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禁忌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1
和海南人接触的禁忌
海南虽然是一个多民族省份,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以汉族为主,所以和海南人接触不会有太多禁忌,和全国人民是差不多的,最重要是就是尊重他人、真诚待人,不要随便议论或抨击当地风俗习惯或当地人。
海南少数民族中比较多的是黎族。
黎族面对客人会以酒待友,这个时候建议要象征性喝一点点;不要和黎族人公开谈论猴子;不要在黎族人家中吹口哨,不要头朝门口睡觉;黎族家宅挂有青树叶,外人不要进入;拜神之物,不要随意触摸翻动等。
中国部分少数名族禁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是全国56个民族的总称。
56个民族都有各自的一些民间禁忌,需要我们注意。
下面是详情:蒙古族蒙古族厌恶黑色,认为黑色是不祥的颜色。
在饮食上,蒙古族忌食虾、蟹、鱼、海味等。
蒙古人忌讳别人(包括客人)骑着马在蒙古包门口下马和骑马闯进羊群,忌讳手持马鞭进入毡房。
客人不经允许不可擅自进入包内,在蒙古包内不能随便就坐,不能蹲、不能将腿伸向西北方或炉灶。
不能从主人的衣帽、被褥、枕头上跨过,不能在包房内吐痰,出包房不能踩门槛。
蒙古族人还忌讳别人用烟袋、刀剪、筷子等指头部。
藏族藏族人忌食鱼、虾、骡、马、驴、狗肉;一般还比吃海味。
他们不吃鸡、鸭、鹅等家禽。
因为按藏族传统,食用的是偶蹄动物,视其它动物为恶物,而鸡鸭鹅是五爪,是奇数,因而不食用。
藏族人视佛像、佛供、中的、钟鼓,一般人佩戴的佛珠为圣物,不可触模。
他们还忌讳在附近砍伐树木,高声唱歌,钓鱼、捕鱼。
在牧区,进室后男的坐左边,女的坐右边,忌讳混杂而坐。
口生火、帖红布条、插树枝获门口木杆倒立,表示家里有人生病或妇女生育,忌讳他人进内。
在民间,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丧葬形式。
对于,民间有许多禁忌,包括禁忌生人观看。
令旅游者充满肃穆、神秘之感。
好奇心和探秘感,想见识一番为人之常情,但旅游者应充分认识到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性,不要到场观看。
苗族苗族人民忌讳其它民族称他们为“苗子”,而喜欢他们的自称“蒙”。
黔东南等一带的苗族在立春第一次春雷响后三天之内不能出工。
湘西苗族在阴历每月初一、十五忌讳挑粪。
苗族人不喜欢吃羊肉,忌讳吃狗肉,杀狗、打狗。
在苗族吃糍粑,不能拍了灰再吃。
和苗族人嬉闹时,不能用绳子或布带捆他们。
苗族人在门口悬挂草帽或插青树叶,或者苗族人在举行婚丧祭祀等仪式时,客人不要进屋。
上遇到新婚夫妇,不能从他们中间穿过。
黎族海南船形屋,是黎族的一种传统居住房屋。
您如果想去屋内参观或想体验当地民俗而住进船形屋,记住一定要尊重黎族风俗。
黎族的风俗习惯
黎族的风俗习惯
黎族的风俗习惯(一):
黎族的风俗习惯
黎族虽然没有本民族文字,但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口头文学。
其形式活泼,题材广泛,资料丰富,世代相传。
主要包括故事、传说、神话、童话、宗教家谱等。
比较著名的有《人龚的起源》、《五指山大仙》、《洪水的传说》、《甘工鸟》、《鹿回头》等。
既反映了社会历史,总结生活经验,传播各方面的知识,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寄托了黎族人民的完美期望和追求。
