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2
- 格式:doc
- 大小:216.50 KB
- 文档页数:5
复习思考题一、单独选择题(选择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在括弧内)1、胶片感光度ISO100/21是( D )的标准。
A、中国B、德国C、美国D、国际标准组织2传统摄影的三部曲是( B )。
A、拍摄、印放、扫描B、拍摄、冲洗、印放C、显影、定影、水洗D、取景、对焦、拍照3、佳能照相机是由( B )国家生产的。
A、瑞典B、日本C、德国D、美国4、尼康照相机是由( B )国家生产的。
A、瑞典B、日本C、德国D、美国5、135胶卷的像幅尺寸是( D )。
A、60mmX60mmB、60mmX70mmC、60mmX45mmD、24mmX36mm6、关于传统摄影,错误的叙述是( C )。
A、是一个光化学过程,影像的存储在胶片上B、特征是使用胶卷C、存储器可以反复使用D、拍摄后在胶卷上形成潜影7、取景有视差的照相机是( D )。
A、数码单反相机B、135单反相机C、120单反相机D、傻瓜照相机8、无视差,可以更换镜头的照相机是( C )。
A、傻瓜相机B、旁轴平视取景照相机C、单镜头反光相机D、双镜头反光相机9、三脚架是用来固定照相机的,一般在( A )情况下使用。
A、慢速度曝光B、多次曝光C、自拍D、以上都对10、( A )闪光法容易使影像产生“红眼”现象。
A、机位直接B、侧位直接C、直接漫射D、反射11、拍摄风景照片使用自动曝光最好选择( B )。
A、快门速度优先模式B、光圈优先模式C、程序控制模式D、自动多级曝光模式12、与F11、1/125等量曝光的组合是( B )。
A、F5.5、1/120B、F16、1/60C、F8、1/30D、F22、1/12513、在春天11时、晴天,用ISO100胶卷拍露天人物半身照片,需要的曝光组合是( B )。
A、F11、1/250B、F11、1/125C、F11、1/60D、F11、1/3014、关于正确曝光,正确的叙述是( C )。
A、根据照相机的测光多少进行的曝光就一定是正确曝光B、根据测光得到一个曝光组合,根据该曝光组合的所有等量曝光都是等量曝光C、正确曝光是相对的,在曝光时,要全面考虑技术技法和艺术手法方面的因素D、以上都对15、( B )最能够表现被摄物体的立体感、质感和丰富的空间层次感,给人以和谐、大方、细腻、浑厚的感觉。
摄影课程教学大纲(二)引言概述:摄影课程教学大纲(二)是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摄影知识和技术而设计的。
本大纲将分为五个大点来阐述课程的内容,包括光影表达技巧、构图与视角、摄影主题与风格、后期处理与修饰以及摄影作品展示。
通过这些学习内容,学生将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并拓宽自己的创作思路。
正文:一、光影表达技巧:1. 学习如何利用光线的方向、强度和色彩来表达情感和氛围;2. 掌握使用闪光灯、反光板等辅助设备来创造特殊的光影效果;3. 了解室内外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拍摄技巧;4. 学会利用光影创造出明暗对比和层次感;5. 实践中掌握光线的捕捉和运用技巧。
二、构图与视角:1. 学习如何寻找拍摄主体并进行构图;2. 掌握构图的各种基本原则,如三分法、黄金分割等;3. 学会运用不同的视角来拍摄,如低角度、鸟瞰等;4. 了解对称、平衡和运动感的构图技巧;5. 实践中掌握构图与视角的运用,拍摄独特有趣的照片。
三、摄影主题与风格:1. 学习如何确定拍摄主题和拍摄风格;2. 了解各种常见的摄影主题,如风景、人物、静物等;3. 探索个人摄影风格的培养与发展;4. 学会运用不同的拍摄技巧来表达主题与风格;5. 实践中通过摄影作品来展现自己的主题与风格。
四、后期处理与修饰:1. 学习使用后期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2. 掌握对照片进行裁剪、调整色彩和对比度的技巧;3. 了解滤镜和特效的使用方法及效果;4. 学会修饰照片中的不完美部分;5. 实践中通过后期处理提升照片的质量和艺术性。
五、摄影作品展示:1. 学习如何选取、整理和展示摄影作品;2. 了解在不同场合和媒介中如何展示作品;3. 掌握摄影作品评价和批评的基本标准;4. 学会与他人分享和讨论自己的作品;5. 实践中通过展示作品来提升自己的摄影技巧和认知。
总结:摄影课程教学大纲(二)旨在通过学习光影表达技巧、构图与视角、摄影主题与风格、后期处理与修饰以及摄影作品展示等内容,提高学生的摄影水平并拓宽他们的创作思路。
2023年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考研专业二解析一、摄影专业二专业介绍摄影专业二是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学院设立的一个摄影专业。
该专业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摄影艺术创作人才为目标,旨在提高学生的摄影技术和创作能力,使他们能够胜任电影、电视、广告、摄影等各种媒介的视觉创作工作。
1.学科设置该专业设置了多门核心必修课程,包括摄影基础、摄影史、摄影美学、数字影像处理、电影学概论等,同时还有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需求进行选择。
在学科设置上,既注重了传统摄影技术的传承,也紧跟数字影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培养学生具备多方位的摄影艺术素养。
2.教学团队摄影专业二有一支高水准的教学团队,他们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有较高的学术造诣,能够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术指导和实践指导。
教师队伍中既有来自电影行业的摄影师和导演,也有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和学者,他们携手共同培养优秀的摄影艺术人才。
3.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方面,该专业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为学生提供了先进的拍摄设备和场地,并组织了各类实践课程、实践活动和实践项目,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摄影技能和艺术水平。
