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拳的基本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10
咏春拳的基本知识咏春拳,中国拳术中南拳之一。
其起源有 3 种说法:一说是福建永春县严三娘创造,一说是由少林寺和尚至善从福建带到广州光孝寺,另一说是方永春所创造。
该拳内容主要包括小稔头、标子和寻桥3套拳,以上、中、下三搒手为基本动作。
身型要求护裆,沉肩,落膊,抱拳,护胸。
主要手型有凤眼拳、柳叶掌等。
主要手法有挫手、撩手、三搒手、左右破排手、沉桥、黏打。
主要步法有三字马、追马等。
攻防中多采用闪身、贴身、紧迫和紧打,动作敏捷,快速,刚柔相间。
咏春拳是中国拳术的南拳之一,早年流行于广东、福建各地。
此拳初传于福建永春县,为该县严三娘所创,以地名为拳名,故名“咏春拳”。
亦传此拳由五枚师太所创,后传授与弟子严咏春,故名“咏春拳”。
此拳主要手型为凤眼拳、柳叶掌,拳术套路主要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3套拳及木人桩。
基本手法以三傍手为主,还有挫手、撩手、破排手、沉桥、粘打。
主要步型有四平马、二字马、追马、跪马、独立步等。
它是一种集内家拳法和近打于一身的拳术。
它立足于实战,具有招式多变、运用灵活、出拳弹性,短桥窄马,擅发寸劲为主要特点,以大闪侧,小俯仰,耕拦摊膀,摸荡捋,审势记牢,曲手留中的手法,以搭、截、沉、标、膀、腕指、黏、摸、熨荡、偷、漏和“二字钳羊马”的身形步法为标志。
凭借手桥肌肤灵敏的感觉,发挥寸劲力量的内家拳法。
著名武打明星李小龙曾跟随叶问系统地学习过咏春拳,可以说,李小龙创立的截拳道与咏春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叶问的十大弟子分别是张学健、何金铬、招允、卢文锦、黄淳梁、王乔、伦佳、梁挺、李小龙、徐尚田。
现分布于世界各地。
拳法特点咏春拳是一种十分科学化和人工化的拳术。
其长处在于埋身搏击。
它拳快而防守紧密,马步灵活和上落快,攻守兼备及守攻同期,注重刚柔并济,气力消耗量少。
咏春拳就其理论、心法、手法等创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等三拳套及木人椿法。
更配合黏手练习以训练及敌桥手双接后的感觉和反应。
咏春拳用一种叫做“寸劲”之发力方法来攻击和防守。
练好咏春拳基本功的9要点推荐文章•通俗唱法的基本功_通俗唱法技巧热度:•武术基本功之腿功热度:•二字钳羊马招式的步骤介绍热度:•叶问咏春拳的简介热度:•小学教师基本功培训计划范文热度:练好咏春拳基本功的9要点说到咏春,大家想到了可能就是功夫巨星甄子丹,最近2年,随着电影叶问的上映,我国传统武术咏春拳再一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想要练好咏春拳也是需要具备一定的要点的。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练好咏春拳基本功的9要点,希望你们喜欢。
咏春拳基本功的要点一:转马用脚板转,要钳住,加上手法练习,如披肘等等。
咏春拳基本功的要点二:进马擦着地而进(不擦也行),重心在后脚,先慢速,再快速练习。
咏春拳基本功的要点三:退马擦着地而退(不擦也行),重心在后脚,先慢速,再快速练习。
咏春拳基本功的要点四:蛇形手咏春拳的基本手。
咏春拳基本功的要点五:连环拳放松练,打出速度,练到一定程度劲力就会自然出来了,再配合马步练。
咏春拳基本功的要点六:练马力可独脚站马步,练马力。
咏春拳基本功的要点七:抓筷子练指力、腕力、前臂力。
咏春拳基本功的要点八:手感练习1、单圈手:A(外桥手)与B(内桥手)双摊手相对,A向里用圈割手想把B割开再进攻,而此时B则顺势绕过A外侧再用伏手压住A,则A进攻不了了,接着由反方向回到双摊手。
换手练习。
2、双圈手:是双手同时做单圈手,一双手在内(B),一双手在外(A),以双摊手相对,处于外桥的A做圈割手把B割开再绕上来压住B,再逆向回到双摊手。
3、单蛇形手:A压在B的上面,停留2秒后或者紧接着绕上去压在A的上面,接着A又上来,如此反复...4、双蛇形手:两只手同时做蛇形手,边做边配合步伐移动。
5、单粘手练习。
6、封手练习(在双粘手练习之前的练习)。
7、双粘手练习。
以上手部感觉练到一定时间后就会产生感觉了,可闭上眼睛对练。
咏春拳基本功的要点九:打蜡烛测功力用掌和拳分别测功力咏春拳马步马步,是练功夫最重要的基础,各种拳术对马步的动作要求有所不同,作用也不相同。
学习咏春拳的入门指南咏春拳,是一种源于中国广东的传统功夫,以其实用性和高效性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种内外兼修、攻守兼备的武术,咏春拳不仅具有强大的自卫能力,还能提升身体素质、培养意志力和加强自律能力。
如果你对咏春拳感兴趣,并希望开始学习这门博大精深的武术,那么本篇文章将为你提供一个基础指南,帮助你迈出学习咏春拳的第一步。
1.确定学习目标在开始学习咏春拳之前,你需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自卫能力?还是为了锻炼身体素质?或者是为了追求内心的平静?根据不同的目标,你可以制定出相应的学习计划和方向。
