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交通运输法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456.50 KB
- 文档页数:39
第1章-综合交通运输概述1.1 引言综合交通运输是指包括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各种交通方式在内的综合运输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综合交通运输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章将对综合交通运输的定义、特点以及发展现状进行概述。
1.2 综合交通运输的定义综合交通运输是指利用多种交通方式进行运输的系统。
通过多种交通方式的组合运输,可以更加高效地满足人们对货物和人员运输的需求。
比如,在长途货物运输中,可以通过公路将货物运送到火车站或码头,然后使用铁路或水路进行长距离运输,最后再通过公路将货物运送到目的地。
综合交通运输能够充分发挥各种交通方式的优势,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
1.3 综合交通运输的特点综合交通运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3.1 多种交通方式的组合运输综合交通运输采用多种交通方式的组合,将各种交通方式的优势相互补充,从而提高整体运输效率。
不同的交通方式具有不同的运输能力、速度、成本等特点,通过综合运输可以灵活选择适合的交通方式,满足不同的运输需求。
1.3.2 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综合交通运输可以合理利用各种交通方式的特点,减少空驶和重复运输,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比如,通过公路将货物运送到火车站,再使用铁路进行长途运输,可以减少公路上的货运车辆,降低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
1.3.3 提供更好的运输服务综合交通运输可以根据不同的运输需求,提供更加灵活和便捷的运输服务。
比如,对于大批量、低价值的货物运输,可以选择水路或铁路进行长途运输,而对于小批量、高价值的货物运输,可以选择航空进行快速运输。
综合交通运输可以根据货物的特点和要求,选择最合适的运输方式,提供定制化的运输服务。
1.4 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现状目前,综合交通运输已经成为国内外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
国内交通运输部门正积极推动各种交通方式的协调发展和互联互通。
在城市交通领域,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也是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方向。
道路运输交通安全培训教材第一章:道路交通安全概述道路交通安全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系着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为了提高道路运输行业从业人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本教材旨在系统地介绍和培训道路运输交通安全知识。
第二章:交通法规与道路标识2.1 交通法规概述2.1.1 交通法规的重要性2.1.2 交通法规的法律效力2.1.3 交通法规的适用范围2.2 交通法规的主要内容2.2.1 驾驶证相关法规2.2.2 交通信号灯法规2.2.3 超速行驶法规2.3 道路标识与标线2.3.1 交通标志牌2.3.2 道路标线2.3.3 路口标线第三章:安全驾驶技能3.1 车辆的安全检查与日常维护3.1.1 检查轮胎胎压3.1.2 检查车辆照明设备3.1.3 检查制动系统3.2 安全驾驶的基本原则3.2.1 规避危险驾驶行为3.2.2 维持车距和减速控制3.2.3 合理使用车道3.3 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安全驾驶技巧3.3.1 雨天行车3.3.2 雾天行车3.3.3 夜间行车第四章:紧急事故处理与逃生技巧4.1 紧急刹车与躲避危险4.1.1 紧急刹车技巧4.1.2 避开障碍物的方法4.1.3 高速公路上的紧急躲避4.2 火灾事故处理与逃生4.2.1 车辆火灾应对措施4.2.2 乘车人员逃生技巧4.2.3 保持冷静与迅速撤离4.3 水险事故处理与逃生4.3.1 水险事故预防措施4.3.2 汽车进水应对策略4.3.3 水险逃生技巧与自救方法第五章:客车安全与乘客服务5.1 客车安全检查与维护5.1.1 客车底盘检查5.1.2 客车车体检查5.1.3 客车设备检查5.2 乘客服务与管理5.2.1 客车安全宣传与教育5.2.2 客车安全驾驶技巧培训5.2.3 乘客紧急情况处理指南第六章:货车运输安全管理6.1 载货车辆安全运输要点6.1.1 货物装载与固定措施6.1.2 载货车速度与车距控制6.1.3 危险品运输安全管理6.2 载货车辆安全行驶技巧6.2.1 货车行驶防滑措施6.2.2 货车超车技巧6.2.3 高速公路货车行驶注意事项结语:通过本教材的学习,道路运输行业从业人员将能够全面了解交通法规和道路安全标识,提高驾驶技能并掌握应对紧急事故的处理与逃生技巧。
交通运输安全知识培训教材第一章交通运输安全概述交通运输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同时也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
为了提高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本教材将重点介绍交通运输安全知识。
第二章交通法律法规2.1 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基本法律。
该法规定了驾驶人、行人和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义务和责任,具体规定了交通行为的标准和限制。
2.2 交通信号灯使用规定交通信号灯是道路交通管理的重要手段,合理使用交通信号灯能够有效引导车辆和行人的通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第三章驾驶技能培训3.1 驾驶员培训制度驾驶员培训制度是保证驾驶员具备良好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的重要举措。
本节将介绍驾驶员培训的法律法规和培训内容。
3.2 驾驶操作技巧驾驶操作技巧是驾驶员必备的基本技能。
本节将重点介绍驾驶员在不同路况下的驾驶技巧和应对策略。
第四章交通事故预防4.1 交通事故的危害和原因分析交通事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本节将详细分析交通事故的危害和常见原因。
4.2 交通事故预防策略从交通组织、行驶安全、防护设施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交通事故预防的策略和措施,帮助交通从业人员提高对交通事故的预防意识。
