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航空港区产业发展与人才支撑体系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54 MB
- 文档页数:5
Aeronautical Finance andAccounting航空财会/2021-03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发展研究及对策分析王莉/广东培正学院航空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航空港区”)成为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
近几年来,航空港区建设的飞速发展,对于实现中原快速崛起、促进河南产业结构升级、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等有着重大的意义,对整个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航空港区的发展现状及其促进作用最近几年,航空港区的生产总值都在飞速增长,在基础设施和航线网络建设的不断完善下,航空港区的经济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2016年航空港区的GDP 总量达到了622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速13%左右;2017年其GDP 总量突破700亿元大关,增速超过13%;2018年其GDP 总量又继续突破800亿元大关;到2019年,航空港区的GDP 已接近千亿元水平,同比增长22.5%。
这说明航空港区自从建设以来,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已经成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
航空港区近年来GDP 总量变化见表1。
(一)带领中原地区交通运输网的快速发展郑州作为中原地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本身的交通运输网络系统已经十分发达贯通,根据国家的“十三五”规划,郑州将以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构建周边中原城市群之间的高铁半小时核心圈,一小时紧密圈和一个半小时合作圈。
发展至今,航空港区已占据了中西部地区物流发展的中心地位,再加上郑州高铁南站串联起来的“米”字形铁路轨道,和航空、铁路、公路融合发展,“三纵两横”的网络版图发展迅猛,形成了多式联运、智能物流的生态圈。
航空港区铁路快速网的高速发展,又带来了陆空联运发展的新体系,从整个全国地图版图来看,航空港区处在河南省的中心,也处在能有效连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国内国际航线的中心,以航空港区为中心节点,周边的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以及包括成都重庆为中心的西部经济带,都可以进行有效地贯通。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前言 (1)第一章基础条件和总体要求 (2)第一节现实基础 (2)第二节指导思想 (2)第三节战略定位 (3)第四节发展目标 (3)第五节空间布局 (4)第二章建设竞争力强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 (4)第一节提升郑州机场货运功能 (4)第二节完善陆路交通运输体系 (5)第三节发展多式联运 (5)第三章建设高端航空港经济产业体系 (5)第一节航空物流 (6)第二节高端制造业 (6)第三节现代服务业 (7)第四节建设产业创新中心 (7)第四章建设绿色智慧航空都市 (8)第一节建设高水平城市综合服务区 (8)第二节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 (8)第三节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9)第五章建设内陆开放型航空港区 (9)第一节提升开放平台服务功能 (9)第二节构建国际化营商环境 (10)第三节创新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10)第四节带动中原经济区开放发展 (10)第六章保障措施 (11)第一节加大政策支持 (11)第二节强化组织实施 (11)前言航空港经济是以航空枢纽为依托,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支撑,以提供高时效、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并参与国际市场分工为特征,吸引航空运输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4号)精神,按照国务院批复的《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对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提出的总体要求,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航空港经济集聚区和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制定本规划。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是郑(州)汴(开封)一体化区域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郑州航空港、综合保税区和周边产业园区,规划范围涉及中牟、新郑、尉氏3县(市)部分区域,面积415平方公里。
规划期为2013-2025年。
本规划是引导实验区有序开发建设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附件: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 年)目录前言 (1)第一章基础条件和总体要求 (1)第一节现实基础 (1)第二节指导思想 (3)第三节战略定位 (3)第四节发展目标 (4)第五节空间布局 (5)第二章建设竞争力强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 (6)第一节提升郑州机场货运功能 (6)第二节完善陆路交通运输体系 (7)第三节发展多式联运 (8)第三章建设高端航空港经济产业体系 (8)第一节航空物流 (9)第二节高端制造业 (10)第三节现代服务业 (11)第四节建设产业创新中心 (12)第四章建设绿色智慧航空都市 (12)第一节建设高水平城市综合服务区 (13)第二节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 (13)第三节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14)第五章建设内陆开放型航空港区 (15)第一节提升开放平台服务功能 (16)第二节构建国际化营商环境 (16)第三节创新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17)第四节带动中原经济区开放发展 (17)第六章保障措施 (18)第一节加大政策支持 (18)第二节强化组织实施 (19)前言航空港经济是以航空枢纽为依托,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支撑,以提供高时效、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并参与国际市场分工为特征,吸引航空运输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4 号)精神,按照国务院批复的《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 年)》对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提出的总体要求,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航空港经济集聚区和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制定本规划。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是郑(州)汴(开封)一体化区域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郑州航空港、综合保税区和周边产业园区,规划范围涉及中牟、新郑、尉氏3县(市)部分区域,面积415 平方公里。
规划期为2013-2025 年。
本规划是引导实验区有序开发建设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郑州航空港区发展研究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航空港区作为连接全球经济的重要枢纽,在我国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郑州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近年来,航空港区的发展势头迅猛,成为中国内地重要的航空港区之一。
随着航空港区的快速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问题和挑战。
为深入探讨郑州航空港区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将对郑州航空港区的发展进行研究分析。
一、发展背景近年来,郑州航空港区持续快速发展,成为中国中部地区的航空货运中心。
郑州航空港区成立于2012年,位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周边,辐射黄河中下游地区,占地面积约108平方公里。
郑州航空港区依托新郑国际机场,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区位优势,形成了集航空货运、物流、制造和商贸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成为内地重要的航空货运中心之一。
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政策的支持,郑州航空港区的货邮吞吐量和航班运输量持续增长,成为内地航空货运的重要枢纽。
郑州航空港区还吸引了大量知名的航空公司和物流企业进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郑州航空港区的发展为中国中部地区的航空货运业和物流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了内地航空港区的典范和榜样。
二、发展现状1.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郑州航空港区依托新郑国际机场,拥有良好的航空基础设施。
新郑国际机场是国内第一个以货运为主的大型机场,航空货运业务连续多年居中国内地第一。
航空港区同时拥有现代化的货运中心、飞机维修基地、航空物流园区等设施,为航空货运、航空维修、航空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2. 产业集聚效应凸显在航空港区的政策支持和发展带动下,航空货运、航空维修、航空物流等相关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局面。
多家国际知名航空公司和物流企业相继进驻,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在航空港区的政策支持和发展带动下,航空货运、航空维修、航空物流等相关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局面。
3. 智能物流建设不断加强智能物流是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航空港区也在积极推动智能物流建设。
2021年第02期(总第502期)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研究一、引言21世纪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机场为中心辐射区的航空经济,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领头军。
机场的概念早已从传统意义上的人、物运输场所演变为融合全球经济活动的重要节点,不断地吸引着与航空业相关的行业及其附属行业聚集周围,逐步形成临空产业体系,并逐步营造出一个集航空航天、经济全球化、信息数字化和时间价值为一体的新型经济体系。
实践证明,航空港建设对于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强区域竞争力、形成竞争优势具有特殊意义。
此外,随着跨国企业业务合作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区域经济合作体系逐步成熟,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在各国间的流动日益呈现高速化和规模化的趋势,使航空港实验区成为拉动全球经济规模、经济效应递增的新引擎。
促进产业集群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构成航空港经济区发展的核心内容。
战略性新兴产业被界定为:一是拥有核心技术和广阔市场前景,同时具有资源消耗低、就业机会多、带动系数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特点;二是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实现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成果。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以及产业变革的发展方向,是推动经济发展、保持活力的重要力量。