2.寻找一位合适的教练选择一位经验丰富且资质良好的咏春拳教练是你学习的重要一步。
他们能够指导你正确的动作和姿势,并且能够帮助你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问题。
可以通过向朋友、亲戚或者在当地武术俱乐部寻找到适合的教练。
3.学习基本功学习咏春拳的第一步是掌握基本功。
咏春拳的基本功包括桩功、跳步和波动等。
桩功可以帮助你提高稳定性和身体力量;跳步可以提高你的灵活性和敏捷性;而波动则是咏春拳的核心技巧,它能够使你的力量更加聚集和有效。
4.训练核心招式咏春拳的核心招式是拳形、半步、肘肩、腿法等。
在学习咏春拳的过程中,你需要掌握和熟练运用这些招式。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对细节的反复修正,你将能够逐渐掌握咏春拳的精髓。
5.提高灵敏度和反应速度咏春拳强调快速反应和灵活性。
为了提高自己的灵敏度和反应速度,你可以进行一些专门的训练,比如击打沙袋、对练和反应训练等。
这些训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适应实战环境,并提高你的自卫能力。
6.加强身体锻炼与其他武术相比,咏春拳更加注重内外兼修。
除了学习招式和技巧,你还需要加强身体锻炼,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等。
这些训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适应咏春拳的要求,并提高身体素质。
7.保持良好的态度和积极性学习咏春拳需要毅力和耐心。
尽管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你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并坚持下去。
与其他学习一样,掌握咏春拳需要时间和努力,只有坚持不懈地练习,你才能够取得进步。
你所不知道的咏春拳咏春拳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国优秀传统武术的重要拳术之一,是传统武术的一个代表性品牌,己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电视剧《李小龙传奇》,电影《叶问》《咏又一次掀起功夫迷们对咏春拳的春》《一代宗师》等热播后,热潮,以此缔造出的咏春拳再一次被世人瞩目、倍受青睐。
本篇主要根据网络上的资料整理了一些关于咏春拳的知识,以使读者有初步的了解。
来源传说现代人们对于咏春拳的来源大多以故事、传说的形式传播,没有一个经过科学验证的确定的说法,一般来说,关于咏春拳的起源主要有六种说法:1. 福建严咏春见蛇鹤相争而创2. 五枚师太见蛇鹤相争并结合白鹤拳技法以及女性特点而创3. 创于五枚师太,得名于梁咏春4. 湖南衡山的老僧一尘庵主所创5. 咏春拳实为永春拳,总教习是少林弟子至善禅师。
6. 源于福建方七娘创的咏春白鹤拳拳法内容优势特点1. 实战性强,攻守兼备,刚柔并济2. 沿敌我之间最短的距离进行攻击,拳速快3. 发力基于身体的中心线,发力大4. 强调正面朝敌,易看清敌人进攻来向价值教育价值咏春拳同其他武术一样历来重视武德,咏春人谦虚忍让,咏春人救死扶伤,咏春人以武立人,这也是咏春拳具有教育价值的所在。
梁赞大师行医习武救过无数伤病人员,叶问在上个世纪战乱的年代用自己的所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并广收弟子,在弘扬中国武术的同时,也进一步传承了“忠贞爱国、不惧强敌”的爱国主义情怀。
咏春人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咏春拳的教育价值值得深究。
健身价值咏春拳的健身价值体现在科学地练习咏春拳不但能使人体在速度、力量、柔韧性、灵活性等身体素质方面得到很大提高,而且能改善人体技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训练咏春拳可以促进青少年的血液循环,缓解中年人的工作压力,使老年人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审美价值不论是在演练还是在技击时咏春拳都能给人以美的彰显,使人们观赏咏春拳时能从神形兼备、以形传神的演练中感受到咏春拳的神韵美。
咏春入门十二式一、什么是咏春拳基本功?提起广州咏春拳,广大武术爱好者都为它精湛的技艺所折服。
但是,人们在练习广州咏春拳的过程中,往往容易留连于咏春拳的奇妙手法,而忽视对咏春拳基本功法的修炼。
而广州咏春拳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跻身中国武术之林,很大程度取决于广州咏春拳有一套严谨合理的基本功训练法。
武术界有句谚语“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所谓吃工夫熬工夫,高层次修炼必须在条件具备、方法正确的前提下,用大量的时间去“堆”,用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光阴去“磨”,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功夫在不长的时间内上一个层次。
