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杠杆平衡+滑轮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8
6.6探究滑轮的作用【联系生活】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能够绕轴转动的小轮。
由可绕中心轴转动有沟槽的圆盘和跨过圆盘的柔索(绳、胶带、钢索、链条等)所组成的可以绕着中心轴旋转的简单机械叫做滑轮。
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能够绕轴转动的小轮。
由可绕中心轴转动有沟槽的圆盘和跨过圆盘的柔索(绳、胶带、钢索、链条等)所组成的可以绕着中心轴转动的简单机械叫做滑轮。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能区分定滑轮与动滑轮。
②会组装简单实验装置。
③会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过程和方法①通过观察,了解滑轮的构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②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研究物理的正确方法。
③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升旗”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②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并善于探索的学习品质。
③通过小组间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定、动滑轮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用已知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难点:动滑轮的支点和它的工作原理。
【学习目标】1、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特点、实质及其作用;2、理解滑轮组的作用及滑轮组的装配图。
【要点梳理】要点一、动滑轮和定滑轮在工作过程中,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在工作过程中,轴的位置随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要点诠释:1、定滑轮:如下图甲所示,我们可把一条直径看成杠杆,圆心就是杠杆的支点,因此,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
定滑轮的特点是它的转轴(支点)不随货物上下移动。
2、动滑轮,如下图乙所示,特点是它的转动轴会随物体上下移动,它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它的转动轴是阻力作用点。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使用定滑轮虽然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给工作带来方便。
一、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例题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19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______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19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
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______。
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3)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从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自我提升: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 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
2N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 ,这是利用了 .(2)王永同学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除了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及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有关外,还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有关。
如果要用弹簧测力计、表面平整的木板、带钩的木块等器材,对此猜想进行探究,请你说出主要的实验步骤:2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同学们不难发现:(1)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不易直接测量时,都要想办法把它们的大小间接表示出来。
例如: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17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时,必须让木块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__运动,通过读取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可间接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又如,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如图18所示),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力的大小可通过小车 _____表现出来。
