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选育龙眼新品种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66.86 KB
- 文档页数:2
龙眼晚熟新品种桂明一号的选育
黄宝孙
【期刊名称】《中国果树》
【年(卷),期】2007()4
【摘要】桂明一号是我们于1995年从石硖龙眼的群体中发现的龙眼晚熟新品种。
果实扁圆形,平均单果重13.1g,果实黄褐色,皮薄,果肉乳白色,半透明,易离核,表面不流汁,肉质韧脆,化渣一般,汁液多,风味甜,品质中上等。
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20.40%,可食率72.67%;在广西省南宁市,果实9月中旬成熟。
2006年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果树新品种登记证书。
【总页数】3页(P8-9)
【关键词】龙眼;新品种;桂明一号;晚熟
【作者】黄宝孙
【作者单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67.2
【相关文献】
1.桃极早熟新品种春晓的选育/榛子新品种辽榛3号的选育/龙眼晚熟新品种桂明一号的选育 [J],
2.晚熟龙眼桂明一号果穗不同留果量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J], 黄春亮;黄立平;陆驰;
黄永祥;李鸿莉;卢美英
3.晚熟龙眼新品种‘桂明一号’主要经济性状研究 [J],
4.晚熟龙眼新品种“桂明一号”主要经济性状研究 [J], 黄宝孙
5.龙眼晚熟新品种桂明一号的选育 [J], 黄宝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回归方程法测定两个龙眼品种叶面积研究潘介春;王金英;李琳;王颖;黄幸;邓英毅;丁峰;徐炯志;徐石兰;黄思婕;杨亚涵;龙蔷宇【摘要】以'储良'和'石硖'2个龙眼品种的成熟叶为材料,对叶片的周长、长、宽、长/宽、宽×宽、长×长、长×宽等指标与叶面积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建立9种模拟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储良'和'石硖'的叶面积均可用叶片的周长、长、宽、长/宽、宽×宽、长×长、长×宽等指标进行估算,基于叶长×叶宽建立的9种叶面积回归方程R2均最高,拟合效果最好,且相关性最大,因此叶片长×宽可作为龙眼叶面积估测的首选指标.基于叶长×宽建立的9个回归方程中,一元线性方程、二次方程、三次方程、幂函数能较好拟合,其中以幂函数估算的精度最高,较适合用来估测龙眼的叶面积.'储良'和'石硖'叶面积对应的较为精准的叶面积幂函数方程分别为:y=0.751x1.006和y=0.986x0.973.最适合两个龙眼品种的总叶面积幂函数方程为y=0.869x0.988.【期刊名称】《亚热带植物科学》【年(卷),期】2019(048)002【总页数】6页(P155-160)【关键词】储良;石硖;叶面积;回归方程;幂函数【作者】潘介春;王金英;李琳;王颖;黄幸;邓英毅;丁峰;徐炯志;徐石兰;黄思婕;杨亚涵;龙蔷宇【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南宁530004;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南宁530004;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67.2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呼吸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重要器官,叶面积是反映植物生长发育、遗传特性等生理生化过程的主要参数之一[1],它对植物的光能利用、水分蒸发量、干物质积累、收获量及经济效益有显著影响[2]。
高州龙眼产业调研报告报告内容: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高州龙眼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为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内容1. 龙眼栽培情况:调研了高州龙眼的种植面积、品种、栽培技术等情况。
发现高州龙眼的种植面积较大,品种多样,栽培技术较为成熟。
2. 生产流程:了解了高州龙眼的种植、采摘、包装、加工等环节。
发现高州龙眼的生产流程较为规范,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3. 市场销售情况:调研了高州龙眼的市场销售情况,包括销售渠道、销售价格、消费需求等。
发现高州龙眼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销售渠道广泛,价格适中,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4. 国内外比较:对比了高州龙眼与国内外其他产地的龙眼产品进行了比较。
发现高州龙眼具有较高的品质和口感,与国内外龙眼产品相比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1. 加强品牌建设:目前高州龙眼市场销售主要依靠低价竞争,缺乏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建议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2. 扩大销售渠道:目前高州龙眼的销售渠道主要集中在当地市场,国内外市场开发有限。
