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洞的分类与结构
- 格式:docx
- 大小:10.56 KB
- 文档页数:2
上海口腔执业医师:窝洞的分类与结构考试试题上海口腔执业医师:窝洞的分类与结构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 27 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以下哪些口腔卫生用品或方法没有去除菌斑的作用A.牙签B.牙刷C.洗必泰漱口液D.漱口E.牙间刷2、LeSCh—Nyhan综合征是因为缺乏A.核糖核苷酸还原酶B.APRT C.HGPRIT D.腺苷激酶 E.硫氧化还原蛋白还原酶3、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最有效的检查方法是A.腹腔镜检查B.诊断性刮宫C.B型超声波检查D.官腔镜检查E.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4、原发性咬合创伤的形成是因为A.牙周支持力不足 B.拾力过大 C.牙槽骨吸收 D.牙龈炎症E.牙周袋形成5、舌损伤缝合时下列哪项不符合要求A.尽量保持舌的长度 B.采用小针细线缝合 C.距创缘稍远进针D.最好加用褥式缝合 E.进针要深些6、D.下颌左侧牙槽嵴区取印模时应尽量扩展 E.应该采用压力式印模7、婴幼儿唇腭裂整复术的麻醉最好选用A.基础麻醉加眶下神经阻滞麻醉B.双侧眶下神经阻滞麻醉C.经气管插管的全身麻醉D.经鼻腔气管插管的全身麻醉E.基础麻醉8、窝沟封闭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A.清洁不彻底B.酸蚀时间不够C.酸蚀后唾液污染D.固化时间短E.涂布封闭剂有气泡9、关于错牙合畸形矫治后需要保持,其说法不正确的是A.肌动力平衡的最终改建尚未完成B.第三恒磨牙的萌出C.胎的平衡尚未建立D.牙周膜纤维张力未恢复平衡E.生长型不会影响矫治效果,保持时不用考虑这一因素10、有关口腔正常菌群组成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新生儿口腔内几乎是无菌的 B.新生儿口腔内菌群主要分布于黏膜C.新生儿出生时发现的细菌多来源于母亲的产道 D.学龄前儿童口腔菌群与成人不同 E.成人正常菌群中可检出各种致病菌11、在正中位时,只与一个牙相对的牙是()A.上颌中切牙和下颌第三磨牙B.上颌中切牙和下颌中切牙C.上颌第三磨牙和下颌第三磨牙D.上颌第三磨牙和下颌中切牙E.下颌中切牙和下颌第三磨牙12、可见光固化选用高强度光固化器,其工作头应尽量接近树脂表面,其距离不得超过A.2mmB.4mmC.1mmD.5mmE.3mm13、肝糖原合成中葡萄糖载体是A.CDP B.ADP C.UDP D.TDP E.GDP14、以下组织中含味蕾的是A.硬腭黏膜B.舌背黏膜C.舌腹黏膜D.颊黏膜E.唇黏膜15、为防止胎儿唇裂或腭裂的发生,孕妇不宜服用的药物不包括A.利眠宁 B.安定 C.氨苄青霉素 D.苯妥因钠 E.可的松16、颏部正中粉碎性骨折造成窒息,首选的急救方法为A.环甲膜切开 B.气管切开 C.牵引舌体至口外 D.吸氧 E.骨折复位17、属纯黏液腺的小涎腺是A.唇腺B.颊腺C.味腺D.磨牙后腺E.腭腺18、伤口缝合时防止内卷和过度外翻的目的是A.提高缝合的速度B.接触面加大C.防止感染及愈合后瘢痕不明显D.防止出血E.以上都不是19、拔牙创无红肿及异常分泌物,白细胞13×109/L,这种情况诊断最可能的是 A.拔牙创感染 B.嚼肌痉挛 C.翼内肌痉挛 D.嚼肌间隙感 E.翼颌间隙感染20、不能消除可摘局部义齿翘动的是A.增加间接固位体B.增大平衡距 C.增大游离距 D.增加基托面积E.骨突处基托组织面缓冲21、正中位又称为()A.牙位B.肌位C.姿势位D.铰链位E.正中关系位22、与可摘式恒久夹板相比,如下论述中哪一项不是固定式恒久夹板的优点A.更好的固位 B.容易清洁 C.更好的固定效果D.使用方便 E.更舒适23、布莱克分类窝洞考虑的充填材料是A.磷酸锌水门汀 B.银汞合金 C.复合体 D.复合树脂 E.玻璃离子水门汀24、患牙遇冷热刺激痛,刺激去除后疼痛仍然持续一段时间,食物碎片嵌入龋洞时出现剧烈疼痛。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窝洞分类
