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护理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要条件,从而减少了临床凶险的发生。
我院近3年多来收治的101例异位妊娠,都详细询问病史,严格认真进行体格检查,辅以B超检查及及时血、尿β2HCG的检测使诊断明确,其诊断符合率达100%。
由于诊断正确,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采用手术治疗93例,治愈率达100%。
采用氨甲喋呤肌肉注射配伍米非司酮口服保守疗法治疗8例,治愈6例,治愈率达75%,失败2例,再行手术治疗,总治愈率达到100%。
从本文资料异位妊娠发生率看,我院近3年多来收治的异位妊娠率呈上升趋势,输卵管妊娠所占比例比较高,达到96.04%。
因此,对有停经史、子宫异常出血、腹痛等症状的生育期妇女,要高度警惕异位妊娠的发生。
从本文资料收治101例异位妊娠的病因分析,主要是由流产引起,占41.58%。
因此强调人工流产术中要严格无菌操作,熟练操作技术,减少副损伤,以减少异位妊娠的发生率。
其次是由盆腔炎引起,占29.7%。
因此,预防和及时诊断治疗盆腔炎对减少异位妊娠的发生也有一定意义。
再次是由放置I U D引起,占11.88%。
宫内节育器能引起类前列素物质的大量分泌,使输卵管蠕动紊乱,甚至产生逆蠕动,而增加异位妊娠的机会。
此外,淋球菌、支原体、衣原体的感染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资料中输卵管分泌物培养该类病原体的阳性率达55%,说明了该类病原体在异位妊娠发生时呈持续感染状态,流产或产后感染可致输卵管周围发炎,造成输卵管周围粘连,输卵管扭曲,管腔狭窄,管壁肌蠕动减弱,影响受精卵的运行而致异位妊娠,故认为防止产后及流产感染可预防异位妊娠的发生。
因此,减少异位妊娠的诱发因素的发生,对降低异位妊娠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异位妊娠急性失血,应边补液、输血、吸氧治疗休克,边做术前准备,立即手术,迅速止血。
麻醉方式要选择适当。
有休克症状者,以局麻或静脉麻醉较为安全。
手术治疗可采取根治性和保守性两种,对初孕及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取保守性手术治疗,术后应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产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措施临床上当产妇在产后2h内出血量超过400ml或者产后24h出血量达到或者超过500ml即可确诊为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是医院妇产科常见重症并发症,位于引起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
通常是受子宫因素、软产道因素、胎盘因素以及产程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临床上稍微忽略或处理不当,救治不力就会造成产妇休克性死亡。
因此,分析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探讨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提高临床治愈率,对保障产妇和新生儿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笔者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本院分娩生产后出血的产妇154例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标签:产后出血;原因分析;护理措施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本院分娩产妇5218例,发生产后出血154例,产后出血发生率2.98%,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为(28.5±2.6)岁;其中初产妇69例,经产妇85例,平均出血量为(500±120)ml;孕期为37~40w,平均孕期为(38.6±1.2)w;其中12例产妇在产后2h出血量达400ml,其余产妇在胎盘剥离后24h内持续出血,出血量超过500ml,经临床确诊为产后出血,排除血循环系统疾病和凝血功能异常的产妇。
发生产后出血的病例经积极治疗后无1例死亡。
1.2 方法护理人员应当从产妇入院到出院全过程中实施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产前观察及护理:产妇入院后应当进行凝血功能、胎心音、胎位、宫缩强度和宫口开张程度的检查,并结合产妇身体素质和既往病史分析潜在的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安全分娩护理模式。
此外,应当加强产妇的心理护理,缓解产妇紧张焦虑的情绪,确保产妇以良好的状态待产,避免紧张导致宫缩乏力现象发生[1]。
②产中观察及监测:在分娩生产过程中,护理人员需用产程图监测分娩进程,出现产程滞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或使用催产素。
宫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引言产后出血是指分娩结束后,妇女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的情况。
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宫缩乏力无法有效地压迫子宫血管,导致产后血管无法充分收缩,进而出血。
因此,对于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护理人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护理。
本文将介绍宫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以帮助护理人员有效应对该情况。
护理措施1. 观察和评估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产妇的病情,特别注意阴道出血的量和颜色。
肉眼观察血液鲜红或暗红,颗粒状或带血块,或出血量较大都可能是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的表现。
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评估产妇的生命体征是否稳定,如血压、心率和呼吸等。
这些观察和评估的结果将有助于制定后续的护理计划。
2. 给予氧气对于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给予氧气是一种常见的护理干预措施。
