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整式的乘除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49.50 KB
- 文档页数:23
整式的乘除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整式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整式的乘法和除法运算方法;3. 运用整式的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整式的乘法运算方法;2. 整式的除法运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运用整式的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简单的整式(如3x+2y)并请学生回答这是什么式子。
引导学生了解整式的定义,即只包含数与字母的四则运算式。
2. 整式的乘法运算(15分钟)(1)教师出示一个整式乘法题(如2x × 3y),演示如何进行计算。
强调同类项的概念。
(2)学生进行练习,完成若干道整式乘法题。
3. 整式的除法运算(15分钟)(1)教师出示一个整式除法题(如4x^2y / 2xy),演示如何进行计算。
解释整式除法的概念与步骤。
(2)学生进行练习,完成若干道整式除法题。
4. 运用整式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1)教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如某物品的价格为3x+5,购买了5件,求总价),引导学生用整式的乘法解决问题。
(2)教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如某物品的总价是15,已知单价是3x+5,求购买的件数),引导学生用整式的除法解决问题。
5. 小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1)教师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整式的乘法和除法运算方法以及运用整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2)布置作业:完成课本上相关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整式的乘法和除法运算是初中代数的基本内容,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本节课针对不同的整式运算方法设置了相关的练习题,并引导学生运用整式解决实际问题,既锻炼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同时,整节课的设计充分利用了教学时间,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整式进行乘除运算。
整式的乘除教案原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整式的乘除概念;(2)掌握整式乘除的运算法则;(3)能够熟练进行整式的乘除运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发现整式乘除的规律;(3)设计适量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整式乘除的概念;(2)整式乘除的运算法则;(3)整式乘除的运算步骤。
2. 教学难点:(1)整式乘除的运算法则的灵活运用;(2)复杂整式乘除的运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记整式乘除的运算法则;(2)准备典型例题和练习题;(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生准备:(1)掌握整式的基本概念;(2)了解整式加减的运算方法;(3)预习整式乘除的相关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整式的基本概念;(2)复习整式加减的运算方法;(3)引导学生思考整式乘除的概念及运算法则。
2. 知识讲解:(1)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发现整式乘除的规律;(3)讲解整式乘除的运算步骤。
3. 课堂练习:(1)设计适量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3)讲解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2. 布置适量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整式乘除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 举例说明整式乘除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3. 引导学生探索整式乘除的运算规律。
七、课堂小结2. 强调整式乘除在数学中的重要性;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后作业2. 布置适量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九、教学反思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3. 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12章 整式的乘除12.5 因式分解第2课时 两数和与两数差的积——因式分解教学目标1.理解平方差公式,弄清平方差公式的形式和特点;2.让学生经历探究因式分解的过程,理解和领悟因式分解,发现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公式法;3.掌握运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方法,能正确运用平方差公式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培养学生多步骤因式分解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公式法(两数和与两数差的积)进行因式分解. 难点:怎样进行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如何能将多项式分解彻底.复习巩固1.因式分解是怎样定义的?因式分解有什么特点?2.把下面多项式分解因式:(1)3222320515y x y x y x -+; (2)22230156mn mn n m +-; (3)()()b a y b a x +-+; (4)()()()22332a b a b a a b +--+. 【答案】(1)()224135y xy y x -+. (2)()32510mn m n n -+. (3)()()a b x y +-. (4)-()()23a b a b ++. 3.计算:()()a b a b +-. 【答案】 22b a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课堂引入】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相反,因此,利用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这种关系,可以得到因式分解的方法.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用,就可以将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叫做公式法.探索:根据上面的计算,请你猜想22a b -的结果. 把乘法公式()()22a b a b a b +-=-反过来, 就得到:教学反思探究新知【实践探究,交流新知】思考:两数和与两数差的积——因式分解: (1)(2)用文字叙述: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乘积. 【注意】(1)要弄清楚整式乘法中的两数和与两数差的积与因式分解中的两数和与两数差的积的区别,因式分解中左边是两个数的平方差,右边是这两个数的和乘以这两个数的差;(2)a ,b 可以是单独的数或具体的字母,也可以是多项式. 例如:【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 把下列多项式分解因式:(1)2251a -; (2)222z y x -; (3)2201.094n m -.