建议拓展更多的销售渠道,开拓国内外市场,提升产品的销售范围。
3. 提高产品附加值:目前高州龙眼大多是以鲜果形式销售,缺乏深加工产品。
建议开发龙眼干、龙眼饮料等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4. 建立产业链合作机制:龙眼产业链的发展离不开各个环节的合作。
建议建立产业链合作机制,加强种植户、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渠道商之间的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共同发展。
四、总结通过本次调研,了解了高州龙眼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高州龙眼作为一种优质农产品,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
希望有关部门和企业能够重视龙眼产业的发展,加大支持力度,持续推动高州龙眼产业的健康发展。
龙眼种植现状调查报告目前的龙眼种植现状调查报告1. 引言:龙眼(学名:Dimocarpus longan)是一种常见的热带亚洲果树,被广泛种植于中国、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地。
龙眼富含营养,口感鲜美,被广大消费者喜爱。
本报告致力于调查和分析当前龙眼种植的现状,希望为种植业者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法,针对国内部分龙眼种植基地和相关农户进行了调查。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种植面积、品种选择、栽培技术、市场销售等方面的问题。
3. 调查结果:3.1 种植面积:调查显示,龙眼种植面积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许多农户将龙眼种植作为主要农业产业,以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
3.2 品种选择:调查发现,大部分种植基地均选择了优质品种进行种植,如“桂圆龙眼”、“北京三百”等。
这些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和品质,适应性强,得到了农户的青睐。
3.3 栽培技术:大多数种植基地和农户都采用现代化的栽培技术,包括温室栽培、定向修枝、施肥控制等。
同时,有一些农户也在尝试有机种植和生物农药的应用,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3.4 市场销售:调查结果显示,龙眼的市场需求较大,销售市场多样化。
一方面,龙眼供应到超市、市场和果蔬批发市场,满足城市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电商平台也成为了龙眼销售的重要渠道,通过电商渠道能够将产品覆盖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4. 问题和挑战:4.1 市场价格波动:龙眼市场价格存在一定的波动性,由于供给量波动和季节性特点,这给农户的收益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4.2 病虫害防控:部分种植基地反映,龙眼种植过程中常常面临病虫害的困扰,这对农户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一定的影响。
有机种植和生物农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这一问题。
5. 建议和展望:5.1 提高农户技术培训和管理水平,加强对龙眼种植技术的指导和实施。
5.2 加强市场调研和销售渠道的拓展,跟踪市场价格动态,制定差异化的销售策略。
5.3 加强科研力量,研发更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提高龙眼种植的抗病虫害能力,并注重其环保性和可持续性。
龙眼新品种——⽔南⼀号
该品种系莆⽥市农科果树分别从百年实⽣龙眼的树中优株选择育成的优良中熟龙眼新品种。
1、特征特性:"⽔南⼀号"龙眼树形较开张,叶⽚较⼤,叶形为椭圆状披针,叶基为不对称楔形,叶脉明显,主脉突出,主脉天端扭曲,叶缘波浪状明显,⼩叶对数不清4―5对,多为4对或4对半,⼩叶排列不重叠。
花穗长约25cm,花枝较密集,雄蕊数⽬多为8条,雌花柱头开裂状为"I"型,雌花量多,雌花占总量通常⽐乌龙岭⾼7-9个百分点。
果穗⼤,果粒排列较紧凑,果实侧扁圆形,果实⼤,平均单果重18-23.5g,果⾁乳⽩⾊半透明,品质优,可溶性圆形物18.3-21.8%,可⾷率为70.9-
74.1%,焙⼲率30.3%,焙⼲果外观美,不凹。
种核为红棕⾊,种顶⾯观多数呈长随圆形,胎座突起呈条状,核⼩仅占果重的12-13%。
果实全发育期120-125天,在莆⽥成熟期为9⽉上中旬。
2、栽培技术要点。
(1) 该品种较开张,宜采⽤低主⼲、留多分枝的整形⽅法。
已投产树的春梢要⼤部分剪掉,,以免枝条徒长,造成树冠过份扩张。
该品种每亩最终定植株数不宜超过20株。
(2)整芽控梢。
整芽即在夏秋季每次新芽长⾄5-6cm 时,每茎树留1-3个芽,其余抹除,控梢即控梢和冬梢,来促进夏秋梢⽣长充实,培育健壮的⼆次梢作为结果母枝,此是翌年取得好收成的基础。