任何功夫都一样,离开基本功去寻求所谓捷径,都仅是“三脚猫”功夫,都是不能成大器的。
那么什么是广州咏春拳的基本功法呢?广州咏春拳的基本功由佛山张保所创,定型于广州咏春宗师岑能,这就是习广州咏春拳者要熟习的广州咏春入门十二式。
只有将咏春拳入门十二式练好,才算打好咏春拳的基础,为日后的套路练习、获取劲吸“黏桥打”高级手法打下基础。
那么,广州咏春拳入门十二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现按前辈编排逐一介绍如下。
基本拳法:子午捶。
十二式编排:偏身捶、毒龙捶、拉箭捶、内搭手、外搭手、三品掌、阴里帘掌、阳里帘掌、纳内帘手、纳外帘手、扑翼掌、白鹤寻狐,共十二式。
广州咏春前辈统称为“三拳两掌三内外”。
当然也有人为了方便记忆,将其编为一鹤二掌三内外四大捶,不过这样却变成“十三式”了,因为“子午捶”是编排在“十二式”之外的。
十二式也罢,十三式也罢,不过是有助于记忆而已。
二、广州咏春拳十二式练好广州咏春拳十二式,你就获得了咏春拳的入门路径。
以前曾经使你心旷神怡的功技法,如寸劲(零距离发劲)、整劲(咏春门叫身、手、步)、三合一爆劲、铁臂劲、站桩功等,均可仰仗“十二式”练至大成。
饮誉武坛的李小龙所创立的截拳道,主要内容均源于咏春拳十二式。
所谓“妙法法中生妙法,奇功功上见奇功”,“十二式”是广州咏春拳的大平台。
难怪目前一位仍活跃在北方拳坛的意拳朋友,在看了我们演练的咏春拳十二式后惊呼:咏春拳十二式已涵盖了形意拳的所有内容!我们根据习武教武的实践得出经验:咏春拳十二式是练好咏春拳的一道门。
“咏春拳学”是以近战的辩证理论“无招胜有招”为核心,其基本格头号体系如下:(一)小念头咏春拳是由人体内在的意念支配着有形的肢体作为一个整体,并以双手打法为主体技术,进行快速协调的近体攻防格斗,以取得最大的实效。
“小念头”是锻炼在攻防格斗中主要是用手打人的基本动作,它正如英文的廿产个基本字母一样。
(二)寻桥“寻桥”是以敌我之间双方的对抗与互联当作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去寻求己方肢体在互动的攻防格斗中快速打入取胜之路线。
“小念头”是朝形打定靶,而“寻桥”是追形打活靶。
如从两点之间划条直线,则“寻桥”就是要找这条最短路线。
“寻桥”主要是锻炼简单直接实效的打人技术,好比英文基本字母组成可以使用的字句文章一样,而其结构、章法、层次欲个人而殊。
(三)黐手“黐手”是锻炼攻防格斗中双手的触觉反应和随机应变,因而是“咏春拳学”以近战的辩证理论“无招胜有招”为核心的快速打人取胜之入门锁匙。
(四)木人桩法“木人桩法”主要锻炼平时较少用或较难用其它方法锻炼的打人技术。
(1)锻炼另一种反应,熟练补救自己在步法或手法上已产生的错误(错手),快速改变迂为直地打人取胜。
(2)锻炼脚法,主要有八种实用脚法应用于不同方向,例如中线正身脚,侧身踢腿,踩腿等。
(3)锻炼败形(失形)身法补救,例如被拖失稳劣势下运用。
(4)咏春少用擒拿手(包括错骨),对练难用真力。
(5)攻击要害,例如头部,使动作有拍子节奏感。
还可锻炼消打同时的时间性,角度方向以及其它等等。
(五)标指“标指”是禅理的“标月指”,要穿越手指看月亮,即被人打时要眼光放远。
它是打与被打的辩证法思想。
(1)利用格底手去抗衡桥上手,例如借地下反力从下而上的标指手。
(2)被多人围攻时,不用寻桥追形,而是追手(捉手),牵一人之手去阻挡众人之手。
(3)不用寻桥平时肘底力不打尽的收肘(好比日本剑道斩杀时底力要停顿于某一位置而不使尽),标指要打尽。
(4)在不同角度下不能打直拳时,要打弧线的拳,以迂为直。
以下是关于咏春拳的一些知识问答:
1. 咏春拳是一种什么样的武术?
咏春拳是一种中国传统武术,注重近身搏击和自卫技巧。
它以快速、直接、高效的拳法和手法为特点,强调以最小的力量取得最大的效果。
2. 咏春拳的起源是什么?
咏春拳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最为广泛接受的是它起源于中国广东省,由女性武术家严咏春所创。
咏春拳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传播到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3. 咏春拳的基本动作包括哪些?
咏春拳的基本动作包括:子午拳、摊手、伏手、膀手、拍手、拦手、耕手等。
这些动作是咏春拳的基础,通过不断的练习,可以提高拳法和手法的速度、力量和准确性。
4. 咏春拳的训练方法有哪些?
咏春拳的训练方法包括:单式练习、对练、器械练习、木桩练习等。
其中,单式练习是咏春拳的基础训练,通过反复练习单式动作,可以提高拳法和手法的技巧和力量。
5. 咏春拳在实战中有什么应用?
咏春拳在实战中可以应用于自卫、搏击和格斗等方面。
咏春拳强调以快速、直接、高效的拳法和手法打击对手的要害部位,从而取得胜利。
总之,咏春拳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武术,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可以提高自身的自卫能力和身体素质。