黎族没有构成统一的宗教信仰,各地均以祖先崇拜为主,也有自然崇拜,个别地区还残留着氏族图腾崇拜的痕迹。
黎族信鬼,个性是祖先鬼,祭祖先是黎族的重要宗教活动,以求祖先保
家人平安。
黎族人们为追念黎母繁衍黎人的伟绩,并告诫后人,
女子绣面、纹身是祖先定下来的规矩,女人若不绣面、纹身,死
后先祖不相认--祖先崇拜。
黎族的禁忌很多,有孕期禁忌、丧葬禁忌、生育禁忌、婚姻禁忌、禁忌日、做鬼禁忌等。
期禁忌规定:①孕妇不得跨动物尸体,否则会怀死胎;②孕妇不能吃蛇肉、猴肉,否则会生怪胎;③孕妇怀孕期间,丈夫和外人不得辱骂孕妇为“死胎妇”,若骂了,会造成死胎或流产;④丈夫不得安装刀把、锄头把、犁耙把,否则会使妻子难产等。
丧葬禁忌规定:①家中有人死了,死者家属不能穿正面衣服,应把衣服反过来穿;②不能洗头洗身;③不能敲锣打鼓;④不能放鞭炮;⑤不能唱歌和吹奏乐器;⑥不能下田劳动;⑦众人不能在死者家中吃猪肉粥、牛肉粥、鸡肉粥和米饭;⑧夫(妇)故,未经埋葬,妻(夫)忌进别人家门,否则会致别人不祥。
同时,丧偶之妻(夫)忌子女共餐,否则会影响到儿女将来也会丧偶;⑨出葬时,凡抬棺者,只能用左肩抬,且不能换肩,否则会死人;⑩葬后反穿衣服一个月,在此期间不唱歌、不吃糯米粑粑。
往后,不在父亲忌辰时建屋。
保亭县赛黎,在丈夫死后,妻子必须回娘家先吃点压肚饭,才回夫家与家人共食,否则以为会使儿媳今后丧偶;11、妻死,丈夫亦到外家先吃点压肚饭方回家共食,否则也会使儿子丧偶;12、埋死人时,忌埋于他人坟前和遮盖他人坟墓,否则会致别人不祥;13、丧家未埋葬死人前,长子忌入别人屋里,否则也会使别人不祥。
生育禁忌规定:男女订婚时,忌用白鸡,以为用的白鸡会使夫妻不睦。
做鬼禁忌规定:①妇女分娩时,要在家门口挂树叶,禁止外人进屋,以免把鬼神带进去;②分娩后2—3天内,产妇不得外出,不得洗身,不得和外人说话;③产期一个月或100天内,产妇只能吃干饭配以生姜和田基草(公根草)等为菜,补以牛牯大力、千层血草一类的草药,禁吃鱼、蛋。
认为吃鱼会“寒”身,吃蛋会使子宫下垂;④妇女怀孕期间,忌吃狗肉,否则以为会难产或流产。
婚姻禁忌规定:①男妇订婚时,忌用白鸡,以为白鸡会使夫妻不睦。
作鬼禁忌规定:①外出“做鬼”时必须走后门。
出去后将前、后门关紧,“做鬼”期间,忌外人闯入。
否则,“做鬼”便不灵验;②“做鬼”时,当天忌持火至屋外。
黎族禁忌的内容多,有:(1)生活上的禁忌;(2)生产上的禁忌;(3)生育上的禁忌;(4)节日禁忌;(5)丧葬禁忌;(6)婚姻禁忌;(7)宗教上的禁忌;(8)行猎上的禁忌等8大类,下列仅举保亭加茂地区黎族的禁忌例子。
生活上的禁忌(1)睡在床上,头忌向门口,此为死人的象征。
(2)进宅门,忌把锄头搁在肩上,这是埋死人的象征。
(3)在住宅内平时忌吹箫和吹口哨,否则不仅煮饭多烂饭或不成饭,还会引鬼入屋。
(4)平时忌背刀袋出入宅门,这是引棺材出宅时的象征和埋棺回来的象征。
(5)少年男女忌吃牛羊的下唇肉,否则赶山会遭毒物咬。
(6)平时忌将锄、刀等铁器置于灶内烘烤,否则猪、狗胎会流产。
(7)牛、猪、狗等牲畜怀胎期间,忌将灶灰拨出来,否则会使它们流产。
(8)妇女得病忌食狗、蛇和单尾鱼,否则会使病情加重。
(9)母猪忌在住宅周围生产,要置于山上,否则会致家人生病。
(10)凡宅门上置有青树叶,外人不得闯进,否则宅内病人疾病转剧。
(11)建新屋时,忌在该处哭泣,否则宅内不祥。
(12)新屋落成要选择黄道吉日才可以迁居,否则人畜不安,生产不丰。
(13)宅内如有祖公家神位,妇女忌睡在其前面,否则被认为污秽了祖公。
(14)牛、猪属日不得卖牛、猪,否则今后牲畜难以繁殖。
(15)过旧历年节不能向别人借用物品,否则会贫穷。
(16)旧历年的初四,贺年时,例分小孩的红包应给小孩,否则当年孩子会不祥。
(17)建筑新房舍时,寡妇鳏夫均忌进内,否则宅内将有伤亡。
