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区森林资源情况-2005年
- 格式:xls
- 大小:10.50 KB
- 文档页数:2
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新闻发布会透露,我国人均森林面积不到世界1/4,而且森林总体质量不高,分布不均。
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虽然较此前上升了1.66个百分点,达到18.21%,但是仍然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1.52%,居世界第130位;人均森林面积0.132 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34 位;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达到7.95亿亩,居世界首位。
另外,我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东部地区森林覆盖率为34.27%,中部地区为27.12%,西部地区12.54%,而占国土面积32.19%的西北5省区森林覆盖率只有5.86%。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雷加富分析说,目前我国森林总体质量不高。
全国林分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只有84.73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4.86%,居世界第84位。
林分平均胸径只有13.8厘米,林木龄组结果不尽合理。
虽然人工林面积突飞猛进,特别是非公有林业在政策导向下不断扩大所占比例,但是经营水平不高,树种单一。
林地流失依然严峻。
清查间隔期内有1010.68万公顷林地被改变用途或被征占改变为非林业用地,全国有林地转变为非林地面积达369.69万公顷,年均达73.94万公顷。
林木过量采伐仍相当严重。
一方面可采资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超限额采伐问题依然十分严重,全国年均超限额采伐达7554.21万立方米。
据了解,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从1999年开始,到2003年结束,历时5年,是我国第一次对内地国土面积全覆盖的森林资源调查。
根据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94—1998)结果,我国森林资源总的情况是:森林面积为1.5894×108 hm2;森林覆盖率为16.55%;活立木蓄积量为1.2488×1010 m3;森林蓄积量为1.1267×1010 m3。
我国森林资源消长变化趋势(不包括台湾省)1984~1993年,我国进行了第四次森林资源清查。
辽宁省林业厅关于辽宁省重点公益林资源管理检查情况的报告正文:---------------------------------------------------------------------------------------------------------------------------------------------------- 辽宁省林业厅关于辽宁省重点公益林资源管理检查情况的报告(辽林字〔2006〕13号)国家林业局:按照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04〕169号)要求,我省对2005年度重点公益林管护、森林资源消长、林地征用占用、乱砍滥伐、森林火灾和林业病虫害发生及控制等情况逐级进行了全面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报告如下:一、重点公益林管护情况(一)重新区划界定了公益林补偿范围。
按照新的区划界定标准,我省上报重点公益林补偿面积3613.3万亩,国家核准3434.3万亩,其中列入补偿范围2717.2万亩,2005年实际得到国家补偿2100万亩。
经我省林、财部门反复测算,认真研究,本着“原试点区大稳定小调整、中央和地方资金分灶吃饭、主要补偿有林地”的原则,向省政府作了请示,并重新落实了补偿范围和面积,将原有试点区域中不符合《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的面积调出,分配到非试点区域,从而带动全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的全面启动。
(二)启动了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
我省在财政资金较为困难的情况下,积极筹措了1827万元资金建立起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补偿标准为每亩每年3元,此项资金将全省609万亩地方公益林有林地纳入了补偿范围,保证了省级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工作的顺利启动。
我省财政对原有的东部9县1180万亩天然林每年4130万元管护补助资金继续执行。
(三)加强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
为加强对中央补偿基金的管理,我省在召开了补偿启动会议之前,就制定出台了《辽宁省实施〈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统一印制了重点公益林、地方公益林(天然林)管护和监管等7套合同。
森林经营规划_南京林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森林成熟与农作物及蔬菜等的成熟一样,具有明显性。
参考答案:错误2.轮伐期越长,相应的经营措施就多;相反就少。
参考答案:正确3.在我国,林业分工论首先由我国原林业部()老部长为首的一批专家提出,并形成一套系统的林业经营理论体系。
参考答案:雍文涛4.森林经营单位在申请森林认证之前,不一定要进行自我评估。
参考答案:错误5.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
参考答案:美国GPS6.遥感技术由()等构成要素组成。
参考答案:传感器_遥感对象_信息传播媒介7.在美国,()被称为20世纪“三大航天工程” 。
参考答案:GPS全球卫星定位技术_“阿波罗”飞船登月_航天飞机升空8.与地理位置有关的信息称为地理信息,地理信息仅图形数据,不包括属性数据。
参考答案:错误9.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功能,是遥感的突出特点。
参考答案:正确10.()是一个由计算机软件、硬件、方法库和专业人员组成的,可实现空间数据采集、管理、操作、分析和可视化,以而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的计算机化的系统。
参考答案:地理信息系统11.在林业遥感应用中,()与纹理信息结合,可以识别树种、进行树种空间分布制图。
参考答案:高光谱12.邬建国将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总结为:1、格局—过程—尺度;2、空间异质性和缀块性;3、生态学干扰;4、缀块—廊道——基底模式。
参考答案:正确13.景观生态学起源于中欧,1939年德国地植物学家特罗尔(Carl Troll)在“航空象片制图和生态学的土地研究”一文中,首次提出景观生态学概念。
参考答案:正确14.根据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建国以来,我国森林覆盖率翻了()倍。
参考答案:215.根据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我国森林面积在世界排名()参考答案:第五16.检查法,顾名思义,通过定期重复调查来检查森林结构、蓄积和生长量的变化。
Initial National Communication on Climate Change 摘 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各缔约方应在公平的基础上,根据它们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的能力,为人类当代和后代的利益保护气候系统。
《公约》要求所有缔约方提供温室气体各种排放源和吸收汇的国家清单,促进有关气候变化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信息交流。
中国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组织国内有关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企业等有关单位的官员和专家,根据非附件一国家信息通报编制指南,编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
本报告所涉及的内容和全国性数据,除行政区划、国土面积和其他特别注明的以外,均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一、国家基本情况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毗邻的海域面积约473万平方公里。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和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是中国气候的两大特征。
中国降水的时空变化显著,降雨多集中在夏季,且地区差异很大。
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形成三个明显的阶梯,山地、丘陵和高原约占总面积66%。
