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导学——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4.1 太阳和月球(1)
- 格式:doc
- 大小:172.00 KB
- 文档页数:6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1节太阳和月球【知识点分析】一.太阳1.特征: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和发热的气体星球。
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为60000C,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0C。
太阳的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2.作用: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的活动提供最重要的能量,地球上的生物和太阳息息相关。
3.太阳的内部结构: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球体,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
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可分为3层,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4.太阳活动:太阳表面经常发生变化,这些变化通称为太阳活动。
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等。
(1)太阳黑子:人们把太阳光球层上的许多黑斑点称为太阳黑子,其实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2)耀斑:太阳色球层上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叫做耀斑。
耀斑爆发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3)太阳活动周期: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
黑子数最多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
国际上规定从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1周,从2009年开始为第24周。
二.月球1.特征:月球的直径约为3476千米,大约是地球的3/11,太阳的1/400。
月球的体积很小,约为地球的1/49,质量只有地球的1/81。
月球和地球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
2.位置: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3.月陆月海环形山: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平均高差为2~3千米。
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环形山,即月坑。
这是一种环形降起的低洼地形。
月球的正面直径大于1千米的环形山有33000个以上。
研究表明,环形山主要是月球形成早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的产物,也有一些是由月球上古老的火山爆发形成的。
4.1太阳和月球1. “嫦娥二号”卫星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
这为继2008年实现太空行走后,我国科学家对宇宙更进一步的探索,据此回答以下问题:(1) 如图,在月面图像上,我们可以看见许多大小不一的月海和环形山,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月球遭遇小天体撞击后形成的B. 月球上缺少像地球大气一样的天然屏障C. 在地球上永远只能看见月球的正面图形D. 月球上存在大小不一的海洋和环形山地(2) 据报道:月球上一天中不同时段的温差可超过350摄氏度。
最主要原因是 ( )A. 月球上大气的保温作用强B. 月球上大气的削弱作用弱C. 月球表面重力小,没有大气D. 月球上的一天时间比地球长(3) 科学家们发现,月球背面的环形山要比正面多得多,请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月球距太阳较近时,温度高达127℃,较远时温度则降到-183℃B 、太阳中心的温度约为6000℃C 、月球质量比地球小,故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是轻飘飘的D 、月球上看到是天空比地球上的更蓝一些3. 以下是一宇航员在月球上的生活片段,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哪些是真实的 ( )①听到大风呼啸②跳过4米高的横杆③举起一块200千克重的大石头④拍了一张照片⑤脱掉宇航服在被窝里睡觉⑥吃到土生土长的食物⑦“袋鼠式”走路A. ②③⑥⑦B. ①④⑤⑥C. ②③④⑦D. ②③④⑤4. 2018年5月7日,由于太阳日冕产生大量的太阳风,携带大量高速带电粒子向地球袭来,此次太阳活动对地球造成的直接影响是( )A.指南针不能指向南北B.引发火山喷发C.引起山体滑坡D.造成地震频发5. 阅读下图太阳照片,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表面的黑色斑点叫做________,如图中[ ],它们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________而显得较暗的斑块。
(2)照片中太阳表面的黄色斑块是________层,如[ ]。
太阳和月球【教学内容】某某教育,《科学》七年级下册第4章第1节。
【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太阳的大小、温度和太阳活动。
②知道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⑵过程与方法:学生收集有关太阳、月亮的文字、图片、动画、影视材料。
