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史
- 格式:pdf
- 大小:327.65 KB
- 文档页数:12
高三历史练习题:中国近现代史一、选择题1. 中国近代史是指自()以来的历史。
A. 1840年鸦片战争B. 1911年辛亥革命C.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 1978年改革开放2. 鸦片战争的结果之一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B. 清朝承认乡村贸易C. 建立清政府的海关D. 开放上海市给外国租借3. 辛亥革命的人民最终建立了()。
A. 清朝B. 中华民国C. 中华人民共和国D. 中华帝国4. 下面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A. 五四运动B. 七七事变C. 五卅运动D. 九一八事变5. 改革开放政策是由中国的领导人()发起的。
A. 毛泽东B. 邓小平C. 江泽民D. 胡锦涛二、判断题1. 五四运动是中国抵制中日修约运动的表现。
()2. 五卅运动是中国工人反对帝国主义的运动。
()3. 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抵抗。
()5. 外交部长周恩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积极推动了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三、简答题1. 鸦片战争对中国有何重大影响?请举例说明。
2. 辛亥革命对中国当时的政治局势产生了哪些影响?3. 请列举中国近代史上三个重要的社会运动,并分别说明其意义。
4. 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它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如何?5. 改革开放政策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注意:以上问题需要详细回答,并提供相应的支持性证据和论据。
四、论述题请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就下列论述进行评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运动是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的标志,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论述中,需要提供具体的例子和相关理论来支持观点。
请注意,以上问题都需要自己根据所学历史知识进行回答,并提供合理的论据和观点,以充分展示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高三强化练习(一)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选择题部分第一章鸦片战争1.所谓“半殖民地”的含义是A.丧失部分独立自主权B.丧失部分领土C.多个帝国主义国家控制D.丧失大部分行政主权2.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王第二道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这句话突出地反映了 A.清朝国力的雄厚B.清朝主张对外友好通商C.清朝统治者自我封闭的心态 D.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合理性3.下列关于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的评价,正确的有①清朝遇到外来威胁时的一种民族自卫政策②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抵制外侵的作用③从历史发展来看,其消极作用甚于积极作用④其本质含义是断绝一切对外贸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自足‛即产品富足B.衣食住行之所需都可以自己生产出来C.生产目的不以市场贸易为主D.生产的目的首先是满足自我消费5.据资料统计,19世纪末,每一两白银,可兑换制钱七八百文,到鸦片战争前夕,每一两白银可兑换制钱一千六七百文。
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 A.白银价格上涨,制钱贬值B.鸦片大量输入中国,造成白银大量外流C.清政府实行白银回笼政策造成市场白银锐减D.清政府大量制钱,造成通货膨胀,导致制钱贬值6.道光帝决定采纳林则徐等人的禁烟主张,主要是因为 A.鸦片贸易毒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B.鸦片贸易摧残了社会生产力C.鸦片贸易使中国在中英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D.鸦片贸易严重威胁到清政府的统治基础7.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 A.封建统治者企图阻止西方资本主义的传播B.英国旨在打开中国的大门C.林则徐实行了严厉的禁烟政策D.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8.虎门销烟前后,林则徐提出‚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尚需回头,不因其违抗于前,而阻其日新于后‛的主张,这表明林则徐 A.禁止同外国商人进行一切贸易来往B.十分注意把握对敌斗争的策略C.做好了对敌斗争的战争准备D.对世界形势发展认识不足9.林则徐领导虎门以后,英国一些城市如伦敦、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地商会立即宣称,‚中国的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这对英国是很有利的,因为这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高三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 人类起源与发展-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特点与影响2. 古代文明- 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希腊城邦制度、罗马共和国与帝国的兴衰3. 宗教与哲学-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起源、发展与影响- 古希腊哲学、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的形成二、中世纪历史1. 封建社会- 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与特点- 中国的科举制度与官僚体系2. 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 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3. 地理大发现-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达·伽马开辟印度航线- 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三、近现代史1.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的起源、特点与代表人物 - 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家及其影响2.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发展与影响- 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3. 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 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帝国主义的扩张与殖民地争夺4. 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与结果 - 凡尔赛和约与国际联盟的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经过与影响 - 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四、中国近现代史1. 晚清时期的变革与挑战-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2. 辛亥革命与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与意义- 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兴起- 抗日战争与国共内战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发展- 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改造-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与后果-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与影响五、世界历史的重要人物与事件1. 重要人物- 亚历山大大帝、凯撒、拿破仑等军事政治领袖- 达·芬奇、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与思想家- 甘地、曼德拉等民族解放运动领袖2. 重要事件-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 美国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六、历史思维与方法1. 历史研究方法- 历史资料的分类与评价- 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分析2. 历史思维培养- 批判性思维在历史学习中的应用- 历史比较法与综合分析法3. 历史与现实- 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历史教育在公民素养培养中的作用通过上述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脉络是复杂而连续的,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重要的历史事件。