通过给予氧气,可以提高产妇的氧合水平,促进子宫血管的收缩,减少出血的发生。
护理人员应根据产妇的病情给予适当浓度的氧气,常见的给氧方式有面罩和鼻导管。
3. 帮助产妇改变体位适当改变产妇的体位也是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
护理人员可以根据产妇的病情,帮助产妇改变体位,如将产妇的腿抬高,使子宫得到更好地血液供应,促进子宫血管的收缩,减少出血发生。
4. 静脉输液在对产后出血进行护理过程中,静脉输液是必不可少的护理手段之一。
通过静脉输液,可以补充产妇体内的液体和电解质,维持体内的血容量,有助于减少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
护理人员应根据产妇的病情,合理选择输液的种类和剂量,并密切观察产妇的输液反应。
5. 给予药物治疗在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情况下,护理人员还可以根据医生的指导,给予一些药物治疗,以促进子宫收缩并减少出血。
常用的药物有催产素和血管收缩药。
给药的方式可以是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具体剂量和给药途径应根据产妇的病情来确定。
6. 心理疏导和支持面对产后出血的情况,产妇往往会感到恐惧和焦虑。
护理人员除了给予物质上的护理外,还应给予产妇心理疏导和支持。
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治疗【摘要】通过对产后出血病人的临床观察,采取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及并发症、死亡率。
【关键词】产后出血;临床观察;治疗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说内失血量超过500ml,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
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1],必须引起产科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我们通过对61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治疗,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2012年共住院分娩2987例,其中发生产后出血61例,经产妇48例,初产妇13例,剖宫产8例,双胎妊娠6例,年龄最大的42岁,最小的18岁,治愈60例,死亡1例。
1.1.1 产后出血与产程关系:61例患者中第二产程延长28例,占46%,第三产程延长8例,占13%,剖宫产8例,占13%,其它17例,占28%。
1.1.2 产后出血与产妇自身关系:产妇因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50例,占83.3%,包括产妇过度精神紧张,身体虚弱,或合并慢性疾病。
凝血功能障碍1例,占1.6%,包括原发性血小板减少,重度子痫前期、胎盘早剥等产科并发症。
胎盘因素引起产后出血6例,占9.8%,包括胎盘粘连、胎盘植入。
软产道裂伤引起产后出血4例,占6.5%,软产道裂伤后未能技术检查发现,导致产后出血。
1.2 临床表现:产后出血指从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超过800ml,为产后出血[2]。
胎儿娩出后阴道流血多量及失血性休克等相应症状是产后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
1.2.1 阴道多量流血:胎儿娩出后即发生阴道流血,色鲜红,应考虑软产道裂伤,胎儿娩出后数分钟出现阴道流血,色暗红,应考虑胎盘因素。
胎盘娩出后阴道流血较多,应考虑子宫收缩乏力。
胎儿娩出后阴道持续流血且不凝,应考虑凝血功能障碍。
1.2.2 休克症状:出现烦躁、皮肤苍白湿冷、脉搏细数、脉压缩小,产妇可能已处于休克早期。
2 临床观察与治疗2.1 严密观察子宫收缩情况,产后出血要早期发现,及时处理。
三联法治疗难治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40例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三联疗法在难治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从临床选取40例产后出血因子宫收缩乏力难以治愈导致的产妇。
随机分为两个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
观察组给以三联疗法进行产后出血止血治疗,对照组采用平常的宫腔纱布填塞术进行止血治疗。
分别记录术后出血量和有无并发症,并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术后第一天出血量≦100ml的有10例,100-200ml的有8例,200-300ml的有2例,300-400ml有0例,400-500ml有0例,≧500ml的有0例。
对照组分别为0、3、4、4、4、5例。
均没有死亡患者。
另外对照组出现了术后感染情况,有3例由于出血过多而导致生命危险。
结论使用三联疗法治疗产后难治性出血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较一般止血方法安全可靠。
【关键词】三联疗法;难治性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临床疗效难治性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是指胎儿免除60min内由于产妇子宫收缩乏力,经各种保守治疗均不能止血,出血量达到1500ml或已经出现产妇凝血机制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
也是在分娩过程中导致孕妇死亡的首要原因。
因为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在一般情况下事发突然,很容易导致孕妇出现失血性休克,如果处理方式不当,也会发生感染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所以现在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首要措施就是快速而有效的止血,加强子宫收缩力并且配以输血治疗。
三联疗法是针对顽固性出血的一种新止血疗法,它把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相结合,达到了不错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从临床选取40例难治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25-45岁,均为足月生产。
20例为初产妇,20例为经产妇。
其中剖宫产的有25例,顺产的有15例。
年龄大于35岁的有18例。
