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中考考点复习 第9讲 质量守恒定律
- 格式:doc
- 大小:291.00 KB
- 文档页数:4
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1)注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2)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3)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或者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要计算在内。
2、适用范围: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能用来解释物理变化.3、实验验证: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实验必须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如:有气体生成的实验没密闭,天平会不平衡(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如:有气体参加的实验没密闭,天平会不平衡(没有称量参加反应的气体)4、理解:六不变: 宏观:物质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元素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量不变;原子质量不变;两个一定变:物质的种类;分子种类;两个可能变:分子数目;元素化合价;5、质量守恒的根本原因(即本质):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6、微观示意图:做题思路,将图转化成成化学式,能写化学方程式的写出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最后分析做题.题型一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应用【经典例题】【2019黑龙江龙东】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元凶之一,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可以有效减少尾气污染,其反应原理之一是2NO+2CO N2+2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化学式为CO2B.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C.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变D.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汽油的不充分燃烧【答案】C【解析】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反应物中有2个碳原子、2个氮原子、4个氧原子,生成物质中有2个氮原子,所以X是CO2,故A正确;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B正确;C、一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2,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0,所以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故C错误;D、含碳化合物中的碳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故D正确.故选:C。
中考总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知识讲解-图文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它表明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法,用化学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详细介绍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知识。
一、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它表明在封闭系统中,化学反应发生时,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这意味着,在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化学反应发生时,物质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销毁,只能发生重新组合。
这个定律是由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18世纪初首次提出的。
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
假设你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燃烧一根蜡烛,当蜡烛燃烧完毕时,你会发现容器内的氧气减少了,而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尽管氧气的质量减少了,但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燃烧前氧气的质量。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实验中有很大的应用。
在实验中,通过称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是否成立。
如果实验结果表明总质量发生变化,那就说明这个反应并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应用中也非常重要。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我们经常需要控制原料的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以确保生产过程的质量和效率。
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帮助工程师对反应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调整。
二、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一种符号表示法。
它用化学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通过化学反应符号表示反应过程的发生。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格式如下:反应物1+反应物2+……→生成物1+生成物2+……例如,将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2H₂+O₂→2H₂O在这个方程式中,2H₂表示2个氢气分子,O₂表示一个氧气分子,2H₂O表示2个水分子。
方程式中的箭头表示反应的方向,反应物位于箭头的左侧,生成物位于箭头的右侧。
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
初三化学知识要点质量守恒定律
本节课经过实验讲述了质量守恒定律并运用原子的观
念讲述了化学反响前后质量守恒的缘由。
本节教学目的:
1、过实验测定,使先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缘由,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说明一些化学现象和化学理想。
2、初步培育先生运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讨效果和剖析效果的才干。
本节重点难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了解和运用。
正确观察剖析有关的实验是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关键。
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要留意定律中的语参与化学反响的、生成的、质量总和、一方面要留意到未参与反响的物质质量不能算在参与反响的物质质
量总和中,未参与反响的或反响剩余的物质质量不能算在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中。
另一方面还要留意到参与反响的全部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响后生成的全部物质的质量总和。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反响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批驳伪迷信的错误论点、推断物质的组成元素及化学式.
中心知识
1.质量守恒定律涵义:参与化学反响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响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例如:参与反响P和O2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P2O5的质量.
2.解释:化学反响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动,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原子质量也没有改动,因此质量守恒.
3.实质:参与化学反响的物质的分子被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陈列组分解新的分子进程.。
化学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1. 定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 理解要点。
- 适用范围: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变化,而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例如,水结成冰,质量虽然不变,但这是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而氢气燃烧生成水,这是化学变化,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 强调“参加反应”: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例如,将10g 氢气和10g氧气放在密闭容器中点燃,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不是20g。
根据化学方程式2H_2+O_2{点燃}{===}2H_2O可知,氢气和氧气反应的质量比是1:8,10g氢气和10g氧气反应时,氢气过量,实际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为1.25g,氧气质量为10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水的质量为11.25g。
- 质量总和:是指真正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前后的质量包括固体、液体、气体的质量。
例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前镁条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包括以白烟形式逸散到空气中的氧化镁质量)。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1. 从原子的角度。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
2. 以电解水为例。
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_2O{通电}{===}2H_2↑+O_2↑。
- 反应前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反应后生成的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仍然是反应前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 反应前2个水分子中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反应后生成的2个氢气分子(共4个氢原子)和1个氧气分子(共2个氧原子),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所以原子的质量也不变。
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初三化学知识要点质量守恒定律
本节课通过实验讲述了质量守恒定律并运用原子的观点讲述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本节教学目的:
1、过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说明一些化学现象和化学事实。
2、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节重点难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
正确观察分析有关的实验是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关键。
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要注意定律中的语参加化学反应的、生成的、质量总和、一方面要注意到未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不能算在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总和中,未参加反应的或反应剩余的物质质量不能算在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中。
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到参加反应的全部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全部物质的质量总和。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驳斥伪科学的错误论点、推断物质的组成元素及化学式.
核心知识
1.质量守恒定律涵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例如:参加反应P和O2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P2O5的质量.
2.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原子质量也没有改变,因此质量守恒.
