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果实的生长发育
- 格式:pdf
- 大小:207.91 KB
- 文档页数:10
第七章植物生长物质复习思考题与答案(一) 名词解释?植物生长物质(plant growth substance) 能够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微量化学物质,包括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激素(plant hormone,phytohormone) 在植物体内合成的、能从合成部位运往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小分子有机物。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植物激素有五大类: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脱落酸、乙烯。
另外有人建议将油菜素甾体类、茉莉酸类也列为植物激素。
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 一些具有类似于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的物质。
如:2,4-D、萘乙酸、乙烯利等。
极性运输(polar transport) 物质只能从植物形态学的一端向另一端运输而不能倒过来运输的现象,如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向基性运输。
乙烯的"三重反应"(triple response) 乙烯对植物生长具有的抑制茎的伸长生长、促进茎或根的增粗和使茎横向生长(即使茎失去负向地性生长)的三方面效应。
偏上生长(epinasty growth)指器官的上部生长速度快于下部的现象。
乙烯对茎和叶柄都有偏上生长的作用,从而造成茎的横向生长和叶片下垂。
生长延缓剂(growth retardant) 抑制植物亚顶端分生组织生长的生长调节剂,它能抑制节间伸长而不抑制顶芽生长,其效应可被活性GA所解除。
生产中广泛使用的生长延缓剂有矮壮素、烯效唑、缩节安等。
生长抑制剂(growth inhibitor) 抑制顶端分生组织生长的生长调节剂,它能干扰顶端细胞分裂,引起茎伸长的停顿和破坏顶端优势,其作用不能被赤霉素所恢复,常见的有脱落酸、青鲜素、水杨酸、整形素等。
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 能与激素特异结合并引起特殊生理效应的物质,一般是属于蛋白质。
?(二)写出下列符号的中文名称,并简述其主要功能或作用IAA 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最早发现的一种生长素类植物激素,能显著影响植物的生长,在低浓度下促进生长(主要促进细胞伸长);中等浓度抑制生长;高浓度可导致植物死亡。
《植物生理学》第七章植物的生长生理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生长(growth):在生命周期中,植物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数目、体积或干重的不可逆增加过程称为生长。
例如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体积扩大或干重增加都是典型的生长现象。
2.分化:从一种同质的细胞类型转变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与原来不相同的异质细胞类型的过程称为分化。
它可在细胞、组织、器官的不同水平上表现出来。
3.种子寿命:种子从完全成熟到丧失生活力所经过的时间。
4.种子活力:种子在田间条件下萌发的速度,整齐度以及幼苗健壮生长的潜在能力,它包括种子萌发成苗和对不良环境的忍受力两个方面。
5. 组织培养(plant tissure culture):植物组织培养是指植物的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下培养发育再生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根据外植体的种类,又可将组织培养分为:器官培养、组织培养、胚胎培养、细胞培养以及原生质体培养等。
6.植细胞全能性:植物体每一个细胞都具有分化成一个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即具有形成完整生物个体的全套基因。
7.愈伤组织:愈伤组织是指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团。
8.光敏色素(phytochrome,Phy) :一种对红光和远红光的吸收有逆转效应、参与光形态建成、调节植物发育的色素蛋白。