来源:文都图书
窝洞分类是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重要考点,考生们要认真对待,好好学习,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窝洞分类的相关知识。
1、Ⅰ类洞:任何牙面的窝沟点隙处发生病损时形成的窝洞,如磨牙和前磨牙的雯面窝沟、切牙的舌侧窝、下磨牙的颊沟和上磨牙的舌沟处的龋损。
2、Ⅱ类洞:前磨牙和磨牙的邻面病损形成的窝洞。
3、Ⅲ类洞:切牙和尖牙的邻面病损,未累及切角时形成的窝洞。
4、Ⅳ类洞:切牙与尖牙的邻面病损,已累及切角时形成的窝洞。
5、Ⅴ类洞:所有牙齿唇(颊)或舌面近龈1/3处的病损形成的窝洞。
临床上还常采用一种按窝洞所包括的牙面数分类的方法,将仅限于一个牙面的窝洞称为单面洞,包括两个以上牙面的窝洞称为复面洞。
了解了窝洞分类的相关知识点,我们在考试中遇到类似的题型,就知道该如何应对了,杨东和叶扶光共同编写的2016《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综合笔试一本通》收录了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重要考点,考生们要认真学习哦。
简述窝洞的g.v.black分类-回复窝洞(G.V.Black)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口腔领域的分类系统,由美国牙科医生格雷罗.维特洛(Greorge V.Black)于1895年提出。
该分类系统将窝洞分为五个主要类别,每个类别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多个子类别,以便准确地描述和诊断窝洞。
窝洞的分类系统对于指导修复过程、判断修复成功与否以及设计适当的牙科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以下为对窝洞的g.v.black分类的简要介绍:一、Class I 窝洞(尖端洞)Class I窝洞是发生在牙齿顶部的小洞,通常发生于牙齿咬合表面的凹口处。
该类窝洞最常见于第一恒磨牙的咬合面,通常由于龋病、脱钙或其他原因导致。
Class I窝洞可分为Ia、Ib、Ic三种类型:1. Class Ia(直接面洞):位于咬合面的凹陷中,尚未扩及牙尖。
2. Class Ib(拓展面洞):位于咬合面凹陷中,已扩及牙尖。
3. Class Ic(间接面洞):位于咬合面凸起处尖峰附近的窝洞,可能涉及颊嵴或舌嵴。
二、Class II 窝洞(侧面洞)Class II窝洞发生在牙齿侧面,主要影响近中面和远中面的区域。
该类窝洞通常由于脱钙或龋病导致,并且往往与咬合面的窝洞同时存在。
Class II 窝洞可分为IIa、IIb、IIc三种类型:1. Class IIa(直接侧面洞):位于近中面或远中面近齿颊尖峰凹陷中的窝洞。
2. Class IIb(拓展侧面洞):位于近中面或远中面近齿颊尖峰凹陷中,已扩及牙尖的窝洞。
3. Class IIc(间接侧面洞):位于近中面或远中面近齿舌尖峰附近的窝洞。
三、Class III 窝洞(前牙侧面洞)Class III窝洞发生在前牙侧面,主要影响近中面和远舌面的区域。
该类窝洞通常由于龋病或脱钙引起,需要进行适当的修复。
Class III窝洞可分为IIIa、IIIb、IIIc三种类型:1. Class IIIa(直接前牙侧面洞):位于近中面或远舌面近齿尖峰凹陷中的窝洞。
窝洞分类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窝洞分类法是一种针对窝洞类型进行分类和整理的方法,主要用于生物学研究中对动物的栖息地进行分类。
窝洞在动物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提供安全的栖息环境,还能够提供隐蔽和保护,保持体温,以及为繁殖和生长提供条件。
