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宁腿综合征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
- 格式:ppt
- 大小:1.77 MB
- 文档页数:49
临床不宁腿综合征定义、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措施定义不宁腿综合征又称不安腿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不局限于尿毒症患者),主要表现为强烈的、不受控制的活动腿的冲动,大多发生在透析过程中或夜间卧床休息时,活动后好转。
流行病学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患病率约为男性2倍。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不宁腿综合征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成人患病率不同,在欧美发达国家较为常见,患病率为5%-10%o亚洲人群患病率较低,为0.l%-3.0%o 宁腿综合征与神经-精神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及妊娠等存在明显相关性。
发病机制家族史、BTBD9基因、中枢神经系统铁缺乏或铁代谢障碍、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功能紊乱、神经环路异常、贫血、转铁蛋白饱和度V20%,以及对促红细胞生成素反应不佳等均为不宁腿综合征发生的可能机制。
对于尿毒症患者来说,可能的常见发病机制:透析不充分、中分子或大分子毒素蓄积、铁代谢障碍或铁缺乏等因素相关,而贫血、含咖啡因食物或药物摄入、浓茶或某些药物蓄积等因素可能成为了诱发因素。
临床表现1)不受控制的冲动或欲望强烈、迫切地想要移动肢体,夜间睡眠或安静时出现或加重,需要不停地活动下肢或下床行走,一旦恢复休息状态,会再次出现上述不适感。
2)感觉异常对肢体深处不适感描述各异,如蚁爬感、蠕动感、灼烧感、触电感、牵拉感、紧箍感、撕裂感,甚至疼痛,有时没有腿部不适感也存在活动腿的冲动(这种情况可能透析病人多见)。
3)累及部位上述不适感尤以小腿显著,也可累及大腿及身体其他部位,如上肢等,通常呈对称性。
4)规律性有特征性昼夜变化规律,腿部不适感多在傍晚或夜间出现,发作高峰为午夜与凌晨之间,白天症状相对轻微,部分患者透析过程中仍可以频繁发作。
5)伴随症状大多数患者存在睡眠紊乱,包括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睡眠期或清醒期周期性肢体运动,常导致日间疲劳、困倦、抑郁及焦虑。
不安腿综合征病情说明指导书一、不安腿综合征概述不安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也称为不宁腿综合征、Ekom 综合征,是一种主要累及腿部的常见的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病因可能与遗传和脑内多巴胺功能异常有关,可继发于某些疾病。
患者表现为静息状态下双下肢难以形容的感觉异常与不适,有活动双腿的强烈愿望,患者不断被迫敲打下肢以减轻痛苦,常在夜间休息时加重。
英文名称: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
其它名称:不宁腿综合征、Ekom综合征。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神经系统疾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可能与遗传有关。
发病部位:下肢。
常见症状:下肢不适感、强烈的活动双腿的欲望、入睡困难。
主要病因:可能与遗传和脑内多巴胺功能异常有关,可继发于某些疾病。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常规、叶酸及维生素B12检查、铁蛋白与转铁蛋白检查、生化检查、MRI、神经传导和肌电图检查、多导睡眠监测。
重要提醒:该病虽对生命没有危害,但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尽早治疗。
临床分类:1、根据是否有原发病,分为原发性RLS和继发性RLS。
(1)原发性RLS:病因不明,又称为特发性RLS,家族性较为常见。
(2)继发性RLS:由其他疾病引发。
2、根据症状发生的频率,分为慢性持续性RLS和间歇性RLS。
(1)慢性持续性RLS:最近一年内,未经治疗的患者出现症状的频率为平均每周2次或以上。
(2)间歇性RLS症状出现的频率为平均每周少于2次,且一生中至少有5次RLS3、根据患者的发病年龄,分为早发型RLS(<45岁)和迟发型RLS(>45岁)(1)早发型RLS:多集中在20~40岁发病,疾病进展相对缓慢,多为家族性。
(2)迟发型RLS:进展快且通常更严重,家族性的可能性较小。
二、不安腿综合征的发病特点三、不安腿综合征的病因病因总述:原发性RLS具体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脑内多巴胺功能异常有关。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 又称多动腿或不安腿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病变,最早是由英国的 Willis 于1685 年提出,其后瑞典神经病专家 Ekbom 于 1945 年进行了系统总结,首次全面地概括了该病的特征和临床表现,故又称 Ekbom 综合征[1]。
