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涉及绿色化学)(基础训练+提升训练+挑战训练,含精细解析及解题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54.00 KB
- 文档页数:7
硫及其化合物试题1.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A.SO2通入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 B.NO2通入FeSO4溶液中C.CO2通入CaCl2溶液中 D.CO2通入Ca(ClO)2溶液中2.飘尘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粒状飘浮物,颗粒很小,不易沉降、它与空气中的SO2,O2,接触时,SO2会部分转化为SO3,使空气的酸度增加、飘尘所起的作用可能是A.氧化剂B.还原剂C.催化剂D.吸附剂3.右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试剂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2 mol·L—1B.该硫酸50 mL与足量的铜反应可得到标准状况下SO2 10.3 LC.配制200 mL 4.6 mol·L—1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50 mLD.该硫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49%4.精制蔗糖使之脱色,通常选用()A.SO2漂白 B.Cl2漂白 C.Na2O2漂白D.活性炭吸附5.如图所示,在注射器中加入少量Na2SO3晶体,并吸入少量浓硫酸(以不接触纸条为准),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B.NaOH溶液可用于除去实验中多余的SO2C.湿润KI-淀粉试纸未变蓝,说明SO2的氧化性弱于I2D.品红试纸、沾有KMnO4溶液的滤纸均褪色,证明了SO2的漂白性6.标准状况下,某同学向100 mLH2S饱和溶液中通入SO2,所得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亚硫酸是比氢硫酸更弱的酸B.ab段反应是:SO2+2H2S===3S↓+2H2OC.原H2S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5 mol/LD.b点对应的溶液导电性最强7.下列溶液中,不能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是()①石灰水②H2S溶液③KMnO4溶液④溴水⑤酸化的Ba(NO3)2溶液⑥品红溶液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D.①③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活性炭、SO2、Na2O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原理不同。
硫及其化合物测试题及答案硫及其化合物测试题及答案硫及其化合物【知识梳理】一、硫的原子结构和物理性质硫位于周期表周期族。
颜色:溶解性:二、硫的化学性质1.硫的可燃性:2.硫与氢气化合生成,生成的氢化物比水(“稳定”还是“不稳定”)硫与汞在常温下反应生成硫化汞,应用:处理散落的汞三、S21.S2的物理性质:色有气味体,毒溶于水。
2.S2的化学性质:(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2)具有还原性:(3)具有氧化性其氧化性比氧气,氯气都弱。
(4)具有漂白性:漂白原理是与Hl的漂白性的区别。
★几种物质漂白原理的比较3.S2的危害和治理四、硫酸浓硫酸除了具有酸的通性外,还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这三大特性。
强氧化性:与金属、非金属等多种物质反应(钝化)五、S42-检验【强化练习】一、选择题1.不能说明氧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事实是 (A.H2的热稳定性强于H2SB.硫化氢水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变浑浊.H2是液体,H2S常温下是气体D.氧气和氢气化合比硫和氢气化合容易2.(2009•福建理综,7)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是 ( )单质——→+2氧化物——→+H2酸或碱————→+NaH或Hl盐A.硅B.硫 .铜 D.铁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硫能漂白某些物质,说明它具有氧化性B.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无现象,再加入0.5 L 3%的过氧化氢后产生沉淀.将足量二氧化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D.二氧化硫漂白过的草帽过一段时间后变黄4.(2010•泰安模拟)下列溶液中能够区别S2和2气体的是 ( )①澄清石灰水②H2S溶液③kn4酸性溶液④氯水⑤品红溶液A.①②③ B.②③④.除①以外 D.全部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大量的S3 B.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溶液鉴别S2和2.S2能使品红溶液、酸性kn4溶液褪色,但褪色原理不同D.少量S2通过浓al2的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6.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要大力抓好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下列举措与这一主题不吻合的是 ( )A.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完全转化为产物B.推广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2污染.推广垃圾的分类存放、回收、处理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7.在如图的实验装置中,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对看到的现象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苹果块会干瘪B.胆矾晶体表面有“白斑”.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 D.pH试纸变红8. 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B.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D.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9.