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制度及报告程序
- 格式:doc
- 大小:88.00 KB
- 文档页数:7
跌倒坠床报告制度、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一、背景跌倒和坠床是住院患者常见的不安全事件,不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导致护理纠纷。
为了提高护理人员对跌倒、坠床事件的预防和处理能力,确保患者安全,特制定本报告制度、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二、报告制度1. 护士在发现患者跌倒、坠床事件后,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立即报告给当班医生和护士长。
2. 护士长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处理,并了解事件经过。
3. 护士长应在24小时内将事件报告给护理部,并提交书面报告。
4. 护理部接到报告后,应组织人员进行调查,了解事件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
5. 患者家属对跌倒、坠床事件有知情权,护士长应在事件发生后及时通知家属,并做好解释和安抚工作。
6. 定期对跌倒、坠床事件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高预防能力。
三、应急预案1. 护士在发现患者跌倒、坠床事件后,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如检查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状态、处理外伤等。
2. 根据患者情况,立即将患者转移到安全地点,如病床或抢救室。
3. 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并根据医嘱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4. 对患者家属进行解释和安抚,消除其紧张和恐惧情绪。
5. 护士长应在事件发生后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处理,了解事件经过,并做好记录。
6. 护理部应组织人员进行调查,了解事件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
四、处理流程1. 护士在发现患者跌倒、坠床事件后,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立即报告给当班医生和护士长。
2. 护士长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处理,并了解事件经过。
3. 护士长应在24小时内将事件报告给护理部,并提交书面报告。
4. 护理部接到报告后,应组织人员进行调查,了解事件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
5. 患者家属对跌倒、坠床事件有知情权,护士长应在事件发生后及时通知家属,并做好解释和安抚工作。
6. 定期对跌倒、坠床事件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高预防能力。
五、预防措施1. 加强护理人员对跌倒、坠床事件的预防意识,定期进行培训和教育。
医院跌倒、坠床意外事件报告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医院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预防和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案规范(试行))、世界卫生组织(WHO)相关指南及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所有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及职能部门。
三、责任主体1. 全体医务人员应遵循本制度,积极参与跌倒、坠床意外事件的预防和管理。
2. 护理部门负责跌倒、坠床意外事件的监测、报告、分析和改进工作。
3. 医务部门负责跌倒、坠床意外事件的管理和监督。
四、预防措施1. 风险评估:对新入院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
2. 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防跌倒、坠床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3. 环境管理:保持医院环境整洁、安全,设置防滑标志,定期检查地面、楼梯、走廊等设施。
4. 设备设施:为患者提供安全、稳定的床铺,检查床栏、约束带等设施是否完好。
5. 药物管理:对服用可能导致跌倒、坠床的药物的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并根据病情调整用药。
6. 个性化护理:针对高危患者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加强巡视,确保患者安全。
五、报告程序1. 发生跌倒、坠床意外事件的患者,立即向当班护士报告。
2. 当班护士应立即前往现场,了解情况,评估患者伤情,并记录事件经过。
3. 当班护士及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调查、处理。
4. 科室负责人在事件发生24小时内将事件情况报告医务部门。
5. 医务部门接到报告后,对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报告院领导。
六、调查与处理1. 发生跌倒、坠床意外事件后,科室应立即组织调查,查明原因,分清责任。
2. 对因违反本制度导致的跌倒、坠床意外事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 对发生跌倒、坠床意外事件的科室,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绩效考核、经济处罚等处理。
4. 对发生跌倒、坠床意外事件的当事人,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培训等处理。
