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内镜在诊断胆胰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论著·系统医学SYSTEMS MEDICINE 系统医学2020年1月第6卷第2期当前,无论医疗设备,还是技术,发展速度都非常快。
部分胆胰系统疾病,经体表B超、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等检查,便能够诊断出来,但由于受解剖部位影响,部分胆胰疾病无法确诊,需发挥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作用,进一步明确,其诊断特异度高,在胆胰疾病中备受青睐。
在我国,超声内镜技术普及度非常高,应用范围广,为微创治疗奠定良好基础。
近年,超声内镜下穿刺活检、肿瘤射频、激光治疗等均取得了显著效果[1]。
在临床诊断中,部分疑似胆胰管疾病,经B超、CT等方式检查,仍很难作出明确诊断,可尝试以ERCP为依托,进一步开展临床诊治工作[2]。
然而,ERCP技术特点决定了其操作过程复杂,实施难度大,并发症多,导致临床应用受限。
现如今,超声内镜已在各个医院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其诊断特异性高,并发症少,在可疑胆胰疾病临床诊断中适用性强[3]。
针对该情况,当可疑胆胰疾病患者在接受ERCP诊断治疗之前,需接受超声内镜检查。
该研究分析2018年11月—2019年10月该院收治的21例可疑胆胰疾病ERCP术前患者临床资料,简要论述超声内镜在可疑胆胰疾病术前的初步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该次研究对象为21例可疑胆胰疾病ERCP术前患者,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最小者46岁,年龄最大者77岁,平均(61.54±3.67)岁。
依次实施体表腹部超声、CT检查可疑胆胰疾病,诊断结果尚不明确,需进一步开展ERCP术。
患者及家属对该次研究知情同意,且经伦理委员会批准自愿配合。
纳入标准:①B超、CT检查结果提示胆总管扩张,诱因不明;②患者曾患胰腺炎,疑似胆管、胰管疾病所致;③怀疑壶腹部占位等病变。
上述标准符合1DOI:10.19368/ki.2096-1782.2021.02.004超声内镜在可疑胆胰疾病ERCP术前的初步应用黄霜湘,陈丽芬,黄理,杨月华,覃家凭河池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西河池547000[摘要]目的探讨在可疑胆胰疾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前超声内镜的应用效果。
CD图1早期和进展期胃癌病例,A:表浅凹陷型早勘肝癌的内镜表现:B:EUS图像下表现为癌组织浸润到胄壁第一层和第二层(黏膜层),而第三层(黏膜下层)是肖晰的(Tl期)。
术后大体标本的病例组织学结要与EUS结要一致;C:进展期BorrmannII墅胃癌的内镜下表现:D:EUS图像表现为胃壁l一4层被低回声的癌组织破坏,但是第五层(浆膜层)没有累及(T2期)。
AB图2进展期胃癌病例。
A:Bomnannnl型胃癌的内镜下表现;B:EUS图像表现为13期癌症伴有淋巴结转移(箭头)。
注意边缘锐利的低回声淋巴结。
(1.0xO.6era)讨论准确进行胃癌分期并对患者进行适当治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预后因素,而EUS对于胃癌的T和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很高,是一种最可信的方法。
准确分期可以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治疗(根治术或保守治疗),还可以避免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行不必要的剖腹手术。
与CT和术中检测方法相比内镜超声被认为是对胃癌T分期最准确的一种方法¨0’1”。
对于EUS在胃癌T分期的准确率,各个作者报道不同,从64.8%一92%不等,平均79.5%,N分期准确率50%一90%,平均75%(表5)。
这些研究表明EUS对胃癌分期是最准确的方法,虽然有时也会出现过度分期和分期不足的情况。
Botet¨21的研究结果最佳,T分期的准确率为92%,N分期的准确率为78%。
本次研究也表明EUS在胃癌的术前分期中准确率很高。
本次研究中,EUS对肿瘤浸润深度的诊断准确率为68.3%。
T分期的过度分期率为24.4%,在12例T1期的肿瘤中2例被过度分期为他期,在20例他期肿瘤中3例被过度分期为,13期。
对T1期肿瘤过度分期的主要原因是胃壁由于病灶周围炎症反应而增厚,使其不易与癌组织鉴别,表现类似.12期癌。
胃的某些部分是没有浆膜层覆盖的,如胃小弯、胃底后壁和胃窦前壁,这是对.12期癌过度分期的原因。
对于这些部位的癌,尽管癌组织已经穿透整个胃壁,因为没有浆膜层浸润而在病理组织学上被归异位胰腺本次研究中共有4例异位胰腺,均位于胃窦部。
04-消化内科学(专业业务能力)(2014年修订)一、1.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相关治疗技术应用:乳头肌切开取石(EST)/鼻胆管引流(ENBD);胆管/胰管狭窄扩张术;胆道/胰管支架置入术。
2. 内镜下消化道粘膜/粘膜下病变切除技术应用:粘膜下剥离术(ESD)。
3. 超声内镜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胰腺假囊肿胃内引流术;腹腔神经丛阻断术。
