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3
《中国气候》第一课时word资料5页《中国气候》第一课时读“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读“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了解我国五个温度带的分布特点。
通过阅读“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学会分析说明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
读“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学会分析说明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通过阅读“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图”,学会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读图分析,增强学生的读图技能,通过讨论、合作交流,加强学生的竞争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读图分析我国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分布规律和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归纳法,联系实际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二组情境情境1:在中国地图上动画展示小明放寒假了,去哈尔滨的外婆家过年,沿途经过了武汉、济南,最后到达哈尔滨,衣服由夏季服装换上了冬季服装,他仍感觉冷。
放暑假了,海口的小明再去哈尔滨的外婆家。
这时,小明有经验变聪明了,特意带上了羽绒服,可是他沿途又经过武汉,济南,到达哈尔滨,却没有感觉到冷。
教师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呢?情境2:“猜猜植被的所在地”,展示一幅中国地图,在这幅图上有四个城市闪动,接着展示四幅不同的植被的图片,将这每一幅图片的植被合理安置在四个城市中。
“猜猜民居所在地”。
展示一幅中国地图,在这幅上有四个城市闪动,接着展示四幅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图片,请同学们将这四个民居安置在四个城市中。
教师提出问题:以上两组图片产生植被和传统民居差异的自然原因是什么?通过以上两组情境,教师提出两个问题,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讲授新课:学生活动一:自主学习展示学习任务单:读教材30页---37页内容,找出如下问题答案:1、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规律?2、读“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说出我国五个温度带3、说出中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4、1月0℃等温线大致沿一线分布。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教学设计中国的气侯(第一课时)学校:陕西省宁陕县太山庙中学姓名:朱兴涛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对学生:中学2、学科:地理3、课时:第一课时4、教学准备:图片,挂图二、教学课题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三、教材分析教材: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具准备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教学方法阅读法、讲述法、讨论法等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六、教学反思中国的气候这节课难度大,学生不易理解。
但是,这节课又是本章的重点。
因此,我们安排四个课时来讲完。
第一课时讲气温,我首先用两幅图让学生对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有个直观的印象。
再读图分析我国气温的特点。
七、教学资源冬季东北地区的景色:/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 l&word=%B6%AC%BC%BE%B6%AB%B1%B1%B5%D8%C7%F8%BE%B0%C9%AB&in=12331&cl=2&lm=-1&st=&pn=13&rn=1&di=136247153550&ln=1976&fr=&fm=&fmq=1329991759881_R&ic=&s=&se=&sme=0&tab=&width=&heigh t=&face=&is=&istype=#pn16&-1&di91900151790&objURLhttp%3A%2F %%2Fuploadimage%2F2007%2F04%2F02%2F1%2F20070402110722400421.jpg&fromURLhttp%3A%2F%%2Fdesti nation%2Fdes_info_15.html&W700&H445&T9900&S154&TPjpg冬季海南岛的景色:/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 l&word=%B6%AC%BC%BE%BA%A3%C4%CF%B5%BA%B5%C4%BE%B0%C9%AB&in= 29913&cl=2&lm=-1&st=&pn=1&rn=1&di=12476046150&ln=1996&fr=al a0&fm=ala0&fmq=1329992573812_R&ic=&s=&se=&sme=0&tab=&width= &height=&face=&is=&istype=#pn16&-1&di28443248685&objURLhttp %3A%2F%%2Fuploadfile%2F2010%2F12%2F22%2F20 101222160518282_s.jpg&fromURLhttp%3A%2F% %2Fcontent%2F201012%2F1352900.shtml&W480&H268&T10061&S32&TP jpg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 l&word=%CE%D2%B9%FA1%D4%C2%C6%BD%BE%F9%C6%F8%CE%C2%CD%BC&in =4131&cl=2&lm=-1&st=&pn=0&rn=1&di=6039452250&ln=1967&fr=ala 0&fm=ala0&fmq=1329992690727_R&ic=&s=&se=&sme=0&tab=&width=& height=&face=&is=&istype=#pn0&-1&di6039452250&objURLhttp%3A %2F%%2Fwzym%2F0210%2Fg30210%2Fg3dla033.files% 2Fimage009.jpg&fromURLhttp%3A%2F%%2Fwzym%2F02 10%2Fg30210%2Fg3dla033.htm&W438&H349&T10055&S50&TPjpg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 l&word=7%D4%C2%C6%BD%BE%F9%C6%F8%CE%C2%CD%BC&in=4131&cl=2&l m=-1&st=-1&pn=0&rn=1&di=131440155315&ln=1989&fr=ala0&fm=ala 0&fmq=1329992831372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 t=&face=0&is=&istype=2#pn0&-1&di131440155315&objURLhttp%3A% 2F%%2Fwzym%2F0210%2Fg30210%2Fg3dla033.files%2 Fimage010.jpg&fromURLhttp%3A%2F%%2Fwzym%2F021 0%2Fg30210%2Fg3dla033.htm&W409&H329&T9392&S44&TPjpg中国的温度带:/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 l&word=%D6%D0%B9%FA%B5%C4%CE%C2%B6%C8%B4%F8&in=25610&cl=2&l m=-1&st=&pn=3&rn=1&di=6553723665&ln=1084&fr=ala0&fm=ala0&fm q=1329992898502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 =&is=&istype=#pn3&-1&di6553723665&objURLhttp%3A%2F%2Fwww.zw %2Fedit%2Ffile%2F20101210095531292_3191.jpg&fromURLht tp%3A%2F%%2Fpictureshow.aspx%3Fpid%3D20101210 095531292_3191.jpg%26title%3D%2525u4e2d%2525u56fd%2525u6e29 %2525u5ea6%2525u5e26%26lid%3D94681&W800&H549&T8475&S346&TPj pg。
年级高二班级学生姓名科目地理制作人______ 第二部分第二章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冬夏气温各异南北分布不同
学习目标
1、掌握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划分
2、能够利用中国1月和7月气温分布图,分析规律和成因。
东侧大致______走向,主要受____(太阳辐射)的影响。
西侧呈________走向,主要受____(山脉)的影响。
4.分析同纬度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两地冬季气温差
异。
5、我国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哪儿?气温大约是多少?原因?
知识点二:
温度带划
分及其分
布
1、生长期: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____ 的持续时期。
多数农作物只有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以上时才能活跃生长,因此我们把日平均气温达到
10℃以上的持续时期视为作物的生长期。
2、积温:生长期内,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之和。
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
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还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温度
带
范围10℃作物熟制
寒温
带
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
部(大兴安岭北段)
<1600℃一年一熟,早熟的春小麦,
大麦、马铃薯等
中温
带
内蒙古高原、河套平原、宁
夏平原、准葛尔盆地、东北
平原
1600—
3400℃
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
玉米、谷子、高粱等
暖温
带
华北平原、山东半岛、辽东
半岛、黄土高原、河西走廊、
塔里木盆地
3400—
4500℃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
麦复种早熟糜子、荞麦,后
冬小麦复种玉米、谷子、甘
薯
16℃ 8℃
16℃ 台北
昆明
3、无霜期:指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一整段时间。
在这一期间内,没有霜的出现。
农作物的生长期与无霜期有密切关系。
无霜期愈长,生长期也愈长。
亚热带 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4500—8000℃
一年两熟到三熟,稻麦两熟或双季稻,双季稻加冬油菜或冬小麦 热带
西双版纳、雷州半岛海南岛、桂、粤、台南部
>8000℃
水稻一年三熟
三、 巩固诊断
1.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这是由于( )
①北方太阳高度角小于南方 ②北方白昼比南方短 ③寒冷的冬季风对北方影响大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③ 读图回答2~3题。
2.8℃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海岸线
B .纬度
C .地形
D .大气环流
3.昆明和台北纬度位置相近,但温度差异较大, 主要原因是( )
①地势高低 ②距海远近 ③寒潮影响 ④洋流影响
A .①②③ B
堂清
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