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切感受解放战争宏阔的历史 场景、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用兵 如神”的智慧,培养不畏困难、冷 静、机智、乐观和坚毅的品格。
二、教材分析
面对强势的国民党军队,中共中央 采用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粉碎了敌人 对陕甘宁和山东的重点进攻。千里跃进 大别山,不仅是解放战争敌我双方战略 态势的转折,也是人民的力量与中国反 动势力之间战略态势的重大转折。从此, 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1946年6月,蒋介石调集重兵向 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仅经过8个月 的作战,便被歼灭71万余人,被迫改 为向山东和西北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 妄图首先解决西北问题并驱逐中共中 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出西北,然后调 动兵力进攻华北,达到其各个击破之 目的。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上转战陕北和刘邓 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 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人民解放 军粉碎国民党对山东的重点进攻、刘邓 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我军战略进 攻序幕的史实。
本课重点 识图能力、结合地图叙述史实的 表达能力。
本课难点 正确的战略战术是战争取得胜利 的关键。
三、学情分析
在循序渐进的国内革命战争的讲 述中,学生们已经初步地掌握了分析 战争的方式方法。本节课将在增加文 字资料和图片影像资料的基础上, 烘 托课堂气氛, 让学生深切感受当年宏 阔的历史场景,从而对中国共产党走 向战略进攻会有更加准确的判断。
培养识图懂图的能力、比较分析的 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联系旧知识归纳解放战争初期敌我 双方的实力、战略态势。结合录像和图 示探讨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原因、战略 战术及其影响。 根据解放战争的发展状况,指出我 军转入战略反攻的有利条件、采用灵活 多变的战术,变被动为主动。分析千里 跃进大别山在人民解放战争中的地位并 形成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