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机械与人》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923.08 KB
- 文档页数:3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机械与人检测题(新版)沪科版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48分)1、一杆刻度准确的杆秤,若把秤砣的质量增大一些,则称东西时的读数将()A、比实际质量大一些B、与实际质量相等C、比实际质量小一些D、无法确定2、一儿童从滑梯上匀速下滑的过程中:()A.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机械能增大B.重力势能减小,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小C.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机械能不变D.重力势能减小,动能不变,机械能不变3、如图所示,用滑轮组牵引重物沿水平面匀速滑动,已知拉力F=40N,不计滑轮摩擦和重力,则重物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为()A、40 NB、80 NC、120 ND、20 N4、用一个动滑轮把500N的物体提高1m,所用的拉力是300N,总功和有用功分别是:A、500J,500JB、500J,300JC、600J,300JD、600J,500J5、下列情况中,机械能没有变化的是()A.骑自行车匀速上坡 B.忽略空气阻力,物体自由下落C.直升飞机匀速下落 D.单摆摆动幅度越来越小,最后停下来6、用滑轮组提起重物,所用的额外功是有用功的20%。
则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A、20%B、80%C、60%D、83.33%7、利用动滑轮将物体提高2m,人做功100J,不考虑动滑轮重和摩擦,则物体重力为()A、25NB、100NC、50ND、无法计算8、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功率越大,物体做功越多 B.物体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C.物体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D.物体做功时间越长,功率越大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9、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子,在上升过程中,它的动能逐渐,势能逐渐,在最高点时,它的动能,势能。
匀速前进的洒水车边洒水边前进,则它的动能,机械能。
(选填“增大”“减小”“不变”)10、某杠杆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是3:5,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和阻力之比是。
11、某同学用1.4m的扁担挑起轻重不同的两桶水,大桶水共重200N,小桶水共重150N,那么人的肩支撑在距离大桶 m 的地方,手不用力,扁担也能处于水平位置平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机械与人专项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今天你所在教室的大气压约为2×105 PaB.将一个鸡蛋举高2m做功约为1JC.一个初中生漂浮在水面上时,受到的浮力大约为5000ND.正常人的脉搏1min大约跳动15次2、下列关于动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动能B.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叫动能C.速度大的物体甲具有的动能一定大于速度小的物体乙具有的动能D.运动物体质量越大,所具有的动能一定越多3、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可在A、F、B三点间来回摆动,A和B是最高点,F是最低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到达最低点F时撤去一切外力,由于惯性,它将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B.当小球运动到最低点F处,细线对它的拉力与它受到的重力平衡C.当小球到达最高点A时撤去一切外力,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D.当小球摆动到B点时,细线恰好断开,则小球将沿BE方向运动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具有能的物体一定在做功B.具有能的物体一定做了功C.具有能的物体一定能够做功D.以上说法都正确5、如图所示,轻质杠杆可绕O转动,在A点始终受一垂直作用于杠杆的力,在从A转动A 位置时,力F将()A.变大B.变小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6、如图所示,2021年6月17日搭载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三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二号飞船加速升空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火箭的重力势能变大,动能变大,机械能不变B.火箭的重力势能变大,动能减小,机械能不变C.火箭的重力势能变大,动能变大,机械能变大D.火箭的重力势能变大,动能减小,机械能减小7、如图,重为G的物体在不同简单机械中均处于平衡状态(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拉力F1、F2、F3的的大小关系是()A.F3<F1<F2B.F2=F3<F1C.F2<F3=F1D.F2<F1<F38、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WPt可知,功率跟功成正比,所以只要做功多,功率就大B.功率跟时间成反比,所以只要时间短,功率就大C.功率大的机器比功率小的机器做功多D.甲每小时做的功比乙每小时做的功多,甲的功率比乙的功率大9、如图所示,将一支内部有弹簧的圆珠笔按压在桌面上,松开手会发现圆珠笔向上跳起,圆珠笔从松手上升至最高点过程中,能量转化正确的是()A.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B.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动能C.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D.