解:(1)()()()222125151515a a a a -=-=+-;(2)()()()22222x y z xy z xy z xy z -=-=+-;(3)()222242220.010.10.10.19333m n m n m n m n ⎛⎫⎛⎫⎛⎫-=-=+- ⎪ ⎪ ⎪⎝⎭⎝⎭⎝⎭.例2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22q x p x +-+; (2)()()22916b a b a +--.分析:()()22q x p x +-+是x p +与x q +的平方差;把式子()216a b -- ()29a b +改写成()[]()[]2234b a b a +--后,可以看出它是4()a b - 与()b a +3的平 方差,所以它们都可以运用两数和与两数差的积因式分解.教学反思解:(1)()()22q x p x +-+()()()()x p x q x p x q =++++-+⎡⎤⎡⎤⎣⎦⎣⎦()()2x p q p q =++-; (2)()()22916b a b a +--()()2243a b a b =--+⎡⎤⎡⎤⎣⎦⎣⎦()()()()4343a b a b a b a b =-++--+⎡⎤⎡⎤⎣⎦⎣⎦()()77a b a b =--. 例3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35x x -; (2)44y x -. 解:(1)35x x - ()123-=x x()()311x x x =+-;(2)44y x -()()2222y x-=()()2222x y x y =+- ()()()22x y x y x y =++-.【注意】(1)如果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那么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因式分解.(2)因式分解要彻底,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同步练习: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3(a +b )2-27c 2 ; (2)16(x +y )2-25(x -y )2; (3)a 2(a -b )+b 2(b -a ); (4)(5m 2+3n 2)2−(3m 2+5n 2)2. 【答案】(1)3(a +b +3c )(a +b -3c );(2)(9x -y )(9y -x );(3)(a +b )(a -b )2;(4)16(m 2+n 2)(m +n )(m −n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解决综合问题.(师生互动)例4 已知2 48-1可以被60和70之间某两个自然数整除,求这两个数. 【探索思路】被自然数整除的含义是什么?248-1这个数比较大,怎样求出符合要求的两个数?解:248-1=(224+1)(224-1)=(224+1)(212+1)(212-1) =(224+1)(212+1)(26+1)(26-1).∵26=64,∴26-1=63,26+1=65, ∴这两个数是65和63.教学反思【题后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解决整除的基本思路就是将数化为整数乘积的形式,然后分析被哪些数整除.例5 利用因式分解计算: (1)1012-992;(2)5722×14-4282×14.【探索思路】观察式子特点,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解:(1)1012-992=(101+99)(101-99)=400.(2)5722×14-4282×14=(5722-4282)×14=(572+428)(572-428)×14=1 000×144×14=36 000.【题后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计算,如果通过变形转化为平方差公式的形式,可以使运算简便.课堂练习1.下列代数式中能用两数和与两数差的积因式分解的是( ) A.a 2+b 2 B.−a 2−b 2 C.a 2−c 2−2ac D.−4a 2+b 22.将−4+0.09x 2分解因式的结果是( ) A.(0.3x +2)(0.3x -2) B.(2+0.3x )(2-0.3x ) C.(0.03x +2)(0.03x -2) D.(2+0.03x )(2-0.03x )3.已知多项式x +81b 4可以分解为(4a 2+9b 2)(2a +3b )(3b -2a ),则x 的值是( )A.16a 4B.-16a 4C.4a 2D.-4a 2 4. 因式分解:249x -=_____________.5. 因式分解:2()1xy -= . 6. 因式分解:4x 2-y 2= . 7. 因式分解:a 2−144b 2= .8. 已知4m +n =40,2m -3n =5,求(m +2n )2-(3m -n )2的值. 参考答案1.D2.A3.B4. (23)(23)x x -+5. (1)(1)xy xy +-6. (2x +y )(2x −y )7.(a +12b )(a −12b )8. 解:原式=(m +2n +3m −n )(m +2n −3m +n ) =(4m +n )(3n −2m ) =− (4m +n )(2m −3n ).当4m +n =40,2m −3n =5时,原式=−40×5=−200.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同学们1.掌握两数和与两数差的积,并能灵活地利用两数和与两数差的积进行因式分解.2.进行因式分解过程中,有公因式的应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再分解,因教学反思式分解必须彻底.教学反思布置作业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板书设计因式分解——平方差法两数和与两数差的积:(1(2)用文字叙述: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乘积.。
第12章 整式的乘除12.2 整式的乘法第1课时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适当的尝试,获得直接的经验,体验单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运算规律,总结运算法则.2.使学生能正确区别各单项式中的系数,同底数的幂和不同底数幂的因式.3.让学生感知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对两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成立,知道单项式乘法的结果仍是单项式.4.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单项式的乘法中,系数与指数的不同计算方法,正确应用单项式的乘法步骤进行计算,能熟练地进行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和含有加减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重难点重点:对单项式运算法则的理解和应用.难点:尝试与探究单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运算规律.教学过程复习巩固1.口述幂的运算的四个法则.【答案】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m n m n a a a +=(m ,n 都是正整数);幂的乘方:()nm m n a a =(m ,n 都是正整数);积的乘方:()n n nb a ab =(n 是正整数);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n m n m a a a -=÷(m ,n 是正整数,并且>m n ,0≠a ).2.幂的运算的四个法则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3.计算:(1)20032004155⎛⎫⨯ ⎪⎝⎭; (2)()()532532b a b a -+ ; (3)()()32232x x -.【答案】(1)5; (2)0; (3)128x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课堂引入】计算(1)3225x x ; (2)3225x x y .教学方式: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学生主动探索,逐步认识.分析: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把各因式的系数,相同的字母分别结合,教学反思然后相乘.(1)()()32325252510x x x xx=⨯⨯=;(2)()()32325252510x x y x x y x y =⨯⨯=.