患者发生坠床与跌倒处置与报告程序患者发生坠床与跌倒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意外事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医疗机构需要制定相应的处置与报告程序。
本文将介绍患者发生坠床与跌倒的一般处置流程,并讨论相应的报告程序。
处置程序:1.发现患者坠床或跌倒后,首先要及时向患者提供紧急救援。
医护人员应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并通过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进行抢救。
3.接下来,医护人员应立即进行相关的检查和评估。
他们应该检查患者有无其他伤害,包括骨折、脑震荡等,并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意识状态。
4.根据对患者的评估结果,医护人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这可能包括修复骨折、清洁伤口、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等。
5.在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医护人员应主动与患者的家属沟通,告知患者的情况,并提醒家属注意患者的康复护理和安全预防。
报告程序:1.对于发生坠床或跌倒事件的医护人员,应立即将事件报告给医疗机构的管理层和质控部门。
报告应包括患者姓名、年龄、发生时间、地点以及伤害的具体情况。
2.管理层和质控部门会根据报告的情况,进行调查,以确定事件的原因和责任。
他们将与相关的医护人员、患者家属以及其他目击者进行交流,并对医疗机构的相关政策和流程进行审查。
3.在调查结束后,管理层和质控部门将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以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这可能包括对医护人员的培训、设立更加科学的床铺等。
4.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坠床与跌倒事件进行统计分析,以监测发生的频率和趋势。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医疗机构可以进一步优化预防措施,提升患者的安全水平。
在患者发生坠床与跌倒的处理与报告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高度重视患者的安全,确保其及时得到救治,并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改进措施。
医疗机构也应不断完善相应政策和流程,并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以提高患者的安全保障水平。
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制度及报告程序跌倒和坠床是医院中常见的意外事件,为了预防这些事件的发生,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评估制度和报告程序。
制度:1.加强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存在导致患者跌倒、坠床的高危因素,包括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精神异常、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的患者,体质虚弱、需搀扶行走或坐轮椅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无专人看护患者,年老和婴幼儿无约束或无效约束患者,服用特殊药物、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病室地面潮湿或有积水未设防滑标志等,患者穿的鞋底易滑跌等。
2.对具有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患者,护士应对病人或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3.对有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的患者,需实施逐级上报和监控。
4.加强病情观察,预防跌倒、坠床措施的落实,并加以记录。
各护理单元对已发生“患者坠床、跌倒”事件的,立即通知值班医生、病区护士长、XXX士长,并向护理部汇报备案。
处理流程:落实措施预案逐级上报加强观察存在危险因素不存在危险因素住院患者评估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制度:1.按护理部标准,新病人入院时,对存在发生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根据《住院病人意外事件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2.护士在护理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癫痫发作、老年痴呆、精神异常的患者,及无陪伴的3岁以下婴幼儿时必须用床栏或约束带保护,床尾挂标识,并做好交班。
3.做好安全宣教工作,对长期卧床的体质虚弱者、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及年老体弱等患者,护士应告知其起床或行走时应由家属或护士(按铃呼叫护士)陪伴,如需沐浴必须在家属陪伴下进行。
4.给婴儿测体重和沐浴时,护士必须守护在旁,不得擅自离开。
5.必要时开启陪护证,先告知家属留院陪护。
6.做好入院宣教,告知病人住院期间、起床活动时穿防滑鞋。
外出检查有专人陪同,检查前更换外出鞋,行动不便者准备轮椅。
坠床与跌倒报告制度及防范措施范文坠床和跌倒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意外事件,特别是对于年长者、儿童和患有特殊需求的人群来说,更具有危险性。
为了有效预防坠床和跌倒事件的发生,建立坠床和跌倒报告制度及相应的防范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提供一个坠床和跌倒报告制度及防范措施的范本,希望能够对相关单位和个人有所帮助。