(18 )不能在家中或公共场合谈论猴子(?生产上的禁忌(1)过旧历年节未过完初四,忌搞生产,否则天旱,生产不丰。
(2)砍山栏时,带饭到山栏边,到吃饭时,不能一人先食,必须大家同吃,否则先食者会使后食者掉下树或被砍伤。
(3)过旧历年节未过十五,忌舂米,否则天旱,生产不丰。
(4)过旧历年节未过初四,忌借钱米给别人,否则生产不丰,牲畜不繁。
(5)过旧历年未过初四,忌入别人家串门,或进别村,否则天旱,生产不丰。
黎族传说上古时代炎帝时代,其诸侯部落之一的"蚩尤"(chi you)部落是东部、南部各族部落的统称,各族部落众多,以后又称"南蛮"、"百越"、"九黎"、"三苗",是黎族、苗族、壮族等现今南方少数民族的祖先。
"蚩尤"部落因为经常叛乱,被黄帝、尧、舜、禹以及以后朝代兼并、驱敢,逐渐向南躲避于山岭,以至其中一支古骆越人(后称"俚人"),人口大量减少,部分人从大陆两广和越南北部一带乘独木舟、竹筏登上海南岛,成为海南最早的居民,这就是黎族的祖先。
到了南北朝时,大陆两广一带的"俚人"跟随首领冼夫人,大规模迁移海南岛,并归附冼夫人统治。
海南岛的"俚人"在宋朝以后始称"黎"至今。
黎族是唯海南独有的民族,人口约114万人,是3000多年前就开始由大陆来到海南岛的原始居民,历代受后期登岛的汉族居民逼迫,从沿海平原退居到岛中南部山区。
黎族自称“赛”。
黎族内部由于分布地区,服饰等的小差异而形成不同的方言,因而称谓也有所不同,如有“侾”、“杞”、“美孚”、“润”,汉语称为“本地黎”等五种称呼。
但黎族之间或与其他民族交往时,都自称为“赛”。
我国古代南方的“越”是黎族的先民。
“黎”这一族称最早出现于唐代后期的汉文文献上,普遍以“黎”作为黎族的专用族名,在宋代固定下来,沿用至今。
黎族是海南岛上的最早属民,黎族在海南岛的历史,历史说法不一。
海南与大陆分离的年代,关系到海南岛文化的发端。
黎族在海南历来都以土著居民自居,称岛上的包括汉族在内的其他民族为“美”。
但黎族是否为海南岛上的土著民族,目前意见尚未统一。
我国史学界根据文献记载,考古挖掘以及语言学、历史学和民族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材料,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比较一致地认为黎族与我国南方操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各民族有密切的关系,是从古代的“百越”族发展而来的。
在原始社会时代,原始⼈的思维和智⼒发展到认识⽣育是⼈类⽣存的条件,⼈们就懂得利⽤树叶和兽⽪遮盖和保护⾃已的⽣殖器。
黎族地区⽑道乡出⼟男⽣殖器“⽯祖”图腾崇拜物、保亭县三道地区黎族崇拜⼥性*的基⽯,印证了黎族⾃古以来对⽣育的强烈愿望,并且通过长期历史实践,形成了本民族的⽣育习俗。
1.⽣育礼仪与禁忌 1.1观念 黎族家庭对⽣育观念⾮常重视,把⽣男育⼥视为家⾥、寨⾥、族⾥的喜事。
说是“多⼦多福”,⽗母年⽼了有⼈侍候。
⽣男⼦继承家业,是传宗接代的龙⼦;育⼥⼦多福星,家外、寨外有亲戚,百⾥路程能歇脚。
⽣育歌谣: ⽵⽼笋长⽵成丛,⽣男育⼥家丁添; 男得当家⼥传世,养⼦防⽼⽗母闲。
椰⼦树⾼顶风台,⼦孙满堂家不衰; 不愁兴家⼈丁少,传宗接代有⼈才。
1.2怀孕 妇⼥怀孕,俗语“⼥⼦打包”,黎语“翁蒂”,黎族民间视为喜事临门。
怀孕期间,丈夫要悉⼼护理,不得打骂妻⼦。
外⼈不得辱骂孕妇,或说些不吉利的话,会导致孕妇流产。
合亩制地区黎族,在妻⼦怀孕期间,丈夫不得安装⼑、锄柄和犁耙等,否则会导致妻⼦难产。
黎族民间普遍禁忌孕妇吃蛇⾁和猴⼦⾁,孕妇不得跨越动物⼫体,否则会怀怪胎或死胎。
怀孕期间,孕妇以饭饱酒⾜保胎,把敬酒对歌,视为分散孕妇的思想负担。
