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1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附答案(汇总15篇)《送东阳马生序》阅读附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解释下列各句加粗的词语。
(1)不求甚解______________(2)或置酒而招之______________(3)造饮辄尽______________(4)既醉而退______________2.翻译句子。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段中写了五柳先生的哪些志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五柳先生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写五柳先生“环堵肃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深入(2)有时(3)就(4)已经2.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光与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3.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4.他读书不为“荣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5.表现他安贫乐道的性格。
(意对即可)《送东阳马生序》阅读附答案(2)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青海省中考题)12.(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跑②尝趋百里外奔赴③左佩刀,右备容臭香袋子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穿(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BA.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战于长勺B.之:当余之从师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而:足肤皲裂而不知/起坐而喧哗者D.以:以衾拥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CA.余/幼时/即嗜学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C.余因/得遍/观群书D.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奢华生活?(6)作者的求学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选择感触最深的两点谈谈你的感受。
【分析】参考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及答案送东阳马生序阅读及答案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诗词吧,诗词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送东阳马生序阅读及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及答案1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晋〕皇甫谧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
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①。
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②。
’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③,无以慰我。
”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④邻,教有所阙⑤,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
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⑥而农,遂博综典籍⑦百家之言。
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
著《礼乐》、《圣真》之论。
(选自《晋书·皇甫谧传》)[注释]①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
②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
③道:正道。
④卜:此指选择。
⑤阙:同“缺”。
⑥经:此指儒家经典著作。
⑦博综典籍:博览儒家经典著作。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4分)①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②录毕,走送之。
③或以为痴。
④辄进叔母任氏。
【小题2】下列加线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3分)例:教有所阙A.四支僵劲不能动:B.未尝稍降辞色C.同舍生皆被绮绣D.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小题3】翻译: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二、古诗文阅读。
(31分)(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8-11题。
(17分)【甲】送东阳马生序明·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乙】黄生借书说清·袁枚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15篇)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15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需要适量地做些阅读题,就有可能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1【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
翼日②,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③何物。
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
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④上书万余言。
帝怒,问廷臣。
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⑤可深罪。
”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廉,几误罪言者。
”(《明史?宋濂传》)【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②翼日:第二天。
“翼”同“翌”。
③馔(zhu àn):食物,多指美食。
④主事:官职名,茹太素是人名。
⑤恶(wū):疑问代词,加强反问语气。
类似于“怎么”。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4分)(1)走送之()(2)俟其欣悦()(3)濂具以实对()(4)微景廉()7.翻译下面句子。
(4分)(1)家贫,无致书以观。
译文:(2)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译文:8.填空。
(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甲文中,很多人愿意把书借给宋濂的原因是“ ”。
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比较阅读及部分参考答案(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鱼我所欲也》)(乙)武王至鲸水①,殷使胶鬲候周师,武王见之。
胶鬲曰:“西伯② 将何之?无欺我也!”武王曰:“不子欺,将之殷也。
”胶鬲日:“曷③至9 武王曰:“将以甲子至殷郊,子以是报矣!”胶鬲行。
天雨,日夜不休,武王疾行不辍。
军师皆谏曰:“卒病④,请休之。
”武王曰:“吾已令胶鬲以甲子之期报其主矣,今甲子不至,是令胶鬲不信也,胶鬲不信也,其主必杀之。
吾疾行,以救胶鬲之死也。
”武王果以甲子至殷郊,殷已先陈⑤矣。
至殷,因战,大克之。
此武王之义也。
(选自《吕氏春秋)(注释)①鳍(wei)水:古水名。
②西伯:原指周文王,这里指武王。
③盍:何。
④病:疲乏。
⑤陈:同“阵”,列阵。
119.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A.使人之所恶奠基于死者使内外异法也(诸葛亮《出师表》)B.故不为苟得也或异二者之为(范仲《岳阳棱记》)C.子以是报矣以是入多以书假余(宋源《送东阳马生序》)D.武王疾行不辍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120.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西伯将何之?无欺我也!121.概括(甲)文的主要观点。
122.(乙)文结尾说“此武王之义也”。
对于武王的“义”你是否认同?谈谈看法。
参考答案1.(1)得到(2)全,都(3)交游,交往2. A (A.动词,做,从事\介词,对;B.助词,的\助词,的;C.代词,指老师\代词,指老师;D.介词,来\介词,来;)3.(1)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够看到各种名样的书。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大体及答案一、(2007年福建省宁德市)(四)阅读文言文,完成18—22题。
(17分)[甲] 余幼时即嗜学。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弗之怠.()(2)负.箧曳屣()(3)四支.僵劲不能动()(4)溥幼嗜.学()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如是者六七始已。
2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余因得遍观群书21、比较[甲] [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
(4分)22、读了[甲] [乙]两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3分)二、(鄂州市2007){甲}余幼时即嗜学。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
②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
逮,及、到。
③大姓:大户人家。
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⑤佣作:做工辛勤劳作。
⑥资:借。
⑦大学:大学问家。
20、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2分)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②礼愈至.③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④主人怪.问衡21、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门人弟子填其.室B 弗之.怠或遇其.叱咄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C 邻舍有烛而.不逮D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①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23、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3分)甲文乙文24、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15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1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意思(2分)(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游:________________(2)援疑质理质:________________【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翻译:________________(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翻译:________________【小题3】选文记述了作者年轻时求学的经历,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些关于求学的道理。
例如,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一句中可以感悟到:在求学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向名师求教,请你从文中另外找一个记述作者求学经历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悟。
(4分) 句子:①___________ 感悟:②________答案【小题1】游:交往质:询问【小题2】10、(1)因此人们大多都会把书借给我(2)所以,虽然我愚钝,(但是)最终都会有所收获【小题3】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怠也。
感悟:求学的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坚持不懈。
句子: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感悟:求学的过程中对老师要毕恭毕敬,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习及答案《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习及答案(15篇)《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习及答案1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⑴走送之,不敢稍逾约⑵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⑶俟其欣悦,则又请焉⑷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B.当余之从师也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D.足肤皲裂而不知佣者笑而应曰(《陈涉世家》)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6分)⑴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3分)翻译:⑵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3分)翻译:9.下列各项内容全都体现作者学习生活艰苦的一组是()(3分)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②足肤皲裂而不知③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④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⑤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⑥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A.①②③⑤ B.②④⑤⑥C.①②④⑥ D.①③④⑥【答案】6.走—跑卒—最终、终于俟—等待援—提出(1词1分,共4分)7.B(B项均为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含答案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援疑质.理( )(2)久而乃和.( )9.你怎么理解作者说的“专”?10.✬本文的主旨是()A.述苦B.劝学C.赠别D.自夸【答案】8.询问暖和9.“专”就是把心思集中在一件事上,对作者而言就是一心一意地学习。
三古诗文阅读(22分)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15.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2分)
(1)俟其欣悦________ (2)持汤沃灌_________
1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计日以还
B. 从乡之先达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而承天子之宠光
C. 是肤皲裂而不知
D.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久而乃和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8.本文作者是怎样劝学的(4分)
答案:
15.(1)等待,等到。
(2)热水
17.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18.作者现身说法,首先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之后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明确告诉马生,学业是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是否努力,不在条件的优劣和天资的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