9.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 :植物已经分化的细胞在切割损伤或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诱导形成失去分化状态的、结构均一的愈伤组织或细胞团的过程。
10.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由处于脱分化状态的愈伤组织或细胞再度分化形成不同类型细胞、组织、器官乃至最终再生成植株的过程。
11.生长最适温度:使植物生长最快的温度,叫植物生长最适温度。
生产上为培育健壮的植株,常常要求在比最适温度(生理最适温)略低的温度,即所谓协调的最适温度。
12. 胚状体(embryoid):在特定条件下,由植物体细胞分化形成的类似于合子胚的结构。
第七章植物细胞信号转导植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主要受遗传及环境变化信息的调节控制。
一方面遗传信息决定着植物体代谢和生长发育的基本模式,另一方面这些基因的表达及其所控制的生命代谢活动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其所生活的外界环境。
植物体生活在多变的环境中,生活环境对其的影响贯穿在植物体的整个生命过程。
因此,植物细胞如何综合外界和内部的因素控制基因表达,植物体如何感受其生存的环境刺激,环境刺激如何调控和决定植物生理、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成为植物生物学研究中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人们将这些复杂的过程称之为细胞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包括细胞感受、转导各种环境刺激、引起相应生理反应的过程。
细胞信号转导是生物结构间交流信息的一种最基本、最原始和最重要的方式。
目前,信号转导的研究对植物科学所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将许多领域的研究组成一个系统的信号转导途径,并由这些信号途径通向揭示浩繁生命奥秘的细胞过程。
第一节植物细胞信号转导概述一、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概念(一)信号信号(signal)简单说来就是细胞外界刺激,又称为第一信使(first messenger)或初级信使(primary messenger),包括胞外环境信号和胞间信号(intercellular signal)。
胞外环境信号是指机械刺激、磁场、辐射、温度、风、光、CO2、O2、土壤性质、重力、病原因子、水分、营养元素、伤害等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外界环境因子(图7-1)。
胞间信号是指植物体自身合成的、能从产生之处运到别处,并对其他细胞作为刺激信号的细胞间通讯分子,通常包括植物激素、气体信号分子NO以及多肽、糖类、细胞代谢物、甾体、细胞壁片段等。
胞外信号的概念并不是绝对的,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有些重要的胞外信号如光、电等也可以在生物体内组织、细胞之间或其内部起信号分子的作用。
不论是胞外信号还是胞间信号,均含有一定的信息(information)。
一、名词解释地带性植被:地带性植被(zonal vegetation)又称显域植被,是指能充分反映气候类型特征的植被类型。
地带性植被在地球表面常呈带状分布,与气候带(型)的界线大致相符。
非地带性植被:非地带性植被(azonal vegetation)又称隐域植被,是指受地下水、地表水、地貌部位或地表组成物质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而生长发育的植被类型。
显域植被:见地带性植被隐域植被:见非地带性植被纬度地带性:气候、土壤、植被的分布沿纬度方向(南北方向)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纬度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气候、土壤、植被的分布沿经度方向(东西方向)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经度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随着山体海拔高度的增加,气候、土壤、植被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垂直地带性。
垂直带谱:山地植被垂直带的组合排列和更替顺序形成的植被体系,称为植被垂直带谱。
老茎生花:植物直接在无叶的木质茎上开花、结实。
