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地貌等高线地形
- 格式:doc
- 大小:685.50 KB
- 文档页数:3
特殊地貌等高线地形图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典型地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是高考考查中最为常见的图形,对于最基本的图形,学生大多都能较好地判读,但对于特殊地貌的等高线地形图,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下面简要分析一下特殊地貌的等高线地形图。
1、冲积扇等高线地形图:冲积扇是河流(山间洪流)在出山口处因洪流流速减小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冲积扇的地面由扇顶到扇缘坡度由陡变缓,扇体之间为较大的干河床,扇体表面往往被砾石覆盖。
一般情况下,在冲积扇底部的平缓河谷中有常年河。
冲积扇的等高线多呈圆弧形,并上密下疏。
等高线通过干河床时多为“V ”字形。
2、 鞍部等高线地形图:鞍部是位于两座相连山脉中间部位,地势较为低平,形似马鞍的地貌。
又称作垭口、关隘、山口。
在山区常常是道路经过的地方。
等高线图表现为处在一对山脊线和一对山谷线的中间部位。
相对一对山脊而言,鞍部是最低点,而相对一对山谷而言,鞍部是最高点。
如图中鞍部海拔高度75m ~80m 之间。
3、绝壁、陡崖、悬崖等高线地形图:山坡坡度在70°以上近于垂直的山坡,称为陡崖。
极其陡峭上下垂直,难以攀援的山崖叫绝壁,也称断崖。
崖口倾斜到陡崖外侧而悬空,称为悬崖。
其成因多是地壳剧烈升降运动,再加之自然风化与崩塌造成的,在中学阶段一般三者不作具体的区分。
陡崖等高线地形图表现为在陡崖处等高线非常密集,但不会重叠相交。
绝壁(断崖)等高线地形图表现为多条等高线重叠相交,常用锯齿状陡崖符号表示出来。
悬崖等高线地形图表现为等高线密集,且因悬崖海拔高处向外倾斜,在等高线图上高处的等高线覆盖了地处的等高线图。
估算断崖的高度问题:首先读出等高距、断崖处相交的等高线条数以及与断崖相交处海拔最低和最高等高线的海拔高度。
后用公式计算以下三个问题:(若假设等高距为d,崖断相交处的等高线条数为 n,与断崖相交的等高线最低值为H 低,最高值为H高)①断崖底部的高度(海拔高度)H底,则(H低-d)< H底≤H低②断崖顶部的高度H顶,则H高< H顶≤(H高+d)③断崖的相对高度△H ,其公式为:(n 一 1)d≤<△H(n+1)d4、风蚀蘑菇等高线地形图:风蚀蘑菇是由风蚀柱演变而成的。
总726期第二十八期2020年10月河南科技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地形图等高线采集重难点及特殊地貌表示方法武利锋王佑武王天祥(32016部队,甘肃兰州730020)摘要:地形图测绘中,地貌是地形图要素中比较重要的内容,等高线采集质量直接影响着地形图成果的质量。
本文立足于青藏高原测区地形图测绘实践,针对等高线采集工作的重难点问题及几种特殊典型地貌的不同特征,总结等高线采集方法,以有效提高采集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等高线;地貌;采集方法中图分类号:P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20)28-0156-03 Emphasis and Difficulty of Contour Line Production of Topographic Map and Special Landform Representation MethodWU Lifeng WANG Youwu WANG Tianxiang(Unit32016,Gansu Lanzhou730020)Abstract:In topographic mapping,landfor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opographic map elements,and the quality of con⁃tour collection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topographic map results.