咏春拳基础怎么练
一、咏春拳基础怎么练二、咏春拳战略战术三、练咏春拳的好处
咏春拳基础怎么练1、咏春拳基础怎么练
1.1、转马:用脚板转,要钳住,加上手法练习,如披肘等等。
1.2、进马:擦着地而进(不擦也行),重心在后脚,先慢速,再快速练习。
1.3、退马:擦着地而退(不擦也行),重心在后脚,先慢速,再快速练习。
1.4、蛇形手:咏春拳的基本手。
1.5、连环拳:放松练,打出速度,练到一定程度劲力就会自然出来了,再配合马步练。
1.6、练马力:可独脚站马步,练马力。
1.7、抓筷子:练指力、腕力、前臂力。
2、咏春拳四大原理
咏春拳给人最大的印象恐怕就是“招法快如闪电”及“手法之防护风雨而不透”了。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手法的密集而有效地防护呢?这就需要来研究咏春拳“挡四门”原理了,在这里且简称为“四门”原理。
所谓的“四门”,也就是在身体的正面划出一个四方形的面积,然后再在此四方形面积内划分为4块面积均等的方形区域作此“四门”之标准是高不过眉、宽不过两肩、低不过腿。
3、咏春拳的攻击性
拳型有三种,一种是平的,一种是钉子手也叫鬼手,就是中指无名指小指紧扣拳心,食指弯曲与拇指相扣,用食指关节作为攻击点,一般用来点穴。
咏春拳简介咏春拳基本功练习一、转马:用脚板转,要钳住,加上手法练习,如披肘等等。
二、进马:擦着地而进(不擦也行),重心在后脚,先慢速,再快速练习。
三、退马:擦着地而退(不擦也行),重心在后脚,先慢速,再快速练习。
四、蛇形手:咏春拳的基本手。
五、连环拳:放松练,打出速度,练到一定程度劲力就会自然出来了,再配合马步练。
六、练马力:可独脚站马步,练马力。
七、抓筷子:练指力、腕力、前臂力。
八、手感练习(重点):1、单圈手:A(外桥手)与B(内桥手)双摊手相对,A向里用圈割手想把B 割开再进攻,而此时B则顺势绕过A外侧再用伏手压住A,则A进攻不了了,接着由反方向回到双摊手。
换手练习。
2、双圈手:是双手同时做单圈手,一双手在内(B),一双手在外(A),以双摊手相对,处于外桥的A做圈割手把B割开再绕上来压住B,再逆向回到双摊手。
3、单蛇形手:A压在B的上面,停留2秒后或者紧接着绕上去压在A的上面,接着A又上来,如此反复...4、双蛇形手:两只手同时做蛇形手,边做边配合步伐移动。
5、单粘手练习。
6、封手练习(在双粘手练习之前的练习)。
7、双粘手练习。
九、站桩,力从地起。
咏春拳适用人群及功效王志鹏师傅经过多年深入钻研与实践,将内家拳法的健康养生哲学和百家武学技击特长之精髓融入到独创的咏春拳教学系统里,使之成为更专业、更系统、更多元、更实效、更科学、更时尚的一门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功夫学科,通过科学有效的综合训练让练习者达到:1、强身健体的功效;内修功力,外练筋骨,提高体能和抵抗力,增强耐力和反应能力,增强人体潜在机能,活跃大脑思维,减肥去脂,缓解腰颈椎病和肌肉酸痛,锻炼五脏六腑,增强活力,有效缓解各种“亚健康”症状。
2、实用的防身功夫;以咏春拳技艺为基础,通过综合训练,练习各种咏春拳手法和腿法实战技术,咏春拳套路的实战应用,基本功法练习,各种实战训练及综合对抗,以及速度和力量训练,各种打靶训练,多种踢打摔拿等综合防身技能,通过综合训练能在危险状况下采取有效的防卫攻击措施,关键时刻化解危险甚至保命。
详解咏春拳技术体系与心法一、咏春拳拳理咏春拳的发力基于身体的中心线,这就使得出拳力量直接来源于身体背部的大肌肉群。
中心线是起于头顶中间,经身体中间至裆位。
由于身体与手臂在一条直线上,所以冲拳所产生的强大力量是令敌意想不到的,往往会一拳击中要害。
出拳时放松的手臂,就像一条鞭子一样,能发出极强的攻击力。
咏春拳的起拳架成三角形,两脚稍微内倾,身体与双手有一个小小的角度。
咏春拳的力是产生于一种向前移动的步法。
因为脚步移动时冲拳所产生的力量要远远超过原地出拳的力量。
抖腕是咏春寸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脚与手臂均在一条直线上,冲拳就可以由身体发力,利用抖腕产生强大的力量。
抖腕之力发出后,身体在瞬间成静态,而抖腕之力被送入指关节,进而触及打击目标,并且是连续不断地出拳,而不是只出一拳。
咏春拳用立拳或竖拳击打,即是撞击力与渗透力的区别。
咏春拳的手技是在极近的范围内完成的,这是符合对攻站线原则的。
因为两手之间最短的袭击距离正是中心线。
咏春拳中的攻防并用拳,让对手在失去主动进攻权利的同时,也将不利局面转移给自己,让自己占据主动进攻的地位,这体现了咏春拳打防结合原则。
李小龙倍受人们推崇,不仅因为他高超的咏春拳技,也因为他是中心线出拳的大师。
二、咏春拳技术体系1.小念头小念头是咏春拳一个初级套路,其动作招式不多,但集中了咏春拳攻防的最基本的招式和手法。
练好小念头各个招式动作组合,就能为进一步学习咏春拳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念头不正,终身不正;习武如是,做人如是。
因为小念头包含了咏春拳的各种基本动作,堪作今日咏春派门人在武与德方面的立身处世之铭。
