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病例肩周炎
- 格式:ppt
- 大小:305.00 KB
- 文档页数:9
推拿治疗肩周炎临床分析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肩关节周围组织的炎症和肩关节功能的受限。
推拿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被广泛运用于治疗肩周炎患者,本文通过对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分析,探讨其疗效和适用范围。
一、患者基本情况我们选取了一组50名患有肩周炎的患者,其中包括28名男性和22名女性。
平均年龄为45岁,最年轻的患者为32岁,最年长的患者为59岁。
所有患者都有肩关节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的症状,并经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定了肩周炎的诊断。
二、推拿治疗方案针对肩周炎的症状和临床表现,我们采用了中医推拿治疗方案。
治疗过程中,患者被要求脱去上衣,坐于治疗床上。
推拿师通过揉、按、推、拿等手法结合舒筋活络、通经活血的理念,对患者的肩关节周围组织进行缓慢而有力的按摩。
具体的推拿手法包括推拿、拨叩、捏拿、揉捻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
每次治疗持续30分钟,治疗过程中患者会感受到舒适和放松。
三、治疗效果分析经过连续十次推拿治疗后,我们对患者进行了进一步的评估并记录了治疗效果。
- 疼痛缓解:在推拿治疗之前,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肩关节疼痛。
经过治疗后,疼痛感明显减轻或完全消失,仅有少数患者仍有轻微疼痛。
- 活动度改善:治疗前,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受限,很难完成常规的日常活动。
治疗后,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能够顺利完成日常活动,如梳头、穿衣等。
- 患者满意度:通过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患者对推拿治疗的疗效表示满意,认为推拿治疗对于缓解肩周炎症状有很好的效果。
四、适用范围根据本次临床分析的结果,我们认为推拿治疗在肩周炎的治疗中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
首先,推拿治疗对于早期肩周炎、轻度肩周炎和慢性肩周炎的治疗效果明显。
对于这些患者,通过推拿手法可以改善肩关节的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减轻肩痛和僵硬,恢复肩关节的正常功能。
其次,推拿治疗也适用于那些不能接受手术治疗或不适合手术的患者。
推拿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无需药物和手术,安全性高,适应症广泛。
推拿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78例关键词推拿手法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观察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称漏肩风、五十肩、肩痹等,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临床表现以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如未予及时有效治疗,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活动。
对此,笔者近年来采用推拿手法治疗本病78例,取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78例均来自门诊,其中男性38例,女性40例;年龄最大者82岁,最小者43岁,平均50.3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1周,平均5个月;单肩患病者62例,其中左肩患病者35例,右肩患病者27例,双肩患病者16例。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1]中“肩痹”的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在推拿手法治疗之前皆行两侧肩关节正侧位X线摄片检查,均排除颈椎病、肩部骨结核、化脓、肿瘤及内脏疾病所致的放射性肩部疼痛,确诊为肩周炎。