(2)当要研究某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一般要采用_______ 法。
例如: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就要多次改变 _____,同时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3、我们知道两个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把其中的一个力称为作用力时,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滑轮知识点一、定滑轮和动滑轮1、定滑轮和动滑轮1)滑轮:滑轮是个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2)使用滑轮时,滑轮的轴固定不动,这种滑轮叫做定滑轮。
3)滑轮的轴随被吊物体一起运动,这种滑轮叫做动滑轮。
4)滑轮的实质:滑轮是一种变形的杠杆,滑轮可以连续旋转,因此可以看做连续旋转的杠杆。
2、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分别使用同一物体在不使用滑轮、使用定滑轮、使用动滑轮时匀速运动,记录整个过程需要用力的大小,物体移动的距离及动力移动的距离,动力的方向,然后由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器材:钩码两个,滑轮两个,弹簧测力计一个等。
实验过程:①按图甲所示测出钩码的重力G。
①按图乙所示安装定滑轮,让钩码匀速上升的高度h=10cm,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力方向及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①按图丙所示安装动滑轮,让钩码匀速上升的高度h=10cm,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力方向及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①换用数量不同的钩码,重复上面的步骤。
使用简单机械情况拉力大小F/N钩码提升10cm时绳端移动的距离s/cm拉力方向不使用简单机械24610上使用定滑轮24610下使用动滑轮12320上交流论证:①对比用甲、乙两图所做实验记录的数据可知:使用定滑轮时,拉力F与钩码重力G相等,绳端移动的距离s与钩码升高的高度h相同。
(忽略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力和滑轮与轴间的摩擦力,绳子的重力)①对比用甲、丙两图所作实验记录的数据可知:使用动滑轮时,拉力F=1/2G,绳端移动的距离s=2h。
(忽略动滑轮与绳的重力和摩擦力)实验结论:①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①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而且费距离。
注意事项:①弹簧测力计要匀速拉动。
①动力的方向与并排的绳子平行。
①选用质量较小的动滑轮。
①保证滑轮轴间摩擦较小。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①定滑轮可以看成一个变形的杠杆,滑轮的轴相当于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滑轮的半径,即l1=l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l1=Gl2可知:F=G,即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说课稿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三中学薛英伟一、实验分析1.实验的地位及作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是《物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生必做实验之一,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教学中的重点,因此在探究活动中,首先要保护好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要认真引导学生分析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通过尝试,参与并指导实验,但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应该合理引导、指导,对于没有设计完成实验的,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就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最后归纳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本节实验活动内容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扩展,又是后面学习滑轮、轮轴等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的基础。
通过本节实验活动的教学,继续向学生渗透物理来源于生活,经过观察、实验等手段建构物理模型,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实验的功能及价值:通过本节实验活动的操作,为了让学生真正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分析,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这样就会使学生的理性思维得到锻炼与加强。
