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学构图》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4
第2课学学构图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小学美术(苏少版)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构图知识,让学生了解构图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构图的定义通过课堂讲解和教师示范,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构图,构图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
2. 构图的要素通过教师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构图的要素,如线条、形状、颜色、空间等。
3. 构图的分类通过教师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构图的几种常见分类,如对称构图、不对称构图、对角线构图等。
4. 构图的实践让学生结合教师的示范和案例分析,进行实际的构图练习,提升学生的构图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构图的概念和基本要素,并引导学生思考构图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
2. 讲解构图分类通过多张图片和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几种常见构图分类,如对称构图、不对称构图、对角线构图等,并比较其优劣之处。
3. 构图练习让学生自行选择素材,进行构图实践。
教师可以给予部分引导和提示,让学生针对不同素材进行构图。
4. 总结及展示让学生互相展示并点评自己和同学的作品,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作品再次强调构图的重要性和技巧。
四、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构图的概念和基本要素;2.让学生了解几种常见的构图分类;3.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构图练习,提升学生的构图能力。
五、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构图在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性,以及掌握常见的构图方法和技巧。
六、教学工具1.幻灯片或图片展示设备;2.艺术设计模板;3.艺术绘画工具。
七、教学评估在课堂上进行学生作品展示和点评,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了构图的基本要素和方法,以及是否能灵活运用构图技巧进行艺术创作。
八、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知识,自行选择素材,使用常见的构图方法和技巧进行创作,并在下一堂课上进行展示和点评。
《学学构图》教学设计靖江市城东小学何莉丽【课题】:《向画家学构图》【教材版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9册第16课【教学年级】:五年级【教材分析】:【学生分析】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审美基础,可以运用简单线条表现物体,并且对均衡、统一变化、和谐以及三角形的稳定性直接或间接的理解。
让学生从古今中外着名画家的画中发现构图方法、原理,领会构图所需的创新意识,并以尝试实践操作,以体验成功的乐趣是可行的。
【设计理念】:1、遵循“美术、人文、科技”交融的综合理念,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拓展知识内涵与外延,沟通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2、以“情景设置——激发兴趣——自主发现——引导探索——分析总结——联系实践——知识内化——渗透外延”为主线。
3、课堂节奏设计“轻松引入——激烈抢答——轻松一刻——综合练习——轻松结束”。
【教学目标】:认知:能了解构图的概念、目的;能理解三角形构图稳定均衡之美;了解其它的构图形式。
技能:能运用线条表现具有形式美感的构图;能按所学构图知识摆纸样静物。
情感:体会画家探索构图的创新精神;体验团队合作精神;构图的形式美感熏陶。
【教学重点】:探索与掌握构图的基本原理;三角形构图法的种类、优点、运用。
方法:引导观察、启发思考、发现分析、思考总结、综合练习、巩固内化、检验评价。
【教学难点】:三角形构图稳定均衡之美感的理解;构图法则中科学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教学方法】:运用卡通动画和摆纸样静物,把静物拟人化,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制、纸样静物四组、铅笔线条构图设计示范、搜集古今中外静物名画一批、错误构图引导分析图);学生(八开画纸一张、铅笔、橡皮、课本)。
【教学策略】:分组抢答,联系生活实践分析法,配音游戏,错误引导比较法【教学过程】:课题导入观看《抢位置》动画,动画由几个拟人静物争夺位置构成。
(屏幕显示)师问:他们在干什么?生答:抢位置。
师问:你会帮它们安排合理位置吗?学生疑惑。
《学构图》教学设计•教材思路: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饿内容,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掌握三角形构图、圆形构图、S型构图等多种构图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创作。
•课时: 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体验,感受构图的形式美,领略不同构图形式为图画带来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形成初步的审美意识。
2、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发现和体会优秀作品的构图美,初步认识及掌握多种构图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感知构图的形式美的能力,提高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分析了解生活中及美术作品中的不同构图方法,掌握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多种构图方法,创作一幅有主题的作品。
•教学准备:课件、范画、练习本、水彩笔。
•教学过程:一、感知与体验1、通过学生观察七组静物图片通过分析画面大小、位置、聚散的构图方法,引入正题,学生讨论,你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通过几个物体形象组成的艺术的整体在美术中的专业术语叫构图。