一、坠床和跌倒报告制度范本:1. 报告标准a. 坠床事件:指睡眠中个体从床上掉落的事件。
b. 跌倒事件:指个体在行走、站立或转身时失去平衡而摔倒的事件。
c. 报告人员:包括目击者、受伤者、护理人员等。
d. 报告内容:事件的时间、地点、受伤情况、可能的原因等。
2. 报告流程a. 发生坠床或跌倒事件后尽快进行报告,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b. 目击者或护理人员应尽快向主管或上级报告事件。
c. 主管或上级应立即记录事件,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提供紧急救助、安排医疗检查等。
d. 事件报告应上报至相关部门或机构,以便分析原因、采取预防措施并记录统计数据。
e. 上级或相关部门应对事件进行跟踪,确保采取的措施有效并及时调整。
3. 报告记录与分析a. 坠床和跌倒事件应分别记录,并进行归档保存。
b. 报告记录应包括事件的基本信息、受伤情况、事件原因、采取的措施和效果等。
c. 定期对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常见原因和场所,提出预防措施和改进建议。
d.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关培训计划和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相关人员的意识和能力。
二、防范坠床和跌倒的措施范本:1. 环境改善措施:a. 提供安全、稳定的床铺和床垫,避免坠床。
b. 在行走区域设置防滑地板或地毯,以减少跌倒事故。
c. 安装扶手、栏杆等辅助设施,提供行动方便和支持。
2. 安全设施和装备:a. 根据需要提供辅助器具,如手杖、拐杖、助行器等,帮助行动不便的人群。
b. 在需要时使用安全带等固定装置,避免坠床事件发生。
c. 在危险区域设置警示标识或警告装置,提醒人们注意。
2024年跌倒、坠床意外事件报告制度1.科室建立登记本。
2.患者不慎跌倒或坠床后,立即奔赴现场同时马上通知医生,要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由于跌倒或坠床后造成的不良后果,并认真记录患者跌倒或坠床的经过及抢救过程。
3.当班护士立即向护士长、护理部上报患者跌倒或坠床的经过、原因、后果、并登记。
(夜班报告总值班)4.发生患者跌倒或坠床后,各种有关记录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以备鉴定。
5.发生跌倒或坠床后,按其性质与情节,分别____本科室,本科护理人员进行讨论,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并确定性质,提出处理意见。
6.发生跌倒或坠床后,当班护士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经领导及他人发现,则按情节轻重给予处理。
7.护理部定期____有关人员分析发生患者跌倒或坠床的原因,并制定出防范措施。
8.为实现最大限度的收集、分析、交流、共享安全信息,需要建立“安全文化”的新理念,创造条件逐步建立不以处罚为手段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促进管理系统的持续改进。
患者意外事件(跌倒、坠床等)报告制度1、意外事件定义指患者在医院就诊、治疗期间,发生的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主要包括跌倒、坠床、管道滑脱、走失、误吸或窒息以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非正常的意外事件等。
2、意外事件报告在护理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诊疗护理规范。
护理单元有防范处理护理意外事件的预案,预防其发生。
一旦发生按要求报告。
3、上报程序(1)一般意外事件:当事人立即口头报告护士长,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将损害减至最低。
当事者____小时内填报《护理意外事件主动上报表》,签字后上报护理部。
(一般意外事件包括:无伤害意外事件,轻度伤害事件)(2)严重意外事件:事件重大、情况紧急者当事人立即口头报告护士长、科主任或总值班人员,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害降至最低,必要时____全院多科室的抢救、会诊等,同时报告护理部,由护理部上报医院领导。
当事科室应在____小时内填报《护理意外事件主动上报表》。
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制度及报告程序一、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跌倒、坠床事件在医院中的发生率逐渐升高。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医院应建立健全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制度及报告程序。
本文将就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制度及报告程序进行详细阐述。
二、风险评估制度1. 评估对象新入院患者、转科患者、手术后患者、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精神异常、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的患者;体质虚弱、需搀扶行走或坐轮椅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无专人看护患者;年老和婴幼儿无约束或无效约束患者;服用特殊药物、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
2. 评估内容(1)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疾病诊断、住院时间等。
(2)患者病情:包括意识状态、活动能力、视力、听力、睡眠质量、饮食状况等。
(3)药物使用: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安眠药、降糖药、降压药等。
(4)病室环境:包括地面状况、床栏使用、防滑措施、照明情况等。