3.实验目的的确定: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对照实验分析、学情分析及考试说明确定本节的实验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位置。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想和假设,并设计出实验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能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杠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对实例的调研、分析和解释中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感受到杠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提高探究的乐趣。
在本次教学中,我以“滑轮”为主题,针对初中物理滑轮大小教案进行了实践。
通过本次教学,我深刻反思了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一些经验和启示。
一、教学目标与内容本次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滑轮的分类、特点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滑轮的概念、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滑轮组的使用方法等。
二、教学过程与方法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制教具——神奇的盒子,引发学生对滑轮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1)滑轮概念:引导学生观察教具,总结出滑轮的定义。
(2)认识两种滑轮: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过程,观察滑轮的轮轴,总结两种滑轮的特点。
(3)定滑轮的工作特点: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滑轮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滑轮现象,将科学融入生活。
三、教学反思1. 优点:(1)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采用实验教学,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滑轮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注重学生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不足:(1)在讲授滑轮组的使用方法时,教学力度不够,部分学生掌握不扎实。
(2)对于动滑轮的支点寻找,教学过程中未能给出明确的指导,导致部分学生理解困难。
(3)课堂互动不足,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改进措施1. 针对滑轮组的使用方法,加强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
2. 在教学动滑轮的支点寻找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思考,给出明确的指导。
3. 增加课堂互动环节,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布置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总之,本次教学反思让我认识到,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课堂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辅导教案学科:九年级物理任课教师: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六)姓名年级九年级性别总课时____第_ _课教学目标定滑轮的实质、滑轮组的特点分析、滑轮组的作图杠杆的应用及平衡条件、杠杆的作图、杠杆的概念、杠杆实验难点重点重点:难点:课堂教学过程课前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优□良□中□差□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三、杠杆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做杠杆。
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杠杆,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即硬物体(不一定是棒)、受力(动力和阻力)和转动(绕固定点)。
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甚至是任意形状的,只要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且是硬物体,都可称为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用字母 F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用字母 F2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2表示。