应的热风险。
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就是对反应的热风险进行评估。
2 术语和定义2.1 失控反应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TMR ad失控反应体系的最坏情形为绝热条件。
在绝热条件下,失控反应到达最大反应速率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失控反应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致爆时间。
TMR ad 是温度的函数,是一个时间衡量尺度,用于评估失控反应最坏情形发生的可能性,是人为控制最坏情形发生所拥有的时间长短。
2.2 绝热温升ΔT ad在冷却失效等失控条件下,体系不能进行能量交换,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全部用来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是反应失控可能达到的最坏情形。
对于失控体系,反应物完全转化时所放出的热量导致物料温度的升高,称为绝热温升。
绝热温升与反应的放热量成正比,对于放热反应来说,反应的放热量越大,绝热温升越高,导致的后果越严重。
绝热温升是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参数,是评估体系失控的极限情况,可以评估失控体系可能导致的严重程度。
2.3 工艺温度T p目标工艺操作温度,也是反应过程中冷却失效时的初始温度。
冷却失效时,如果反应体系同时存在物料最大量累积和物料具有最差稳定性的情况,在考虑控制措施和解决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反应过程中冷却失效时的初始温度,安全地确定工艺操作温度。
2.4 技术最高温度MTT技术最高温度可以按照常压体系和密闭体系两种方式考虑。
对于常压反应体系来说,技术最高温度为反应体系溶剂或混合物料的沸点;对于密封体系而言,技术最高温度为反应容器最大允许压力时所对应的温度。
2.5 失控体系能达到的最高温度MTSR当放热化学反应处于冷却失效、热交换失控的情况下,由于反应体系存在热量累积,整个体系在一个近似绝热的情况下发生温度升高。
精细化工生产企业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开展精细化工企业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是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必然要求,是强化风险辨识和管控的有效举措,是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的重要手段。
二、工作目标全省列入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范围的所有从业单位要于2019年12月底前全部按照《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导则(试行)》的要求进行安全风险评估且依据评估结果完善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三、评估范围企业中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和金属有机物合成反应(包括格氏反应)的间歇和半间歇反应,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必须要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1.国内首次使用的新工艺、新配方投入工业化生产的以及国外首次引进的新工艺且未进行过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的;2.现有的工艺路线、工艺参数或装置能力发生变更,且没有反应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的;3.因反应工艺问题,发生过生产安全事故的。
四、评估进度各地要督促列入《实施方案》评估范围的企业和建设项目严格按照以下时间点和阶段完成风险评估工作。
1.已许可发证企业:要在2019年6月底前组织完成反应风险评估工作;2.新、改、扩建精细化工装置,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前,必须完成反应安全风险评估;3.《实施方案》印发前,已经完XX全条件审查的建设项目,应在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前补充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4,已完XX全设施设计审查的建设项目,应在试生产前或试生产期间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保证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前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从2020年开始,凡列入评估范围,但未进行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的精细化工生产装置,不得投入运行。
五、工作步骤(一)排查摸底阶段(2018年11月26日至12月15H)O 各地要迅速将本方案传达到辖区内的精细化工企业,根据《实施方案》确定的评估范围,对辖区内现有精细化工企业、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和在役装置进行全面排查,查明工艺技术来源和安全论证情况,了解安全生产现状和工艺技术水平,组织企业认真填写《精细化工企业基本情况表》(见附件1),确定本辖区需要开展反应风险评估的企业名单,2018年12月15日前将本地区《纳入评估范围内的精细化工生产企业(单位)汇总表》(见附件2)报省应急管理厅。
精细化工反应热风险评估导则精细化工反应热风险评估导则(Graduate Textbook on Risk Analysis and Control of Chemical reactions)涵盖了精细化工反应过程中的潜在危险、热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该导则中的一些关键内容:1. 反应热风险评估的定义:反应热风险评估是指识别和分析精细化工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热稳定性和热动力学参数,评估反应热稳定性,并确定可能的危害和风险。
2. 热风险评估的方法:热风险评估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1)热动力学分析:通过对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热力学参数进行分析,评估反应的热力学稳定性,预测可能的热量排泄和热传递途径。
(2)热稳定性分析:对反应物和生成物在高温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估反应的容忍温度范围和热稳定性。
(3)热动力学模拟: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反应过程中的热量排泄和热传递过程,评估反应的热稳定性。
(4)可视化分析:通过可视化方法,对反应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和模拟,以便更好地理解反应热稳定性。