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历史专题讲座中国近代现代经济史知识精讲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中国近现代历史专题讲座中国近代现代经济史(一)近代不同时期中国社会的经济A. 清政府统治后期的社会经济1. 鸦片战争前后的社会经济: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封建社会自身孕育着的资本主义萌芽正在缓慢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破坏。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2.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社会经济:总理衙门设立后,中国海关管理权由英国赫德等操纵了近半个世纪。
外国侵略者直接控制中国海关,便利了他们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中外贸易,外国商品进口增长3倍,中国原料出口也相应增加。
这说明,中国社会经济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同时,在这一时期洋务派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以“自强”“求富”的旗号,先后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3. 在洋务运动刺激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4.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社会经济:甲午战后,帝国主义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同时也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
B.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经济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一是由中国的半封建性决定的,军阀本来就是占有大量土地的地主,是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军阀割据是中国具有分散性的封建地主经济的必然产物。
二是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所决定的。
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必然导致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军阀割据局面形成以后,大小军阀各霸一方,连年争战,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环。
从1914年到1918年,农户减少了1500多万户,耕地减少了2600多万亩,荒地增加了4900多万亩。
历史高三中国近现代史重要事件概述与历史人物分析近现代中国历史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经历了许多重要事件和众多杰出历史人物的光辉。
本文将概述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要事件,并对其中的历史人物进行分析。
一、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即1911年的辛亥年间发生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近现代史的开始。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革命领袖孙中山被尊为中国近现代史的先驱和民主革命的伟大领袖。
二、五四运动与中国青年的觉醒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是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示威与革命运动。
这场运动反对了中国政府对《凡尔赛条约》的接受,抗议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不公平待遇。
五四运动唤醒了中国青年的觉醒和爱国精神,推动了新文化和思想的兴起。
三、北伐战争与中国共产党的崛起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的结果,在1924年至1928年间进行。
此战为推翻北洋政府而展开的一系列战役。
北伐战争由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联合发起,其中共产党领导者毛泽东、周恩来等对中国近代史有着重要影响。
四、抗日战争与中国的国家团结抗日战争是中日两国在1937年至1945年间进行的战争,中国抗击日本侵略。
这场战争凝聚了中国人民的力量和意志,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坚强抵抗精神。
时任国共合作的领导人蒋介石与共产党领导的中共在此期间共同抗击侵略者。
五、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近现代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进行了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
其中毛泽东是中国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对新中国的建设和中国革命有着巨大的贡献。
六、改革开放与中国的改革进程改革开放是中国在1978年以后的伟大决策,为中国带来了经济和社会的巨变。
时任中国国家主席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国带来了繁荣和发展。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历史上的地位极其重要。
七、中国近代史的伟大飞跃与全球影响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做出了卓越贡献。
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中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涵盖了近两百年的时间,其中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这些事件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几个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1. 第一次鸦片战争(1839-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这场战争是中国与英国之间由于贸易问题而爆发的。
当时中国政府对外国商人禁止贩卖鸦片,但英国却违反禁令。
最终,中国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被列强侵略,也使得中国人民意识到国家的危机。
2. 太平天国起义(1850-1864年)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之一,也是近代中国政治、军事和社会都造成了深远影响的事件。
起义的领导者洪秀全提出了「太平天国」的口号,起义军逐渐壮大,并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尽管最终起义失败,但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冲击,同时也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
3.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一场重要的革命运动。
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结束。
辛亥革命的成功为中国开启了现代化的大门,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民主政府。
这一事件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文化与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
4. 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起源于对巴黎和约的不满。
运动期间,大批的学生和知识分子走上街头,进行抗议和示威活动。
五四运动标志着现代中国的民族觉醒和民主思潮的兴起。
这场运动对于培养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和革命热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近代革命奠定了基础。
5. 七七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是中国与日本之间爆发的一场重要战争。
这场战争导致全面的抗日战争爆发,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开始,也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政治中的地位提供了机会,并为中国的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点。
在高三的历史复习中,我们需要对一轮复习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下面将从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的三个方面,分别介绍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重点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夏商周三代:了解每个朝代的兴衰起伏、主要历史事件和代表人物。
2. 春秋战国时期: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如儒家、道家、墨家等,并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如马陵之战、赤壁之战等。
3. 秦朝统一中国:了解秦始皇的统一行动,如焚书坑儒、修筑长城等。
4. 汉朝的创建与兴盛:掌握汉武帝的功绩及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5. 三国时期:了解著名的三国英雄,如刘备、曹操、孙权等,以及他们之间的政治斗争。
二、世界古代史知识点1. 古埃及文明:了解尼罗河流域的早期文明、法老王统治时期以及金字塔的建造过程。
2. 古希腊文明:掌握希腊城邦制度的发展,以及古希腊的政治、哲学和文化成就。
3. 古罗马文明:了解罗马帝国的建立、扩张与衰亡,以及其在法律、建筑、战争等方面的贡献。
4. 印度古代史:了解印度古代的宗教,如佛教、印度教,并了解著名的古印度王朝,如孔雀王朝、德里苏丹王朝等。