2.寻桥寻桥是咏春拳的中级套路,以棱形运动路线和方向,结合咏春拳的攻防手法、步法、腿法等进行演练。
寻桥是把敌我双方的对抗与互联当作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去寻求自己的肢体在互动攻防格斗中快速取胜之路线。
与小念头朝形打定靶的方式相比,寻桥则是追形打活靶的方式。
如果从两点之间画一条直线,寻桥的打法就是要找这条最短的直线去打。
咏春拳小念头和寻桥和标指三套拳的学习要诀咏春拳有三套拳:小念头、寻桥和标指,标志着不同的学习阶段。
一、小念头小念头是咏春拳的基本拳,念头即心思、意思,小念头即是细小的意思,意味着基本的意义;而小念头的“小”与“少”字谐音,少念头是要练习武术的人首先要排除杂念,纯一精神。
诚意正心,素来是中国人学习的态度,若能把杂念排除,令大脑静止休息,而可保健养生,其功效跟太极、瑜伽、气功等修心运动相似,但需要较高层次才能到达。
小念头分三节,分别锻炼功力、发力、手法。
练习小念头的要诀 1.放松。
放松肌肉、放松力量,最重要的是放松大脑。
大脑主宰着身体,若其受压,其他部分亦然。
2.开马后只能手部有动作.尤其不能让头、膊移动.宜面对镜子练习,以便观察自己的动作。
3.要慢。
越慢越好。
小念头的三个小节第一节主要是练功力。
要慢,就是说要练得认真。
咏春拳主要的功力叫“肘底力”,是保护自己的能力,此节另有三个要求: 1.靠肘。
无论是摊手或伏手均须靠肘,如果不能放松大脑,这方面就很难办到。
2.取中线。
摊手的中指尖及手时要放在正中线;伏手的食指第一节及手时亦然。
3.自我判断。
要靠自己的意识去检讨姿势,才真正知道标准为何。
第二节主要是练发力方法。
特点是“有需要才用力”,何谓“有需要”?就是在快要触及目标的刹那末用劲,短距离发力,否则一方面会消耗体能,另外亦容易被敌人提防。
李小龙称之为“寸劲”,味春拳则叫“长桥发力”。
所以,在第二节会练习左右、背后、前方和横劈等发力方法.对位置的要求反而并不十分重要。
第三节主要是练基本手法。
伏手在第一节时练过了,这一节重点是其他手法,尤其是摊手和膀手。
要放松,忌推顶,但要求位置准确。
二、寻桥寻桥,顾名思义是寻找桥手的意思。
搏斗展开,敌方是会走动的,而寻桥就是要锻炼好步法,以适应对方桥手的变化,因此,套拳内包含了180度、90度转马,又有走马、标马。
其次,膀手,蹬腿、直踢腿也是这套拳主要的练习项目。
寻桥与小念头一样,同样分为三节,但寻桥比小念头升了一级,比方说小念头终究是单手动作,寻桥则双手并用;小念头的马步、方向均是单一的,寻桥则有多样性。
传统詠春拳的训练方法
詠春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种,起源于南派武术,以短小精悍、快速凌厉著称。
其训练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本功:基本功是詠春拳的基础,包括站桩、踢腿、打沙袋等。
站桩主要是为了锻炼腿部力量和身体稳定性;踢腿则是为了提高腿部的灵活性和速度;打沙袋则是为了增强拳头的力量和抗击打能力。
2. 套路:詠春拳有一套完整的套路,包括小念头、寻桥、标指等。
这些套路的动作设计非常科学,旨在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反应速度。
3. 对练:对练是詠春拳的重要训练方法,通过与对手的实际对抗,可以提高自己的实战能力。
对练时要注意运用咏春拳的原则,如“中线理论”、“攻守合一”等。
4. 内功:詠春拳强调内外兼修,内功训练包括呼吸法、心法等。
呼吸法主要是为了调整呼吸节奏,使身体达到最佳状态;心法则是通过冥想等方式,提高精神集中力和意志力。
5. 理论学习:詠春拳的理论学习包括拳理、兵器等。
拳理主要是研究拳法的原理和应用;兵器则是研究如何使用各种武器进行战斗。
詠春拳的训练方法注重基本功的打造,强调实战性,同时也注重内功和理论的学习。
咏春基本功,咏春拳指法,上标指、下标指、内标指、外标指附详细图文详解咏春拳基本功教学之指法,上标指、下标指、内标指、外标指以手来说攻击线路最长的,毫无疑问是手指。
如果说拳和掌在击打时接触的是面,指接触的则是点。
所以,指法用于击打人体的最弱点,比如眼睛、咽喉、穴道, 无怪乎标指称为咏春拳里面的高级套路。
标指,长桥发力,一击必中,一发必胜!指法根据方向分为四种:上标指、下标指、内标指、外标指。
上标指动作步骤:以右上标指为例:[1] 开马,呈二字钳阳马,双手做问路手,左手为问手、右手为护手;[2-3] 左手回收,右手手腕转动使手指朝前方,右手臂夹肘归中,接着肘底发力运劲于手掌,在左手前臂底下自身体的中线位置击出,肘部伸直,手腕下沉,将手指翘起,力贯指尖;左手在上,呈按手。
动作要领:手指标出时肘部伸直,手指朝前翘起;两手同时到位,互相配合。
易犯错误:标出时手指立即翘起,没有沉腕的动作;手指在按手上面标出。
解读:“标指’’这个名称包含单招与套路.名字相同但含义不同这里所介绍的上、下、内、外标指均为单招动怍,是形容手指像抢一样标出去的意思;在后面要讲解到的套路标指,是表示整个套路风格如单招标指一样,属于以打为消、全面进攻。
下标指动作步骤:以右下标指为例:[1] 在二字钳阳马的基础上做问路手,左手为问手,右手为护手;[2-3] 左手回收,右手手腕转动使手指朝前方,右手臂夹肘归中,接着肘底发力运劲于手掌,在左手前臂上方自身体的中线位置击出,肘部伸直,手腕上挺,将手指下插,力贯指尖;左手在下,呈按手。
