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虫害调查报告
- 格式:pptx
- 大小:10.25 MB
- 文档页数:13
校园植物病虫害调查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校园植物病虫害调查一、实验背景校园植物是一座城市中的重要绿化资源,它们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对于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众所周知,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会受到病虫害的威胁,它们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阻,产量下降,甚至死亡,给植物的健康带来极大影响。
因此,为了有效控制病虫害,需要通过深入了解病虫害的类型和分布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降低校园植物的患病率,提高产量和品质。
二、实验目的通过调查校园内常见植物的病虫害类型、危害和防治策略,加深对病虫害的认识和理解,为科学合理防治病虫害提供参考。
三、实验方法1.植物样本的采集在校园内随机选择10种常见植物,包括苹果树、草花、仙人掌、铁树、吊兰、马蹄莲、向日葵、紫罗兰、月季和桂花树。
每种植物采集5个样本,共50个样本。
2.病虫害的调查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仔细观察和记录,记录在测量表格中,包括植物名称、病虫害名称、病虫害类型、病虫害危害、防治措施等。
3.病虫害的鉴定将记录的样本带到实验室进行病虫害鉴定,对病虫害种类进行分析和确认。
四、实验结果本次调查共发现植物病虫害29种,包括柿子饼病、松针毛步行虫、蓟马、百合螟、蚜虫、粉蚧、斑点病、霉菌病等。
其中,柿子饼病、松针毛步行虫和蓟马是最为普遍的病虫害。
它们会导致叶片枯萎、黄化和掉落,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对校园内植物的病虫害种类和分布情况有了深入了解。
在防治上,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进行规范的病虫害防治施工,注意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
2.加强生态防控,进行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植物的免疫力。
3.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巡查,及时发现病虫害,采取精准施药。
4.培养管理人员的病虫害防治意识,开展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校园病虫害防治的整体水平。
六、实验意义本次实验通过对校园内植物病虫害的调查和处理,具有如下意义:1.深入了解病虫害的类型和分布情况,为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虫害调查报告(二)引言概述:虫害调查报告(二)旨在对某地区的虫害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调查。
本文将从五个主要方面对虫害问题展开讨论,包括虫害类型分析、虫害发生规律、虫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虫害防治措施以及相关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和责任。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探讨,旨在为虫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正文:一、虫害类型分析1. 昆虫类虫害a. 缺氧型昆虫类虫害b. 空间占用型昆虫类虫害c. 植食型昆虫类虫害d. 咬食型昆虫类虫害e. 吸食型昆虫类虫害2. 病毒类虫害a. 昆虫传播的病毒虫害b. 植物传播的病毒虫害3. 真菌类虫害a. 根际真菌虫害b. 茎部真菌虫害c. 叶片真菌虫害4. 线虫类虫害a. 根部线虫虫害b. 叶片线虫虫害c. 果实线虫虫害5. 螨类虫害a. 真螨类虫害b. 锥螨类虫害c. 根螨类虫害二、虫害发生规律1. 季节性规律a. 春季虫害发生规律b. 夏季虫害发生规律c. 秋季虫害发生规律d. 冬季虫害发生规律2. 气候因素对虫害的影响a. 温度对虫害的影响b. 湿度对虫害的影响c. 光照对虫害的影响3. 土壤条件对虫害的影响a. 酸碱度对虫害的影响b. 湿度对虫害的影响c. 营养物质对虫害的影响4. 生物因素对虫害的影响a. 天敌对虫害的控制作用b. 病原菌对虫害的影响c. 寄生性植物对虫害的影响5. 人为因素对虫害的影响a. 农业管理对虫害的影响b. 化学农药对虫害的影响c. 生态农业对虫害的影响三、虫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 生物多样性的破坏2. 生态平衡的打破3. 土壤质量的下降4. 农田水质的污染5. 生态系统功能受损四、虫害防治措施1. 预防为主a. 农业生产管理措施b.