其临床特征为患者在夜间睡眠时或静息状态下出现双下肢难以名状的不适感,常被迫捶打或运动双腿或下床走动才能缓解症状。
尿毒症患者中不宁腿综合征发病率在20%一40%,常伴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和肌震颤[2]。
可见其为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常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但此病在临床上常被忽略,许多患者因未得到及时诊断而延误了治疗。
本文就血液透析患者合并不宁腿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护理等方面作简要介绍。
1.病因和发病机制RLS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前者原因不明,部分具有家族遗传性。
法国和意大利报道与12q和14q基因突变有关。
后者可见于尿毒症、缺铁性贫血、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妊娠、干燥综合征、帕金森病、小纤维神经病、多灶性神经病、腓骨肌萎缩症、代谢病、药源性(如三环类抗抑郁剂、H2受体阻滞剂、镇静剂)等。
2.诊断标准[3-4]2.1 临床诊断依据必须具备以下4个临床特点。
○1.因腿部不适引发的腿部活动。
患者腿部常有难以描述的不适感,如蠕动、蚁走、瘙痒、烧灼、触电感等;感觉异常位于肢体深部,多数以累及下肢为主,单侧或双侧,半数患者也可累及上肢。
活动后上述症状可以缓解。
○2.静息后(坐和躺)可使症状出现或加重。
○3.持续活动可使症状部分或全部缓解。
轻症者在床上和椅子上伸展一下肢体即可缓解症状;重症者需来回踱步、搓揉下肢、伸屈肢体才能减轻症状。
重新平躺或坐下后数分钟至1 h,上述症状常常再次出现。
○4.夜间症状加重。
典型者在23点至次日凌晨4点最为严重,故经常严重影响患者睡眠。
早晨6点至中午12点症状最轻。
不宁腿综合症相关诊断和鉴别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不宁腿综合症相关诊断和鉴别[导读] 不宁腿综合症患者常常出现下肢(偶尔可有上肢)不愉快的异常感觉。
如:虫蠕感,虫爬感,刺痛感,或其他异样感觉,多发生在夜间尤其是入睡前。
不宁腿综合症容易跟**不能、腿痛动趾综合征、夜间腿部痉挛、卧位性神经性跛行综合征、其他下肢肌肉及骨骼结构病变混淆。
不宁腿综合症患者常常出现下肢(偶尔可有上肢)不愉快的异常感觉。
如:虫蠕感,虫爬感,刺痛感,或其他异样感觉,多发生在夜间尤其是入睡前,受累部位以小腿深部最为明显。
揉搓局部皮肤,按摩患肢,伸展肌肉可缓解症状,最为有效的方法是活动患肢,故而患肢常常过度行走,以期缓解。
由于不宁腿综合症常常发生于夜间或入睡之前,因此,患者入睡困难,多有失眠。
不宁腿综合症的发病率报道不一,约为%—29%。
一般认为,约在15%。
男女均可罹患,女性稍高于男性。
儿童亦可患病。
妊娠女性发病率约为11%—27%,一般多见于妊娠3个月以后。
任何人种均可发病,但西方人更易受累。
不宁腿综合症的误诊率很高,约为59%。
病人由发病到确诊的平均时间为18年,病人由发病到就诊的间期亦较长,个别患者发病后30年才首次就诊。
因此,临床医生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还应重视大众医学科普水平的提高。
不宁腿综合症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型,继发性不宁腿综合症常见于周围神经病、尿毒症、或某些金属离子缺乏的患者。
对于不宁腿综合症的患者要鉴别原发与继发。
临床表现夜间或入睡前发生感觉异常和被迫活动患肢是不宁腿综合症的特征表现。
病人白天大多正常,夜间或入睡前开始发作,至次日晨起时症状逐渐消退。
严重时常常影响睡眠,病人苦不堪言,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
不宁腿综合症的感觉异常多种多样,最具特征的是蠕动感或虫爬感。
病人就诊时常常诉说“腿内有蛆虫在蠕动”,“腿内有毛毛虫在爬”。
主诉中所用词汇按频度大小依次为“急需活动患肢、蠕动感、刺痛、抽筋、虫爬、牵拉、电击、紧张、不舒适、瘙痒”等感觉,但灼烧感、针刺感多不出现。
不安腿综合征患者的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吴远霞;魏艳
【期刊名称】《护理学》
【年(卷),期】2024(13)5
【摘要】不安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简称RLS)是一种主要累及腿部的神经系统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静息状况下出现不愉快和痛苦的双下肢不适感,从而迫使患者有活动双腿的强烈愿望,且症状常在夜间休息时加重。
由于临床医务工作者对其认识不足,经常将其视为肌肉抽搐、抑郁、焦虑或失眠等症状的一部分,临床上漏诊率和误诊率高。
此外,患有RLS的人往往也会伴随其他问题如睡眠困难、抑郁和焦虑等问题,增加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康复进程。