探究新知【实践探究,交流新知】通过上面两式的计算,启发引导学生归纳得出: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 (1)系数相乘作为积的系数;(2)相同的字母,应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3)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出现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4)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结果仍然是单项式.【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例1 计算:(1)()2332x y xy - ; (2)()()23254a b b c --. 解:(1)()2332x y xy - ()()()2332x x y y=⨯-⎡⎤⎣⎦………(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436y x -=;(2)()()23254a b b c --()()()23254a b b c =-⨯-⎡⎤⎣⎦………(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c b a 5220=.例2 计算:(1)()22332x y xy - ; (2)()()2323254a b b c --;(3)()()23254mna b b c --; (4)()()()3222229ab ab ab --.解:(1)()22322647323412x y xy x y x y x y -==;(2)()()()23232466341235425641600a b b c a b b c a b c --=-=-;(3)()()()()()()232232232545454mnmnmnm mn nm m n na b b c a bb c a bc +--=--=--;教学反思(4)()()()3222236224362989ab ab ab a b ab a b a b --=-=-.方法小结:进行计算时,有乘方先算乘方,再算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巩固练习】 计算: (1)()()433nnab ab - ; (2)23222332a b ab ⎛⎫- ⎪⎝⎭; (3)()()()()23322122a bc a bc abc abc -----. 【答案】(1)124b a ;(2)6523b a ;(3)0.【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注意事项:(1)计算时,应先进行符号运算,积的系数等于各因式系数的积; (2)按顺序运算;(3)不要丢掉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出现的字母因式;(4)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法则对于多个单项式相乘仍然成立. 【拓展延伸】例3 已知-2x 3m +1y 2n 与7x n−6y −3−m 的积与x 4y 是同类项,求m 2+n 的值. 【思考】根据-2x 3m +1y 2n 与7x n−6y −3−m 的积与x 4y 是同类项,可以得到什么?怎样求m 2+n 的值?解:因为-2x 3m +1y 2n 与7x n−6y −3−m 的积与x 4y 是同类项,所以3164,231,m n n m ++-=⎧⎨--=⎩ 解得2,3.m n =⎧⎨=⎩所以m 2+n =7.【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根据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法则,结合同类项,列出关于m ,n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而求得代数式的值.课堂练习1.计算3a ·2b 2的结果是( )A .3ab 2B .6b 2C .6ab 2D .5ab 2 2.计算-2a 2·3a 的结果是( )A .-6a 2B .-6a 3C .12a 3D .6a 3 3.若长方形的宽是a 2,长是宽的2倍,则长方形的面积为 _____.4.一个三角形的一边长为a ,这条边上的高的长度是它的13,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_.5.计算:(1)-3x 2 ·5x 3; (2)4y ·(2xy 2); (3)(-x )3·(x 2y )2.6.若(12m n a b ++)·(21n a b -)=54a b ,求m +n 2的值.教学反思参考答案1.C2.B3.42a4.216a 5. 解:(1)原式=(-3×5)(23x x )=-155 x ; (2)原式=(4×2)(2y y )x =83xy ; (3)原式=(- x 3)·(42x y )=-72x y .6.解:原式=1212154m n n a b a b ++-++=, ∴ 1215214m n n ++-⎧⎨++⎩=,=, 解得31.m n ⎧⎨⎩=,=∴ 2 4.m n +=课堂小结单项式乘以单项式中的“一、二、三”一个不变: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时,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出现的字母, 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二个相乘:把各个单项式中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三个检验: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结果是否正确,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 检验:①结果仍是单项式;②结果中含有单项式中的所有字母;③结果 中每一个字母的指数都等于相乘的单项式中同一字母的指数之和.布置作业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板书设计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只要将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出现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积的因式.注意事项(1)应先进行符号运算; (2)按顺序运算;(3)不要丢掉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出现的字母因式;(4)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法则对于多个单项式相乘仍然成立.教学反思。
第12章 整式的乘除12.1 幂的运算第2课时 幂的乘方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幂的乘方法则,并能够用式子表示;2.通过自主探索,让学生明确幂的乘方法则是根据乘方的意义和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推导出来的,并能利用幂的乘方的法则熟练地进行幂的乘方运算;3.培养学生在学习上探索与建构的思想.教学重难点重点:幂的乘方法则的应用. 难点:理解幂的乘方的意义.教学过程复习巩固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是什么?用式子怎样表示?【答案】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m n m n a a a +=(m ,n 为正整数).2.计算:(1)22000x x ;(2)()()2322--;(3)()()233x x x ---;(4)()()()23a b a b a b ---.【答案】(1)2002x ;(2)5(2)-;(3)8x ;(4)6()a b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课堂引入】 根据乘方的意义及同底数幂的乘法填空. (1)()()22223323=⨯=;(2)()()3333322232=⨯⨯=;(3)()()433333a a a a a a ==.探究新知【实践探究,交流新知】【教师引导,解决问题】【提问】同学们通过上述几道题的计算,观察一下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再踊跃回答.教学反思两种运算,一种是同底数幂的乘法,另一种是幂的乘方. 【提问】通过计算探究其结果有什么规律? 