动作要领:手指标出时肘部伸直,手指下插;两手同时到位,互相配合。
易犯错误:标出时手指支持呆板地斜向下方,没有挺腕发寸劲的动作;下标指在按手的下面标出。
内标指动作步骤:以左内标指为例:[1] 开马,呈二字钳阳马,双手做问路手,右手为问手、左手为护手;[2-3] 双手向前伸出,肘部向内微曲,两手掌上下平置,掌心朝下,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右手回收,左手臂夹肘归中,肘底发力运劲于手掌,在右手前臂的上方自身体中线的位置击出,肘部伸直的瞬间手腕外挺,将手指折向右边(左手内门),力贯指尖;右手在下方,呈按手。
咏春的基本手法咏春拳,是一种中国传统武术,以气贯长、点到为主要特点,注重以刚劲有力的拳击技巧制敌,以快速灵活的身法回避对方攻击。
咏春拳的基本手法是咏春拳技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咏春拳的重中之重,下面就让我们详细的了解一下咏春拳的基本手法吧。
一、直拳直拳是咏春拳的代表性拳法,直拳的基本技术是手臂由肩关节发力,整个拳头伸直准确地瞄准对手的下巴。
直拳运用整个身体的力量,是咏春拳制敌的主要手法之一。
二、底盘底盘是咏春拳的基本动作之一,也是咏春拳的特色之一。
底盘是指咏春拳者蹲下身子,腰腿用力,双膝微屈同时,以此来维持身体的平稳性。
底盘动作既能让咏春拳者减少受到对方攻击的力量,也能让咏春拳者保持自己的重心,进攻更加稳健。
三、侧踢侧踢是咏春拳的一种较为实用的踢法,侧踢的技术特点是快速,并且可以肆意抽打对方的腰部和腿部。
在实战中,咏春拳者经常使用侧踢来制敌,同时,在训练中,侧踢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四、拦下拦下是咏春拳的一种非常实用的手法,它常常用于拦截对方的拳腿攻击,使咏春拳者有机会去反击对方。
五、先手掌先手掌是咏春拳的代表性掌法之一,它是一种轻巧灵活的掌法,其主要技术特点是手掌的每次抬起和落下都在变换方向,使得攻击的方向难以预料。
六、圆手圆手是咏春拳的一种特殊手法,它的运用非常灵活,可以攻击对方的头部、身体和腿部。
圆手的技术特点是手臂的旋转速度极快,同时手腕也要有一种猛烈的发力感。
七、缠手缠手是咏春拳的一种攻防手法,它既可以用来阻挡对方的拳腿攻击,也可以用来攻击对方。
缠手的技术要领是手掌和手臂的部位要牢牢地缠在对方的手臂上,使对方难以抽取手臂,从而增加对方的被攻击几率。
八、摆腿摆腿是咏春拳的一种非常灵活的踢法,它的技术特点是速度极快,攻击范围也非常广泛。
在咏春拳的实战中,摆腿常常用来攻击对方的腿部和身体,同时,也是一种绕开对方攻击的较为有效的方法。
九、骑马步骑马步是咏春拳的一种基本步法,它可以增强咏春拳者的平衡性,稳定性和运动能力。
咏春拳基本功分解教学
咏春拳是中国武术中一种重要的传统拳术流派,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而闻名。
基础功是学习咏春拳的关键,它包含了一系列的动作和技巧。
下面将对咏春拳的基本功进行分解教学。
1. 站桩功:这是咏春拳的基本功之一,也是入门的第一步。
站立直立,保持身
体平衡,双臂自然放松。
通过调整呼吸和集中注意力,可以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2. 旋风腿:这是咏春拳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技术。
要做旋风腿,需要抬起一只腿
并迅速旋转。
重点是保持身体平衡和控制动作的速度和力度。
3. 直拳:直拳是咏春拳中最基本的攻击技术之一。
要练习直拳,需要站立直立,然后将拳头伸直向前推出,同时发力。
注意保持拳头和手臂的稳定,并保持整个身体的协调。
4. 护身拳:这是咏春拳中的一种防御技术,用来保护自己免受攻击。
要练习护
身拳,需要用手臂和拳头将身体前部覆盖起来,保持稳定并随时准备应对敌人的攻击。
5. 步法:在咏春拳中,步法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战斗中的移动和灵活性。
常用的步法包括直行步、直步退、侧步等。
需要注意的是,步法的运动要稳定、协调,并且与拳法配合使用。
通过这些基本功的分解教学,你可以逐步学习咏春拳的关键技术和动作。
但是
要记住,学习咏春拳需要时间和耐心,不要急于求成。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练习,才能真正掌握咏春拳的精髓。
祝你在学习咏春拳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咏春拳的基本知识咏春拳,中国拳术中南拳之一。
其起源有3 种说法:一说是福建永春县严三娘创造,一说是由少林寺和尚至善从福建带到广州光孝寺,另一说是方永春所创造。
该拳内容主要包括小稔头、标子和寻桥3套拳,以上、中、下三搒手为基本动作。
身型要求护裆,沉肩,落膊,抱拳,护胸。
主要手型有凤眼拳、柳叶掌等。
主要手法有挫手、撩手、三搒手、左右破排手、沉桥、黏打。
主要步法有三字马、追马等。
攻防中多采用闪身、贴身、紧迫和紧打,动作敏捷,快速,刚柔相间。
