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0038红外一体化接收头
- 格式:doc
- 大小:104.50 KB
- 文档页数:16
[教学]HS0038红外接收红外接收探头,接收红外信号频率为38kHz,周期约26μs随着家用电器、视听产品的普及,自动化办公设备的广泛应用和网络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具有了待机功能(如遥控开关、网络唤醒、定时开关、智能开关等)。
产品的待机功能实现遥控操作,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也浪费了大量的能源。
中国节能产品认证中心(CECP)调查显示,全球每个家庭处于待机状态下的家电相当于亮着一个15 W,30 W 的长明灯,仅一台彩电每年在“无用待机状态”下浪费电力近100?,在我国彩色电视机待机一项一年就浪费电力150 多亿度,相当于十几个大型火力发电厂白白发电。
澳大利亚电器设备能源委员会新近的研究成果显示,不仅会耗费可观的电能,每月支付数额不小的“冤枉电费”,而且其释放大量有害气体二氧化碳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气候的变暖。
利用本系统可以良好的达到节能和环保的效果。
同时在家庭或工业控制现场,一些手动操作不太方便的场合,可以使用现有遥控器通过设置代替手动操作,比如可以利用家中现有的彩电遥控器,控制其它没有遥控功能的电器(如电灯、计算机、音响、电脑、打印机、饮水机、热水器等),方便生活。
1 系统方案论证和选择为了实现系统整体功能,红外解码部分是核心,红外解码指将遥控发射器所产生的红外遥控编码脉冲所对应的键值翻译出来的过程。
下面将系统方案做一论证,通常有硬件解码和软件解码两种方案。
方案一:此方案中,使用专用遥控器作为控制信号发出装置,当按下遥控器的设置键后,一体化红外接收装置接收到遥控器发出的设置控制信号,然后将信号送到专用的解码芯片中进行解码,解码后将信号送到单片机,由单片机查表判断这个信号是不是设置信号,当确认是设置信号后,启动设置子程序,那么以后接收到的红外信号就是设置的时间信号了,红外接收头接收到红外信号后再通过放大器将信号传到解码器中,解码器解完码后送到单片机,单片机再通过查表确定这些数值并进行设置,然后按下确认键,红外接收头接收到这个信号并通过放大送到解码器中,解码后再送到单片机中,单片机通过查表确定这是确认操作后,可以通过可控硅控制电源通断。
HS0038红外接受电路设计与应用1.红外通信红外通信是利用950nm近红外波段的红外线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体,即通信通道。
发送端采用脉时调制(PPM)方式,将二进制数字信号调制成某一频率的脉冲序列,并驱动红外发射管以光脉冲的形式发送出去;接收端将接收到的光脉转换成电信号,经过放大、滤波等处理之后送给解调电路进行解调,还原为二进制数字信号后输出。
简而言之,红外通信的实质就是对二进制数字信号进行调制和解调,以便利用红外通道进行传输;红外通信接口就是针对红外信道的调制解调器。
2.红外传输协议红外发射系统发射的信号是有“0”和“1”的二进制代码组成的,不同的协议对“0”和“1”的编码不同。
红外信号的传输协议严格规定了红外信号的载波频率、编码方式和数据传输的格式,以确保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数据传输的准确无误。
常见的红外传输协议有:NEC协议,ITT协议,Nokia NRC 协议,Sharp协议等。
下面一NEC协议为例,了解一下各种协议的大同小异。
NEC 标准下的编码表示其中:引导码高电平约9000us 左右,低电平约4500us 左右;用户码16 位,数据码16 位,共32位;数据0 是用“高电平约560us +低电平约560us”表示。
数据1 可用“高电平约560us+低电平约1680us”表示。
*其实自己在做红外系统时,借助示波器,可以编写自己独特的红外协议。
但要尊守一点,要以38KHz的方波来驱动红外发射LED,同时要把这38KHz的波形斩断,也就是编码。
对应的接收管会在接收到38KHz的红外信号时输出低电平,没有信号就输出高电平。
简介:红外线接收器 HS0038参数参数符号测试条件Min Typ Max单位工作电压Vcc V接收距离L L5IR=300mA1214M 测试信号载波频率f038K HZ 接收角度O1/2距离衰减1/2十/-45Deg BMP宽度F BW一3Db andwidth25KHz静态电流Icc无信号输入时mA 低电平输出Vo L Vin=OV Vcc=5V V 高电平输出Vo H Vcc=5V V 输出脉冲Tpw L Vin=500μ Vp-p500600700μS 宽度Tpw H Vin=50μ Vp-p500600700μS 光轴上测试,以宽度为600/900μS为发射脉冲,在5CM之接收范围内,取50次接脉冲之平均值1).特性a)光电检测和前置放大器集成在同一封装上。
