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CE技术在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的应用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43.75 KB
- 文档页数:3
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唐兴刚,李雪,李盛强,郭世宁(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广州510642)中图分类号:S8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2926005(2010)0620062203中药生产的原材料,因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及采收加工的不同,实际使用时不能保证药材质量的稳定,经加工提取得到的中间体,每个批次在成分含量、成分组成及各成分比例方面都不能保持一致。
因此对中药原材料、中间体及成方制剂的质量控制在中药的应用上占据着很主要的位置。
中药指纹图谱借用了法医学上指纹鉴定的概念,对中药的化学信息以现代分析技术给予表征并加以描述,全面反映中药内在化学成分的种类与数量,对判断中药真伪优劣,控制中药原材料、中间体及成品的质量,减少批间差异,并最终控制成品的质量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色谱指纹图谱1.1薄层色谱(TLC)指纹图谱薄层色谱法(T LC)一开始以简单快速的鉴别为起点,20世纪60年代以后很快取代了纸色谱技术,至今在中药鉴别中其应用频率仍然最高,近年来发展的TLC自动扫描仪,用固定波长对薄层的各个斑点作扫描的图谱比目测的层析图谱更为客观准确,也具有更好的指收稿日期:2009206215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0科技支撑计划(2008BADB4B0126)作者简介:唐兴刚(19852),男,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中草药成分提取、分离及中药新剂型研究,E2mail:twct00@stu.s 通讯作者:郭世宁,E2mail:sh ining@ 纹鉴别意义。
李彩君等[1]以高良姜素为对照品,建立了高良姜药材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发现高良姜素、山柰素等8个特征荧光斑点构成了高良姜乙酸乙酯提取部位的薄层色谱指纹图谱。
刘和平等[2]以柴胡正品北柴胡为基础建立柴胡皂苷高效薄层荧光色谱指纹图谱,并对同属品种南柴胡、锥叶柴胡、多枝柴胡、三岛柴胡、西藏柴胡等的指纹图谱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北柴胡指纹图谱由19个特征荧光条斑组成。
内蒙古中医药△基金项目:江苏省中药炮制重点实验室开放式课题(ZYPZ007)*江苏省中医院(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46)2012年3月22日收稿摘要:目的:建立黄芪饮片HPCE-DAD 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对黄芪及其炮制品的指纹谱进行比较。
方法: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进行色谱分离,以40mmol·L -1硼砂-20mmol ·L -1硼酸-10%甲醇(pH=8.7)为电泳介质,分离电压为20kV ,波长为210nm ,以黄芪甲苷为参照物(IS ),测定其指纹图谱,并作相似度评价。
结果:初步建立了以9个共有峰为特征指纹信息的黄芪饮片HPCE-DAD 指纹图谱;发现少数黄芪饮片的指纹图谱有一定差异,生品与其炮制品的指纹谱差异显著。
结论: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黄芪饮片内在质量评价的依据。
关键词:黄芪;高效毛细管电泳二极管阵列检测法;指纹图谱中图分类号:R28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0-0034-02黄芪饮片HPCE指纹图谱的研究△马丽娟*韩乐**刘训红**傅兴圣**李俊松**蔡宝昌**杨艳**药物定性与定量研究黄芪是我国临床应用广泛的传统药材,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ge.var.mongholicus (Bge.)Hsiao 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ge.的干燥根,具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1]。
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在抗氧化、调节免疫功能、保肝、抗病毒和对心脑血管等多方面具有显著作用[2],主要活性成分包括皂苷类、黄酮类、多糖类以及氨基酸类等,其中以皂苷和黄酮类成分活性较强,含量较高,常为黄芪药材质量控制的指标成分。
