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公开课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924.50 KB
- 文档页数:13
《苏珊的帽子》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苏珊的帽子》这个故事,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写作,提高表达和思维能力。
1.2 适用年级小学二年级1.3 教学资源《苏珊的帽子》故事文本教学卡片或图片黑板和粉笔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故事梗概《苏珊的帽子》是一个关于一个名叫苏珊的小女孩的故事。
苏珊得到了一顶新的帽子,她非常喜欢它。
她的朋友们却嘲笑她的帽子,并说它很难看。
苏珊感到非常难过,但她的妈妈告诉她,真正的美不仅仅是外表,而是内心的善良和品质。
最终,苏珊明白了这个道理,她学会了不在意别人的眼光,而是珍视自己的独特之处。
2.2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故事的情节和角色。
引导学生探讨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2.3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深层含义,并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培养学生通过讨论和写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教学通过朗读或让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的情节和角色。
利用教学卡片或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故事内容。
引导学生回答与故事相关的问题,检查他们的理解程度。
3.2 讨论和思考教学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将故事中的道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3.3 写作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提供写作指导和示例,帮助学生完成写作任务。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引入话题,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向学生介绍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
4.2 阅读理解教学朗读或让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的情节和角色。
利用教学卡片或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故事内容。
引导学生回答与故事相关的问题,检查他们的理解程度。
4.3 讨论和思考教学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将故事中的道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本文将会从我的开课情境入手,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总结,以期对教学反思有所启示。
本文主要谈论在关于苏珊安东尼的教学中我所遇到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开课情境教学内容为美国著名女权主义者苏珊安东尼的生平和故事,准备了介绍其生平的ppt展示,并且准备了一些相关的音频、视频材料以及多媒体交互式活动,让学生在听、看、思考、交互中学习到苏珊安东尼的生平和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女权主义思想。
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学生参与度不高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苏珊安东尼的故事和女权主义这个话题不是很感兴趣,这使得他们不太愿意参与课堂活动,且口头回答问题的时候语气和表情就像是在“应付”这件事情,缺乏一定的热情与积极性。
2.教师授课方式不灵活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我的教学方式有些“死板”的问题,我大量采用了一些ppt展示和其他多媒体资源,虽然这样做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个话题,但是我忽略了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和习惯,我企图以类似“讲解”、“演示”的方式让学生接受和吸收这些知识点、观点和信息。
3.缺少互动和交流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给学生准备了一些和苏珊安东尼相关的音视频材料,也设计了一些互动活动,但是我发现学生参与度并不高,尤其是在互动和交流的环节中。
三、教学反思与改进策略1.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愿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适度的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愿,我应该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将课堂设计的更具有实际意义和情感色彩。
我还可以将学生的反馈纳入考虑范畴,并随时对我们的教学进行修改和调整。
2.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应该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手段,让学生真正地享受和体验到在听、看、思考、交互中获取知识的乐趣,我可以采用视频、音乐、亲身体验等手段,以舒缓学生的心情和缓解他们的焦虑。
3.推动课堂互动和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更加积极地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的互动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技术协作和学习交流。
苏珊教学反思汇总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提到教学任务,每位老师都会想起编写教案。
教案,是实现教材及课标要求,向课堂教学过渡的必经环节,教案需要根据固定的格式写吗?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苏珊教学反思,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苏珊教学反思【篇1】《苏珊的帽子》是一篇批读课文。
课文篇幅不长,但是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温情,是一篇充满了人文关怀的课文。
平实的语言、平凡的故事却蕴涵着深刻的为人道理:只有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关爱和尊重,才是真正的关爱和尊重。
抓重点词语,理解文中句子的意思是本课的重点,培养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和谐共处的意识是本文的难点。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对课堂教学作了以下处理:1、课文分板块,力争脉络清晰。
我以苏珊的情绪变化为主线,把课文分成三个板块:体会苏珊担心犹豫的心情、体会苏珊自如轻松的心情、体会海伦老师的智慧与爱心。
其中体会苏珊担心犹豫的心情是最重要的板块。
2、调整课文内容的顺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中,我把课文的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交换顺序,让学生直接感受苏珊的“担心”、“犹豫”后,再在这个基础上去感知老师独具慧心的做法,领会老师的做法带给苏珊心灵的抚慰,从而理解老师对学生真正的关爱。
3、以朗读教学为主,促进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通过适时的朗读指导和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有感情的朗读等,促进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从而让学生达到对课文的理解。
4、抓重点词句,触摸人物内心世界。
如通过“她显得更瘦小了”、“不如往常那样活泼了”体会癌症不仅折磨着苏珊的身体,也撕扯着她的脆弱的心灵;通过“无疑”、“残酷”体会苏珊内心的无奈和沉重的心理压力;通过“迟迟”、“担心”、“犹豫”体会苏珊无法面对残酷现实的心情;通过“自如”、“轻松”、“笑”体会苏珊的如释重负的轻松心情;通过“似乎”体会同学们对苏珊的理解、尊重等。
5、“以己推人”,联系学生生活感受苏珊内心世界。
苏珊的帽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苏珊戴帽子的原因。
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会写“症、秃、疗”等生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苏珊的坚强与勇敢,懂得尊重和关爱他人。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困难时能够勇敢面对。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珊的内心感受。
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感受。