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c. 生物控制措施2. 综合防治a. 防治技术集合化b. 重视草本防治方法c. 推广推拉技术3. 灾后防治a. 及时清除虫害源b. 快速恢复生态系统c. 强化监测预警体系4. 农民参与a. 增强科学知识和技能b. 积极参与农业管理c. 接受农业政策指导5. 政府管理a. 加强农业部门监管b. 制定农业防治政策c.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五、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和责任1. 政府部门责任a. 组织虫害调查研究b. 制定政策法规c. 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2. 农民责任a. 加强科学学习和技能培训b. 依法使用农药和农薪c. 积极参与虫害防治工作3. 农业企业责任a. 推动科学种植模式b. 技术支持和示范推广c. 与政府部门合作共同防治虫害4. 科研机构责任a. 进行虫害研究和监测b. 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服务c.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5. 社会公众责任a. 普及虫害防治知识b.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c. 积极参与虫害防治行动总结:本文对虫害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调查,从虫害类型分析、虫害发生规律、虫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虫害防治措施以及相关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和责任进行了论述。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病虫害调查防治实训,使学生掌握园艺植物病虫害的诊断和鉴定技术,进行园艺植物病虫害发生情况的调查与损失估算,以及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案制定的基本技能训练。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病虫害防治水平,为今后的农业生产和植保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时间与地点实训时间:2022年X月X日至2022年X月X日实训地点:XX市XX区XX村园艺示范基地三、实训内容1. 病虫害诊断与鉴定(1)病害诊断:通过观察园艺植物的叶片、茎、果实等部位的症状,判断病害种类。
如:观察叶片出现病斑、畸形、卷曲等现象,初步判断为病害。
(2)虫害鉴定:通过观察园艺植物受害部位的特征,判断虫害种类。
如:观察叶片出现孔洞、卷曲、嫩叶被食等,初步判断为虫害。
2. 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与损失估算(1)调查方法:采用实地观察、取样、记录等方法,对园艺植物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
(2)损失估算:根据病虫害发生程度和面积,估算损失情况。
3. 病虫害防治方案制定(1)防治原则: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安全、高效、经济。
(2)防治措施:根据病虫害种类、发生程度和防治原则,制定防治方案。
四、实训过程1. 病虫害诊断与鉴定在实训导师的指导下,我们首先对园艺植物进行病害诊断和虫害鉴定。
通过观察叶片、茎、果实等部位的症状,初步判断病害和虫害种类。
随后,我们对病害和虫害样本进行显微镜观察,进一步确定病害和虫害种类。
2. 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与损失估算在实训导师的带领下,我们分组对园艺示范基地的园艺植物进行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
通过实地观察、取样、记录等方法,了解病虫害发生程度和面积。
根据调查结果,估算园艺植物病虫害损失情况。
3. 病虫害防治方案制定根据病虫害种类、发生程度和防治原则,我们制定了以下防治方案:(1)病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如:喷施生物农药、诱杀、覆盖等。
(2)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如:喷施生物农药、诱杀、修剪等。
校园香樟(黑刺粉虱)天竺桂(煤污病)调查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对校园香樟的黑刺粉虱和天竺桂的煤污病的实地调查,了解当地香樟天竺桂发生虫害的基本情况。
并掌握园林植物有害生物的调查方法,学会整理计算调查资料。
实训用具:自制调查记录表,笔记本,铅笔,计算器。
实训步骤:(一)香樟树黑刺粉虱的调查步骤:选取校园内香樟树3棵,分别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中,每处随机选择10片叶子。