3. 评估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
根据《住院病人意外事件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分,总分越高,跌倒、坠床风险越大。
4. 评估频率新入院患者在24小时内进行首次评估,之后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治疗措施调整进行动态评估。
对于高风险患者,应增加评估频率,确保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报告程序1. 发现跌倒、坠床事件后,当事人应立即向护士长汇报,并将发生经过、患者状况及后果及时上报科护士长、护理部。
2. 护士长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开展调查,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 护理部接到报告后,应组织相关部门对事件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并向全院通报。
4. 医院应定期对跌倒、坠床事件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风险评估制度及报告程序。
四、防范措施1.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对跌倒、坠床风险的认识,确保每位医护人员都能熟练掌握防范措施。
患者跌倒或坠床意外事件报告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医院患者跌倒或坠床意外事件的报告、处理和预防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患者跌倒或坠床意外事件的报告、处理和预防工作。
三、报告制度1. 报告责任(1)患者发生跌倒或坠床事件后,当班医务人员应立即赴现场,及时了解事件经过,并在第一时间通知医生。
(2)医生到场后应立即对患者进行评估和处理,并根据需要通知相关科室进行会诊或抢救。
(3)当班护士应在事发后15分钟内将事件报告给护士长,护士长应在事发后30分钟内将事件报告给护理部。
(4)护理部应在事发后60分钟内将事件报告给医院领导,并根据需要通知医院其他相关部门。
2. 报告内容(1)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床号、住院日期等。
(2)事件发生时间、地点、经过和原因。
(3)患者跌倒或坠床时的病情和处理情况。
(4)事件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和采取的抢救措施。
(5)事件发生后患者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情况。
(6)事件调查和处理结果。
四、处理制度1. 事故调查(1)医院应成立事故调查组,对患者跌倒或坠床事件进行调查。
(2)事故调查组应包括医务、护理、后勤等部门的相关人员。
(3)事故调查组应根据事件具体情况,对事件原因、责任人和责任单位进行认定。
(4)事故调查组应在事发后48小时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2. 责任追究(1)对事故责任人应根据事故性质和责任程度,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2)对事故责任单位应责令其整改,并视情况给予通报批评、经济处罚等处理。
(3)对事故责任人应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五、预防制度1. 风险评估(1)对新入院患者进行跌倒或坠床风险评估。
(2)对存在跌倒或坠床风险的患者进行标识,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3)定期对患者进行跌倒或坠床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预防措施。
2. 安全宣教(1)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安全宣教,提高其安全意识。
患者跌倒、坠床意外事件的报告制度、处置预案一、背景在医院环境中,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件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还可能引发医疗纠纷,影响医院的声誉。
为了加强医院安全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预防和处理能力,特制定本报告制度、处置预案。
二、报告制度1. 报告对象: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患者,包括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
2. 报告时间: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后,医务人员应立即报告。
3. 报告程序:(1)发生意外事件的当班医务人员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报告,并填写意外事件报告表。
(2)上级领导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调查,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经过。
(3)调查结束后,上级领导应将事件情况报告给医务科,医务科负责将事件情况上报医院领导。
(4)医院领导接到报告后,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事件处理,并对事件进行总结和分析。
4. 报告内容:(1)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床号、住院日期等。
(2)事件发生时间、地点、经过: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等详细信息。
(3)事件原因:包括患者自身原因、医务人员原因、环境原因等。
(4)事件后果:包括患者受伤情况、治疗情况等。
(5)事件处理:包括采取的措施、效果等。