幂的乘方可以转化为同底数幂的乘法.【学生活动】根据上述探索得到的规律计算()nm a (m ,n 为正整数).引入课题 概括:()n nm m mm m m mmn n a a a a a a +++===个个(m ,n 为正整数).幂的乘方法则: (1)字母表示:()nm mn aa =(m ,n 为正整数).(2)文字叙述: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注意】a 可以是单独的字母,具体的数或者多项式. 【思考】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与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有什么相同点和【巩固练习】计算:(1)2432()x x x +; (2)33)(a 43()a ;(3)22()m x y +⎡⎤-⎣⎦; (4)(0.125)17×(216)3.【答案】621241(1)2(2)(3)()(4).8m x a x y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例1 计算: (1)()5310; (2)()43b; (3)()52a;(4)()()2332a a ⎡⎤--⎣⎦.解:(1)()155353101010==⨯; (2)()124343b b b ==⨯;(3)()105252a a a ==⨯; (4)()()()23362612aa a a a ⎡⎤--=--=-⎣⎦. 【思考】(-a 2)5和(-a 5)2的结果相同吗?为什么?【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再与同伴交流. 不相同.理由如下:(-a 2)5表示5个(-a 2)相乘,其结果是负的;教学反思(-a 5)2表示2个(-a 5)相乘,其结果是正的. 【思考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a n )m ={a mn (m 为偶数),−a mn(m 为奇数).例2 计算: (1)()()3422aa ; (2)()()4234244a a a aa+-;(3)()()()2433362x y x y x y ⎡⎤⎡⎤⎡⎤----⎣⎦⎣⎦⎣⎦.解:(1)()()34226814a a a a a ==; (2)()()4234248888442a a a a aa a a a +-=+-=-;(3)()()()()()()24333618181822x y x y x y x y x y x y ⎡⎤⎡⎤⎡⎤----=---=--⎣⎦⎣⎦⎣⎦.例3 如果292164n =,求3n 的值. 解:∵292164n =, ∴2418222n =, ∴1842=+n , ∴4=n .课堂练习1.下列各式中,与51m x +相等的是( ) A . 51()m x + B . 15()m x + C . 5()m x x D . 5m x x x2. 14x 不可以写成( )A . 533()x xB . 238()()()()x x x x ----C . 77()xD . 3452x x x x 3.若 28()m x x =,则m = . 4.若 3212[()]m x x =,则m = .5.若 22m m x x =,求9m x 的值.6.若 33n a =,求34()n a 的值.7.已知 2,3m n a a ==,求23m n a +的值.参考答案1. C2.C3.44.25.解: 2393332()28m m m m m x x x x x ==,===.6.解:344()381.n a ==教学反思7.解:23m na+=(a m)2·(a n)3=22×33=4×27=108.课堂小结幂的乘方法则()().()]().m n mnm n p mnpa a m na a m n p⎧⎪=⎨⎪=⎩内容: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字母表示:,都是正整数推广:[,,都是正整数【注意】幂的底数,可以是数,可以是字母,也可以是多项式.幂的乘方法则与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区别在于:同底数幂的乘法是指数相加,而幂的乘方则是指数相乘.布置作业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板书设计幂的乘方1. 幂的乘方的运算法则:(a m)n=a mn(m,n都是正整数),语言表述: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2.【注意】(1)运用幂的乘方法则进行计算时,一定不要将幂的乘方与同底数幂的乘法混淆.(2)在幂的乘方中,底数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3)(−a n)m={a mn(m为偶数),−a mn(m为奇数).3.[(a m)n]p=a mnp(m,n,p都是正整数).教学反思。
第12章 整式的乘除12.2整式的乘法第3课时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2.经历探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过程,通过导图理解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结果,能够按多项式乘法法则进行简单的多项式乘法运算,达到熟练地进行多项式乘法运算的目的.3.培养数学感知,体验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形成过程及其理解和应用. 难点: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的正确应用.教学过程复习巩固1.口述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 【答案】(1)系数相乘作为积的系数;(2)相同的字母,应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3)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出现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积的一个因式.2.口述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答案】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分别乘以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课堂引入】某地区在退耕还林期间,将一块长m 米、宽a 米的长方形林地的长、宽分别增加n 米和b 米.用两种方法表示这块林地现在的面积.思考:(1)加长加宽后得到的林地的长为多少?宽为多少?面积为多少? 【答案】长为()n m +米,宽为()b a +米,面积为()()m n a b ++平方米.教学反思(2)现在这块林地可以看作由四块面积分别为多少的长方形林地组成,总面积为多少?【答案】四块林地的面积分别为ma 平方米、mb 平方米、na 平方米、nb 平方米,总面积为()ma mb na nb +++平方米.(3)两种不同的方法,得到的结果相等吗? 【答案】相等.()()m n a b ma mb na nb ++=+++. 想一想:(1)()()m n a b ma mb na nb ++=+++的等号左边是什么运算?等号右边又是什么运算?(2)请你总结规律.探究新知【实践探究,交流新知】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转化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转化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字母呈现:ma +mb +na +nb .【 例1 计算:(1)(x +2)(x −3) ; (2)(2x + 5y )(3x −2y ). 解:(1)(x +2)(x −3)2326x x x -+-=26x x --=;(2)(2x + 5y )(3x −2y ) =6x 2−4xy +15yx −10y 2 =6x²+11xy −10y². 例2 计算:(1)(m −2n )(m²+mn −3n²) ;(2)(3x²−2x +2)(2x +1). 解:(1)(m −2n )(m²+mn −3n²)=222232223m m m mn m n n m n mn n n +---+教学反思=3222233226m m n mn m n mn n +---+ =322356m m n mn n --+; (2)(3x²−2x +2)(2x +1)=6x³+3x²−4x²−2x +4x +2=6x³−x²+2x +2.【巩固练习】计算:(1)(x +2y )(5a +3b ); (2)(2x −3)(x +4); (3)(x +y )2; (4)(x +y )(x 2-xy +y 2). 