2 治疗方法患者仰卧,医者立于患侧,用扌衮法或一指禅推法施术于患侧肩前部及上臂内侧,往返数次,配合患肢被动的外展、外旋活动。
接着嘱患者健侧卧位,医者一手握住患肢的肘部,另一手在肩外侧和腋后部用扌衮法,配合按拿肩髃、肩贞,并作患肢上举内收等被动活动。
然后嘱患者坐位,点按肩贞、肩髃、肩井、天宗、缺盆、曲池、合谷等穴,每穴约1分钟。
医者站在患侧稍后方,一手扶住患肩,一手握住腕部或托住肘部,以肩关节为轴心作环转运动5~7次,幅度由小到大。
然后医者站在患侧稍前方,一手握住患侧腕部,并以另一手顶住病人患侧肩前部。
握腕之手将患臂由前方扳向背后,逐渐用力使之后伸,重复2~3次。
最后医者站在患者健侧稍后方,用一手扶健侧,防止患者上身前屈,另一手握住患侧腕部,从背后将患肢向健侧拉,逐渐用力,加大活动范围,以患者能忍耐为度,接着用搓法由肩部到前臂反复搓动4~5次以结束手法治疗。
推拿治疗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推拿同时,嘱患者每日作手指爬墙、体后拉手、原地摆臂等功能锻炼2~3次,每次以肩关节微痛为度。
3 治疗结果经用上述方法治疗2个疗程后,78例中,65例治愈(肩臂疼痛完全消失,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11例好转(肩臂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范围部分改善);2例无效(肩臂疼痛及肩关节功能未改善)。
肩周炎中医病历模板好的,以下是一份肩周炎中医病历模板相关的资料:一、基本信息患者姓名:[具体姓名],性别:[男/女],年龄:[X]岁,职业:[比如说是个办公室白领或者体力劳动者之类的具体工作],联系电话:[电话号码]。
这患者呀,一进门就感觉带着一身的不舒服,愁眉苦脸的呢。
二、主诉“大夫啊,我这肩膀啊,疼得不行,胳膊都抬不起来了,特别是晚上,疼得我都睡不好觉。
”这是患者见到我就说的话。
患者说这个肩膀疼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大概[具体时长],开始的时候没太在意,以为就是累着了,休息休息就好了,可是这越来越严重,现在连简单的穿衣、梳头这些动作做起来都费劲得很。
三、现病史患者呢,之前也没受过什么外伤,就是平常工作或者生活习惯不太好。
你比如说啊,他的工作老是长时间坐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姿势也不怎么正确,老是歪着身子或者耸着肩膀。
回到家呢,又喜欢躺在沙发上看手机,看个没完没了的,那胳膊就一直那么架着。
这时间一长啊,肩膀的肌肉就劳损得厉害。
而且啊,天气一变冷或者一变潮的时候,这肩膀疼得就更明显了,就像有小虫子在里面咬一样,患者形容得可形象了。
四、既往史患者身体之前还算是比较健康的,没什么大病。
就是有点小毛病,像偶尔会感冒啊,肠胃有点小不舒服啊。
但是都没有什么特别严重的病史,也没有做过什么大手术。
对了,患者说他以前颈椎也有点不太舒服,不过没这么严重,就是有时候会觉得脖子发僵,这可能也和他的不良姿势有关系呢。
五、过敏史患者对什么药物过敏呢?这个可得问清楚了。
患者想了想,说他好像没有对什么药物有特别明显的过敏反应,就是吃海鲜的时候有时候会身上起一点小红点,不过也不是每次都这样,所以也不确定是不是真的过敏。
六、体格检查1. 肩部外观我仔细看了看患者的肩膀,从外观上看呢,没有什么红肿的现象,就是感觉肩部的肌肉有点紧张,不像正常人那样放松。
患者的肩膀看起来有点微微地缩着,可能是因为疼,下意识地在保护这个部位吧。
2. 活动度检查然后让患者试着抬抬胳膊,哎呀,只能抬到大概[具体角度],再往上就疼得龇牙咧嘴的。
临床推拿医案六则例一:女,81 岁,右肩疼痛1 个月余。
自述无明显诱因致右肩疼痛,以昼轻夜重为主,曾在某医院就诊,以肩周炎给予黑膏药贴敷,但治疗1周后效果不明显。
检查发现右肩外展、内收、前屈、后伸及上举皆受限,肩井、天宗穴处压痛明显。
询问患者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其家属否认。
为慎重起见,嘱拍胸片。
胸片结果显示左肺门处见一2cmx2cm阴影,经CT扫描确诊为左肺肺癌。
体会:肩周炎多见于50 岁左右的患者,特别是更年期的女性患者。
此例病人年龄已愈80 岁,虽然症状与肩周炎相似,但考虑患者在外院就诊过,效果不显,所以认为一定不是典型的肩周炎。
考虑到肩部症状往往是胸部病症的表现,所以先拍胸片,从而得到确诊。
此例患者为右肩疼,但却是左肺占位病变所致,是因为癌细胞经淋巴循环转移到右肩部,并且CT片显示右肩胛骨已出现骨质破坏征象。
如果没有经过检查就按肩周炎给予推拿治疗,就可能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
例二:女,52岁,双肩关节疼痛1 周。
自述无明显诱因致双侧肩部突然疼痛。
功能障碍。
