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组织及其织物
- 格式:docx
- 大小:32.48 KB
- 文档页数:20
第四节联合组织联合组织是两种及两种以上原组织或变化组织,用各种不同方法联合而成得组织。
在织物表面上可呈现几何图形或小花纹织物。
按联合方法和外观效应不同,主要可以分为条格组织、绉组织、蜂巢组织、透孔、凸条组织、网目组织以及小提花组织。
一. 条格组织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织并排配置,使织物表面呈条纹或格子花纹的组织称为条格组织。
为使条格花纹清晰,必须将组织配制得当,此外,还可以考虑使用不同的原料(包括粗细捻度、捻向、光泽等)。
条格组织可以分为纵条纹组织,横条纹组织和格子组织。
(一)纵条纹组织:在织物表面沿横向并排配置两种或两种不同组织以形成纵向条份效应的组织称为纵条纹。
1.构作原则:(1)在纵条纹交界处,为使界线清晰,其经纬组织点一般采用底片法配置。
(2)为使条纹界线清晰,每个纵条纹的经线数应为和齿穿入数的倍数。
(3)一个组织循环内,各条的经线交织数不能相差太大,否则会造成上机织造困难。
2.纵条纹组织经纬循环数的记算:(1)经线循环数等于纵条纹组织内并列各条基础组织的经线数之和。
(2)纵条纹纬线循环数应为各个基础组织纬线循环数的最小公倍数。
3.纵条纹组织上机条件(1)穿综一般采用分区间断穿法。
(2)各条经线数应能被筘齿穿入数整除。
(3)所需纹板数等于纵条纹组织完全纬线数。
4.实例L1715:锻条纺组织图图1 缎条纺上机图(1)平纹起综次数多,穿入前区。
(2)经密太大,用14片综,平纹4片,缎纹10片。
(3)区穿法。
(4)穿入数,平纹2入,缎纹5入。
(二)横条纹组织在织物沿纵向排列两种或几种不同组织形成横向条纹,称为横条纹组织。
横条纹纬线循环数计算为各条纹宽度与纬线密度乘积之和,按基础循环数的倍数修正。
所用综片数相当于横条纹组织的完全经线数。
下图2为四维呢组织图;下图3为五枚缎条纹版图(5×5)图2图33.格子组织在织物上沿纵横方向都配置不同的条子,这些不同组织的纵横条子交错而形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格子花纹。
第四章联合组织及其织物联合组织: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组织或变化组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联合而成的组织,称为联合组织。
联合方法:1、两种组织的简单拼合2、两种组织的纱线交互排列3、在一种组织上按另一种组织增加或减少组织点等联合组织可以在织物表面形成各种几何图案或特殊效应,其中应用较广的联合组织有条格组织、绉组织、透孔组织、蜂巢组织、凸条组织、网目组织、小提花组织等。
一、条格组织条格组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并列配置,使织物表面形成条纹或格子图案的组织,称为条格组织。
㈠纵条纹组织纵条纹组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左右并列配置,形成纵向条纹效应的组织,称为纵条纹组织。
1.纵条纹组织的构作原则:①各纵条纹的交界处要界限分明,交界处相临两根经纱的组织点应配置成“底片翻转法”的关系。
(图2-40(1)所示)②如交界处相临两根经纱的经、纬组织点不能相反,为了使条纹分界清晰,可在两条纹间加一根另一组织或另一颜色的纱线。
