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法基础知识培训
- 格式:ppt
- 大小:111.50 KB
- 文档页数:24
保险法基础必学知识点
以下是保险法的基础必学知识点:
1. 保险合同:保险法规定,保险合同是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协议。
合同的内容包括被保险人的权益、保险期限、保险金额以及保险费等。
2. 保险人:保险法中规定,保险人是提供保险的公司或组织。
保险人
有权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来收取保险费,并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向被保
险人赔偿损失。
3. 被保险人:保险法规定,被保险人是购买保险的一方,也是享受保
险保障的一方。
被保险人有权根据保险合同对应的保险责任来要求保
险人承担赔偿责任。
4. 保险费:保险费是被保险人向保险人支付的费用,以获取保险保障。
保险费的大小通常是根据被保险人的风险程度、保额和保险期限等因
素来确定的。
5. 保险金:保险金是保险人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向被保险人支付的赔偿
金额。
保险金的支付通常是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和被保险人提交的理
赔申请来进行的。
6. 保险责任:保险责任是保险人根据保险合同承担的赔偿责任。
保险
责任通常是根据被保险人所购买的保险种类和保额来确定的。
7. 保险期限:保险期限是保险合同所规定的保险保障的有效期限。
保
险期限结束后,保险合同自动终止,除非双方另有约定。
8. 保险标的:保险标的是指被保险人所拥有的财产或利益。
保险标的通常是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和被保险人的投保意愿来确定的。
以上是保险法的基础必学知识点,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你在保险交易中更好地理解保险合同的内容和保险责任。
第1篇一、前言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全民的保险法律意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本讲堂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保险法律知识。
二、保险概述1. 保险的定义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行为。
2. 保险的分类(1)按照保险标的分类: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
(2)按照保险责任分类: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等。
(3)按照保险合同形式分类:保险单、保险凭证、保险协议等。
三、保险合同1. 保险合同的定义保险合同是指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就保险事项达成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2. 保险合同的要素(1)主体:投保人、保险人、被保险人。
(2)客体:保险利益。
(3)内容:保险责任、保险费、保险期限、保险金额等。
3. 保险合同的订立与效力(1)订立:投保人提出保险要求,经保险人同意承保,并就合同的条款达成协议。
(2)效力:保险合同依法成立后,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四、保险理赔1. 理赔的定义理赔是指保险人在保险事故发生后,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对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提出的索赔请求进行审查,确认是否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并在确认后支付相应赔偿金的行为。
2. 理赔的程序(1)报案: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应当立即向保险人报案。
(2)提供资料:被保险人按照保险人的要求提供相关资料。
(3)审核:保险人审核被保险人提供的资料,确认是否属于保险责任范围。
(4)赔偿:保险人根据审核结果,向被保险人支付赔偿金。
五、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1. 保险消费者权益的定义保险消费者权益是指保险消费者在购买、使用保险产品过程中所享有的合法权益。
2. 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保险法培训资料保险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它的存在与发展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人利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保险法作为规范保险市场的法律,对于保险业的发展和保险活动的进行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保险法,以下是保险法的一些基本知识和相关内容的培训资料。
一、保险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1. 保险法的定义:保险法是调整保险业务和保险合同的行为准则的专门法律。
2. 保险法的基本原则:a. 自愿原则:保险行为应当基于投保人的自愿和合同的自由原则进行。
b. 诚实信用原则:保险当事人应当按照诚实、信用的原则履行自己的义务。
c. 保险利益原则:保险合同的订立应当以保险利益为核心考量。
d. 索赔诚实原则:投保人、被保险人必须在索赔时提供真实、准确的资料。
二、保险法的适用范围和主体1. 保险法的适用范围:保险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保险业务的机构和个人。
2. 保险法的主体:保险法涉及的主体包括保险公司、保险代理人、投保人、被保险人等。
三、保险合同的要素和形式1. 保险合同的要素:保险合同应当包括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金额、保险期间等基本要素。