3.实质: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分子被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成新的分子过程.。
质量守恒定律【学霸目标】1.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记住化学反应前后“六不变、两变、两可能变”。
2.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3.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昂立知识库】要点一、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要点诠释】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
运用这一定律时,特别要注意“参加化学反应”、“反应后生成”、“质量总和”等关键字词,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尤其是气体。
2.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都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要点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及运用(高清课堂《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物质分子的过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因此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如下图所示:通电后水分子分解生成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但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种类没变、数目没变、每个原子的质量也没变,因此物质的总质量也不变。
2.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1)解释常见化学现象中的质量关系,如:铁生锈质量增加,木炭燃烧成灰质量减少等。
(2)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3)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4)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反应中某元素的质量。
(5)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
【要点诠释】化学反应前后“六不变、两变、两可能变”:1.六个不变:宏观上①元素的种类不变,②元素的质量不变,③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微观上①原子的种类不变,②原子的数目不变,③原子的质量不变。
2.两个改变:宏观上物质的种类改变;微观上分子的种类改变。
2020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讲义
1 第九讲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证明实验需要满足:
能够称量全部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以及能够称量全部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1.质量守恒定律定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 注意事项:
①适用所有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质量守恒(不是体积、数量)
③反应物质量和=生成物质量和
④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参与化学反应的部分,按一定比例加和
3.微观解释质量守恒:化学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分子聚合成新的生成物。
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是最小单位,原子种类、质量和数量不变,所以整个化学变化过程,物质质量总和不变。
二、变化过程中
1.五个不变:
宏观:①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
②元素种类不变
③各元素的质量不变
微观:①原子种类不变
②原子数目不变
2.两个一定变:
宏观:①物质种类
微观:②分子种类
3.两个可能变:
宏观:元素的化合价
微观:分子的数目。
第9讲 质量守恒定律
一、选择题(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3年广州)浓硝酸和锌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 +4HNO 3===Zn(NO 3)2+2H 2O +2X ↑,则X 为( )。
A .H 2
B .NH 3
C .NO
D .NO 2
2.(2014年梅州)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是:+
――→点燃+(“”表示氢原子,“”表示氯原子),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 .此反应吸收热量 B .此反应为:H 2+Cl 2=====点燃2HCl
C .此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 .此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3.化学反应6CO 2+6H 2O=====光照X +6O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X 的化学式( )。
A .C 6H 12
B .
C 6H 12O C .C 6H 12O 6
D .C 3H 6O 3
4.(2014年深圳)已知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 .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是5∶2
C .该反应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D .该反应前后的分子种类改变
5.(2014年揭阳)工业上利用下列反应制取金属Hg :4HgS +4CaO===4Hg +3X +CaSO 4。
该反应中X 的化学式为( )。
A .CaS
B .SO 2
C .SO 3
D .CaSO 3
6.(2014年安徽)如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下列关于该反应前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均为混合物
B .质量减少
C .原子总数减少
D .分子总数不变
7.(2012年广州)AgNO 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用棕色试剂瓶保存。
AgNO 3受热分解,放出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
A .SO 2
B .NO 2
C .NH 3
D .N 2
8.(2012年佛山)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 .因为H 2O 和H 2O 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 .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 2和H 2O ,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
C 和H
C .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D .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溶液
9.(2012年揭阳)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为主的消毒剂,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
它的消毒原理为:2NaClO +CO 2+H 2O===X +2HClO ,则X 的化学式为( )。
A .NaCl
B .NaHCO 3
C .NaOH
D .Na 2CO 3
10.(2014年上海)已知:“”“”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关于乙的构成说法合理的是( )。
A .只含和
B .含有和
C .只含
D .只含
二、填空题
11.(2013年广东) 下图中“”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
A B C D
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__(填图的编号),B图表示________(填物质名称),B与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4.6 g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 g二氧化碳和5.4 g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________元素,其质量比为________。
13.(2013年吉林)如下图是某反应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表示不同的原子
(1)图示中属于单质分子的有________种。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3)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反应前后________种类和数目不变。
14.已知某有机物A中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将A和氧气置于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
(1)表中a值为
(2)有机物A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15.(2013年南京)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可能是单质
B.在该反应中丁一定没有参加化学反应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
16.(2014年梅州)钠元素对人类生命、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1)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____。
(2)某病人静脉注射需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得NaNH2,再将NaNH2与N2O反应可生成NaN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NH2+N2O===NaN3+NaOH+X,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4)盛烧碱溶液的试剂瓶若使用玻璃塞,时间长了能生成Na2SiO3而使瓶塞被粘住,Na2SiO3中Si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
17.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
A.X、Z是反应物,Y、W是生成物
B.a=15
C.反应中Y、W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2∶9
D.Z为化合物
18.(2013年内江)质量守恒定律的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我国从2011年5月1日起,酒驾入刑。
“酒精检测仪”可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2Cr2(SO4)3+2X↑+9H2O,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Cr2(SO4)3,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请从微观上分析,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9.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乙丙
(1)实验一:把蜡烛放在电子秤上,记录数据后将其点燃(如图甲),几分钟后发现电子秤的示数变小了。
(2)实验二:将图乙所示的装置罩在蜡烛上方,记录数据后再点燃蜡烛(图丙),与实验一燃烧相同的时间,发现电子秤的示数变大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以上两个实验可知,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通常应在__________容器内进行。
(2)请你运用质量守恒定律,选择其中的一个实验进行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9讲 质量守恒定律
【演练·巩固提升】
1.D 2.A 3.C 4.D 5.A 6.A 7.B 8.C 9.D
10.B
11.A 氧气 2CO +O 2 =====点燃 2CO 2
12.碳、氢、氧 12∶3∶8
13.(1)2 (2)化合反应 (3)原子
14.(1)64 12 (2)25%
15.C
16.(1)1 (2)NaCl (3)NH 3 (4)+4
17.A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先求出a =15,又根据在反应中质量逐渐减少的是反应物,质量逐渐增多的是生成物,可知X 是生成物。
18.(1)CO 2
(2)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和原子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所以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即质量守恒
19.(1)密闭
(2)实验一: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是蜡烛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蜡烛和氧气的质量等于剩余的蜡烛和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扩散到空气中去了,因此电子秤的示数变小(解释实验二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