解:(1)原式=x ·5a +x ·3b +2y ·5a +2y ·3b =5ax +3bx +10ay +6by ; (2)原式=2x 2+8x -3x -12=2x 2+5x -12;(3)原式=(x +y )(x +y )=x 2+xy +xy +y 2 =x 2+2xy +y 2;(4)原式=x 3-x 2y +xy 2+x 2y -xy 2+y 3 =x 3+y 3.【反思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中的注意事项: (1)运算要按一定顺序,做到不重不漏.(2)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未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应等于两个多项式的项数之积.(3)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与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相乘时,要带上每项前面的符号一起运算:同号相乘得正,异号相乘得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小组讨论】例3 先化简,再求值:(2)(3)(2)(4)x y x y x y x y -+--- ,其中1x =-,y =2.解:(x -2y )(x +3y )-(2x -y )(x -4y ) =x 2+3xy -2xy -6y 2-(2x 2-8xy -xy +4y 2) =x 2+xy -6y 2-2x 2+9xy -4y 2 =-x 2+10xy -10y 2. 当x =-1,y =2时,原式=-(-1)2+10×(-1)×2-10×22 =-1-20-40 =-61.【拓展延伸】例4 已知ax 2+bx +1(a ≠0)与3x -2的积不含x 2项,也不含x 项,求系数a ,b 的值.思考:由积中不含x 2项、x 项可以推出什么?由此怎样求出a ,b 的值? 解:(ax 2+bx +1)(3x -2)=3ax 3-2ax 2+3bx 2-2bx +3x -2=3ax 3+(3b -2a )x 2+(3-2b )x -2.教学反思因为积不含x 2项,也不含x 项, 所以3b -2a =0,3-2b =0,解得a =94,b =32.即系数a ,b 的值分别是94,32.【反思总结】解决此类问题,先根据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写出展开式,合并同类项后,再根据不含某一项,得出这一项系数等于零,由此列方程(组)解答.【拓展练习】 计算:(1)(x +2)(x +3)= x 2+5x +6 ; (2)(x -4)(x +1)=x 2-3x -4;(3)(y +4)(y -2)=228y y +-; (4)(y -5)(y -3)=2815y y -+. 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观察规律并填空: (x +p )(x +q )=2x +p q +()x + pq . 课堂练习1.下列多项式相乘,结果为x 2−4x −12的是( ) A .(x −4)(x +3) B .(x −6)(x +2) C .(x −4)(x −3) D .(x +6)(x −2)2.如果(x +a )(x +b )的结果中不含x 的一次项,那么a ,b 满足( )A .a =bB .a =0C .a =−bD .b =03.如图,正方形卡片A 类、B 类和长方形卡片C 类各有若干张,如果要拼一个长为(a +3b )、宽为(2a +b )的大长方形,则需要A 类、B 类和C 类卡片的张数分别为( )A.2,3,7B.3,7,2C.2,5,3D.2,5,7 4.计算: (1)(y +1)(x -y )-x (y -x ); (2)(-7x 2-8y 2)(-x 2+3y 2); (3)(3a +1)(2a -3)-(6a -5)(a -4). 5.化简求值:(4x +3y )(4x -3y )+(2x +y )(3x -5y ),其中x =1,y =−2.参考答案1.B2.C3.A4.解:(1)原式=xy +x -y 2-y -xy +x 2=x 2+x -y 2-y ;(2)原式=7x 4-21x 2y 2+8x 2y 2-24y 4=7x 4-13x 2y 2-24y 4; (3)原式=6a 2-9a +2a -3-6a 2+24a +5a -20=22a -23.教学反思5.解:(4x+3y)(4x−3y)+(2x+y)(3x−5y)教学反思=16x2−12xy+12xy−9y2+6x2−10xy+3xy−5y2=22x2−7xy−14y2.当x=1,y=−2时,原式=22×12-7×1×(-2)-14×(-2)2=22+14 −56=−20.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同学们:1.理解并掌握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即(a+b)(p+q)=ap+aq+bp+bq.实质:先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再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运算.2.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1)不要“漏乘”;(2)注意“符号”.布置作业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板书设计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1.法则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a+b)(p+q)=ap+aq+bp+bq.实质:先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再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运算.2.多项式乘以多项式中的注意事项(1)运算要按一定顺序,做到不重不漏;(2)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未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应等于两个多项式的项数之积;(3)每一项相乘时要带上每项前面的符号一起运算.。
整式的乘除教案原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整式的乘除概念;(2)掌握整式乘除的运算方法;(3)能够运用整式乘除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整式乘除的过程;(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探索整式乘除的运算规律;(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精神;(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整式乘除的概念及运算方法;(2)运用整式乘除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整式乘除过程中的运算规律;(2)灵活运用整式乘除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2)例题及练习题;(3)教学道具或教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准备好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相关知识,如多项式、单项式等;(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计算两个多项式的乘积吗?今天我们将学习整式的乘除运算。
2. 教学新课:(1)讲解整式乘除的概念及运算方法;(2)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观察、思考整式乘除的过程;(3)引导学生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探索整式乘除的运算规律。
3. 课堂练习:(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讲解。
4. 应用拓展:(1)让学生运用整式乘除解决实际问题;(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心得。