鼓励学生试写科幻故事,并找机会展示学生的成果。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①教学重点:对于太阳活动的认识,如黑子,需要通过图表等形式进行分析得出②教学难点:会利用月球的知识对各种现象进行解释和说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设计说明】【教学过程】【引入】我们学习了地球,地球仪,那么,在宇宙中,和地球最亲密的两个朋友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太阳神。
课件展示,讲述:古代后羿射日的故事补充说明:太阳的表面温度和中心温度。
能够自己发光发热的恒星。
提问:太阳到底有多大?从质量和体积两方面与地球进行比较。
提问:后羿的箭能射到太阳吗?学生计算太阳光到达地球的时间。
讲述:(课件展示)加拿大的停电事件和手机的通讯质量问题以及发生在上个月的日本通讯卫星事件。
设疑问:这些事件都和太阳的活动有关?展示:太空航天站拍摄到的太阳照片,观察并思考:请描述你对太阳的新感受?说明:所以我们观察到的太阳才会这么小,一个人步行这么远的距离大概需要三千多年讲述:要了解太阳活动,首先来了解太阳的结构,我们今天主要来学习太阳的大气层的结构。
介绍大气层的组成。
提问:我们所观察到的太阳是大气层的哪一部分?展示:上个月太阳黑子数目的一段录象。
提问:太阳黑子发生哪一部分?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图象,以及文字,谈谈对太阳黑子的了解。
练习:第20周为几几年 1755+19×11=1964年1987年第几周 1987=1755+11X X=22总结:黑子的形成是由于太阳的表面温度较低而显的较暗的气体斑块。
展示:耀斑的图片讲述:在太阳的表面常常有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叫做耀斑。
耀斑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相当于100亿颗百万吨的氢弹爆炸的能量,因此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4章地球和宇宙4.1太阳和月球目录 (1) (3) (5) (9) (13)一、太阳1.太阳概况太阳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和发热的气体星球。
其基本数据如下表:【知识拓展】恒星是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由于恒星离我们太远,不借助于特殊工具和方法,很难发现它们的位置变化,因此古代人认为它们是固定不动的。
太阳就是一颗恒星。
2.太阳大气层我们平时看到的就是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三层: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1)光球层:太阳大气层的最里层,平时我们看到的太阳就是太阳的光球层。
(2)色球层:平时不可见(原因是从色球层发出的可见光太少,色球层被强烈的光球层的光所淹没),但发生日全食时,当月球把太阳的光球层遮挡后,我们可以看到玫瑰红色的色球层。
(3)日冕层:温度极高,平时不可见(原因与色球层相同),日全食时可以看到银白色的日冕层。
太阳大气层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
3.太阳活动(1)太阳黑子:光球层上的许多黑斑点,其实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黑子在日面上的位置有规律地变化说明太阳也有自转运动。
(2)耀斑:太阳色球层上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是在色球层或色球层至日冕层过渡区域中的剧烈爆发现象。
(3)日珥:突出在日面边缘外的一种火焰状活动现象(火舌)。
它远比日冕亮,但比日面暗。
太阳黑子的活动规律:太阳黑子数目有明显的变化,平均周期约为11年,这也是所谓的太阳活动周期。
太阳黑子活动增强的年份和区域,相应耀斑等太阳活动也会增强。
【知识拓展】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发生的大规模的运动,即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的不稳定状态的表现,但不影响太阳的基本稳定。
其中黑子和耀斑是其主要标志。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扰乱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信。
(2)产生“磁暴”现象,影响地球的磁场,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第1节太阳和月球》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太阳的大小、温度和太阳活动。
2、知道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3、了解月球的大小、形状和环形山。
4、知道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和对月球的探索。
(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月球的大小、状况和环形山。
2、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认识星座,并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录。
3、制作活动观星图,并运用到实际的观察中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及对月球的探索,激发学生对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物质观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空间想象能力。
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太阳活动的类型、周期对地球的影响。
2、月球的大小、状况、环形山。
3、介绍星图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太阳活动;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课件以及相关资料、夏季星空图、事先考察夜间观察星象的地理位置、活动星图、硬纸、剪刀等。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们已经了解了地球,那么在宇宙中,和地球最亲密的两个朋友是什么呢?太阳:给予我光和热。
月球:照亮我们的夜晚。