构图研究的是什么?构图研究的是把你需要画的东西如何放在纸上,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讲究构图的图画,画面美观、有序,不讲究构图的图画,就会给人凌乱、歪斜的感觉。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学学构图二、创作与表现1、欣赏、分析分析课件10-12页,使学生了解同样的事物不同的摆放会使我们有不同的感受,其实一幅优秀的画作当中构图占有非常重要的因素,一个合理的、科学的、好的构图会为作品增色不少。
分析冷军的作品《桃》。
一条直线,深色的铁皮背景,深色占大面积空间,桃在右下角,画面新颖。
这里只有四个水果,如果众多物品放在一起如何安排?构图的学问很大。
分析塞尚的作品《苹果与橙子》。
他是怎样摆放的?构图完整,有多有少,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的安排。
整体构图中心偏上,虽然水果很多但仍给我们一个完整统一的,有动感的画面。
说明了画家有很高的对构图能力的把握。
分析莫兰迪的作品《静物》。
他是怎样安排画面的?生:三角形构图,一条直线上,很平稳。
教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2课学学构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构图的基本原则,掌握构图的方法,提高构图能力。
2.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使学生能够运用构图知识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绘画作品。
3.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构图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构图的基本原则3. 构图的方法与技巧4. 构图在绘画创作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构图能力。
2. 难点:如何运用构图知识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绘画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绘画作品、画纸、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优秀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构图在作品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构图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构图在绘画创作中的作用。
3. 教学基本原则:讲解构图的基本原则,如:平衡、对比、重复、节奏等。
4. 教学构图方法与技巧:介绍构图的方法与技巧,如:中心构图、三分法构图、对角线构图等。
5. 实践环节: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构图知识,进行绘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构图的基本原则平衡对比重复节奏2. 构图的方法与技巧中心构图三分法构图对角线构图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构图知识,回家后创作一幅绘画作品,下周课堂展示。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构图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一、导入环节(10分钟)1. 教师展示若干幅优秀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构图在作品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构图的概念及其在绘画创作中的作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构图的基本原则,如:平衡、对比、重复、节奏等。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2.学学构图苏少版 (3)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构图原则和方法,培养他们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通过学习构图,学生能够理解画面中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学会运用构图技巧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构图方法,包括中心构图、三分法构图、对角线构图等。
同时,还将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构图方法在实际创作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基本的构图原则和方法,能够运用构图技巧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难点:理解画面中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学会运用构图技巧进行创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素材、实例作品等。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作品中的构图方法。
2. 讲解:介绍几种常见的构图方法,包括中心构图、三分法构图、对角线构图等。
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构图方法在实际创作中的应用。
3. 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构图方法,进行简单的画面构图练习。
4. 创作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构图方法,进行自由创作。
5.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进行相互评价,引导学生从构图的角度进行欣赏和评价。
板书设计1. 导入:展示优秀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构图。
2. 讲解:介绍常见的构图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进行讲解。
3. 练习:进行简单的画面构图练习。
4. 创作实践:运用构图方法进行自由创作。
5.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进行相互评价。
作业设计1. 根据所学的构图方法,进行一幅自由创作的作品。
