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碘的性质及提取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25.50 KB
- 文档页数:7
《溴、碘的提取》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教学实验教科书化学1(苏教版)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从化学1教材内容安排顺序看,本课时安排在学习了氯气的生产原理、氯气的性质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后,将有较强的基础理论指导。
同时以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元素与化合物的知识,对后面的专题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有较好的借鉴作用,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众多的自然资源中,海水是十分重要的资源之一。
利用海水中富含的化学物质,如氯化钠、氯化镁、溴化钠、碘化钠等,能获得活泼的非金属卤素单质。
这既是高中学生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认识化学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重要内容。
二、学习者分析1、高一学生的认识与思维特点处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发展过渡的关键时期。
2、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并完成了本单元“氯气的生产原理”和“氯气的性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我听见因而我忘记,我看见因而我记得,我亲手做因而我理解”。
学生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探索发现。
三、学习目标1、了解从海水中提取溴、碘的过程,认识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用途2、了解工业上从海水中获取溴和海带中获取碘单质的基本方法3、掌握氯、溴、碘间的置换反应;4、掌握萃取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5、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的现象和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动手能力。
6、过从海水中提取溴、碘的,让学生意识到人类生活的自然是提供人类生活资源的重要来源和社会责任感。
四、重点难点及处理1、教学重点(1)溴、碘的性质;(2)溴、碘提取的反应原理和方法。
2、教学难点(1)溴、碘提取的反应原理、方法及工业生产流程;(2)氯、溴、碘的性质比较及规律。
五、教学准备1、PPT辅助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2、实验用品盐水、新制氯水、溴水、碘、、NaCl、 NaBr、 NaI溶液、蒸馏水、酒精、CCI4溶液及试管等。
溴、碘的提取导学案【主干知识】1.溴、碘的提取:从海水中提取溴,通常是将氯气通入提取后的母液中,将溶液中的氧化成。
生成的单质溴仍然溶解在水中,鼓入或,能使挥发出来,冷凝得到,精制粗溴可得到高纯度的溴单质。
海洋中某些植物具有富集碘的能力,如等。
所以从中提取碘是工业上获取碘的一种途径。
2.溴、碘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溴是色味,易,密度比水的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碘是色的体,易。
溴、碘在水中都溶解度都很,但易溶于、等有机溶剂。
3.氯、溴、碘单质间的置换☆〖信息提示〗4.卤素:氯、溴、碘的电子层结构非常相似,其最外层都为7个电子,都容易得到1个电子而使最外层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是非常相似的。
比如溴、碘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与氢气,与水以及与碱发生反应,生成物跟氯气分别与氢气、水、碱的反应相似。
请你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⑴.与氢气的反应:溴、碘与氢气反应跟氯气与氢气反应相似,均生成相应的气态氢化物,只是反应条件有所区别氯气和氢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
溴和氢气在500。
C条件下反应:。
碘和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但生成物不稳定易分解,又生成碘和氢气。
⑵.与水的反应:溴、碘与水反应跟氯气与水反应相似,均生成相应的酸和次卤酸氯气+水:溴+水:碘+水:⑶.与碱反应:溴、碘与碱反应跟氯气与碱反应相似,均生成相应的次卤酸盐、金属卤化物和水: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溴与氢氧化钠反应:碘与氢氧化钠反应:⑷.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氯气+溴化钾:氯气+碘化钾:溴+碘化钾:☆〖信息提示〗5.碘的提取工业流程:①灼烧:将食用干海带,烧成海带灰后,自然冷却。
②浸泡:将灼烧所得海带灰,不断搅拌,③氧化:在滤液中加入,静置。
④提纯:将所得溶液进行、,从而得到单质碘。
其流程如下:水氯气海带灼烧浸泡过滤氧化提纯碘单质6.溴、碘的应用:溴、碘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溴可用于生产多种药剂,如等。
是一种重要的感光材料,是胶卷中必不可少的成分。
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教案(共5篇)第一篇: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教案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一、教学目标1、知道海水提溴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2、知道海带提碘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流程。
3、知道几种分离物质的方法4、认识溴、碘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5、通过海水提溴和海带提碘的学习,认识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物质制备和提取的一些过程和方法。
认识到海水是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培养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从海水或海产品中提取溴、碘单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通过分析、讲解、对比等方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新课过程[情境创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的资源,我们目前已经掌握了从海洋中提取氯的方法,但海洋还有大量的资源等着我们去开发。
虽然在海水中几乎存在所有的常见元素,海水中除了H2O外含量最高、最容易获得的物质是食盐。
大多数的元素含量较低。
但目前从海水中提取的两类物质已经形成产业。
分析表中数据:一类是海水中含量较高提取容易的物质如镁、钾等;另一类是陆地含量极少,只能从海水中提取的物质,如溴、碘等。
(一)从海水中提取的元素-溴引言:溴在科学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有很多用途。
