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2019
- 格式:docx
- 大小:13.43 KB
- 文档页数:4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 总则1.0.1 为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统一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1.03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采用的工程技术文件、承包合同文件对施工质量验收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1.0.4 本规范应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配套使用。
1.0.5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2.0.1 土工合成材料地基在土工合成材料上填以土(砂土料)构成建筑物的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多层。
一般为浅层地基。
2.0.2 重锤夯实地基利用重锤自由下落时的冲击能来夯实浅层填土地基,使表面形成一层较为均匀的硬层来承受上部载荷。
强夯的锤击与落距要远大于重锤夯实地基。
2.0.3 强夯地基工艺与重锤夯实地基类同,但锤重与落距要远大于重锤夯实地基。
2.0.4 注浆地基将配置好的化学浆液或水泥浆液,通过导管注入土体孔隙中,与土体结合,发生物化反应,从而提高土体强度,减小其压缩性和渗透性。
2.0.5 预压地基在原状土上加载,使土中水排出,以实现土的预先固结,减少建筑物地基后期沉降和提高地基承载力。
按加载方法的不同,分为堆载预压、真空预压、降水预压三种不同方法的预压地基。
2.0.6 高压喷射注浆地基利用钻机把带有喷嘴的注浆管钻至土层的预定位置或先钻孔后将注浆管放至预定位置,以高压使浆液或水从喷嘴中射出,边旋转边喷射的浆液,使土体与浆液搅拌混合形成一固结体。
施工采用单独喷出水泥浆的工艺,称为单管法;施工采用同时喷出高压空气与水泥浆的工艺,称为二管法;施工采用同时喷出高压水、高压空气及水泥浆的工艺,称为三管法。
2.0.7 水泥土搅拌桩地基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搅拌机械将其与地基土强制搅拌,硬化后构成的地基。
2.0.8 土与灰土挤密桩地基在原土中成孔后分层填以素土或灰土,并夯实,使填土压密,同时挤密周围土体,构成坚实的地基。
2019公路水运检测《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 变更解读继续教育答案第1题现批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编号为JGJ106-2014,自2014年()起实施。
A.6月1日B.8月1日C.10月1日D.12月1日答案:C第2题工程桩验收检测时,施加的上拔荷载不得小于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的()倍或使桩顶产生的上拔量达到设计要求的限值。
A.1.2B.1.5C.2.0D.2.5答案:C第3题在桩基钻芯法中某基桩按规定钻取两孔,其中一孔局部芯样侧表面有少量气孔、蜂窝麻面、沟槽,但在另一孔同一深度部位的芯样中未出现,此基桩完整性应判定为A.Ⅰ类B.Ⅱ类C.Ⅲ类D.Ⅳ类答案:A第4题通过大量工程桩检测剖面统计分析,发现将Cv(j)限定在[ ]区间内,声速异常判断概率统计值的取值落在合理范围内的机率较大。
A.0.010,0.030B.0.010,0.045C.0.015,0.030D.0.015,0.045答案:D第5题在新规范中声波透射法检测数据存在声学参数明显异常、波形明显畸变的异常声测线, 异常声测线在任一检测剖面的任一区段内纵向不连续分布,且在任一深度横向分布的数量小于检测剖面数量的50%,此基桩完整性应判定为A.Ⅰ类B.Ⅱ类C.Ⅲ类D.Ⅳ类答案:B第6题对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钢桩和桩身配筋率不小于()%的灌注桩,可取设计桩顶标高处水平位移所对应荷载的()倍作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A.0.55B.0.65C.0.75D.0.85答案:B,C第7题当桩身不允许开裂或灌注桩的桩身配筋率小于()%时,可取水平临界荷载的()倍作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A.0.55B.0.65C.0.75D.0.85答案:B,C第8题反映桩身质量的声学参数测量值包括()。
A.PSDB.波幅C.声速答案:B,C第9题采用部分挤土方式沉桩的大直径开口预应力管桩,由于桩孔内土芯闭塞有可能引起负向反射。
答案:正确第10题桩侧局部强土阻力有可能引起混凝土预制桩负向反射或其二次反射。
一.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通知建标[2002]79号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一九九七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1997]108号)的要求,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我部组织有关部门对该规范进行了审查,现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202-2002,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其中,6.1.5、6.1.6、7.1.3、7.1.4、7.1.5、9.1.3、9.1.7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和《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1-83中有关“土方工程”部分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上海市基础工程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00二年四月一日二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一九九七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1997)108号]的要求,由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所属上海市基础工程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原国家标准《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修订而成的。
在修订过程中,规范编制组开展了专题研究,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多年的地基与基础工程设计、施工的经验,适当考虑了近几年已成熟应用的新技术,按照“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方针,进行全面修改,形成了初稿,又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对主要问题进行了反复修改,最后经审定定稿。