但不应增加上机的复杂性(如图2-40(2)所示:2/2方平6根和左边组织采用8根就达不达要求,调整到9根或5根。
③在一个组织循环中,各种组织的交错次数不要相差太大;因为经缩差异太大,织造困难。
这种情况可用双经轴织造。
或用其它方法调整上机复杂性,调整经密、如图(3)所示:平纹密度小,缎条经密大。
2.纵条纹组织的组织循环:R j = 各纵条经纱数之和(R j = 各条纹的经密×宽度之和,考虑界限分明,需加以修正。
)R w = 各纵条纹组织纬循环数的最小公倍数3. 纵条纹组织的上机条件①穿综时采用分区间段穿法;如图(1)或照图穿法图(2)所示:②各条经纱数应是每筘齿穿入数的整倍数;4.纵条纹组织的应用棉织物中的缎条府绸(5/2经面缎+1/1平纹),变化麻纱,毛织物中的各种花呢,女式呢。
丝织物中的缎条青年纺(5/3纬面缎+1/1平纹),涤爽绸等。
㈡横条纹组织横条纹组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沿纵向上下配置,形成横向条纹效应的组织,称为横条纹组织。
第四节联合组织联合组织是两种及两种以上原组织或变化组织,用各种不同方法联合而成得组织。
在织物表面上可呈现几何图形或小花纹织物。
按联合方法和外观效应不同,主要可以分为条格组织、绉组织、蜂巢组织、透孔、凸条组织、网目组织以及小提花组织。
一. 条格组织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织并排配置,使织物表面呈条纹或格子花纹的组织称为条格组织。
为使条格花纹清晰,必须将组织配制得当,此外,还可以考虑使用不同的原料(包括粗细捻度、捻向、光泽等)。
条格组织可以分为纵条纹组织,横条纹组织和格子组织。
(一)纵条纹组织:在织物表面沿横向并排配置两种或两种不同组织以形成纵向条份效应的组织称为纵条纹。
1.构作原则:(1)在纵条纹交界处,为使界线清晰,其经纬组织点一般采用底片法配置。
(2)为使条纹界线清晰,每个纵条纹的经线数应为和齿穿入数的倍数。
(3)一个组织循环内,各条的经线交织数不能相差太大,否则会造成上机织造困难。
2.纵条纹组织经纬循环数的记算:(1)经线循环数等于纵条纹组织内并列各条基础组织的经线数之和。
(2)纵条纹纬线循环数应为各个基础组织纬线循环数的最小公倍数。
3.纵条纹组织上机条件(1)穿综一般采用分区间断穿法。
(2)各条经线数应能被筘齿穿入数整除。
(3)所需纹板数等于纵条纹组织完全纬线数。
4.实例L1715:锻条纺组织图图1 缎条纺上机图(1)平纹起综次数多,穿入前区。
(2)经密太大,用14片综,平纹4片,缎纹10片。
(3)区穿法。
(4)穿入数,平纹2入,缎纹5入。
(二)横条纹组织在织物沿纵向排列两种或几种不同组织形成横向条纹,称为横条纹组织。
横条纹纬线循环数计算为各条纹宽度与纬线密度乘积之和,按基础循环数的倍数修正。
所用综片数相当于横条纹组织的完全经线数。
下图2为四维呢组织图;下图3为五枚缎条纹版图(5×5)图2图33.格子组织在织物上沿纵横方向都配置不同的条子,这些不同组织的纵横条子交错而形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格子花纹。
第四章联合组织及其织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组织或变化组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联合而成,在织物表面呈现几何图案或小花纹效应。