三、处置预案1. 预防措施:(1)加强患者入院宣教,告知患者及家属医院的安全规定和注意事项。
(2)对存在跌倒、坠床等高风险的患者进行评估,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3)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预防和处理能力。
(4)改善医院环境,确保医院通道畅通,无障碍物,提供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
2. 处置措施:(1)发生意外事件后,当班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护患者生命安全。
(2)对受伤患者进行及时治疗,并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3)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告知患者病情和治疗情况,取得家属理解和支持。
(4)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事件调查,查明事件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跌倒坠床报告制度、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跌倒/坠床报告制度、处理预案及工作流程一、报告制度1.各科室建立跌倒/坠床登记本。
2.患者不慎跌倒/坠床后,立即查看患者,马上通知医生。
3.当班护士立即向护士长上报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的经过、原因、后果,并登记。
必要时护士长应向上级主管领导领导汇报(夜间通知院总值班)。
4.协助医生通知患者家属。
5.发生跌倒/坠床后各种有关记录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以备鉴定。
6.发生跌倒/坠床后,组织本病室护理人员,进行讨论,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提出处理意见。
7.患者发生跌倒/坠床后当班护士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按情节轻重给予处理。
二、处理预案1.立即赶到患者身旁,了解患者病情。
同时通知医生迅速查看患者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情况。
2.受伤程度较轻者,协助患者卧床休息,安慰患者,并测量血压、脉搏,根据病情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3.皮肤瘀斑者进行局部冷敷;皮肤擦伤出血者进行压迫止血、清创包扎;必要时遵医嘱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4.疑有骨折、肌肉、韧带损伤的患者,根据伤情采取适当搬运方法;协助医生进行辅助检查。
5.患者出现认识、瞳孔、生命体征变革时,立即遵医嘱予以输氧、输液、心肺复苏等处理,严密观察病情变革。
6.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安抚工作,消除其恐惧、紧张生理。
7.及时报告护士长,护士长应立即了解患者病情,做好相应处理。
必要时护士长应向上级主管领导领导汇报(夜间通知医院总值班)。
8.准确、及时书写护理记录,详细交接班,密切注意病人病情及心理变化。
9.跌倒、坠床的预防措施:(1)加强护理职员教诲和培训,建立护理职员的平安防范认识。
(2)做好患者及家属宣教工作,增强其自我保护认识。
(3)保证护栏、约束带、推车等用物性能完好,病房环境整洁、安全,对可能出现的不安全隐患及时检查、落实整改措施。
(4)评估患者潜在跌倒/坠床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制度及报告程序跌倒、坠床是医院常见的不安全事件,不仅对患者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还可能引发医疗纠纷。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制度及报告程序,对于提高医院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我国医院实际情况,对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制度及报告程序进行探讨。
一、风险评估制度1. 评估对象风险评估的对象为所有住院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儿童、孕妇、残疾人等特殊人群。
此外,对于使用特殊药物(如镇静剂、降压药等)、存在意识不清、躁动不安、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等风险因素的患者,应进行重点评估。
2. 评估工具采用国内外公认的跌倒、坠床风险评估量表,如Morse跌倒评估量表、Horizontal Falls评估量表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量表进行评估。
3. 评估时间对新入院患者,应在入院24小时内完成首次评估。
此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期进行动态评估,如每周、每月等。
对于存在高风险因素的患者,应加大评估频率。
4. 评估内容(1)基本信息: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
(2)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活动能力、药物使用情况等。
(3)环境因素:评估病房内的设施设备,如床栏、扶手、地灯等。
(4)护理措施:评估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照护情况,如陪护、约束等。
5. 评估结果处理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三个等级。
对高风险患者,应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并加强护理干预。
同时,将评估结果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二、报告程序1. 报告主体报告主体为直接发现或接收到跌倒、坠床事件信息的医护人员。
