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化和凝固(1)
- 格式:ppt
- 大小:5.34 MB
- 文档页数:52
第三节熔化和凝固(2课时)(引导、进行新课1.熔化和凝固教师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学生回答)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学生回答)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
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刚才我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固。
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铁水铸成工件是凝固。
除此之外,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物质也能熔化和凝固。
)一)教学目的1.熔化和凝固现象。
2.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物理意义。
3.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4.了解图象在学习物理学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晶体(普通)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态,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物质状态的变化也属于热现象。
三)试验器材:学生实验,三人一组。
每组配备熔化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20克左右)、水、火柴、坐标纸。
四)实验的过程:(1)各组的熔化实验仪器中放入了少量的晶体物质海波。
(2)将搅拌器和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入试管里的海波粉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接触试管壁和底,要埋在海波粉中。
(3)把试管放在大烧杯的水中,将烧杯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等水温升至30℃以上时,用搅拌器不停地搅动,每隔一分钟(在达到45℃时0.5min)记录一次海波的温度,并观察海波的状态。
最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4)学生操作,等各组的熔化过程完成后继续加热,到60摄氏度停止。
(5)将酒精灯盖灭,撤去,让海波和水一起在空气中冷却,降温的同时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47摄氏度时在海波中加入少许海波晶体(晶体凝固时需要结晶核,类似于雨滴形成时需要灰尘作为液化核)搅拌,继续进行试验记录。
八年级熔化和凝固的知识点熔化和凝固是物质的两种状态,物质在达到一定温度时会由固态转化为液态,这一过程叫做熔化;而物质在达到一定温度时会由液态转化为固态,这一过程叫做凝固。
在八年级中,学习熔化和凝固的知识点非常重要,下面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熔化和凝固的知识。
熔化的条件及规律物质的熔化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只有在一定的温度下和一定的压力下,物质才可以开始熔化。
当温度不断上升时,物质会逐渐从固态转化为液态,这一过程叫做熔化。
熔化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使温度不再升高。
熔化规律是由质量和温度所决定的。
同一种物质质量越大,熔化温度就越高;不同物质的熔化温度也不同。
以水为例,在常压下熔点为0℃,而铁在常温下需要高温才可以熔化。
此外,熔化不是瞬间完成的,而是需要时间。
凝固的条件及规律物质的凝固同样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只有在一定的温度下和一定的压力下,物质才可以开始凝固。
当温度不断下降时,物质会逐渐从液态转化为固态,这一过程叫做凝固。
凝固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量,从而使温度不再降低。
凝固规律是由质量和温度所决定的。
同一种物质质量越大,凝固温度就越高;不同物质的凝固温度也不同。
以水为例,在常压下凝固点为0℃,而铁在常温下需要高温才可以凝固。
此外,凝固同样需要时间。
物质状态的转换在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物质会由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
在熔化过程中,固态物质会逐渐变为液态物质,而在凝固过程中,液态物质会逐渐变为固态物质。
物质状态的转换是由热量的吸收和释放所决定的。
在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其温度不再升高,而在凝固过程中,物质释放大量的热量,使其温度不再降低。
结语在八年级的学习中,熔化和凝固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学生需要深入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条件、规律以及物质状态的转换,从而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运动规律。
通过对熔化和凝固的学习,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熔化和凝固混淆.熔化和凝固熔点和凝...(1)试管应2)海波不宜(3)加热应2℃.冰在0℃时是思想方法: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法,利用图象处理数据具有直观、形象、简捷和概括力强等优点.解:对照图甲,EF段表示温度逐渐降低,晶体放热,物质处于液态;示温度不变,是晶体放热的凝固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低,此时物质放热,处于固态.2.黑龙江省北部最低气温曾经达到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小明想测石块的密度,进行下面的操作:(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0:(2)在烧杯中装适量水,并在水面的位置做好标记,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3)将石块放入装水的烧杯中,倒出超过标记处的水,并用胶头滴管使水面恰好在标记处,测出此时烧杯、水、石块全部的质量为m2:(4)计算石块的密度ρ.若在操作(3)中倒出部分水后,水面还高于标记处,这样的情况下测出的密度值将: A.偏大B.无偏差C.偏小D.无法确定2.刘大海拿了一个刚好能装5kg水的塑料壶去买花生油。
老板给他的塑料壶装满花生油后告诉他:“这是5kg花生油”。
并按此收取了花生油的费用,已知ρ油<ρ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刘大海赚了B.刘大海亏了C.刘大海没有亏也没有赚D.老板也没有亏也没有赚3.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 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
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视力表上的E 开口朝纸里,则平面镜中视力表上的E开口朝纸里B.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4.6mC.若人以1m/s速度远离平面镜,则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相对人以1m/s速度远离平面镜D.人向平面镜走近一段距离,则更容易看清视力表5.如图是小明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鹦鹉图片的情景,左图是书上鹦鹉图片,右边四个图是他看到的鹦鹉的像.开始将凸透镜紧靠课本观察,然后逐渐增大凸透镜到课本的距离,则他先后看到的像应是A.②④③①B.②③①④6.如图所示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
课标定位一、考点突破1. 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知道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2. 能够区分生活、生产中的熔化与凝固现象。
3. 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 知道物质的状态与熔点(凝固点)的关系。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能够辨别熔化与凝固现象及伴随着的吸、放热过程。
难点:晶体与非晶体的异同点。
考点精讲一、熔化和凝固(重点)1.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如冰变为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2.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如水结成冰,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
