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老生角色形象解读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川剧各种人物介绍
川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之一,有着丰富的人物形象和角色类型。
以下是川剧中常见的人物介绍:
1. 丑角:丑角是川剧中的一种戏曲角色,通常是一个善良、幽默的小人物,扮相丑陋,经常用幽默搞笑的方式来引起观众的笑声。
丑角在剧中会扮演一些小丑、怪物等角色,同时也会经常与主角进行交互,是剧中的一种重要角色。
2. 武将:武将是川剧中的英雄形象,通常是一个勇敢、无畏的战士,扮相威武、气势磅礴。
武将在剧中会扮演一些历史人物或神话人物,常常会进行一些搏斗和战斗的场景。
3. 妇女:妇女是川剧中的一种角色类型,通常扮演一些妻子、母亲等家庭角色。
妇女形象通常柔美、婉约,唱腔也比较柔和婉转。
4. 书生:书生是川剧中的一种文人形象,通常是一个温文尔雅、文质彬彬的年轻人。
书生在剧中通常扮演一些学子、文人等角色,唱腔也比较柔和、缓慢。
5. 老生:老生是川剧中的一种特殊角色类型,通常扮演一些年龄较大、经历丰富的人物形象。
老生形象通常稳重、威严,唱腔也比较慢而深沉。
以上是川剧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和角色类型,每个角色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方式,为观众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戏剧世界。
- 1 -。
京剧老生唱腔特点与技巧
京剧老生是指扮演年龄较大、有经验的人物角色的表演者。
他们的唱腔要求表现出沉稳深厚、威严庄重、气势凌人的特点,具有强烈的音乐性、艺术性和感染力。
主要的唱腔特点和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音色:京剧老生的音色要求深厚有力、朴实无华,呈现出稳重的感觉。
唱腔中尤其要注意保持音调的稳定性,让声音不要过度激昂或变幻莫测。
2. 排比:京剧老生的唱腔中,经常运用排比,通过一段段极具韵律感和节奏感的长句,把人物身世、性格、经历、情感等表现得淋漓尽致。
3. 起承转合:京剧老生的唱腔中常使用起承转合的技巧,通过把一个情节的开始、发展、转折和结局形成整个故事情节的完整性,从而吸引观众的眼球。
4. 高潮迭起:京剧老生的唱腔要求情节推至高潮,表现出人物的激情、热血,一般情况下是通过唱高音或者增加唱腔的音量,来制造高潮迭起的效果。
5. 声音转换:京剧老生的唱腔需要经常进行声音转换,即从低沉的喉音转换为尖锐的头音,增强表演的感染力和展现人物的个性。
6. 功能拉场:京剧老生在唱腔之余,还会通过舞蹈、杂技等表演形式进行拉场,把演出推向更高潮。
这些功能表演时,也要结合唱腔的调子和表现方式,增强观
众的印象和感受。
贾平凹·《老生》老生,是中国戏曲术语,指戏曲演员中的老年演员,也指老谋子、老戏子,是戏曲表演中的主要角色之一,扮演重要的戏曲人物。
每一个老生在戏剧中都有自己的一套技巧和特色,古老而深沉的味道。
《老生》是贾平凹的一部小说,故事的背景设定在安徽省的一个偏远乡村。
小说描写了一个老生演员生活的故事,以及他对传统戏曲文化的热爱和坚持。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王大夫的老生演员,他已经年过六旬,但在戏曲舞台上依然保持着高水平的表演,并且在乡间的庙会上活跃。
王大夫生活简朴,但对戏曲艺术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从小就跟着老师学习戏曲,练习唱腔、念白,连饭都几乎吃不饱。
他始终坚持下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演艺水平。
小说中王大夫的儿子和儿媳为生计到城里打工,在外打工的王大夫便独居在家,从事一些农活。
王大夫的生活乏善可陈,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戏曲艺术的执着和热爱。
他经常会到乡间的庙会上表演戏曲,吸引了很多热心的村民前来观看。
在乡村里,戏曲表演已经逐渐式微,而王大夫仍然坚持不懈地演出,不仅为了传承戏曲文化,也是为了让自己的演艺生涯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在小说中,王大夫不仅是一个老生,更是在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之间寻找着自己的位置和生活方式。
小说突出了中国农村老生演员的生活和境遇,展现了一个老生对传统戏曲的热爱与坚持。
通过王大夫这一形象,作者贾平凹传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忠诚和坚守,也反映了当代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碰撞和冲突。