双胞胎的有3例,其他均为单生。
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
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产后出血是产科领域常见的急重症之一,是威胁产妇生命健康的重要问题。
产后出血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情况。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是指产后子宫不能有效地收缩,不能形成有效的子宫收缩力,导致产后子宫内膜血管不能有效地收缩闭合而发生的出血。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在临床中发生率较高,一旦出现,常常危急生命。
目前的治疗方法多以药物或手术为主,然而存在一些副作用或风险,且效果不尽如人意。
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欣母沛是一种中药制剂,据报道具有促进子宫收缩的作用,可能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有一定的疗效。
本研究旨在观察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探索其临床应用的可能性。
通过本研究,有望为产后出血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改善产妇的生存质量提供更多的选择。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通过对一定数量的产后出血患者进行观察和实验,评估欣母沛在治疗该病症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具体目的包括但不限于:1. 评估欣母沛对产后出血的止血效果,观察其是否能有效控制宫缩乏力引起的出血情况,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的次数和程度;2. 探讨欣母沛对宫缩情况的影响,观察其对宫缩力度和频率的调节作用,从而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3. 考察欣母沛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安全性,分析其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和严重副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4. 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依据,推广欣母沛在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病情风险。
1.3 研究意义产后出血是困扰许多产妇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到产妇的生命安全。
而宫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对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方法尚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传统治疗方法的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本研究选择了欣母沛作为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药物,并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试验。
欣母沛预防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68例临床观察(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观察欣母沛预防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
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6年12月具有剖宫产指征且有宫缩乏力高危因素孕妇128例,随机分为欣母沛组68例和米索前列醇组60例,收集并比较术中及术后24小时出血量。
结果欣母沛组在术中及术后24小时出血量均明显少于米索前列醇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欣母沛能很好预防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关键词】欣母沛;剖宫产;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宫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1]。
造成宫缩乏力的诱因有多胎妊娠、巨大儿、羊水过多、疤痕子宫、胎盘早剥及前置胎盘等。
预防产后出血常用催产素及米索前列醇等药物来增强宫缩,由于这些药物对部分患者无效,因此不得不采用介入治疗或切除子宫,给病人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
为有效预防产后出血,我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间,选择有剖宫产指征且具有宫缩乏力高危因素的孕妇在剖宫产胎儿娩出后,将欣母沛1 mg注射入子宫肌层,通过增强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结果欣母沛对预防产后出血收到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2002 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收治有剖宫产指征且有宫缩乏力高危因素孕妇128例,年龄21~34岁,孕周37~41周,所有孕妇均无高血压、肝病及血液系统等疾病。
其中双胎妊娠20例,前置胎盘20例,疤痕子宫13例,巨大儿20例,原发或继发宫缩乏力55例。
2.方法将128列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即欣母沛组68例与米索前列醇组60例。
麻醉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腰麻,麻醉成功后,不用捆绑双下肢,剖宫产操作同常规方法。
给药方法:米索前列醇组,剖宫产胎儿娩出后,静滴催产素20 IU +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400 μg。
【tips】本文由王教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要抓紧!