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并列配置,使织物表面形成条格或方格图案。
一、条纹组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左右或上下并列,在织物表面呈现纵向或横向条纹。
(一)纵条纹组织:1、定义:在织物表面左右并列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组织。
2、构成原理:[重点、难点](1)各条纹交界处经、纬组织点相反,以使界线清晰。
(2)不能形成“底片法”的两种组织可在交界处增加一根另一组织或另一颜色的纱线(尽量不增加上机的复杂性)。
(3)各条纹穿筘应穿尽,即每条纹经纱数应为每筘齿穿入数的整数倍,以使条纹清晰。
(4)各条纹组织的交错次数应接近,以免因织缩不同而造成织物表面松紧不一致。
若两织物的织缩相差太大,工艺上可采取以下措施:(a)采用双织轴织造。
(b)增加交错次数少的织物的经密。
(c)准备工序控制不同条纹的纱线张力。
3、Rj、Rw的计算:Rj=各条纹经纱数之和Rw=各条纹组织纬纱循环数的最小公倍数[例]设计以2/2↗和5/2j缎纹联合而成的纵条纹组织图。
由于两组织不能形成“底片翻转”关系,故另加两根附加线。
4、上机:(1)穿综:采用分区穿。
将交织次数多的一组经纱穿入前综。
(2)穿筘:每筘齿穿入数为各条纹数的约数,以使筘痕留在条纹交界处。
(二)横条纹组织:应用较少。
作图方及原则同纵条纹。
二、方格组织1、定义:由不同的组织沿纵向和横向排列,在织物表面呈现方格效应。
2、特点:(1)分界处相邻两根纱线的组织点必须相反,以使界限分明。
(2)处于对角线位置的组织相同且起始点也相同,以使图案连续。
3、基础组织起始点选择:[重点、难点]观察相邻两根纱线上单独组织点距上下或左右边缘的距离相等。
[例]7/2w缎纹起始点的选择。
(板书演示)[例]作出由7/3w缎纹和7/2j构成的方格组织。
4、上机:穿综采用分区穿,穿筘各条格穿尽。
5、应用:广泛应用于头巾、手帕、被单、桌布等织物。
本课课题(章、节)第二节绉组织及其织物目的要求掌握绉组织的起绉原则、构成原则;绉组织的设计方法,如增点法、移入纱线法、调序法、省综设计法等;绉组织的上机与应用等。
重点与难点重点:1、移入纱线法设计绉组织。
2、调序法设计绉组织。
难点:省综设计法设计绉组织。
教具透孔组织织物。
一、定义利用经纬纱不同浮长的交错排列,使织物表面具有分布均匀呈细小颗粒状、凹凸不很明显的外观效应。
特点:织物手感柔软、厚实、有弹性。
二、起绉原则[难点]经纬纱浮长长短不一,在织物表面纵横排列,长浮的组织点在结构较紧的短浮组织间微微凸起,形成细小的颗粒状。
三、构成原则[重点]1、组织中不能出现纵向、横向或斜向的纹路。
2、组织中不应有大群相同的组织点,以免影响起绉效果。
3、经、纬浮长不能过长,否则会破坏颗粒外观。
4、组织中各根经纱的交错次数不宜相差太大,织缩应接近,使织物平整。
5、两根相邻的纱线不宜成底片关系,否则会出现档子。
6、使用的综片数不宜过多,各页综的负荷应接近。
四、绉组织的设计方法[难点、重点](一)增点法(重叠法):在一个基础组织上增加另一组织的组织点。
[例]由四枚纬破斜纹、8/3w缎纹和8/5w缎纹重叠而成的绉组织。
(二)移入纱线法:将一个组织的纱线移入另一组织的纱线间。
Rj=各组织经纱循环数最小公倍数×排列比之和Rw=各组织纬纱循环数最小公倍数[例]将2/2纬重平组织的纬纱移至平纹组织的纬纱间构成绉组织。
[学生练习]将平纹组织的经纱以1:1移入2/2↗斜纹组织的经纱间。