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①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②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③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写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写成:F1 / F2=L2 / L14、应用:三种杠杆:名称结构特征特点应用举例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L1>L2,F1< F2)省力、费距离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力的作用线: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F2OF1L1L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L1<L2,F1> F2)费力、省距离缝纫机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镊子、船桨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L1=L2,F1=F2)不省力、不费力天平,定滑轮例题1:如图所示,OA为一可绕O点转动的轻质杠杆,杆长2m,当作用于A点一个F=30N的竖直向上的力,为使杠杆水平不动,应将重为G=150N的重物悬吊于距A端多远处?解析:F1*L1=F2*L230N*2M=150N*L2L2=2/5M距A=OA-L2=8/5M练一练:1.一条扁担长1.5 m,前端挂200 N重的货物,后端挂300 N重的货物,肩膀应离扁担的前端_____ m才能使其刚好平衡.2.如图12—13所示,重为9 N的物体挂在B处,O为支点,要想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在A处施加的最小的力是_____N,方向_____.3:一根均匀木条,支点在中点时恰好平衡,如果左端锯断全长的1/4,并叠放在左端剩余部分的上面,则此木头()A.左端下沉B.右端下沉C.仍然平衡D.无法判断是否仍平衡例题2:如图乙所示,在图中画出杠杆平衡时作用在B点最小的力F和这个力的力臂L(O为支点)连接OB(即力臂L),然后过B点做垂直于力臂斜向下的力F;如图所示练一练:1.在图12—11的两个图中,画出各力的力臂. 图12—10二、滑轮 1、定滑轮:①定义: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11滑轮漫画释义知识互联网定滑轮的杠杆原理等臂杠杆:12F F =, 即: F G =拉物=s h ; =v v 绳物其中: s 为绳子端的移动距离, h 为物体移动距离. 动滑轮的杠杆原理省力杠杆:1212F F =, 即: 12F G G =+拉物轮()=2s h ; =2v v 绳物其中: s 为绳子端的移动距离,h 为物体移动距离.反拉滑轮模型受力分析: 12F F G =+动费力省距离: 12s h =; 1=2v v 人物其中: s 为绳子端的移动距离, h 为物体移动距离.水平滑轮问题1F f =物; F s s =物; F v v =物212F f =物; 2F s s =物; 2F v v =物32F f =物;12F s s =物; 12F v v =物知识导航滑轮组特点:1. 由几个滑轮组合起来使用的装置叫滑轮组;2. 既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又可以省力.受力分析: (将重物与动滑轮看做一个整体)1F G Gn=+拉物轮();Fs ns=物;Fv nv=物其中n为承重绳子的段数.整体法解基本滑轮模型多绳缠绕①同一根绳子上的力相等.②注意: 若计滑轮重力, 受力分析时候勿忘动滑轮的重力.滑轮与杠杆的结合有滑轮有杠杆, 核心方程在杠杆:1. 先对左边滑轮组部分进行受力分析:1(3AF G G=+物动)2. 再对人进行受力分析:BF G F=-人支3. 最后列杠杆平衡方程:A BF OA F OB⋅=⋅即:1(3G G OA G F OB+⋅=-⋅人物动支)()F G F=-人支拉F G F=+人支拉模块一: 常规滑轮组的受力分析夯实基础【例1】用如图所示滑轮组提起重物, 不计动滑轮自重和摩擦, 若拉力F为50N, 则物重G为N , 若绳子的自由端向上拉0.6m , 则重物升高m.【答案】150; 0.2【例2】如图所示, 甲、乙两个滑轮组通过细绳悬挂在天花板上, 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600N的物体时, 悬挂甲、乙两滑轮组的细绳所受的拉力分别为F甲、F乙, 已知每个滑轮重30N, 不计绳重及滑轮轴间的摩擦, 则拉力F甲、F乙的大小分别为( )A. F甲=630N F乙=630NB. F甲=900N F乙=975NC. F甲=870N F乙=975ND. F甲=975N F乙=450N【答案】B【例3】如图所示, 工人利用滑轮组把货箱和自己匀速提升至高处. 已知工人重为800N, 货箱重为2000N, 两个动滑轮的总重为400N. 不计绳重及滑轮轴摩擦, 货箱受到两个动滑轮的拉力大小为N .【答案】2160能力提升【例4】 如图所示, 物体A 重20N , 动滑轮重2N , 物体B 重12N , 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A 对地的力为 ( )A. 12N 20NB. 26N 8NC. 24N 20ND. 24N 8N【答案】 B【例5】 如图所示, 体重为600N 的人站在地上提升重物, 使重物以1.5m/s 的速度匀速上升. 已知动滑轮重力为50N, 被提升重物的重力为300N. (不计绳重及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 , 则人对绳子的拉力为 N; 人对地的压力大小为 N; 人拉绳子的速度为m/s .【答案】 175; 425 ; 3【例6】 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200N 的重物, 现用如图所示装置将物体匀速拉动, 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是48N, 不考虑滑轮重力和滑轮与绳间摩擦, 水平拉力 F 为______N . 若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6m/s , 则物体移动速度为 m/s.【答案】 16; 0.2 【例7】 如图所示, 重500N 的人站在重2500N 的船上, 用滑轮组把船匀速拉向岸边, 人和船相对静止. 船受到水的阻力为900N. 不计绳重和滑轮轴摩擦, 人拉绳的力为 ( )A. 300NB. 450NC. 1100ND. 2700N夯实基础BAF模块二: 水平滑轮组的受力分析问题【答案】A【例8】如图所示, 用动滑轮拉着一个物块在水平方向运动. 