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缩短,并增加电弧停留时间,使熔化金属和熔渣得到充 3、焊接时,焊条的角度和运条方法不恰当,熔渣和铁水辨认不
分加热。 清,把熔化金属和熔渣混合在一起。 3、根据熔化情况,随时调整焊条角度和运条方法,使夹渣 熔渣能 4、焊缝冷却速度过快,熔渣来不及上浮。 上浮到铁水表面,应防止熔渣混杂在熔化金属中或流到熔 5、母材金属和焊接材料的化学成分不当;如熔池内含氧、氮成 池的前面而造成夹渣。 分较多时,形成夹杂物的机会也就增多。 4、正确选择母材和焊条金属的化学成分。
第5页/共45页
金属熔焊焊缝缺陷按GB/T6417规定,可分为6大 类: 1.裂纹 2.孔穴(气孔、缩孔) 3.固体夹渣 4.未熔合和未焊透 5.形状缺陷(咬边、下塌、焊瘤) 6.其它缺陷
第6页/共45页
裂纹
在焊接应力及其它致脆因素共同作用下,材料的 原子结合遭到破坏,形成新界面而产生的缝隙称为裂 纹。
第26页/共45页
未熔合的危害
未熔合是一种面积型缺陷,坡口未熔合和根部未熔合 对承载截面积的减小都非常明显,应力集中也比较严重, 其危害性仅次于裂纹,是危险性较大的缺欠。
防止未熔合的措施
采用较大的焊接工艺参数(焊接规范),正确地进 行施焊操作,注意坡口部位的清洁和层间清理。
第27页/共45页
未焊透缺陷的产生及防止
夹渣的危害
点状夹渣的危害与气孔相似,带有尖角的夹渣会产生尖 端应力集中,尖端还会发展为裂纹源头,危害较大。
第23页/共45页
未熔合
焊道与母材之间或焊道与焊道之间,未完全熔化结合的部分 称为未熔合。常出现在坡口的侧壁、多层焊的层间及焊缝的 根部。这种缺陷有时间隙很大,与熔渣难以区别,有时虽然 结合紧密但未熔合,往往从未熔合区末端产生微裂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