二、招生要求1.学历要求申请摄影专业二考研的学生,须具有相关学士学位或相近专业的本科学历,且专业课成绩良好。
学生还需具备较扎实的摄影基本功和良好的审美素养。
2.作品要求在申请考研时,学生需要提交自己的摄影作品集。
作品集的要求包括:具有一定创作水平,展现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和理念;作品内容多样化,技术表现丰富;作品数量适中,充分展现出自己的潜力和特长。
3.面试要求除了提交作品集外,学校还将组织面试环节,以深入了解学生的摄影技能、创作能力和学术素养。
面试内容主要包括个人摄影经历、创作理念、对未来发展的规划以及一些相关的专业问题。
三、学习生活1.课程安排学生在摄影专业二的学习生活中,将接受一系列有关摄影技术、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的课程。
课程内容涉及多个领域,包括拍摄技术、光影构图、影像处理、创意摄影、影视剧拍摄等方面,学生将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摄影教案2教案:摄影教案2一、教学内容1. 摄影基础知识:介绍摄影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元素(如光线、色彩、构图等)。
2. 摄影技巧:讲解如何正确使用相机、拍摄过程中的构图技巧、光线运用、曝光控制等。
3. 摄影应用:介绍摄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记录生活、创作艺术作品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摄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他们的摄影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摄影技巧记录生活、表达情感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培养他们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曝光控制、构图技巧、光线运用。
2. 教学重点:摄影的基本知识、相机操作、摄影技巧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投影仪、相机、摄影作品展示板。
2. 学具:学生相机、摄影作业本、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组美丽的摄影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激发他们对摄影的兴趣。
2. 摄影基础知识讲解:介绍摄影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元素,让学生了解摄影的基本概念。
3. 相机操作演示:讲解如何正确使用相机,包括镜头更换、光圈调节、快门速度等,让学生掌握相机的基本操作。
4. 摄影技巧讲解:讲解构图技巧、光线运用、曝光控制等,让学生掌握摄影的关键技巧。
5. 摄影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摄影实践,运用所学技巧拍摄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7. 摄影应用拓展:引导学生关注摄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记录生活、创作艺术作品等。
六、板书设计1. 摄影基本知识:定义、分类、基本元素(光线、色彩、构图)2. 相机操作:镜头更换、光圈调节、快门速度3. 摄影技巧:构图技巧、光线运用、曝光控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所学的摄影技巧,拍摄一组照片,题材自选。
2. 作业要求:每张照片都要运用到至少两种摄影技巧,并附上简要的拍摄心得。
3. 答案示例:a. 照片1:运用了曝光控制和构图技巧,拍摄了一幅夕阳下的海边风光照片。
b. 照片2:运用了光线运用和构图技巧,拍摄了一幅室内人像照片。
首先先明确一点:电影跟心理学有很大的关系,要想一切办法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下面的内容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的。
心理学注意力: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有意义的,但对于你来说,只有你在注意它时才有意义。
(当你的作品,如果好看,观众原因看,你的意义就传达给观众了;不好看,在怎么深刻也没用,等于没拍)做广告也要非常注意这一点,你要观众看你的产品或者片子,就必须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1.画面的长、宽、高、建立观众的立体空间,立体幻觉(人本身也有一定的透视感,但毕竟是在一个平面上看东西,所以必须要加强他的立体感,立体幻觉。
也就是运动!)
也可以多个方向同时来,例如多轨道的火车,来回冲击,这样冲击力更大。
运动是抓观众注意力的!
2.基本功不扎实,拍的时候忘记了方接方,圆接圆,三角接三角,水平线接水平线,垂直线接垂直线,对角线接对角线,动接动。
我们要学以致用。
随时想着去用它。
可以看出,基本功的训练——拍纵深、拍光影、拍流动的色彩、拍水平线、拍垂直线、拍对角线……是多么的重要。
拍到这些东西成为第二天性的时候,你拍出来的东西,肯定会好看,而且信息传达也会充分、到位。
不要期望着没有任何视听思维和意识上的长期刻苦的训练,你拿起机器来就能拍出好东西,除非你是天才。
可天才,实在太少了。
越轴是好莱坞提出的,但是好莱坞在1939年的关山飞度已经越轴了,越轴能加强节奏。
3.抛开色调,先拍影调,用影调来形成空间(参考光与色视频)
4.学好找一个瞬间,用相机拍下一张瞬间有一个故事
5.运动分三种:摄影机运动、摄影机内运动、摄影机与人物同时运动、以及剪辑这是创造运动的四种方式或手段。
但是不能太窄的去理解(如:色彩的变化算不算“运动”?空间大小的变化算不算“运动”?……)
摄像机运动是创造含义的.