【归纳·整理】熔化和凝固是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物态变化过程,判断物态变化是否属于熔化和凝固,关键是看物质是由固态变液体,还是由液态变固态。
熔化和凝固是两个相反的物态变化过程。
【课堂练习】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 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B. 夏天清晨,花草叶子上花附着的露水C. 秋天清晨,笼罩大地的雾D. 冬天,空中纷飞的雪花思路分析:要判断物态变化是否属于熔化,关键要看物质是不是从固态变为液态。
选项A冰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选项B露水不是由固态的冰变成的;选项C 雾也不是由固态的冰变成的;选项D雪是固态,不是液态,所以本题应选A。
答案:A二、晶体和非晶体1.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1)晶体:通过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发现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
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我们把这类固体叫做晶体。
晶体分子的排列是整齐的、有规则的,冰、食盐、石墨、金属等都是晶体。
(2)非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这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我们把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
非晶体分子的排列是杂乱无章的。
石蜡、松香、玻璃、沥青等都是非晶体。
2. 熔点和凝固点(1)定义: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晶体凝固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
熔化和凝固(基础)撰稿:史会娜审稿:蒙阿妮【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能描述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2.知道熔化过程要吸热,凝固过程要放热;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5.掌握熔化和凝固过程的温度时间图像;6.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要点梳理】要点一、物态变化1、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状态形状、体积的固态(冰)有固定的形状,很难被压缩液态(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很难被压缩气态(水蒸气)没有固定的形状,容易被压缩要点诠释:1、固态、液态、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在常温下呈现固态的物体一般称固体,如:钢铁、食盐等;在常温下呈现液态的物质,一般称为液体,如:水、酒精等;在常温下呈现气态的物质,一般称为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等。
2、自然界中的物质通常情况下都有三种状态,如:常温下铁是固态,加热至1535℃时变成液态;加热至2750℃时,变成气态。
要点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3、【高清课堂:《熔化凝固》】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实验器材:酒精灯、烧杯、石棉网、试管、温度计、火柴、搅拌器、三脚架、钟表(2)实验药品:海波(硫代硫酸钠)、松香(3)实验装置:(4)实验内容:①观察海波熔化时的现象?②当温度达到40℃后,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海波的温度。
③当海波开始熔化后继续加热温度是否升高?如果停止加热还能继续熔化吗?④用记录的数据描点作图。
(5t/min 1 1.5 2 2.5 3 ……t水/℃t海波/℃海波状态(6)海波、松香熔化图象:(7)分析论证:从描绘出的图象容易看出,海波经过缓慢加热,温度逐渐升高;当温度达到48℃时,海波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全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
专题3.2 熔化和凝固【四大题型】【人教版】【题型1 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现象】....................................................................................................................... 【题型2 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题型3 实验探究】................................................................................................................................................... 【题型4 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知识点1 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现象】1定义: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凝固是熔化的相反过程,凝固是放热的。
水形成冰,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
2熔点:晶体熔化的温度称为熔点。
3凝固点:液体凝固成固体的温度称为凝固点;同一物质的凝固点等于熔点。
4用途:超市采用冰融法保鲜荔枝和虾仁。
5凝固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
(2)它在散发热量。
6压力对熔点的影响如下晶体的熔点不是固定的,压力的变化会对物质的熔点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2节熔化和凝固(1)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A.沥青B.冰C.玻璃D.石蜡【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沥青、玻璃、石蜡都属于非晶体,冰属于晶体.故选B.【点睛】常见的晶体有各种金属,海波,冰;常见的非晶体有石蜡,玻璃,沥青,松香.2.夏天,加在饮料里的冰块逐渐消失,其物态变化是A.升华B.凝华C.熔化D.凝固【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加在饮料里的冰块逐渐消失,由固态变化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选C。
3.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A.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B.秋天,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雾C.夏天,地上的水变干D.冬天,湖水结成冰【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是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故A正确;B、秋天,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雾是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故B 错误;C、夏天,地上的水变干是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故C错误;D、冬天,湖水结冰是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故D错误.故选A.4.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绘制成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冰是晶体B.冰的熔点是0℃C.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 分钟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认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根据图象分析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出结论.由乙图知,从第5分钟到15分钟,冰的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冰是晶体,且熔点为0℃,故A、B正确;由乙图知,冰从第5min 开始熔化,到第15min完全熔化完,熔化过程经历了10min.故C 错误;由乙图知,冰在熔化过程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 正确.故选C.5.