说明红外接收头和遥控器至少有一个损坏。
只要确保遥控器工作正常,很容易判断红外接收头的优劣。
2.2 红外遥控解码的实现 因为要进行遥控操作,必须使被遥控对象能够认识遥控指令,这样才能对其进行操作。
举例说明一下:假如我只会说汉语,而JIM 只会说英语,让我们两个独自交流的话肯定不会有什么结果,那我们要进行交流,怎么办?这就需要一个翻译者来做中间人了,翻译者将JIM(我)说的话翻译给我(JIM)能够听懂、识别的语言,这样我们交流就没问题了。
同样,在红外遥控方面,要使被遥控对象能够识别遥控指令,那就需要一个“翻译者”,我们将这作为一个过程,叫解码。
本系统中所使用的遥控器为普通电视遥控器,红外芯片采用的是3010 芯片。
识别方法分析:为了用软件识别以上波形,采用与程控交换机中“脉冲号码识别法”类似的方法来解决。
用扫描的方式对接收波形快速扫描,然后根据扫描结果分析出编码值。
识别编码的关键之一是确定扫描周期。
分析波形和参数知道:整个数据14 位,总时长为22 ms~25 ms,则一个数据位时长为1.5 ms~1.8 ms,占空比1:1,脉宽为750 μs~900 μs。
在编程时要考虑脉宽的偏差容限,为保证扫描精度,选取扫描周期为100μs。
识别编码的关键之二是判别“0”和“1”。
数据“0”为波形从低到高,即在相邻的 2 次扫描中,扫描值从0 到1,则识别数据为“0”;数据“1”为波形从高到低,即在相邻的 2 次扫描中,扫描值从 1 到0,则识别数据为“1”。
为了记录相邻 2 次扫描值,则分别用 2 个变量来记录当前扫描值和前一次的扫描值,程序中用变量TheB 和PreB。
识别编码的关键之三是识别各个数据比特的跳变时刻。
为了识别这种跳变时刻,用一个标志位做“变化识别标志位”,程序中用VIB 表示,它由前次扫描值和当前扫描值“相异或”而得,即VIB=PreB TheB,若VIB=1,则说明是跳变时刻。
但是,在 2 个数据位之间,也有一个跳变,为了将它与数据位中的有效跳变区分开,设置一个“数据有效标志位”,程序中用IDB 表示。
红外线遥控接收头型号及参数:红外线遥控接收头 HS0038B第1脚为信号输出第2脚为电源地第3脚为电源正接收电路工作原理为:当接收到载波频率为38KHz的脉冲调制信号时,首先,HS0038B内的红外敏感元件将脉冲调制红外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由前置放大器和自动增益控制电路进行放大处理,然后通过带通滤波器进行滤波,滤波后的信号由解调电路进行解调,最后由输出电路进行反向放大并输出低电平;未接收到载波信号时,电路则输出高电平。
一体化红外遥控接收头SH0038、SCR638型管脚识别一体化红外遥控接收头型号:PNA4602M 型管脚识别一体化红外线接收头RPM-638CBR型管脚识别红?外?一?体?化?接?收?头?型号:T?S?O?P?1?8?3?8管脚识别:一体化红外线接收头原理图及管脚排列什么是遥控接收头?所谓接收头就是将光敏二极管和放大电路组合到一起的元件,这些元件完成接收、放大、解调等功能。
所有红外线遥控器的输出都是用编码后的串行数据对30~56kHz的方波进行脉冲幅度调制而产生的。
如果直接对已调波进行测量,由于单芯片系统的指令周期是微秒(μs),而已调波的脉宽只有20多μs,会产生很大的误差。
因此先要对已调波进行解调,对解调后的波形进行测量。
红外一体化接收头:红外线接收头一般是接收、放大、解调一体头,一般红外信号经接收头解调后,数据“0”和“1”的区别通常体现在高低电平的时间长短或信号周期上,单片机解码时,通常将接收头输出脚连接到单片机的外部中断,结合定时器判断外部中断间隔的时间从而获取数据。
重点是找到数据“0”与“1”间的波形差别。
输出端可与CMOS、TTL电路相连,这种接收头广泛用在空调,电视,VCD等电器中。
早期的红外一体化接收头一般由集成电路与接收二极管焊接在一块电路板上完成的,这种接收头具有体积大的缺点,现在的接收头是集成电路与接收二极管封装在一起的,不可拆,不可修,体积很小。
大多数接收头供电为5V,有极少数早期的接收头为12V供电。
//红外线HS0038接收并在LCD上显示,可惜是参照别人的程序,不好意思#include <reg52.h>#define c(x) (x*110592/120000)sbit Ir_Pin = P3^3;sbit rs=P1^0;sbit wr=P1^1; //1602控制口sbit e=P1^5;unsigned char Ir_Buf[4]; //用于保存解码结果void delay(unsigned int z){unsigned char i; //1602用到的延时while(z--)for(i=110;i>0;i--);}void write_com(unsigned char com){rs=0;wr=0; //1602写命令子程序P0=com;delay(5);e=1;delay(5);e=0;}void