对窝洞进行分类和研究对于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繁殖方式以及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窝洞分类法主要根据窝洞的形态特征、功能特征以及制作材料等方面进行分类。
根据窝洞的形态特征,窝洞可以分为地下洞穴、树洞、地面穴巢、挂巢等不同类型。
地下洞穴通常是由土壤、岩石或植物残体等物质构成的,地下洞穴通常是动物在土壤中挖掘而成,用作栖息或是藏食的场所。
树洞则是一些动物在树木的树洞中建立起来的栖息地,树洞多见于树干或树枝的受伤处、树干的癌病或腐烂部位、树根部分裂紧等处。
地面穴巢通常由一些啮齿类动物猛兽、爬行动物、鸟类、昆虫等各种动物在地下或地表挖洞而成,用作休息或繁殖。
挂巢是一些鸟类、昆虫等动物在树枝或悬崖上搭建的巢穴,挂巢通常用植物茎、绒毛、蜘蛛网、泥浆等物质构成。
窝洞的分类还可以根据其功能特征来进行分类,根据功能特征,窝洞可以分为栖息窝、繁殖窝、藏食窝等不同类型。
栖息窝主要用于动物的栖息,提供安全和温暖的环境,使动物可以避开天敌和恶劣气候的侵袭。
繁殖窝则是一些动物在繁殖季节建立起来的巢穴,主要用于孵化卵、育雏和保护幼仔的生存。
藏食窝则是一些啮齿类动物在储藏食物时所建立的储存巢穴,用来存放食物以备日后使用。
窝洞还可以根据其制作材料来进行分类,根据材料的不同,窝洞可以分为泥巢、草巢、木巢、皮毛巢等不同类型。
泥巢通常是一些鸟类、啮齿类动物在泥土中建造的巢穴,用泥土、树叶、根茎等材料搭建而成。
草巢则是一些鸟类、昆虫在树枝或地面上搭建的巢穴,用植物茎、草叶等材料构成。
木巢是一些鸟类、啮齿类动物在树洞中建立的巢穴,用木屑、树叶等材料搭建而成。
皮毛巢则是一些动物用植物纤维、树皮、羽毛、绒毛等材料构建的巢穴。
窝洞分类法
窝洞分类法是牙科修复学中用于描述和分类牙齿龋损后所需准备的窝洞形态的系统。
最著名的窝洞分类法是由美国牙医G.V. Black于1908年提出的,被称为Black分类法。
该分类法根据龋损所在的牙面和龋损的形态将窝洞分为五个基本类别:
Ⅰ类洞:主要发生在磨牙和前磨牙的咬合面(即臼面)的窝沟和点隙。
这类洞的特点是仅限于牙釉质层,没有侵犯到牙本质。
Ⅱ类洞:发生在后牙的邻接面,即牙齿的侧面。
龋损通常从牙釉质开始,逐渐向牙本质和牙骨质扩展。
Ⅲ类洞:位于前牙的邻接面,但不涉及切角。
这种洞型较小,通常只影响到牙釉质和浅层牙本质。
Ⅳ类洞:也是发生在前牙的邻接面上,但涉及到切角。
这种洞型比Ⅲ类洞大,可能会侵犯到深层牙本质甚至牙髓。
Ⅴ类洞:发生在所有牙齿的颊(唇)侧或舌侧的颈部,即靠近牙龈线的区域。
这种洞型可能会侵犯到牙骨质和牙本质。
除了这五个基本类别,Black分类法还进一步细分了每个类别中的洞型,考虑洞的深度、形状和位置等因素。
这
个分类法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因为它有助于牙科医生在制定治疗计划时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和材料。
随着牙科材料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窝洞的制备和修复方法也在不断进步,但Black分类法仍然是理解和分类窝洞的基础。
简述窝洞的分类方法
窝洞是指在地表或者其他物体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凹陷或洞穴,它们可以分为自然形成的窝洞和人工制造的窝洞两类。
自然形成的窝洞可以根据形成的原因和过程进行分类。
其中一种常见的自然窝洞是溶洞,它是由水在地下溶解岩石而形成的。
溶洞一般位于石灰岩、石膏岩或者盐岩等可溶性岩层中,通常伴随着地下水流动形成。
另一种自然窝洞是火山洞穴,它是由火山活动中的岩浆或气体形成的。
火山洞穴可以分为岩浆洞穴和气体洞穴两类,岩浆洞穴是由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气体洞穴则是由火山气体的侵蚀作用形成。
人工制造的窝洞主要是由人类的活动或建筑工程造成的。
这类窝洞可以根据形成的原因进行分类。
例如,采矿洞是由于人类开采矿物资源而形成的洞穴。
这些洞穴通常位于地下,是为了方便开采而挖掘的。