4. 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应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TAE);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二、1.经内镜静脉曲张出血治疗技术应用: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粘合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套扎术(EVL);硬化疗法(EVS)。
2. 腹部选择性血管造影技术应用:肿瘤血管造影诊断/肝脏、胰腺、胃肠肿瘤灌注化疗术;胃肠道出血部位诊断/经导管止血治疗。
3.经皮CT/超声引导下治疗技术应用:肝肿瘤无水乙醇注射治疗术(PEI);肝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术(RF);胰腺/胰周积液的穿刺引流术;胰腺假囊肿引流术。
4. 经内镜食管/肠道狭窄治疗技术应用:食管狭窄气囊扩张术/探条扩张术;食管狭窄支架置入术;肠道支架置入术。
5. 小肠镜技术应用:推进式小肠镜诊断小肠病变。
三、1.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诊断胰胆疾病的临床应用。
2. 内镜下胃肠道息肉电凝切除术或粘膜切除术(EMR)技术应用。
3. 胃癌/食管癌内镜早期诊断方法应用:染色内镜、放大内镜、共聚焦内镜运用。
4. 超声内镜诊断技术应用:粘膜下肿瘤诊断;胰胆肿瘤诊断;胰腺细针穿刺活检。
5.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
6. 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硬化性胆管炎)的诊断与治疗。
四、1.经内镜止血/消化道肿瘤消融治疗技术应用:电凝、激光、氩气刀、微波或止血夹治疗。
2. 经皮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技术应用:肝脏穿刺活检术;肝脓肿穿刺引流术;肝囊肿穿刺闭合治疗术;腹腔引流/灌洗治疗。
超声内镜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是一种结合胃肠内镜和超声检查技术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它利用胃肠镜内置入的超声探头,通过近距离的接触,可清晰地观察内脏结构和病变,尤其是对于胃、食管、十二指肠、胰腺、肝脏等器官的检查,非常准确和方便。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超声内镜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一、胃疾病
超声内镜在胃癌、胃黏膜下肿瘤、胃壁血管瘤、胃出血等疾病的检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不仅能准确地判断病变性质、分期和范围,还能采集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此外,超声内镜还能检查胃黏膜下多发性结节病、胆汁返流性胃炎、胃黏膜下水肿等。
二、食管疾病
超声内镜对于食管癌、食管下段疾病如Diverticulum、食管腔内病变的检查也非常有价值。
另外,其还可以检查食管黏膜下静脉曲张、食管黏膜下囊肿等。
三、肝胆疾病
超声内镜对于肝内外胆管肿瘤、阻塞和感染、胆囊结石和胆道狭窄等疾病的检查非常准确和方便。
利用超声内镜在肝内插入针头进行肝组织活检,可以判断肝细胞受损程度及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病的类型和程度。
四、胰腺疾病
超声内镜对于胰腺癌、胰腺炎、囊性肿物等疾病的检查,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价值。
其特点是可以采用细针在无痛或减轻疼痛的情况下进行胰腺穿刺活检,能够为胰腺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准确的证据。
总之,超声内镜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它的高精度和低创伤,可以帮助医生尽早发现和诊断病变,及时治疗,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内镜检查[填空题]1常用内镜分为几类?参考答案:(1)按其发展及成像构造可大体分为3大类:硬管式内镜、光学纤维(软管式)内镜和电子内镜。
(2)按其功能分类:①用于消化道的内镜,如食管镜、胃镜、十二指肠镜、小肠镜、结肠镜、乙状结肠镜和直肠镜。
②用于呼吸系统的内镜,如喉镜、支气管镜、胸腔镜和纵隔镜。
③用于腹膜腔的内镜,有硬管式、光学纤维式、电子手术式腹腔镜。
④用于胆道的内镜,如硬管式胆道镜、纤维胆道镜、电子胆道镜和子母式胆道镜。
⑤用于泌尿系的内镜:如膀胱镜,可分为检查用膀胱镜、输尿管插管用膀胱镜、手术用膀胱镜,输尿管镜,肾镜。
⑥用于妇科的内镜,如阴道镜和宫腔镜。
⑦用于血管的内镜,如血管内腔镜。
⑧用于关节的内镜,如关节腔镜。
[填空题]2试述胃镜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
参考答案:(1)适应证:①有上消化道症状、怀疑食管、胃、十二指肠炎症溃疡及肿瘤的患者。
②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部位不明者。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早期检查不仅可获病因诊断,还可同时进行治疗。
③其他影像检查怀疑上消化道病变而未确诊者。
④胃癌高危地区或有癌前病变或癌前状态需复查或普查者。
⑤药物治疗前后对比观察或手术后的随访。
⑥需做内镜治疗的患者。
(2)禁忌证:①严重心肺疾病,无法耐受内镜检查者。
②休克、昏迷等危重状态。
③神志不清,精神失常检查不能合作者。
④食管、胃、十二指肠穿孔急性期。