有关黄芪指纹图谱的研究已有文献报道,采用的方法有液相色谱法[3,4]、红外光谱法[5]、液相-质谱联用[6]等方法。
杜仲饮片HPCE指纹图谱的研究摘要目的:建立杜仲饮片HPCE-DAD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对杜仲及其炮制品的指纹谱进行比较。
方法: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进行色谱分离,以60mmol·L –1硼砂-20 mmol·L –1磷酸二氢钠-10%甲醇(pH= 10.0)为运行缓冲液,分离电压为20 kV,波长为210nm,以松脂醇二葡萄糖苷为参照物(IS),测定其指纹图谱,并作模糊聚类法分析和相似度评价。
结果:初步建立了以10个共有峰为特征指纹信息的杜仲饮片HPCE-DAD指纹图谱;发现少数杜仲饮片的指纹图谱有一定差异,生品与其炮制品的指纹谱中共有峰相对峰面积差异显著。
结论: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杜仲饮片内在质量评价的依据。
关键词杜仲;高效毛细管电泳二极管阵列检测法;指纹图谱Studies on HPCE-DAD fingerprint of Eucommiae CortexFU Xing-sheng, HAN Le , LIU Xun-hong*, XU Hu , LI Jun-song , CAI Bao-chang,YANG Yan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gjing 210046,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analytical method for the fingerprint of Eucommiae Cortex by HPCE-DAD and compare the fingerprints of Eucommiae Cortex and its processed products. Method:Based on the mode of 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60mmol·L-1sodium borate-20 mmol·L–1sodium dihydrogen phosphate-10% methanol (pH10.0) was used as buffer solution. The separation voltage was 20 kV and the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set at 210 nm. Pinoresinol diglucoside was used as a reference standard,the chromatographic fingerprint were determined.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fuzzy cluster and fingerprint similarity evaluation software to compare the similarity of samples. Result:HPCE-DAD fingerprints with 10 common peaks of Eucommiae Cortex were established preliminarily. It was discovered that a small number of samples differed from others. Regarding to the fingerprints of Eucommiae Cortex and its processed products,there we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relative areas of common peaks. Conclusion: The method is reliable,accurate and can be used for quality control of Eucommiae Cortex.Key words Eucommiae Cortex;HPCE-DAD;Fingerprint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干燥树皮,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等功效,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筋骨无力、头晕目眩、妊娠漏血、胎动不安等症[1]。
药学进展中药指纹图谱研究进展王睿 徐伟 方翼 (解放军总医院临床药理药学研究室 北京100853)关键词 中药指纹图谱 中药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R2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9X(2004)10-0764-04中药是我国人民在数千年治疗疾病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宝贵财富。