5. 汉谟拉比法典: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和对后世的影响。
三、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1. 第一次鸦片战争: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如《南京条约》的签订以及中国面临的种种屈辱。
2. 戊戌变法:掌握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失败的原因,了解孙中山的革命思想。
3. 辛亥革命: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主要事件和推翻清朝的意义。
4. 新文化运动:了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和新思潮的兴起,了解五四运动的发起和目标。
5.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过程、宗旨和最早的党员。
以上是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主要知识点,通过详细的学习和理解,相信大家能够在历史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希望大家能够善于总结,掌握好历史的基本知识,做到既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又能够联系时事,认识历史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高三历史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涵盖了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的一系列重大事件。
这段历史时期,中国经历了国家危亡、社会动荡和外来侵略的严重考验,同时也孕育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和抗争运动。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近代史中的几个重要事件,包括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九一八事变。
一、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是清朝末年的一次重要政治改革。
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振兴国家、改进政治制度、提升军事实力等。
在此期间,康有为、梁启超等师范学院的留学生们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如设立宪政、兴办新式学校等。
然而,由于变法的推行遭到了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康梁的改革努力最终宣告失败,但戊戌变法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为中国从封建专制向近代化转型奠定了基础。
二、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即1911年的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终结和共和政体的建立。
革命爆发的导火索是武昌起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在辛亥革命中,孙中山成为了革命的领导人,他提出了“三民主义”的理念,包括民主、民族独立和民生幸福。
经过多次战争和斗争,辛亥革命最终成功,中华民国成立,中国的政治面貌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三、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一次爱国抗议和文化运动。
此时,战后的巴黎和会结果引发了中国学生和知识分子的强烈愤慨,因为中国在和会中失去了对自己领土主权的控制。
于是,大批学生开始进行抗议示威,并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护中国的利益。
这场运动最终导致了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思想和社会制度的反思,并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四、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的九月十八日,标志着日本侵略中国的正式开始。
在东北出现了所谓的“柳条湖事变”,日本借口一列火车爆炸为由,对中国军队进行了侵略性的进攻。
这一事件拉开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序幕,中国成为了日本殖民统治的对象。
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引发了国内的抗日抗争,为中国近代史中最黑暗的一页。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今的历史时期。
在这一时期里,中国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和变革,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几个重要知识点:1. 鸦片战争:1840年至1842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的失败导致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开放五个港口,并赔偿巨额赔款。
2. 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至1895年,中国与日本爆发了甲午战争。
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列岛,赔款近两亿两白银。
这场战争揭示了中国军事和国力的薄弱。
3.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封建专制政治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 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高潮,由学生和知识分子发起。
这次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呼吁民主与科学,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5. 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它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重要的政党之一,领导了中国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6. 抗日战争:1937年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
中国以独立自主战斗,与日本帝国主义对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统治和半殖民地状态。
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实行稳步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开放政策。
这些知识点是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要事件,对于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学习和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史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
高三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1500字高三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1500字高三历史知识点主要包括三大模块: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
以下是对这三大模块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一、古代史1. 先秦时期(公元前 2100 年—公元前 221 年)- 夏、商、西周时期-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2. 秦汉时期(公元前 221 年—公元 220 年)- 秦朝统一中国- 秦朝的法制和统治- 西汉的盛衰3. 三国时期(公元 220 年—公元 280 年)- 曹魏、蜀汉、东吴三国的形成- 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国统一之后的局势变化4.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 220 年—公元 589 年)-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文化状况- 建立和统一南北朝的过程- 隋朝的兴起和唐朝的建立5. 唐宋时期(公元 618 年—公元 1279 年) - 唐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文化状况- 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文化状况- 北宋和南宋的差异和衰落6. 元明清时期(公元 1271 年—1912 年) - 元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文化状况- 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文化状况- 清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文化状况二、近代史(1840 年— 1949 年)1. 西方列强侵华-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2. 辛亥革命和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的起因和过程- 中华民国的成立和北洋政府的建立- 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和实践3. 