鉴于此,本文旨在总结关于RLS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RLS患者的临床干预提供参考。
【总页数】9页(P585-593)
【作者】吴远霞;魏艳
【作者单位】贵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护理系) 贵阳;遵义市中医院(护理部) 遵义【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腹膜透析患者不安腿综合征2例
2.血液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低反应性贫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3.中西医治疗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生活质量中的研究进展4.中西医结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安腿综合征的治疗体会5.糖尿病足患者溃疡愈合的影响因素以及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命素养健康管理■定义不宁腿综合症又称为不安肢综合征(RLS),系指小腿深部于休息时出现难以忍受的不适,运动、按摩可暂时缓解的一种综合征,又称“不安肢综合征”。
不宁腿综合症还称为Ekbom综合征,其临床表现通常为夜间睡眠时,双下肢出现极度的不适感,迫使患者不停地移动下肢或下地行走,导致患者严重的睡眠障碍。
不宁腿综合症虽然对生命没有危害,但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国外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其患病率为总人口的1%-10%,我国的患病率估计在1.2%-5%,中老年常见。
■素养生活方式1.戒烟忌酒,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焦虑、抑郁、生闷气、生活无规律、过度劳累等,这些均可影响血脂代谢,促发动脉硬化形成。
2.进行血管舒缩运动,方法是长年坚持冷热水交替擦澡或冷热水交替入浴(即先用冷水擦澡或入浴,然后再用热水擦澡或入浴),使血管发生舒缩运动,可防止或推迟动脉硬化。
3.可以选用中医中药,舒络宁腿汤辨证施治,补虚利湿、活血化瘀,预防不宁腿综合征的发生。
4.坚持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健身操等,可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体内脂肪代谢,有利于控制体重增长,降低血脂水平。
5.适当节制饮食,膳食合理,以免身体超重,血脂增高;避免多吃富含胆固醇(肥肉和动物内脏)和高糖食物;应多吃高纤维素食物(粗杂粮)、绿叶蔬菜和水果。
6.如血脂过高,可在医生指导下,服降脂药物,延缓动脉硬化的发生。
■素养饮食1.睡前避免摄入咖啡、尼古丁、酒精等神经兴奋性物质。
2.平时戒烟限酒,少饮用咖啡及含咖啡因的饮料。
3.合理调整饮食结构,避免体重超重,以减轻各关节的负重,减轻症状。
4.多吃富含铁剂及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5.少食高胆固醇、高脂肪、高糖食物,保持大便通畅,缩短蹲便时间,有利于减轻不适感。
■素养运动睡前步行或锻炼不宁腿综合症通常在病人休息时发作,特别是夜间睡觉时。
因此,上床前首先在房间内步行几分钟可以让腿部感觉更舒服。
此外,日间做深蹲练习也对一些人有效。
不宁腿综合征一、什么是不宁腿综合征?不宁腿综合症(restless legs syndrome RLSむずむず脚综合症)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
症状与体征分离,安静状态下表现严重,活动后反而消失,多发生在夜间睡眠时。
以成年人发病为多。
属于中医学中“痉病”的范畴。
不宁腿综合征扰乱睡眠的问题已经引起国际医学界的充分重视,在美国还成立了不宁腿综合征基金会,帮助患者进行治疗和筹集资金进行临床科学研究。
二、不宁腿综合征的发病原因本病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常并发于胃部手术以后、尿毒症、酒精中毒、精神因素对发病具有一定重要性。
特别是在构思、看电影、和戏剧时容易出现症状。
有人认为本病是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感染性疾病、维生素缺乏、糖尿病及各种贫血等可能为发病因素。
有人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同一家族人群中可有数人发病。
[2]有人提及使用苯噻嗪,突然停用巴比妥类药物可以诱发本病。
有人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新陈代谢产物异常堆积在肌肉中引起。
亦有报道与CAPD(腹膜透析)不充分或者局部血液循环运行障碍有关。
本病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其中原发性病因不明,儿童患者常有家族遗传史。
继发性者多有神经系统疾病。
三、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表现1症状主要发生在下肢,尤其是小腿有一种难以表达的特殊不适感觉,迫使患者下肢不停地运动,双侧同时受累或者在一侧表现明显。