本规范主要内容分8章,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地基、桩基础、土方工程、基坑工程及工程验收等内容。
其中土方工程是将原《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1-83中的土方工程内容予以修改后放入了本规范,基坑工程是为适应新的形势而增添的内容。
JGJ 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写的一本书。
本书中的技术指标包括基本设计规范,桩基础结构,桩基础计算,现浇桩施工,混凝土预制桩和钢桩施工,桩帽施工,桩基工程质量检验验收及有关附录。
JGJ 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写的一本书。
本书中的技术指标包括基本设计规范,桩基础结构,桩基础计算,现浇桩施工,混凝土预制桩和钢桩施工,桩帽施工,桩基工程质量检验验收及有关附录。
作品目录1个一般2个术语和符号2.1术语2.2符号3基本设计规定3.1一般规定3.2基本信息3.3桩的选择与布置3.4特殊条件下的桩基3.5耐久性规定4桩基础结构4.1基础桩结构4.2轴承平台结构5桩基础计算5.1桩顶效应的计算5.2桩基竖向承载力的计算5.3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5.4特殊条件下桩基竖向承载力验算5.5桩基沉降计算5.6软土地基沉降减少复合式疏桩基础5.7桩基水平承载力和位移的计算5.8桩承载力计算及裂缝控制5.9轴承平台的计算6.现浇桩施工6.1施工准备6.2一般规定6.3带泥浆挡墙的钻孔桩6.4长螺旋钻桩6.5沉管灌注桩和内夯式灌注桩6.6干式钻孔桩6.7灌注桩的后灌浆7.预制混凝土桩和钢桩的施工7.1预制混凝土桩的制造7.2预制混凝土桩的起吊,运输和堆放7.3预制混凝土桩的扩展7.4锤打桩7.5静压打桩7.6钢管桩的施工(钢管桩,H型桩和其他异型钢桩)8桩帽施工8.1基坑开挖与回填8.2钢筋和混凝土施工9桩基工程质量检验验收9.1一般规定9.2施工前检查9.3施工检查9.4施工后检查9.5基础桩及承台的验收数据附录桩的类型选择及桩的形成工艺附录B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基本参数附录C考虑桩帽(包括地下墙),地基桩和土的弹性阻力共同作用的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桩基计算附录D Boussinesq解的附加应力系数a和平均附加应力系数a 附录E桩基等效沉降系数计算参数附录F考虑桩径影响的心解答应力影响系数附录g基于倒置弹性地基梁的砌体墙下条形桩基础承载梁计算附录h打桩锤重量的选择本规范中使用的词附录:说明。
1 总则1.0.1 为了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
对于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膨胀土以及在地震和机械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基础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应专业标准的规定。
1.0.3 地基基础设计,应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
1.0.4 建筑地基基础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地基Subgrade, Foundation soils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2.1.2 基础Foundation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2.1.3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2.1.4 重力密度(重度)Gravity density, Unit weight单位体积岩土体所承受的重力,为岩土体的密度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2.1.5 岩体结构面Rock discontinuity structural plane岩体内开裂的和易开裂的面,如层面、节理、断层、片理等,又称不连续构造面。
2.1.6 标准冻结深度Standard frost penetration在地面平坦、裸露、城市之外的空旷场地中不少于10年的实测最大冻结深度的平均值。
2.1.7 地基变形允许值Allowable subsoil deformation为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而确定的变形控制值。
2.1.8 土岩组合地基Soil-rock composite subgrade在建筑地基的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有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的地基;或石芽密布并有出露的地基;或大块孤石或个别石芽出露的地基。
2019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技术知识点:桩基础施工知识点一: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新修订知识点)1.分类:根据打(沉)桩方法的不同,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可分为锤击沉桩法、静力压桩法。
2.锤击沉桩法施工要求(1)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方可起吊,达到100%后方可运输和打桩。
(2)接桩接头宜高出地面0.5~1m。
接桩方法分为焊接、螺纹接头和机械啮合接头等。
(3)沉桩顺序应按先深后浅、先大后小、先长后短、先密后疏的次序实行。
对于密集桩群应控制沉桩速率,宜从中间向四周或两边对称施打;当一侧毗邻建筑物时,由毗邻建筑物处向另一方向施打。
(4)锤击桩终止沉桩标准1)终止沉桩应以桩端标高控制为主,贯入度控制为辅,当桩终端达到坚硬,硬塑黏性土,中密以上粉土、砂土、碎石土及风化岩时,能够贯入度控制为主,桩端标高控制为辅;2)贯入度达到设计要求而桩端标高未达到时,应继续锤击3阵,按每阵10击的贯入度不大于设计规定的数值予以确认。
3.静力压桩法施工要求(1)施工前实行试压桩,数量很多于3根。
(2)桩接头可采用焊接法,或螺纹式、啮合式、卡扣式、抱箍式等机械快速连接方法。
焊接、螺纹接桩时,接头宜高出地面0.5~1m;啮合式、卡扣式、抱箍式方法接桩时,接头宜高出地面1~1.5m。
(3)沉桩施工应按“先深后浅、先长后短、先大后小、避免密集”的原则实行。
施工场地开阔时,从中间向四周实行;场地狭长时,从中间向两端对称实行;沿建筑物长度线方向实行。
(4)静压桩终止沉桩标准有:1)静压桩应以标高为主,压力为辅。
摩擦桩应按桩顶标高控制;端承摩擦桩,应以桩顶标高控制为主,终压力控制为辅;端承桩应以终压力控制为主,桩顶标高控制为辅;2)终压连续复压时,对于入土深度大于或等于8m的桩,复压次数可为2~3次,入土深度小于8m的桩,复压次数可为3~5次;3)稳压压桩力不应小于终压力,稳压时间宜为5~10s。