弹性势能→动能→重力势能10、林雨同学将一袋10kg的大米从地面扛到肩上所做的功最接近于()A.1500J B.150J C.15J D.1.5J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1、如图所示,小明用200N的水平力推着重为300N的木箱在水平地板上10s前进了4m,松手后,木箱又向前自由滑行了1m后静止。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机械与人专题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如图所示,体能测试中小明用2000N的力掷出的实心球运动的情景,已知从b到d的水平距离为7.5m,c为实心球的最高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对实心球做功15000JB.实心球在c点处于平衡状态C.不计空气阻力,实心球从b到d过程中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D.从a到d的过程中实心球的运动状态在不断的变化2、跳绳是体育中考项目之一,小明的质量为50千克,每次跳起高度约为6厘米(人视作整体上升,如图所示),一分钟跳80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上起跳过程中小明的动能持续增大B.小明在这一分钟内跳绳的功率约为40WC.小明跳一次克服重力做功约2JD.下落过程中小明的重力势能不变3、如图将一小球置于一弹簧上方,放手后,小球向下运动,到达A位置小球刚好与弹簧接触,到达B位置小球的速度变为零,则对于此过程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A到B位置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全部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B.从A到B位置过程中,小球受到弹力一直变大C.从A到B位置过程中,小球的速度由大变小,到B位置为零D.从A到B位置过程中,小球开始时受到的弹力小于重力,后来受到的弹力大于重力4、网球落到水平地面后又会跳起来。
如图是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记录一只网球落地后运动过程的照片,照片中位置1、位置2高度相等,位置3高于位置1和2。
则()①该网球在位置1、2和3的动能越来越小②该网球在位置1、2和3的重力势能越来越小③该网球在位置1、2和3的机械能越来越小④该网球在位置1、2的机械能相等,在位置3的机械能最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①④5、如图所示,轻质直杆OA可绕O点转动,直杆下端挂一重物G。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机械与人综合练习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如图这是利用超声波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A为斜面上自由移动的小车,B为固定在斜面一端的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B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出不同时刻小车A与它的距离,这样计算机就可以计算出运动的小车在不同位置时的速度。
由测出来的图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小车在运动的过程中,先做匀速运动,后减速运动直到速度为0B.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最后突然为零C.小车在运动的过程中,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机械能一直减小D.若增大斜面的倾斜程度,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就越多2、重为100N的物体A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以0.5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
不计滑轮、绳子、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忽略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
则()A .物体A 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为5NB .拉力F 的功率为4WC .若物体A 匀速运动2s ,拉力F 做功为4JD .物体A 受到的支持力和物体A 对水平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3、用完全相同的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匀速竖直向上提物体M ,如图所示。
如果自由端的拉力F =30N ,物体M 的速度v =0.1m/s ,每个滑轮重10N ,忽略绳重和轴摩擦。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M 受到的合力不为零B .物体M 的重力为80NC .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0.2m/sD .天花板受到的拉力为90N4、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 .今天綦江区的大气压约为4110Pa ⨯B .一个普通初中生的重约为500NC .水的密度大约为33k 210g/m ⨯D .只要我们不断的改进,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以达到100%5、图中甲、乙两套装置滑轮质量均相等。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机械与人专题练习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在某高处将两块质量相等的石块A、B分别以两种方式落向地面:石块A自由落下到地面;石块B 被用水平作用力水平抛出后,呈抛物线下落到地面。
在石块落地的过程中,石块重力分别做的功率为P A和P B,则比较两者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P A>P B B.P A=P BC.P A<P B D.不好判断2、下列物体既有动能又有重力势能的是()A.停止在站台上的火车B.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C.在空中飞行的飞机D.被拉开的弹弓3、一个物体在一恒力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图中能反映恒力所做的功与时间的对应关系的是()A.B.C.D.4、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装置使用的滑轮和绳子完全相同,把相同重物匀速提升相同高度。