陆地上溴的储量只占地球上溴的总储量的1%,剩余99% 的溴分布在海洋中。
溴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用量很大,然而我国溴的年产量仅数千吨,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需要大力开展海水提溴的研究和开发。
1)提问溴的用途:学生回答不全面教师总结:被称为“海洋元素”的溴也被广泛的运用于生产和生活中,它可以用于生产多种药剂,例如熏蒸剂、杀虫剂、抗爆剂等等。
2)介绍提溴方法的发展历史和现状1)早在19世纪初,法国化学家就发明了提取溴的传统方法(以中度卤水和苦卤为原料的空气吹出制溴工艺),这也是目前工业规模海水提溴的惟一成熟方法。
2)此外,树脂法、溶剂萃取法和空心纤维法提溴新工艺正在研究中。
专题二溴、碘的提取教案三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从海水中提取溴、碘的过程,认识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用途;2)、了解工业上从海水中获取溴和海带中获取碘单质的基本方法3)、掌握氯、溴、碘间的置换反应;4)、掌握萃取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的现象和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从海水中提取溴、碘的,让学生意识到人类生活的自然是提供人类生活资源的重要来源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溴、碘提取的反应原理和方法三、过程和方法实验探索﹑实际操作﹑引导启发四、教学思路新教材区别于以往教材的一大特点是通过实验本身去探索和归纳知识及与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知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本节课注重从实验本身出发,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一些物质的性质,再由教师引导及学生讨论一起获得知识理论,再来认识实际应用。
很好的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这一科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创设情景] 可能在坐的各位许多都喜欢拍照,按下按扭,美丽的图案就很快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感光胶片在这一刹那起了决定性作用。
那什么东西使感光胶片会有如此神奇的功能呢?[学生回答] 碘化银[教师评价] 非常的好!同学们复习新课非常到位。
[教师讲述] 碘化银是一种很好的感光材料,可以用来拍照。
它也有另外一种类似于干冰的重要用途—人工降雨。
人体含有少量的碘,但碘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碘缺乏可对人体尤其是儿童智力发育造成严重危害,缺了碘就会得“大脖子”病,1990年世界儿童首脑会议制定了“2000年全球消灭碘缺乏病”的目标。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从海水中提取溴﹑碘。
[板书]:一.溴、碘的提取原理[演示实验1]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 KBr溶液,滴加少量新制氯水,①振荡,静置,观察实验现象;②再滴加少量CCI4,振荡,静置,观察实验现象。
[分组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3ml KI溶液,分别滴加少量溴水和新制氯水,①振荡,静置,观察实验现象;②再滴加少量CCI4,振荡,静置,观察实验现象。
《溴和碘的提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溴和碘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理解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溴和碘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学会实验室中制取溴和碘的基本操作。
二、知识梳理(一)溴和碘的存在1、溴溴在自然界中主要以_____形式存在于海水中,其浓度较低。
2、碘碘在自然界中主要以_____形式存在于海带等海洋植物中。
(二)溴和碘的物理性质1、溴(1)溴是一种_____色液体,易_____。
(2)有刺激性气味,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3)密度比水_____。
2、碘(1)碘是一种_____色固体,易_____。
(2)碘单质遇淀粉溶液变_____色。
(3)碘的密度比水_____。
(三)溴和碘的化学性质1、溴(1)与金属反应溴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如与铁反应生成_____。
(2)与非金属反应溴能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_____。
(3)与水反应溴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与碱反应溴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碘(1)与金属反应碘能与某些金属反应,如与铁反应生成_____。
(2)与非金属反应碘能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_____,但反应条件比溴与氢气反应更_____。
(3)与水反应碘与水的反应程度很_____。
(4)与碱反应碘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四)从海水中提取溴1、工艺流程(1)先用_____将海水中的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
(2)然后用空气将生成的溴吹出,并用_____溶液吸收。
(3)最后用_____将溴单质从吸收液中氧化出来,得到液溴。
2、相关化学方程式(1)氧化反应:_____。
(2)吸收反应:_____。
(3)再氧化反应:_____。
(五)从海带中提取碘1、工艺流程(1)将海带灼烧,使其中的有机物转化为_____。
(2)用水浸泡灼烧后的海带灰,过滤得到含有碘离子的溶液。
(3)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氧化剂,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
课题:溴、碘的性质及提取一、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及学生分析【课程标准】1. 认识化学在海水的开发和利用中的实际应用,了解海水综合利用的一般原理和流程;2. 以自然资源海水中提取溴和碘,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安排在苏教版化学一的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的第一单元最后一节中,在这之前专题二的第一单元介绍了氯及其化合物,以及制备氯的方法和从得失电子、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本课时内容分为从海水、海带中提取溴、碘单质的流程和溴、碘的性质两部分。