红树植物:组成红树林的植物称为红树植物(Mangrove plants),是指生在热带浅水海滩潮间带,或是生在周期性海潮能够到达的入海河流中的木本植物。
胎生:红树林植物的果实成熟后,并不从树上脱落,包藏在果实体内部的种子开始生长成绿色棒状胚轴,渐渐地变为带有胚茎笔状胎生苗,长约10~30厘米,从母株吸收营养,并利用胚茎上的皮孔呼吸,继续成长到成熟可脱离母树,坠落入滩泥,或乘着潮水,飘流他方,重新落地生根。
泰加林:狭义的泰加林是指由西伯利亚冷杉、西伯利亚云杉和西伯利亚松一起生长并在西伯利亚低地上形成大片的,稍微沼泽化的森林,当地称为泰加群落(taiga)。
它的基本特点是阴暗、沼泽化和缺乏阔叶成分。
广义的泰加林指整个北方针叶林。
阴暗针叶林:云杉和冷杉是较耐阴的树种,所以云杉林和冷杉林比较郁闭,林内比较阴暗,有时候称它们为“阴暗针叶林”。
明亮针叶林:松树和落叶松比较喜阳,组成的针叶林也较稀疏,林内较明亮,因此把这类森林称为“明亮针叶林”。
宁波科学七下培优题库第7章1绿色开花植物的有性生殖和发育2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解析版一、单选题(共22题;共44分)1.(2019七下·义乌月考)为了研究不同颜色的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取甲、乙、丙丁4个培养皿中有潮湿的滤纸,各放入100粒莴苣种子,然后分别给予不同的光照,数天后结果如下表。
A.只要有光照,莴苣种子就能发芽B.不照光,莴苣种子不能发芽;远红光也能抑制其发芽C.橘红光可促进莴苣种子发芽,远红光可抑制其发芽D.橘红光可促进莴苣种子发芽,但远红光可抵消橘红光的作用【答案】D【解析】科学探究时,首先要发现和提出问题。
然后,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科学知识和已掌握的有关该问题的信息,通过思考建立猜想或假设。
接着,制定探究计划,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获取尽可能多的事实或证据,对猜测或假设进行检验。
种子的萌发除了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外,应该还会受到其他因素如光照等的影响。
通过实验数据可知,当用黑纸遮光时,莴苣种子发芽数为0,当用橘红光照射时,种子发芽数为99,可以得出结论:橘红光可促进莴苣种子发芽。
当先照橘红光,再照远红光时,种子发芽数为40,可以得出结论:远红光可抵消橘红光的作用。
当先照橘红光,再照远红光,最后照橘红光时,种子发芽数是98,这就进一步证明了橘红光可促进莴苣种子发芽。
故答案为:D2.(2018七下·嘉兴月考)如上图是桃花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⑤能发育成种子B.花粉落在⑤上的过程叫传粉C.⑤能产生花粉,花粉中含有卵细胞D.⑤能发育成可以食用的桃肉【答案】C【解析】(1)一朵完整的花由花柄、花托、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和子房)和雄蕊(花药和花丝)组成。
据图可知:⑤柱头,⑤花药,⑤花丝,⑤花柱,⑤胚珠,⑤子房壁;(2)植物开花后,雄蕊中的花粉就会从花药中散出来,落到雌蕊的柱头上,这个过程叫做传粉。
传粉以后,花粉受到柱头分泌的黏液的刺激,萌发形成花粉管。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概述
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形成是复杂的生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1. 花期
- 雄蕊产生花粉
- 雌蕊中的胚珠准备受精
2. 受精过程
- 花粉管伸长并将精细胞输送至胚珠
- 精细胞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合子
3. 果实发育
- 合子发育成植物胚
- 子房壁发育成果实外壳
- 其他附属结构如花萼、花梗等也逐渐发育壮大
4. 种子形成
- 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最终成熟
- 胚被种皮包裹形成种子
- 种皮可能来源于外种皮或内外种皮
5. 果实成熟
- 果实内部和外部结构逐渐完全发育成熟
- 种子也随之完全成熟
- 某些果实会变色、散发香气以吸引传播者
这个过程一般需要几周到几个月的时间,植物会在这期间积累营养物质来保证后代发育。
成熟后的果实和种子可用于植物繁衍,开启新一轮的生命周期。
)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产物和特有结构
瓠果葫芦科植物的果实,也属于浆果的一种。
)
聚合果是由花中有多枚离生雌蕊,每一雌蕊形
复果是由整个花序发育形成的果实,又称为聚花果
无花果
通常是指从雌蕊形成开始,包括