知识点二:钢筋混凝土灌注桩1.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按其施工方法不同,可分为泥浆护壁灌注桩、沉管灌注桩、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和干作业(机械、人工)成孔灌注桩等。
UD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Building Pile Foundations2 0 0 8北京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3]104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设计、勘察、施工、研究和教学单位,对《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开展了专题研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分析,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桩基础设计、施工经验,吸纳了该领域新的科研成果,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并进行了试设计,对主要问题进行了反复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有:桩基基本设计规定、桩基构造、桩基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或验算、桩基施工、桩基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及有关附录。
本规范修订增加的内容主要有:减少差异沉降和承台内力的变刚度调平设计;桩基耐久性规定;后注浆灌注桩承载力计算与施工工艺;软土地基减沉复合疏桩基础设计;考虑桩径因素的Mindlin解计算单桩、单排桩和疏桩基础沉降;抗压桩与抗拔桩桩身承载力计算;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后插钢筋笼灌注桩施工方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承载力计算与沉桩等。
调整的主要内容有:基桩和复合基桩承载力设计取值与计算;单桩侧阻力和端阻力经验参数;嵌岩桩嵌岩段侧阻和端阻综合系数;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桩基沉降经验系数;钻孔灌注桩孔底沉渣厚度控制标准等。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编:100013)。
本规范参编单位: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现代设计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天津大学、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东北设计院、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筑都方圆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州大学。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2019
本规范修订增加的内容主要有:减少差异沉降和承台内力的变刚度调平设计;桩基耐久性规定;后注浆灌注桩承载力计算与施工工艺;软土地基减沉复合疏桩基础设计;考虑桩径因素的Mindlin解计算单桩、单排桩和疏桩基础沉降;
抗压桩与抗拔桩桩身承载力计算;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后插钢筋笼灌注桩施工方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承载力计算与沉桩等。
调整的主要内容有:基桩和复合基桩承载力设计取值与计算;单桩侧阻力和端阻力经验参数;嵌岩桩嵌岩段侧阻和端阻综合系数;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桩基沉降经验系数;钻孔灌注桩孔底沉渣厚度控制标准等。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主要内容包括: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有:基本设计规定、桩基构造、桩基计算、灌注桩施工、混凝土预制桩与钢桩施工、承台施工、桩基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及有关附录。
本规范修订增加的内容主要有:减少差异沉降和承台内力的变刚度调平设计;桩基耐久性规定;后注浆灌注桩承载力计算与施工工艺;软土地基减沉复合疏桩基础设计;考虑桩径因素的Mindlin解计算单桩、单排桩和疏桩基础沉降;抗压桩与抗拔桩桩身承载力计算;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后插钢筋笼灌注桩施工方法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承载力计算与沉桩等。
调整的主要内容有:基桩和复合基桩承载力设计取值与计算;单桩侧阻力和端阻力经验参数;嵌岩桩嵌岩段侧阻和端阻综合系数;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桩基沉降经验系数;钻孔灌注桩孔底沉渣厚度控制标准等。
2019最新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目录1 总则................................................. (8)2 术语、符号................................................. (9)2.1 术语 ................................................ (9)2.2 符号................................................. (10)3 基本规定................................................. (13)3.1 检测方法和内容 (13)3.2 检测工作程序 (1)43.3 检测数量................................................. (15)3.4 验证与扩大检测 (17)3.5 检测结果评价和检测报告 (18)3.6 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 (19)4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20)4.1 适用范围................................................. (20)4.2 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20)4.3 现场检测................................................. (21)4.4 