2. 报告时间发现跌倒、坠床事件后,应立即报告。
对于无法立即报告的情况,应在发现后24小时内完成报告。
3. 报告内容(1)事件基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床号、住院日期等。
(2)事件发生时间、地点、经过及后果。
(3)事件可能的原因分析。
(4)已采取的应急措施及处理结果。
跌倒、坠床评估与报告制度1.凡患者入院后及病情、用药发生变化时按其跌倒/坠床发生危险因素进行评估。
2.评分总分>45 分为跌倒高危患者,每周评估一次。
3.高危跌倒患者或评分总分>45 分,科室建立高风险监控本或在白板上标注,护士长每天监控,责任护士班班交接防跌倒/坠床措施落实情况。
4、发生患者跌倒/坠床事件:⑴立即汇报床位主管医师及护士长,配合医师进行紧急处理。
⑵24 小时内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上报护理部,护理部酌情组织相关人员会诊。
⑶积极采取措施,密切观察患者跌倒/坠床后受伤情况,并及时准确地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⑷病区组织工作讨论,对发生的跌倒/坠床进行分析,加强防范措施,提高防范意识。
(二)跌倒/坠床防范措施1.根据Morse 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患者平衡能力、专科疾病特点评估,确定高危人群。
2.签署高危通知书,白板或护理单有风险提示。
3.患者床头放置“防跌倒”或“防坠床”警示牌,患者及家属知晓标识的含义。
4.防跌倒/坠床措施宣教:①鞋子要防滑,禁止穿泡沫底拖鞋,衣裤、鞋子大小合适;②醒来不要马上起床,做到“三个半分钟”:在床上躺半分钟,两腿下垂在床沿坐半分钟,床边站立半分钟后再行走;③告知头晕的处理方法:就地坐下或扶住周围物品;④如厕、洗澡、外出检查必须有专人陪护;⑤地面潮湿时请勿下地走动;⑥患者如需淋浴,应征得主管医务人员同意,由家属陪同方可沐浴;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30 分钟内不宜洗澡;⑦用助眠药物后及时上床休息,需要方便时请寻求帮助,不要轻易下床,以免引起头晕、步态不稳而跌倒;⑧患者上床后请及时拉起床栏,陪护人员不要与病人同睡一张床,以免病人坠床;⑨病情不稳定、自理能力低下、高龄或小儿等,家属必须24 小时陪护(重症监护室除外);⑩请将频繁使用的物品放于易取的地方,避免因卧位时伸手取物而发生坠床;○11如若陪护不在,有事呼叫护士。
5.每天交接班询问患者或家属对防范措施是否知晓,查看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相关制度、风险评估、相关处置措施及报告程序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加剧,患者跌倒、坠床的风险也日益增加,这对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建立完善的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制度,以及相关的风险评估、处置措施和报告程序,是医疗机构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制度,强化医护人员对患者跌倒、坠床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确保医疗机构和患者的安全。
制度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1. 患者跌倒、坠床的风险因素,如年龄、健康状况、药物使用等。
2. 医护人员应如何识别和评估患者的跌倒、坠床风险。
3. 如何防范患者跌倒、坠床,包括患者的床位布局、环境卫生、安全宣传等。
4. 医护人员如何应对患者跌倒、坠床的事故,包括急救措施和处理流程。
5. 需要进行的后续管理措施,如记录患者跌倒、坠床事件的时间、地点、原因、处置措施等。
二、风险评估医疗机构应开展患者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工作,将风险评估纳入患者管理的全过程中,确保对患者跌倒、坠床风险的了解和把握。
1. 风险评估内容(1)患者跌倒、坠床的高危因素:如患者年龄、健康状况、药物使用等。
(2)床位和环境的风险因素:如床位高度、倾斜度、护栏高度、地板光滑度等。
(3)医护人员因素:如医生、护士对患者跌倒、坠床风险的了解程度、工作态度等。
2. 风险评估方法(1)量表评估:使用专业的跌倒、坠床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
(2)临床评估:医护人员通过对患者的观察、询问、检查等方式对患者进行评估。
三、处置措施1. 医护人员的责任(1)了解患者的个人、家族病史、特殊情况,评估患者跌倒、坠床的风险。
(2)根据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防跌、坠床计划。
(3)在患者床边提醒患者,帮助患者翻身、站起。
(4)关注患者动态,及时处理患者坠床事件并报告。
2. 言传身教(1)医护人员要时刻关注患者个体差异,注重预防。
(2)建立患者跌倒、坠床预防方案,并及时向患者、家属、医疗人员宣传。
跌倒坠床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处置预案、工作流程一、跌倒坠床意外事件报告制度1. 目的为提高患者安全,及时、准确地报告跌倒坠床意外事件,分析事件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患者跌倒坠床意外事件的报告。
3. 报告原则(1)及时性:患者发生跌倒坠床事件后,当班医务人员应立即报告。
(2)准确性:报告内容应真实、准确,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原因、后果等。
(3)全面性:报告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采取的措施及效果等。
4. 报告流程(1)当班医务人员发现患者跌倒坠床后,立即奔赴现场,同时通知医生。
(2)医生根据患者情况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同时填写《患者跌倒坠床事件报告表》。
(3)当班护士立即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填写《患者跌倒坠床事件报告表》。