(忽略摩擦,物重大于滑轮重)则()A.甲滑轮组较省力,且机械效率较高B.乙滑轮较省力,且机械效率较高C.它们省力程度不同,但机械效率相同D.它们做的有用功相同,但额外功不同5、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当物体A在动滑轮作用下由静止水平向右移动1m时,动滑轮克服物体A的摩擦力做的功为30J,则拉力F的大小()A.一定是10N B.一定是15NC.一定大于10N D.一定大于15N6、下列现象中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A.火箭发射升空B.汽车匀速驶上斜坡C.小球从光滑斜面顶端滚下D.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7、如图所示,各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筷子B.钳子C.起子D.剪子8、我国成功利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执行过多次太空发射任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B.火箭点火升空过程中,火箭的惯性消失C.火箭点火升空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只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9、如图所示,小明先后用F1、F2、F3的力匀速拉起重物,若摩擦不计,则()A.F1大于F2B.F1大于F3C.F1等于F2D.F2小于F310、“十次车祸九次快,还有喝酒和超载”。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机械与人专项训练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装置使用的滑轮和绳子完全相同,把相同重物匀速提升相同高度。
(忽略摩擦,物重大于滑轮重)则()A.甲滑轮组较省力,且机械效率较高B.乙滑轮较省力,且机械效率较高C.它们省力程度不同,但机械效率相同D.它们做的有用功相同,但额外功不同2、用甲、乙、丙三个木块将相同弹簧压缩到图示位置后由静止释放,沿光滑水平轨道滑行,可冲到光滑斜面上。
若三个木块能到达斜面的最大高度分别是h甲、h乙、h丙,且h乙>h丙,弹簧的压缩量分别为l1、l2、l3,且l1<l2=l3,甲、乙的质量m甲=m乙。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甲、乙能到达斜面的最大高度h甲>h乙B.乙离开弹簧时的动能比丙大C.甲、乙离开弹簧时的速度v甲>v乙D.乙、丙的质量m乙<m丙3、如图所示,是工人师傅往高处运送货物的两种方法。
物重均为500N,滑轮重均为10N,不计摩擦和绳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的拉力等于乙图中的拉力B.甲图中的拉力小于乙田中的拉力C.甲图中的拉力大于乙图中的拉力D.甲图中的拉力为乙图中拉力的两倍4、如图所示的工具,在使用过程中不省力的是()A.用起子起瓶盖B.用镊子夹物体C.用钢丝钳剪钢丝D.用羊角锤起钉子5、如图所示,轻质杠杆可绕O转动,在A点始终受一垂直作用于杠杆的力,在从A转动A 位置时,力F将()A.变大B.变小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6、如图所示的工具中,在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天平B.瓶盖起子C.食品夹D.钳子7、初三体能测试中,某同学1min内绳跳120次,每次跳离地面的高度约为5cm,则他跳绳时的功率最接近()A.5W B.50W C.500W D.5000W8、网球落到水平地面后又会跳起来。
物理第十章:机械与人第二节滑轮以及应用知识点+测试试题一、定滑轮1.定义:使用时, 轴_____________的滑轮;2.特点: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省力,能改变_____________;3.实质:为_________杠杆。
二、动滑轮1.定义:使用时,轴随物体一起_________的滑轮。
2.特点:省力,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实质:为_________杠杆。
三、滑轮组1.定义: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装置;2.特点:既能_________,也能改变力的方向。
【微点拨】1.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定滑轮若看成杠杆,动力臂和阻力臂始终为轮的半径,本质为等臂杠杆,故不省力。
2.动滑轮若视为杠杆,本质为省力杠杆,理想状态下能省一半的力。
3.滑轮组绕线时,从内向外绕线,且不能交叉。
正常使用时是将物体挂在轮轴上,拉绳子的一端.而特殊使用方法恰好相反,拉轮轴而将物体挂在绳子的末端.动滑轮的特殊使用方法,不仅不省力而且费2倍的力,但能够省一半的距离.1、如图所示健身员向下摆动脚踝使细绳拉着物体缓慢提升,图中的滑轮是( )A.定滑轮,可省力B.动滑轮,可省力C.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D.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如图所示,动滑轮重为1 N,拉力F为5 N,则重物G和弹簧测力计读数为( )A.G为4 N,弹簧测力计读数为5 NB.G为9 N,弹簧测力计读数为10 NC.G为10 N,弹簧测力计读数为5 ND.G为9 N,弹簧测力计读数为5 N3、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200 N的重物,动滑轮重为10 N(不计绳重与摩擦),则拉力F的大小为( )A.70 NB.100 NC.105 ND.110 N4、如图所示,分别用甲、乙两种形式的滑轮组把重为400 N的物体匀速向上提起;已知每个滑轮重20 N,忽略绳子的重力以及滑轮与绳子的摩擦,图甲中车对绳子的拉力为________N,图乙中人对绳子的拉力为________N。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机械与人综合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用甲、乙、丙三个木块将相同弹簧压缩到图示位置后由静止释放,沿光滑水平轨道滑行,可冲到光滑斜面上。
若三个木块能到达斜面的最大高度分别是h甲、h乙、h丙,且h乙>h丙,弹簧的压缩量分别为l1、l2、l3,且l1<l2=l3,甲、乙的质量m甲=m乙。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甲、乙能到达斜面的最大高度h甲>h乙B.乙离开弹簧时的动能比丙大C.甲、乙离开弹簧时的速度v甲>v乙D.乙、丙的质量m乙<m丙2、将规格完全相同的滑轮,用绳子绕成图中的甲、乙滑轮组。