把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近、中、远和焦距的变化广角、普通、望远结合起来使用,三的三次乘方,至少有九种基本的空间关系的变化。
6.逼真性:衣服,场景,口吻等等
7.有背景音乐的时候演员不必太卖力表演,让观众参与进去。
8.拍摄运动镜头时可以适当拍些入画出画的镜头,方便后期剪辑的心理补偿
中国学生的片子总体呈现出几个特征:思想极其"深刻",节奏极其缓慢,画面极其粗糙,镜头极其混乱。
9.关于静态镜头的解释:.静态画面在电影里出现得不多,在专题片里倒经常出现.在影片中静态镜头的出现,我用个不恰当的比喻形容,就是人的呼吸,绝对的静态镜头就像人在水中憋气,不能太长,也别经常憋着,从节奏上看,出现一下长时间的静态画面,就像射箭时弓已经拉满了,但是要憋住呼吸,瞄准,射箭,这种静态画面将观众先松弛,然后出现剧烈的运动场景,观众由静到动,由松弛到紧张,就像在水里憋了一分钟的气,突然浮出水面大口吸气.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所以我们的电影必须要运动,无时无刻不在运动,静止的画面当然也需要,但要很少,很精,静止的目的是让你从前一阶段的运动中得到适当的放松,再去迎接下面的运动,
笑话:没看过奥谱拉采访杰克逊?人家经常边走边说,人家的肢体同样是语言,电视剧不动,说话就行了,专题片不动,解说词就行了,想想现在教育部把电影学和广播电视学分开,似乎还是有点小道理的,电影可不能跟着电视去学呀,电影电视是在中国可是两码事呀.
10.色彩的剪辑点,色彩的剪辑是可以创造出节奏的
11.好的摄影师是不用变焦,而是用推拉的
12.纵深(公民凯恩的纵深很多,很有意思)与光影、声音。
练习应该从纵深开始,带上光影与颜色。
(注意背景的选择)
人的眼睛有一个瞳孔,它必须根据外界光的亮度来调节自己的瞳孔,让更多的光,或者更少的光进入自己的眼睛。
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我们在生活里始终处在经常变换的光照条件下),人要看的时候,首先要调整瞳孔,这也就是说,它首先是根据外界的亮度来交接瞳孔,而不是根据总统或要饭的身份来调节的。
也就是说观众的瞳孔会自然的就去找亮的那盏灯来调节瞳孔。
(也就是说观众首先会看亮的东西对焦)
13.低机位的魅力(大纵深)
有一些同学,包括一些还算比较专业的朋友、同学、同事的片子(也包括我),不敢、不会、不善于使用[中<->全]景别,因为景别越大,所涉及的视觉要素之间关系和注意力的问题必然越复杂,越不容易控制。
宽银幕、大银幕的出现规定着更新的观念,是很有道理的,其包含对创作者的要求是高标准的。
这还是单讲视觉,如果连同声音一块儿考虑,从注意力的角度讲,可能的注意力控制的组合形态可就太丰富了。
《红和白》的大景别、运动镜头的漂亮也是很显著的。
14.少用特写,一般特写镜头是用在高潮处(指的是一般),一个中景甚至全景中创作者通过布局和调度可以把观众的眼睛吸引到某一被摄体上,于是在观众的脑子里,这个被摄体就变成了特写。
声音也如是。
法国影片《舞会与小提琴》中当那孩子单独一人跑过林中空地时,吓得喊了一声“妈妈!”当我第一次看的时候,我感到在这个远景中,这一声的音量处理得响,很多人有同感。
可第二次看时,却是从远处传来的微弱的一声。
原来是观众自己把它放大了。
另外,普通心理学告诉我们,光的变化要比声音的变化强五倍,观众才能感觉到。
声音可以改变银幕上的光的亮度。
有人记得《战舰波将金号》是有声片,这是导演运用幻觉的成功。
普通心理学还告诉我们,在瞬息的媒介(电影电视)中,出现频率高的字容易接受,频率低的(即生疏的字)字观众来不及接受。
而我们的电视节目中的主持人却像在查康熙字典。
纵深、光影、运动,少一个都不及格
时刻带着纵深关系,空间关系交代清楚,少罗嗦,要聪明的制造幻觉!
老师纵深:/bbs/viewthread.php?tid=9232&extra=page%3D1
15.镜头积累:重复一些列的镜头,观众会得知印象,一个镜头是不可能说出事情的,是暧昧的。
最好是少点镜头把话说清楚,不要用对话。
16.三分钟把事情说清楚,不准用对话,一般影片最精彩的一段都不会超过3分钟,这个最练人的。
17.电影里最基本的,先建立一个立体空间(纵深,对角线,透视,这是最基本的)
大致上不错,有这个意识了,在多拍拍严格意义上的对角线,尽头尽可能延伸出去,不要有遮挡物,试一试
可以把几位放低一点,纵深线要明显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