2. 保险合同的形式:保险合同可以为书面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但书面形式是保险合同的主要形式。
四、保险合同的订立和解除1. 保险合同的订立:保险合同可以通过投保书、保险标的清单等方式进行订立。
2. 保险合同的解除:保险合同可以通过合同解除、终止、撤销等方式进行解除。
五、保险支付与索赔1. 保险费的支付:投保人应当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在规定的时间和方式内支付保险费。
2. 保险理赔:被保险人在保险事故发生后,有权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请求,保险公司则根据合同约定进行理赔。
六、保险监管和保险违法行为处理1. 保险监管:保险监管部门负责对保险公司和保险代理人进行监管,维护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2. 保险违法行为处理:保险违法行为包括偷逃保险费、虚假宣传、拒绝支付合理索赔等,对于保险违法行为应当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处理。
保险法基础知识一、本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本章介绍了保险与保险法的概念、保险法的调整对象、我国《保险法》的立法目的与原则、《保险法》的基本原则、《保险法》的适用范围、《保险法》的意义以及保险代理人学习保险法的意义。
保险法的概念、《保险法》的基本原则是本部分的重点。
二、应掌握的几个问题(一)保险法的概念保险法是以保险关系为调整对象的法律规范总称。
保险法调整两方面的关系:一方面是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等平等主体间的关系,这些人之间的关系通常是由合同确立;另一方面规范保险经营者的形式、设立、经营规则、变更、终止以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对保险经营者的监督管理关系。
(二)保险法的调整对象保险法对保险合同关系加以调整,《保险法》对保险合同的概念、订立、变更、终止等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保险法也对商业保险公司的经营活动加以规范,以防止保险公司的无序竞争,保护广大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合法利益。
(三)《保险法》的基本原则《保险法》的基本原则是进行保险活动,解释和执行《保险法》的基本依据,主要有:1、遵守法律与行政法规的原则保险活动属于民事活动,因此保险当事人必须遵守法律与行政法规。
因为只有守法,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违法就就受到制裁。
保险活动的当事人,不但要遵守《保险法》及有关的行政法规,而且要遵守国家所有的法律与行政法规。
2、自愿原则3、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的含义是,为了保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民事主体在保险活动中,要维持双方的利益以及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平衡的立法意志,即立法者要实现以上三方利益平衡的要求。
4、境内投保的原则5、公平竞争的原则6、专业经营的原则(四)保险代理人学习《保险法》的意义1、学法是保险代理人资格的必备条件:保险代理人只有懂法、守法、用法,才能有效地运用其保险专业知识,在正确的轨道上不断拓展自己的业务。
保险代理人的行为脱离了法律的约束,将走入歧途。
因此努力学习保险法以及一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是保险代理人的必备条件。
保险法培训资料1. 引言保险法是规范保险市场运作的法律体系,对保险业务的开展、保险公司的组织和管理、保险合同的订立和履行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了解和掌握保险法对于从事保险行业的从业人员尤为重要,本文档将介绍保险法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相关案例,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保险法的相关知识。
2. 保险法的基本概念保险法是国家对保险行为和保险业务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法律文件。
保险法是保险业的基本法律,对保险公司的设立、运作和监督管理、保险合同的成立、履行和解释、保险赔偿的规定等都有具体规范。
3. 保险法的主要内容保险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保险公司的设立和监督管理保险法对保险公司的设立和经营进行了详细规定。
包括保险公司的设立条件、法人资格、经营范围、资本金要求等。
同时,保险法对保险公司的监督管理机构和监管措施进行了规定,以确保保险公司履行其职责和义务。
3.2 保险合同的成立和履行保险法对保险合同的成立和履行进行了详细规定。
包括保险合同的要素、订立方式、缔约过程中的告知义务、保险费的支付等。
此外,保险法还规定了保险合同的解除和终止条件,保护了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3 保险赔偿的规定保险法对保险赔偿进行了具体规定。
包括保险事故的认定、索赔的申报和受理程序、保险金的计算和支付等。
同时,保险法还规定了保险公司在保险事故发生后的调查和处理程序,以保证赔偿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4. 保险法的相关案例保险法的实施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具有指导意义的案例。
下面列举几个相关案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保险法的实施。
4.1 案例一:保险合同的解除该案例是一个保险合同解除的纠纷案件。
保险公司以被保险人隐瞒事实情况为由解除了保险合同,被保险人提起诉讼要求保险公司支付保险金。
法院综合考虑双方的证据和法律规定,判决保险公司支付保险金。
这个案例表明,保险公司在解除保险合同时必须确保依法依规,避免以任意扣押保险金的方式损害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
保险法培训课件xx年xx月xx日•保险法概述•保险合同法律制度•保险公司法律制度目录•保险市场法律制度•保险法律责任与纠纷处理•保险法案例分析01保险法概述保险法定义保险法是调整保险关系的法律总称,包括保险合同法、保险监管法和保险政策法。