3. 热风险评估结果的评估:根据热风险评估的结果,可以对可能的危害和风险进行评估。
这些评估结果包括:(1)可能的危害:指在反应过程中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等危险事件的后果。
(2)风险等级:根据热风险评估的结果,将反应的热稳定性风险等级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3)应对措施:针对可能的危害和风险,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包括火灾预防措施、安全措施、中毒应急措施等。
4. 热风险评估的控制:热风险评估的结果可以提供有关反应热稳定性的信息,为精细化工反应过程的热控制提供参考。
热控制的方法包括:(1)降低反应温度:通过降低反应温度,降低反应物的热稳定性,从而降低反应的热风险。
(2)冷却系统:通过冷却系统,降低反应物的温度,从而降低反应的热风险。
(3)热力学调节:通过采用适当的热力学参数,调整反应物的热力学性质,从而控制反应的热风险。
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导则(试行)1 范围本导则给出了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的评估方法、评估流程、评估标准指南,并给出了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示例。
本导则适用于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的评估。
精细化工生产的主要安全风险来自工艺反应的热风险。
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就是对反应的热风险进行评估。
2 术语和定义2.1 失控反应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TMR ad失控反应体系的最坏情形为绝热条件。
在绝热条件下,失控反应到达最大反应速率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失控反应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致爆时间。
TMR ad是温度的函数,是一个时间衡量尺度,用于评估失控反应最坏情形发生的可能性,是人为控制最坏情形发生所拥有的时间长短。
2.2 绝热温升ΔT ad在冷却失效等失控条件下,体系不能进行能量交换,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全部用来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是反应失控可能达到的最坏情形。
对于失控体系,反应物完全转化时所放出的热量导致物料温度的升高,称为绝热温升。
绝热温升与反应的放热量成正比,对于放热反应来说,反应的放热量越大,绝热温升越高,导致的后果越严重。
绝热温升是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参数,是评估体系失控的极限情况,可以评估失控体系可能导致的严重程度。
2.3 工艺温度T p目标工艺操作温度,也是反应过程中冷却失效时的初始温度。
冷却失效时,如果反应体系同时存在物料最大量累积和物料具有最差稳定性的情况,在考虑控制措施和解决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反应过程中冷却失效时的初始温度,安全地确定工艺操作温度。
2.4 技术最高温度MTT技术最高温度可以按照常压体系和密闭体系两种方式考虑。
对于常压反应体系来说,技术最高温度为反应体系溶剂或混合物料的沸点;对于密封体系而言,技术最高温度为反应容器最大允许压力时所对应的温度。
2.5 失控体系能达到的最高温度MTSR当放热化学反应处于冷却失效、热交换失控的情况下,由于反应体系存在热量累积,整个体系在一个近似绝热的情况下发生温度升高。
精细化工反应风险评估解决方案
背景:
精细化工是我国化学工业中重要的分支和经济增长点之一。
但行业基础薄弱,管理水平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
由于部分工业技术欠缺,法律和评估水平的不完备,工艺优化不足等因素,导致精细化工产业发展进程与安危水平不匹配,各类安危事故多发频发,带来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近年来多发的精细化工行业安危事故,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发展重效益;另一方面,生产工艺多涉及磺化、硝化、重氮化、氧化等危险反应类型,一旦失效会导致短时间迅速升温、剧烈放热,热风险性巨大。
政策:
目前行业生产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新产品、新技术大量涌现,部分企业和研发单位对这些新变化可能引发的事故认识不足,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规范要求缺失,很多新技术、新产品投入工业化生产之前未进行反应风险评估。
反应风险评估是精细化工技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精细化工反应风险评估实验室除了能够发现工艺的隐患,还能为工艺开发和生产者提供物料相容性、工艺条件对放热的影响、反应机理等信息,对工艺优化、降耗减排起到较大帮助。
仪器:
1、自动反应量热仪
自动反应量热仪是以立升规模模拟化学反应的具体过程、测量和控制重要工艺变量的测试仪器,广泛应用于精细化工、制药及第三方安危评估等领域的反应工艺设计、工艺优化与放大、过程安危评估等。
2、绝热加速量热仪
是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潜在热失控反应的测试仪器,主要用于精细化工、制药、含能材料、化学、聚合物与塑料等领域的化工工艺研发、工艺优化与放大、化学品热危险性评估、燃爆事故调查与分析以及热动力学研究等
3、差示扫描量热仪
4、快速筛选量热仪
是面向反应热危险性快速评估的测试仪器,适用于化工、医药、科研等领域,用于化学品稳定性快速扫描与反应危险性筛选。
5、微量连续闭口闪点仪
6、是基于连续闭口杯法研制而成的燃烧危险特性测试仪器,适用于石油、石化、化工等领域,用于测定石油产品、变压器油、汽轮机油、涂料、香料、木材防腐油、芳香油、动植物油、高粘稠材料、增塑剂等物质的闭口闪点。
符合SH/T 0768,SN/T 3077.1,DL/T 1354,ASTM D6450,SN/T 3077.2,ASTM D7094 ,GB/T 261,GB/T 21615,ASTM D93,GB/T 5208,GB/T 21790,ASTM D3828
7、试验仪
适用于在测试温度和常压下,化学物质的蒸气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物的燃烧上限及下限浓度的测定,测试中可以使用惰性气体作为稀释剂,但不能使用氧化性比空气强的物质。
符合GB/T 21844 -2008《化合物(蒸气和气体)易燃性浓度限值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 E681-2009《化学品(蒸汽和气体)标准测试方法》
8、粉尘云点火能测试仪
用于测定引起粉尘云点火能(MIE)的测试仪器,符合ASTM E2019, IEC 61241-2-3, ISO/IEC 80079-20-2, GB/T 16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