另一种人工窝洞是建筑洞穴,它们是因为建筑需要而在地表或地下挖掘的。
建筑洞穴可以用于储存物品、提供避难所或进行科学研究等目的。
此外,窝洞还可以根据其形状和大小进行分类。
例如,圆形窝洞是指形状呈圆形或近似圆形的洞穴,椭圆形窝洞则是形状呈椭圆形的洞穴。
窝洞的大小也可以有很大的差异,从只能容纳一个人的小洞穴到足够容纳大量人员和设备的巨大窝洞。
总之,窝洞可以根据形成的原因、过程,以及形状和大小等因素进行分类。
这些
分类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窝洞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并在相应的领域中进行应用。
窝洞分类的临床意义窝洞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灶形态,它的分类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窝洞可发生于不同的器官和组织中,如肺、肝、肾、脑等,每种窝洞都有其特定的临床意义和诊治方法。
一、肺窝洞的分类及临床意义肺窝洞是指肺组织中的空洞,可以分为囊性突起和空洞性突起两大类。
囊性突起多见于肺囊肿、肺脓肿等疾病,一般较小且形态规则,临床上多无明显症状,常通过影像学检查无意中发现。
而空洞性突起则常见于肺结核、肺癌等疾病,其形态不规则,且常伴有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肝窝洞的分类及临床意义肝窝洞是指肝脏组织中的囊腔病变,常见的有肝囊肿、肝脓肿等。
肝囊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窝洞病变,通常为良性病变,多无明显症状,一般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
而肝脓肿则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常伴有发热、腹痛等症状,需要及时诊治以避免严重后果。
三、肾窝洞的分类及临床意义肾窝洞是指肾脏组织中的空洞病变,常见的有肾囊肿、肾脓肿等。
肾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肾窝洞病变,多为良性病变,多无症状,一般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但如囊肿较大或发生破裂则会引起相应的症状。
而肾脓肿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常伴有发热、腰痛等症状,需要及时诊治以避免严重后果。
四、脑窝洞的分类及临床意义脑窝洞是指脑组织中的囊腔病变,常见的有脑囊肿、脑脓肿等。
脑囊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脑窝洞病变,多为先天性或后天性疾病,多无症状,一般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
而脑脓肿则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常伴有头痛、发热等症状,需要及时诊治以避免严重后果。
窝洞的分类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不同类型的窝洞病变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临床表现,对其进行准确的分类和诊断可以帮助医生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于窝洞病变的分类和诊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三) 窝沟封闭治疗窝沟封闭治疗是预防窝沟龋的有效方法。
封闭剂作为一屏障,使窝沟与口腔环境隔绝,阻止细菌、食物残渣及其酸性产物等致龋因子进入窝沟。
含氟封闭剂有屏障和持续释放氟促进牙体硬组织再矿化的双重作用。
适应证:①主要用于窝沟可疑龋;②抬面与充填窝沟相邻的无龋深沟裂。
