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兴柜股票市场研究报告
- 格式:ppt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33
台股之上市上柜和兴柜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股票交易有分上市柜,但是上市柜到底有何差别呢?在台湾的股票市场除了大家所常听闻的集中市场与店头市场外,还有兴柜市场与未上市交易市场。
在集中市场进行交易的被称为上市股票;在店头市场进行交易的称为上柜股票;而在兴柜市场与未上市市场交易的股票,都称为未上市股票。
上市股票指已经公开发行,并於集中市场以开挂牌买卖的股票,公司申请上市须符合以下条件设立年限:设立达三个会计年度(成立三年以上)资本额:实收资本额达新台币六亿元以上者申请股票上市之发行公司,经中央目的事业主管机关出具其系属科技事业之明确意见书,实收资本额达新台币三亿元以上获利能力∶最近一年内不能有亏损,且符合底下其中之一的条件最近二个会计年度营业利益及税前纯益占年度决算之财务报告所列示股本比率,均达百分之六以上者,或最近二个会计年度平均达百分之六以上,且最近一个会计年度之获利能力较前一会计年度为佳者。
最近五个会计年度营业利益及税前纯益占年度决算之财务报告所列示股本比率,均达百分之三以上者。
股权分散:记名股东人数在一千人以上,其中持有股份一千股至五万股之股东人数不少於五百人,且其所持股份合计占发行股份总额百分之二十以上或满一千万股者。
其他有关持股规定参考台湾证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有价证券上市审查准则第4条申请股票上市之发行公司条件上柜股票指已经公开发行,并於店头市场以开挂牌买卖的股票,公司申请上柜须符合以下条件设立年限:依公司法设立登记满二个完整会计年度资本额:实收资本额在新台币五千万元以上者获利能力∶须符合下列任一条件者财务报表之税前纯益占财务报告所列示股本之比率最近年度达百分之四以上,且其最近一会计年度决算无累积亏损者;或最近二年度均达百分之三以上者;或最近二年度平均达百分之三以上,且最近一年度之获利能力较前一年度为佳者。
股权分散:持有股份一千股至五万股之记名股东人数不少於三百人,且其所持股份总额合计占发行股份总额百分之十以上或逾五百万股。
台湾柜台买卖市场与兴柜股票市场介绍与借鉴|台湾柜台买卖市场与兴柜股票市场介绍与借鉴——台湾证券市场考察报告之二金信证券研究所台湾证券市场由集中市场和GRETAI(谐音:柜台)市场组成,集中市场类似于大陆的A股交易市场,交易场所为证券交易所,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有上市股票、公司债券及衍生商品;GRETAI市场也称为柜台买卖市场,交易场所为柜台买卖中心,挂牌交易的主要为上柜股票和债券。
其中上柜股票分为四类:登记、管理、第二类股和兴柜股票,交易的债券品种有公债、金融债、公司债和外国债券。
台湾柜台买卖市场一、发展情况证券交易所最初是由店头交易市场发展而来,台湾证券市场也不例外。
台湾证券市场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店头交易后,于1962年正式成立了证券交易所。
到了1968年,柜台交易在《证券交易法》中被明确提出,《证券交易法》将证券交易市场交易分为两类:证券交易所交易和柜台交易,并在具体的条款中对柜台交易管理办法和业务规则进行了说明。
但柜台交易的发展仍然比较缓慢,直到1988年台北市证券商业同业公会成立了柜台买卖服务中心才推动柜台买卖市场的发展。
过了一年,第一家柜台交易公司建弘证券投资信托公司的股票正式挂牌交易。
但由于柜台交易在开始时采用了做市商制度,交易不方便、流动性较差导致了柜台买卖市场名存实亡,到1994年共5年的时间内申请上柜的公司不到30家。
1994年7月,台湾证管会成立了专门的筹备委员会来推动柜台买卖市场的发展。
11月由台湾证券交易所、台湾证券集中保管公司、台北市证券商业同业公会与高雄市证券商业同业公会成立了柜台买卖中心,12月交易方式采用电子化,1995年改进了交易方式,正式公布了柜台指数。
经过了这一系列的改革后,柜台交易开始快速发展,到1997年在柜台买卖中心挂牌的公司突破100家,2000年突破300家,2002年6月底,柜台中心上柜公司达383家,总市值14310.70亿元。
在这期间,台湾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柜台交易的发展。