观察每处叶子上的黑刺粉虱的数量,并记录如下表1,根据表1数据用虫口密度=调查总虫数/调查总单位面积数计算。
表11 2 3 4 5 6 7 8 9 10合计树11 27 1 0 0 26 0 1 15 9 80 南2 0 0 0 0 0 13 0 0 6 西 1 29 8 13 19 6 5 0 23 54 158 北 3 23 0 0 8 0 6 1 0 0 41 中145 10 22 5 2 13 0 2 19 92树2 东35 0 2 4 1 5 4 24 60 75 210 南11 28 3 20 5 15 4 16 23 18 143 西24 25 30 65 105 40 50 45 3 38 425 北20 33 43 45 100 90 85 75 60 30 581 中30 27 45 50 70 60 30 43 55 35 445树3 东22 0 0 0 0 0 5 1 5 4 37 南0 0 0 0 3 0 0 0 0 0 3 西12 1 0 0 0 0 0 0 0 0 12 北7 8 5 0 0 0 0 0 0 0 20 中0 0 0 0 1 2 3 4 6 0 16合计226 9香樟树黑刺粉虱虫口密度=2269/150=15.12(二)天竺桂煤污病的调查步骤:选取校内天竺桂3棵,分别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中,每处随机选择20片叶子,根据每片叶子上的病害面积判断煤污病的级别,并记录如下表2,根据表2数据用病情指数=[Σ(病害级别数×该级别样本数)/(最高级别数×调查总样本数)]×100计算受害程度。
调查校园植物的病⾍害及其防治[案例]调查校园植物的病⾍害及其防治[年级] 七年级⼀、⽴题背景校园是学⽣学习知识和陶冶情操的最佳场所,形形⾊⾊的植物,各不相同,给我们创造了清新、舒适的环境。
据1999年统计,我校⾄少有植物资源⼋⼗余种,长势良好,但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和缺乏种植经验等原因,许多植物病害⾍的发⽣逐年加重,甚⾄有些种类(如含笑)已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防治病⾍害,还我绿⾊校园”的⾏动已是刻不容缓。
因此,我校初⼀年级的学⽣决定对校园植物病⾍害的种类及防治进⾏深⼊的调查。
⼆、调查⽬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学习⽣活和社会⽣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式,以培养学⽣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为主要⽬的的⼀类新型课程。
为把理念落实到⾏动,带领学⽣⾛出课堂,亲近⾃然,深⼊⾃然情景和社会活动领域,让学⽣在各种活动中,通过探究、调查、访问、考察、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来激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增强学⽣社会责任感,培养良好的⾏为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同时,通过对校园⾥各种各样的⽣物进⾏观察和学习,使学⽣既学到了许多⽣物分类⽅⾯的知识,⼜能提⾼他们野外识别⽣物的能⼒,还能为学校调查清楚校园植物病⾍害的种类及其防治⽅法提供⼀些资料,从⽽更好地培养学⽣关注⾝边事物、关⼼学校发展和关爱⾃然的情感。
三、活动安排(⼀)准备阶段2004年3⽉—4⽉为探索科学、简便的学⽣评价体系,我们决定从2004年3⽉开始在贵阳⼆⼗三中初⼀(1)班和初⼀(10)班分别进⾏本课题的研究。
1、问卷调查活动开始先让学⽣设计选择意向调查表,再由学⽣⾃⼰选择并确定调查题⽬。
调查校园植物的病⾍害种类及防治问题,有10.5%的学⽣参加校园⽣物园地的规划,9.6%的学⽣愿意对⽣物进⾏分类⽅⾯的学习。
2、活动分组各班采取⾃愿的⽅式组成兴趣⼩组,4—5⼈为⼀个调查⼩组,并确定组长。
虫害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8月1日。
实习地点,农业科研院。
实习内容:
在农业科研院的虫害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农作物虫害防治的研究工作。
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农作物常见的虫害种类、虫害的危害程度以及防治方法。
通过实地调研和实验研究,我对虫害防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参与了对玉米、水稻、小麦等常见农作物的虫害调查工作。
通过观察和记录,我了解了不同农作物受害的特点,以及对应的虫害种类。
在调查中,我学会了如何识别不同的虫害,包括叶螨、蚜虫、甲虫等。
这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其次,我参与了虫害防治的实验研究。
我们尝试了多种不同的防治方法,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
通过对比实验结果,我了解了不同防治方法的优缺点,以及适用的场景。
在实验