安静时发作,夜晚或者休息一段时间后症状更为严重,有时仅仅持续数分钟,严重的则整夜不停,活动下肢可以使症状明显减轻,但患者在休息或入睡以后症状会明显加重,成为严重失眠的主要原因。
2体征夜间安静睡眠时,从一侧下肢到另一侧下肢出现交替性的、周期性的肌肉活动亢进,可见下肢肌肉的交替性不适。
3物化检查一般没有阳性结果发现,有时可有下肢发凉,或者中度贫血,血清铁降低。
神经系统检查、肌肉电图、肌肉活组织检查均正常,可有患侧肢体的血管紧张度增高,血流量降低。
多导睡眠图(PSG)检查可帮助明确诊断。
中国不宁腿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主要内容本指南建议:(1)当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75 μg/L和(或)转铁蛋白饱和度<45%时,建议补充铁剂;(2)优先选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尽管α2δ钙通道配体类药物尚未在中国获批用于RLS的治疗,但仍可作为多巴胺能疗法的替代治疗药物;(3)当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时,建议使用阿片类药物;(4)适当的体育锻炼和物理疗法可不同程度改善疾病症状。
RLS的一般治疗在进行RLS的治疗前需首先评估可能加重RLS症状的潜在因素,尽可能消除或减少这些继发性因素的影响。
推荐意见:➤建议避免使用可能诱发RLS的药物,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抗抑郁药、抗组胺药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培养健康的睡眠习惯,如腿部不适减轻一段时间后尝试每天在同一时间入睡,睡前洗澡或进行简单的活动可能有效,尽可能避免睡眠剥夺,避免或减少咖啡因、茶、能量饮料、尼古丁、酒精等摄入。
RLS的药物治疗1. 铁剂外周铁缺乏会进一步加重部分个体脑内某些区域的缺铁。
相比其他治疗RLS的药物,铁剂更可能改善RLS脑内缺铁的病理生理状态。
常用的口服补铁剂有:琥珀酸亚铁、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和多糖铁复合物等。
静脉铁剂包括葡萄糖酸钠铁、蔗糖铁、羧基麦芽糖铁、低分子右旋糖酐铁、异麦芽糖酐铁1000和超顺磁纳米氧化铁等。
推荐意见:➤硫酸亚铁325 mg/次(2次/d,含有65 mg元素铁),每次联合使用100 mg维生素C。
用于治疗血清铁蛋白≤75 μg/L的患者可能有效,但用于血清铁蛋白>75 μg/L的成人患者可能无效。
➤在血清铁蛋白<300 μg/L且转铁蛋白饱和度<45%的患者中,1000 mg羧基麦芽糖铁用于治疗中-重度RLS有效。
➤不推荐当血清铁蛋白<45 μg/L时,输注5次200 mg的蔗糖铁用于改善RLS,并且当间隔超过24 h,输注2次500 mg的蔗糖铁对于血清铁蛋白<300 μg/L的RLS也可能是无效的。
不宁腿综合症早在1672 年,英国医生ThomasWillis 首次描述了不安腿脚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 RLS),该病又称为Ekbom综合征,其临床表现通常为夜间睡眠时,双下肢出现极度的不适感,迫使患者不停地移动下肢或下地行走,导致患者严重的睡眠障碍。
该病虽然对生命没有危害,但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国外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其患病率为总人口的1-10%,我国的患病率估计在1.2-5%左右,中老年常见。
该病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远远高于其它神经系统的疾病,如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或者阿尔茨海默病。
一、分类分为原发性与症状性两大类。
1、原发性不安腿综合征该型的原因不明,少数患者有家族史。
2、症状性不安腿综合征RLS也继发于其它疾病,常见于以下原因:尿毒症、缺铁性贫血、叶酸缺乏、孕娠、风湿性关节炎、帕金森病、多灶神经病、代谢疾病和药物所致的。
二、临床表现临床特征是发生于下肢的一种自发的、难以忍受的痛苦的异常感觉。
以腓肠肌最常见,大腿或上肢偶尔也可以出现,通常为对称性。
患者常主诉在下肢深部有撕裂感、蠕动感、刺痛、烧灼感、疼痛或者骚痒感。
患者有一种急迫的强烈要运动的感觉,并导致过度活动。
休息时出现症状,活动可以部分或者完全缓解症状。
正常情况下,夜间卧床时症状变得强烈并且在半夜后达到高峰,患者被迫踢腿、活动关节或者按摩腿部,患者往往形容“没有一个舒适的地方可以放好双腿。
”严重者要起床不停地走路,方可得到缓解。
失眠是其必然的结果,大多数患者伴发有睡眠中周期性肢体动作(periodic movements of sleep ,PMS)。
PMS是发生在快速动眼相睡眠期的腿部刻板的、重复屈曲动作,可将患者惊醒。
由于夜间睡眠障碍,导致患者严重的日间嗜睡,工作能力下降。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标准:国际不安腿综合症研究组(IRLSSG)制定了一个由四个症状组成的最低诊断标准。
1、异常感觉:由于肢体的难以形容的不适感,导致有运动肢体的强烈愿望,主要是下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