新课讲解:一、太阳太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人们热爱太阳,崇拜太阳,赞美太阳,把太阳看作是光明和生命的象征。
关于太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1、太阳离我们有多远?2、太阳是怎样形成的?3、太阳有多大?4、太阳外部和内部的温度有多高?5、太阳的表面有什么?6、太阳的结构是什么样的?7、太阳的能量有多大?先看一遍有关太阳的资料片。
要求:学生一边看,一边记录相关的数据,书上有的划出来,没有的补充上去,同时说明地球和太阳的关系。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太阳从中心向外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层和大气层。
我们直接观测到的是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3层。
核反应区半径约是太阳半径的1/4,其间进行的氢核聚变提供了太阳经久不衰的巨大辐射的能源。
在辐射区内,通过光子的多次吸收、再发射过程把核反应区发射的高能γ射线变成低能的可见光和其他形式向外传送到对流层。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4章地球与宇宙4.1太阳和月球(1)学习指要一、知识要点1.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巨大气体星球,直径约为l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为6000℃,日地平均距离约为l.5亿千米。
太阳的外部大气层由外到里依次是日冕层、色球层和光球层,平时我们看到的只是光球层。
2.太阳表面经常发生的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
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等。
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黑子数最多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
国际上规定从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l周,从2009年开始为第24周。
3.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很大,目前已知的主要有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极光现象等。
太阳活动还会影响地球上的气候、水文、地质及人类的生活,甚至危及星际航行。
在太阳活动增强时,人们要注意采取防晒措施来避免太阳光中过强的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
4.观测太阳黑子常用天文望远镜,特别注意需加滤镜或用涂黑的玻璃,天文望远镜使用步骤:一是选择合适的环境,二是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三是用主镜观测目标星体。
二、重要提示1.图的信息量大,形象直观,应当学会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来分析解决问题,还要学会运用数据绘制图表。
2.太阳活动的内容是本节的难点,学习时必须借助于太阳的剖面图和太阳黑子的数量变化图,通过分析弄清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太阳黑子的活动有峰值、谷值,具有周期性,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
3.特别注意: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否则会对眼睛造成永久性损伤。
科学广场太阳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99.86%的质量都集中在太阳上,从而产生强大的引力吸引其他天体绕它运行。
太阳具有巨大的能量,核心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在这样的高温下产生了核聚变反应,它是太阳能量的来源。
太阳核聚变反应估计可能持续100亿年,而现在太阳还只有50亿年,正处于壮年时期。
太阳没有坚固的表面,它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太阳外部为太阳大气,它由三层组成,三层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从里往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平时我们看到的明亮发光的圆球面即为光球层,太阳光基本上从这一层发出。
色球层和日冕层平常难以用肉眼看见,只有在日全食时或通过特殊的望远镜才能看到。
解题指导【例l 】下列关于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太阳的大小与月球差不多,因为平时看上去两者差不多大小B .太阳表层的黑子是一些不发光、不发热的黑点C .太阳活动增强时会影响到地球上的电视收看D .到达地球的太阳光大约是8分钟前发出的【解析】了解太阳基本情况的途径是知道有关太阳的一些常数,如太阳半径、太阳质量、光速、日地距离等。
太阳的大小与月球看上去差不多,而实际上月球直径约为太阳的l/400,造成这种视觉效果的主要原因是:月地距离只有38万千米,比日地距离(1.5亿千米)小很多。
太阳活动影响短波通讯,对电视传播的影响很小。
太阳黑子是它表面的某些区域的温度比周围低,并不是真正的黑色;按照光的传播速度3×108米/秒计算,t=s/v=秒米米/103105.1811⨯⨯=500秒≈8分钟。
【答案】D【例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l999年6月7日,美国商务部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空间环境中心发表公报说,人类即将迎来第23个太阳活动周期,预计到2000年,这个太阳活动周期达到最大值,美国空间环境中心将对它进行密切跟踪,并及时发布有关信息。
材料二:2003年11月4日,羊城晚报报道,太阳黑子昨天两度“肆虐”。
3日凌晨1时许,太阳黑子第一次“肆虐”。
上午9时许,掀起第二次冲击,造成北京的短波通讯全面中断,广东也有部分短波通讯中断。
另外,“太阳风暴”对卫星信号也略有影响。