write_dat(unsigned char dat){rs=1;wr=0;P0=dat; //1602写数据子程序delay(5);e=1;delay(5);e=0;}void init_1602(){e=0;write_com(0x38);write_com(0x0e); //1602初始化write_com(0x06);write_com(0x01);}unsigned int Ir_Get_Low(){TL0 = 0;TH0 = 0;TR0 = 1; //用定制器0接收,获取低电平时间while (!Ir_Pin && (TH0&0x80)==0);TR0 = 0;return (TH0 * 256 + TL0);}// 获取高电平时间unsigned int Ir_Get_High(){TL0 = 0;TH0 = 0;TR0 = 1;while (Ir_Pin && (TH0&0x80)==0);TR0 = 0;return (TH0 * 256 + TL0);}void uart_init(void){unsigned char u;ET1=0;TMOD = 0x21; // 定时器1工作在方式2(自动重装)SCON = 0x50; // 10位uartTH1 = 0xFD;TL1 = 0xFD;u = SBUF;TR1 = 1;}void write_1602shuju(){write_com(0x80);delay(1);write_dat(Ir_Buf[2]/10+0x30);delay(1); //1602xieshujuwrite_dat(Ir_Buf[2]%10+0x30);delay(1);}void main(){unsigned int temp;char i,j;uart_init();init_1602();while(1){while (Ir_Pin); //等待变低temp = Ir_Get_Low();if (temp < c(8500) || temp > c(9500)) //引导脉冲低电平9000 continue;temp = Ir_Get_High();if (temp < c(4000) || temp > c(5000)) //引导脉冲高电平4500 continue;for (i=0; i<4; i++) //4个字节{for (j=0; j<8; j++) //每个字节8位{temp = Ir_Get_Low();if(temp < c(200) || temp > c(800))continue;temp = Ir_Get_High();if(temp < c(200) || temp > c(2000))continue;Ir_Buf[i] >>= 1;if(temp > c(1120))Ir_Buf[i]|=0x80;}}write_1602shuju();SBUF = Ir_Buf[2]; // 返回键码while (TI == 0);TI = 0; }}。
红外数据传输一、红外通信原理红外遥控有发送和接收两个组成部分。
发送端采用单片机将待发送的二进制信号编码调制为一系列的脉冲串信号,通过红外发射管发射红外信号。
红外接收完成对红外信号的接收、放大、检波、整形,并解调出遥控编码脉冲。
为了减少干扰,采用的是价格便宜性能可靠的一体化红外接收头(HS0038,它接收红外信号频率为38kHz,周期约26μs) 接收红外信号,它同时对信号进行放大、检波、整形得到TTL 电平的编码信号,再送给单片机,经单片机解码并执行去控制相关对象。
如图1 所示:红外发送部分由51单片机、键盘、红外发光二极管和7段数码管组成。
键盘用于输入指令,51单片机检测键盘上按键的状态,并对红外信号进行调制,发光二极管产生红外线,数码管用来显示发送的键值。
图2红外发射电路红外接收部分由51单片机、一体化红外接收头HS0038和7段数码管组成。
51单片机检测HS0038,并对HS0038接收到的数据解码,通过数码管显示接收到的键值。
图3红外接收电路二、编码、解码(1) 二进制信号的调制二进制信号的调制由单片机来完成,它把编码后的二进制信号调制成频率为38kHz 的间断脉冲串,相当于用二进制信号的编码乘以频率为38kHz 的脉冲信号得到的间断脉冲串,即是调制后用于红外发射二极管发送的信号如图4 二进制码的调制所示(2) 红外接收需先进行解调,解调的过程是通过红外接收管进行接收的。
其基本工作过程为:当接收到调制信号时,输出解调后的高低电平信号;红外接收器HS0038的应用电路(图6)。
(3)红外遥控发射芯片采用PPM 编码方式,当发射器按键按下后,将发射一组108ms 的编码脉冲。
遥控编码脉冲由前导码、16位地址码(8 位地址码、8 位地址码的反码)和16位操作码(8 位操作码、8 位操作码的反码)组成。
通过对用户码的检验,每个遥控器只能控制一个设备动作,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多个设备之间的干扰。
编码后面还要有编码的反码,用来检验编码接收的正确性,防止误操作,增强系统的可靠性。