中,我还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农药,以及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总结:
通过这一个月的虫害实习,我对农作物虫害防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亲身参与了调研和实验工作。
这次实习让我对农业科研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随着我国林业的快速发展,虫害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林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为了提高林果病虫害防治水平,我校林学(091)班学生在阿迪力老师的指导下,于2021年6月至8月在库尔勒市香梨研究中心进行了虫害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了解虫害的发生规律、防治方法以及预测预报技术,为我国林业虫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二、实习内容1. 虫害调查实习期间,我们对香梨园进行了全面的虫害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虫害种类、发生程度、发生规律等。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香梨园主要虫害有梨木虱、梨小食心虫、梨茎蜂等。
2. 虫害预测预报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虫害预测预报技术,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气象因素对虫害发生的影响。
通过分析气象数据,我们预测了虫害的发生趋势,为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3. 虫害防治方法实习期间,我们了解了多种虫害防治方法,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
我们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化学防治技术,如喷雾、喷粉等。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生物防治技术,如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制剂防治虫害。
4. 虫害防治效果评估实习期间,我们对虫害防治效果进行了评估。
通过对比防治前后虫害发生程度、梨园产量等指标,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化学防治在短期内能有效控制虫害发生,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虫害产生抗药性,影响防治效果。
(2)生物防治对环境污染小,有利于生态平衡,但防治效果较慢,需要长时间观察。
(3)物理防治主要针对某些特定虫害,如利用捕虫网、灯光诱杀等,防治效果明显。
1. 提高了虫害防治技术水平。
通过实习,我们掌握了虫害调查、预测预报、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为今后从事林业虫害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2. 增强了实践操作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亲自动手进行虫害调查、防治操作,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实习期间,我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4. 拓宽了视野。
实习让我们了解到我国林业虫害防治的现状,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虫害调查报告
班级:植保(药)13-1 姓名:马若影学号:20136769
一、实践目的
1、熟悉二化螟的调查方法
3、掌握常用的虫害调查方法
4、学会对虫害害进行统计分析
二、实践时间:2015年11月7日
三、实践地点:四川农业大学温江农场
四、实践内容
1、水稻田内二化螟虫量调查
采用平行跳跃取样法,连泥拔取水稻稻桩,将每株稻桩仔细剥开查看,观察是否有二化螟幼虫。
2、玉米田内二化螟虫量调查
采用五点取样法,剥开玉米杆观察是否有二化螟幼虫
五、调查结果
1、水稻田
项目调查总株数虫株数虫量
数量203 3 3(未发现二
化螟幼虫,仅发现
3只大螟幼虫)虫株率=1.5%
百株虫量=2
2、玉米田
项目调查总株数虫株数虫量
数量60 4 4
虫株率=6.7%
百株虫量=7
六、讨论
1、水稻田内未发现二化螟幼虫,但在倒桩内发现了3只大螟幼虫;其可能原因有二化螟幼虫栖居位置高于大螟幼虫,收割水稻时把有二化螟卵的水稻植株部分带走了;留下的稻桩过短,二化螟幼虫无法生存;稻桩全部枯萎,不利于二化螟幼虫栖居,而大螟幼虫的生存能力强于二化螟幼虫。
2、玉米田内发现有二化螟幼虫,说明二化螟不仅仅危害水稻,还对玉米有较重的危害;二化螟的危害玉米杆,造成大量的虫洞,导致枯心。