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23)5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25)5.1 适用范围................................................. (25)5.2 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25)5.3 现场检测................................................. (25)5.4 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26)6 单桩水平静载试验 (28)6.1 适用范围................................................. (28)6.2 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28)6.3 现场检测................................................. (29)6.4 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29)7 钻芯法................................................. . (32)7.1 适用范围................................................. (32)7.2 设备................................................. (32)7.3 现场操作................................................. (32)7.4 芯样试件截取与加工 (33)7.5 芯样试件抗压强度试验 (34)7.6 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34)8 低应变法................................................. .. (37)8.1 适用范围................................................. (37)8.2 仪器设备................................................. (37)8.3 现场检测................................................. (37)8.4 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38)9 高应变法................................................. .. (41)9.1 适用范围................................................. (41)9.2 仪器设备................................................. (41)9.3 现场检测................................................. (41)9.4 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43)10 声波透射法................................................. ..4810.1 适用范围................................................. ..4810.2 仪器设备................................................. ..4810.3 现场检测................................................. ..4810.4 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49)附录A 桩身内力测试 (54)附录B 混凝土桩桩头处理 (59)附录C 静载试验记录表 (60)附录D 钻芯法检测记录表 (61)附录E 芯样试件加工和测量 (63)附录F 高应变法传感器安装 (64)附录G 试打桩与打桩监控 (66)G.1 试打桩................................................. (66)G.2 桩身锤击应力监测 (66)G.3 锤击能量监测 (6)7附录H 声测管埋设要点 (68)本规范用词说明..................................................691 总则1.0.1 为了确保基桩检测工作质量,统一基桩检测方法,为设计和施工验收提供可靠依据,使基桩质量检测工作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数据准确、正确评价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2019《JGJ 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是2008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着改成。
该书中包含的技术规范有基本设计规定,桩基构造,桩基计算,桩桩施工,混凝土预期桩与钢桩施工,承台施工,桩基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及有关附录。
本规范修订的增加的内容主要有:减少差异和承台内力的变刚度调平设计;桩基替代规定;后注浆注入桩承载力计算与施工工艺;软土地基减沉复合多孔桩基础设计;考虑桩径因素的Mindlin解算单桩,单排桩和疏桩基础铺设;抗压桩与抗拔桩桩身承载力计算;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后插钢筋笼灌注桩施工方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承载力计算与沉桩等。
调整的主要内容有:基桩和复合基桩承载力设计取值与计算;单桩侧阻力和端阻力经验参数;嵌岩桩嵌岩段侧阻和端阻综合系数;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桩基沉降经验系数;钻孔灌注桩孔底沉渣厚度控制标准等。
2020年3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CODCr、NH3-N等)安装技术规范》(HJ 353-2019)、《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CODCr、NH3-N等)验收技术规范》(HJ 354-2019)、《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CODCr、NH3-N等)运行技术规范》、《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CODCr、NH3-N等)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HJ 356-2019)共四部关于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在以上标准中均提到超声波明渠流量计比对,在不同的标准中对流量比对的要求及应用基本相同。