hs0038的工作原理
HS0038是一款红外线接收头,其工作原理是接收到已调制的红外线信号后,在其输出端有信号输出,再通过三极管放大并解调出信息信号(此信号有音频信号的特征),再通过电容耦合到收音机的音量电位器输入端,调整音量电位器到合适位置,扬声器里发出“嘟嘟”声,同时并联在扬声器两端的发光二极管闪烁发光。
此外,HS0038还可以用于检测烟雾浓度,通过检测烟雾中的灰尘含量来测量烟雾浓度。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看相关资料或咨询专业人士。
网上搜索了一下才发现管脚定义真是乱,就三条腿却怎么排列都有!所以把我搜到的和我从资料知道的放上来给大家做个参考。
上面这个就是我找到接收头,不知道是什么牌子,经过我的测试发现管脚从左到右分别为输出、电源、地,在没有任何信号发射的情况下输出脚一直有小的负脉冲出来,加电容,加虑光都只能减少却去除不了干扰脉冲!真是烂!不知道大家可曾碰到这样的破东西?
其实一般常用的是下面三种或者兼容产品。
左边两个都是德律风根的,也就是vihsay,第一个型号是HS0038,管脚排列是地、电源、输出,中间一个型号是HS0038B,管脚排列是输出、地、电源。
可以参看下图。
最后一个是夏普地GP1U271,管脚排列跟HS0038B相同,也是输出、地、电源。
其它产品基本与之类似。
另外要想用万用表来判断管脚排列可以与我交流一下,我想我还是基本判断的出来的。
红外数据传输一、红外通信原理红外遥控有发送和接收两个组成部分。
发送端采用单片机将待发送的二进制信号编码调制为一系列的脉冲串信号,通过红外发射管发射红外信号。
红外接收完成对红外信号的接收、放大、检波、整形,并解调出遥控编码脉冲。
为了减少干扰,采用的是价格便宜性能可靠的一体化红外接收头(HS0038,它接收红外信号频率为38kHz,周期约26μs) 接收红外信号,它同时对信号进行放大、检波、整形得到TTL 电平的编码信号,再送给单片机,经单片机解码并执行去控制相关对象。
如图1 所示:红外发送部分由51单片机、键盘、红外发光二极管和7段数码管组成。
键盘用于输入指令,51单片机检测键盘上按键的状态,并对红外信号进行调制,发光二极管产生红外线,数码管用来显示发送的键值。
图2红外发射电路红外接收部分由51单片机、一体化红外接收头HS0038和7段数码管组成。
51单片机检测HS0038,并对HS0038接收到的数据解码,通过数码管显示接收到的键值。
图3红外接收电路二、编码、解码(1) 二进制信号的调制二进制信号的调制由单片机来完成,它把编码后的二进制信号调制成频率为38kHz 的间断脉冲串,相当于用二进制信号的编码乘以频率为38kHz 的脉冲信号得到的间断脉冲串,即是调制后用于红外发射二极管发送的信号如图4 二进制码的调制所示(2) 红外接收需先进行解调,解调的过程是通过红外接收管进行接收的。
其基本工作过程为:当接收到调制信号时,输出高电平,否则输出为低电平,是调制的逆过程(图5 解调)。
HS0038是一体化集成的红外接收器件,直接就可以输出解调后的高低电平信号;红外接收器HS0038的应用电路(图6)。
(3)红外遥控发射芯片采用 PPM 编码方式,当发射器按键按下后,将发射一组 108ms 的编码脉冲。
遥控编码脉冲由前导码、16位地址码(8 位地址码、 8 位地址码的反码)和16位操作码(8 位操作码、 8 位操作码的反码)组成。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设计题目:红外抄表电度表——抄表器学生: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班级:学号:指导教师:设计日期: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红外抄表电度表——抄表器原始资料: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技术正在向各个领域渗透,特别是红外线无线技术,在工业生产、家用电器、安全保卫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详细描述了该红外抄表系统的设计方案、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设计,并利用keil仿真软件对所开发的C语言程序进行了验证。
在本文的第五章讨论了系统的发展趋势和改进,为系统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基础。
本系统关键部分主要是红外通信原理。
系统在分析可行性、可靠性的基础上,参照工程设计方法,确定了模块化设计的思路。
本系统主要由控制模块、发射模块、接收模块、显示模块4个模块组成。
38kHz频率作为数据通信的载波,发射和接收模块对数字信号进行调制和解调,通过LCD液晶显示屏将收到的数据显示出来。
该系统还具备掉电保护和数据存储功能。