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topographic mapping in Qinghai-Tibet Plateau,aiming at th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roblems of contour collection and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several special typical landforms,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proposed contour collection methods,which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llection quality and efficiency.Keywords:contour;geomorphology;production method1研究背景地形图要素一般分为测量控制点、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地貌、植被和土质、注记共9层300余类要素[1-2]。
典型地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风蚀蘑菇等高线地形图:风蚀蘑菇是由风蚀柱演变而成的。
风蚀柱主要发育在垂直节理发育的基岩地区,经过长期的风蚀,形成孤立的柱状岩石,称为风蚀柱。
由于接近地表部分的气流中含沙量较多,磨蚀强烈。
如再加上基岩岩性的差异,风蚀柱常被蚀成顶部大,基部小,形似蘑菇的岩石,故称风蚀蘑菇。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蘑菇石基座因被高处蘑菇石遮挡,用虚线表示,而高处则用实线表示。
如图中P处即为基部,海拔高度为713m,Q处为蘑菇石顶部,海拔高度为715m。
2、岱崮地貌等高线地形图:是沂蒙山区典型的一种地貌景观(也叫方山)。
“崮”的顶部平展开阔,外表呈圆形或方形,峰巅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面坡度由陡到缓。
成因主要是古生代寒武纪灰岩经受了强烈的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区经过侵蚀、溶蚀、重力崩塌和风化等多重地质作用。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崮顶等高线稀疏,外围为陡崖(等高线上标有示坡线),向山麓过渡等高线由密集变稀疏。
3、4、黄土地貌等高线地形图:黄土地貌类型复杂,但主要形态由塬、梁、峁组成,地表冲沟发育,切割明显。
以我国陕甘宁地区和山西最为典型。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塬面的等高线稀疏平缓,表示峁的等高线圆润;表示沟谷的等高线密集、狭窄,切割细碎,等高线经过谷底时,沿冲沟顶部弯曲,多数地区呈“V”形。
如下面等高线图中西南部东北部等高线密集,为黄土梁和黄土沟谷,中部和最东北部为黄土塬地貌。
在黄土塬的基础上,东北部还出现有黄土峁。
5、梯田等高线地形图:是在坡地上分段沿等高线建造的阶梯式农田。
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
梯田等高线图表现为梯田田埂处等高线较密,田面平坦等高线稀疏。
6、7、火山锥等高线地形图:火山喷发物堆积形成为火山锥。
火山口它通常位于火山的顶端,是一个圆形洼地,常积水成湖。
下图火山锥等高线图中顶部是一个火口湖,四周为悬崖峭壁环绕,呈漏斗形,北端有一缺口,湖水通过悬崖成为瀑布,火山锥体被分割得破碎,四周有典型的放射状水系,河流两岸较陡,多断崖。
(离线)地形图等高线采集重难点及特殊地貌表示方法发布时间:2023-01-04T01:46:39.477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3年17期作者:姬星、韩佳佳、王树华[导读] 地形图在水利、交通等基建工程中是一项基础性测绘成果,传统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根据地形复杂程度,工程工期往往无法满足项目的需求。
姬星、韩佳佳、王树华秦皇岛数据产业研究院摘要:地形图在水利、交通等基建工程中是一项基础性测绘成果,传统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根据地形复杂程度,工程工期往往无法满足项目的需求。
航空摄影测量在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已十分成熟,近年来该项技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地形图获取周期也极大缩短。
外业航摄数据的获取根据区域面积及影像分辨率大小,获取时间基本可以确定。
外业航摄数据获取后,在保证地形图制图数据质量的前提下,采用的技术方法对如何缩短制图时间有很大影响。
关键词:地形图;等高线采集;特殊地貌引言科技的进步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面临巨大的革新。
以往,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要求工作人员常年奔波在野外,强度大、成本高,同时工序复杂、耗工费时。