与此小说也展现了王大夫在乡间舞台上的辉煌表演,体现了老生演员对艺术的追求和执着。
《老生》这部小说,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赞颂和传承,更是对戏曲演员这一特殊群体的一次关照和呼唤。
通过一位老生的命运展现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历史价值。
同时也引发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民间文化的关注和思考,让读者对传统戏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2019-08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戏曲老生角色形象解读叶林(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广东梅州514000)摘要:生是戏曲行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老生角色在生这个行当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塑造了不少的经典角色与人物,为戏曲艺术增添了艺术活力与生机。
本文对戏曲老生的角色形象进行解读,探究其内在艺术魅力,为广大戏曲工作者和戏曲爱好者提供参考与借鉴,也有助于提升对传统历史文化的认知。
关键词:戏曲老生;角色形象中图分类号:J8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9)23-0154-01一、引言老生表演在戏曲表演中有其独特的艺术张力和文化价值,形象有着不同的分类,形象塑造也有着独特的方面。
如果说戏曲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那源自于古代士人阶层的老生角色则是深厚文化底蕴的一个完美脚注。
这当中蕴含的戏曲理论、文化意义、美学深意都值得研究探讨,对于诠释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颇具意义,还能够为戏曲艺术的不断发展提供积极的帮助。
二、老生形象概况老生形象是戏曲舞台表演中士人君子的主要载体,展现了这个群体的社会伦理观念认知和价值取向。
通过这些表演,他们的人格追求、价值自觉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这样的角色背后折射的是人们通过艺术手段对社会特定群体的想象与具化。
在其历史的演变中,不断调整后正面化的形象特点更为凸显。
老生主要塑造的是严肃端庄的中年男性形象,多由中年男性扮演,这些角色群大都来自古代社会的士人阶层,性格端正刚强,因为挂有髯口,又被称作须生。
三、老生的角色分类以士人君子为原型的老生正面形象逐渐稳定后,其刻画的人物形象的群体也逐渐明朗起来。
根据人物性格、角色特征进行分类,具体包括三大类:救世英雄、肝胆义士、圣贤君王。
救世英雄一般是在社会动荡或发生巨大历史变化的背景下涌现,他们为国家之难、民族之困力挽狂澜,置个人安危于不顾。
这些勇于担责的英雄者的故事,成为展现老生形象的重要载体,也反映了我们传统的英雄观。
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按传统习惯,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分行方法,近代以来,由于不少剧种的“末”行已逐渐归入“生”行,通常把“生、旦、净、丑”作为行当的四种基本类型。
每个行当又有若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
其中,“旦”是女角色的统称;“生”、“净”、两行是男角色;“丑”行中除有时兼扮丑旦和老旦外,大都是男角色。
每行当又可细分,习惯上大致分为: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其中包括老生:主要扮演帝王及儒雅文弱的中老年人。
小生:主要扮演年青英俊的男性角色。
武生:主要扮演的是勇猛战将或是绿林英雄。
红生:专指勾红色脸谱的老生。
娃娃生:剧中的儿童角色等几大类。
除去红生和勾脸(即在脸上画有脸谱)的武生以外,一般的生行都是素脸的,即扮相都是比较洁净俊美的。
旦行是扮演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女性角色。
旦行分为青衣(正旦):端庄娴雅的女子。
花旦:天真活泼的少女或性格泼辣的少妇。
武旦:扮演勇武的女性人物,特别是打出手。
刀马旦: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不用打出手。
老旦:老年妇女。
彩旦:滑稽诙谐的喜剧性人物。
花衫:熔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于一炉的全才演员等称为花衫。
净行俗称花脸,又叫花面。
