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人物》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1.80 MB
- 文档页数:20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0课戏曲人物》(广西版)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戏曲中的四大行当和角色扮演的特点;•掌握人物造型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通过模仿功夫表演的方式,训练学生的肢体表现能力和感知能力;•训练学生的色彩感知与配色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材料:黑白素描纸、彩色卡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教学环境:充足的光线,宽敞的课堂。
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老师播放经典戏曲片段,让学生感受戏曲演员的身体表现和肢体语言。
2.导入主题,引导学生探究戏曲中不同行当的特点。
学习(30分钟)1.老师讲解戏曲中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的特点和代表角色,铺垫人物造型的基础知识。
2.老师示范不同行当的角色造型,让学生亲眼感受和体验行当的不同风格和特点。
3.学生根据自己所选的角色进行素描练习,重点训练人物的基本姿态、手势和面部表情的表现方法。
4.学生根据所选角色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色彩和配色方案进行彩绘。
讨论(15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经历和感悟;2.老师引导学生讨论不同角色的形象、气质和特点,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不同戏曲角色的表现特点。
创作(30分钟)1.学生模仿戏曲演员的动作和表情,进行肢体表演训练,并在之后的创作中应用。
2.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形象和风格,进行立体造型创作,切割卡纸,进行拼贴和组合,完成三维立体的戏曲人物形象。
总结(5分钟)1.老师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创作的作品,并向同学们介绍所选角色和配色的意义;2.老师总结并点评本次课程,提出下一个课程的预告和期望。
教学建议1.本课程涉及肢体表演、立体造型和彩绘,需要教师在教学前期进行示范和操作演示,以利于学生掌握技能;2.本课程涉及到人物形象和色彩的表现,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3.推荐配合实际戏曲演出或影片素材观看,以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不同角色的形象、表达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