同样,其成果质量检验通常也需要利用外业调绘、外业设站抽检等方式。
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的出现,颠覆了传统测绘的作业方式,为快速、高效、准确获取大比例地形图数据提供了便利。
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进行地形图测绘,有效保障了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现势性,但如何进行快速地形图质量检验,也成为一个不可逾越的问题。
一、提高等高线采集精度的方法及建议(一)提高影像的质量无论是利用航空影像还是卫星影像采集等高线,影像的质量都关系着等高线采集的精度。
选择合适的拍摄时间、拍摄天气,减小影像云雾的遮盖率,包括后期对影像的预处理,提高影像的对比度和亮度,都有助于提高等高线的采集质量。
(二)提高空三加密成果质量等高线的立体采集环境是立体像对,所以空三加密成果质量不仅影响立体像对的清晰度,还影响立体模型的坐标参数。
例析几种特殊地貌等高线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分析是高考地理能力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特殊地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又是一个难点,如火山、风蚀蘑菇等,近期的高三复习与做题中,我们遇到一些特殊地貌等高线图,学生觉得有些难。
我将这些图及其判读方法总结如下:一、火山火山是岩浆活动中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锥状形态山体。
火山停止喷发后,火山口内常积水而形成火山湖,如我国长白山顶的天池就是著名的火山湖,火山湖一般面积小、深度大。
例1 图1是某种地貌的等高线图,该种地貌最有可能是。
解析:图中等高线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由示坡线可知海拔由四周向中心升高,但中心处海拔又降低,故可示意为锥状火山,中心为火山口,其剖面图如图2所示。
二、地上河地上河也称悬河,在河流中下游地区,由于地形平坦,水流变缓,加上河道弯曲,水流不畅,以及中上游来水泥沙含量大等原因,泥沙在河床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人们为了防洪而加固加高河堤,从而成为河床底部高于河流两岸地面的“地上河”,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河段等。
地上河河床底部高于河流两岸而低于两侧大堤,剖面示意图如图3,等高线、等潜水位线如图4,地上河的等高线也可以如图5所示。
地上河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潜水位,河流永远补给地下潜水,其等潜水位向下游弯曲。
例2. 图6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请据图说明河流甲、乙段的典型特征。
解析:图中河流甲、乙段等高线分布符合地上河等高线特征,故示意为地上河,等潜水位向下游弯曲,河水补给地下水。
答案:甲、乙河段位于平原上,水流平缓,是地上河,河水补给地下水,无支流汇入。
三、凹坡、凸坡、等齐斜坡等高线地形图中关于两点间的“通视”问题,是学生难以理解和容易出错的一个知识点,了解几种坡的等高线分布特征有助于突破这一难点。
凹坡是坡度由大到小(先陡后缓)的坡,等高线分布特征为先密后疏;凸坡是坡度由小到大(先缓后陡),等高线分布特征为先疏后密;等齐斜坡是坡度变化小的坡,等高线分布均匀。
走出题海:例析几种特殊地貌等高线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分析是高考地理能力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特殊地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又是一个难点,如火山、风蚀蘑菇等,下面分别剖析之。
一、火山火山是岩浆活动中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锥状形态山体。
火山停止喷发后,火山口内常积水而形成火山湖,如我国长白山顶的天池就是著名的火山湖,火山湖一般面积小、深度大。
例1 图1是某种地貌的等高线图,该种地貌最有可能是。
解析:图中等高线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由示坡线可知海拔由四周向中心升高,但中心处海拔又降低,故可示意为锥状火山,中心为火山口,其剖面图如图2所示。
答案:火山。