产业集群式发展作为航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特指在一定区域内,大量企业、产业和生产要素在空间上集聚的一种经济现象,其形成与发展对航空港实验区经济发展具有明显推动作用[1]。
随着《河南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河南省进入有计划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时期,以航空港实验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为对象进行研究,寻求提高航空港实验区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同时对河南航空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
二、文献综述(一)国外文献综述Michael E Porter 的产业集群理论指出,通过产业集聚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和生产要素集聚洼地,可以使区域内各经济主体共享经济设施、外部经济和市场环境,形成区域集聚效应、外部效应和区域竞争力,即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郑州港区发展前景郑州港区位于郑州市中原区,是中国内河最大港口之一。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内陆产业转移的加快,郑州港区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首先,郑州港区得益于郑州市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郑州位于华中地区的中心位置,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交通便利。
郑州港区与长江、黄河、南水北调中线等重要水运通道相连,可以直达中国内地的主要河流和港口,对于货物的运输非常方便。
此外,郑州港区还连接京广、陇海、九长等重要铁路,同时拥有多个高速公路经过,与五个国家级检验检疫机构接壤,地理位置优越为港区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其次,郑州港区得益于中国内陆产业转移的趋势。
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环保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将生产基地从沿海地区转移到内陆地区,以降低成本并充分利用内陆的交通资源。
郑州港区作为中国内河最大港口之一,可以为这些企业提供便捷的物流和运输服务,吸引更多的制造业企业在港区设立工厂。
近年来,郑州港区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之一,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再者,郑州港区在物流领域的优势突出。
郑州港区拥有现代化的港口设施和完善的物流服务体系,可以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解决方案,包括货物装卸、仓储、运输等环节。
此外,郑州港区还拥有专业的物流企业和人才,可以提供高效、快速的物流服务。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消费升级的趋势,物流行业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郑州港区的物流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最后,郑州港区将积极发展多样化的产业。
除了物流产业,郑州港区还将发展航运、航空、金融、贸易等相关产业。
例如,郑州航空港区已经成为中国内陆航空物流的重要枢纽,推动了航空物流业的发展。
同时,郑州港区还将积极引进国际知名金融机构和企业,打造金融服务中心,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
多样化的产业布局将进一步提升郑州港区的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郑州港区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郑州港区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内陆产业转移的趋势、物流领域的优势以及多样化的产业发展,将成为中国内河最大港口之一,并为郑州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郑州航空港区东临新郑国际机场, 北距郑州市区20公里。
郑州航空港区拥有中西部地区第一个综合保税区, 如今这里每天生产出约22万部“苹果”手机, 是世界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
郑州航空港产业集聚区将形成一个以电子信息、航空物流和生物医药等新兴主导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地处中原腹地, 在郑州东南角, 位于我国最繁忙的京广铁路的中部, 又处于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接合部, 是我国重要的干线机场。
不过, 对比郑州市在全国公路、铁路系统中的枢纽地位, 航空运输最为薄弱, 与郑州市区域交通枢纽地位极不协调。
航空港与航空港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未来的航空港区, 总体功能定位是全国大型复合枢纽机场和国际货运枢纽所在地, 以航空客货物流、临空制造业、现代商贸等为主要功能的现代化生态型航空新城。
规划的航空港区分为“一核两区”, 目前的航空港是机场核心区的一部分, 在其北部和南部分别是物流商贸区、临空产业区。
三个区域的总面积达138平方公里, 相当于17个现在的郑州新郑国际机场。
航空港区西面以京广铁路为界, 东、南、北三面以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线路为界, 包括新郑市孟庄、薛店、龙王, 中牟县张庄、三官庙、九龙六个乡镇的部分土地。
在未来138平方公里的生态型航空港新城中, “一核两区”将通过合理的产业布局和有效的交通组织连接到一起, 功能完备、特色鲜明、协调统一。
其中, 机场核心区面积约48平方公里, 北部物流商贸区面积19.6平方公里, 南部临空产业区面积26.5平方公里, 其余43.9平方公里用地为水域和非城市建设用地。
三步走图谋全国“制空权”郑州将分三步, 打造全国大型复合枢纽机场和国际货运枢纽。
第一步: 2008~2012年, 以规划方案为指导, 大力发展基地航空公司, 形成以航空物流为先导的发展格局, 建设北部片区和南部片区各9平方公里, 加快项目引进和基础设施建设, 初步形成功能完善的工业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