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史
- 格式:pdf
- 大小:327.65 KB
- 文档页数:12
高三历史练习题:中国近现代史一、选择题1. 中国近代史是指自()以来的历史。
A. 1840年鸦片战争B. 1911年辛亥革命C.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 1978年改革开放2. 鸦片战争的结果之一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B. 清朝承认乡村贸易C. 建立清政府的海关D. 开放上海市给外国租借3. 辛亥革命的人民最终建立了()。
A. 清朝B. 中华民国C. 中华人民共和国D. 中华帝国4. 下面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A. 五四运动B. 七七事变C. 五卅运动D. 九一八事变5. 改革开放政策是由中国的领导人()发起的。
A. 毛泽东B. 邓小平C. 江泽民D. 胡锦涛二、判断题1. 五四运动是中国抵制中日修约运动的表现。
()2. 五卅运动是中国工人反对帝国主义的运动。
()3. 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抵抗。
()5. 外交部长周恩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积极推动了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三、简答题1. 鸦片战争对中国有何重大影响?请举例说明。
2. 辛亥革命对中国当时的政治局势产生了哪些影响?3. 请列举中国近代史上三个重要的社会运动,并分别说明其意义。
4. 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它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如何?5. 改革开放政策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注意:以上问题需要详细回答,并提供相应的支持性证据和论据。
四、论述题请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就下列论述进行评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运动是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的标志,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论述中,需要提供具体的例子和相关理论来支持观点。
请注意,以上问题都需要自己根据所学历史知识进行回答,并提供合理的论据和观点,以充分展示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高三强化练习(一)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选择题部分第一章鸦片战争1.所谓“半殖民地”的含义是A.丧失部分独立自主权B.丧失部分领土C.多个帝国主义国家控制D.丧失大部分行政主权2.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王第二道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这句话突出地反映了 A.清朝国力的雄厚B.清朝主张对外友好通商C.清朝统治者自我封闭的心态 D.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合理性3.下列关于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的评价,正确的有①清朝遇到外来威胁时的一种民族自卫政策②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抵制外侵的作用③从历史发展来看,其消极作用甚于积极作用④其本质含义是断绝一切对外贸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自足‛即产品富足B.衣食住行之所需都可以自己生产出来C.生产目的不以市场贸易为主D.生产的目的首先是满足自我消费5.据资料统计,19世纪末,每一两白银,可兑换制钱七八百文,到鸦片战争前夕,每一两白银可兑换制钱一千六七百文。
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 A.白银价格上涨,制钱贬值B.鸦片大量输入中国,造成白银大量外流C.清政府实行白银回笼政策造成市场白银锐减D.清政府大量制钱,造成通货膨胀,导致制钱贬值6.道光帝决定采纳林则徐等人的禁烟主张,主要是因为 A.鸦片贸易毒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B.鸦片贸易摧残了社会生产力C.鸦片贸易使中国在中英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D.鸦片贸易严重威胁到清政府的统治基础7.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 A.封建统治者企图阻止西方资本主义的传播B.英国旨在打开中国的大门C.林则徐实行了严厉的禁烟政策D.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8.虎门销烟前后,林则徐提出‚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尚需回头,不因其违抗于前,而阻其日新于后‛的主张,这表明林则徐 A.禁止同外国商人进行一切贸易来往B.十分注意把握对敌斗争的策略C.做好了对敌斗争的战争准备D.对世界形势发展认识不足9.林则徐领导虎门以后,英国一些城市如伦敦、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地商会立即宣称,‚中国的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这对英国是很有利的,因为这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高三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 人类起源与发展-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特点与影响2. 古代文明- 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希腊城邦制度、罗马共和国与帝国的兴衰3. 宗教与哲学-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起源、发展与影响- 古希腊哲学、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的形成二、中世纪历史1. 封建社会- 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与特点- 中国的科举制度与官僚体系2. 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 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3. 地理大发现-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达·伽马开辟印度航线- 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三、近现代史1.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的起源、特点与代表人物 - 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家及其影响2.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发展与影响- 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3. 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 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帝国主义的扩张与殖民地争夺4. 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与结果 - 凡尔赛和约与国际联盟的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经过与影响 - 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四、中国近现代史1. 晚清时期的变革与挑战-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2. 辛亥革命与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与意义- 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兴起- 抗日战争与国共内战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发展- 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改造-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与后果-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与影响五、世界历史的重要人物与事件1. 重要人物- 亚历山大大帝、凯撒、拿破仑等军事政治领袖- 达·芬奇、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与思想家- 甘地、曼德拉等民族解放运动领袖2. 重要事件-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 美国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六、历史思维与方法1. 历史研究方法- 历史资料的分类与评价- 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分析2. 历史思维培养- 批判性思维在历史学习中的应用- 历史比较法与综合分析法3. 历史与现实- 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历史教育在公民素养培养中的作用通过上述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脉络是复杂而连续的,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重要的历史事件。
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历史专题讲座中国近代现代经济史知识精讲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中国近现代历史专题讲座中国近代现代经济史(一)近代不同时期中国社会的经济A. 清政府统治后期的社会经济1. 鸦片战争前后的社会经济: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封建社会自身孕育着的资本主义萌芽正在缓慢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破坏。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2.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社会经济:总理衙门设立后,中国海关管理权由英国赫德等操纵了近半个世纪。
外国侵略者直接控制中国海关,便利了他们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中外贸易,外国商品进口增长3倍,中国原料出口也相应增加。