咏春拳是中国拳术的南拳之一,早年流行于广东、福建各地。
此拳初传于福建永春县,为该县严三娘所创,以地名为拳名,故名“咏春拳”。
亦传此拳由五枚师太所创,后传授与弟子严咏春,故名“咏春拳”。
此拳主要手型为凤眼拳、柳叶掌,拳术套路主要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3套拳及木人桩。
基本手法以三傍手为主,还有挫手、撩手、破排手、沉桥、粘打。
主要步型有四平马、二字马、追马、跪马、独立步等。
它是一种集内家拳法和近打于一身的拳术。
它立足于实战,具有招式多变、运用灵活、出拳弹性,短桥窄马,擅发寸劲为主要特点,以大闪侧,小俯仰,耕拦摊膀,摸荡捋,审势记牢,曲手留中的手法,以搭、截、沉、标、膀、腕指、黏、摸、熨荡、偷、漏和“二字钳羊马”的身形步法为标志。
凭借手桥肌肤灵敏的感觉,发挥寸劲力量的内家拳法。
著名武打明星李小龙曾跟随叶问系统地学习过咏春拳,可以说,李小龙创立的截拳道与咏春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叶问的十大弟子分别是张学健、何金铬、招允、卢文锦、黄淳梁、王乔、伦佳、梁挺、李小龙、徐尚田。
现分布于世界各地。
拳法特点咏春拳是一种十分科学化和人工化的拳术。
其长处在于埋身搏击。
它拳快而防守紧密,马步灵活和上落快,攻守兼备及守攻同期,注重刚柔并济,气力消耗量少。
咏春拳就其理论、心法、手法等创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等三拳套及木人椿法。
更配合黏手练习以训练及敌桥手双接后的感觉和反应。
咏春拳用一种叫做“寸劲”之发力方法来攻击和防守。
理论和心法方面注重中线、埋踭、朝面追形、左右兼顾、来留去送、甩手直冲等,以最短距离和时间去进攻和防守。
以下是咏春拳特点之逐项陈述:(一)理论和心法:(1)中线理论:中线者由人体头顶至尾闾(尾龙骨)之线。
若将敌我之中线连接便成一个中线平面。
若配合(朝面追形)我们在进攻和防守方面是绝对的有利。
在进攻方面我们沿着中线配合(朝面追形)向敌方中线攻击,这是敌我最短之距离;同等拳速,拳轨近者当然较快击中。
再者我们若问敌方左或右攻击,对方很容易卸去我们之力。
但若我们向敌方中线攻击,对方则甚难卸力,而且受力较重。
在防守方面我们守中线,配合(朝面追形)及沿着中线平面以分水方法去消解,这也是消法之最短行轨。
(2)朝面追形:与对方朝正面对面者为“朝面”。
若不能“朝面”(如对方面向其他方向)我们之面沿着中线平面追望对方中线之形者是为“追形”。
咏春对敌时尽可能是正面朝敌的。
不论敌方环绕着我走向任何方向我们必定朝面追形向着敌方。
其好处如下:①防守方面:简化敌人向我们进攻的来向。
因为正面之攻击,敌人向我们进攻之来向只限于九路。
九路者即左上、左中、左下、中上、中中、中下、右上、右中、右下。
因此我们对敌人来势较易捉摸。
②进攻方面:配合中线理论,我们较易击中目标及敌人受力较重。
③出手快而影小:双手能同时到达敌人,所以出手时不用转动肩头,因此出手之影(先兆)会很少,而且左右手很易互相兼顾。
(3)埋踭理论:咏春出手或防守大多数是手踭紧贴着中线平面的。
好处如下:①巧方面:可抢中线以达最短距离和最重之攻击。
②守方面:一方面埋踭本身已保护身体若干重要部分,另方面守中线以达最短距离之防守。
(4) 收踭理论:咏春出手后(不论是攻或守),手和手臂均不再蓄力,手踭屈曲是为收踭。
这样除了有利自己同一双手能立刻再作攻击外,在防守方面使敌方难以取我们之关节并守位方面亦会较紧密。
(5)“来留去送”心法:“来留”者对方向我击来之手法,我们除了消外最好尽可能将其留住,以便利用咏春桥手相接之感觉将其控制。
“去送”者,当敌方强力向我们击来,我们利用手法,把击来之方向改变,令其攻击不能击中我们,若可能我们应当再加力顺其势向改变后的方向送去,令敌方失势或招式用老。
(6)“甩手直冲”心法:“甩手”者是当对方突然将与我相接之桥手撤去(不论向任何方面)。
每当对方“甩手”,我们应以第一时间发招冲出直攻敌方为之“直冲”。
“来留去送”和“甩手直冲”心法,是从黏手练习锻炼出来的。
(7)守攻同期:当我们消对方之攻击时,在可能范围内我们应同一时期发招攻向对手,这样将会由被动变主动而达到后发制人。
(8)其他辅助心法:①不消“过笼”(过头):咏春消手以能消对方来手而不超过防守所需范围为原则。
对方来手若不可能击中我们,我们则不需要运用任何消法。
不消“过笼”可以减少气力和时间的消耗。
消后反击敌当会更快。
②不“追手”:“追手”者,离开防守所需范围来追着去接触对方桥手也。
咏春拳长于桥手相接后之感觉和反应。
所以初学咏春拳者很容易下意识地犯“追手”的错误。
若敌桥手不在我之防守范围内,我们不要追着去接触其他桥手,反之应该趁机向敌攻击以求击敌。
若对方用桥手消我们之攻击,我们便达到接触对方桥手之目的;这是“寻桥”方法之一。
③不“冲身”:咏春出手(攻或防)、马步上落和转变都要以维持重心为原则。
尽量减少被对方借力机会而至“失形”。
“失形”,即失去重心而不能保持对敌之平衡状态也。
④不需借助位置而发力:咏春拳的“攻”与“守”皆以能锻炼到从任何位置都可以发力为原则。
换句话说,无论手在何处皆能发力不从心消对方来手或向对方攻击而不需要将手收回或提高已某一位置来帮助发力。