当拉力F为10N时, 物块恰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则物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N; 当F增大到14N时, 物块受到的合力大小为N . (忽略滑轮摩擦以及动滑轮重和绳重)【答案】20; 8能力提升【例9】如图所示, 物体A重120N, 物体B重15N, 在物体B的作用下物体A在水平桌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在A上加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为F的拉力, 使物体B以0.2m/s的速度匀速上升(不计滑轮轴摩擦、绳重及滑轮重) , 则( )A. 拉力的大小为30NB. 拉力的大小为60NC. A运动的速度0.4m/sD. A运动的速度0.2m/s【答案】B【例10】如图所示, 用24N的水平拉力F拉滑轮, 可以使重20N的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 物体B重10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且不变. 若不计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轴摩擦, 则地面受到的摩擦力为N; 滑轮移动的速度为m/s.【答案】7 ; 0.1模块三: 定滑轮上的受力分析问题夯实基础【例11】如图所示的每个滑轮重0.5N, 物体A重6N, 托板重1N. 在2s的时间内, 拉力F的作用点沿竖直方向匀速升高了1.2m, 这个过程中, 不计滑轮轴摩擦和绳重, 则:(1) 拉力F的大小为N.(2) 物体A上升的速度为m/s.(3) 天花板对定滑轮拉力大小为N.【答案】2; 0.15; 4.5【例12】已知如图所示重力为150N的物体A挂在滑轮组上, 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 人的重力为600N, 每个滑轮重均为50N, 不计绳重和摩擦, 人对地面的压力为, 测力计的示数为.【答案】200N; 700N能力提升【例13】体重为550N的小明同学站在地面上, 欲使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力为800N的重物. 已知每个滑轮重力大小为60N. 第一次人用F1=150N的力向下拉绳子, 物体没有被提起, 则此时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为多少?第二次人用更大的力向下拉绳子, 使物块匀速上升, 则此时人对地的压力大小为多少? 天花板对定滑轮的拉力大小为多少? (不计绳重及绳与轮之间的摩擦)【答案】560N ; 120N; 1350N模块四: 多绳缠绕的滑轮组问题【例14】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 重600N 的人用力拉绳, 使装置处于静止. 装置中的滑轮A 重500N, 滑轮B 重200N, 底板C 重100N. 不计轴摩擦及绳重, 人对底板C 的压力为________N.【答案】 475【例15】 如图所示, 是一套简易升降装置的示意图, 其上端固定在楼顶,工人用力拉绳子, 装置可使人与工作台升至所需高度, 装置中滑轮A 、B 、C 的重力分别为100N 、50N 、40N, 人的重力为600 N, 当人用100N 的拉力向下拉绳子时, 地面对工作台的支持力为450 N, 则工作台的重力为_________N. (不计绳重和轴摩擦) 【答案】 150【例16】 如图所示, 一个体重为510N 的人, 用滑轮组拉重500N 的物体A 沿水平方向以0. 02m/s 的速度匀速运动. 运动中物体A 受到地面的摩擦阻力为200N, 动滑轮重为20N. 不计绳重和摩擦. 地面上的定滑轮与物体A 相连的绳子沿水平方向, 地面上的定滑轮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沿竖直方向, 人对绳子的拉力与对地面的压力始终竖直向下且在同一直线上, 则下列计算结果中, 错误的是 ( ) A. 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大小是110N B. 人对地面的压力为400N C. 人对地面的压力为250ND. 绳子自由端运动速度是0.02m/s【答案】 C夯实基础能力提升模块五: 利用差量法快速计算A夯实基础【例17】某工地工人在水平工作台上通过滑轮组匀速提升货物, 如图所示. 已知工人的质量为70kg. 第一次提升质量为50 kg的货物时, 工人对绳子的拉力为F1, 对工作台的压力为N1; 第二次提升质量为40 kg的货物时, 工人对绳子的拉力为F2, 对工作台的压力为N2.已知N1与N2之比为41: 40, g取10N/kg, 绳重及滑轮的摩擦均可忽略不计. 则F1与F2之比为.【答案】6:5能力提升【例18】如图所示是小明用滑轮组提升水中物体A的示意图. 当物体A完全在水面下被匀速提升的过程中, 物体A所受浮力为80 N, 小明对绳子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1, 水平地面对小明的支持力为N1. 当物体A有1/2的体积露出水面且静止时, 小明对绳子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2, 水平地面对小明的支持力为N2. 已知动滑轮所受重力为120 N, 小明所受重力为600 N, N1∶N2=13∶12. 不计绳重、滑轮与轴的摩擦以及水的阻力, 则物体A所受重力为_________N.【答案】640思维拓展训练(选讲)【拓1】如图所示, 体重为600N的人站在高台上提升重物, 使重物以1.5m/s的速度匀速上升.已知动滑轮重力为60N, 被提升重物的重力为300N. (不计绳重及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则: 则人对绳子的拉力为N; 人对地的压力大小为N; 人拉绳子的速度为m/s.【答案】120; 720 ; 4.5 (模块一: 常规滑轮组的受力分析)【拓2】如图所示, 用200N的拉力拉着物体A在水平面上匀速向左运动, A与滑轮组相连的绳子所受的拉力为A所受摩擦力的3倍, 若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滑轮装置的摩擦, 则B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________N.【答案】75【拓3】如图甲所示, 重为80N的物体在大小为30N、水平向左的拉力F1作用下, 在水平面上以0.4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滑轮与绳子质量及滑轮轴处摩擦均不计. 