平时,孕妇参加⼒所能及的家务和⽣产劳动,并织绣婴⼉的⾐裳和筹备分娩期的物品。
1.3分娩 黎族妇⼥⽣⼩孩,在家门⼝挂树叶,禁忌外⼈内进。
产妇在房内以躺产或坐产。
由村⾥有经验的妇⼥助产,母亲护理。
孩⼦⽣下后,⽤红线绑婴⼉的肚脐。
胎盘⽤树叶包裹吊在树上或放到河⾥流⾛,有的地区把胎盘埋在地下,不让猪狗吃。
东⽅市美孚⽅⾔产妇,⽤陶盆盛胎盘,放置在家的⾼处,孩⼦周岁时才处理。
助产妇⽤⼭艾叶和棉布块清理婴⼉的⽺⽔及产后污⾎。
如果出现难产,当地习俗认为凶魂缠⾝。
其丈夫要办两件事:第⼀要把家⾥的⼑脱柄,犁头脱架,拔掉篱笆,⽅能使妻⼦容易⽣下⼩孩。
第⼆要请“道公”祭⿁求神,保佑产妇平安⽣下⼩孩。
1.参考答案:ACD解析:南珠、三七、蛤蚧是壮族地区最负盛名的特产。
2.参考答案:B解析:黎族服饰图案的取材,多采用青蛙、蟒蛇、坡鹿、榕树等图腾崇拜物,配色和谐,绚丽华美。
3.参考答案:对解析:本题说法正确。
土家吊脚楼的基本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
正屋和厢房(即吊脚部分)的上面住人,厢房的下部有柱无壁,用来喂养牲畜、堆放杂物。
4.参考答案:A解析:三月三是黎族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
每年的农历三月三这一天,具有敬老美德的黎族同胞带上自家腌制的山菜、酿成的米酒、做好的糕点去看望寨内有威望的老人,青年男子则结伙外出狩猎、打鱼,姑娘们烤鱼、煮饭。
夜幕降临,小伙子们跳起了传统的舞蹈,男青年对唱山歌,互诉衷情。
5.参考答案:C解析: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赶年”“六月六”等。
过“赶年”,就是比汉族提前一天至两天过年。
相传明嘉靖年间,土家子弟奉命赴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土家族人提前过年团圆,以送子弟出征。
如今,有些地区的土家人吃罢年夜饭,仍有戴上面具,拿起梭镖、长矛等到山上走一圈的习俗。
6.参考答案:D解析:织绣艺术是土家族妇女的传统工艺,传统工艺还有雕刻、绘画、剪纸、蜡染等。
土家织锦又称“西兰卡普”。
“摆手舞”是最著名的土家舞蹈,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方面的70多个动作,节奏鲜明,动作优美、朴素,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摆手舞”是与祭祀祖先、祈求丰收相联系的,不论什么盛大的聚会都要跳。
故本题选D。
7.参考答案:ABD解析:C项,纳西族最具特色的服饰是妇女的“七星披肩”;E项,黎族服饰图案的取材,多采用青蛙、蟒蛇、坡鹿、榕树等图腾崇拜物,配色和谐,绚丽华美。
其余表述正确,故本题选ABD。
8.参考答案:CE解析:C项,壮族铸造使用铜鼓已有2000多年历史,铜鼓既是祭器、乐器,也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E项,“歌圩”是壮族人民对歌、赛歌的盛大集会,相传与歌仙刘三姐有关。
黎族习俗与婚俗黎族聚居在海南岛通什镇、保亭、乐东、东方、琼中、白沙、陵水、昌江、宦县等地,是由古代"百越"族的一支发展而来。
黎族有自已的语言,黎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
由于长期与汉族交往,不少黎族人都能兼说汉语。
过去黎族没有本民族文字,使用汉字,1957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黎文。