检查发现患者双肩外展、内收、前屈、后伸、上举均受限,病人呈痛苦貌。
问及最近查体否,家属肯定查过血脂、血糖。
于是给予肩部针灸推拿常规治疗。
治疗1 个疗程后效果不明显。
于是要求患者复查血糖,经过检查空腹血糖为16.4mmol/ L。
故暂停针灸推拿治疗。
先降糖治疗,等血糖稳定后再给予肩部推拿等康复治疗。
体会:肩周炎的发病原因,不甚明确,中医认为与风寒湿侵犯经络、致经络不通有关。
现代医学则认为可能与肩周局部的无菌性炎症有关;但近来有学者认为肩周炎的发病可能与内分泌失调关系更为密切,一是大多数女性患者的发病年龄与其更年期相关;二是糖尿病患者肩周炎发病率呈正相关性。
从该病的名称“五十肩”来看,女性五十岁正处于更年期时期,大部分患者有内分泌紊乱的症状,而肩周炎的自愈时间与更年期持续时间大致相符;与糖尿病的关系密切可能是由于糖尿病血液中糖分含量高而易于沉积于小血管壁引起血管壁的增厚,易引起管腔狭窄,从而影响血管的通透性而导致血液循环障碍。
1222018.11临床经验推拿治疗肩周炎60例临床观察王嘉丽宣化区灵康保健服务部 河北省张家口市 075100【摘 要】目的:通过科学的方法去观察对比对肩周炎患者分别进行推拿与针刺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集合笔者在今年上半年收治的60位肩周炎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我们根据病情对其中30人进行推拿治疗,并将其命名为实验组;另外30人进行针刺治疗,并将其命名为对照组。
通过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的疼痛表现、肩关节的活动表现、活动程度,以此来评价不同的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
结果:通过分析比较,笔者看到实验组么愈显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肩关节疼痛度、肩关节活动情况均好于对照组。
结论:通过笔者科学的对比,笔者认为针对肩周炎我们对其使用推拿或者针刺的治疗方法都可以取得非常不错的临床治疗效果,都可以显著的缓解患者的肩关节不适,但是推拿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针刺。
【关键词】肩周炎;推拿疗法;肩关节疼痛测定;肩关节运动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环节病症,中医上又将其称之为“冻结肩”、“肩凝症”等。
这一病症的主要病因是肩关节及其附近组织发生炎症导致的,主要病症表现是肩环节疼痛,或者肩部疼痛,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病症。
通过整理资料我们可以看到,年龄在50岁左右的女性患病率最高。
下面笔者收集了60位患者的治疗情况,对其进行分析比较,下面将治疗报道做如下简单的陈述。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笔者收集2018年2月至2018年8月到本院进行就诊的60位肩周炎患者,在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检查之后我们根据病情我们在不影响患者健康的同时对其进行随机的分组治疗。
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30人。
其中,实验组有男性11位,女性19位,年龄阶段是41-59岁,对该小组患者采取推拿治疗手段,患病时长为一个星期到半年不等。
对照组中有男性13位,女性17位,年龄阶段在43-61岁,对他们进行针刺治疗,患病时长为五天到半年不等。
推拿治疗肩周炎120例临床总结1 临床资料120例中,男45例,女75例;年龄40-67岁;右肩85例,左肩28例,双肩7例;病程1个月以内者35例,1-6个月者64例,6个月以上者4l例。
临床分期:急性期25例,粘连期72例,缓解期23例。
2 基本手法2.1 俯卧位①用掌以轻快之推、揉、滚、搓等手法施术于患者肩背及肩胛部诸肌,以透热为度,拇指揉点风池、肩井、肩贞、天宗、压痛点等穴;②术者坐患侧床边,将患肢外展并放于术者大腿上,术者一手拿握患肘,另一手拇指弹拨患肩后部压痛点或粘连条索处,边弹拨边扩大患肢外展幅度,反复2遍。
2.2 侧卧位①拿揉、滚压三角肌及臂部反复操作,以发热为度;②令患者上肢尽量内收匕举做抱头动作,术者一手轻推患肘,另一手拇指弹拨三角肌后缘一线;③术者一手拿住肩关节,另一手拿住患肘坐环转运动。
2.3 仰卧位①用掌揉、压、搓肩关节前部及臂前部,以发热为度,拇指点中府、云门、曲池、手三里、合谷穴;②术者一手拇指弹拨肱二头肌长头腱,另一手拿握患肘并使上肢外展、后伸、边弹拨边扩大幅度。
2.4 坐位①令患肢作背手动作,术者一手压住肩前痛点,另一手握患手并曲肘压住患者肘部,同时上提患手行背伸牵引法;②牵抖患肢,叩击肩臂结束操作(以上肩关节各种动法,其幅度及用力均以患者能忍受为度)。