改用如图乙所示滑轮组后, 该物体在水平向右的拉力F2作用下, 在相同的水平面上向右匀速运动0.6m, 则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为N; 拉力F2的大小为N, F2拉动的距离为m.甲乙【答案】60; 90; 0.4 (模块二: 水平滑轮组的受力分析)【拓4】如图所示装置中, 站在地面上的人体重为600N, 绕过滑轮B的绳子的一端系在人的腰上, 用手拉住绕过滑轮A的另一根绳子的一端, 要使人匀速上升, 则手拉绳子的力F 多大?(A 、B 滑轮的重、绳子重不计, 各处摩擦都不计)【答案】 (模块三: 多绳缠绕的滑轮组问题)在解决有关滑轮的习题中 ,首先要明确哪个是定滑轮 ,哪个是动滑轮 ,滑轮是杠杆类型的简单机械 ,不但可以用有关滑轮的作用来解题 ,也可以用杠杆原理分析它的作用. 此题中 ,A 是定滑轮 ,实质是等臂杠杆 ,B 是动滑轮 ,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 ,把人作为研究对象 ,用杠杆原理分析滑轮A 、B 的作用 ,用平衡力分析人的重力情况 ,设手拉绳子的力为F ,则12F F G += ,22600N 400N 33F G ==⨯=.【拓5】 质量为60kg 的小明站在水平地面上,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提升物体A. 物体A 的质量m A 为72kg, 底面积S A 为22210m -⨯.当小明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 1时, 物体A 未被拉动, 此时物体A 对地面的压强p 为3510Pa ⨯, 小明对地面的压强为p 1; 当小明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 2时, 物体A 恰好匀速上升, 小明对地面的压强为p 2, 且12:16:15p p =. 已知B 、C 、D 、E 四个滑轮的质量相同, 不计绳重和摩擦, g 取10N/kg. 求:(1) 当小明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F 1时, 物体A 对地面的压力F N = N;(2) 每个滑轮所受的重力G 0= N;【答案】 (1) 100 (2) 60 (模块五: 利用差量法快速计算)【练1】如图所示, 吊篮的重力为200N, 动滑轮的总重力为50N, 定滑轮重力为40N, 人的重力为600N, 人在吊篮里拉着绳子不动时需用力N.(不计绳重及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答案】170【练2】如图所示, 滑轮组在拉力F为40N的作用下, 拉着重300N的物体A以1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移动, 物体A匀速运动时受的阻力为70N , 忽略滑轮摩擦和绳重, 10s内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_______m , 动滑轮重为_____ _N.【答案】20 10【练3】在水平地面上放置一个重为360N的物体, 用图中所示的装置匀速拉动物体(不计绳子与滑轮的摩擦) , 拉力F等于40N , 则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应为N.【答案】80【练4】如图所示装置, 物体B放在水平桌面上, 物体A通过滑轮组拉住物体B, 此时物体B保持静止. 小明实战演练用竖直向下大小为2N 的力F 1拉重为1N 物体A 时, 物体B 以0.06m/s 的速度水平匀速向右运动; 小明只用水平向左的拉力F 2拉物体B 时, 物体A 以0.3m/s 的速度匀速上升. 不计轮重、绳重和轴摩擦, 则(1) 物体B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N.(2) 水平向左拉物体B 时, 拉力F 2的大小为 N.【答案】 (1) 9 (2) 12【练5】 如图所示装置, 当左端动滑轮M 下不挂重物时, 物体B 刚好在水中匀速下沉, 通过右端滑轮组拉着重200N 的物体A 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当左端动滑轮M 下挂着物体C 时, 物体B 在水中匀速上升( 物体B 未露出水面) ; 当物体B 完全露出水面后, 用另一个物体D 替换物体C, 可以使物体B 匀速上升. 已知: B 的密度ρB =5ρ水, 物体C 与物体D 质量的比值是15:17, 每个滑轮的质量均为3kg. 不计绳重、滑轮组装置的摩擦及物体在水中的阻力, g =10N/k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B 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6NB. 物体B 受到的重力是300NC. 物体A 与水平面的摩擦力是18ND. 物体D 的质量是51kg【答案】 B① 0011()23B f G G G F +=+-浮 ② 0011()()23C B G G f G G F +=++-浮 ③ 0011()()23D B G G f G G +=++ ④ B :5:1G F =浮 ⑤ :15:17C D G G =联立, 得f =75N G C =300N G B =300N G D =340N F 浮=60N滑轮两兄弟的聊天记录动滑轮活泼好动, 没事就在网上溜溜, 这天在聊天室他遇到了定滑轮, 于是他们就聊了起来.动滑轮(惊讶万分):不可能吧?!我们怎么长得跟亲兄弟一样!定滑轮(轻蔑的):看你每天瞎忙活什么!我们本来就是一样的滑轮, 只是用处不一样, 才被人们分为动滑轮和定滑轮.动滑轮(不服气):人们用我可以省一半的力, 而你在那里一动不动, 又不能省力, 人们用你有什么好处?定滑轮(愤怒):真懒得理你!我虽然不能省力, 但我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发给你一张图片看看, 图1中就是我!要是没有我, 升旗的人岂不是要爬到旗杆顶上去!动滑轮:真是物有所长呀!麻烦你给评评理, 图2看到了吧. 你看看图2甲中, 人家小芳把我用得多好, 多省力!你再看看图2乙, 小明居然把我用成这样, 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呀!定滑轮:你误会小明了. 小芳的拉力作用在你的沿上, 优点是省力, 但也有缺点:费距离;小明的拉力作用在你的轴上, 缺点是费力, 但也有优点:省距离. 老弟, 你要记住:任何机械, 省力的一定费距离;费力的一定省距离. 学到“功”你就明白了.动滑轮:听君一席话, 真是胜读十年书!。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下册专题讲解+课后训练:滑轮(I)(含答案及详解)题一:如图所示,物体重力G=500N,滑轮重力10N,当物体G匀速上升时,挂钩B承受拉力为N,挂钩A承受 N的拉力,拉力F为 N,若绳子自由端向上拉动2m,则物体向上移动 m。