果实在开始生长时速度较慢,以后逐渐加快果实在生长中期出现一个缓慢生长期,表现
组成的,因此果实
一般认为,单性结实的果实生长是依靠子房(induced
在成熟过程中,果实从外观到内部发生了一
果实发育和成熟进程中呼吸和乙烯的变化
成熟果实发出它特有的香气,这是由于果实内部存在着微量随着果实的成熟,多数果色由绿色渐变为黄、橙、红、紫或果实中的类胡萝卜素种类很多,一般存在于叶绿体250种
桃的果实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的,在发育初期,子。
第 7 章 植物的生长生理自测题:一、名词解释:1. 植物生长2. 分化3. 脱分化4. 再分化5. 发育6. 极性7.种子寿命8.种子生活力9. 种子活力 10. 需光种子 11. 细胞全能性 12. 植物组织培养 13. 人工种子 14. 温周期现象15. 协调最适温度 16. 顶端优势 17. 生长的相关性 18. 向光性 19. 生长大周期 20. 根冠比21. 黄化现象 22. 光形态建成 23. 光敏色素 24. 光受体 25.感性运动 26.生物钟二、缩写符号翻译:1. TTC2. R/T3.Pr、Pfr4. PhyⅠ5.PhyⅡ6.R7.FR8. UV-B9. BLR 11. LAI 12.GI 13.RH三、填空题:1. 按种子吸水的速度变化,可将种子吸水分为三个阶段, 、 、 。
2. 为使果树种子完成其生理上的后熟作用,在其贮藏期可采用 法处理种子。
3. 检验种子死活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 和 。
4. 植物细胞的生长通常分为三个时期: 、 和 。
5..种子萌发初期进行 呼吸,然后是 呼吸6. 有些种子的萌发除了需要水分、氧气和温度外,还受 的影响。
7. 在种子吸水的第l阶段至第2阶段,其呼吸作用主要是以 呼吸为主。
8. 将柳树枝条挂在潮湿的空气中,总是在 长芽,在 长根。
这种现象称为 。
9. 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是 ,用于组织培养的离体植物材料称为 。
10. 植物组织培养基一般由无机营养、碳源、 、 和有机附加物等五类物质组成。
11. 在组织培养诱导根芽形成时,当CTK/IAA的比值高时, 诱导 的分化;当CTK/IAA的比值低时, 诱导 的分化;中等水平的CTK/IAA的比值,诱导 的分化。
12. 蓝紫光对植物茎的生长有 作用。
13. 烟草叶子中的烟碱是在 中合成的。
14. 光敏色素有两种类型: 和 ,其中 型是生理激活型。
15. 光敏色素的单体是由一个 和一个 所组成。
16. 存在于高等植物中的三种光受体为: 、 、 。
第七章植物的生长物质一、练习题目(一)填空1.植物生长延缓剂的主要作用部位是______。
2.以MET为合成前体物质的内源生长物质有______、______。
3.IAA氧化酶的辅助因子有______、______。
4.植物生长抑制剂的主要作用部位是______和______的分生组织。
5.IAA氧化酶是一种含______的蛋白。
6.在CTK研究与应用中曾做出一定贡献的我国学者是______。
7.人工合成的ABA有两个旋光异构体,其中具生物活性的是______。
8.以MVA为合成前体的内源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
9.促进植物生长与H+作用有关的内源生长物质有______、______。
10.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内源激素有______、______。
11.生产上应用最多的人工合成的IAA类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
12.抑制侧芽生长的激素是______,促进侧芽生长的激素是______。
15.所有的GA在化学结构上均有相同的骨架,即______。
16。
1982年发现的非IAA类的,但具IAA活性的物质是______。
17.内源激素在植物体内存在的形式有两种:______、______。
18.植物体内IAA合成的前体物质是______,而十字花科植物还可由______合成IAA。
19.植物部位不同对IAA反应的敏感性不同,最敏感的是______,最不敏感的是______,居中的是______。
20.在植物体内,乙烯利释放出乙烯的条件是______。
21.玉米矮化品种之所以茎秆变矮,是因为缺乏将______转变为______的酶。
22。
指出调节下列过程的两种激素,而且它们的作用是相互对抗的;(1)顶端优势:______、______;(2)种子休眠______、______;(3)黄瓜性别表现:______、______;(4)植株生长:______、______;(5)器官脱落:______、______;(6)衰老:______、______;(7)气孔运动:______、______;(8)种于萌发:______、______、(9)花芽分化:______、______;(10)组培时器官分化:______、______。