第五章交通安全应急处置5.1 交通意外事故应急原则交通意外事故的处置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流程,本节将介绍事故处置的基本原则。
5.2 应急处置技能交通安全意外事故发生时,正确的应急处置技能能够最大程度减少事故损失。
本节将介绍交通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的常见技能和方法。
第六章交通运输安全管理6.1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职责和工作原则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是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交通运输工作的机构,本节将介绍其职责和工作原则。
6.2 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制度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交通运输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节将介绍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结语交通运输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不断加强安全意识培养和技能提升,明晰交通规则,正确运用交通安全知识,才能够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人们的出行安全。
第一章绪论交通运输法规是指国家立法机关为了加强交通运输管理而颁布的法律以及国家行政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制定和发布的行政法规、规章,是集行政法、民法和经济法为一体的调整交通运输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也是调整交通运输行政权力的创设、行使和监督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
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规范交通秩序、保护相关主客体的合法权益。
现行交通运输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在宪法的基础上,以交通运输法律为龙头,以交通运输行政法规为骨干,以交通运输行政规章为补充的纵横相结合的系统。
交通运输法规的适用范围:空间效力范围:铁路、公路、水路海上及航空运输法律法规。
时间效力范围:开始生效时间。
对人的效力:与交通运输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一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必须遵守我国交通运输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违反者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调整对象——交通运输特定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
1、国家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宏观调控与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宏观经济管理关系。
2、国家对交通运输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主体行为的经济管理和监督关系。
3、交通运输企业内部组织、成员之间的微观经济管理关系和经济协作关系。
4、交通运输企业和其他市场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
5、交通运输行政管理权力行使运用过程中,交通行政管理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最常见、最需要调整6、交通运输行政管理权力在实施监督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
国家或地方权力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社会团体、公民、舆论媒体等与交通运输管理机关的监督关系。
7、法律授权或受交通行政管理机关委托的组织行使行政权力时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也需要调整。
交通运输法规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民族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规章;7、国际条约;8、法律解释。
交通运输法律关系的产生——产生于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情况法律事件: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引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法律行为:法律行为、行政行为和司法行为交通运输法律关系的类型交通运输经济法律关系:主要是交通运输客货运输关系。
第四节基于交通强国的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本节知识点】【知识点】交通强国阶段目标★★★【知识点】基础设施建设和布局方面★★★【知识点】交通工具和装备方面★★【知识点】运输服务方面★★【知识点】科技创新方面★★【知识点】安全保障方面★★【知识点】绿色交通方面★★【本节内容精讲】【知识点】交通强国阶段目标★★★《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交通强国的发展目标,即从 2021 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推进交通强国建设。
第一阶段,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
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满意度明显提高,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能力显著增强;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达到新高度;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基本实现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交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第二阶段,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