(不计摩擦、不计滑轮重)。
题二:如图所示,分别利用甲、乙两滑轮匀速提起重力均为50N的物体,其中甲装置为滑轮,它的优点是可以改变用力的,若滑轮重力和摩擦均不计,分别用力F A、F B和F C匀速提起重物时,F C= N,且F A F B(选填“>”、“=”或“<”)。
题三: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使重40N的物体A匀速移动,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5N,不计滑轮、绳子的重力及摩擦,拉力F的大小是()A.5NB.10NC.40ND.20N题四:如图所示,在用滑轮将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匀速移动时,拉力分别为F甲、F乙、F丙、F丁,比较它们的大小(不计滑轮重及滑轮与细绳间的摩擦),正确的是()A.F甲>F乙B.F乙=F丙C.F丙<F丁D.一样大题五:如图所示的装置处于平衡状态,若滑轮重和摩擦均不计,则G1、G2、G3的关系是()A.2G1=G2=2G3B.G1=2G2=G3C.G1=G2=G3D.3G1=2G2=G3题六:如图所示,用滑轮装置将A、B两物体悬挂,如果不计滑轮重力与摩擦,要使整个装置处于平衡,则G A= G B.。
题七:如图所示,物体重为100N,若不计动滑轮重力和摩擦,人匀速拉动绳子的力是N,动滑轮挂钩受到的拉力是 N。
题八:为了既可以省力,又能改变,可以把和组成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轮组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如图所示,物体A重为100N,挂重物的钩子承受的拉力是N,人匀速拉绳子的力是 N (动滑轮自重、摩擦和绳重均不计)。
题九:如图所示,甲物体重8N,乙物体重12N,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及摩擦均不计。
当甲、乙两物体静止时,乙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是N,乙物体所受到的合力是 N题十:如图所示的装置中,重为3N的物体通过细绳跨过定滑轮接在弹簧测力计的秤钩上,物体保持静止状态,不计弹簧测力计自重,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弹簧测力计受到的合力分别是()A.0N,3NB.3N,0NC.0N,0ND.3N,3N题十一:一装置如图所示,已知物体在拉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不计滑轮重,若物体重10N,则拉力F= N ,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N。
杠杆滑轮知识点笔记总结一、简介杠杆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由一个滑轮轴和一个或多个滑轮组成,用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它的使用可以减小力的大小,同时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让我们能够更轻松地进行工作。
在物理学中,杠杆滑轮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力的平衡和力的传递。
二、物理原理1. 杠杆原理杠杆滑轮的作用原理是杠杆原理。
杠杆原理是指当一个杠杆绕支点转动时,只要能平衡力矩的大小和方向一致,那么杠杆就会保持平衡。
利用这个原理,我们可以利用杠杆滑轮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2. 力的平衡与力的传递杠杆滑轮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力的平衡和力的传递。
在使用杠杆滑轮时,我们需要考虑力的平衡问题,保证力的平衡才能使杠杆和滑轮保持平衡。
另外,杠杆滑轮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力的传递,通过杠杆滑轮,我们可以将原来的力传递到另一个地方,这样就能够轻松地完成工作。
三、杠杆滑轮的分类根据杠杆滑轮的结构和功能,它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固定滑轮2. 移动滑轮3. 组合滑轮4. 可变滑轮四、杠杆滑轮的应用1. 工程行业杠杆滑轮在工程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比如用来吊装重物、提升货物等。
通过杠杆滑轮,可以使得人们能够轻松地进行重物的搬运和提升。
2. 运动器材在运动器材中,杠杆滑轮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比如,在健身房里,可以看到很多杠杆滑轮来帮助人们进行肌肉训练。
另外,在一些户外活动中,比如攀岩和滑索,也常常会使用杠杆滑轮来进行安全保护和缆绳的牵引。
3. 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中,杠杆滑轮也有一定的应用。
比如用来提升农作物、搬运农具等。
通过杠杆滑轮,农民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农业生产。
五、杠杆滑轮的优势1. 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杠杆滑轮能够帮助人们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使得工作更加方便和高效。
2. 减小劳动强度利用杠杆滑轮,可以减小劳动强度,使得人们能够更轻松地进行工作。
3. 方便操作杠杆滑轮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人们可以轻松地进行操作,不需要太多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