在安装技术规范中提到,明渠流量计采用HJ 354-2019 中6.3 章节规定的方法进行流量比对误差和液位比对误差测试;在验收技术规范中提到,用便携式明渠流量计比对装置和超声波明渠流量计测量同一水位观测断面处的液位值,进行比对试验,每2 min记录一次数据对,连续记录6次,按公式计算每一组数据对的误差值Hi,选取最大的Hi作为流量计的液位比对误差,用便携式明渠流量计比对装置和超声波明渠流量计测量同一水位观测断面处的瞬时流量,进行比对试验,待数据稳定后,开始计时,计时10 min,分别读取明渠流量比对装置该时段内的累积流量F1 和超声波明渠流量计该时段内的累积流量F2,按公式(4)计算流量比对误差ΔF;。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018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10-2018有关施工资料讲解2018年11月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替代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1.调整了章节的编排;2.删除了原规范中对具体地基名称的术语说明,增加了与验收要求相关的术语内容;3.完善了验收的基本规定,增加了验收时应提交的资料、验收程序、验收内容及评价标准的规定;4.调整了振冲地基和砂桩地基,合并成砂石桩复合地基;5.增加了无筋扩展基础、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筏形与箱形基础、锚杆基础等基础的验收规定;6.增加了咬合桩墙、土体加固及与主体结构相结合的基坑支护的验收规定;7.增加了特殊土地基基础工程的验收规定;8.增加了地下水控制和边坡工程的验收规定;9.增加了验槽检验要点的规定;10.删除了原规范内容不协调的规定。
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建筑地基基础术语标准》GB/T50941-2014地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设计文件、图纸会审记录和技术交底资料工程测量、定位放线记录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施工记录及施工单位自查评定报告基础工程验收时应提交下列资料12345监测资料6隐蔽工程验收资料检测与检验报告8竣工图97新标准老标准素土和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粉煤灰地基、强夯地基、注浆地基、预压地基的承载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
地基承载力的检验数量每300 ㎡不应少于1点,超过3000 ㎡部分每500 ㎡不应少于1点。
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3点。
对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粉煤灰地基、强夯地基、注浆地基、预压地基,其竣工后的结果(地基强度或承载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标准。
检验数量,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3点,1000㎡以上工程,每100㎡至少应有1点,3000㎡以上工程,每300㎡至少应有1点。
每一独立基础下至少应有1点,基槽每20延米应有1点。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是2008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著而成。
该书中包含的技术规范有基本设计规定、桩基构造、桩基计算、灌注桩施工、混凝土预制桩与钢桩施工、承台施工、桩基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及有关附录。
内容简介:
本规范修订增加的内容主要有:减少差异沉降和承台内力的变刚度调平设计;桩基耐久性规定;后注浆灌注桩承载力计算与施工工艺;软土地基减沉复合疏桩基础设计;考虑桩径因素的Mindlin解计算单桩、单排桩和疏桩基础沉降;抗压桩与抗拔桩桩身承载力计算;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后插钢筋笼灌注桩施工方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承载力计算与沉桩等。
调整的主要内容有:基桩和复合基桩承载力设计取值与计算;单桩侧阻力和端阻力经验参数;嵌岩桩嵌岩段侧阻和端阻综合系数;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桩基沉降经验系数;钻孔灌注桩孔底沉渣厚度控制标准等。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符号
2.1术语
2.2 符号
3 基本设计规定
3.1 一般规定
3.2 基本资料
3.3 桩的选型与布置
3.4 特殊条件下的桩基
3.5 耐久性规定
4 桩基构造
4.1 基桩构造
4.2 承台构造
5 桩基计算
5.1 桩顶作用效应计算
5.2 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
5.3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5.4 特殊条件下桩基竖向承载力验算5.5 桩基沉降计算
5.6 软土地基减沉复合疏桩基础5.7 桩基水平承载力与位移计算5.8 桩身承载力与裂缝控制计算
5.9 承台计算
6 灌注桩施工
6.1 施工准备
6.2 一般规定
6.3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
6.4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
6.5 沉管灌注桩和内夯沉管灌注桩
6.6 干作业成孔灌注桩
6.7 灌注桩后注浆
7 混凝土预制桩与钢桩施工
7.1 混凝土预制桩的制作
7.2 混凝土预制桩的起吊、运输和堆放
7.3 混凝土预制桩的接桩
7.4 锤击沉桩
7.5 静压沉桩
7.6 钢桩(钢管桩、H型桩及其他异型钢桩)施工
8 承台施工
8.1 基坑开挖和回填
8.2 钢筋和混凝土施工
9 桩基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
9.1 一般规定
9.2 施工前检验
9.3 施工检验
9.4 施工后检验
9.5 基桩及承台工程验收资料
附录A 桩型与成桩工艺选择
附录B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基本参数
附录C 考虑承台(包括地下墙体)、基桩协同工作和土的弹性抗力作用计算受水平荷载的桩基
附录D Boussinesq(布辛奈斯克)解的附加应力系数a、平均附加应力系数a
附录E 桩基等效沉降系数计算参数
附录F 考虑桩径影响的MindIin(明德林)解应力影响系数
附录G 按倒置弹性地基梁计算砌体墙下条形桩基承台梁
附录H 锤击沉桩锤重的选用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条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