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
净行可分为正净(大花脸):地位较高,举止稳重的忠臣良将。
副净(二花脸):俗称架子花脸,大多扮演性格粗豪莽撞的人物。
武净(武花脸):以武打为主的角色。
末行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多数挂须。
又细分为老生、末、老外。
老生:所扮角色主要是正面人物的中年男子。
末:一般扮演比同一剧中老生作用较小的中年男子。
传统昆剧演出整部传奇之首出,照例皆为副末念诵词曲开场。
在北杂剧中,末称“末泥”或“末尼色”,泛指末本正角,与宋元杂剧所称的“生”同,而与“末”的涵义不同。
宋元南戏所称之“末”实即“副末”,除担任报台,介绍剧情梗概和剧目主题的开场外,还在戏中扮演社会地位低下的次要角色。
京剧人物形象介绍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以其丰富的剧目、精湛的表演艺术和独特的审美风格而闻名。
京剧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通常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每个行当都有其特定的角色类型和表演特点。
以下是一些京剧中的经典人物形象介绍。
1.生行:生行通常扮演男性正面角色,分为老生、小生和武生等类型。
老生: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如《空城计》中的诸葛亮、《四郎探母》中的杨延昭。
小生:扮演青年男性角色,如《罗成叫关》中的罗成、《西厢记》中的张生。
武生:扮演擅长武艺的男性角色,如《挑滑车》中的高宠、《武松打虎》中的武松。
2.旦行:旦行扮演女性角色,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等类型。
青衣:扮演端庄、严肃的女性角色,如《窦娥冤》中的窦娥、《玉堂春》中的苏三。
花旦:扮演活泼、开朗的女性角色,如《西厢记》中的崔莺莺、《拾玉镯》中的孙玉娇。
刀马旦:扮演擅长武艺的女性角色,如《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梁红玉》中的梁红玉。
武旦:扮演以武艺见长的女性角色,如《锯大缸》中的李慧娘。
3.净行:净行扮演的是男性反面角色或怪异角色,分为大净、毛净和武净等类型。
大净:扮演粗犷、豪放的反面角色,如《长坂坡》中的张飞、《霸王别姬》中的项羽。
毛净:扮演奸诈、狡猾的反面角色,如《水浒传》中的高俅、《三击掌》中的程咬金。
武净:扮演武艺高强的反面角色,如《战宛城》中的张飞、《盗御马》中的尉迟恭。
4.末行:末行扮演的是男性配角,多为中年以上的角色,如《群英会》中的诸葛亮、《打渔杀家》中的萧恩。
5.丑行:丑行扮演的是男性或女性喜剧角色,分为男性丑和女性丑。
男性丑:扮演滑稽、幽默的男性角色,如《乌龙院》中的宋江、《打金枝》中的程咬金。
女性丑:扮演搞笑、夸张的女性角色,如《拾玉镯》中的刘姥姥。
京剧的人物形象是通过演员的表演艺术、脸谱、服饰、唱腔和身段等综合元素来塑造的,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背景。
京剧的四种人物形象
京剧中的四种人物形象包括:
1. 生:生角是京剧中的男性正面角色,通常扮演英雄、君主、文士等。
他们的形象庄重、刚毅,才华出众,声音宏亮有力。
2. 丑:丑角是京剧中的滑稽角色,扮演笑料人物。
他们的形象丑陋可笑,言行诙谐搞笑,身手灵活,善于模仿。
3. 净:净角是京剧中的男性青年形象,通常扮演正派人物和英雄角色。
他们形象英俊,舞台动作矫健,唱腔高亢有力。
4. 旦:旦角是京剧中的女性形象,扮演女主角和各种女性人物。
根据角色不同,旦角可以分为花旦、老旦、小旦等类别。
她们的形象婀娜多姿,声音婉转柔美,唱腔优雅动听。
老生的基本特点
“老生”是传统戏曲角色的一种,通常扮演老年男性角色,其基本特点如下:
1. 年龄特征:老生通常扮演的是老年男性角色,年龄一般在 50 岁以上,形象上具有白发、皱纹、胡须等明显的老化特征。
2. 社会地位:老生所扮演的角色通常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威望,如官员、学者、绅士等。
他们在剧中往往是智者、长者的形象,具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智慧。
3. 性格特点:老生的角色性格多样,有的庄重、严肃,有的豁达、开朗,有的阴险、狡猾。
他们的性格特点往往通过唱、念、做、打等表演手段来展现。
4. 表演风格:老生在表演上注重内心体验和情感表达,通过细腻的表演手法展现角色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
他们的唱腔通常较为沉稳、庄重,念白清晰、有力。
5. 服装化妆:老生的服装和化妆一般较为素雅、庄重,以体现其年龄和社会地位。
服装颜色以黑、白、灰等为主,化妆则注重突出皱纹和白发等老化特征。