3 治疗结果以上操作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最短1个疗程,最长3个疗程。
结果:治愈78例,占65%(症状消失,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好转41例,占34.2%(疼痛基本消失,肩关节活动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可从事一般工作);无效1例,占0.8%(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99.2%。
4 体会肩周炎的临床分期与其病理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急性期以炎性渗出及疼痛为主,粘连期以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肩周软组织粘连致关节功能严重受限为主。
缓解期以炎症逐渐消散,疼痛基本消失,肌肉废用萎缩,关节功能受限逐渐改善为主。
因此,采用本组手法治疗时也应根据每一位患者就诊时的临床分期及诊疗中病情的发展变化灵活选配最适手法,方可达事半功倍之疗效。
小针刀疗法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60例肩周炎为临床常见病,笔者近几年来采用小针刀疗法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6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肩周炎患者共60例,男23例,女37例;年龄32~73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1个月,平均3.5年。
诊断标准:①年龄50岁左右,无明显外伤史,肩部疼痛,活动受限,不能上举,夜间尤为疼痛;②肩关节功能检查:触耳试验(手指上举不能触同侧耳为重度,过耳不能触头顶为中度,过顶不能触对耳为轻度)、胸前搭肩试验(手经胸前搭对侧肩,肘贴胸壁,肘尖距前正中线10cm以上者为重度,5~10cm为中度,5cm以内为轻度)、后背触肩试验(手从背后触对侧肩,只能触骶尾及髋部为重度,触腰部位为中度,腰带以上为轻度);③压痛点:常见肩周围压痛点为喙突、三角肌中点及前后缘、冈下肌、大小圆肌等,有时颈部及前臂也可出现压痛点。
小针刀治疗:在喙突处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附着点,冈上肌抵止端,肩峰下冈下肌和小圆肌的抵止端,将针刀按压软组织达一定的深度,刀口线应与软组织的肌纤维线平行,运用腕部的力量,带动夹持刀口上端的手指,使刀体作与肌纤维垂直方向的摆动。
开始摆动时其弧度应小,按压的力度亦小,此后逐渐增大,摆动刀体时,刀口不离开肌肤。
一般一个点摆动30~60次,摆动幅度以每分钟120~160次为佳。
以患者能耐受为限分别作切开剥离法或纵行疏通剥离法,在肩峰下滑囊作通透剥离法。
如肩关节周围尚有其他明显痛点,可在该痛点上作适当针刀松解术。
根据病灶范围大小,每次施术3~10个点,每5~7天治疗1次。
手法治疗:在针刀松解的基础上,运用手法松解肩关节,使肩关节周围的粘连得到较为彻底的松解。
具体操作是:患者取坐位,术者立其患侧,用右手拇、食、中三指对握三角肌束,作垂直于肌纤维走行方向的弹拨手法5~6次,再弹拨痛点附近的冈上肌、胸肌等处各5~6次。
力量均由轻至重,以患者能忍受为度。
接着在肩前、肩后及肩外侧作按、揉、点等手法各10~20次;然后,术者左手扶住患者肩部,右手握病人的患手,帮助其作牵引前屈、高举过头、外展外旋、内收摸肩、后伸内旋等活动5~6次。
中医推拿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48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中医推拿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效果。
方法采用常规推拿结合功能锻炼法对48例患者进行治疗。
结果48例患者全部痊愈。
结论中医推拿结合功能锻炼法对缓解肩关节疼痛,解除肌肉粘连,改善关节活动起到良好效果。
标签:肩周炎;推拿按摩;功能锻炼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漏肩风、五十肩、肩凝症、冻结肩,该病肩关节软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而致肩部疼痛及活动障碍。
中医认为日久气血凝滞,局部气血运行不畅,经络不通,最终关节僵直,肩臂不能举动。
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功能障碍[1]。