使用甲、乙滑轮组分别匀速提升重力为G1、G2的两物体,升高相同的高度。
绳自由端施加的拉力大小分别为F1和F2,物重G1>G2,不计绳重和摩擦。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拉力F 1一定大于F 2B .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较高C .甲、乙滑轮组的有用功相同D .甲的额外功与有用功的比值较小3、如图所示,将同一物体分别沿光滑的斜面AB 、AC 以相同的速度从底部匀速拉到顶点A ,已知AB >AC ,施加的力分别为F 1、F 2,拉力做的功为W 1、W 2,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别为P 1、P 2,则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A .12F F =,12W W >,12P P >B .12F F =,12W W >,12P P =C .12F <F ,12W W =,12P P =D .12F <F ,12W W =,12P P <4、一架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的直升机,它的( )A .动能增加,重力势能不变B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C .机械能保持不变D .势能、机械能均减小5、如图所示,小车从斜面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自由下滑,然后在水平面上运动(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车从斜面上由静止释放后,小车的动能先变大后变小B.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小车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水平面对小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小车从斜面下滑到水平面后还能继续运动,是因为小车具有惯性D.若水平面光滑且足够长,则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的机械能将保持不变6、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A.受到的合力一定为零B.具有的动能一定不变C.具有的机械能一定不变D.具有的势能一定不变7、下列四个实例中,机械能正在减小的是()A.空中加速上升的飞艇B.空中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C.地面上蓄势待发的火箭D.高空中匀速下降的热气球8、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拉动重为70N的物体A,用10秒时间使物体A在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了5m,所用拉力F为20N,地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为30N。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机械与人综合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完全相同的A和B两物体,在相同的力F作用下分别沿粗糙地面和不计摩擦的光滑冰面移动了相同的距离s。
如图,力F对A、B两物体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功率分别为P1和P2。
下列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A.W1<W2B.W1>W2C.P1<P2D.P1>P22、如图所示的工具中,在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天平B.瓶盖起子C.食品夹D.钳子3、羽毛球比赛中,空中飞行的羽毛球先后经过A、B两点时的重力势能相等,相比A点,羽毛球在B 点时()A.机械能相等,动能较大B.机械能较小,动能较小C.机械能较小,动能较大D.机械能较大,动能较小4、小健学习使用下列简单机械后做出以下总结,你认为他的总结中叙述错误的是()A.垂直于道钉撬的把手向下压时,人的用力最省力B.用斜面向上搬物体时,既可以省力,又可以节省做功C.使用镊子时,杠杆的支点在动力作用点与阻力作用点的外侧,属于费力杠杆D.图中的小人若沿F2方向用力,所用的力与沿F1方向用力的大小基本相同5、水平地面上有一重5N的球,小孩用20N的力踢球,球离脚后在地面上滚动了15m,那么小孩踢球过程中对球做的功是()A.75J B.0J C.300J D.无法确定6、小明用一竖直向上的力把物体A匀速提到了一定的高度,所做的功为100J。
小红利用某种机械把相同的物体A也匀速提到了相同的高度,所做的功为120J,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红利用的机械一定是省力的B.小红所做的有用功为120JC.小红所做的有用功为100JD.小红利用的机械其机械效率达到了100%7、用力沿水平方向拉水平桌面上的木块,拉力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甲所示,物块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机械与人章节练习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将皮球从离地某一高度水平抛出,球落地后又弹起,它的频闪照片如图甲所示,说法正确的是()A.皮球落地后第一次达到最高点P时,动能为0B.如图乙所示,能反映皮球在空中的动能E随时间变化t的关系C.若将皮球表面涂黑,则会在地面上A、B两点留下两个大小相等的黑色圆斑D.皮球经过同一高度C、D两点时,动能相等2、如图所示用三个力沿不同的方向拉绳子,则()A.F1最大B.F2最大C.F3最大D.一样大3、如图装卸工人用沿斜面的力F=200N,匀速将G=800N的货柜从斜面底端推上1m高的货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此过程中,斜面对货柜支持力做功0JB.此过程中,推力做功800JC.货柜受到的重力和斜面对货柜的支持力二力平衡D.货柜受到的重力和货柜对斜面的压力二力平衡4、一辆汽车匀速驶上斜坡的过程中,汽车的()A.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B.重力势能减小,动能不变C.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D.