6. 艺术价值:老生在戏曲中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他们的表演不仅能够展现角色的丰富内涵,还能够传递人生经验和智慧,给观众以启示和教诲。
总之,老生作为戏曲中的一个重要行当,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
他们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和丰富的内心体验,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个生动、立体的老年男性形象。
古代戏曲中的角色类型古代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丰富的历史、文学、哲学和艺术内涵,其中的角色扮演更是戏曲表演的核心。
在古代戏曲中,有许多经典的角色类型,每个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形象特点和表演风格,在塑造人物形象、传递情感和表达思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古代戏曲中常见的几种角色类型,探讨其表演特点和代表作品。
一、小生小生是指扮演年轻男子的角色。
在古代戏曲中,小生通常是一个英俊、勇敢、正直的青年形象,同时也具备柔情和激情的特点。
他们的面容清秀,举止优雅,善于歌唱和舞蹈。
小生常扮演官员、文人、英雄等角色,代表作品有《琵琶记》中的李白、《窦娥冤》中的李靖等。
二、花旦花旦是指扮演年轻女子的角色。
她们通常是一个娇美、灵动、活泼的形象,具备良好的舞蹈和唱功。
花旦的服装华丽多彩,动作轻盈流畅,善于表现女子的柔美和婉约之情。
她们常扮演宫女、姑娘、仙女等角色,代表作品有《西游记》中的白骨精、《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等。
三、老生老生是指扮演中年或老年男子的角色。
他们通常是一个威严、沉稳、睿智的形象,具备较强的武术功底和演技。
老生的服装多以官袍或侠客装束为主,表演时多以高亢的嗓音念词,动作刚劲有力,善于表现男子的英雄气概和坚毅之志。
他们常扮演官员、武将等角色,代表作品有《京剧白蛇传》中的白娘子、《三国演义》中的关羽等。
四、丑角丑角是指扮演搞笑、滑稽、幽默角色的演员。
他们通常是一个矮胖、滑稽可笑的形象,身穿拙劣的衣服,带有夸张的面部化妆和滑稽的动作表演。
丑角的表演风格独特,善于模仿动物、讽刺人物,用幽默的方式调动观众的情绪,使人捧腹大笑。
他们常扮演仆人、魔怪等角色,代表作品有《西游记》中的猪八戒、《京剧白蛇传》中的许仙等。
除了以上几种类型之外,古代戏曲中还有很多其他的角色类型,如武生、旦角、净角等。
每个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形象特点,为观众带来不同的艺术体验。
古代戏曲通过这些角色类型的塑造和表演,使得舞台形象更加丰富多样,剧情更具张力和感染力。
戏曲老生角色形象解读分析
作者:梁进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50期
摘要:戏曲是我国的经典艺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
戏曲的表演形式相对独特,在表演手法和内容方面也极具特色,特别强调表演者要从外到内和内外结合进行表演和呈现,生动直观地演绎表演者的内心情感与想法,真正做到形神兼备。
要求表演者拥有扎实的基本功,把人物的喜怒哀乐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
老生是戏曲生行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表演更是极具魅力,将戏曲艺术的精髓体现得淋漓尽致。
本文将着重就戏曲老生的表演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对京剧文化进行传承与弘扬。
关键词:戏曲;老生;形象;分析
引言
戏曲作为我国一种传统艺术形式,承载着悠久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中华文明,对于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戏曲行当是戏曲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主要分为生、旦、净、丑这四个行当,每个行当,都是一个形象系统,同时也是一个相应的表演程式系统。
其中老生就是其中的一个形象系统,主要塑造了中年以上的、严肃端庄的男性人物形象。
老生又称须生,正生,或胡子生,其在戏曲中诠释的形象大多是士人君子,是对中华良好道德以及儒家文化的继承,对于丰富艺术形式的表现力和文化内涵具有重要作用。
一、戏曲老生的概念及地位
戏曲老生行当是一个具有丰富民族文化历史原型内涵的艺术符号。
近千年来,戲曲舞台上士人君子的故事、士人君子的形象一直是主要的形象,主要载体就是戏曲老生这一行当。