中药生产和质量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是祖国传统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前提,目前中药正处于迈向现代化的瓶颈阶段,中药指纹图谱的出现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现代技术手段。
该图谱近年来进展很快,现将国内近年来有关文献对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及其与中药现代化的关系作一综述。
1 中药指纹图谱的概念中药指纹图谱是指某种(或某产地)中药材或中成药中所共有的,具有特征性的某类或几类成分的色谱或光谱的图谱。
其特点是:1.1 通过指纹图谱的特征性,能有效鉴别样品的真伪每种药材都有其特有的指纹图谱,例如薄层色谱指纹图谱、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气相液相指纹图谱、高效毛细管电泳5.3.1 加速试验 用市售包装样品在(30 2) / RH(60 5)%条件下放置,在0,1,2,3,6个月时测定以上稳定性考察项目。
经离心后,乳滴会加速上浮或下沉。
将亚微乳放在3750r/min、半径为10 cm的离心机中离心5h,相当于放置1a因密度不同产生的分层、絮凝或合并的结果。
如将鸦胆子油静注亚微乳(豆磷脂作乳化剂)在约2000r/m in条件下离心20min以内,发现乳滴都增大,在0.5%~ 1.0%乳化剂范围内,乳化剂用量愈少的乳滴增大愈多。
且其平均体积(面积径(Dvs)的增大与时间的关系接近成线性,离心20m in后Dvs增大25%。
5.3.2 常温留样考察 将市售包装在[常温(25 2) /RH(60 10)%]条件下进行,应按一定时间间隔(0,3,6,9,12,18,24,36个月),测定以上稳定性考察项目。
以确定有效期或使用期限。
注射剂还应进行无菌及无热原等的检查。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分别从中药指纹图谱的形成发展、国内外研究进展等方面对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情况做一总结,旨在为各类中药指纹图谱技术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个参考。
【关键词】中药指纹图谱;研究中药指纹图谱的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上是指具有相关指纹特性的中药的所有化学特征和生物学特征的图谱,同时可对其进行表征并加以描述。
而狭义的指纹图谱的概念则是指某种或者某个产地的中药及其制剂等经过适当的前处理后,运用一定的研究分析手段,得到的可以标示中药材及其制剂特征成分的共有峰图谱[1]。
1 指纹图谱技术的形成及发展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指纹”鉴定这个概念,最初指纹鉴定运用于法医和犯罪领域里,是根据每个人的手纹的结构有着绝对唯一的差别,来区分个体身份的。
也因此“指纹”技术也成了当时一个标志性的词汇。
后来随着仪器和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在生命科学的研究领域里也开始使用指纹分析技术来进行研究,之后发展了蛋白组学指纹分析技术,即利用种群和种群间的共性以及种群内部个体间的差异,来进行物种的鉴定的。
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中药指纹图谱技术也应运而生。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有学者用薄层色谱法指纹图谱技术对中药的定性鉴定分析进行了研究。
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很多中药品种都已经收录了用薄层色谱指纹图谱的方法用于其品种的鉴定,特别是薄层扫描仪、成像系统、自动点样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的出现和发展更使得TLC指纹图谱的运用不在是幻想。
到了21世纪,指纹图谱可以运用在生物、食品、环境、石油、化学等很多领域的研究中,特别是在中药和食品质量的控制方面,有时还结合一定的分子生物学的知识。
有学者通过吸收面积和体积排阻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组分面积的百分比值显示与品质性状显著相关性,说明质量特性与蛋白质的分子量分布的关联[2]。
伴随着更多更新的仪器的出现和发展,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开始向纵向快速发展,技术种类越来越多,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一、中药指纹图谱的含意中药指纹图谱借用了法医学中的指纹鉴定的概念,通常是指借助于现代分析及检测技术来表达中药(主要是次生代产物)化学信息特征的指纹图谱,包括含中药材(原料药材)指纹图谱;中药原料药(包括饮片、配伍颗粒)指纹图谱和中药制剂指纹图谱。
中药指纹图谱是组分群体的特征图谱,能全面反映中药所含化学成份的种类与数量,进而反映中药材及产品的质量。