曾盛行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现部分人信仰基督教。
黎族以农业为主,也有手工业、饲养业和商业。
黎族地区沿海渔业、盐业资源丰富。
是中国重要橡胶生产基地之一。
黎族传统住房有船形屋和金字型屋两种。
船形屋是竹木结构建筑,外形像船篷,用竹木架构;金字形屋以树干作支架,竹片编墙。
黎族人性格豪爽、能歌善舞,黎族的歌舞有其独特的魅力。
现在,在海南"竹竿舞"已成为海南最富有特色的舞蹈表演,黎族习俗孩子长到十三,四岁便要搬到"隆闺"去居住,不与父母同住。
"隆闺"是黎语,大意是"不设灶的房子"。
男子自己上山备料盖"隆闺",女人由父母帮盖,大多建在父母住屋附近或村边较偏僻的地方。
"隆闺"有男女之分,大小之别,男子住的称"兄弟隆闺",女子住的叫"姐妹隆闺",大的住三五人,小的仅住一人,是黎族青年男女由相识到定情的小房子。
隆闺"的式样和住屋相似,不过要狭小得多,室内一般不间隔。
"隆闺"仅开一个非常矮小的门,只可弯腰而入。
禁忌:平常忌讳别人当面提及自己先辈的名字;部分地区对猫禁杀忌食。
“夜游”"夜游"是黎族青年男女谈情的一种独特形式,它与"隆闺"有密切的联系。
每当夕阳西下,男青年们便穿戴整齐,跋山涉水到远山别村的"姐妹隆闺"去,通过对歌和吹奏口弓、鼻箫来寻找情人。
可以说是真正的自由恋爱。
黎族的禁忌有哪些
黎族的禁忌有哪些
在千百年的生活生产中黎族形成了独特的.禁忌,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黎族的禁忌有哪些吧。
黎族的禁忌有哪些
(1)忌日不事农。
家中死人,其亲属3年内逢忌日(死者去世之日)均不得下田,若死者为组织、领导生产的“亩头”,其亩众须同守此忌(黎族以十二属相记日月,故每十二天便逢忌日)。
海南合亩地区黎族逢鸡、牛、虫、马日忌生产;牛日男子不犁田;鸡日妇女不插秧、拔秧;马日、虫日妇女不插秧、捻稻。
(2)婚姻禁忌。
同血缘禁婚。
订婚忌用白鸡,以为如是会使夫妻不和睦。
婚嫁择吉日,避忌虎、猴、牛日。
据《清稗类抄》云:“虎猴牛,黎人以为恶兽,避之则吉。
”婚后禁忌再有私情,若犯禁违忌则群黎立杀之。
(3)产忌。
孕妇忌吃狗肉,否则以为会难产或流产。
保亭、琼中等地黎族,产妇分娩时,以门前挂树叶为忌门标志,禁止外人入产室,以免将鬼神带入。
分娩3天内,产妇不得外出,不得与外人说话,不得洗身。
产后1个月或百日内,禁食鱼、蛋;认为鱼会“寒”身,蛋使子宫下垂。
产后忌坐男人凳子,忌与丈夫同房。
(4)丧葬禁忌。
丧期死者亲属不得正面穿衣,须反穿;不得洗头洗身;不得唱歌、奏乐、敲锣鼓、放鞭炮;禁忌耕作。
丧宴忌吃米饭,可以肉下酒,可吃杂粮;众人不得在丧家吃猪肉粥、牛肉粥、鸡肉粥和米饭;忌中午出殡,认为午葬会招灾。
(5)生活习俗禁忌。
忌头朝门口睡觉,因尸体才头朝门口待抬出埋葬。
若客人犯忌,主人亦不悦,认为可能有祸事临头号。
海南合亩地区黎族,除杀牲祭
祖时可提及祖先名字。
海南黎族文化一、海南黎族文化介绍(一)海南黎族的由来《黎母山传说》讲述了黎族祖先的来源。
“在海南岛的中部有一座高山,长年云雾缠绕,看不清它的真面目。
在远古的时候,海南没有人类,山上只有各种飞禽走兽。
有一天天上的雷公云游四方,经过这里,看到海南岛上鸟语花香,真是个好地方。
他羡慕地说,要是能住在这里该多好啊。
于是他就找来一颗蛇卵,藏在山中,让山上的五色雀照护。
第二年“三月初三”这天,雷公再次经过,他从天上打下一声惊雷,山摇地动,震得藏在山上的蛇卵裂开两半,从里面走出一个美丽的姑娘。
雷公变成一个慈祥的老爷爷,给这个姑娘取了个名字叫“黎”。
于是山中的五色雀、梅花鹿、还有各种小动物都跑来庆贺,它们叫她“阿黎姑娘”。