在戏曲老生形象上,中华民族文质彬彬、积极有为、铁肩担道义的“士人”“君子”形象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老生行当无疑是戏曲艺术中充分体现了儒家士人君子道德理想的一个角色,背后隐含的是民间艺术对社会精英群体最美的历史记忆和想象。
,其艺术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在戏曲表演当中扮演重要角色,呈现出人物的形象特征,在戏曲表演当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戏曲老生表演艺术重要
(一)戏曲老生表演艺术的次要重点
所谓的动作是指具有一定动机和目标并指向一定客观物体的运动体系。
简单来说:动作是角色五官的变化(即表情变化)、角色四肢肢体的变化(即动作变化)和角色与所在环境相对的变化(即运动距离的变化)的过程。
人的动作不是孤立的,而是包括在人的整体活动之中存
在的,是活动的组成部分和有机整体,它是以自觉的目标为特征,并且总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展现,因而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质。
所谓的唱功就是演唱的能力或者戏曲中演唱唱腔的技巧和能力。
在老生这个行当,需要掌握的是戏曲中演唱唱腔的技巧和能力。
当然在掌握戏曲演唱唱腔技巧和能力范围的前提下,需要日复一日的,年复一年的练习,才会不断地熟练掌握戏曲演唱唱腔的技巧。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所以要想展现自己的唱功能力,只能不断加强自己的基本功,才能使自己走向成功。
(二)老生表演要素内涵
戏曲演员在表演时要充分掌握侧重点,明白自己是文生还是武生;同时表演时要注意自己的扮相符合表演角色;在演唱时嗓音要宽厚圆润,字正腔圆,委婉流畅,展现正面角色的特点.老生表演不是单一的戏剧表演,它对整部戏曲的舞台效果和艺术呈现都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老生演员不能掌握表演要素,那么整部戏曲的质量都难以有所保障,反之如果表演者在上台之前充分了解表演要素,那么他塑造出来的人物将会饱满贴切,刻画的人物性格将形象生动,为观赏者带来极高的艺术体验.
三、戏曲老生表演的要点
(一)表现人物特质
对人物特质进行有效呈现是京剧文武老生表演的第一个大的要点,这也是老生表演独特性的彰显方式。
毋庸置疑,对人物形象进行有效塑造是所有京剧演员表演的最高任务。
人物形象的塑造又有着丰富多样的内涵,如对人物性格进行准确刻画、对人物情感进行理表达等。
因此,人物特质指的就是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表现。
戏曲老生在实际表演当中,首先需要把塑造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凸显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当作是重要的支撑点和亮点,这样才能够让最终的表演活动带给人良好的欣赏感受,让人能够迅速抓住表演精髓,与人物形象产生共鸣。
(二)提升表演者专业水平
戏曲老生表演要素掌握能够提升表演者的专业水平.目前的戏曲表演者多是戏曲专业毕业的学生,他们虽然具有一定的艺术功底,但是缺少实践和经验,在表演时难免出现失误,因此必须让表演者在进行老生表演之前训练表演技巧、掌握表演要素、提高专业知识.每一位老生表演艺术名家都对表演要素有着充分的掌握,这使得他们拥有极高的专业水平,表演时能够准确抓住自己塑造角色的性格特点.老生表演艺术名家马连良先生充分做到了这一点,他在进行老生表演时极好地掌握表演要素,因此对于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物塑造起来都能鲜明贴切,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综上所述,京剧老生表演要素掌握对于提高京剧演员的专业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老生行当是戏曲艺术当中重要的行当之一,塑造了无数经典的历史人物形象,对于老生的角色形象的分类或是艺术流派的划分的探讨,有利于再现历史人物,挖掘历史人物特点;有利于老生行当进行表演艺术等方面的创新并获得良好的发展;还有利于挖掘戏曲中符合当下时代特征的部分,让人们去关注并保护戏曲表演艺术,这对于中国戏曲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浅谈戏曲老生角色的形象解读[J].王秋.戏剧之家.2018(24)
[2] 演员气质与角色形象[J].朱玲玲.大众文艺.2016(22)
[3] 东方审美与西方想象:玄幻题材电视剧中角色形象的塑造[J].朱怡璇.中国电视.2017(02)
[4] 表演艺术创作中的角色形象构思[J].杜江.四川戏剧.2014(05)
(作者单位:江苏省柳琴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