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S2-4,H2S3,NH+4)分别进行如下实验: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Bal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一、复习预习1、将X气体通入BaCl2溶液,未见沉淀生成,然后通入Y气体,有沉淀生成,X、Y不可能是〔〕A、X:SO2;Y:H2SB、X:Cl2;Y:CO2C、X:NH3;Y:CO2D、X:SO2;Y:Cl2【答案】B【解析】A、2H2S+SO2═3S↓+H2O,有沉淀生成,故A不符合;B、氯气不和BaCl2溶液反响,通入二氧化碳不能反响,无沉淀生成,故B符合;C、2NH3+H2O+CO2═〔NH4〕2C03,〔NH4〕2C03+BaCl2═BaCO3↓+2NH4Cl,故C不符合;D、Cl2+SO2+2H2O═H2SO4+2HCl,H2SO4+BaCl2═BaSO4↓+2HCl,故D不符合;2、常温下,以下溶液可用铁制或铝制容器盛装的是〔〕A、浓盐酸B、浓硝酸C、稀硫酸D、稀盐酸A、盐酸是弱氧化性的酸,能和铁铝反响生成氢气,不能用铁铝制品容器盛放,故A错误;B、常温下,铁铝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现象,故铁铝制品容器可以盛放浓硝酸,故B正确.C、稀硫酸有弱氧化性,能和铁铝反响生成氢气,不能用铁铝制品容器盛放,故C错误;D、稀盐酸是非强氧化性的酸,能和铁铝反响,不能用铝制品容器盛放,故D错误;应选B.【答案】B【解析】A、盐酸是弱氧化性的酸,能和铁铝反响生成氢气,不能用铁铝制品容器盛放,故A错误;B、常温下,铁铝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现象,故铁铝制品容器可以盛放浓硝酸,故B正确.C、稀硫酸有弱氧化性,能和铁铝反响生成氢气,不能用铁铝制品容器盛放,故C错误;D、稀盐酸是非强氧化性的酸,能和铁铝反响,不能用铝制品容器盛放,故D错误;应选B.二、知识讲解考点1臭氧1、物理性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2、化学性质〔1〕极强的氧化性:O3+2KI+H2O=2KOH+I2+O2〔2〕不稳定性:2O3=3O2〔升高温度,分解速率加快〕〔3〕漂白和消毒〔4〕产生方式:3O2=2O3〔放电条件〕3、臭氧层:引起臭氧空洞的原因考点2过氧化氢1、构造2、化学性质〔1〕不稳定性:2H2O2=2H2O+O2↑〔2〕复原性:遇到强氧化剂时,显复原性。
[第12讲硫及其重要化合物(涉及绿色化学)]基础热身1.[2013·福建四地六校月考]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CaO能与SO2反应,可作燃煤的脱硫剂B.食醋可用于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C.明矾水解时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可作净水剂D.铁在空气中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可用来运输浓硫酸2.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①将SO2通入KMnO4酸性溶液中证明SO2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②二氧化硫的排放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③某无色溶液中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2-4④稀释浓硫酸,将蒸馏水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盛浓硫酸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不断散失⑤SO2使溴水褪色后,将褪色溶液加热,溶液重新变为红色A.②④⑤B.①②③C.②③④D.全部3.下列制取硫酸铜的实验设计中,能体现“经济、高效、环保”精神的最佳方案是() A.铜与浓硫酸共热B.用铜片为阳极,石墨为阴极,电解稀硫酸C.先灼烧废铜屑生成氧化铜,然后再用浓硫酸溶解D.适当温度下,使铜片在持续通入空气的稀硫酸中溶解4.下列关于浓硫酸与稀硫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浓硫酸有脱水性,稀硫酸没有脱水性B.浓硫酸有氧化性,稀硫酸没有氧化性C.浓硫酸和稀硫酸都有酸性D.常温下,浓硫酸和稀硫酸都不能与铜反应5.下列实验报告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能力提升6.[2012·济南模拟] 单质X与浓H2SO4共热,反应中X与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X元素在生成物中的化合价可能为()①+1②+2③+3④+4A.②④B.③④C.①②D.①③7.硫黄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甲,甲溶于水得溶液乙,向乙溶液中滴加溴水,溴水褪色,乙变成丙。
在丙里加入Na2S生成气体丁,把丁通入乙得到沉淀戊。
甲、乙、丙、丁、戊均含有硫元素,则它们正确的顺序是()A.SO3H2SO4H2SO3H2S SB.SO2H2SO3H2SO4SO2SO3C.SO3H2SO4H2SO3SO2Na2S2O3D.SO2H2SO3H2SO4H2S S8.向如图K12-1所示的装置中缓慢地通入气体X,若关闭活塞K,则品红溶液无变化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打开活塞K,则品红溶液褪色。
X和Y可能是()图K12-19.2411.2 L(标准状况下)气体,则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为()A.84.21% B.91.43%C.45.71% D.8.57%10.如图K12-2所示,利用培养皿探究SO2的性质。
实验时向Na2SO3固体上滴几滴浓硫酸,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
下表中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所做的解释不正确的是()图K12-211.某同学为检验CuS在不同酸中的溶解性,取4份黑色CuS粉末试样置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醋酸、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溶液。
观察到如下现象:①CuS不溶于醋酸溶液;②CuS不溶于浓盐酸;③CuS不溶于浓硫酸;④CuS在浓硝酸中溶解,溶液变蓝,并有红棕色刺激性气体产生。
