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声声慢)
- 格式:ppt
- 大小:1.94 MB
- 文档页数:23
《声声慢》全文带拼音
shēng shēng màn
杨柳所所依
含情儿儿童
列男女女的
歌歌谣谣之
乘风独自往
落霞映落春
锦此时此时年
《声声慢》是唐代诗人李清照的作品,加上的汉语拼音是为了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诗歌的意境。
这首词以琴瑟和声声慢为主题,通过形象化的比喻来表达作者对感情的思考和感叹。
词的前两句“杨柳依依,才能学画眉”描述了杨柳依偎的形态,同时也暗示了爱情的热烈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紧接着,下面四句“蒙蒙细雨,晓别离”描绘了悲伤和别离的情景,将雨和别离联系在一起,增强了悲伤在心理上的感受。
这里的“蒙蒙细雨”既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是对内心情感的投射。
接下来的两句“纤纤春色”描绘了春天的美景,通过细腻的描写,给人以愉悦和欣然之感。
之后的两句“追赶随自应当”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慨,烦恼和痛苦在这里得以释放。
最后两句“烟销日尽归去吧那远山红还打斜”表达了思念和别离之情,使整首词在情感上更加丰富起来。
同时,李清照运用了比喻和意象等修辞手法,使词中的情感更加深入人心。
总体上,这首《声声慢》通过诗人对自然景色和情感的交融,传达了作者对感情的追逐和热切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别离和孤独的苦闷和无奈之情。
李清照巧妙地运用了形象化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使词中的情感充满了人生的痛苦和忧伤。
这也使得《声声慢》成为了中国古代词人的经典之作,多少人为之倾心。
李清照的声声慢全诗解释《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经典词作,以其深情的描绘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而脍炙人口。
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解释:空空荡荡无主张,冷冷清清好凄凉,悲悲惨惨好心伤。
一时觉暖一时觉凉,身子如何得休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
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
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
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如下: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赏析:这首词的主题集中在愁绪上,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凄凉和伤感。
词中提到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等词语,都描绘了一种凄凉、惨淡的氛围,体现了作者内心的愁苦。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这句话不仅描绘了气候的寒冷,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凄凉和无法平静的状态。
“将息”在这里指的是调养休息,作者因为内心的不平静而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这句话中的“淡酒”和“晚来风急”都是对环境的描写,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在饮酒中品味着愁绪的状态。
虽然喝了三杯两盏的酒,但是还是无法抵挡夜晚的寒风和内心的愁苦。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这句话中的“雁”常常被用来象征离别和思念。
作者看到大雁飞过,想起曾经的离别和思念,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悲伤。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这句话中的“黄花”也常常被用来象征孤独和落寞。
作者看到凋零的黄花,联想到自己的境遇,感到自己如同这黄花一般孤独、落寞。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这句话描绘了作者独自一人在窗边守候的状态,表现了作者的孤独和无助。
声声慢的原文及赏析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声声慢的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声声慢的原文:声声慢·寻寻觅觅宋代: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赏析一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声声慢·寻寻觅觅》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
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
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
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
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
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
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
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
词人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难道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
声声慢原文及翻译赏析《声声慢》此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词人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下面是关于声声慢原文及翻译赏析的内容,欢迎阅读!声声慢——[宋] 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声声慢》:词牌名,又名《胜胜慢》。
有平韵仄韵二体,本篇是仄韵体。
寻寻觅觅:若有所失,想把它寻找回来而不可得的心理状态。
形容内心空虚,心神无主的样子。
寻,寻思。
觅,搜索。
冷冷清清:既是指环境的冷清,也指心情的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描绘内心孤独痛苦的感觉。
凄凄,凄苦寒冷悲伤的样子。
惨惨,悲惨,内心忧郁的状态。
语出《诗经·小雅·正月》:“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虚。
”戚戚,忧愁,心有所动的样子。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于我心有戚戚焉。
”形容心情极度忧伤。
乍暖还寒时候:指深秋天气变化无常,由暖而变寒,忽暖忽寒。
语出张先《青门引》“乍暖还清冷。
”乍,刚,初。
还,旋即。
最难将息:很难调养自己。
将息,休养,调理。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正无限伤心的时候,偏偏又认出它们是我旧时相识。
此句是见景生情,回忆早年寄给丈夫的《一剪梅》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子来时,月门西楼。