保险法的特点保险法具有经济性、技术性和政策性。
保险法的定义与特点保险法的基本原则要求保险合同双方在签订和履行合同时,必须以最大的诚信履行义务,不得欺骗或隐瞒真实情况。
最大诚信原则公平竞争原则自愿原则合同自由原则要求保险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遵循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不得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市场份额。
保险合同双方可以自愿协商签订保险合同,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强制或干预。
保险合同双方可以自由协商确定保险合同的内容和条款,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强制或干预。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颁布,标志着中国保险法正式建立。
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修订案)》通过,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原保险法,加强了对消费者的保护。
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修订案)》通过,进一步细化了保险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加强了对市场的监管。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修正案)》通过,对原保险法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保险法的发展历程02保险合同法律制度灵活性:保险合同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调整,如可追加保费、可更改保险金额等。
保障性:保险合同旨在保障被保险人在发生保险事故时能够获得相应的经济赔偿。
双方约定性:保险合同是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必须经双方协商一致才能成立。
定义: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特点•要素•当事人:包括投保人、保险人和被保险人。
•保险标的:指被保险的人身或财产。
•保险责任:指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发生的风险事故,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的范围。
•保险期限:指保险合同的有效期限。
•保险费:指投保人支付给保险公司的费用。
•类型•人寿保险合同:指以人的寿命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合同。
汇报人:日期:CATALOGUE目录•保险法概述•保险合同•保险业务监管•保险纠纷处理•保险法律责任•保险法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保险法概述保险法是调整保险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保险关系是指保险当事人之间在保险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终止等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
保险法在民商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保险法不仅调整保险关系,还涉及到金融、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
保险法的定义与地位地位定义保险合同是最大诚信合同,保险人和投保人均应遵守最大诚信原则,如实告知与保险标的有关的重要事实。
最大诚信原则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即因保险事故的发生而遭受经济损失。
保险利益原则保险人对于承保的危险事故的发生具有直接的、实质的、决定性的原因时,才承担保险责任。
近因原则被保险人只能获得其实际损失的补偿,不能获得额外利益。
损失补偿原则保险法的基本原则空间范围主体范围客体范围时间范围保险法的适用范围01020304保险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保险活动。
保险法适用于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等保险活动主体。
保险法适用于各类保险合同,包括人寿保险、财产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等。
保险法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对之后发生的保险活动具有约束力。
保险合同保险合同是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之间订立的,约定保险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协议。
定义保险合同包括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保险标的、保险金额、保险期间、保险费等基本要素。
要素保险合同的订立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与保险标的有关的情况,保险公司应当明确说明保险合同的内容。
变更保险合同的变更包括保险期间、保险金额、保险费等内容的变更,应当经过保险公司与投保人协商一致,并签订书面协议。
保险合同一旦订立,保险公司和投保人都应当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
保险公司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承担保险责任,投保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支付保险费。
履行保险合同可以在约定期限届满前终止,也可以在约定期限届满后自动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