重力势能增大,动能不变5、如图所示,2021年6月17日搭载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三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二号飞船加速升空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火箭的重力势能变大,动能变大,机械能不变B.火箭的重力势能变大,动能减小,机械能不变C.火箭的重力势能变大,动能变大,机械能变大D.火箭的重力势能变大,动能减小,机械能减小6、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A.受到的合力一定为零B.具有的动能一定不变C.具有的机械能一定不变D.具有的势能一定不变7、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不计的长木板,左端装有与墙相连的轴在它的左端放一重为G的物块,并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拉着右端。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机械与人》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7分) 1.工地上,工人用动滑轮来提升货物,如图l所示。目的是为了( ) A.减少拉力的大小 B.减少做功的多少 C.改变拉力的方向D.减少物体移动的距离 2.如图2所示,一条大鱼上钩了,如果将钓鱼杆看成杠杆,下列关于钓鱼杆这个杠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钓鱼杆是一个费力杠杆 B.手对钓鱼杆作用力为杠杆的动力 C.鱼离开水面之后,鱼的重力为杠杆的阻力 D.将钓鱼杆看成杠杆,其支点并不固定 3如图4所示的四种方案,用同样大小的力F在同一水平地面上拉动不同的重物(如图物体下方的圆圈表示轮子,忽视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力及绳与滑轮的重力)。则哪种方案能拉动的物体最重( ) 4如图5所示,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使重40N的物体A匀速移动5m,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5N,不计滑轮、绳子的重力及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在此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为( ) A.50J B.25J C.100J D.200J 5两位学生比赛爬竿,他们的质量之比为4:5,已知甲用12s爬到顶,乙用20s爬到顶,则两人匀速爬竿过程中所做功和功率大小是( ) A.甲学生做功较少,功率较小B.甲学生做功较少,功率较大 C.甲学生做功较多,功率较大D.甲学生做功较多,功率较小 6、国的登月工程分三个阶段进行,其中发射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是这一工程的第一个阶段,现已于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升空。关于“嫦娥一号”卫星开始一段加速上升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动能增加,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B.动能增加,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 C.动能减小,势能增加,机械能不变 D.动能不变,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7、一个动滑轮改为定滑轮使用后,在相同时间内把同一物体提高相同高度,则改动后与改动前相比较( ) A.节省了力 B.提高了功率 C.降低了机械效率 D.提高了机械效率 8、远测试时恰遇有风,李明顺着风助跑,已知风速大于人的速度,则从起跳到落地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升过程中,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减小 B.上升过程中,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不变 C.下落过程中,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增大 D.下落过程中,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9、图6所示是人们常用的订书机,它的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运用了许多物理知识。例如订书机又可以看成是一个杠杆,人手的压力是_______(选填“动力”或“阻力”),其支点在_________(选填“A”或“B”)。 10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来判断物体做功的快慢。图7表示用挖掘机挖土与人力挖土做功的快慢不同,它所用的判断方法是:做功时间相同,比较做功多少。另一种判断方法是:____________相同,比较__________________。
11、图8所示,取两根光滑的木棒,把绳子的一端系在其中一根木棍上,再按图依次绕过两根木棍.请两位同学相距1m站稳,并握紧木棍.这时你用力拉动绳子的另一端,两位同学__________(选填:“可能”、“肯定”、“肯定不会”)撞在一起了,这幅漫画揭示的物理道理类似于_____________(填写一种简单机械的名称)。 12、动力臂是阻力臂12倍的撬棒,撬动重为1200N的石头,所用动力至少是_________N。 13、图9所示,物体A、B均处于静止状态,物体B重5N,每个滑轮重1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物体A重______N,弹簧测力计C的示数为______N。
图6 A B
A B C
F F F F
图4
图9 A F 图5
图图7 图2