利用一个红外抄表器来完成琐碎的抄表工作。
从而从根本上杜绝“肉眼观察”所带来的随机误差,并大大提高了抄表的效率。
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本文主要介绍以AT89S51单片机为核心控制的红外抄表系统设计。
该系统主要由控制模块、发射模块、接收模块、显示模块4个模块组成。
系统的数据由发射板的3个按键按一定的计算规则所得。
发射管发射的38kHz频率载波由单片机编程控制产生。
发射模块是对发送的数字信号进行适当的调制编码,后经发射管的转换电路转变为红外光脉冲并发射到空中;接收模块对接收到的红外光脉冲进行光电转换、解调译码后恢复原数字信号。
收到的数据通过LCD1602液晶显示屏显示出来。
主要参考文献:[1] 胡汉才,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48~62[2] 沈德金,MCS-51系列单片机接口电路与应用程序实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0,21~84[3] 祁伟,杨婷,单片机C51程序设计教程与实验[M],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2006[4] 凌志浩,仪表原理与设计技术[M][5] 许晓平,孙晓彦,程传胜.PCB设计标准教程[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6] 胡伟,季晓衡,单片机C程序设计与应用实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7] 程道喜,传感器的信号处理及接口[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8] 杨将新,李华军,刘东骏,单片机程序设计及应用从基础到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9] 胡汉才,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6),112~126[10] 苏长赞,红外线与超声波遥控[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7[11] 张玉香,新型遥控接收模块HS0038[J],无线电,1998学生须提交的文件:1、毕业设计任务书2、毕业设计中期检查表3、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4、论文进度安排:第一周到第三周:查阅资料,文献综述。
NB0038一体化红外接收头电路一、概述NB0038是一种用于红外遥控接收或其它方面的小型一体化接收头,中心频率为38.0kHz,可改善自然光的反射干扰.独立的PIN二极管同前置放大器集成在同一封装上.NB0038环氧树脂封装提供一个特殊的红外滤光器,可防止自然光的干扰.NB0038在抗自然光的干扰方面有极好的性能,可防止无用脉冲输出.二、特性◆∙∙∙∙ 光电检测和前置放大器集成在同一封装上.◆∙∙∙∙ 内带PCM频率滤波器.◆∙∙∙∙ 对于自然光有较强的抗干扰性.◆∙∙∙∙ 改进了对电场干扰的防护性.◆∙∙∙∙ 电源电压5V,低功耗.◆∙∙∙∙ 输出电平兼容TTL,CMOS.三、封装尺寸注意:1、除已标注外,公差为±0.25mm2、引脚之间的距离是在引脚从封装中露出来时测量的.四、框图五、技术参数1.极限值2.电光特性六、测试方法A.标准发送NB1838一体化红外接收头电路1.概述NB1838是一种用于红外遥控接收或其它方面的小型一体化接收头,中心频率为37.9kHz,可改善自然光的反射干扰。
独立的PIN 二极管同前置放大器集成在同一封装上。
NB0038环氧树脂封装提供一个特殊的红外滤光器,可防止自然光的干扰。
NB0038在抗自然光的干扰方面有极好的性能,可防止无用脉冲输出。
2.特性∙光电检测和前置放大器集成在同一封装上。
∙内带PCM频率滤波器。
∙对于自然光有较强的抗干扰性。
∙改进了对电场干扰的防护性。
∙电源电压5V,低功耗。
∙输出电平兼容TTL,CMOS。
外形图1.注:1.材料厚度:0.40±0.052.公差为±0.1(除另有注明外)。
四、框图五、技术参数1.极限值(Ta=25℃)2.电光特性(Vcc=5V)六、测试方法A.标准发送B.检测器距离测试C、脉宽测试七、特征曲线(TA=25℃)注1:晶体管的发射极和检测器之间的最大距离必须满足在标准发送条件下输出波形的满足的极限距离。
HS0038红外接受电路设计与应用红外接收电路是一种常用的电子电路,在很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它主要用于接收和解码红外线信号,从而实现远程控制、通信、遥控器等功能。