它是一种十分可行的质量控制模式,运用整体性与模糊性的基本属性,即物种特征的唯一性和同种个体间的相似性,为中药材和中成药提供综合的、宏观的和可量化的质量评价,可使中药质量评价过程更加科学化、标准化。
二、中药指纹图谱的属性中药指纹图谱是以各种分析技术为依托的质量控制模式,通过特定条件下完整图谱的整体信息来鉴别真伪,同时,在定量操作的前提下,用所得到的量的信息来估量被测样品的量的差别。
中药指纹图谱有两个基木属性:整体性和模糊性。
所谓整体性,是指要把所得指纹图谱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价,而不是孤立地看其中单一峰的有无、高低来判断药材或成药质量;而模糊性是指个体样品本身就存在着差异,难以精确地进行测量,绝大多数的指纹图谱本身就存在模糊性,不能保证所得的指纹图谱中每个峰都没有重叠,而且也不能保证所得的图谱包含了样品的所有特征,只要能固定图谱中关键部分就可对样品进行质量控制。
三、中药指纹图谱的起源、发展与构建中药指纹图谱按测定手段可分为中药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和中药生物指纹图谱。
最先发展起来的,目前最主要和常用的是中药化学指纹图谱。
中药化学指纹图谱首推色谱方法和联用技术。
光谱最常用的是红外光谱(IR),色谱最常用的是薄层色谱(TLC)、气相色谱(GC)、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毛细管电泳(CE),近来又出现了X-射线粉末衍射指纹图谱。
现代指纹鉴定始于19世纪末的犯罪学和法医学。
每个人的指纹在微小的细节构造上各有不同,可以以此鉴别每个人的特征。
中药指纹图谱概述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甘肃省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邸多隆中药与化学药品的根本区别在于,存在于中药中的任何一种活性成分均不能反映中医用药所体现的整体疗效。
运用先进的现代分析分离手段,将复杂的天然产物分析的越细,目标越缩小,可能离中药整体疗效的距离越远。
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非线性特点要求综合评价中药的质量。
中药的化学分析由分解、微观分析向宏观、综合分析发展将成为必然的趋势,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是对中药及其制剂进行宏观分析的可行手段。
在充分利用现代分离分析仪器对复杂的中药多组分体系进行分离检测和表征的同时,结合化学计量学和计算机技术,最大限度地从中抽取不同特性样本中的化学信息,以整体的、宏观的、模糊的概念表达中药的特性,是指纹图谱独具有的优势。
实现中药现代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中药的现代化标准,即中药可控、可量化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便是建立中药的指纹图谱。
一、指纹图谱的涵义广义的指纹图谱包括DNA指纹图谱、波谱指纹图谱和色谱指纹图谱。
常见的指纹图谱主要指波谱或色谱指纹图谱:即采用一定的方法(如HPLC,GC,TLC,HPLC-MS,GC-MS,FTIR,X-ray,UV等),建立特定对象如中药材、提取物、饮片、中药注射液等的有特征性的相对稳定的图谱,所得到的图谱可以作为鉴别和质量控制的参照依据。
这种指纹图谱强调的是“共有特征性”,属狭义的指纹图谱范畴,也属化学指纹图谱,是研究的主要对象。
二、中药指纹图谱的提出中药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学科,中药是几千年来我国人民赖以防病治病的重要药物。
随着应用面的日益扩大,许多药材已面临供不应求的状况。
面对这种情况,中药市场出现了混乱,混淆品种、伪劣药材以及人为掺杂时有出现。
如平贝充川贝,棉花根充黄芪,海马中灌水泥、石灰,金银花中掺盐等等,不一而足。
因此,如何区分真伪优劣,保证药品质量已成燃眉之急。
在中药分析和研究中发现,植物药是多种化学成分的混合体,其活性成分大部分都是生物体内次生代谢产物,少数为初生代谢产物,药材本身就有它内在的不稳定性,再加上现阶段的中药农业基本不规范现状,如种植粗放,品种资源、栽培地域以及收获时节混乱,农药和化肥残留等问题的普遍存在,造成中药材生产、质量的波动性较大,难以保证中药质量稳定、疗效可靠。
中华中医药学刊HPCE 技术在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的应用进展王成芳,李 峰(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辽宁大连116600) 摘 要:HPCE 技术是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中药指纹图谱研究方法之一,通过概括其在指纹图谱上的应用现状,分别从样品提取、电泳条件、参照物等方面做以比较,为HPCE 技术在中药指纹图谱研究方法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高效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样品提取;电泳条件;参照物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9)07-1481-03App