二、地上河地上河也称悬河,在河流中下游地区,由于地形平坦,水流变缓,加上河道弯曲,水流不畅,以及中上游来水泥沙含量大等原因,泥沙在河床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人们为了防洪而加固加高河堤,从而成为河床底部高于河流两岸地面的“地上河”,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河段等。
地上河河床底部高于河流两岸而低于两侧大堤,剖面示意图如图3,等高线、等潜水位线如图4,地上河的等高线也可以如图5所示。
地上河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潜水位,河流永远补给地下潜水,其等潜水位向下游弯曲。
例2 图6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请据图说明河流甲、乙段的典型特征。
解析:图中河流甲、乙段登高线分布符合地上河等高线特征,故示意为地上河,等潜水位向下游弯曲,河水补给地下水。
答案:甲、乙河段位于平原上,水流平缓,是地上河,河水补给地下水,无支流汇入。
三、凹坡、凸坡、等齐斜坡等高线地形图中关于两点间的“通视”问题,是学生难以理解和容易出错的一个知识点,了解几种坡的等高线分布特征有助于突破这一难点。
凹坡是坡度由大到小(先陡后缓)的坡,等高线分布特征为先密后疏;凸坡是坡度由小到大(先缓后陡),等高线分布特征为先疏后密;等齐斜坡是坡度变化小的坡,等高线分布均匀。
例3图7中,从A点观察a、b、c各点,不能观察到的点是。
例析几种特殊地貌等高线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分析是高考地理能力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特殊地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又是一个难点,如火山、风蚀蘑菇等,下面分别剖析之。
一、火山火山是岩浆活动中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锥状形态山体。
火山停止喷发后,火山口内常积水而形成火山湖,如我国长白山顶的天池就是著名的火山湖,火山湖一般面积小、深度大。
例1 图1是某种地貌的等高线图,该种地貌最有可能是。
解析:图中等高线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由示坡线可知海拔由四周向中心升高,但中心处海拔又降低,故可示意为锥状火山,中心为火山口,其剖面图如图2所示。
答案:火山。
二、地上河地上河也称悬河,在河流中下游地区,由于地形平坦,水流变缓,加上河道弯曲,水流不畅,以及中上游来水泥沙含量大等原因,泥沙在河床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人们为了防洪而加固加高河堤,从而成为河床底部高于河流两岸地面的“地上河”,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河段等。
地上河河床底部高于河流两岸而低于两侧大堤,剖面示意图如图3,等高线、等潜水位线如图4,地上河的等高线也可以如图5所示。
地上河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潜水位,河流永远补给地下潜水,其等潜水位向下游弯曲。
例2 图6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请据图说明河流甲、乙段的典型特征。
解析:图中河流甲、乙段登高线分布符合地上河等高线特征,故示意为地上河,等潜水位向下游弯曲,河水补给地下水。
答案:甲、乙河段位于平原上,水流平缓,是地上河,河水补给地下水,无支流汇入。
三、凹坡、凸坡、等齐斜坡等高线地形图中关于两点间的“通视”问题,是学生难以理解和容易出错的一个知识点,了解几种坡的等高线分布特征有助于突破这一难点。
凹坡是坡度由大到小(先陡后缓)的坡,等高线分布特征为先密后疏;凸坡是坡度由小到大(先缓后陡),等高线分布特征为先疏后密;等齐斜坡是坡度变化小的坡,等高线分布均匀。
例3图7中,从A点观察a、b、c各点,不能观察到的点是。
解析:a点所在坡面Aa,其等高线间距沿A→a由密到疏,应为凹坡,转化为地形剖面图如图8,凹坡Aa两间完全通视;b点所在坡面Ab,其等高线间距沿A→b由疏到密,应为凸坡,转化为地形剖面图如图9,可知,凸坡Ab两点不通视;c点所在坡面Ac,其等高线间距沿A→c分布均匀,应为等齐斜坡,转化为地形剖面图如图10.可知,等齐斜坡Ac两间完全通视。
典型地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是高考考查中最为常见的图形,对于最基本的图形,学生大多都能较好地判读,但对于特殊地貌的等高线地形图,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下面简要分析一下特殊地貌的等高线地形图。