本文将从红外接受电路的原理、设计和应用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红外接收电路的原理红外接收电路主要由红外传感器以及解码电路组成。
其中,红外传感器是将红外线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核心部件,而解码电路则用于解码接收到的电信号,以获取所需的信息。
红外传感器一般采用的是红外光敏二极管,常用的红外光敏二极管有HS0038、HS0038B等型号。
它们是一类特殊的二极管,只对红外线具有敏感性。
当红外线照射到光敏二极管时,光敏二极管内部会产生电压信号,信号的幅度与照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然后,这个电压信号会通过一个电压比较器进行放大和处理,最后输出一个数字信号。
解码电路是将接收到的数字信号解码为对应的功能信号。
常用的解码电路有NEC、SONY等协议解码电路。
解码电路会识别数字信号的序列标识,根据标识的不同来生成相应的功能信号。
例如,遥控器的数字信号可以代表不同的按键操作,解码电路会根据接收到的数字信号来判断用户所按下的按键,并触发相应的功能。
二、红外接收电路的设计在设计红外接收电路时,需要考虑到传感器的信号放大、滤波以及解码等多个方面。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红外接收电路设计流程:1.选择合适的红外传感器:在选择红外传感器时,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来确定。
不同的红外传感器有不同的特性和响应频率,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2.放大和滤波电路设计:接收到的红外信号一般较弱,需要经过放大电路的放大处理。
常见的放大电路有共射放大电路、共集放大电路等。
此外,为了去除杂波信号,还需要设计一个合适的滤波电路。
3.解码电路设计:解码电路根据具体的协议来设计。
常用的解码协议有NEC、SONY等。
解码电路的设计需要根据协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电子元件和电路连接方式。
4.供电电路设计:红外接收电路一般需要外部供电,因此需要设计一个合适的供电电路。
VS1838B/TSOP34838/HS0038B描述:TSOP322 TSOP348 TSOP324和TSOP344系列是用于红外遥控系统的小型IR接收器模块。
PIN二极管和前置放大器组装在引线框架上,环氧树脂封装中包含一个IR过滤器。
解调后的输出信号可以直接连接到微处理器进行解码。
TSOP324 TSOP344经过优化,可以抑制几乎所有来自节能灯(如节能灯)的杂散脉冲.TSOP324和TSOP344中使用的AGC4可能会抑制某些数据信号。
TSOP322,TSOP348是所有常见IR远程控制数据格式的旧产品。
在这四种接收器类型中,首选TSOP324,TSOP344客户最初应在设计中尝试TSOP324,TSOP344。
这些组件尚未通过汽车规格认证。
HS0038B–系列是用于红外遥控系统的小型接收器。
PIN二极管和前置放大器组装在引线框架上,环氧树脂封装设计为IR滤波器。
解调后的输出信号可以直接由微处理器解码。
HS0038B是标准的红外遥控接收器系列,支持所有主要的传输代码。
IR Receiver Modules for Remote Control SystemsFEATURES•Very low supply current•Photo detector and preamplifier in one package•Internal filter for PCM frequency•Improved shielding against EMI•Supply voltage: 2.5 V to 5.5 V•Improved immunity against ambient light123•Insensitive to supply voltage ripple and noise •Material categorization:for definitions of compliance please seeMECHNICAL DATAPinning for TSOP348.., TSOP344..: 1 = OUT, 2 = GND, 3 = V S Pinning for TSOP322.., TSOP324..:1 = OUT,2 = V ,3 = GNDS DESCRIPTIONTTSOP322 ..,TSOP348 ..,TSOP324 ..和TSOP344 .. 系列是用于红外遥控系统的小型红外接收器模块。
NB0038一体化红外接收头电路
一、概述
NB0038是一种用于红外遥控接收或其它方面的小型一体化接收头,中心频
率为38.0kHz,可改善自然光的反射干扰.独立的PIN二极管同前置放大器集成在同一封装上.