(三)调序法:调整同一组织的纱线排列次序构成绉组织。
[例]用调序法将3 3 1 1/1 1 2 1↗斜纹设计为绉组织。
(四)省综设计法[难点]1、特点:用较少的综片获得组织循环大、绉效应明显的绉组织。
2、设计方法:(1)确定综片数:不宜过大。
常用4片、6片、8片。
(2)确定纹板图:(a)每根经纱上的经浮长或纬浮长不宜过长。
Fj≤2(b)每根经纱的交织次数应接近。
(c)每根经纱上的经组织点数与纬组织点数应尽量相等。
(3)确定绉组织的经、纬纱循环数:Rj=nZ Rj比Rw略大(不宜相差太大)。
(4)确定穿综图:将经纱数Rj分成n组(每组经纱数为Z),第一组按顺穿法穿综,其它各组要使综片负荷均匀、分散(同一页综必须最少间隔3根经纱)。
(5)确定组织图:根据纹板图和穿综图作组织图。
要求Fw≤3。
五、绉组织的上机与应用多采用省综设计法,穿综采用照图穿。
一、外观特点[出示透孔织物]织物表面具有均匀分布的小孔。
又称“假纱组织”或“模纱组织”。
二、组织特点重平组织+平纹组织三、透孔的形成原理[重点、难点]平纹组织的纱线由于交织点多且组织点相反,纱线在彼此的张力作用下分开;而夹在中间的重平组织的纱线因交织点少张力小,被两边的平纹夹起,使纱线聚集成而形成小孔。
[例]设计R=6的透孔组织,并标出小孔的位置(三根成束的透孔组织)。
四、设计和织造透孔组织织物的注意事项1、织物密度不宜过大:密度大会使织物透孔效应不显着,织物厚重,失去织物“薄、轻、松、爽”的特点。
2、浮长不宜过长(F≤5):浮长F大,孔眼大;但F过大,则织物过于松散而不挺括。
3、织造时应将每束经纱穿入同一筘齿,以便形成空隙。
也可采用空齿穿入或用筘齿密度不同的花式筘。
4、上机:穿综采用分区穿。
将平纹组织经纱穿入前综,重平组织经纱穿入后综。
五、透孔组织的应用制织夏季衣着和装饰织物等。
设计时常将透孔组织与其它组织联合应用(花式透孔组织)。
1、织物表面有小孔,提高织物的透气性。
2、由于纱线成束聚集,使织物表面产生微小的凹凸立体感。
[练习]以三根成束透孔组织为基础,纹样如1/3↗斜纹,设计花式透孔组织。
一、特征织物表面具有边高中低或中高边低的凹凸花纹。
二、形成蜂巢外观的原因[难点]平纹组织结构较紧,长浮组织结构较松,两者逐渐过渡,相间配置,形成凹凸的蜂巢外观。
三、组织图绘制[重点]Rj=2Kj-2 Rw=2Kw-2以菱形斜纹为基础,在相对两个三角区域内,与菱形斜纹间隔一个组织点填绘经组织点。
[例]以1/5↗斜纹为基础,K=6,作蜂巢组织图。
Rj= Rw= 2Kj-2=10四、蜂巢中心凹凸的判断[难点]1、若平纹组织的上下为经浮长,左右为纬浮长,由于浮长均浮在织物表面,平纹处则被这些浮长带起,形成凸起部分。
2、若平纹组织的上下为纬浮长,左右为经浮长,由于浮长均浮在织物背面,平纹处则向反面凸起,则主物正面下凹。
五、变化蜂巢组织1、在菱形斜纹左斜纹线下方,隔一个纬组织点作一平行的左斜纹线,左右两侧填绘经组织点时与双条斜纹线中一条相连,构成长方形蜂巢。
2、把菱形斜纹形成的对角线顶点相对且相隔一纬,左右填绘经组织点,构成正方形蜂巢。
3、把菱形斜纹右下角部分的折线向左下方拉下一格,左右填绘经组织点,构成长方形蜂巢。
[例]以1/5↗斜纹为基础,K=6,作蜂巢组织图。
4、用两排菱形斜纹对角线作基础构作蜂巢组织。
用于组织循环数较大的织物,可增加织物牢度。
[例]]以1/6↗斜纹为基础,K=6,作蜂巢组织图。
六、上机与应用穿综采用照图穿。
蜂巢组织织物立体感强,手感柔软,吸湿性强。
用于床毯、洗碗巾、服装等。