笔者近年来用手法治疗肩周炎48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治疗48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20例,女28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20天,最长1年。
发病在左肩者18例,右肩者22例,双肩者8例。
1.2 治疗方法1.2.1 放松患者坐位,患肢放松下垂,运用点、按、揉、滚等按摩手法对患者肩部肌肉进行放松。
施法时要由轻到重,缓慢进行,以缓解肩部软组织的痉挛,松解部分粘连。
1.2.2 点穴按摩法按顺序点按肩井、天鼎、天宗、肩贞等穴;然后在各痛点处施以捏、搓、抖、揉、按、拨等手法以剥离肩部粘连,松解肩部肌肉[2]。
1.2.3 摇臂法医者站在患者患肩后外方,用一手拿住患者患肩,另一手握住患臂手腕,在轻轻顺时针旋转患臂10~13次,幅度由小到大,然后,在用同样的方法逆时针旋转,最后将患肢放回到施法前的位置。
医者站在患者后方;对患肩进行推拿放松5~7 min。
1.2.4 提拉法患者采取尽量低的坐位,医者站在患者肩侧外方,要求患者尽量高举双臂,然后双手紧握,医者用自己的右小臂环到患者的双臂间,进行向上提拉8~10次,其中一次提拉时间最好超过20 s。
最后将患肢放回到施法前的位置。
医者站在患者后方;对患肩进行推拿放松5~7 min。
1.2.5 牵拉配合抖散法使患者伤肢内旋、后伸,医者呈弓步塌腰,以医者之肩顶住患者之肩前方,使患者屈肘,患手尽量后背,并可上、下颤动3~5次,然后医者平身,使患肢由后背转为向前外方伸直。
无痛推拿法治疗肩周炎100例临床报告摘要:目的:探究无痛推拿法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性。
方法:采用无痛推拿法治疗肩周炎患者100例。
结果:本组患者100例,总有效率达91%。
结论:无痛推拿法治疗肩周炎,痛苦小,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无痛;推拿法;肩周炎引言:肩周炎多发于50岁中年人,以女性居多,故又称50肩,属于中医痹症范畴。
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为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或跌扑闪挫,以致经络受损、气血阻滞,不通则痛。
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治疗肩周炎的无痛推拿法,该方法无痛苦,疗程短,疗效确切,现随机选取100例病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08年-2013年来我院就诊的肩周炎患者100例。
其中男41例,女59例;年龄最大者73岁,最小46岁,平均51岁;左侧患者48例,右侧50例,双侧2例;病程最长3年,最短4个月,平均1.3年。
1.2 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肩周炎的诊断依据》[2]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
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1.3 治则和治法无痛推拿法治疗肩周炎遵循舒筋通络,恢复肩关节功能的基本原则[3],操作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3.1 放松操作患者侧卧位,患肩朝上,医者立于其后,采用轻柔的推、拿、揉等手法在患侧肩部和上臂部操作3-5分钟以放松肌肉。
1.3.2 治疗操作本法之要义在于无痛二字,手法的要求是绝无疼痛,轻缓为主。
患者侧卧位,患肩在上,医者立于患者背后,双手抱揉患肩2分钟,待患者肌肉充分放松后,施术者一手握患肩,一手握患肢腕关节,做顺时针和逆时针环转各约300次,幅度以患者不感疼痛为宜。
【病例】形意内功推拿治疗肩周炎一、肩周炎的症状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中医称之为“漏肩风”,是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退变性炎症。
主要表现:各司其职的十几条肌肉混做一团,分不清你我,肿胀的滑囊等软组织挤压神经血管,使血液循环受阻。
代谢产物的堆积刺激和神经受压使患者疼痛难忍,肩部稍动即感觉万箭穿心,本能的将就更加剧了肩关节的肿胀沾粘,使这个全身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成了“冻结肩”。
主要症状:1、肩部疼痛。
2、肩关节活动受限。
3、怕冷。
4、压痛。