NB0038环氧树脂封装提供一个特殊的红外滤光器,可防止自然光的干扰.NB0038在抗自然光的干扰方面有极好的性能,可防止无用脉冲输出.
二、特性
光电检测和前置放大器集成在同一封装上.
内带PCM频率滤波器.
对于自然光有较强的抗干扰性.
改进了对电场干扰的防护性.
电源电压5V,低功耗.
输出电平兼容TTL,CMOS.
三、封装尺寸
注意:
1、除已标注外,公差为±0.25mm
2、引脚之间的距离是在引脚从封装中露出来时测量的.
四、框图
五、技术参数
1.极限值
2.电光特性
六、测试方法
A.标准发送
NB1838一体化红外接收头电路
1.概述
NB1838是一种用于红外遥控接收或其它方面的小型一体化接收头,中心频率为37.9kHz,可改善自然光的反射干扰。
独立的PIN 二极管同前置放大器集成在同一封装上。
NB0038环氧树脂封装提供一个特殊的红外滤光器,可防止自然光的干扰。
NB0038在抗自然光的干扰方面有极好的性能,可防止无用脉冲输出。
2.特性
•光电检测和前置放大器集成在同一封装上。
•内带PCM频率滤波器。
•对于自然光有较强的抗干扰性。
•改进了对电场干扰的防护性。
•电源电压5V,低功耗。
•输出电平兼容TTL,CMOS。
外形图
1.
注:1.材料厚度:0.40±0.05
2.公差为±0.1(除另有注明外)。
四、框图
五、技术参数
1.极限值(Ta=25℃)
2.电光特性(Vcc=5V)
六、测试方法
A.标准发送
B.检测器距离测试
C、脉宽测试
七、特征曲线(TA=25℃)
注1:晶体管的发射极和检测器之间的最大距离必须满足在标准发送条
件下输出波形的满足的极限距离。
1.测量地点:无极度强烈反射光的室内。
2.光源:在没有高频灯光,而只有普通的荧光灯下,检测面
的
亮度是200±50Lux。
3.标准发送:标准发送中图1脉冲波所标示的应分类在图2
所指定的测量电路下的50mVp-p下。
可靠性
测试项目测试条件标准高温Ta=+60℃,Vcc=5.0V,t=240H注2
注2:(电光特性)在常温下应满足可安全使用2小时以上。
注3:(电光特性)没有变形的圆锥形和外观的损坏。
(包括接收头的变形)
检查标准
1.在电特性中,下例项目的数据应该检查
1-1发射极和检测器之间的距离
1-2电流消耗量
1-3高电平输出电压
1-4低电平输出电压
2.除以上提到的项目不需要特别的检查外,其余的都必需全部检测。
警告(当该接收头在使用和储存中)
1.无外加压力时储存和使用或运输不会引起质量的改变。
2.无腐蚀气体或盐分的天气储存和使用。
3.不可以在极度湿度的环境下储存和使用。
4.在定值条件下焊接管脚。
焊接后不可以加高压。
5.该接收头不可以洗。
可用软布轻轻地擦拭二极管边上污垢。
也可
用溶剂溶解,只可用甲醇、乙醇、丙烯。
6.前置放大器可确保人体的防静电感应损坏,且在使用前必须焊接
铁制品接地。
7.不要在电源和地之间放成对的接收头,以减少因电源线所引起的
噪声。
8.遥控器的性能取决于外界环境和外围元器件的性能。
客户应根据
在各种条件下来评价整体性能。
该器件由指令、宏指令和接收模式三部分组成。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