2、教学难点理解“苏珊的帽子”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让学生从文中得到启示,学会在生活中关爱他人。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特别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苏珊的帽子》。
(板书课题)在开始讲故事之前,老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平时戴帽子吗?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戴帽子呢?(学生自由发言)有一位叫苏珊的小朋友,她也戴了一顶帽子,不过这顶帽子背后有着特别的原因。
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正音)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苏珊原本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苏珊的活泼可爱?(“特别”“聪明”“爱笑”)指导朗读,读出苏珊的活泼可爱。
2、学习第二自然段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苏珊为什么要戴帽子?理解“肿瘤”这个词,用自己的话说说苏珊的病情。
想象一下,苏珊得知自己生病后的心情会是怎样的?3、学习第三自然段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苏珊的老师是怎么做的?老师为什么要让同学们都戴帽子?(体会老师对苏珊的关爱)如果你是苏珊的同学,你会愿意戴帽子吗?为什么?4、学习第四自然段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苏珊回到学校后,看到同学们都戴着帽子,她的心情怎么样?从哪里可以看出苏珊的心情变得轻松了?(“她轻松地笑了,笑得那样甜,笑得那样美。
《苏珊的帽子》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本课程以绘本《苏珊的帽子》为载体,通过讲述主人公苏珊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和理解包容、友善、互助等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不同,懂得关爱和接纳他人。
1.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绘本《苏珊的帽子》的故事情节,掌握故事中主要角色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感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包容、友善、互助的意识,学会关爱和接纳他人。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绘本《苏珊的帽子》概述《苏珊的帽子》讲述了一个关于包容和友善的故事。
主人公苏珊因为生病,需要戴一顶特别的帽子。
起初,同学们对苏珊的帽子产生好奇心,但随后却引发了嘲笑和歧视。
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学会了关爱和接纳苏珊。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绘本《苏珊的帽子》的故事,让学生理解包容、友善、互助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悟到关爱和接纳他人的意义。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讲述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3.2 互动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3 榜样示范法通过讲述榜样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学习榜样的品质,将绘本中的道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绘本《苏珊的帽子》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讲述故事分步骤讲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4.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中角色和情节的感悟。
4.4 分享感悟邀请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引导其他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4.5 总结提升总结故事中的道理,引导学生学会关爱和接纳他人。
第五章:作业布置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讨论热情以及分享感悟的质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4.16《苏珊》教案北京课改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理解文意。
2.准确认读文中字词。
3.欣赏主人公精彩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先由过去男女权利的对比导入课文,再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理顺本文结构,接着通过练习的方式对文章进行深入探讨,最后举行一个小型讨论会,对男女不平等的根源加以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如今我们享有的许多东西是经过前人长期奋斗得来的,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培养向上的决心。
2.学习苏珊·安东尼勇于斗争,为了崇高目标奋斗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1.文中插叙的作用。
2.欣赏主人公铿锵有力、义正辞严的辩论。
3.培养学生男女平等的意识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难点对时代背景的掌握。
教学突破学生会对当年男女权利极不对等的现象不解,这对理解文意会造成一定障碍组织观看资料影片,有助于学生了解时代背景,从而解决这一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主人公的基本资料。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影片。
学生准备1.搜集反映当时男女不平等的资料,并稍加分析,对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有’定认识。
2.预习课文,准确认读文中字词。
教学步骤(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创建情景,导入课文 1.初识男女不平等的现象2.设计问题,引领学生理清文章脉络2.阅读课文,回答问题,了解本文结构3.深入理解 3.完成练习,深入理解文意4.组织小型讨论会 4.课堂讨论,认识男女不平等的根源一、创建情景,导入课文(约分钟)二、阅读课文。
了解文章大意。
理清文章脉络(约分钟)三、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
深入理解课文(约分钟)四、组织小型讨论会(约分钟)五、本课小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本节课就由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导人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提问、做练习的方式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认知和深入理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明白了如今我们享有的许多东西是经过前人长期奋斗得来的,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培养向上的决心,还会为苏珊·安东尼勇于斗争,为了崇高目标奋斗不息的精神所感动。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ot violating the principles, be tolerant to others, help as long as you can, don't push them out, leave a way for them, and know how to appreciate others from the heart, although this is oftendifficult.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苏珊的帽子》公开课教案教材分析:__写了一个感人趣的故事。
苏珊本是个可爱的女孩,但由于生病接受化疗,头发掉光了,__抒发了老师对同学无尽的爱,他尊重每一个同学,想维护每一个同学,激发同学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双基目标: 运用综合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9个生字,培养同学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10个生字,提高观察能力和写字水平,根据上下问理解词语的意思;能力目标中:提高同学的阅读能力,能根据通过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目标中,通过学习,激发同学善于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物,树立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和谐共处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运用综合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9个生字,培养同学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10个生字,提高观察能力,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具准备:课件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同学自主认读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落”,能在语境中运用。