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A.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也不熔化D.无法判断【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冰是晶体,由于烧杯中的冰块没有熔化完毕,处于固液共存态;所以继续加热烧杯中温度保持不变,小试管中冰块无法吸收到热量,所以小试管中的冰一点也不会熔化.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不符合题意;6.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图象描述的过程可能是()A.蜡的熔化B.海波的熔化 C.水的凝固D.玻璃的凝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图知:总体趋势,温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升高,所以是熔化过程;可以排除CD;在温度变化过程中,有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的线段,说明在此段时间内温度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此时间的温度值即为该物体的熔点,而只有晶体才有熔点,可以排除A,故选B.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7.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内能不变,比热容不变B.吸收热量,温度不变C.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D.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发生变化,故内能增加;熔化过程中,物质由冰变成水,物质的比热容发生变化.故答案选B.8.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4min甲比乙吸热多B.4~8min甲不吸热C.0~10min甲和乙不断吸热D.0~10min甲和乙温度不断升高【答案】C【解析】A、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故0~4min甲乙吸热一样多,故A错误;B、甲物质的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且有一段时间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高,说甲是晶体熔化的图象,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乙吸热温度一直升高是非晶体,故B错误;CD、0~10min甲和乙都吸热,内能都不断增加,只是甲是晶体,吸热温度不变,乙是非晶体,吸热温度升高,故C正确,D错误.故选C.点睛:(1)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2)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所表示的内容,可以看出物质的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且有一段时间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高,说明这是晶体熔化的图象,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3)无论晶体还是非晶体吸热内能都增加;(4)晶体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吸热温度升高.二、填空题9.有两盆水,里面都有没有熔化的冰块,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阴凉处,在冰块未熔化完以前,甲盆水的温度_______乙盆水的温度.(填“小于"、“ 等于”或“ 大于")【答案】等于【解析】【分析】【详解】无论冰水混合物放在阳光下,还是放在阴凉处,气压相同,都是冰水混合物,温度是相同.10.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这种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答案】晶体,80【解析】【分析】【详解】由图知,该物质从第10分钟开始熔化,到第25分钟完全熔化完全,在此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80℃.【点睛】(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2)会分析晶体的熔化图象.知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为熔点;(3)要知道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完为晶体的熔化过程.11.夏天在农贸市场卖海鲜产品的摊位上,经常看到摊主将冰块放在新鲜的海产品上面用于保鲜,这主要是因为冰块有较低的温度和熔点,且冰在________ (填一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要________ 热量(选填:“吸收”、“放出").【答案】熔化吸收【解析】【分析】【详解】[1][2]固态的冰块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冰熔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摊主将冰块放在新鲜的海产品上面用于保鲜.【点睛】对物态变化种类的判定,要认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再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判定.三、实验题12.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选填“A”、“B"或“C”),示数为_____℃,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3)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_____态,该物质的熔点为_____℃,仔细观察图象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_____(选填“快”或“慢”).【答案】B38晶体吸收固液共存50慢【解析】【分析】【详解】(1)A是俯视会使读数偏大,C是仰视会使读数偏小,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温度计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是38℃.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该物质是晶体.(2)物质熔化时,把试管取出,物质停止熔化,放回烧杯物质继续熔化,可见物质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3)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熔化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物质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50℃不变,所以该物质的熔点是50℃.物质是固态时,吸热3min,物质温度升高了28℃(48℃﹣20℃=28℃).物质是液态时,吸热3min,物质温度升高了40℃(90℃﹣50℃=40℃).所以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慢.13.如图所示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将装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并搅拌,而不是用酒精等直接加热,目的是使试管内的海波___.(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海波在第6分钟时处于_____状态.【答案】自下而上均匀受热固液共存【解析】【分析】【详解】(1)[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按照从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2]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2020 5.21浴法,萘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3)[3]由表格知,第6min时,物体处于熔化过程中,所以为固液共存.11。
《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说课稿(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熔化和凝固》,本课的内容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中都非常常见,因此我想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真正地通过师生的合作,能让学生在本堂课中收获到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物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