【学生分析】学生对氯气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有一定掌握,对氧化还原反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从化合价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并不难被学生所接受,很多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路,这些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作为四星级高中,震泽中学的生源在本地区处于比较优质的水平,学生有综合运用知识的可能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从海水或海产品中提取溴、碘单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认识溴、碘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列举重要用途;3.知道溴、碘单质的性质及离子的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1.结合反应原理分析提取溴和碘的过程,体会实验设计的方法;2.通过将溴碘离子转化为单质进行富集、分离、转化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方法在物质分离中的应用,并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对化工生产流程的原理、步骤和安全防护进行简单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海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增强环保意识;2.通过对溴碘的提取及应用的了解,感受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化学学科的价值,培养热爱化学的情感,投身化学的志趣。
3.深切感受化学知识的力量,并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工业生产问题进行思考和决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经济效益及化学工业中风险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溴、碘的提取流程和原理;溴、碘的性质。
难点:溴、碘的提取流程和原理。
《溴、碘的提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从海水中提取溴、碘的过程,认识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用途;(2)掌握氯、溴、碘间的置换反应;(3)掌握萃取的原理及操作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养成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的探究,知道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方法,形成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海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建立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态度。
二、课前准备教师的准备①多媒体课件②实验仪器和药品仪器:试管若干、碘升华装置药品:溴水,碘水,氯水,CCl4溶液,蒸馏水,液溴三、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我们先来看一些美丽的照片。
现在在这信息时代,我们的数码相机都非常多,索尼,佳能等等。
在以前,我们并不是用这些拍照的,我们会拿着胶卷去相馆洗照片。
有种胶卷在中国非常有名,叫柯达。
那摄影师是如何将这黑乎乎的胶卷变成美丽的照片呢?这里有有一个神奇的物质——溴化银。
溴化银是一种非常好的感光材料,同时呢,碘化银也具有这种感光用处。
它还有另一个用途-—人工降雨。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下这两种元素:溴和碘.【展示】海洋中主要元素组成溴元素:海洋总储量1×1014t,“海洋元素”,在海洋中主要存在形式:Br-碘元素:海洋总储量8×1010t,在海洋中主要存在形式:I—【教师】我们知道海洋中存在着丰富的溴元素和碘元素,那么我们如何从海洋中将它们提取出来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过渡】首先,我们要先了解溴和碘的相关性质,然后通过这些知识,去设计出合理的提取方案。
一、溴、碘的物理性质1、溴的物理性质(展示液溴)【教师】大家从它的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描述溴的物理性质,注意观察中间的那层.【学生】颜色:深红棕色液体(唯一的液态非金属)液封:易挥发(刺激性气味,有毒)ρBr2 〉ρH2O具有强的腐蚀性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易溶于乙醇、CCl4、苯等保存方法:棕色试剂瓶液封2、碘的物理性质(展示碘单质)【教师】大家从它的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描述溴的物理性质【学生】颜色:紫黑色晶体,有金属光泽易升华(演示实验,与溴的挥发做比较)——可用于碘单质的分离在水中溶解度比溴还小,易溶于乙醇、CCl4、苯等保存方法:棕色试剂瓶密封【探究】淀粉遇碘变蓝还是I—变蓝,如何设计实验?【设计】试管1:淀粉加碘水试管2:淀粉加碘化钾溶液【教师】这是一个特征反应,可以验证碘单质的存在。
高中化学溴碘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溴碘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2. 掌握溴碘在实验中的常见性质及相关实验操作技巧;3.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溴碘的性质及其特点;2. 溴碘的实验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准备1. 实验仪器:试管、滴管、试管架、玻璃棒等;2. 实验药品:溴、碘、苯酚溴酚溶液等;3. 实验操作指导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溴碘的性质及其应用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2. 理论讲解:介绍溴碘的基本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要着重强调溴碘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3. 实验操作:进行有关溴碘的实验,比如制备三碘甲烷,观察其颜色变化等。
同时,学生要注意实验操作的安全,如避免溴碘与皮肤接触,防止溢出等。
4. 性质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解释其中的化学原理,加深对溴碘性质的理解。
5. 拓展应用:介绍溴碘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消毒剂、药物等,引导学生思考其重要性和作用。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溴碘的性质及其应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掌握一些相关实验操作技巧。
同时,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加深印象。
六、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做好笔记和总结。
2.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溴碘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 设计一个有关溴碘的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溴碘的性质及其应用,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溴和碘的提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溴和碘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理解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实验室中提取溴和碘的基本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培养合作学习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化学在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原理和工艺流程。