⑤口腔、咽喉、食管急性炎症,尤其是腐蚀性炎症患者。
⑥高位颈胸段脊柱畸形、巨大食管或十二指肠憩室、主动脉瘤。
[填空题]3 胃镜检查的并发症有哪些,如何预防和处理?参考答案:胃镜检查虽然比较安全,但也有一些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可以发生死亡。
严重并发症包括心、肺意外,严重出血、穿孔。
一般并发症有下颌关节脱臼、喉头痉挛、癔症等。
对老年及急重症患者应进行监护操作。
心脏意外是指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心搏骤停。
有冠心病的患者在胃镜检查前应遵医嘱服用扩血管药物;近期有心绞痛发作的患者应告知医师,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超声内镜检查术在胰腺疾病诊疗中的应用进展摘要】超声内镜检查因其在胰腺疾病诊疗有其独特的优势,现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成为一项重要诊疗技术,特别是在胰腺癌的早期诊断,胰腺肿瘤术前分期和鉴别诊断等有很高的准确度。
现就超声内镜检查术在胰腺疾病的诊疗新进展、新技术作一综述。
【关键词】超声内镜检查术胰腺疾病应用进展1 超声内镜1.1 概念1980年,日本通过将内镜前端附加超声波装置研制出第一代超声内镜,研制初期的目的是用于胰腺疾病的诊断。
近年来,随着腔内超声新器械的不断开发,适合消化系各种管腔,且有多种频率的超声内镜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极大地拓宽了EUS在消化系疾病中的诊疗范围,尤其对胰腺疾病的探查优于目前的其他检查,可检出早期胰腺病变。
超声内镜检查术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 是将微型高频超声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当内镜插入消化管腔后,通过内镜直接观察腔内的形态结构和病变,同时又可进行实时超声扫描,以获得管道层次的组织学特征、周围邻近脏器组织结构以及病变组织超声图像。
EUS通过内镜和超声技术的有机结合, 进一步提高了相关疾病的诊疗技术。
1.2 EUS原理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由于介质对对声波的吸收、散射及声束扩散导致在传播过程中的声衰减。
常规EUS探头直径约10 mm左右,探头外有水囊, 注入无气水后可直接探查,其超声频率通常为7.5~12 MHz, 主要用于消化道及邻近脏器的检查。
因其分辩率高,可检测出微小病变,对早期胰腺癌的检出率,居所有检查法之首。
超声内镜还配有2 mm左右的活检钳道, 可通过它作活组织检查及作细针针吸活检(FNA)。
EUS结合FNA技术对胰胆管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是体表超声、CT、MRI和ERCP的重要补充。
另一类探头是从内镜活检钳道伸至靶器官, 直径仅1.8~2.4 mm,这种超声胃镜实际为超声探头(USP), 又称经内镜超声微探头(TEMP),由于此类探头能进行诸如胆、胰管等小管道超声探查, 故又称管腔内超声(IDUS)。
超声内镜在诊断胆胰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程佳文郭蔷程春生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6年第30期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内镜在诊断胆胰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95例疑似胆胰疾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33例)、B组(31例)和C组(31例)。
A组行超声内镜检查, B组行CT检查, C组行B超检查。
比较三组的诊断符合率。
结果 A组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符合32例,符合率为96.97%;B组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符合17例,符合率为54.84%;C组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符合10例,符合率为32.26%。
A组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明显高于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超声内镜;胆胰疾病;诊断;临床应用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0.039
胆胰疾病是胆系疾病及胰腺疾病的统称,其发病率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需尽早进行临床检查,以明确病情,采用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加快机体康复[1]。
对于疑似胆胰疾病患者,超声内镜检查可以准确地诊断疾病,减少误诊率与漏诊率,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选取本院2013年11月~2016年4月 95例疑似胆胰疾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33例)、B组(31例)和C组(31例)。
A组行超声内镜检查, B组行CT检查, C组行B超检查。