图8 15.如图10,缆车把滑雪运动员送到山顶,给他的身体存储了能量,这种能量是_____________,滑雪运动员从山顶向山脚滑行的过程中,具有的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 16.体育发展离不开高科技支持,经研究跑步时跑鞋的质量每增加l00g,运动员体能消耗要增加1%。在2007年田径世锦赛男子ll0m栏决赛中,中国刘翔以12秒95夺得冠军,他所穿的一双跑鞋质量仅有8g,这样他每次跨越106cm高的栏时,对跑鞋只需做_________J的功(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刘翔在决赛中平均功率可达1.4kW,则他在决赛中所做的功约为_________J(保留两位有效数字)。(g取10N/kg) 17.生活中常用的剪指甲工具,如图11所示,其机械效率约为90%。指甲剪刀口间的距离约0.2cm,剪断指甲时刀口与指甲间的作用力约为4.5N。剪断指甲做的有用功约为______J,此过程需要做的总功为______J。 18.如图12所示,当嫦娥一号卫星在周期为12小时的椭圆环月轨道运行时,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时,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在圆形轨道上作匀速飞行时,飞船的动能将________(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19题4分,20题6分,21题7分,22题5分,共22分) 19.为了军事或其他用途,人们有时制造一些活动桥,图13就是一种可起降的吊桥。请你画出图中力F1、F2的力臂。 20.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 (1)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右端下倾,可将右端螺母向___________边旋转,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14在左端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平衡时,必须在__________方向上向________拉弹簧测力计。 (3)实验中共有6个钩码,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调节好杠杆后,在杠杆左边离支点2格的A处挂了2个钩码,如图11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在杠杆右边挂上钩码。你的方法:(写出两种) 方法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需要测多组数据。以下三个实验也测了多组数据,其中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目的相同的有 (选填序号)。①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②用刻度尺某个物体长度;③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21.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两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在表格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数据。 (2)在图15中用笔画线代替细绳组装滑轮组。 (3)第1 次实验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4)如果将重为3N的钩码挂在同一滑轮组下,根据题中已有的信息可以估算出这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值应在_______________范围内。 (5)实验时,应使弹簧测力计做 运动。小刚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进行读数,则他这样得出的机械效率与实际值相比 (填“偏小”、“偏大”或“相等”)。 四、计算与简答题(23题8分,24题15分,共23分) 23.如图17所示,均匀的轻木板AB长8m
(板重不计),在它的A端和距A点板长43的C点支持起来,在其中点O悬挂G=50N的重物。现有一重为100N的物块在力F=30N推动下,从A向B匀速滑动。为使木板不至于翻倒,外力做的功最大是多少?
次数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 cm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cm
1 2 5 0.6 25 2 4 8 1.1
A O 1 2 3 4 5
图14
图15 图10
图17 图13 F1 F2 图12 图11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点拨:由于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所以目的是为了减少拉力的大小) 2.C(点拨:鱼离开水面之后,鱼线对杆的拉力为杠杆的阻力) 4.D(点拨:因为跟其他选项相比较,D选项选用的是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而且物体下面与地面是滚动摩擦,所以用同样大小的力F在同一水平地面上拉动不同的重物,D方案能拉动的物体最重) 5.B(点拨:拉力做的功W=Fs=2f·21s物,代入数据得W=25J) 6.B(点拨:两位学生比赛爬竿高度是一样高,根据W=Fs=Gh=mgh,由于甲学生的质量小,所以甲学生做功较少;P=tmghtW,因为质量之比为4:5,时间之比为3:5,所以功率之比为4:3,则的功率较大) 7.A(点拨:“嫦娥一号”卫星开始一段加速上升的过程中,速度增加,高度增加,所以动能增加,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8.D(点拨:改动前,要为克服滑轮重做额外功,改动后,这部分额外功被省略,故机械效率提高了) 9.C(点拨:下落过程中,速度增加,高度减少,而顺着风空气对人做功,所以下落过程中,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增大) 二、填空题 10.动力 A 11.做功 时间的长短 12.可能 滑轮组 13.100 14.3 7(点拨:由于物体A、B均处于静止状态,GA=2动GGB=3N;根据左边的滑轮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弹簧测力计C的示数F=2 GA+ G动=7N) 15.重力势能 动能和重力势能 16.0.08 1.813×104(点拨:W=Gh=mgh=8×10-3kg×10N/kg×1.06m=0.08J;W=Pt=1.4×103W×12.95s=1.813×104 J) 17.0.009 0.01(点拨:剪断指甲做的有用功约为W有=Fs=4.5N×0.002m=0.009J,此过程需要做的总功为W总=9.0009.0JW有=0.01J) 18.动 重力势 不变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 19.如图所示: 20.(1)左 (2)竖直 上 (3)2格处挂2个、1格处挂4个、4格处挂1个 (4)①③ 21.(1)40 (2)见下图所示 (3)66.7% (4)66.7~72.7% (5)竖直向上的匀速 (6)偏大 四、计算与简答题 23.210J 解:为使木板不至于翻倒,设物块移动的最大距离为l,物块重为G/,OC=(1/4)AB=2m AC=(3/4)AB=6m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G·OC = G/·(l- AC) 代入数据得l=7m 根据功的公式得W=Fs=Fl=210J
F1 F2 l1 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