基础设施规模质量、技术装备、科技创新能力、智能化与绿色化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交通安全水平、治理能力、文明程度、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面服务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人民享有美好交通服务。
例题精讲【例题•单选】《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交通强国的阶段发展目标中,第一阶段的目标没有()。
A.到2035 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B.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C.基本形成“全国123 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 快货物流圈”D.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达到新高度【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B 选项为第二阶段的目标。
【例题•多选】《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交通强国的发展目标,到 2035 年,基本形成“全国 123出行交通圈”。
第一章交通运输法概述1交通运输概述1.1交通运输的概念交通运输是人类社会生产、经济、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在衔接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以及保证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的联系交往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交通运输业是指由各种运输方式所组成的专门从事运输业务的各类型企业的总称。
现代交通运输业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运输五种基本运输方式。
国内旅客运输主要以铁路、公路运输为主要运输方式,航空客运呈快速发展的趋势,水路客运占有的市场份额较小;国内货物运输以铁路、水运、公路为主要运输方式,管道运输和航空运输占有很小的比重。
国际货物运输主要是国际贸易物资运输,通常又被称为国际贸易运输,即对外贸易运输,简称外贸运输。
国际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主要包括:①水上运输。
又可分为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②陆上运输。
又可分为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③航空运输;④邮政运输;⑤集装箱运输;⑥国际多式联运;⑦管道运输等。
1.2交通运输业的特点交通运输业作为一个特殊的产业部门,在我国被列入第三产业的流通部门。
运输业的产品,对旅客运输来说,是人的位移,并以运输的旅客人数(客运量)和人公里数(旅客周转量)为计量单位;对货物运输来说,是物的位移,并以运输的货物吨数(货运量)和货物吨公里数(货物周转量)为计量单位。
交通运输业按其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生产过程和产品属性与其他产业部门相比有比较大的区别,其主要特点有:⑴运输生产是在流通过程中进行的。
运输活动是生产过程的组成部分,就整个社会生产过程而言,运输生产是在流通领域内继续进行的生产过程。
⑵运输生产过程不会改变劳动对象的理化属性和形态,而只改变运输对象(旅客、货物)的空间位置。
对旅客来说,其产品直接被人们所消费;对货物运输来说,它把价值追加到所运输的货物身上。
⑶在运输生产过程中,劳动工具(运输工具)和劳动对象(客货)是同时运动的,它创造的产品(客、货在空间上的位移)不具有物质实体,并在运输生产过程中同时被消费掉,因此,运输产品既不能储备,也不能调拨,只能在运输能力上保有后备,以满足运输量的波动和特殊的运输需要。
第1章-综合交通运输概述1.1 什么是综合交通运输?综合交通运输是指利用多种不同的交通方式进行货物或人员运输的系统。
它包括了陆路交通、水路交通和空运交通等不同的交通方式,通过协调和整合这些交通方式,实现高效、便捷的运输服务。
综合交通运输的目的是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运输成本,同时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对不同运输方式的需求。
综合交通运输也是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供多样化和灵活性的运输选择,为商品流通和生产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1.2 综合交通运输的优势综合交通运输相比单一交通方式有着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2.1 多样化的选择综合交通运输可以根据不同的货物特性和运输需求,选择最合适的交通方式进行运输。
比如,对于大量货物的长途运输,可以选择水路运输,而对于紧急和高价值货物的运输,可以选择空运。
1.2.2 优化运输路径综合交通运输可以通过优化运输路径,减少运输时间和运输距离,降低运输成本。
通过合理组织不同的交通方式,利用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可以实现最短路径的选择,提高运输效率。
1.2.3 提高运输效率综合交通运输可以充分利用各个交通方式的特点,进行合理的组合,提高运输效率。
比如,利用水路运输进行远距离运输,再通过陆路运输实现终点配送,可以更快速地完成货物运输。
1.2.4 降低运输成本综合交通运输可以通过合理组合交通方式,降低运输成本。
不同交通方式之间具有互补特点,可以相互弥补各自的不足之处,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货物运输的经济效益。
1.3 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综合交通运输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并随着全球化和物流产业的发展持续壮大。
目前,综合交通运输正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3.1 转向智能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综合交通运输正逐渐向智能化方向转变。
通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可以实现运输过程中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提高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
1.3.2 推动绿色运输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推动绿色运输成为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