行超声内镜检查的A组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较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4月本院门诊收治的疑似胆胰疾病患者95例,随机分为A组(33例)、B组(31例)和C组(31例)。
A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31~76岁,平均年龄(51.92±8.03)岁。
B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32~77岁,平均年龄(5
2.16±8.37)岁。
C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1.55±7.82)岁。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A组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即应用FG-36UX型超声内镜,参照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频率,病灶不同,频率也有所不同,常用的频率为5~10 MHz,同时应用全身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检查前需静脉注射山莨菪碱与安定注射液10 mg,检查方法与常规内镜检查相同,检查结束后引导患者休息1~2 h。
B组进行CT检查, C组进行B超检查。
三组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比较三组患者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
1. 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 检验。
P
2 结果
A组33例患者中,诊断为胆囊结石5例,胆管癌4例,胆囊息肉5例,胆管炎性狭窄1例,胆总管结石4例,胰腺癌4例,慢性胰腺炎6例,胰腺囊肿2例,胰岛细胞瘤1例,未检出1例,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符合32例,符合率为96.97%。
B组31例中患者,诊断为胆囊结石4例,胆管癌3例,胆囊息肉2例,胆管炎性狭窄1例,胆总管结石3例,胰腺癌3例,慢性胰腺炎5例,胰腺囊肿1例,胰岛细胞瘤1例,未检出8例,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符合17例,符合率为54.84%。
C组31例中患者,诊断为胆囊结石3例,胆管癌3例,胆囊息肉1例,胆管炎性狭窄1例,胆总管结石3例,胰腺癌3例,慢性胰腺炎2例,胰腺囊肿1例,胰岛细胞瘤1例,未检出13例,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符合10例,符合率为
32.26%。
A组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明显高于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胆胰疾病临床诊断中, B超检查与CT检查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两者均能诊断一些重要的胆胰疾病,但易使胆总管成像或胰腺成像出现模糊不清的现象,临床诊断准确率不高[2]。
近年来,随着我国影像学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B超检查及CT检查在胆胰疾病临床诊断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超声内镜检查逐渐取代B超检查与CT检查,成为胆胰疾病患者首选的诊断方法[3]。
超声内镜主要指将高频超声探头装在内镜顶端,在临床检查过程中不仅可以利用内镜对相关病变进行严密的观察,而且可以利用高频超声探头对相关部位及毗邻的脏器进行全面地扫描,其充分发挥了内镜及超声的双重作用,因此可以获取更清晰、更全面的超声图像信息,提高胆胰疾病临床诊断的准确率[4]。
国外文献报道, B超检查可以诊断肿瘤直径>3 cm 的疾病,其阳性率>90%,但在肿瘤95%,而且其对肿瘤
综上所述,在胆胰疾病临床诊断中应用超声内镜检查方法,可以提高患者诊断的准确率,对患者的疾病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葛振远.超声内镜联合CA242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评估.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 18(1):115-116.
[2] 王邦茂,方维丽.超声内镜在胰腺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4, 34(9):856-858.
[3] 方军,冷芳,徐玲燕,等.超声内镜在胆道及胰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江西医药,2015, 50(12):1505-1507.
[4] 岳玲艳.超声内镜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 18(3):475-477.
[5] Gornals JB, De ISC, Sánchezyague A, et al. Endosonography-guided drainage of pancreatic fluid collections with a novel lumen-apposing stent. Surgical Endoscopy, 2013, 27(4):1428-1434.
[收稿日期:2016-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