封闭剂主要由树脂、稀释剂、引发剂及一些辅助成分(如填料、氟化物、染料)等组成。
操作方法:淸洁牙面、隔湿、酸蚀、涂布及固化封闭剂。
第二节 牙体修复治疗牙体修复治疗的内容是:用手术方法清除被龋病破坏或者严重削弱的牙体组织,再根据固位、抗力及保护牙髓的原则制备窝洞;然后选用合适的充填材料恢复其固有形态和功能的治疗方法牙体修复洞形设计与制备第一节窝洞分类窝洞的分类方法较多但都不十分完善.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窝洞分类法有以下几种。
1.G .V . Black 分类法。
1908年G .V. Black 从临床实际出发,以龋损发生的部位为基础,将龋损制备后的窝洞分为5类,并以罗马数字表示(图3-4-1)。
Ⅰ类洞指的是龋损发生在所有牙面发育点隙沟裂内所制备的窝洞,它包括磨牙和前磨牙咬合面的点隙沟裂洞、下磨牙颊面和上磨牙腭面的洞、切牙舌面窝内的洞、上磨牙腭面耠2/3的腭面洞和腭耠面洞。
(图 )。
图 Ⅰ类洞Ⅱ类洞指的是龋损发生在后牙邻面邻面所制备的窝洞。
如邻面龋损破坏到咬合面所制备的窝洞,也属于Ⅱ类洞(图13-2)。
图 Ⅱ类洞Ⅲ类洞指的是龋损发生在前牙邻面未累及切角所制备的洞。
如果病变扩大到牙的舌面或唇面,所制备的洞也属于此类洞(图13-3)。
图Ⅲ类洞Ⅳ类洞指的是龋损发生在前牙邻面并破坏了切角所制备的洞。
包括切牙和尖牙的邻切洞。
(图13-4)。
图Ⅳ类洞Ⅴ类洞指的是龋损发生在所有牙的唇、舌、颊面颈1/3区域所制备的洞。
包括前牙和后牙颊舌面的颈1/3洞(图13-5)。
图Ⅴ类洞G. V.BUck的V类窝洞分类法未能涵盖所有龋损,后人提出了VI类洞加以补充,但仍不能概括所有的牙体缺损状况。
窝洞的分类与结构
窝洞的分类:
I类洞――为发生在所有牙面发育点隙裂沟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
II类洞――为发生在后牙邻面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
III类洞――为前牙邻面未累及切角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
IV类洞――为前牙邻面累及切角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
V类洞――所有牙的颊(唇)舌面颈1/3处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
VI类洞-前牙切嵴或后牙牙尖发生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
窝洞结构:
①洞壁――侧壁:与牙面垂直的洞壁。
包括冠部的釉质壁和牙本质壁、根部的牙骨质壁和牙本质壁(另外分类有颊壁、龈壁等)。
髓壁:位洞底覆盖牙髓的洞壁。
包括轴壁(与牙长轴平行)、牙合面髓壁。
②洞角――洞壁相交形成的角。
③洞缘――窝洞的侧壁与牙面相交成的边缘。
④窝洞的抗力形定义?抗力性的主要结构及其要求?
答:抗力形:是使充填体和余留的牙体组织获得足够的抗力,在承受咬合力是不折裂的形状。
基本结构及要求:
1、盒面洞型――最基本的抗力形,底平壁直。
2、阶梯结构――双面洞的牙合面洞底与邻面洞的轴壁成阶梯,髓壁与轴壁相交的轴髓线角要圆钝。
3、洞深――釉牙本质界下0.2~0.5mm,即牙合面深1.5~2mm,邻面洞1~1.5mm(洞外形成圆缓曲线,去除无基釉,外形超过颊舌间距的一半的薄壁弱尖应减低)
⑤窝洞的固位形定义?固为形的主要结构及其要求?
答:固位形:防止充填体在侧向或垂直方向力量作用下移位、脱落的形状。
基本结构及要求:
1、侧壁固位――即盒面洞形,最基本。
2、倒凹固位――在洞底侧髓线角点角等处向侧壁牙本质做潜入小凹或固位沟,以0.2mm为宜。
3、鸠尾固位(常用)――由鸠尾峡和膨大的尾部组成,峡部起扣锁作用。
多用于双面洞,后牙在牙合面做鸠尾,前牙在舌面做鸠尾。
后牙峡部宽度为颊舌尖的1/4~1/3,前牙为邻面洞舌方宽度1/3~1/2.
4、梯形固位――多与鸠尾固位合用于双面洞,将邻面做成底大顶小的梯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