”因此这里称雁为旧时相识。
憔悴损:枯萎凋零。
如今有谁堪摘:如今有谁还会有兴致采摘呢独自怎生得黑:独自一人,怎么才能挨到天黑呢怎生,怎么。
黑,天黑。
梧桐更兼细雨:再加上细雨打到梧桐树叶上。
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
这次第:这种情况,或这般光景(宋时的口语)。
次地,有一系列、一连串的意思。
怎一个愁字了得:怎能是一个愁字概括的了得呢!【翻译】一个人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可是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呈现在眼前的和滞留于心的只有孤寂和冷清;这怎能不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上心头,令人难以忍受。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译文: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尽!鉴赏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
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
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
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
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
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
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声声慢宋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29] ,最难将息 [30] 。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31] ,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29]“乍暖”句:三秋天气,已经薄寒,忽然又复回暖。
[30]将息:调养摄生。
[31]次第:情形,景况。
译文: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评析:此词都空依傍,全凭一气贯注,故能绝去畦畛,特立独行。
夏承焘先生以为,起笔连叠十四字,寻、清、凄、戚四字皆为在唇齿间发音的尖字(当如京剧韵白读作sún、cīng、cī、ciè),见出主人公内心之愁苦嗫嚅。
张端义《贵耳集》云:“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调者难。
”此语最有识。
又云:“‘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黑’字不许第二人押”,亦殊有见。
盖“黑”字本极俗之口语,易安用来,却不觉伧俗,而只觉新警,是谓扫俗为雅,真大作家手段。
王国维《人间词话》尝云:“‘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久贫贱,##轲长苦辛’。
可为淫鄙之尤。
然无视为淫词、鄙词者,以其真也。
”易安能扫俗为雅,个中消息,正在一“真”字。
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1左右),号易安居士,章丘(今属山东)人。
李格非之女,赵明诚室。
幼有才藻,工古文诗词,富金石文物收藏。
建炎三年(1129)夫卒,流寓越州、杭州,晚居金华。
声声慢诗词声声慢古诗原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诗词吧,你知道《声声慢》李清照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声声慢》译文及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①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②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③乍暖还寒:忽暖忽寒,指秋天的天气。
④息:休养,调理。
⑤敌:对付,抵挡。
⑥极。
表示程度极高。
⑦堪:可。
⑧怎生:怎么,怎样。
⑨次第:情形,光景。
⑩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译文我苦苦地寻觅着,在这孤独的世界中,满心悲戚这将要转暖的寒冷天气,最令人难以休息。
三两杯淡酒怎么能抵挡得住这寒风?看到雁飞过,更让我伤心,这大雁是以前的相识呀。
曾经那么繁盛地开在枝头的菊花,如今已憔悴不堪,谁还有兴致把它摘来戴在头上?守着窗户,独自一个人如何熬到天黑?梧桐树上飘下一片片走完生命历程的黄叶,细雨一点一滴打在梧桐叶上,如同苦泪滴在心头。
此情此影,哪是一个“愁”字概括得了的呀!鉴赏1李清照(公元1084-1155年),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词人,章丘明水(今山东济南)人。
她出生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学识广博,以文章着名,受到苏轼的赏识,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并称为苏轼“后四学士”.李清照的母亲也出身于名门望族,善文能诗,是有名的才女。
在这样的家庭中,李清照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六七岁时,便熟读诸子百家的文章,十岁左右,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已精通娴熟。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就一鸣惊人,写下《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充分显示了她的才华,轰动整个京城。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生活闲适富足,父母开明宽容,她经常与朋友饮酒野游。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注释、译文【原文】《声声慢》宋·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寻寻觅觅:若有所失、顾盼期待、彷徨不安的样子。
冷冷清清:指四周空寂凄凉。
凄凄:悲伤的样子。
惨惨:忧郁的样子。
戚戚:忧愁的样子。
乍暖还寒:时而暖和,时而寒冷。
指秋天气候变幻无常。
乍,忽然。
将息:调养休息,保养身体。
敌:对付,抵挡。
晚:一作“晓”,如俞平伯《唐宋词选释》注作“晓”字,亦颇有味。
雁:古有雁足传书的典故。
伤心:作者曾寄《一剪梅》给丈夫赵明诚,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之句,如今丈夫已逝,家乡难回,故云“伤心”、“旧时相识”。
却:还,且。
副词,表轻微的转折。
黄花:菊花。
憔悴损:憔悴得很。
有谁堪摘:犹言无甚可摘。
谁,何,承上文指花。
堪,可。
一说有谁堪与共摘。
怎生:怎么,怎样。
生,语气助词,无义。
黑:指天黑。
更:另,又。
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了得:包含,概括,了结。
【大意】我若有所失地苦苦寻觅,只见四下里冷清孤凄,使我心情更加愁苦悲戚。
忽冷忽热的天气,最难调养休息。
喝下这三两杯淡酒,怎能抵挡黄昏时骤然袭来的冷风寒气! 望天空只见一行大雁向南飞去,我伤心不已,偏又认出它们是我旧时相识。
满地的菊花零落堆积,已经憔悴枯损,如今还有什么可以采摘!守着窗边,独自坐着,怎样才能挨到日暮天黑!凄凄梧桐又承受细雨淅沥,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
这情景堪嗟堪泣,怎能用一个“愁”字概括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