防治方法:主要采取消灭越冬虫源、灌水灭虫、避害等措施。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观察昆虫,了解昆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学习昆虫的分类方法和原则。
3. 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内容1. 昆虫外部形态特征观察2. 昆虫分类实验3. 昆虫生活习性观察三、实验方法1. 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如体型、颜色、翅膀、触角等。
2. 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
3. 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如食性、繁殖方式、栖息地等。
四、实验步骤1. 采集昆虫标本,注意保持标本的完整性。
2. 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并记录下来。
3. 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并记录分类结果。
4. 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并记录下来。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昆虫外部形态特征观察结果:- 昆虫体型大小不一,有微小昆虫,也有体型较大的昆虫。
- 昆虫颜色多样,有红色、绿色、黄色、黑色等。
- 昆虫翅膀有膜质和鳞片两种,部分昆虫无翅膀。
- 昆虫触角形状各异,有丝状、锤状、棒状等。
2. 昆虫分类结果:- 鞘翅目:甲虫类,如蚂蚁、甲虫等。
- 鳞翅目:蝴蝶、蛾类,如蝴蝶、蛾、蚊等。
- 双翅目:蚊、蝇类,如蚊、蝇、蜻蜓等。
- 膜翅目:蜜蜂、蚂蚁类,如蜜蜂、蚂蚁等。
3. 昆虫生活习性观察结果:- 食性:昆虫食性多样,有植食性、肉食性、杂食性等。
- 繁殖方式:昆虫繁殖方式多样,有卵生、幼虫生、蛹生等。
- 栖息地:昆虫栖息地广泛,有陆地、水域、空中等。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昆虫观察实验,我们了解了昆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掌握了昆虫的分类方法和原则。
同时,培养了我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七、实验心得1. 观察昆虫时,要注意细节,如昆虫的体型、颜色、翅膀、触角等。
2. 分类昆虫时,要熟悉昆虫的分类特征,以便准确分类。
3. 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全面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
第2篇一、实验背景昆虫是自然界中数量众多、种类繁多的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提高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我们开展了校内昆虫观察实验。
《园艺作物病虫害防治》——南方果树虫害实习报告学生姓名:XXXX学号:XXXXX年级专业:XXXXXX任课教师:XXXXX20XX年 6 月 10 日一、实习概况1、实习时间:20XX年6月9日2、实习地点:海南大学(海甸校区)校园内3、实习内容:观察椰子树、榕树、荔枝、香蕉、芒果等校园常见行道树、果树、花卉植物等的一些常见害虫。
掌握其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和发病规律、以及掌握其防治方法二、主要害虫介绍:A、荔枝蝽形态特征成虫:体黄褐色,盾形,雌虫体长24-28毫米,雄虫体长22-26毫米,腹面敷有白色蜡粉,但越冬后,经交尾,蜡粉残留较少。
因此,腹面白色蜡粉的完整或残缺,可作当年新成虫与去年越冬后旧成虫区别之标志。
臭腺开口于中足基部侧后方。
雄虫腹部末节背面有1凹下的交尾构造,雌虫腹部末节腹面中央分裂。
卵:近圆形,毫米,多淡绿色,少数黄色,随着胚胎发育渐变为灰褐色。
卵粒常14粒排列成块。
若虫:共5龄。
第1龄体形椭圆,长约5毫米,体色从初孵时的鲜红色渐变为深蓝色,复眼深红色。
第2龄开始体变长方形,长约8毫米,橙红色,外缘灰黑色。
第3龄体长10-12毫米,第4龄体长14-16毫米,体形,体色均同第2龄,但第4龄中胸背侧翅芽明显。
第5龄体长18-20毫米,体色较前各龄略浅,翅芽更长,将羽化时体披白色蜡粉。
若虫的臭腺开口于腹部背面第4-5节间和第5-6节间各一对。
危害特点:荔枝蝽是我国荔枝、龙眼产区最普遍发生为害的害虫。
成虫、若虫刺吸幼果果柄、花穗、嫩梢、导致落果、落花、凋萎。
遇惊扰时射出臭液自卫,臭液触及人的眼睛或皮肤、刺激引起辣痛,射在嫩叶、花穗、果壳上可致局部枯焦。
为害依荔枝、龙眼品种熟期开花、抽梢先后而转移。
发生规律荔枝蝽一年只发生1代,以当年羽化,性未成熟的成虫于树冠较浓密的背风面的叶丛背面越冬。
翌年3月春分前后恢复活动,在新梢、花穗上取食交尾,交尾时间长,受精率高,所以孵化率高。
交尾1~2天后即开始产卵,4~5月间是产卵盛期,至10月上旬仍可见个别卵块。