台湾兴柜市场的做市商盈利分析及其对国内新三板做市商的借鉴摘要:通过对台湾兴柜做市商的研究,发现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第一,兴柜与上柜和台交所有内在联系,挂牌企业通过上柜和上市能给做市商带来一大笔收入,提高了做市商的积极性,这也就要求新三板及时推出转板制度;第二,要把市场的发展和做市商的利益结合起来考虑,保持整个生态的平衡;第三,台湾单线递进的资本市场层次结构不宜借鉴,做市商过于把资源与兴趣放在将来能够上市的企业上面,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第四,对于投资者准入的设计,需要考虑市场的发展需要,既要保持市场的流动性,又要使市场不要过于投机。
关键词:兴柜新三板做市商陈学识作者简介:陈学识,金融学博士,国信证券博士后。
一、引言台湾兴柜市场规模不大,挂牌企业稳定在300家左右,做市商数量也不多,在30家左右,但因政府强制要求登陆兴柜市场挂牌后才能上市,所以做市商发展较快,目前每家上市企业平均有5-6家做市商。
从海外经验看,与交易所市场相比,场外市场挂牌企业规模小、市值低、信息透明度不足,投资者入市意愿不强——这使得市场的运转较为依赖做市商维持流动性、促成大宗交易、保持市场稳定,进而保障市场基础性功能的发挥。
台湾推出兴柜市场时,在某些制度设计上借鉴了美国的做法,但又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了创新,其中券商场外业务激励机制的设计是市场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做市商的积极推动下,兴柜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换手率、转板率、券商参与度等指标均优于美国、英国等全球主要场外交易市场。
二、台湾券商兴柜业务经营现状根据《证券柜台买卖中心券商营业处所买卖兴柜股票审查原则》有关规定,从事做市业务的券商具体可以分为主办辅导推荐证券商、辅导推荐证券商和推荐证券商三类,其要求是必须具备证券承销商、证券经纪商及证券自营商的资格,并应为证券同业公众登记的会员,也即证券公司。
(一)兴柜市场的做市商格局1、推荐证券商名单。
截至2015年10月,兴柜股票推荐证券商为29家,其中23家具有主办辅导推荐证券商资格。
台湾证券市场上市、上柜与兴柜市场公开说明书目录第一章、公司概況第二章、营运概况一、公司之经营(一)业务内容(二)市场及产销概况(三)最近二年度从业员工资料(四)环保支出信息(五)劳资关系二、固定资产、其他不动产及重大资产买卖(一)自有资产(二)租赁资产(三)重大资产买卖情形(四)各生产工厂现况及最近二年度设备产能利用率三、转投资事业(一)转投资事业概况(二)综合持股比例(三)设定质权情形(四)已赴或拟赴大陆地区从事投资相关信息四、重要契约五、营运概况其他必要补充说明事项(一)诉讼及非讼事件(二)公司董监高特殊情况(三)其他第三章、资金运用计划执行情形一、前次募集资金运用情况二、本次现金增资、发行公司债或发行员工认股权凭证计划分析三、本次受让他公司股份发行新股四、本次并购发行新股第四章、财务概况第五章、财务状况及经营结果之检讨分析第六章、特别记载事项第七章、重要决议、公司章程及相关法规(一)业务内容1.业务范围(1) 公司所营业务之主要内容:(2) 年度产品及其营业比重:(3) 公司目前之商品(服务)项目:(4) 计划开发之新产品2. 产业概况(1) 产业之现况与发展A.产业简介B.现况与发展(2) 产业上、中、下游之关联性(3) 产品发展趋势及竞争情形A.产品发展趋势B.竞争情形3. 技术及研发概况(1) 所营业务之技术层次(2) 研究发展(3) 研究发展人员与其学经历(4) 最近五年度每年投入之研发费用(5) 最近五年度开发成功之技术或产品4. 长、短期业务发展计划(1) 短期业务发展计划(2) 长期业务发展计划(二)市场及产销概况1. 市场分析(1) 主要商品之销售地区(2) 市场约略占有率(3) 市场未来之供需状况与成长性(4) 预期销售数量及其依据(5) 竞争利基(6) 发展远景之有利、不利因素与因应对策A.有利因素:B.不利因素:2. 主要产品之重要用途及产制过程(1) 主要产品之重要用途(2) 主要产品之产制过程3. 主要原料之供应状况4. 最近二年度主要产品别或部门别毛利率重大变化之说明5. 主要进销货客户名单6. 最近二年度生产量值7. 最近二年度销售量值。
兴柜市场/上柜市场简介文章来源:证券日报更新时间: 2014-01-24 02:06分享到:与大陆证券市场相比,我国台湾地区的证券市场由集中市场和柜台买卖市场组成,结构比较完整。