民族独立运动和五四运动- 四五运动和五卅运动- 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影响- 国共合作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4. 抗日战争- 卢沟桥事变和七七事变- 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等抗战事件-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影响5.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建立-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和解放战争的过程 - 新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文化建设- 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三、现代史(1949 年至今)1. 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经验2. 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 文化大革命的背景和目的- 文化大革命的历程和影响- 改革开放的背景和目标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和宣传4. 历史的新进展- 历史研究的新动向和新成果- 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以上就是高三历史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模块总结提升(1840之后)一、近现代中国政治线索1近代列强的侵华战争(1)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年)。
(2)条约:1842年《南京条约》、1858年《天津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1895年《马关条约》、1901年《辛丑条约》。
(3)结果:近代前期中国战败,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后期,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4)影响:①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造成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客观上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促使中国由农耕文明时代向工业文明时代过渡;③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线索2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祖国统一大业(1)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石,开辟了与西方不同的民主政治模式: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中国现代政治建设也探索出一条新型的国家统一模式,即“一国两制”(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两岸关系有了重大发展。
线索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1949-1956年: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包括“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1956-1978年:联美抗苏(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下需要改善与中国的关系、苏联陈兵中国东北威胁中国国家安全)。
(3)1978年之后:独立自主的不结盟政策(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需要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
[深化训练]1.(2019·江西重点中学盟校联考)1844年,美国特使顾盛抵达澳门。
当清廷得知其有进京呈递国书的要求时,给钦差大臣耆英的唯一指示就是阻止这一行动。
为此,耆英不惜与之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
【高三复习汇编】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一、历史阶段划分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年~1919年)(近代史)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1949年)(现代史)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二、旧民主主义革命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三、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线索1、列强侵华史:(也就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鸦片战争(1840~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5次战争中法战争(1883~1885年)中日战争(1894~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2、中国人民抗争史:太平天国运动反帝反封的斗争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地主阶级:洋务运动救国救民道路的摸索农民阶级:《资政新篇》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方案,民主共和方案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因略)3、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初步发展:19世纪90年代(甲午战后)原因(略)进一步发展(也称短暂春天):一战期间(原因略)典型题例:19世纪40~90年代中国出现三种近代工业(外国资本主义工业、洋务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基本线索1、中共创立时期(1919~1923年)2、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3、国共对峙(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6年)4、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5、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基本线索1、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年)2、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1956~1966年)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至今)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鸦片战争1、战前的中国和世界例:清朝前期的中国与同时期的英国相比,在政治、经济、思想和对外政策等方面有何主要不同?这种不同带来的影响是什么?答:政治上:清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封建专制统治,但日益腐朽没落,危机四伏;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高三历史单词表:中国近现代史与革命中国近现代史与革命高三历史单词表一、晚清时期(1840年-1911年)1. 鸦片战争(Opium War)- 1840年至1842年期间英国与中国之间的战争,结果给予英国在中国建立租界的权利。
2. 不平等条约(Unequal treaties)- 中国与西方国家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使中国失去领土、关税自主权、司法管辖权等多项权益。
3. 中日甲午战争(First Sino-Japanese War)- 1894年至1895年期间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战争,结果使中国割让台湾并赔偿日本。
4. 辛亥革命(Xinhai Revolution)- 1911年爆发的一次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标志着中国近代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二、民主革命时期(1912年-1949年)1. 中华民国(Republic of China)- 1912年至1949年期间的中国政权,由孙中山领导。
2. 北洋政府(Beiyang Government)- 建立在北京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以袁世凯为首。
3. 四•一二事变(April 12 Incident)- 1927年发生在国共合作时期的一次国共冲突,导致国共两党分裂。
4. 南京国民政府(Nanjing Nationalist Government)- 国共内战期间中华民国的临时政府,蒋介石领导。
5. 五四运动(May Fourth Movement)- 1919年爆发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对中国社会与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三、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1937年-1949年)1. 七七事变(Marco Polo Bridge Incident)- 1937年日本侵华开始的导火线事件,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开始。
2. 重庆谈判(Chongqing Negotiations)-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代表在重庆进行的谈判,旨在达成国共合作抗日的共识。
3. 长征(Long March)- 1934年至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为躲避国民党军队追捕而进行的一次艰难的战略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