产后出血的紧急护理措施介绍
产后出血的紧急护理措施介绍:
(1)发现阴道大量流血,取头低足高位,密切观察血压、脉搏。
嘱产妇卧床休息,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神志变化。
观察皮肤、粘膜、嘴唇、指甲的颜色,四肢的温湿度及尿量,及早发现休克的早期征兆。
密切注意子宫复旧情况我们`搜集整理。
(2)及时吸氧补液。
迅速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做好输血前的准备工作,加快输液速度,遵医嘱输液输血,以维持足够的循环血量。
(3)准确收集并测量出血量、颜色、气味及有无凝血块等。
发生产后大出血时,准确收集测量出血量对积极纠正休克,减少产后出血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按摩子宫底,轻轻挤出积留血块,注射宫缩剂。
(4)遵医嘱应用止血药或宫缩剂。
(5)在转院途中可在宫腔内填纱布,起止血作用,迅速转院处理。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护理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
方法对95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产妇均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效果。
结果本组95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均治愈出院,且所有产妇均未行切除子宫治疗,无一例产妇死亡。
本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均在500~1050 ml,平均出血量为(620.4±52.3)ml。
结论加强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护理干预的重视可有效的促进产妇早日康复,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应推广应用。
关键词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临床护理
为探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本院对接收的95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接收的95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年龄最小23岁,最大37岁,平均年龄(26.9±3.3)岁;孕周最短32周,最长42周,平均孕周(36.5±
2.0)周;其中64例为初产妇,31例为经产妇;65例为产后2 h内出血,30例为产后2 h 后出血;且本组产妇血压均低至20~30 mm Hg(1 mm Hg= 0.133 kPa),且均伴有不同程度头晕、心悸、出冷汗、面色苍白、脉搏细弱等症状。
1. 2 方法本组95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均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其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 2. 1 心理护理由于部分产妇或其家属存在有重男轻女等思想,因而在分娩后往往会因婴儿性别而产生失望、抑郁等负面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则极易导致产妇出现宫缩乏力性出血现象。
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要加强对产妇心理护理的重视,耐心的和产妇进行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应告知产妇新生儿的相关情况,逐渐消除产妇的不良情绪,使其保持平稳、愉悦的心理状态,进而有效的减少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现象发生。
1. 2. 2 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围生期产妇健康教育的重视,对于高危产妇,护理人员应在其分娩前做好抢救准确,同时应嘱咐产妇确保营养均衡及充足的休息。
另外,还应指导产妇排空膀胱,以防因膀胱充盈导致产程延长。
产妇分娩后医护人员应及时给予产妇10 U宫缩素肌内注射治疗,同时还应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产妇适量宫缩素治疗,促进产妇宫缩能力增强,尽可能减少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显现发生[1]。
1. 2. 3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由于产后2 h是产后出血现象发生的高危期,因
而护理人员必须要加强对产妇该时期护理的重视,严密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若有异常现象发生应及时告知主治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针对性处理;此外,护理还应认真观察记录产妇子宫宫缩能力恢复情况,以防对产妇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1. 2. 4 产后出血护理对于发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现象的产妇,护理人员应及时按摩产妇子宫,并且应严格按照医生嘱咐给予宫缩剂治疗。
若产妇出现休克现象则应在给予产妇宫缩治疗的同时及时给予产妇补充血容量治疗,必要时应给予产妇输血治疗,以防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现象发生。
1. 2. 5 饮食护理产后护理人员应指导产妇饮食应以高热量、高营养、高蛋白质食物为主,嘱咐产妇确保营养均衡,且应嘱咐产妇饮食应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不可暴饮暴食。
2 结果
95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均治愈出院,且均未行切除子宫治疗,无一例死亡。
本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最少为500 ml,最大为1050 ml,平均出血量为(620.4±52.3)ml。
3 讨论
产后出血主要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产妇出血量多>500 ml的现象[2]。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也适当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一项主要因素。
据统计,产后出血现象的发生率约占据了分娩总数的2%~3%左右[3]。
而宫缩乏力则是导致产后出血现象发生的常见因素之一,其严重威胁着孕产妇的生命安全,因而逐渐成为产科护理中防治及护理的重点[4]。
护理人员在对产妇进行护理干预时必须要熟练掌握导致宫缩乏力行产后出血现象发生的主要因素,及早识别出血状况,若产妇有异常现象发生应及时告知主治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有效的减少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现象发生。
对于已出血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现象的产妇,护理人员应及时按摩产妇子宫,并且应严格按照医生嘱咐给予适量宫缩素治疗;若产妇出现休克现象则应在给予产妇宫缩治疗的同时及时给予补充血容量治疗,必要时应给予产妇输血治疗,以防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现象发生;从而及时改善产妇临床症状,确保其安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本组95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均治愈出院,均未行切除子宫治疗,无一例产妇死亡。
本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均在500~1050 ml,平均出血量为(620.4±52.3)ml。
这就表明加强对高危产妇孕期分娩及保健工作的重视,严密观察产妇分娩过程是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现象发生重要措施。
同时加强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护理干预的重视可有效的促进产妇早日康复,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应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余心华.子宫下段连续纵向折叠式缝合在防治产后出血的应用36例.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6):2690.
[2] 仇艺.卡贝缩宫素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作用.复旦学报(医学版),2014,41(1):102.
[3] 施恒荷.急诊弹簧钢圈单侧子宫动脉栓塞救治严重晚期产后出血1例.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30(7):558.
[4] 张方芳.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135例临床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30(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