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工业革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2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 “建设性使命”表现在哪些方 面?
政治
中国人民救亡 图存运动高涨
维新变法运动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军事企业
洋务企业 经济
民用企业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思想
结论及启示
• 科技重要性: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代科技进步 已经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
主要 成就
下面这些发明有几种分类方法?
A B C
F
夯实基础:两次工业革命
第次 项目
特点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特点
1首先发生在英国,开 1同时在几个国家发 始于轻工业(棉纺织) 生,规模广泛,发展 部门;以大机器生产代 迅速; 替手工劳动为完成标志。 2,发明机器者大多是 2、科学技术开始与 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 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技师; 3、后起的资本主义
夯实基础:两次工业革命背景原因比较
次第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 工业革命
背景 原因
1政治-英国资产阶级 1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在 统治的确立; 世界范围内确立; 2经济-18世纪后半期, 2经济-资本主义世界市 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 场的形成,进一步扩大 大的殖民国家。国外 了对商品的需求。 市场不断扩大,手工 3科技--自然科学理论取 劳动不能满足需求。
得重大突破。
二、迁移和运用:两次工业革命背景条件比较
次第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开始
第二次 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开始


背景
条件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 确立; 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资本-海外贸易、奴隶 2、生产技术-自然科学的 贸易和殖民掠夺; 突破性进展; 3、劳动力-圈地运动; 3、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对 4、技术-国外市场不断扩 殖民地的掠夺; 大; 4、市场-德、意、日等国 的统一开辟了国内市场;世 5、市场-先后打败西、荷、 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 法,国外市场不断扩大 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 了对商品的需求
两次工业革命及其 对中国的影响
• “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 国的时候,英国正进行一 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 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 ——恩格斯
第一次工业革命
• 这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 的生产力·······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变成垄 断资本主义国家。 —— 九上教材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两 次 工 业 革 命 比 较
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 主要 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 成就 兄弟-飞机; 3、电讯事业的发展: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1、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与技术结合。推动生 特点 产力的发展;2、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规模广泛,发展迅速;3、有许 多国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1、生产力迅猛发展; 2、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帝国主义阶段; 影响 3、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 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格局发生改变
我国应该如何应对 新的科技革命?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鼓励知识创新和科技发明,不 断增强综合国力。
二、迁移和运用:两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比 较
次第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 工业革命
棉纺织:1哈格里夫斯-珍 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 妮纺纱机(1765年);2克 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 隆普顿-骡机(1779年); 动机; 2卡特莱特-水力织布机 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 (1785年) 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 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 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 (1785的) 飞机; 交通运输:1、富尔顿-轮 3、电讯事业的发展:贝 船(美、1807年);2、史 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 蒂芬孙-蒸汽机车(1814年)报
生产力水平
发展阶段特征
对资本主义 国家发展
社会关系 世界格局
要 求
殖民侵略及特点
对亚非拉地区
破坏领土、 主权完整, 瓦解旧的 经济制度
背 景
民族民主运 动及特点
对中国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⑴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 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 逐步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⑵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 。
思考: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破坏 性使命”表现在哪些方面?
政治 经济 思想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中国完全沦 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 利用侵略特权,向中国输出资本,中国 的自然经进一步瓦解. 传统教育思想不再适应时代发展, 科举制度被废除.
所谓“建设性使命”是指客观上资 本主义国家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传播先进 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为建立西方式的 社会奠定基础.
第一次
开始时间 核心成就 18世纪60年代
第二次
19世纪70年代 发电机、电动机、 内燃机
蒸汽机
时代特征
代表人物 科学理论
蒸汽时代
瓦特
电气时代
爱迪生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交通工具
新能源
牛顿力学定律 法拉第电磁感应 现象 轮船、火车、 电车、汽车、飞 机 煤 电力、石油
次第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开始
时 间
背景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2、资本-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 民掠夺;3、劳动力-圈地运动;4、技术-国外市场不断扩大;5、市 条件 场-先后打败西、荷、法,国外市场不断扩大 主要 成就
中国进行了洋务运动,近代工业 产生,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在领 鸦导 片了 战禁 争烟 中运 英动 勇 抗 击 英 军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⑴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 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⑵中国人民进行了戊戌变法和辛亥 革命等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1853年,马克思在论述英国对印度的殖民 统治时说:“英国在印度完成双重使命 ;一个是 破坏性的使命,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 ” 所谓“破坏性使命”是指资本主义的侵略 掠夺破坏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原有经济制 度和政治制度.即消灭了旧的社会.
特点
影响
次第 项目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开始
时间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2、生产技术-自然科 背景 学的突破性进展;3、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4、市场- 条件 德、意、日等国的统一开辟了国内市场;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 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区别: 第一次工业革命
重 两次工业革命有何联系与区别? 点 联系:前一次为后一次的发展创造了条 !
第二次 工业革命 工人、技工劳动经验 完全以科技为基础 总结,发明工具
源于英国,各国多引 各国都有发明创造、 进英国设备 美、德居多
二、迁移和运用:
以轻工业为主棉纺织 以重工业、电力、通 等 讯等领域为主
3、大机器生产代替 工场手工业
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 叉进行。
夯实基础:两次工业革命影响比较
第次
项目
第二次 工业革 第一次工业革命 命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 1、生产力迅猛发展 力, 2、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 2、使社会面貌发生了 化。 3、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 翻天覆地的变化。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帝国 3、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 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列强 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 加紧瓜分世界。 的统治地位,东方从属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 平衡。 于西方
• 国家:我国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尊重人才 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要建立知识创新体系, 鼓励知识创新。
• 个人:青年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高 科技知识,努力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创 新意识。
•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科技发展中应当更关注人类 生存环境质量的提高,加强国际合作,注重可持续 发展,趋利避害。
棉纺织:1、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1765年);2、克隆普顿-骡 机(1779年);3、卡特莱特-水力织布机(1785年) 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 ) 交通运输:1、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2、史蒂芬孙-蒸汽机 车(1814年) 1、首先产生在英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 2、开 始于轻工业(棉纺织)部门,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 和技师;3、大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 2、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3、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4、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东方从属于西方 5、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影响上的共同点
1、都创造了巨大地生产力,促 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2、极大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 的变化。 3、促使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消极影响
• a、战争:武器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 • b、环境;污染(工厂废水、废气、汽 车尾气)
件,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