在山中各位小动物朋友的帮助下,阿黎姑娘饿了就采摘野果来吃,渴了就喝山泉水,困了就睡在大树上,无忧无虑,幸福快乐,只是有时不免有些孤独和寂寞。
有一天,有个英俊勇敢的小伙子跨海来到海南岛,到山中寻找一种珍贵的香料---沉香。
小伙子在山中遇到阿黎姑娘,他马上被阿黎姑娘的纯真和美丽所吸引,两人相互爱慕,心心相印,从此在一起劳动和生活,他们生了很多子子孙孙。
后来靠采摘野果已经不够他们生活了,雷公就派五色雀叼来山兰稻种,他们带领子孙后代一起砍山种山兰,喝用山兰酿造的甜美的biang酒,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他们死后,他们的子孙后代为了纪念自己的始祖,尊称她为“黎母”,把他们①脚下这座母亲山叫“黎母山”,他们自称“人”。
”当然,这不是海南黎族的真正起源,这则神话通过黎母生息的轨迹对原始初民从蒙昧阶段的初期、中期和晚期进入野蛮阶段的发展历程,作了追忆性的描述。
黎族在海南有着数千年历史,据有关资料记载黎族的先人为古越人,他有着6万年的族群史。
黎族的远古祖先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中期,或者更早一些时候从两广大陆沿海地区陆续迁入海南岛,成为岛上最早的居民,主要聚居在琼南七个自治县,三亚市、通什市广大的山区、丘陵地带,少部分散居在定安、万宁、屯昌、琼海、儋县和澄迈境内,与汉族人民杂居。
民族风情:黎族概述(习俗信仰禁忌等)概述聚居在海南岛通什镇、保亭、乐东、东方、琼中、白沙、陵水、昌江、宦县等地,人口111.08万(1990年人口普查结果)。
主要聚居在海南岛乐东、东方、白沙、陵水、昌江等五个黎族自治县和保亭、琼中两个黎族苗族自治县,以及三亚、通什二市;少数散居万宁、屯昌、澄迈、定安四县等地。
黎族居住地,位于海南岛的中南部和东部,处于东经108.37'-110.9';北纬18.9'-19.30'之间。
黎族有自已的语言,黎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
由于长期与汉族交往,不少黎族人都能兼说汉语。
过去黎族没有本民族文字,使用汉字,1957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黎文。
曾盛行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现部分人信仰基督教。
历史:据考证,黎族是由古代"百越"族的一支发展而来。
早在四五千年前,黎族的先民们就在海南岛繁衍生息,成为该岛最早的居民。
黎族自称"孝"、"歧"、"美孚"等。
黎族名称的使用始于唐代未期,沿用至今。
宗教信仰黎族没有形成统一的宗教,各地均以祖先崇拜为主,也有自然崇拜,个别地区还残留着氏族图腾崇拜的痕迹。
黎族信鬼,特别是祖先鬼,祭祖先是黎族的重要宗教活动,以求祖先保家人平安。
生活习俗:黎族以农业为主,也有手工业、饲养业和商业。
黎族地区沿海渔业、盐业资源丰富。
是中国重要橡胶生产基地之一。
黎族传统住房有船形屋和金字型屋两种。
船形屋是竹木结构建筑,外形像船篷,用竹木架构;金字形屋以树干作支架,竹片编墙。
黎族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小家庭,儿女成年后即住在屋外的"寮房"里。
婚后妻子一经在夫家定居,夫妻便与父母分居别炊。
建国前多早婚,由父母作主,但婚前司以自由谈恋爱。
盛行婚后不落夫家(婚后新娘返回娘家居住一、二年乃至七、八年后,才定居夫家)的风俗。
非婚生子女不受歧视。
黎族的风俗习惯黎族的风俗习惯黎族的家庭和汉族一样,都是父系小家庭。
但合亩地区的小家庭则有显着的特点,直到解放前,它还没有成为完全独立的生产单位。