校园病虫害调查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调查校园病虫害情况,了解校园内病虫害的种类和严重程度,为校园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实验方法:
1、选择校园内具有代表性的若干个地点,如花坛、菜园等,作为调查点位。
2、在调查点位上,按照事先制定的调查表格,记录病虫害的种类和严重程度。
3、调查病虫害时,要注意观察植物叶片、幼苗、根部以及果实上的异常情况,包括叶子凋落、叶子枯黄、干枯、虫卵或虫体等。
4、调查结果要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病虫害的种类、分布情况和严重程度。
实验结果:
经过调查,发现校园内存在以下病虫害情况:
1、蚜虫:蚜虫主要侵害花卉和果树,会导致植物叶片萎缩、变黄以及畸形生长。
2、白粉病:白粉病主要侵害叶菜类植物,如大白菜、油菜等,会导致植物叶片上出现白色粉状物。
3、病菌侵染:常见的病菌有霜霉病、黑斑病等,它们会导致植物叶片上出现斑点、大片褪色和烂熟等现象。
4、鼠害:偶尔会发现校园内有鼠类活动的迹象,如啃食植物的果实、幼苗和根部。
实验结论:
1、校园内的病虫害种类较多,其中蚜虫、白粉病和病菌侵染是比较常见的。
2、病虫害的严重程度不同,但都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针对不同的病虫害种类,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合理施肥、定期喷洒杀虫剂、病害植物的及时清除等。
改进建议:
1、增加定期巡查校园内病虫害情况的频率,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2、引导学生、教职工增强对病虫害的防范意识,避免随意施肥和对植物造成伤害。
3、加强校园内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知识普及,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环境的关注和维护意识。
虫害分析报告范文一、虫害发现情况。
最近咱们这儿可被小虫子给闹翻天了。
就从[发现地点]说起吧,在那个[具体的角落或者区域,比如仓库的东北角],首先发现了一些奇怪的迹象。
那些货物的包装上有好多小窟窿眼儿,就像是被谁拿微型钻孔机给钻过一样。
刚开始还没太在意,以为是运输过程中磕磕碰碰造成的,可仔细一瞧,不得了啊,旁边还有一些像粉末一样的东西,再凑近点儿,就能看到有几个小黑影在那儿窜来窜去的,原来是小虫子在搞鬼。
然后在[另外一个发现地点,例如办公室的绿植旁边]也发现了问题。
那几盆原本长得好好的绿植,叶子上开始出现好多黄色的斑点,有些叶子甚至都被咬得残缺不全了。
原本翠绿翠绿的植物,现在看起来就像被一群小怪兽袭击过一样,看着就让人心疼。
仔细扒拉一下叶子,好家伙,也能看到一些小虫子在叶背那儿躲着呢,像是在偷偷嘲笑我们没发现它们的恶行。
二、虫害种类鉴别。
为了搞清楚到底是哪些家伙在捣乱,我们可是费了好大的劲儿。
通过各种办法,比如说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虫子的外形(感觉自己都像个小侦探了),再结合一些网上的资料和咨询了几个有经验的朋友,总算是弄明白了。
在仓库那儿发现的是锯谷盗,那些小家伙身体细长细长的,就像缩小版的小蜈蚣,褐色的身体看起来还挺不起眼的,但破坏力可不小。
它们就喜欢在那些干货、粮食之类的东西里面钻来钻去,把好好的东西咬得乱七八糟的。
而在绿植旁边的是蚜虫,这些小坏蛋们身体圆滚滚的,绿色或者黑色,密密麻麻地趴在叶子上,就像一群小芝麻。
它们可贪心了,专门吸食植物的汁液,把植物的营养都给吸走了,怪不得那些绿植都病恹恹的呢。
三、虫害产生的原因分析。
# (一)环境因素。
1. 仓库环境。
仓库里的湿度好像有点高了,可能是之前下雨的时候有一些地方漏水,没有及时处理干净。
那些锯谷盗就喜欢这种有点潮湿的环境,就像我们人喜欢住在舒适的房子里一样,它们觉得这样的湿度正适合安家落户,然后就开始大量繁殖,把仓库当成它们的美食天堂了。
2. 办公室绿植环境。
一、调查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校园内害虫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影响了校园环境的整洁,还对师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为了更好地了解校园害虫的现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我校开展了校园害虫调查。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实地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进行。
调查对象包括校园内的教室、宿舍、食堂、绿化带等区域。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害虫种类、数量、分布情况以及师生对害虫问题的关注程度。
三、调查结果1. 害虫种类:本次调查共发现害虫种类10余种,其中最常见的有蚊虫、蚂蚁、老鼠、蟑螂、蜘蛛等。
2. 害虫数量:调查发现,校园内害虫数量较多,尤其在绿化带、食堂、宿舍等区域较为严重。