li ca ti o n P r o g re s s o f HPC E Tech in the R e sea rch o f C h ine se M a te ri a M ed ica F inge r P ri n tWANG Cheng 2fang,L I Feng(College of Phar macy,L 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 onal Chinese Medicine,Dalian,116600,L iaoning,China )Ab s trac t:HPCE tech,which has been p r ogressed very quickly in recent years,is one of the research method in C MM finger p rint,in this article,t o su m up the app licati on status of HPCE in finger p rint,compare differently fr om sa mp le ex 2tract,electr ophoresis conditi on,reference object,etc,p r ovide reference for HPCE tech in C MM finger p rint research meth 2od .Ke y wo rd s:Chinese materia medica;HPCE;finger print;sa mple extract;electr ophoresis conditi on;reference object收稿日期:2009-02-13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资助项目(20211473)作者简介:王成芳(1983-),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药质量评价。
通迅作者:李峰(1963-),女,天津人,教授,博士,从事中药品质评价教学及科研工作。
E 2mail:zhanglijiayi@ 。
中药指纹图谱它具有系统性、特征性和稳定性的特点,是一种综合的、宏观的和可量化的鉴别手段,用以对中药材和中成药进行鉴别真伪,评价原料药材、半成品和成品质量的均一性和稳定性。
目前,用于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的方法分为色谱法和光谱法两类,以色谱法居多,其中又以HP LC 最常用。
但孙毓庆等[1]提到用HP LC 进行中药成分分析常遇到一些问题:(1)中药成分复杂,色谱柱易受污染,柱寿命短,且难以再生;(2)色谱柱上沉积的污染物,经常以杂质峰的形式出现;(3)分析运行成本高;(4)对于含极性成分较多的中药,其“指纹”的特征性不强。
HPCE 技术是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中药指纹图谱研究方法之一,它刚好可以弥补以上缺点,虽然该技术的应用没有HP LC 广泛,但它具有许多潜在的优势[1],(1)它具有柱效高、快速、进样体积小等特点;(2)抗污染能力强,前处理简单,甚至于不需要前处理;(3)分析运行成本低;(4)水溶性样品的“指纹”特征性强,如中药汤剂、注射剂的分析等;5是应用面广。
HPCE 除可分析小分子酸、碱、盐及中性分子外,还可分析生物大分子(核酸、多肽和蛋白质等)及手性分子等。
因此,HPCE 法可以完成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的诸多课题。
本文就已有的HPCE 技术在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的应用方法上作以下总结。
1 样品的提取111 提取方式 (1)超声法[2-10]以醇或水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
(2)回流法[11-19]该法多应用于植物药,尤其是多糖类成分[15-19]的样品提取。
其中,丹参多糖[16]的提取兼用了超声和回流两种方法。
多糖除蛋白的方法中,狗脊多糖和榧子多糖样品[15-19]采用的是85%乙醇、无水乙醇和丙酮除蛋白,而文献[16-18]报道的则是Sevage 法除蛋白。
(3)提取液法该法主要是针对样品蛋白类成分[20-26]的提取,专属性较强,为3种蛋白提取液,Tris -甘氨酸蛋白提取液:Tris 016g,甘氨酸2188g,加蒸馏水溶解至1000mL 。
碱性蛋白提取液:Tris -Hcl 011mol/L,011%抗坏血酸,巯基乙醇10mmol/L,pH810。
酸性蛋白提取液:柠檬酸80mmol/L,Na 2HP O 432mmol/L,抗坏血酸5mmol/L,巯基乙醇10mmol/L ,pH218。
其中,李琴韵等[26]采用酸性蛋白提取液提取了参照物吴茱萸碱。
此外,蛋白类成分也有其他的提取方法,如蒙古黄芪多肽[27]:4℃条件下浸泡提取并用硫酸铵沉淀。
太子参中环肽Pseudostellarin B [28]:以甲醇为溶剂,超声辅助提取。
以上所述的3种提取方式,不难看出超声提取法的应用更为广泛,有报道[6,28-29]考察了不同提取方法对提取效率的影响,发现超声法与回流法提取效率相当,但回流法操作复杂,且加热过程中可能会引起药物组分的变化,而超声法简便省时,因而选用超声法进行提取更可行。