(4)护士长在24小时内将《患者跌倒坠床事件报告表》上报医务科。
(5)医务科对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
5. 报告内容(1)患者基本信息:姓名、床号、住院日期等。
(2)病情:跌倒坠床前患者的病情、治疗及护理情况。
(3)事件经过:跌倒坠床的时间、地点、原因、过程等。
(4)采取的措施:医生、护士及其他相关部门采取的抢救措施及效果。
(5)后果:跌倒坠床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如受伤、病情变化等。
6. 奖励与惩罚(1)对及时、准确报告跌倒坠床事件的医务人员给予表扬和奖励。
(2)对隐瞒、谎报、拖延报告的医务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处分。
二、处置预案1. 目的为规范跌倒坠床意外事件的处置,提高患者安全,制定本预案。
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患者跌倒坠床意外事件的处置。
3. 处置原则(1)患者安全:处置过程中以患者安全为首要原则。
(2)及时性:发现患者跌倒坠床后,立即采取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的损害。
(3)有效性:采取的措施应有效,能够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4. 处置流程(1)发现患者跌倒坠床后,立即奔赴现场,通知医生。
病人跌倒、坠床风险评估、防范制度及伤情程度认定(一)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制度1、建立病人防跌倒/坠床意外伤害事件危险因素评估表。
2、责任护士对所有入院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需评估患者容易跌倒的高危因素(年龄≥65岁,残疾、行动不便、神志不清、躁动不安、意识模糊、癫痫发生、精神异常;病情发生变化或使用了会导致跌倒的药物。
转科;跌倒后等)。
3、对住院患者根据病情进行动态评估,普通病区每周评估两次,监护室每日评估,病情变化随时记录,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二)跌倒/坠床风险防范报告制度1、对于跌倒/坠床风险评估≥45分的患者,护理人员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使其充分了解预防患者坠床/跌倒的重要意义,签预防跌倒告知书,床尾或床头有警示标识。
2、加强巡视,随时了解患者情况,做好护理记录。
对病房高危患者,做好动态评估,可根据情况安排家属陪伴。
病房危重患者当家属临时需离开患者身边时,应与病房护士及时交接,保障患者安全。
3、护士要熟练掌握患者跌倒/坠床的紧急处理预案,当发生患者坠床/跌倒时,根据预案采取措施,同时通知值班医生。
4、当事人要立即向护士长汇报,24小时内报科护士长、护理部,对造成病人II级及以上伤害的,护理部、科护士长应在科室上报后48小时内到科室进行追踪调查、制定改进措施。
5、科室如实填写跌倒/坠床不良事件上报表,当事人将发生经过、患者状况及后果做好详细登记。
护士长组织科内人员认真讨论,提高认识,不断改进工作。
6、发生患者跌倒/坠床的科室或个人,如有意隐瞒不报,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7、护理部每月汇总跌倒/坠床发生率和伤害严重程度发生率,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持续改进防范措施,跟踪监测效果。
(三)跌倒/坠床伤情程度认定0级:无伤害I级:只需观察的伤害如擦伤、挫伤等。
II级:需冰敷、包扎、缝合或夹板等治疗和护理的伤害如扭伤、大或深的撕裂伤等。
III级:严重影响患者疗程及造成住院天数延长的跌倒伤害如骨折、意识丧失、颅内出血等。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相关制度风险评估相关处置措施及报告程序一、相关制度:1.患者跌倒、坠床预防制度:通过制定和实施患者跌倒、坠床预防制度,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力,确保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遵守相关规定和操作要求。
2.护理文书要求:确保完整、准确记录患者跌倒、坠床相关情况,包括跌倒前的护理措施、跌倒的具体时间、地点、原因等。
二、风险评估:1.建立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工具:制定适合本机构的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工具,包括评估指标、评分标准等。
2.评估对象: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的评估,尤其是高龄、多病种、运动或认知功能受损的患者。
三、相关处置措施:1.患者跌倒的处置措施:a.如发现患者跌倒,首先进行紧急救治,做好相应的急救措施。
b.及时评估患者伤情,若发现严重伤害,立即安排相应医疗干预。
c.处理好患者的心理情绪,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解释所发生的事情,并提供必要的安慰和支持。
2.患者坠床的处置措施:a.如果发现患者要坠床的迹象,护理人员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提高床头栏杆、安装床边垫、加强监护等,防止患者坠床。
b.当发生患者坠床事件时,护理人员要迅速发现、发出警报,并进行相关的急救处理。
四、报告程序:1.单人护理报告:护理人员在工作交接时,应将患者的跌倒、坠床风险情况报告给接班人员。
2.事件报告:当出现患者跌倒或坠床事件时,护理人员应立即向上级报告,相关情况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跌倒、坠床的具体情况、紧急处理措施、患者当前状态等。
3.事故报告:若患者的跌倒、坠床事件导致严重伤害,护理人员需要向医疗机构管理层或相关部门提供事故报告,并按照机构规定的程序进行后续处理。
总结:防范患者跌倒、坠床是医疗机构保障患者安全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相关制度的建立、风险评估的进行、处置措施的采取以及报告程序的规范,能有效预防和处理患者跌倒、坠床事件,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