2、运用朗读、默读等多种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并练习用简练的语言叙述故事。
3、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课文内容,大胆表达自身的.观点。
4、同学懂得尊重他人,在生活中要关心、保护他人。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出示课件:插图。
2、同学们:画面上有谁?在做什么?同学观察后回答。
3、有一位小朋友的戴帽子的原因和其他同学不一样,今天俺们要学习的课文讲得就是这个小朋友故事。
《苏珊的帽子》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故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故事《苏珊的帽子》的梗概。
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情节,感知和体会友谊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苏珊的帽子》的故事梗概,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苏珊与朋友们之间的互动,感知友谊的力量。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述或播放故事《苏珊的帽子》的梗概。
学生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讨论友谊的重要性。
第二章:角色分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中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角色来理解故事主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故事中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动机,如苏珊、苏珊的朋友们等。
引导学生思考各个角色的行为如何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各个角色行为的观察和理解。
第三章:主题探讨帮助学生理解并体会故事的主题——友谊的力量。
引导学生通过故事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友谊的意义。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讨故事主题——友谊的力量,思考友谊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探讨友谊对自己的意义。
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故事主题,强调友谊的重要性。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友谊故事和感悟。
第四章:创意表达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表达自己对友谊的理解。
鼓励学生通过艺术创作等方式,展现友谊的美好。
4.2 教学内容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通过绘画、写作或其他形式的艺术创作,表达对友谊的理解。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用艺术形式展现友谊的美好。
4.3 教学活动教师提供一些创意表达的建议,如绘画、写作等。
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展现自己对友谊的理解和感悟。
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友谊的力量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学生思考如何将友谊的力量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
5.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如何将友谊的力量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苏珊的帽子优质课教案I.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并运用有关帽子的词汇;2. 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来表达帽子的不同特征;3. 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4. 通过设计创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II. 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苏珊的帽子(绘本或故事视频);2. PPT或白板;3. 学生绘图纸和颜料。
III.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帽子的特征,如形状、颜色、材质等。
可以使用图片或实际帽子进行示范。
2. 阅读故事让学生阅读或观看苏珊的帽子故事。
故事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帽子的创意和多变性。
3. 帽子探索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给出一个帽子原型,并要求他们用各种颜色、纸张和装饰品来装饰帽子。
鼓励学生创造性思考,设计出不同的帽子样式。
4. 呈现和讨论帽子设计每个小组展示他们设计的帽子,并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描述帽子的特点和设计理念,为其他小组提供反馈和建议。
5. 小组合作将不同小组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要求他们合作设计一个共同的帽子。
鼓励学生充分合作,并解决小组之间的意见分歧。
6. 帽子展示和评选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合作设计的帽子,并进行评选。
可以由全班学生投票选出最佳设计和最有创意的帽子。
IV. 巩固与评估1. 绘制帽子让学生用绘图纸和颜料绘制自己喜欢的帽子,并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该帽子。
2. 小组讨论让小组内的学生互相交流他们设计的帽子和描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3. 完成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帽子的短文,描述该帽子的特点、原因和情感。
V. 参考资料- 若有使用苏珊的帽子绘本或故事视频,请注明出处;- 绘图纸和颜料。
以上是一个关于学生们参与苏珊的帽子优质课的教案。
通过这堂课,学生将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来表达帽子的不同特征,同时也能够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这节课的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通过设计和展示不同的帽子,学生将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并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初中语文苏珊·安东尼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苏珊·安东尼的生平背景和她在美国妇女争取选举权运动中的重要地位。
(2)学生能够掌握与苏珊·安东尼相关的历史事件和术语。
(3)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苏珊·安东尼的演讲技巧和文学才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通过分析苏珊·安东尼的演讲和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公共演讲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平等、自由和民主价值的认同。
(2)激发学生对女性权益运动的关注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苏珊·安东尼的生平介绍(1)介绍苏珊·安东尼的出生背景和家庭环境。
(2)介绍苏珊·安东尼参与妇女争取选举权运动的经历。
(3)引导学生思考苏珊·安东尼为何投身于妇女权益运动。
2. 第二课时:苏珊·安东尼的演讲分析(1)选取苏珊·安东尼的一篇著名演讲,进行详细分析。
(2)引导学生关注苏珊·安东尼的演讲技巧和文学特点。
(3)学生进行演讲模仿,提高公共演讲能力。
3. 第三课时:苏珊·安东尼的作品欣赏(1)选取苏珊·安东尼的一篇文学作品,进行深入解读。
(2)分析苏珊·安东尼的作品风格和文学价值。
(3)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培养文学素养。
4. 第四课时:苏珊·安东尼的影响和遗产(1)探讨苏珊·安东尼在美国妇女权益运动中的影响和贡献。
(2)分析苏珊·安东尼的遗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意义。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女性权益运动的看法。
5. 第五课时: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苏珊·安东尼的重要性和影响。
三、教学资源:1. 苏珊·安东尼的生平介绍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