1、冲积扇等高线地形图:冲积扇是河流(山间洪流)在出山口处因洪流流速减小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冲积扇的地面由扇顶到扇缘坡度由陡变缓,扇体之间为较大的干河床,扇体表面往往被砾石覆盖。
一般情况下,在冲积扇底部的平缓河谷中有常年河。
冲积扇的等高线多呈圆弧形,并上密下疏。
等高线通过干河床时多为“V”字形。
2、鞍部等高线地形图:鞍部是位于两座相连山脉中间部位,地势较为低平,形似马鞍的地貌。
又称作垭口、关隘、山口.在山区常常是道路经过的地方。
等高线图表现为处在一对山脊线和一对山谷线的中间部位。
相对一对山脊而言,鞍部是最低点,而相对一对山谷而言,鞍部是最高点。
如图中鞍部海拔高度75m~80m之间.3、绝壁、陡崖、悬崖等高线地形图:山坡坡度在70°以上近于垂直的山坡,称为陡崖。
极其陡峭上下垂直,难以攀援的山崖叫绝壁,也称断崖。
崖口倾斜到陡崖外侧而悬空,称为悬崖。
其成因多是地壳剧烈升降运动,再加之自然风化与崩塌造成的,在中学阶段一般三者不作具体的区分.陡崖等高线地形图表现为在陡崖处等高线非常密集,但不会重叠相交。
绝壁(断崖)等高线地形图表现为多条等高线重叠相交,常用锯齿状陡崖符号表示出来.悬崖等高线地形图表现为等高线密集,且因悬崖海拔高处向外倾斜,在等高线图上高处的等高线覆盖了地处的等高线图。
估算断崖的高度问题:首先读出等高距、断崖处相交的等高线条数以及与断崖相交处海拔最低和最高等高线的海拔高度。
后用公式计算以下三个问题:(若假设等高距为d,崖断相交处的等高线条数为 n,与断崖相交的等高线最低值为H低,最高值为H高)①断崖底部的高度(海拔高度)H底,则(H低-d)< H底≤H低②断崖顶部的高度H顶,则H高< H顶≤(H高+d)③断崖的相对高度△H,其公式为:(n 一 1)d≤<△H(n+1)d4、风蚀蘑菇等高线地形图:风蚀蘑菇是由风蚀柱演变而成的。
典型地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风蚀蘑菇等高线地形图:
风蚀蘑菇是由风蚀柱演变而成的。
风蚀柱主要发育在垂直节理发育的基岩地区,经过长期的风蚀,形成孤立的柱状岩石,称为风蚀柱。
由于接近地表部分的气流中含沙量较多,磨蚀强烈。
如再加上基岩岩性的差异,风蚀柱常被蚀成顶部大,基部小,形似蘑菇的岩石,故称风蚀蘑菇。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蘑菇石基座因被高处蘑菇石遮挡,用虚线表示,而高处则用实线表示。
如图中P处即为基部,海拔高度为713m,Q处为蘑菇石顶部,海拔高度为715m。
2、岱崮地貌等高线地形图:
是沂蒙山区典型的一种地貌景观(也叫方山)。
“崮”的顶部平展开阔,外表呈圆形或方形,峰巅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面坡度由陡到缓。
成因主要是古生代寒武纪灰岩经受了强烈的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区经过侵蚀、溶蚀、重力崩塌和风化等多重地质作用。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崮顶等高线稀疏,外围为陡崖(等高线上标有示坡线),向山麓过渡等高线由密集变稀疏。
3、黄土地貌等高线地形图:
黄土地貌类型复杂,但主要形态由塬、梁、峁组成,地表冲沟发育,切割明显。
以我国陕甘宁地区和山西最为典型。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塬面的等高线稀疏平缓,表示峁的等高线圆润;表示沟谷的等高线密集、狭窄,切割细碎,等高线经过谷底时,沿冲沟顶部弯曲,多数地区呈“V”形。
如下面等高线图中西南部东北部等高线密集,为黄土梁和黄土沟谷,中部和最东北部为黄土塬地貌。
在黄土塬的基础上,东北部还出现有黄土峁。
4、梯田等高线地形图:
是在坡地上分段沿等高线建造的阶梯式农田。
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
梯田等高线图表现为梯田田埂处等高线较密,田面平坦等高线稀疏。
5、火山锥等高线地形图:
火山喷发物堆积形成为火山锥。
火山口它通常位于火山的顶端,是一个圆形洼地,常积水成湖。
下图火山锥等高线图中顶部是一个火口湖,四周为悬崖峭壁环绕,呈漏斗形,北端有一缺口,湖水通过悬崖成为瀑布,火山锥体被分割得破碎,四周有典型的放射状水系,河流两岸较陡,多断崖。
6、地上河等高线地形图:
黄河下游游荡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7米以上,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在地上河等高线图中表现为河道整体部分等高线向低海拔处凸出,而河床处等高线则向高海拔处凸出。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