护理人员要认真贯彻执行相关制度和要求,提高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采取措施,确保患者得到安全的护理。
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制度及报告程序
一、制度
1.加强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存在导致患者跌倒、坠床的高危因素,其中包括:
(1)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精神异常、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的患者;
(2)体质虚弱、需搀扶行走或坐轮椅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无专人看护患者;年老和婴幼儿无约束或无效约束患者;(3)服用特殊药物、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
(4)病室地面潮湿或有积水未设防滑标志等;
(5)患者穿的鞋底易滑跌等;
2.对具有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患者,护士应对病人或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3.对有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的患者,需实施逐级上报和监控。
4.加强病情观察,及预防跌倒、坠床措施的落实,并加以记录。
各护理单元对已发生“患者坠床、跌倒”事件的,立即通知值班医生、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并向护理部汇报备案。
处理流程
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制度
1、按护理部标准,新病人入院时,对存在发生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根据《住院病人意外事件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2、护士在护理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癫痫发作、老年痴呆、精神异常的患者,及无陪伴的3岁以下婴幼儿时必须用床栏或约束带保护,床尾挂标识,并做好交班。
3、做好安全宣教工作,对长期卧床的体质虚弱者、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及年老体弱等患者,护士应告知其起床或行走时应由家属或护士(按铃呼叫护士)陪伴,如需沐浴必须在家属陪伴下进行。
4、给婴儿测体重和沐浴时,护士必须守护在旁,不得擅自离开。
5、必要时开启陪护证,先告知家属留院陪护。
6、做好入院宣教,告知病人住院期间、起床活动时穿防滑鞋。
外出检查有专人陪同,检查前更换外出鞋,行动不便者准备轮椅。
7、夜间应开启地灯,保持病室、走廊和地面清洁、干燥、平整、完好、通道内不随便堆放物品,以免影响人、车通行。
工勤人员拖地或打蜡后应放置“小心地滑”的警示牌。
8、中夜班加强巡视,必要时为病人准备床栏并拉起。
9、对服用特殊药物者(如安眠药、降糖药、降压药等),加强观察。
10、一旦患者出现跌倒、坠床等事件,应及时通知医师,并遵医嘱落实各项治疗和护理。
防范患者坠床、跌倒处理流程(图1)
图1
患者跌倒、坠床意外事件的报告制度
1.患者发生跌倒或坠床事件后,护士应立即赴现场及时了解发生跌倒或坠床的经过,并在第一时间通知医生。
2.医生赶到现场后,护士应向医生详细描述事件的经过,并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救治及伤情的判断。
3.医生到场后应立即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神志、意识等生命体征,并根据患者的伤情实施必要的体格检查,以便对其伤情做出初步的判断。
4.如病情许可,护士和医师可将病人移至病床/推车,并进行后续治疗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和检验。
5.执业医师应当依据患者的情况,结合检验、检查结果,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患者的伤情如实、科学、合理地作出轻、中、重程度的判定;必要时请相关的科室医生会诊,共同判断患者的伤情。
6.当班护士立即通知患者家属,告知患者发生跌倒或坠床的经过、目前的伤情、治疗措施、预后等,并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7.立即报告:
a)口头报告时间节点:发生或发现者立即(1小时内)报告护士长
或当班主管护士、相关医生;护士长或当班主管护士接报后立即(1小时内)报告科护士长、科主任;科护士长接报后立即(1小时内)将该事件报告护理部分管副主任及相关职能部门汇报。
b)书面报告时间节点:发现者8小时内完成并交予护士长;护士长
在24小时内交予护理部。
8. 认真记录患者坠床或跌倒的经过,伤情与抢救记录。
9. 如患方不能认同院方的伤情判定结果,可通过司法鉴定等相关法
律程序依法主张其合法权利。
患者坠床或跌倒的伤情认定处理流程(图2)
图2
护士
林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跌倒/坠床风险护理评估表
分数高表示危机增加:轻度危机:3-8分;中度危机:9-14分;高度危机:15-20分神经精神状况:主要指患者的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存在认知障碍如痴呆等。
活动情况:主要指患者自主活动能力和平衡功能。
疾病因素:主要指患有某些疾病的患者易发生跌倒或坠床,这些疾病包括:低血压(包含体位性低血压)、眩晕症、帕金森综合症、癫痫发作、贫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严重营养不良等。
药物因素:主要指患者使用某些药物易发生患者跌倒或坠床。
感觉功能:主要指患者的视觉功能缺陷情况。
跌倒史:指患者入院前3个月内曾经有跌倒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