5、肌肉痉挛与萎缩。
二、肩周炎的病因现代医学认为,肩部遭受冷冻、外伤、感染和肩关节周围的肌肉、腱、韧带、滑囊的长期劳损及退行性改变,可引起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炎肿、粘连和酸痛。
酸痛又使肩部软组织产生保护性肌紧张,长时期的肌紧张状态会使局部软组织疲劳而致损伤。
当软组织受到损伤后会释放出大量的钾离子(K+)、氢离子(H+)、组织胺、5-羟色胺等化学物质,刺激神经末梢引起肩周软组织疼痛和功能受限。
这样就形成肩周炎病症的恶性循环和不断加重。
中医认为,人过中年阳气虚弱,正气渐损,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营卫失调,卫气不固、腠理空疏,以致筋脉肌肉失去濡养,遇有风湿寒邪外侵,气血凝滞,阳气不布,经络闭阻而发为痹。
中医认为引起肩周炎的病因有:1、风痹:是常见的肩周炎的病因。
风为阳邪,其性善行数变,表现为肩周酸楚疼痛,痛无定处,游走窜痛,关节屈伸不利。
2、湿痹:湿为阴柔之邪,粘腻滞涩,缠绵不愈,也是常见的肩周炎的病因。
表现为肩部沉重疼痛,痛点固定,或有浮肿、压之凹陷,关节酸沉,屈伸不利,患肢局部皮肤胀木或感觉迟钝。
3、寒痹:寒为阴邪,其性收引凝聚,表现为肩部疼痛剧烈,痛有定处,甚则冷痛拘挛,得热痛减,遇寒痛甚,关节活动不灵。
4、热痹:热为阳邪,其性暴烈,起病急骤,关节红肿,热疼痛,伸屈不利,同样是常见的肩周炎的病因。
5、瘀痹:肩周炎的病因还包括跌打损伤瘀滞脉络或慢性筋脉劳损,瘀血内阻,脉络不通,不通则痛,表现为患肢肿胀,肤色紫暗,关节重痛,痛点固定,功能受限。
肩部慢性劳损如骨折、脱位等外伤,可能导致肩部软组织损伤,后期形成粘连,诱发肩周炎。
肩部外伤其他原因01020304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肌肉痉挛与萎缩压痛诊断分类肩周炎的诊断与分类松解粘连肩周炎常常伴随着肩部软组织的粘连和僵硬,推拿治疗可以通过手法松解粘连组织,改善肩关节的活动范围。
舒缓肌肉通过按摩和推拿,可以缓解肩周肌肉的紧张和疼痛,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和减轻炎症。
促进代谢推拿刺激可以促进局部代谢,加速炎症消退和损伤修复,从而缓解疼痛和恢复功能。
推拿治疗的作用机制副作用少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推拿治疗的优势适应症选择操作规范避免暴力配合锻炼推拿治疗的注意事项滚法揉法弹拨法扳法常用推拿手法1. 准备阶段2. 治疗阶段3. 结束阶段030201推拿治疗步骤一般而言,每天或隔天进行一次推拿治疗,但具体频率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推拿治疗的周期与频率频率周期案例一:单纯推拿治疗总结词案例细节01 02 03总结词详细描述案例细节案例二:推拿结合其他治疗方法案例三:不同病情患者的推拿治疗总结词01详细描述02案例细节03疼痛评分功能评分治愈率及有效率随访及复发情况01020304疗效评估方法患者因素推拿因素其他因素疗效影响因素进一步研究不同推拿治疗方案对肩周炎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优化治疗方案结合现代技术深入研究机制提高患者依从性将现代科技手段与推拿治疗相结合,如使用机器人技术、生物力学技术等,提高治疗精度和效率。
进一步研究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通过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改善治疗环境等方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提高疗效。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王凤德, 王斌. 推拿治疗肩周炎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 18(17): 44-46.王凤德, 王斌. 基于现代医学视角的推拿治疗肩周炎机制研究[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 19(3): 54-56.王凤德, 王斌. 推拿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评估与机制探讨[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1, 28(4):90-93.参考文献。
推拿配合功能锻炼治疗38例肩周炎疗效观察肩关节周围炎又称漏肩风、五十肩、冻结肩,简称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