五、课后作业:1. 巩固整式乘除的基本运算;2. 运用整式乘除解决实际问题;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小组合作表现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整式乘除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练习题评估:通过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整式乘除运算的掌握程度。
整式的乘除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整式的乘法和除法概念。
2. 掌握整式的乘法和除法运算方法。
3. 能够运用整式的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整式的乘法运算。
2. 整式的除法运算。
教学难点:1. 运用整式的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黑板、白板、彩色粉笔、教师用书、学生用书、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1. 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内容?2. 回答问题:今天我们要学习整式的乘法和除法。
3. 引入新知:回顾一下,什么是整式?如何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二、整式的乘法1. 提问:整式的乘法是指什么意思?2. 解释:整式的乘法指的是将两个整式相乘得到一个新的整式。
3. 解答疑惑:同学们,你们对整式的乘法有什么疑问吗?三、整式的乘法运算方法1. 教师讲解:在进行整式的乘法运算时,我们需要将每一个项按照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并且将相同指数的项合并。
然后,使用乘法分配律将没有相同指数的项进行相乘,最后将所有项相加得到最终的结果。
2. 教师示范:我们来看一个例子:(3x^2 + 2x + 1) * (2x + 1)首先,我们将每一个项按照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3x^2 * 2x + 3x^2 * 1 + 2x * 2x + 2x * 1 + 1 * 2x + 1 * 1然后,将相同指数的项合并:6x^3 + 3x^2 + 4x^2 + 2x + 2x + 1最后,将所有项相加得到最终结果:6x^3 + 7x^2 + 4x + 13. 同学们,请你们跟着我一起做几个习题,加深对整式乘法运算方法的理解。
四、整式的除法1. 提问:整式的除法是指什么意思?2. 解释:整式的除法是指将一个整式除以另一个整式得到商式和余式的过程。
3. 解答疑惑:同学们,你们对整式的除法有什么疑问吗?五、整式的除法运算方法1. 教师讲解:在进行整式的除法运算时,我们需要按照除法的步骤,从被除式中取出与除式相同次数的项,然后进行相除,将得到的商式写在上方,得到的余式写在下方。
整式的乘除教案教案标题:整式的乘除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整式的概念,并能够将其与分式进行比较。
2. 掌握整式的乘法原理,能够进行整式的乘法运算。
3. 掌握整式的除法原理,能够进行整式的除法运算。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白板、黑板笔、教学PPT、教材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举例比较整式和分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发学生对整式的兴趣。
步骤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讲解整式的定义及其组成,强调整式中只包含有理数和代数式,没有分母为零的字母。
2. 比较整式和分式的区别,分析其异同点。
步骤三:整式的乘法(20分钟)1. 讲解整式的乘法原理,引导学生注意整式乘法中要注意项数和指数的运算规律。
2. 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讲解和演示,教学PPT的运用将有助于学生理解乘法原理。
3. 针对不同难度的乘法练习题,分别进行课堂讲解和个别辅导。
步骤四:整式的除法(20分钟)1. 讲解整式的除法原理,引导学生注意除法中的项数和指数的运算规律。
2. 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讲解和演示,教学PPT的运用将有助于学生理解除法原理。
3. 针对不同难度的除法练习题,分别进行课堂讲解和个别辅导。
步骤五:习题训练(15分钟)布置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练习,并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
通过教师的巡视和个别辅导,解决学生在习题训练中遇到的问题。
步骤六:课堂小结(5分钟)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整式乘除的重点和难点。
鼓励学生留意课下的习题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拓展:指导学生找一种生活实例,列出相关的整式,并通过乘法和除法运算,计算相关问题的答案。
教学反思:此教案针对整式的乘除运算进行设计,通过理论讲解、例题演示和习题训练等多种教学手段,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整式的乘除原理,掌握相应的运算技巧,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因材施教,保证教学效果。
第(8)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分析备注13.1 幂的运算1、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目标1.熟记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了解法则的推导过程。
2.能熟练地进行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
3.通过法则的习题教学,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感悟从未知转化成已知的思想。
4.会逆用公式a m a n=a m+n。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并能熟练地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
难点:对法则推导过程的理解及逆用法则。
教学过程一、复习活动,1.填空。
(1)2×2×2×2×2=(),a·a·…·a=( )m个(2)指出各部分名称。
2.应用题计算。
(1)1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一年内从太阳中吸收的能量相当于燃烧105千克煤所产生的热量。
那么105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一年内从太阳中吸收的能量相当于燃烧多少千克煤?(2)卫星绕地球运行的速度为第一宇宙速度,达到7.9×l05米/秒,求卫星绕地球3×103秒走过的路程?由这两个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底数幂的乘法。
二、探索,概括。
1.下述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变形的根据之后,再提问让学生直接说出23×25=( ),36×37=( ),由此可发现什么规律?(1)23×22=( )×( )=2( ),(2)53×52=( )×( )=5( ),(3)a3a4=( )×( )=a( )。
2.如果把a3×a4中指数3和4分别换成字母m和n(m、n 为正整数),你能写出a m a n的结果吗?你写的是否正确?(让学生猜想,并验证。
)即a m·a n=a m+n(m、n为正整数)这就是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让学生用文字语言表述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3.说明。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是初中数学中第一个关于幂的运算法则,应充分展示教学过程。
整式乘除教具多媒体课型复习课教理解掌握整式乘法的法规. 公式,并能够运用整式进行整式学知识与技术乘法的运算。
目标整式再认,运用理解,训练增强,牢固提升。
过程与方法培育学生好的学习习惯。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教课要点整式乘法教课难点理解整式灵巧解题。