(二)“寸劲”乃咏春拳用作攻防之劲力,亦称“弹劲”或“短劲”:这是一种短暂而有爆发性和能于短距离内发出杀伤力击敌之劲力。
“寸劲”是从小念头,扯空拳及打沙包等锻炼。
(三)黏手练习:其目的是:(1)锻炼与敌方桥手接触后之感觉和反应。
(2)锻炼制造和寻找敌方之空隙。
(3)锻炼双手之左右兼顾和一心二用。
(4)锻炼咏春拳心法如“来留去送”、“甩手直冲”、“不消过笼”、“不追手”等等。
(5)练习攻,防手法与组合。
(6)练习手法与马步之配合。
感觉者乃是当双方桥手相接后,对方有没有破绽和空隙,对方力度之方向和转变如何,以及对方之攻击和防守中有没有破绽等所有“资料”的体会。
咏春拳特别注重感觉和反应。
我们认为用眼吸收后而发出之反应是较桥手相接后感觉之反应慢。
因为从眼看到要经神经线传上大脑,然后大脑才下命令去作适当反应。
然而桥手相接之感觉反应乃是走捷径的经由脊骨神经而发出的,所以反应较快。
经过适当锻炼后桥手相接之感觉和反应当会达到。
咏春之马步马步,是练功夫最重要的基础,各种拳术对马步的动作要求有所不同,作用也不相同。
短打拳术的马步有:外钳阳马、内钳阳马、二趾钳阳,三角(藏三脚)钳阳马、吊提马、单蝶马、双蝶马等。
外钳阳马:左脚在前,右脚在从,站成不丁不八;左膝关节向外互相扭旋,使髋关节骨头向后移靠,右膝关节向外扭旋,使髋骨向前移靠,两膝关节的力相互拉开,两髋关节成相夹,右脚占三分力,左脚占七分力(三七马);身形偏向后龟背,田鸡肚(即含胸拔背、收腹)。
外钳阳马能使两脚的力由则旋向外则,使外则肌肉膨胀有力。
内钳阳马:两脚站好不丁不八后关节向内扭钳,髋关节向外旋开右膝关节向内钳靠,形成两膝相夹相合的力,髋关节的力相反成相互拉开,左脚占七分力,右脚占三分力。
身体前扑,吞腰松胯。
二趾钳阳马:两脚左右分开,距离比两肩略宽,两脚第二趾筋用力向内向后拉,髋关节内则也同时互相对拉,力向骨内收敛。
三角钳阳马:两脚站在身体中线两边,然后从脚趾开始收缩关节继而收叠跟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节节锁紧。
外钳阳马主练外则肌肉和筋膜,内钳阳马主练内则肌肉,二趾钳阳马主练筋,三角钳阳马主练骨。
各马互为转变即为“步”,步是筋、骨、肌肉易变所产生出来的动态。
钳阳:“动则生阳”,“阳”指人体的阳经、气,肾阳、心阳、肝阳;督脉,阳跷脉和足太阳膀胱经。
所有凡带钳阳的都要用些力,含蓄阳经脉紧些,使阴经畅通,练以达阴阳平衡,故名钳阳马。
持之以恒,细心体会。
马步运动自如时,三盘也就形成,初级套路多用以上马步。
以上浅见供爱好者查考,并作抛砖引玉之用。
咏春拳是一种十分科学化和人工化的拳术。
其长处在于埋身搏击。
它拳快而防守紧密,马步灵活和上落快,攻守兼备及守攻同期,注重刚柔并济,气力消耗量少。
散打技术咏春拳为南拳中实用性、技击性较强的拳法之一,在我国香港、广东、福建等地流传广泛。
为使初习者明了筑基功夫,现将咏春拳中基本手脚致用法简示如下,以供习者参考。
手法咏春拳中用“有手无脚”来形容手法之快。
1.拍手直冲:甲以右箭马与乙相对,乙进步直线拳攻甲头部,甲向左侧圈步进马,同时左手拍手、右手日字拳直击其肋部,前膝拐打乙膝窝处要点:圈步拍手与直冲要做到同时到位。
2.枕手直冲:乙进步直线拳攻甲面部,甲摊手摊其来拳,同时进马,左手摊手变枕手、右手护手日字拳直击其头部。
要点:枕手进马、日字拳同时到位,不能脱节。
3.膀手抱拍掌:乙上步直攻甲面部,甲右膀膀其来拳,同时前脚左圈,右手膀手与左手成抱拍掌,拍击对方。
要点:膀手成抱拍时,要充分借助圈步进马的力量。
4.日字拳砍颈掌:甲进步右拳直击乙头部,乙摇头闪躲,同时前拳欲攻甲中线,甲右拳不回收成掌,直砍其颈部。
四门原理运用咏春拳给人最大的印象恐怕就是“招法快如闪电”及“手法之防护风雨而不透”了。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手法的密集而有效地防护呢?这就需要来研究咏春拳“挡四门”原理了,在这里且简称为“四门”原理。
所谓的“四门”,也就是在身体的正面划出一个四方形的面积,然后再在此四方形面积内划分为4块面积均等的方形区域作为对方攻来时各种格挡法的依据(如右图所示/本图为李小龙早年所绘)。
此“四门”之标准是高不过眉、宽不过两肩、低不过腿。
具体施用标准如下:一、前手上半侧为“高外侧门”:该处主要用来防御攻向已方头部右侧的打击动作,而且无论对方用何种动作(包括拳或掌)向此处攻来时,我方都可用前手迅速将之挡至外侧。
二、后手的上半侧为“高内侧门”:该处主要用来防御敌方攻向已方头部左侧的打击动作,而且无论对方用何种动作向此处攻来,我方都可用后手迅速将之挡至外,或挡向右侧。
记住,此时须一手防御另一手迅即攻击,亦即做到“攻守合一”,在手部格挡的同时,身体尽量不要有左右的摆动动作,以免影响自己的重心平衡。
三、前手的下半侧为“低外侧门”:主要用前手之外腕部来做短促快速的格挡动作,也就是用来防御对方攻向已方右肋、右腰等右侧要害处的打击动作,例如可用来防御对方的低位拳法或快速踢击动作。
四、后手的下半侧为“低内侧门”:主要用来防御对方攻向已方身体左侧要害处的攻击,例如用来格挡其低位拳法或是中位踢法等,挡触的部位仍然是外腕部(亦即腕骨之下锋处),在实战中运用本动作时应做“双手同步动作”,也就是左手挡出的同时,右手亦果断出击并准确击中了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