本病的好发年龄在 50 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妨碍日常生活。
本病早期肩关节呈阵发性疼痛,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昼轻夜重,夜不能寐,不能向患侧侧卧,肩关节向各个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
肩部受到牵拉时,可引起剧烈疼痛。
肩关节可有广泛压痛,并向颈部及肘部放射,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缩。
笔者根据肩关节的解剖特点和发病后的病理变化对38 例肩周炎患者采用按摩点穴配合功能锻炼并进行了临床观察,治疗效果满意。
一、临床资料38 例病人中,男性17 例,女性21 例;年龄最大63 岁,最小46 岁。
病程最短3 个月,最长4 年。
1、病因病机本病多因年老体虚,气血不足,筋失濡养,还有因汗出当风、睡卧露肩,感受风寒、湿邪及慢性劳损或外来暴力所致的急性损伤未做彻底治疗等因素。
其病理改变主要为肘肌筋的炎症、痉挛、挛缩、粘连、腱鞘、肿胀、肥厚或肌腱与关节囊紧密结合,限制了肩关节的正常功能活动并至后期可出现肩部肌肉萎缩和肩关节的严重粘连,其运动由肩胛骨所代替。
2、临床表现肩周炎临床表现为肩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两方面的症状。
(1)疼痛开始呈阵发性疼痛,多数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到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
昼轻夜重,夜不能寐,不能向患侧侧卧。
肩部受到牵拉时可引起剧烈疼痛。
此外在肩关节周围有广泛的压痛,并可向颈部及肘部放射。
(2)功能活动受限由于关节囊及肌肉的粘连,可使肩关节各项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
特别是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梳头、穿衣等难以完成。
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亦受限,屈肘不能摸肩;日久,三角肌等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废用性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臂不能上举和后伸。
肩周炎的推拿方法分析案例目录(一)定义 (1)(二)典型病例 (1)(三)心得体会 (2)(一)定义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俗称凝肩、五十肩。
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
肩周炎的肩部疼痛可有广泛压痛,向颈部、肘部放射,到了晚上疼痛加剧,可以导致痛的睡不着觉。
除此之外,还有可能导致肩关节内的组织粘连出现扛肩现象,不能做梳头、抬胳膊等作用(二)典型病例赵某,男,47岁,保安,就诊时间:2021年8月25日主诉:左侧肩部疼痛3 周,夜痛明显,疼痛放射至左侧肘部,肩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胃纳可,精神欠佳病史:无其他病史检查:左肩部肌肉萎缩;肩部活动:前屈50°,后伸、外展受限,呈半强直状;压痛点:肩峰下(+)、三角肌止点(+)、风池穴(+ +)、冈下窝最痛(+ + +)。
体质较好。
诊断:左肩周炎推拿处方:1.取穴:肩井、天宗、肩贞、曲池、合谷、阿是穴等。
2.手法:揉、拿捏、摇、扳按法等。
3.操作:(1)放松肌肉:使患者保持坐位,采取较为轻柔的手法放松肩关节周围肌肉;(2)拿捏三角肌:即患者将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将三角肌提起,3-5分钟即可;(3)肩关节外展:术者可将患者患侧肢体抬起,尽量使其外展,并配合揉法,松解肩关节粘连;(4)滾法:适用于三角肌及冈上肌,5-10分钟即可;(5)摇法:术者抓握患者前臂,另一只手固定肩关节,从前向后行摇法,幅度逐渐增加。
(三)心得体会中医学对于此疾病有明确的概念,其属于“五十肩”等疾病的范畴,①患者多为大于40岁的年龄,患者多因为过度操劳、筋肉不健等原因发病;②患者多为肩部的筋肉因为劳累等出现气血濡养的情况,再因感受风寒湿邪致使疾病发生;③患者多先为一侧的肩部出现了酸痛等表现,其在夜间最为严重。
早期患者不敢进行上举等活动,时间长了其肩部会出现粘连等表现,致使肩部的活动更加受到限制,进行背伸、上举、外展等活动时会有剧烈疼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