3. 害虫分布情况:害虫在校园内的分布较为广泛,主要集中在绿化带、食堂、宿舍等区域。
4. 师生对害虫问题的关注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师生对校园害虫问题表示关注,并希望学校能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四、存在问题1. 害虫防治意识不足:部分师生对害虫防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防治措施不到位。
2. 害虫防治设施不完善:校园内害虫防治设施不完善,如捕鼠笼、粘鼠板等。
3. 害虫防治工作缺乏统一管理:校园内害虫防治工作由多个部门负责,缺乏统一管理,导致防治效果不佳。
五、建议措施1. 加强害虫防治宣传教育: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提高师生对害虫防治重要性的认识。
2. 完善害虫防治设施:在校园内增设捕鼠笼、粘鼠板等防治设施,方便师生使用。
3. 建立害虫防治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协作,形成统一管理。
4. 定期开展害虫防治工作:定期对校园内害虫进行普查,发现害虫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5. 引进专业害虫防治机构:与专业害虫防治机构合作,提高防治效果。
六、总结本次校园害虫调查旨在全面了解校园内害虫的现状,为学校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校园内害虫问题较为严重,需要引起重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根据调查结果,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改善校园环境,保障师生身体健康。
调查病虫害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病虫害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日益凸显。
为了掌握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农药使用量,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安全,我国农业院校积极开设了病虫害调查实习课程。
本次实习旨在让我们深入了解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提高我们调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期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学习了病虫害的基本知识,包括病虫害的分类、危害特点、发生规律等。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调查病虫害的方法和技巧,如样方法、捕捉方法等。
2. 实习过程(1)病虫害识别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入田间地头,观察各种农作物上的病虫害现象,对比教材中的图片和描述,对病虫害进行识别。
我们识别出了玉米螟、棉铃虫、红蜘蛛等多种常见病虫害。
(2)病虫害发生规律调查我们通过调查不同农作物上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分析了病虫害与气候、土壤、作物生长周期等因素的关系。
发现病虫害的发生与气候条件、作物生长阶段密切相关,如高温多雨天气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
(3)病虫害防治方法学习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农业防治等。
我们了解到,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等自然因素抑制病虫害,具有长效、环保的特点;化学防治则通过农药杀灭病虫害,但易产生抗药性和污染环境;农业防治则通过调整作物种植模式、提高作物抗病能力等手段降低病虫害发生。
3. 实习成果分析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病虫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识别常见病虫害,分析病虫害发生规律,掌握病虫害防治方法。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我们未来从事农业科研、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习总结本次实习让我们认识到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也让我们对农业产生了更深的感情。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关注病虫害防治领域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