根据上述现象,该同学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CuS不溶于弱酸,能溶于强酸B.CuS不溶于非氧化性酸,能溶于氧化性酸C.CuS溶于硝酸,是因为硝酸氧化性强于硫酸,S2-被氧化,使溶解沉淀平衡往溶解方向移动D.CuS溶于硝酸,是因为硝酸的酸性大于硫酸和盐酸的酸性,S2-结合H+,放出H2S 气体,使沉淀溶解平衡往溶解方向移动12.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SO2-4、H2SO3、NH+4)分别进行如下实验: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BaCl2溶液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在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A.Br-B.SO2-4C.H2SO3D.NH+413.物质A由3种元素组成,在一定量O2中高温煅烧经复杂反应生成B、C、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1,D、J为常见金属,B、C为氧化物,Y为无色无味液体。
物质A存在如下转化关系(有些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水未标出):图K12-3请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④、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检验H中阳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挑战自我14.[2013·黄冈模拟] 为探究亚硫酸钠的热稳定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无水亚硫酸钠隔绝空气加热,并利用受热后的固体试样和如图K12-4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图K12-4(1)查阅资料:无水亚硫酸钠隔绝空气受热到600 ℃才开始分解,且分解产物只有硫化钠和另外一种固体。
如果加热温度低于600 ℃,向所得冷却后固体试样中缓缓滴加稀盐酸至足量,在滴加稀盐酸的整个过程中HSO-3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趋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加热温度为700 ℃,向所得冷却后固体试样中缓缓滴加稀盐酸至足量,观察到烧瓶中出现淡黄色沉淀,且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在B、C两装置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2)中滴加足量盐酸后,烧瓶内除Cl-外,还存在另一种浓度较大的阴离子(X2-)。
为检验该阴离子(X2-),先取固体试样溶于水配成溶液,为了加速固体试样的溶解,可采取________措施。
以下是检验阴离子(X2-)的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合理的方案是________(填“甲”或“乙”),请说明另一方案不合理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甲:取少量试样溶液于试管中,先加稀HNO3,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该离子存在。
方案乙:取少量试样溶液于试管中,先加稀盐酸,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该离子存在。
(4)写出Na2SO3固体加热到600 ℃以上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作业(十二)1.D[解析]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但生成的氧化膜是疏松的,能用来运输浓硫酸,是因为发生了钝化,选项D不正确,其余都是正确的,答案选D。
2.D[解析] ①SO2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是因为SO2的还原性;②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因素,氮氧化物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③无法排除SO2-3的干扰;⑤SO2使溴水褪色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加热不会变为红色。
3.D[解析] A项有SO2生成;B项耗能较多;C项也耗能过多。
4.B[解析] 浓硫酸有氧化性,稀硫酸也有氧化性,只不过浓硫酸的氧化性是+6价的S体现出来的,而稀硫酸的氧化性是+1价的H体现出来的,B错。
5.C [解析] SO 2水溶液呈酸性,加入酚酞试液中无明显现象;加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加入HNO 3和BaCl 2的混合液中SO 2被硝酸氧化生成SO 2-4,生成白色硫酸钡沉淀;加入NaOH 和BaCl 2的混合液中SO 2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 2SO 3,生成BaSO 3白色沉淀,C 项正确。
6.A [解析] 若X 为金属X +2H 2SO 4=====△XSO 4+SO 2↑+2H 2O X 为+2价 若X 为非金属X +2H 2SO 4=====△XO 2+2SO 2↑+2H 2O X 为+4价。
7.D [解析] 题干中描述的关系依次为: S +O 2=====点燃SO 2 SO 2+H 2O H 2SO 3H 2O +H 2SO 3+Br 2===2HBr +H 2SO 4 Na 2S +H 2SO 4===Na 2SO 4+H 2S ↑2H 2S +SO 2===3S ↓+2H 2O ,故D 项正确。
8.A [解析] SO 2和NaHCO 3反应有CO 2产生,CO 2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项,当关闭活塞K 时,NO 2先进入Y 中与水反应,产生的NO 不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 项,打开K 时,HCl 直接进入品红溶液中,而HCl 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D 项,当关闭K 时,Cl 2进入Na 2SO 3溶液中并与其发生反应,生成Na 2SO 4和HCl ,没有气体进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不褪色。
9.B [解析] 设混合物中铜、炭的物质的量分别x 、y ,依据反应: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x xC +2H 2SO 4(浓)=====△CO 2↑+2SO 2↑+2H 2O y 3y则有:⎝⎛x +3y =11.2 L22.4 L/mol 64 g·mol -1 x +12 g·mol -1 y =14 g解得:x =0.2 mol ,y =0.1 mol 故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为0.2 mol ×64 g/mol14 g×100%=91.43%。
10.A [解析] SO 2与BaCl 2溶液不反应,故A 项错误。
11.C [解析] 根据现象②,A 错误;根据现象③,B 错误;D 错误,因为硝酸、硫酸、盐酸同属强酸,在水溶液中都完全电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