实验二透孔组织、蜂巢组织织物的分析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通过小样分析掌握直接观察法和拆纱分析法。
2、通过分析加深对织物外观特征、组织结构的认识。
二、实验仪器、工具和材料照布镜、分析针、剪刀、镊子、意匠纸、布样等。
三、实验内容、步骤和操作方法1、透孔组织的分析(1)确定织物的正反面。
(2)确定织物的经、纬向。
(3)用直接观察法绘出透孔组织的组织图。
(4)观察织物外观,绘出透孔组织孔隙形成的结构图。
2、蜂巢组织织物的分析(1)确定织物的正反面。
(2)确定织物的经、纬向。
(3)确定拆纱系统。
(4)确定织物的分析表面。
(5)做纱缨。
(6)检查织物组织。
(7)确定上机图。
四、实验报告内容1、绘出透孔组织透孔形成的结构图,简述透孔形成的原因,绘出透孔组织织物的上机图。
2、绘出蜂巢组织织物的上机图,并简述该织物形成边部高中低外观的原因。
一、外观织物表面有纵向、横向或斜向的凸条,背面有浮长线。
二、组织配置基础组织(重平组织)+固接组织(短浮组织)固接组织:平纹、1/2斜纹、2/1斜纹、2/2斜纹等三、凸条外观形成的原因重平组织的较长浮长由于张力作用,使其所跨越的纱线相互靠拢,固接组织便拱起而形成凸条外观。
四、种类1、纵凸条:纬重平+固接组织(应用较广)2、横凸条:经重平+固接组织五、组织图绘制[重点、难点]1、重平组织(基础组织)和固接组织的选择:应使重平组织的浮长=固接组织循环数的倍数重平组织的浮长决定凸条的宽度和隆起程度。
F≥4。
(1)F过小,则条纹细、不明显。
(2)F过小,则织物过于松散。
常用的重平组织:4/4重平、6/6重平、8/8重平、6/6斜纹等。
2、确定固接组与基础组织的排列比:常用1:1、2:2。
排列比太大,容易暴露背面浮长。
3、Rj、Rw计算:(1)纵凸条:Rj= Rj重平 Rw=2 Rw固(2)横凸条:Rj= 2 Rj固 Rw= Rw重平[例]以6/6纬重平为基础,2/1↖斜纹为固接组织,排列比为1:1,作出纵凸条组织图。
[拓展]以平纹为固接组织的凸条可看成是3/1凸条或3/1灯芯绒。
[例]以8/8经重平为基础,平纹为固接组织,排列比为1;1,作出横凸条组织图。
六、增加凸条隆起的方法1、在凸条的分界处引入几根平纹组织的纱线。
2、在凸条中间引入几根较粗原料的芯线。
纵凸条:Rj= Rj重平+平纹线+芯线 Rw=2 Rw固[例]以以6/6经重平为基础,2/1↖斜纹为固接组织,在凸条的分界处引入几根平纹组织的纱线,在凸条中间引入几根较粗原料的芯线。
排列比为1;1,作出纵凸条组织图。
解:Rj= Rj重平+平纹线+芯线=20 Rw=2 Rw固=6[注意事项]1、在组织图上标明凸条、芯线和平纹线所在位置。
2、背面有纬浮长的地方,芯线需提升,以不与纬纱交织。
3、芯线可用较粗、较差原料,并另卷一织轴。
七、上机1、穿综:(1)纵凸条:以平纹、凸条、芯线的次序穿综。
(2)横凸条:顺穿。
2、穿筘;纵凸条:将一凸条的经纱穿入整数筘齿。
第六节平纹地小提花组织及其织物一、小提花组织的绘制方法及注意事项1、按品种的经、纬密度选择相映的意匠纸,以使绘制出的花纹不会失真。
2、设计并选择适当的花、地组织:小花纹组织多为单层组织,有时也为重组织。
花、地组织必须为不同的组织,并安排好花、地之间的间距。
3、使用的综片数不超过16片。
4、起花部分的组,其浮长线不宜过长。
棉、毛织物3—5个组织点;丝织物7—9个组织点。
5、织物的经、纬密度应与一般的平纹组织织物接近。
6、一个完全组织纬纱循环数一般不超过200纬,否则会因纹帘过长而造成安装和织造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