2. 观察身边的美术作品,分析其构图方法,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基本的构图原则和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构图技巧进行创作。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美术作品中的构图方法,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学学构图第二课时苏少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构图的基本原则,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2. 通过学习构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使学生的绘画作品更具艺术性。
教学内容:1. 构图的基本原则:平衡、对比、节奏、统一与变化。
2. 构图在绘画中的应用:如何运用构图使画面更美观、更具有吸引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构图的基本原则及在绘画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灵活运用构图原则,创作出具有个性的绘画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构图吗?构图在绘画中有什么作用?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讲解构图的基本原则:平衡、对比、节奏、统一与变化。
2. 举例说明构图原则在绘画中的应用,展示优秀作品,分析其构图特点。
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构图原则,自主选择题材进行绘画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优点,提出改进意见。
板书设计:构图基本原则:1. 平衡2. 对比3. 节奏4. 统一与变化作业设计:1. 回家后,运用所学的构图原则,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2. 写一篇关于构图在绘画中的应用的作文。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构图的基本原则,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了构图在绘画中的应用。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作品质量有所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对构图原则的理解和运用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根据所学构图原则,自主选择题材进行绘画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2课学学构图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掌握三角形构图、井字型构图、S型构图等多种构图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创作。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体验,感受构图的形式美,领略不同构图形式为图画带来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形成初步的审美意识。
2、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发现和体会优秀作品的构图美,初步认识及掌握多种构图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感知构图的形式美的能力,提高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分析了解生活中及美术作品中的不同构图方法,掌握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多种构图方法,创作一幅有主题的作品。
教学准备:课件、范画、练习本、水彩笔。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感知与体验今天郑老师第一次给大家上课,要送个小礼物给同学们,伸出手来,两把小手枪,正反相接,“咔嚓”做个取景框。
闭上一只眼睛,我们一起透过取景框看一看,拉近、离远,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许多画家,摄影师往往就是透过这个简易的框子创作出优秀作品的,我们把取景框里的图像画下来就叫构图,不过真正创作时还要进行取舍。
1、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6课---学学构图(通过活动让学生发现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看到的景象不一样。
)2、在绘画时经常听老师说构图要饱满?你是怎样理解“构图饱满”的呢?一幅优秀的作品首先要有好的构图。
3、构图真的那么重要吗?画也和我们同学一样会玩翘翘板的游戏,行吗?看,----在这个游戏中你能知道好的构图首先要保持画面的平衡!这种构图叫做横向构图,在一般情况下左右两边不对称,在颜色、人数、动态,面积等方面既有变化,又要注意互相呼应和协调。
现在我们就一起利用刚刚所学的来分析一下这幅《拔河》。
如果在保持平衡的基础上,主体再突出就是好的构图形式。
二、创作与表现1、常见的构图形式还有:S形、井字形、三角形等构图。
比一比,连一连A《蒙娜丽莎的微笑》《阿尔诺芬妮夫妇》在一些肖像画作品中最常见的就是三角形构图。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4课学构图》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第4课学构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五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学习构图的基本原理和技巧,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构图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构图的概念、构图的原则、构图的方法等,并通过大量的实例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构图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创作有一定的热情。
但是,他们在构图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构图不饱满、构图失衡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构图的概念和原则,掌握构图的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良好的审美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构图的概念和原则2.构图的方法和技巧3.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通过教师的示范,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构图的方法和技巧。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的构图方法和技巧。