那么你知道黎族的风俗习惯吗?下面就随啦店铺一起来了解下吧!黎族风俗习惯介绍服饰在衣饰方面,妇女束髻于脑后,押以骨簪,披绣花头巾,衣无扣,对胸开襟,有的地方穿“贯首式”上衣,下身穿裙。
妇女大都喜戴耳环、项圈、手镯、有的一直保持纹面和文身的习惯。
男子结鬃,有的结于额前,有的结于脑后,缠头,上衣无领对胸开襟。
“放寮”黎族地区普遍存在着“放寮”的习俗。
每个村都有一个至几个“寮房”,黎语称“布隆闺”,女儿长大了便到那里居住。
凡是不同血缘集团的男子,都可到“布隆”找寻情人,吹箫唱歌,倾诉爱慕,这体现了黎族未婚青年男女社交自由;但另外一方面,在“放寮”活动中夹杂着不正常的男女关系。
同时,已婚的男女也参与“放寮”活动,因而对生产,对家庭和睦,对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
黎族地区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相当普遍,非婚生子女一般不受歧视,离婚和寡妇改嫁比较自由。
黎族多同姓聚居。
住的房屋,合亩地区多是“船形屋”,一般地区的住屋都是金字形的。
称谓和姓氏黎族的亲属称谓和姓氏很有特点。
黎族人民都按照宗教关系论辈互相当呼,例如伯父的子女不管岁数多么小,叔父的子女无论岁数多么大,都得称呼伯父的子女为哥或姐。
因此,在黎族社会中,往往会听到年岁大的人称一个一二岁的人为哥或姐。
在社交中呼唤某人时,只能呼其名字,不把姓氏同名字一起呼叫。
东方县的符姓黎族人原为五个血缘集团,各有一姓氏,每个血缘集团又分为大公、中公、尾公,叫做五姓十五公。
五大姓可以通婚,而十五公内部不能通婚,经过若干代后又可以循环结婚。
同一黎姓集团,在不同地区分属几个汉姓,虽然汉姓不同,但不能通婚。
住宅特色黎族人民选择山谷中的小平原、河谷台地或平溪坡地作为村落的地址。
选地的原则是;靠近耕地,靠近河川、溪流;地势要高,地形有一定的坡度;地方要“干净”,即野兽要少,不要太靠近交通主干线。
黎族禁忌
黎族禁忌
黎族,主要分布于海南省的五指山腹地(原黎族苗族自治州9个县境内),少数散居于琼海、万宁、澄迈、屯昌等地。
在千百年的生活生产中黎族形成了独特的禁忌,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总概。
(1)忌日不事农。
家中死人,其亲属3年内逢忌日(死者去世之日)均不得下田,若死者为组织、领导生产的“亩头”,其亩众须同守此忌(黎族以十二属相记日月,故每十二天便逢忌日)。
海南合亩地区黎族逢鸡、牛、虫、马日忌生产;牛日男子不犁田;鸡日妇女不插秧、拔秧;马日、虫日妇女不插秧、捻稻。
(2)婚姻禁忌。
同血缘禁婚。
订婚忌用白鸡,以为如是会使夫妻不和睦。
婚嫁择吉日,避忌虎、猴、牛日。
据《清稗类抄》云:“虎猴牛,黎人以为恶兽,避之则吉。
”婚后禁忌再有私情,若犯禁违忌则群黎立杀之。
(3)产忌。
孕妇忌吃狗肉,否则以为会难产或流产。
保亭、琼中等地黎族,产妇分娩时,以门前挂树叶为忌门标志,禁止外人入产室,以免将鬼神带入。
分娩3天内,产妇不得外出,不得与外人说话,不得洗身。
产后1个月或百日内,禁食鱼、蛋;认为鱼会“寒”身,蛋使子宫下垂。
产后忌坐男人凳子,忌与丈夫同房。
(4)丧葬禁忌。
丧期死者亲属不得正面穿衣,须反穿;不得洗头洗身;不得唱歌、奏乐、敲锣鼓、放鞭炮;禁忌耕作。
丧宴忌吃米饭,可以肉下酒,可吃杂粮;众人不得在丧家吃猪肉粥、牛肉粥、鸡肉粥和米饭;忌中午出殡,认为午葬会招灾。
(5)生活习俗禁忌。
忌头朝门口睡觉,因尸体才头朝门口待抬出埋葬。
若客人犯忌,主人亦不悦,认为可能有祸事临头号。
海南合亩地区黎族,除杀牲祭祖时可提及祖先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