教课内容与过程教法学法设计一. 复习发问,回顾知识,请看下边的问题:1.整式乘法都有哪些?各种运算的法规是什么?2.乘法公式都有哪些?他们的表达形式各是什么?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
明确要研究,探究的问题是什么,如何去研究和谈论。
.二.导入课题,研究知识:留给学生必定的思虑和回顾知识的时间。
本节课我们来复习整式的乘法为学生创建表现才干的平台。
三. 归纳知识,培育能力:1.整式的乘法法规;2.整式的除法法规;3..乘法公式。
四. 运用知识,解析解题:(一)知识填空:1.=;2.=;3.=;4.=;5.=;6.=;(二)计算题:1.;2.;3.;4..五 . 课堂练习:请见教材六. 课后小结:整式乘除法知识的复习七 . 课后作业 : 复印给学生。
教学反思从习题中认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完美学生的不足。
1.带领学生核对基础知识练习的答案,鼓舞学生总结每题所用的知识,并说出知识是如何利用的。
2.指引学生做中等难度的练习,鼓舞学生总结每题所用的知识。
3 .引导学生分组谈论做出较难的练习,并鼓舞学生在做题时能从多个侧面、多个出发点考虑问题,从而宽阔学生的思路。
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从习题中认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完美学生的不足。
1.带领学生核对基础知识练习的答案,鼓舞学生总结每题所用的知识,并说出知识是怎样利用的。
2.指引学生做中等难度的练习,鼓舞学生总结每题所用的知识。
3 .指引学生分组谈论做出较难的练习,并鼓舞学生在做题时能从多个侧面、多个出发点考虑问题,从而宽阔学生的思路。
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整式的乘除教案整式的乘除教案协议一、协议方信息1、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除法法则,幂的乘方、积的乘方法则,以及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
2、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整式的乘除法则进行计算,提高运算能力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转化思想,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1)同底数幂的乘法、除法法则。
(2)幂的乘方、积的乘方法则。
(3)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
2、难点(1)对幂的运算法则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指数的运算。
(2)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乘法运算中项的系数和符号的确定。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整式乘除的基本概念和法则,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
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复习幂的相关概念,如底数、指数等,引入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
(2)提出实际问题,如计算正方形面积的增长倍数,引导学生思考整式的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知识讲解11 同底数幂的乘法(1)给出同底数幂乘法的公式:$a^m \times a^n = a^{m+n}$($m$、$n$为正整数)。
(2)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讲解,如$2^3 \times 2^4 = 2^7$。
(3)强调底数不变,指数相加的运算规则。
111 同底数幂的除法(1)推导同底数幂除法的公式:$a^m \div a^n = a^{mn}$($a \neq 0$,$m$、$n$为正整数,$m > n$)。
(2)举例说明,如$5^6 \div 5^3 = 5^3$。
112 幂的乘方(1)介绍幂的乘方公式:$(a^m)^n = a^{mn}$($m$、$n$为正整数)。
整式的乘除优秀教案教案标题:整式的乘除优秀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式的乘除运算。
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和互动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和评估方法等内容,以确保学生在课堂中能够积极参与、理解和运用整式的乘除运算。
教学目标:1. 理解整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掌握整式的乘法运算方法;3. 掌握整式的除法运算方法;4. 能够应用整式的乘除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整式的乘法运算方法;2. 整式的除法运算方法;3. 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创设情境: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整式的乘除运算,例如:小明买了3本书,每本书的价格是5元,他总共支付了多少钱?2. 提问学生:请问,我们如何计算小明总共支付了多少钱?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可以使用整式的乘法运算来解决这个问题。
步骤一:整式的乘法运算1. 教师介绍整式的乘法运算规则,例如:将各项的系数相乘,同时将各项的指数相加。
2. 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示范,解释每一步的操作和计算过程。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练习,解决一些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题目。
4. 教师进行总结和梳理,强调整式乘法运算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步骤二:整式的除法运算1. 教师介绍整式的除法运算规则,例如:将被除式中的各项依次除以除式,并根据指数的差来确定商式中各项的指数。
2. 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示范,解释每一步的操作和计算过程。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练习,解决一些简单的整式除法运算题目。
4. 教师进行总结和梳理,强调整式除法运算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应用活动: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整式的乘除运算解决,例如:小明需要铺设一条长为3x米的电线,每米的价格是5元,他需要支付多少钱?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解答,教师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整式乘除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整式的乘除
教
学知识与技术
经过对试题讲评,应当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
的利用知识解决问题,提升能力。
识,更好
目
标
过程与方法
查阅试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议论,解决问题,提升能力。
培育学生优秀的学习质量。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教课要点试卷中存在的问题。
教课难点认识错误,正确更正,逐渐提升。
教课内容与过程教法学法设计
一. 你对本章整式的乘除知识掌握的怎样?请自己估量一下
自己的分数。
面向全体学生提出
有关的问题。
明确要研
究,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明确本节课的详细任
务。
.