112 提取溶剂[2-29] 一般为水、甲醇、乙醇等极性大的溶剂,其加入体积及浓度需要具体的实验考察。
1841中华中医药学刊113 提取时间 超声法的提取时间通常较短,一般在30~90m in。
而回流法的提取时间较长,大约在115~215h左右,索式回流提取[14]时间5h,回流加热前药材大多需要浸泡以便提取更加充分。
2 电泳条件的选择[2-30]通常电泳条件主要包括:毛细管规格、背景电解质种类与浓度、电压、柱温、进样方式、检测器等。
其中背景电解质的选择尤其重要,主要是缓冲盐的种类、缓冲溶液的浓度及pH等。
分述如下。
211 毛细管规格 常用内径50μm或75μm的石英毛细管,有效长度一般在40~60c m左右,总长度约50~67c m。
212 背景电解质 电解质的种类、浓度及pH对分离的影响较大,因为它直接影响电渗淌度,通常在实验当中要对其进行至少5个水平的实验考察。
(1)电解质的种类一般为磷酸盐或硼酸盐的缓冲溶液,也有硼酸盐和磷酸盐混合体系,此外何琳等[4]采用了1mmol/LTris-10mmol/LH3BO3-015%四乙烯五胺-01025mmoL/LCT AB体系为缓冲体系。
为改善电泳峰的峰形及分离情况,有时会在缓冲溶液中加入有机改性剂。
如张军等[3]、黄晟等[5]的缓冲体系中加入了甲醇,程伟等[13]、王钢力等[14]的缓冲体系中加入了乙腈。
(2)电解质的pH值谢培山[31]提到在pH9的硼砂缓冲液中电渗速度约为2mm/s,而在pH3的背景电解质中电渗速度约减小1个数量级。
因此,背景电解质的pH值通常要大于7。
当然有时在分析时会用酸性电解质,如张朝辉等[8]对海马类药材蛋白质的分析就用了pH315的缓冲液。
213 电压 范围在10K V~30K V。
214 进样方式 压力进样、重力进样、虹吸进样和电动进样。
215 检测器 一般是紫外检测器,分为可调波长检测器(VWD)与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两类。
3 参照物的选择311 对照品内标物及内参比峰的选择 (1)通常选择药材或者制剂的活性成分,如阿魏酸和吴茱萸碱[2,26],或指标成分如绿原酸[7]。
复方中药注射剂中的君药的活性成分或指标成分的一个或多个单体作为参照物,要求参照物在毛细管电泳图谱上的电泳峰较大且无干扰。
(2)若存在适宜的内标物,可用内标物标定和考察其它电泳组分,如厚朴酚[5]、对乙酰氨基酚[13]和槲皮素[14]。
(3)若无适宜的内标物或电泳图谱上无位置插入内标峰,也可选择电泳图谱上无干扰的迁移时间与峰高适宜的电泳峰为内参比峰。
用内参比峰替代内标峰,进而标定和考察其它电泳组分,如僵蚕和太子参的指纹图谱研究[3,6]。
(4)若按所分析成分的种类看,多糖类成分的参照物一般选择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木糖、果糖、阿拉伯糖等单糖,并且这些单糖需要进行α-萘胺衍生化,如丹参多糖、野西瓜成熟果实中的多糖和羊栖菜多糖[16-18]组分的分析。
而蛋白质类成分的参照物选择牛血清白蛋白[30]。
核苷类成分则选择腺苷、鸟苷、尿苷和次黄嘌呤等核苷[9,11,32-34]作为参照物。
312 参照物溶液的制备 制备参照物溶液所使用的溶剂同供试品溶液的要求。
4 数据处理411 方法学考察 指纹图谱当中的方法学考察一般包括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3方面。
若涉及到标定对照品含量时,往往以参照物进行线性和精密度考察,如容蓉等[7]对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测定,李文龙等[28]测定太子参环肽Pseudostellarin B的含量。
若不需要标定含量时,通常直接以对照药材或供试样品的电泳峰[5-6,10]进行方法学考察。
412 指纹图谱的建立与评价 取供试品溶液按选定的条件进样分析,记录其色谱图。
以样品电泳峰与参照物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比值定性,确定共有指纹峰,以此来建立该药物的对照指纹图谱。
评价分析方法一是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计算机辅助相似性评价系统[5-6,10],经校正,将谱峰自动匹配,进行谱峰差异性评价和整体相似性评价。
这是中药色谱指纹图谱评价最常用的方法,通常同一品种的指纹图谱相似度一般应大于或接近019。
二是孙国祥等[35]提出用色谱指纹图谱指数F和相对指数Fr评价色谱指纹图谱,它包括3个方面:(1)有效分离率(β);(2)指纹信号响应强度(R)R越大越好;(3)指纹信号均化系数(γ)γ越接近1,则信号平均化越好。
综合β、γ影响,FP信号强度R≈Aαβγ,令F=λR=nβγλA,称F为色谱指纹图谱指数。
若理想FP时间为50m in,实际为t,t越小表明时间效率越高,同时考察1mg药材(或制剂)提取物进样后的F值,则得到色谱指纹图谱相对指数Fr:F r=50FQ t=50nβγlgA0Q t=50βγρni=1lgA iQ tQ是与一次进样量相当的原生药材(或制剂)质量(mg),t是最后一个指纹峰出完峰时间(m in)。
该方法法是近年来提出的新的评价色谱指纹图谱的方法,应用较少,需要更多的实践来验证。
三是在取样量、提取方法和进样量固定前提下,文献[36]提出含量相似度(P)评价方法,此方法应用也并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