(1)公报说“人类即将迎来第23个太阳活动周期”,其最主要的标志是________和________,它们分别发生在太阳的________层和________层;“预计到2000年,这个太阳活动周期达到最大值”,它的活动周期为________年,达到最大值的标志是_______达到最大值。
(2)太阳活动对地球有哪些影响?________________。
【解析】要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现实的材料进行解读。
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黑子发生在光球层上,耀斑发生在色球层上,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黑子的平均活动周为ll.2年(约11年)。
太阳活动对地球有很大影响,表现在气候、水文、生产生活等各方面。
此类命题,要仔细阅读题干中的材料,从材料中寻找对解答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会对信息进行归纳。
【答案】(1)太阳黑子 耀斑 光球 色球 ll 太阳黑子的数量 (2)太阳活动增多时会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紫外线增强时可造成对人体皮肤的伤害,还可对气候产生影响等同步训练 A 组1.太阳是一个炽热的 ( )A .气体星球B .固体星球C .液体星球D .岩石星球2.根据以前对太阳黑子数量变化的观察记载,l987年是太阳活动谷年,1990年是太阳活动峰年。
请你预测2004年后遇到的第一个峰年是 ( )A .2006年B .2008年3.太阳的大气层从内到外依次是 ( )A.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B.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C.色球层、日冕层、光球层D.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4.我们平时看不到太阳的结构,看到的只是一个明亮发光的圆盘,它实际上是 ( ) A.日冕层 B.光球层 C.色球层 D.日珥5.太阳活动对地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下列现象中,与太阳活动是否强烈没有关系的是( )A.发生日食现象B.地球上的短波通讯受到干扰C.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D.地球上某些地方洪涝灾害增多6.下列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不科学的是 ( )A.选择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B.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C.调节目镜焦距,使像清晰D.不加滤镜直接观测太阳,图像更加清晰7.下列关于太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活动对地球没有影响B.太阳体积比地球小C.太阳是由固体组成的球体D.太阳表面温度很高8.根据我国“风云二号”卫星的实时监测,2001年3月28日17时40分至22时,太阳连续爆发6起中等强度的耀斑,其中19时40分左右和20时20分左右的太阳耀斑持续时间近l个小时。
29日17时50分左右,太阳又爆发一次强烈的耀斑,持续时间约1个小时,耀斑喷射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暴”几个小时就可抵达近地空间。
本次太阳峰年自1996年8月拉开“序幕”,l999年3月进入极盛期。
从理论上说,目前太阳活动已逐渐走下坡路了。
但它似乎并不服气,仍不时给地球通信、卫星、电力一点“颜色”看,专家认为这种现象还是正常的。
(1)“太阳风暴”对地球的重大影响是 ( )A.给予地球特别多的能量B.使地球的温度升高很多C.使地球的降水增加很多D.产生磁暴现象(2)“耀斑”出现在太阳的 ( )A.核部 B.光球层 C.色球层 D.日冕层(3)根据太阳活动的周期,本次太阳峰年要真正滑入“谷底”,即太阳活动极小年的时间大约是 ( )A.2007年前后 B.2004年前后C.2001年前后 D.2012年前后同步训练 B组9.下列有关太阳大气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肉眼可见的太阳层次为光球层,因此它是太阳外部层次唯一发出可见光的层次B.由于耀斑和日珥都可能导致色球层增温,所以色球层是温度最高的层次C.因为极光是太阳大气中带电粒子流高速碰撞地球高层大气所产生的,所以只有太阳活动极大年时,地球两极地区才能看见极光D.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温度较低的斑块,有时人们用肉眼都可看到太阳光球层上的黑子10.二战期间的一个早晨,英军海岸防卫军指挥部接到各雷达站的报告,说雷达受到了来自东方的奇怪干扰,这种干扰的方向与太阳移动的方向一致,而且只出现在白天。
你认为雷达受到干扰的原因是 ( )A.德军使用的一种秘密武器B.雷达本身的故障C.外界杂波的干涉D.太阳活动的影响11.如图为某两个水文站将1880~1960年年平均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活动情况进行对比而绘制成的对比变化图,仔细观察并回答问题:(1)图中两个观测站都观测到太阳黑子活动与降水量变化有一定的关联性,两个观测站的结果有什么不同?(2)2000~2003年又是一个太阳活动的剧烈时期,医学专家提醒人们期间在室外不宜晒过多的太阳(尤其是正午),原因何在?12.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太阳大气层中,亮度最大的是_________(填字母,下同)层,厚度最大的是_________层。
(2)发生在A层中的_________和B层中的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参考答案第4章地球与宇宙4.1 太阳和月球(1)1.A 2.D 3.A 4.B 5.A 6.D 7.D 8.(1)D (2)C (3)A (4)扰乱地球电离层,短波通讯受影响等。
9.D l0.D ll.(1)22号观测站的观测结果是:太阳黑子多的年份,形成年降水量少的枯水年,太阳黑子少的年份,形成年降水量多的丰水年;36号观测站在1910年前,与22号观测站的观测结果相同,而1910年后与22号观测站的观测结果正好相反,但仍有规律可循,太阳黑子数与年平均降水量呈正相关。
(2)在太阳活动剧烈时期,随着太阳黑子、耀斑的增多,到达地球的紫外线也会增强,会诱发人类皮肤癌等疾病。
12.(1)AC (2)太阳黑子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