(2)实验室中提取溴和碘的实验操作。
2、教学难点(1)氧化还原反应在溴和碘提取中的应用。
(2)萃取和分液的操作原理及实验技巧。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溴和碘的相关图片或实物,如红棕色的溴水、紫黑色的碘单质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溴和碘的了解程度,从而导入新课。
2、知识讲解(1)溴和碘的物理性质展示溴单质和碘单质,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物理性质,并填写表格进行总结。
|物质|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熔沸点|||||||||溴单质|红棕色|液体|刺激性|在水中溶解度小,易溶于有机溶剂|较低||碘单质|紫黑色|固体|刺激性|在水中溶解度小,易溶于有机溶剂|较高|(2)溴和碘的化学性质①与金属的反应举例说明溴和碘与铁、铜等金属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强调反应条件和产物。
②与非金属的反应如溴和碘与氢气的反应,比较反应的难易程度和稳定性。
③与水的反应简单介绍溴和碘与水的微弱反应。
(3)从海水中提取溴讲解从海水中提取溴的工艺流程,包括浓缩、氧化、提取等步骤。
首先,利用晒盐后的卤水进行浓缩,得到含溴离子的溶液。
然后,通入氯气将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
最后,利用空气吹出法或溶剂萃取法将溴单质提取出来。
(4)从海带中提取碘介绍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步骤,包括灼烧、浸泡、氧化、萃取等。
课题:溴、碘的性质及提取
(苏教版2009年6月第5版必修1 专题2 第一单元)
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吴光明
一、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及学生分析
【课程标准】
1. 认识化学在海水的开发和利用中的实际应用,了解海水综合利用的一般原理和流程;
2. 以自然资源海水中提取溴和碘,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安排在苏教版化学一的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的第一单元最后一节中,在这之前专题二的第一单元介绍了氯及其化合物,以及制备氯的方法和从得失电子、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本课时内容分为从海水、海带中提取溴、碘单质的流程和溴、碘的性质两部分。
【学生分析】
学生对氯气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有一定掌握,对氧化还原反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从化合价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并不难被学生所接受,很多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路,这些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作为四星级高中,震泽中学的生源在本地区处于比较优质的水平,学生有综合运用知识的可能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从海水或海产品中提取溴、碘单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认识溴、碘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列举重要用途;
3.知道溴、碘单质的性质及离子的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反应原理分析提取溴和碘的过程,体会实验设计的方法;
2.通过将溴碘离子转化为单质进行富集、分离、转化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方法在物质分离中的应用,并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对化工生产流程的原理、步骤和安全防护进行简单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海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对溴碘的提取及应用的了解,感受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化学学科的价值,培养热爱化学的情感,投身化学的志趣。
3.深切感受化学知识的力量,并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工业生产问题进行思考和决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经济效益及化学工业中风险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溴、碘的提取流程和原理;溴、碘的性质。
难点:溴、碘的提取流程和原理。
溴、碘的提取流程中包含了溴碘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在没有性质作为准备的前提下,学生很难理解该流程的原理,所以提取流程和原理的学习就成了教学的难点。
突破该难点的办法是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探究实验等活动,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用化学的方法和手段去解决,从而实现对知识的自主学习。
四、教学流程图
本节课设计旨在体现新课程的新理念,促进“以知识传递为主”向“以学生认知发展为主”的转变,鼓励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提高能力,形成相应的学科观念,保证可持续发展。
最后通过对两个流程的对比这一环节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科学过程和技术思想,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学科的价值,知道任何工业生产中风险和机遇共存,学习、研究物质的性质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认识真实的化学世界,更主要是为了服务社会,把人类居住的环境变得更和谐美好,人类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在实际上课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够热烈,可能问题设置梯度不够到位,在课堂气氛调动方面功力不够,需要我去反思和学习。
《溴和碘的性质及提取》实验活动单
实验活动一:
1.取0.0008 mol/L KBr溶液2 mL的滴入8滴左右新制氯水,观察现象;
2.再加入1 mL的CCl4 振荡,静置,观察现象?
实验活动二:小组合作, 探究检验物质中的“碘”元素的存在
实验报告
小组成员:
实验名称:检验________中碘元素的存在形式。
实验一简要步骤:
现象:
结论:
实验二简要步骤:
现象:
结论:
……
我们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