早熟龙眼新品种:泉龙104龙眼栽培技术早熟龙眼新品种:泉龙104龙眼栽培技术龙眼是我国南方的名优特产。
福建是我国龙眼传统的主产区,面积和产量优势明显。
东壁是福建产区广泛认同的早中熟龙眼鲜食佳品。
但因其丰产性一般。
抗鬼帚病较差,且有大小年结果现象,栽培推广受到限制。
泉龙104从泉州开元寺东壁品种芽变单株选育而成。
经多年观察和鉴评,其母树和无性子代性状遗传稳定,果大质优、丰产稳产、成熟期较早,作为早中熟龙眼更新换代品种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1选育过程1996年对东壁品种类群的优良品系、优异单株进行调查和分析比较,初选出5个株系加以重点观察,进而复选出优异株系泉龙104。
2002年开始,对泉龙104无性子二代、子三代进行比较试验,在福建福清、莆田、惠安、永春、南安、同安等地开展区域适应性试验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对该株系的特征特性和生长结果习性进行系统观察和鉴评。
研究表明,该株系植株生长和开花结果综合表现优异,遗传稳定。
泉龙104植株形态、枝叶性状与东壁品种性状表现差异较大:果实形状和外观与东壁相似,除了保持东壁品种果实的特殊风味外,果实成熟期比东壁提早7~10天,抗鬼帚病能力明显优于东壁品种,2010年通过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定名为泉龙104。
2主要性状2.1植物学特征泉龙104树冠半圆头形。
树形开张,树干灰褐色,纵裂纹明显,分枝多;1年生枝条暗褐色,韧度中等,节间长1~2厘米。
小叶4~5对,以5对居多;叶色浓绿,叶片平均长度13.9厘米,宽4.2厘米,长椭圆形,叶缘波浪状、微旋转,叶尖渐尖,叶基为不对称的楔形或宽楔形。
花穗长20~30厘米,花枝密度中等,坐果率高,穗状好,穗粒数30~50粒,果皮赤褐底色带灰,有明显的放射状黄褐虎斑纹,且较有规则地由果基向果顶呈放射状;种子紫黑色。
2.2果实经济性状果实近圆形,大小均匀,果肩平,果顶浑圆,外观与东壁果实相近;果实平均纵径2.60厘米。
横径2.71厘米,单果质量10.5克,最大超过15克;果皮稍脆,厚度约0.8毫米;果肉rǔ白色、半透明,表面不流汁、离核易。
龙眼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背景龙眼,是一种常见的水果,也是许多地方的特色美食之一。
不仅口感鲜美,而且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备受人们喜爱。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龙眼的市场需求也日益增长。
龙眼产业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农业产业,也是许多地方经济的支柱。
但是,龙眼产业的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比如品种单一、种植技术落后、产量低、市场竞争激烈等等。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行动来推动龙眼产业的健康发展。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提出一些可行的龙眼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以促进龙眼产业的开发利用和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具体目标包括:•培育新品种,提高龙眼的产量和品质;•推广现代种植技术,提高龙眼的生产效率;•建立龙眼销售渠道,拓展市场;•制定龙眼质量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建设龙眼产业园区,打造标志性产业品牌。
行动方案培育新品种,提高龙眼的产量和品质龙眼在我国有上百个品种,但是大多数品种产量低、品质差。
为了提高龙眼的产量和品质,我们需要培育新品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选育龙眼新品种。
龙眼新品种应具有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等特点,可以结合基因工程、细胞学、分子标记等技术手段,选育适合各地种植的品种。
•推广嫁接技术。
选用优质、高产的代表品种进行嫁接,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提高产量和品质。
推广现代种植技术,提高龙眼的生产效率现代种植技术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于龙眼产业的发展也非常重要。
以下是我们可以采用的现代种植技术:•全程自动化技术。
该项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例如在收获、采摘等环节引入现代化机械设备,提高采收效率。
•水肥一体化技术。
该项技术通过科学施肥和水分管理,提高龙眼树的生长速度,促进龙眼的产量增加。
•根系培育技术。
通过种植龙眼根系,引导根系生长,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荒地面积,提高龙眼树的生存率和产量。
建立龙眼销售渠道,拓展市场龙眼销售渠道建设是龙眼产业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拓展市场:•组织地方销售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