4.欣赏法:通过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2.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3.优秀美术作品的图片或实物4.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作品中的构图特点,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 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构图的概念、原则和方法,并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构图的方法和技巧。
3.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画图来实践所学的构图方法和技巧。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解决构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年级美术“学学构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掌握三角形构图、井字形构成、S形构图等多种构图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创作。
教师应在尊重学生创意的前提下,适当地进行辅导,如画面的表现效果,色彩的搭配.......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让学生讲述创作意图,以表扬、鼓励为主,通过相互评价,认识自己的不足,引发更好的创作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观察、评析,让学生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构图美,并让学生初步掌握多种构图方法。
2、学习和掌握多种构图方法,并进行创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3、通过学习体验,感受构图的形式美,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想像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和体验优秀作品的构图美,初步掌握多种构图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用多种构图方法,大胆创作一幅有主题的作品。
教学准备:教师:大师作品的图片、学生作品等有关构图的图片资料。
学生:多种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直接引入正题,学生讨论,什么是构图?构图研究的是什么?构图研究的是把你需要画的东西如何放在纸上,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讲究构图的图画,画面美观、有序,不讲究构图的图画,就会给人凌乱、歪斜的感觉。
2、欣赏教材中画,思考不同的构图方法,作品会怎样?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学学构图。
二、欣赏讨论1、欣赏、分析构图有很多方法,画不同素材的图画,就要选择不同的构图方式,下面我们来具体研究一下有哪些构图方式,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它们?2、下面我们一边看幻灯片,一边了解各种构图方法及其运用。
井字形构图:适合什么样的作品?给人什么感觉?(在构图中,画面主体在井字形线上,显得主体突出、画面稳当。
)S形构图:适合表现动态效果和向远延伸的效果。
3、讨论,小结:A、三角形构图——稳定B、井字形构图——严谨C、S形构图——流动D、斜线构图——爽利4、学生作品分析讨论不同的构图表现在绘画时的体现。
《学学构图》教学设计
靖江市城东小学何莉丽
【课题】:《向画家学构图》
【教材版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9册第16课
【教学年级】:五年级
【教材分析】:
【学生分析】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审美基础,可以运用简单线条表现物体,并且对均衡、统一变化、和谐以及三角形的稳定性直接或间接的理解。
让学生从古今中外着名画家的画中发现构图方法、原理,领会构图所需的创新意识,并以尝试实践操作,以体验成功的乐趣是可行的。
【设计理念】:1、遵循“美术、人文、科技”交融的综合理念,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拓展知识内涵与外延,沟通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2、以“情景设置——激发兴趣——自主发现——引导探索——分析总结——联系实践——知识内化——渗透外延”为主线。
3、课堂节奏设计“轻松引入——激烈抢答——轻松一刻——综合练习——轻松结束”。
【教学目标】:认知:能了解构图的概念、目的;能理解三角形构图稳定均衡之美;了解其它的构图形式。
技能:能运用线条表现具有形式美感的构图;能按所学构图知识摆纸样静物。
情感:体会画家探索构图的创新精神;体验团队合作精神;构图的形式美感熏陶。
【教学重点】:探索与掌握构图的基本原理;三角形构图法的种类、优点、运用。
方法:引导观察、启发思考、发现分析、思考总结、综合练习、巩固内化、检验评价。
【教学难点】:三角形构图稳定均衡之美感的理解;构图法则中科学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教学方法】:运用卡通动画和摆纸样静物,把静物拟人化,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制、纸样静物四组、铅笔线条构图设计示范、搜集古今中外静物名画一批、错误构图引导分析图);学生(八开画纸一张、铅笔、橡皮、课本)。
【教学策略】:分组抢答,联系生活实践分析法,配音游戏,错误引导比较法
【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
观看《抢位置》动画,动画由几个拟人静物争夺位置构成。
(屏幕显示)
师问:他们在干什么?
生答:抢位置。
师问:你会帮它们安排合理位置吗?学生疑惑。
老师:这种画面中位置的安排就是我们要学的构图。
构图是什么?构图有方法规律吗?
提出本节课学习任务(屏幕显示)
◆认知:1、静物构图的概念。
2、掌握三角形构图的基本原理法则3、了解其它的构图形式。
◆技能:能掌握运用三角形构图法进行构图练习。
◆情感:体验构图的审美乐趣及创新意识。
◆延伸:联系实际,指导生活——摄影
引导新课
在悠扬的小提琴乐曲中,学生看书3分钟,音乐结束进行抢答。
分四组抢答问题
抢答:(屏幕显示)
◆构图的概念是什么?
◆构图的目的是什么?