中国的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为世界的四分之一,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994年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19850万人,就业人员总数为67455万人,三次产业就业人员之比为54.3∶22.7∶23.0。
1994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为28.5%,2000年城市化水平提高到36.2%。
中国是一个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不平衡。
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6759亿元,人均仅为3901元,三次产业的结构为20.2∶47.9∶31.9。
1994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1221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3496元。
1994年中国人均生活电力消费为72.7千瓦时。
1994年中国东中西人均GDP 之比为1∶0.59∶0.44。
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中央林业《决定》),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推进林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根据生态建设状况处于“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的特点和要求,现对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1.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成效显著。
经过多年努力,初步建立了以行政管理为主体、监督检查和综合监测为两翼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基本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森林资源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强化了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的理念。
特别是近五年来,认真贯彻“严管林"方针,全面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工程,森林资源呈现出面积和蓄积持续增长、质量明显提高的可喜局面。
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我国森林面积已达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上升为18.21%,活立木总蓄积达136.18亿立方米。
森林资源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改善,是推动我国生态建设状况进入“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的重要因素。
2.森林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严峻。
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效益低下,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一些地方过度依赖森林资源、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取暂时的经济增长,林地非法流失、超限额采伐等破坏森林资源的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森林资源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机构队伍不稳定,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薄弱,不能适应当前林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
特别是,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打赢相持阶段攻坚战,对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显得十分必要。
3.把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浙江省森林资源现状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具有南北过渡性和多宜性,降水充沛,集山水海洋之地利,生境复杂,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资源较为丰富,森林植被在中国植被区划系统上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主要森林类型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竹林)。
根据2005年浙江省森林资源年度公报,全省林地面积667.97万公顷,森林面积584.42万公顷。
全省森林覆盖率57.4%(不含其它灌木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居全国前列。
一、林地面积林地面积中,森林面积584.42万公顷,疏林地面积3.83万公顷,其它灌木林面积31.36万公顷,未成林地面积(含未成林造林地和未成林封育地)12.93万公顷,苗圃地面积3.35万公顷,无立木林地面积14.84万公顷,宜林地面积17.24万公顷。
二、活立木蓄积按照林木类型的不同,活立木蓄积分为森林蓄积、疏林蓄积、散生木蓄积和四旁树蓄积。
全省活立木总蓄积19382.93万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17223.14万立方米,疏林蓄积29.35万立方米,散生木蓄积1445.40万立方米,四旁树蓄积685.04万立方米。
三、森林林种结构根据《森林法》,我国森林划分为防护林、特用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其中:防护林面积158.26万公顷,特用林面积8.38万公顷,用材林面积305.26万公顷,经济林面积112.52万公顷。
因受阔叶林保护的影响,目前我省薪炭林面积已很少。
四、乔木林树种结构我省乔木林按树种结构划分:针叶林面积257.91万公顷,蓄积11761.04万立方米;阔叶林面积119.90万公顷,蓄积3436.72万立方米;针阔混交林面积42.37万公顷,蓄积2025.38万立方米(乔木林按树种结构面积和蓄积比例见图1-6)。
乔木林的树种结构以针叶树种为主。
按浙江省历史沿用的优势树种组划分:松木林面积158.65万公顷,蓄积6833.81万立方米;杉木林面积125.22万公顷,蓄积6141.55万立方米;阔叶林面积109.74万公顷,蓄积4247.78万立方米;乔木经济林面积26.57万公顷(乔木林各优势树种组面积和蓄积比例见图1-7)。
奥地利林业概况一、基本情况奥地利联邦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素有欧洲“心脏”之称,既有东阿尔卑斯山横贯,又有多瑙河流经,并且与地中海地区为临。
总面积83858平方公里,西部和南部是山区,北部和东部是平原和丘陵地区。
气候属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的温带阔叶林气候。
奥地利森林资源蕴藏丰富,森林面积达396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47.2%,远高于欧洲全境37.9%的森林覆盖率(不包括俄罗斯和土耳其)。
目前奥地利共有约35亿棵林木,木材总蓄积量为10.95亿立方米,单位面积储量居欧洲国家前列。
人均林地面积达0.5公顷,421棵树木。
2006年,奥地利森林管理委员会连同奥地利联邦农林环保和水利部已确定将榆树确定为奥地利本年度的“年树”。
1、森林分布及木材资源奥地利森林分布并不平均,主要集中在阿尔卑斯山脉的山坡地带和中等高度的山区,夏季炎热的东部地区和高山地区林地稀少。
奥地利各州林地面积及木材蓄积量森林总面积(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 成材树林面积(万公顷)木材蓄积量(万实积立方米)布尔艮兰州13.3 34% 12.9 3254.4 克恩顿州57.8 61% 50.7 16436.8 下奥地利州76.4 40% 72.8 21679.5 上奥地利州49.4 41% 44.3 15748.6 萨尔茨堡州37.1 52% 28 9443.6 施蒂利亚州100.2 62% 86.9 29370.9 蒂罗尔州51.5 41% 34.6 10942 福拉尔贝格州9.7 37% 6.2 2372.9 维也纳0.9 22% 0.9 269.3 全奥地利 396.3 47%337.3 109518(数字来源:奥地利联邦森林、自然灾害及风光研究及培训中心/2005)2、奥地利林木种类奥地利自然树木线在阿尔卑斯中心区位于海拔1900米,在阿尔卑斯石灰岩山脉地区要比正常地区低约20 0米。
奥地利拥有树种约65种,由于自然气候和山地分布的关系,针叶林树木为奥地利的主要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