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第六讲
- 格式:pptx
- 大小:878.93 KB
- 文档页数:19
《通信原理》 第六讲知识要点:随参信道传输媒质的特点,随参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及改善方法§3. 3 随参信道及其传输特性随参信道是指信道传输特性随时间随机快速变化的信道。
常见的随参信道有陆地移动信道、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超短波流星余迹散射信道、超短波及微波对流层散射信道、超短波电离层散射以及超短波超视距绕射等信道。
一、随参信道举例1. 陆地移动信道陆地移动通信工作频段主要在VHF 和UHF 频段,电波传播特点是以直射波 为主。
但是,由于城市建筑群和其它地形地物的影响,电波在传播过程中会产生反射波、散射波以及它们的合成波,电波传输环境较为复杂,因此移动信道是典型的随参信道。
1) 自由空间传播当移动台和基站天线在视距范围之内,这时电波传播的主要方式是直射波。
设发射机输入给天线功率为T P (W),则接收天线上获得的功率为24⎪⎭⎫ ⎝⎛=d G G P P R T T R πλ (3.3-1) 式中,T G 为发射天线增益,R G 为接收天线增益,d 为接收天线与发射天线之间直线距离,πλ42为各向同性天线的有效面积。
当发射天线增益和接收天线增益都等于1时,式(3.3-1)简化为24⎪⎭⎫⎝⎛=d P P T R πλ (3.3-2)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定义为 RTfs P P L =(3.3-3) 代入式(3.3-2)可得24⎪⎭⎫⎝⎛=λπd L fs (3.3-4)用dB 可表示为 []λπdL fs 4lg20=f d lg 20lg 2044.32++= (dB) (3.3-5)式中,d 为接收天线与发射天线之间直线距离,单位为km ;f 为工作频率,单位为MHz 。
2) 反射波与散射波当电波辐射到地面或建筑物表面时,会发生反射或散射,从而产生多径传播现象,如图3-17所示。
图3-17 移动信道的传播路径3) 折射波电波在空间传播中,由于大气中介质密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导致电波在空间传播时会产生折射、散射等。
第六讲串口通信原理及操作流程串口通信是一种通过串行数据传输的方式进行通讯的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连接,例如打印机、模块等。
本文将介绍串口通信的原理及操作流程。
一、串口通信原理:串口通信使用串行通信方式,将数据一位一位地传输。
串行通信有两种常见的数据传输标准,即RS-232和RS-485、RS-232是一种点对点的连接方式,它使用一个传输线和一个接收线进行数据传输。
RS-485是一种多点连接方式,它使用一条传输线和多条接收线进行数据传输。
在串口通信中,数据被分为多个字节进行传输。
每个字节由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组成。
起始位用于标识数据传输的开始,停止位用于标识数据传输的结束。
数据位用来存储要传输的数据,校验位用于检验数据的正确性。
二、串口通信的操作流程:1.打开串口:首先需要打开串口,即建立与外部设备的连接。
在Windows系统中,可以使用CreateFile函数来打开串口。
该函数需要指定串口的名称和访问权限。
2.配置串口参数:打开串口后,需要配置串口参数。
应根据外部设备的要求设置波特率、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等参数。
可以使用DCB结构体来配置串口参数。
3.读取数据:配置串口参数后,可以通过ReadFile函数来读取串口接收缓冲区中的数据。
该函数需要指定串口句柄、接收缓冲区和读取的字节数。
4.发送数据:发送数据时,需要将要发送的数据写入串口发送缓冲区。
可以使用WriteFile函数来发送数据。
该函数需要指定串口句柄、发送缓冲区和发送的字节数。
5.关闭串口:在使用完串口后,需要关闭串口以释放资源。
可以使用CloseHandle 函数来关闭串口。
三、串口通信的应用场景:串口通信由于有传输距离长、抗干扰能力强、线路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串口通信应用场景:1.打印机:计算机与打印机之间通过串口通信来传输打印任务。
2.模块:许多外部设备(如传感器、Wi-Fi模块等)都通过串口与计算机进行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