果树种植与修剪实用指南第1章果树种植概述 (3)1.1 果树种植的意义与前景 (3)1.2 我国果树种植的主要区域与品种 (4)1.3 果树种植的基本要求与条件 (4)第2章果树种植的前期准备 (4)2.1 场地选择与规划 (4)2.1.1 场地选择 (5)2.1.2 场地规划 (5)2.2 土壤改良与整理 (5)2.2.1 土壤改良 (5)2.2.2 土壤整理 (5)2.3 果树苗木的选择与处理 (6)2.3.1 苗木选择 (6)2.3.2 苗木处理 (6)第3章果树种植技术 (6)3.1 种植时间与方法 (6)3.1.1 选择适宜的种植时间 (6)3.1.2 种植方法 (6)3.2 种植密度与排列方式 (6)3.2.1 种植密度 (6)3.2.2 排列方式 (7)3.3 栽培管理技术 (7)3.3.1 土壤管理 (7)3.3.2 水分管理 (7)3.3.3 病虫害防治 (7)3.3.4 修剪整形 (7)第4章果树灌溉与施肥 (7)4.1 灌溉原则与时期 (7)4.1.1 适时适量原则:灌溉应根据果树生长发育阶段、气候条件及土壤类型进行适时、适量的灌溉。
(8)4.1.2 分阶段灌溉:果树灌溉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8)4.2 灌溉方法与设备 (8)4.2.1 灌溉方法: (8)4.2.2 灌溉设备: (8)4.3 施肥种类与施用量 (8)4.3.1 施肥种类: (8)4.3.2 施用量: (8)4.4 施肥时期与方法 (9)4.4.1 施肥时期: (9)4.4.2 施肥方法: (9)第5章果树修剪的基本原理 (9)5.1 修剪的意义与目的 (9)5.1.1 提高光照与通风 (9)5.1.2 调节树体营养 (9)5.1.3 促进树体健康 (9)5.1.4 延长果树寿命 (9)5.2 修剪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10)5.2.1 修剪时期 (10)5.2.2 修剪强度 (10)5.2.3 修剪方法 (10)5.3 修剪工具与使用技巧 (10)5.3.1 修剪工具 (10)5.3.2 使用技巧 (10)第6章果树修剪技术 (10)6.1 修剪时期与修剪顺序 (11)6.1.1 修剪时期 (11)6.1.2 修剪顺序 (11)6.2 果树主要修剪方法 (11)6.2.1 疏枝 (11)6.2.2 短截 (11)6.2.3 回缩 (11)6.2.4 留芽 (11)6.3 不同树龄果树的修剪特点 (11)6.3.1 幼树期 (11)6.3.2 结果初期 (11)6.3.3 结果盛期 (12)6.3.4 衰老期 (12)第7章常见果树修剪技巧 (12)7.1 苹果树修剪技巧 (12)7.1.1 修剪时期 (12)7.1.2 修剪原则 (12)7.1.3 修剪方法 (12)7.2 梨树修剪技巧 (12)7.2.1 修剪时期 (12)7.2.2 修剪原则 (12)7.2.3 修剪方法 (12)7.3 桃树修剪技巧 (13)7.3.1 修剪时期 (13)7.3.2 修剪原则 (13)7.3.3 修剪方法 (13)7.4 葡萄树修剪技巧 (13)7.4.1 修剪时期 (13)7.4.2 修剪原则 (13)7.4.3 修剪方法 (13)第8章果树病虫害防治 (13)8.1 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13)8.1.1 基本原则 (13)8.1.2 防治方法 (13)8.2 常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14)8.2.1 梨黑星病 (14)8.2.2 苹果腐烂病 (14)8.3 常见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14)8.3.1 桃小食心虫 (14)8.3.2 柑橘红蜘蛛 (14)8.3.3 柿蒂虫 (14)第9章果树自然灾害预防与应对 (14)9.1 果树低温冻害预防与应对 (14)9.1.1 预防措施 (14)9.1.2 应对措施 (15)9.2 果树干旱灾害预防与应对 (15)9.2.1 预防措施 (15)9.2.2 应对措施 (15)9.3 果树风害预防与应对 (15)9.3.1 预防措施 (15)9.3.2 应对措施 (15)第10章果树种植与修剪技术创新与发展 (16)10.1 现代果树种植技术发展趋势 (16)10.1.1 品种选育与改良 (16)10.1.2 精准栽培与设施农业 (16)10.1.3 生态种植与绿色防控 (16)10.2 果树修剪技术创新与应用 (16)10.2.1 修剪工具与设备 (16)10.2.2 修剪方法与技巧 (16)10.2.3 修剪决策支持系统 (17)10.3 果树种植与修剪的数字化管理与实践 (17)10.3.1 数字化管理平台 (17)10.3.2 智能监测与控制系统 (17)10.3.3 信息化技术应用 (17)第1章果树种植概述1.1 果树种植的意义与前景果树种植作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