集中市场的交易场所为台湾证券交易所,挂牌的股票类似于大陆主板股票。
柜台买卖市场的交易场所为柜台买卖中心(OTC),挂牌交易的股票分为两类:一类为上柜股票,类似于大陆的创业板;另一类为兴柜股票,类似于大陆目前的新三板。
台湾兴柜股票市场在设立之前,未上市/柜股票的交易都是透过盘商中介交易进行。
但是盘商中介交易弊端丛生,内部操纵现象时有发生且缺乏效率。
为了给上市/柜公司提供一个合法、安全、透明的交易市场,2001年,台湾行政当局决议通过了《建立未上市/柜股票买卖交易制度》,将场外交易纳入证券管理体系。
2002年1月,以柜买中心为主体主导的兴柜股票市场正式交易,首批挂牌公司108家,截至2012年5月,仍有277家公司在兴柜市场挂牌交易。
台湾兴柜市场参考美国公告板市场(OTCBB),主要是给未上市/柜公司提供一个合法的筹资和交易平台。
由于台湾主管部门的力推,兴柜市场被赋予了上市/柜预备市场的职能。
台湾兴柜市场的主要职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辅导发行公司熟悉证券市场相关法规及其运作;第二,提供投资大众认识发行公司的渠道;第三,提升发行公司财务业务资讯的透明度;第四,提供上柜前股票的流动性及价格发现之机能;第五,通过上柜前预审及兴柜监理加速发行公司上柜挂牌时程。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兴柜市场是一个强制性的“预备市场”。
自2003年1月1日起,台湾规定除公益事业外,初次申请上市、上柜的台湾岛内股票都必须先在兴柜股票市场挂牌交易3个月(2004年底延长为6个月),然后经过一定的、相对简便的审批程序,方可上市或上柜。
按照该监管规定,除了台湾岛外企业可以直接上市/柜从而在台湾证券交易所和柜台买卖市场交易外,其他台湾岛内企业都必须先登录兴柜股票市场,才能后续上市/柜。
台湾兴柜市场对大陆场外市场建设的启示台湾证券交易所、柜台市场、兴柜市场和盘商市场构成了台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其中兴柜市场主要为非上市公司提供融资和股份转让服务,同时为台交所和柜台市场培育上市公司。
该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公司规模较小,多集中于新兴行业,采用做市商交易制度,建立转板和下柜制度。
兴柜市场的这些特征对于我国大陆建设场外市场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兴柜市场主体特征台湾兴柜市场属于台交所和柜台市场的预备市场。
与台交所和上柜市场较高的上市(上柜)标准不同,兴柜市场对申请进入公司规模、盈利能力、设立年限、股权分散、股份流通都没有具体规定,只要求有两家以上的推荐证券商推荐,向柜台买卖中心提出登录申请即可进入市场。
1、兴柜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
参与兴柜市场的投资者主要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分为企业法人和券商)。
企业法人数量由2006年的731家增至2009年的1190家;相比之下,券商家数2006—2009年基本稳定在30家左右。
此外,从转让股数来看,企业法人的转让数量也大大超出券商的水平,2006—2009年企业法人转让股数占总转让股数的80%以上,成为机构投资者队伍中的主体。
由于机构投资者具有投资经验丰富,风险承受能力强等特征,从而使得兴柜市场更注重公司价值发现,交易过程中的投机行为较少,价格波动幅度收窄,市场投资风险较低。
2、兴柜市场挂牌公司多集中于新兴行业。
截止2009年底,兴柜市场有223家挂牌公司,85%的企业集中于光机电、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通讯等新兴行业。
其中,光机电、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通讯行业企业分别为89家、60家、24家和14家,分别占比40.27%、27.15%、10.86%和6.33%。
而其余挂牌企业多分布于石化、交运和消费品等传统产业,且数量很少。
兴柜市场、柜台市场和台交所市场的重点行业类似,这与台湾资本市场的垂直分工特征有关(与横向分工的市场不同,在垂直分工的市场中,每个市场间是递进的关系,随着各个层次的升级,行业一致具有一定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