二.本节课我们一同来研究我们的单元考试题。
三 . 学生查阅试卷
四.从中发现问题 .
鼓舞学生去研究、
剖析、探究解决问题的
方法。
五 . 学生提出问题.
六 . 师生研究剖析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七.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教
学
反
思。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2章《整式的乘除》复习教案第12章整式的乘除一、知识结构二、【方法指导与教材延伸】(一)同底数幂相乘、幂的乘方、积的乘方这三个幂运算,特别是同底数幂相乘的法则是学习整式乘法的基础,其他的如:后面的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是转化变成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再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最后转化为同底数幂相乘,所以我们要熟练掌握其法则:1.同底数幂的相乘的法则是: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 m·a n=a m+n,幂的乘方法则是: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即(a m)n=a m n,积的乘方法则是:积的乘方等于乘方的积.即(a b)n=a n b n,同底数幂的相除的法则是: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a m÷a n=a m-n2.其中m、n为正整数,底数a不仅代表具体的数,也可以代表单项式、多项式或其他代数式.3.幂的乘方法则与同底数幂的相乘的法则有共同之处,即运算中底数不变,但不同之处一个是指数相乘,一个是指数相加4.这三个幂运算相互容易混淆,出现错误,在初学时要注意辨明“同底数幂”、“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等基本概念,对公式的记忆要联系相应的文字表述,运用法则计算时,要注意识别是同底数幂的相乘、幂的乘方还是积的乘方,法则中各字母分别代表什么?再对照法则运算.(二)整式的乘法1.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由单项式与单项式法则可知,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实为完成三项工作:(1)系数相乘的积作为积的系数;(2)同字母的指数相加的和作为积中这个字母的指数;(3)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出现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积中的一个因式.单项式乘法法则对两个以上单项式相乘同样成立.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实际上是转化为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用单项式去乘以多项式中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即m(a+b+c)=ma+m b+mc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结果是多项式,积的项数与因式中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实际上是先转化为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即将一个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即(m+n)(a+b)=a(m+n)+b(m+n),再用一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得(m+n)(a+b)=ma+n a+m b+b n.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其积仍是多项式,积的次数等于两个多项式的次数之和,积的项数在末合并同类项之前等于两个多项式项数之和.(三)乘法公式1.“两数和乘以它们的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即(a+b)(a-b)=a2-b2,应用这个乘法公式计算时,应掌握公式的特征:①公式的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并且这两个二项式中有一项是完全相同的项a,另一项是相反数项b;②公式的右边是相同项的平方a2减去相反数项的平方b2.公式中的a和b,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或具体数字.2.“两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它们乘积的2倍”.即(a +b)2=a2+2ab+b2.要理解公式的特征:①公式的左边是一个二项式的平方,右边是一个二次三项式.公式的适用范围:公式中的a和b 可以是具体的数,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任何形式的两数和(或差)的平方都可以运用这个公式计算.。
第(8)课时
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一年内从太阳中吸收的能量相当于燃烧
千克煤所产生的热量。
那么105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一年内从太阳中吸收的能量相当于燃烧多少千克煤?
即a m·a n=a m+n(m、n为正整数)
这就是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第(9)课时
教师应指出这样处理既麻烦,又容易出错。
此时应让学生思考,有没有简捷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并得到:
(23)2=23×2=26;
即(a m)n=a m·n(m、n是正整数)。
这就是幂的乘方法则。
你能用语言叙述这个法则吗?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第(10)课时
于是我们得到了积的乘方法则:(ab)n=a n b n(n是正整数)。
这就是说,积的乘方,等于各因数乘方的积。
教师应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因为指数是用字母表示的,就学生的思维状况来说是个难点)。
然后让学生自己对照公式总结,
叙述出法则。
4.引导学生剖析积的乘方法则。
即(abc)n=a n b n c n(n为正整数)。
三、举例及应用。
1.例3 计算:
第(11)课时
第(12)课时。
页练习的第3题。
页习题13.2的第2题。
第(13)课时。
它们都是大长方形的面积,所以它们是相
”是单项式,“a+b+c”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出法则,并用语言叙述。
)
第(14)课时
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来后的等式为什么是相等的呢?
n)米2;另一个是
第(15)课时
.你能用语言叙述这个公式吗?
四、学例及应用。
计算:(课本例1。
)
;
第(16)课时
在左图中,大正方形的面积是(a+b)2,它由两个小正方形和两个相等的长方形组成的,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a2、b2
+b)2=a2+2ab+b2。
在右图中,大正方形的面积是a2,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
第(17)课时
第(18)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