这说明,中国社会经济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同时,在这一时期洋务派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以“自强”“求富”的旗号,先后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3. 在洋务运动刺激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4.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社会经济:甲午战后,帝国主义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同时也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
B.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经济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一是由中国的半封建性决定的,军阀本来就是占有大量土地的地主,是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军阀割据是中国具有分散性的封建地主经济的必然产物。
二是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所决定的。
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必然导致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军阀割据局面形成以后,大小军阀各霸一方,连年争战,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环。
从1914年到1918年,农户减少了1500多万户,耕地减少了2600多万亩,荒地增加了4900多万亩。
历史高三中国近现代史重要事件概述与历史人物分析近现代中国历史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经历了许多重要事件和众多杰出历史人物的光辉。
本文将概述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要事件,并对其中的历史人物进行分析。
一、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即1911年的辛亥年间发生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近现代史的开始。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革命领袖孙中山被尊为中国近现代史的先驱和民主革命的伟大领袖。
二、五四运动与中国青年的觉醒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是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示威与革命运动。
这场运动反对了中国政府对《凡尔赛条约》的接受,抗议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不公平待遇。
五四运动唤醒了中国青年的觉醒和爱国精神,推动了新文化和思想的兴起。
三、北伐战争与中国共产党的崛起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的结果,在1924年至1928年间进行。
此战为推翻北洋政府而展开的一系列战役。
北伐战争由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联合发起,其中共产党领导者毛泽东、周恩来等对中国近代史有着重要影响。
四、抗日战争与中国的国家团结抗日战争是中日两国在1937年至1945年间进行的战争,中国抗击日本侵略。
这场战争凝聚了中国人民的力量和意志,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坚强抵抗精神。
时任国共合作的领导人蒋介石与共产党领导的中共在此期间共同抗击侵略者。
五、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近现代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进行了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
其中毛泽东是中国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对新中国的建设和中国革命有着巨大的贡献。
六、改革开放与中国的改革进程改革开放是中国在1978年以后的伟大决策,为中国带来了经济和社会的巨变。
时任中国国家主席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国带来了繁荣和发展。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历史上的地位极其重要。
七、中国近代史的伟大飞跃与全球影响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做出了卓越贡献。
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中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涵盖了近两百年的时间,其中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这些事件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几个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1. 第一次鸦片战争(1839-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这场战争是中国与英国之间由于贸易问题而爆发的。
当时中国政府对外国商人禁止贩卖鸦片,但英国却违反禁令。
最终,中国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被列强侵略,也使得中国人民意识到国家的危机。
2. 太平天国起义(1850-1864年)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之一,也是近代中国政治、军事和社会都造成了深远影响的事件。
起义的领导者洪秀全提出了「太平天国」的口号,起义军逐渐壮大,并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尽管最终起义失败,但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冲击,同时也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
3.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一场重要的革命运动。
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结束。
辛亥革命的成功为中国开启了现代化的大门,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民主政府。
这一事件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文化与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
4. 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起源于对巴黎和约的不满。
运动期间,大批的学生和知识分子走上街头,进行抗议和示威活动。
五四运动标志着现代中国的民族觉醒和民主思潮的兴起。
这场运动对于培养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和革命热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近代革命奠定了基础。
5. 七七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是中国与日本之间爆发的一场重要战争。
这场战争导致全面的抗日战争爆发,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开始,也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政治中的地位提供了机会,并为中国的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点。
在高三的历史复习中,我们需要对一轮复习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下面将从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的三个方面,分别介绍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重点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夏商周三代:了解每个朝代的兴衰起伏、主要历史事件和代表人物。
2. 春秋战国时期: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如儒家、道家、墨家等,并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如马陵之战、赤壁之战等。
3. 秦朝统一中国:了解秦始皇的统一行动,如焚书坑儒、修筑长城等。
4. 汉朝的创建与兴盛:掌握汉武帝的功绩及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5. 三国时期:了解著名的三国英雄,如刘备、曹操、孙权等,以及他们之间的政治斗争。
二、世界古代史知识点1. 古埃及文明:了解尼罗河流域的早期文明、法老王统治时期以及金字塔的建造过程。
2. 古希腊文明:掌握希腊城邦制度的发展,以及古希腊的政治、哲学和文化成就。
3. 古罗马文明:了解罗马帝国的建立、扩张与衰亡,以及其在法律、建筑、战争等方面的贡献。
4. 印度古代史:了解印度古代的宗教,如佛教、印度教,并了解著名的古印度王朝,如孔雀王朝、德里苏丹王朝等。
5. 汉谟拉比法典: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和对后世的影响。
三、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1. 第一次鸦片战争: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如《南京条约》的签订以及中国面临的种种屈辱。
2. 戊戌变法:掌握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失败的原因,了解孙中山的革命思想。
3. 辛亥革命: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主要事件和推翻清朝的意义。
4. 新文化运动:了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和新思潮的兴起,了解五四运动的发起和目标。
5.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过程、宗旨和最早的党员。
以上是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主要知识点,通过详细的学习和理解,相信大家能够在历史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希望大家能够善于总结,掌握好历史的基本知识,做到既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又能够联系时事,认识历史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