老师:构图有方法规律吗?让我们一起来向大师们学习构图。
提出观察方法、目标:(屏幕显示)
观察方法:纵横向比较观察
观察目标:
◆各幅画中静物的大小前后变化
◆各幅画的纵横排列位置变化
◆各幅画的疏密变化
◆整个外形构成变化
观赏画家作品,(每幅作品都配有构图形式提示)(屏幕显示)
……
播放每幅画过程中,简单介绍每个画家的情况,以及他们为了加强画面的美感,曾做不懈的努力和大量探索的创新精神实际例子,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哪一些方面。
观赏完毕,抢答问题:(屏幕显示)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进行分析讲解。
◆画面中的物体大小都一样吗?
提示讲解:有大有小,各有不同。
◆人物位置前后左右疏密安排都是一样吗?
提示讲解:不平均分布,有疏有密,有秩序。
◆从纵横两个方向看,它们的位置安排有什么不同?是不是一条直线的安排?提示讲解:有远有近,纵横交错,有节奏,既统一又有变化。
◆画面左右分布的造型均等吗?
提示讲解:左右静物不对称,但均衡和谐。
◆你观赏的作品中有几种构图形式?整体外形构成以什么居多?
提示讲解:三角形构图居多。
◆画家们普遍采用什么形式的构图?
提示讲解:三角形构图,画家在探索构图中不断创新的例子,鼓励学生在下一步的练习中进行创新折探索。
◆三角形构图给人一种什么感觉?为什么?
提示讲解:稳定均衡。
探讨稳定:从小学数学中的学习得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并用实际例子说明。
探讨均衡:利用杆称动画结合构图画面分析:
结论:三角形构图具有稳定均衡之美感。
师生小结:物体大小各有不同,有疏有密,纵横排列有节奏有秩序,既变化又统一,画面左右均衡和谐,画家普遍采用三角形构图,因为三角形构图给人一种稳定均衡的感觉。
(屏幕显示)
运用刚学到的构图方法规律去尝试分析错误构图。
错误辩析图(屏幕显示)
用错误的构图去启发学生,认识不合理不具备美感的构图。
首先引导学生自我发现,抢答对者算入每组积分,然后由教师逐张分析评价。
第一张:引导学生往疏密方向思考,结论是太挤了。
如挤公共汽车,挤得喘不过气来。
第二张:引导学生往构图大小方向思考,结论是构图太满,不够完整。
例如,照相时照出没有头或半个头的照片就不好看。
第三张:引导学生往重心方向思考,结论是重心偏左,画面不均衡。
例如……
第四张:引导学生往构图大小方向思考,结论是构图太小,显得很小气。
例如……
第五张:引导学生往疏密,节奏感方向思考,结论是构图太散,瓶子居中,没有秩序。
例如……
第六张引导提示讲解:引导学生往排列方向思考,结论是排队构图,太呆板,没变化。
例如……
总结构图时要注意的问题:
◆重心不能偏左、右、上、下或居中。
◆主要的物体要完整,构图不要太满或太小气。
◆要有秩序,构图不要太散,变化中求统一。
◆纵横都要有节奏变化,不可以排队构图。
展示三角形构图示范画,配合动画,结合教师本人构图经验讲授通过“井”字安排三角形构图的方法。
轻松巩固
1、轻松一刻。
构图动画配音游戏,观赏构图动画《安排位置》,并请三个同学进行配音,从中学习构图知识。
2、综合活动:画一画、试一试、评一评
摆纸样静物(四人到黑板操作)并请学生上台点评,然后教师点评。
其他同学在座位上用铅笔线条练习小构图,教师辅导
检验效果:
1、作业抽样分析,利用实物投影进行展示,对学生出现的构图问题及时纠正。
2、错误引导分析:观看教师示范画构图,其实是一张错误的构图,让学生去审美辩析,检验学生认知成效
知识延伸:指导生活——生活摄影中构图
结合生活中给同学拍照时实际情况,人在哪个景物的位置站,照出的照片较好看,照出半个头的单人照或没头的都不会好看等。
轻松小结:评选出学习最佳团队,并以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