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设计】第三章织物组织与应用2
- 格式:ppt
- 大小:4.74 MB
- 文档页数:48
1、分别说明织物、织物组织、织物结构的含义。
织物:由相互垂直排列的两个系统的纱线,在织机上按一定规律交织而成的制品,称之为机织物,简称织物。
织物组织:在织物中经纱和纬纱的相互交错或彼此沉浮的规律叫做织物组织。
织物结构:是指经纬纱线在织物中的几何形态。
经纬纱原料、线密度、密度的配置和经纬纱线的交错情况都是织物结构的参数。
2、说明组织点、组织循环及组织点飞数的含义。
组织点:在经纬纱的相交处即为组织点,凡经纱浮在纬纱上的称为经组织点(或经浮点),凡纬纱浮在经纱上的称为纬组织点(或纬浮点)。
组织循环:当经组织点和纬组织点浮沉规律达到循环时,称为一个组织循环(或完全组织)。
组织点飞数:除特别指出外,组织点飞数是指同一个系统中相邻两根纱线上相应组织点的位置关系,即相应经(纬)组织点间相距的组织点数。
经向飞数:沿经纱方向计算相邻两根经纱相应两个组织点之间相距的组织点飞数。
3、什么是上机图?它包括那几部分?各表示的意义是什么?上机图:上机图是表示织物上机织造工艺条件的图解,生产、仿造和创新织物时均需绘制与编制上机图。
上机图包括:组织图、穿筘图、穿综图、纹板图四个部分,并由它们排列成一定的位置组成。
各表示意义:组织图表示织物中经纬纱的交织规律;穿综图表示组织图中各根经纱穿入各页综片顺序的图解;穿筘图表示经纱在筘片间的穿法;纹板图是控制综框运动规律的图解。
4、穿综的原则是什么?主要的穿综方法有哪些?分别适用于那些织物?穿综原则:把浮沉交织规律相同的经纱一般穿入同一页综片中,也可以穿入不同综页(列)中,而不同交织规律的经纱必须分穿在不同综页(列)内,穿综图至少画出一个穿综循环。
主要穿综方法:顺穿法、飞穿法、照图穿法、间断穿法、分区穿法。
分别适用织物:顺穿法:由于在组织循环经纱根数多时会过多地占用综片,给上机织造带来很大困难,因此适用于密度较小的简单织物的组织和某些小花纹组织;飞穿法:可减少每页综上的综丝数,减少经纱与综丝的摩擦使织造顺利进行,因此平布类织物、高密府绸、细布类织物采用此种穿综方法;照图穿法又称省综穿法:将运动规律相同的经纱,穿入同一页综片中,可以减少使用宗页的数目,在小花纹织物中广泛采用;间断穿法:是穿完一个分穿综循环后,再穿另一个,适用于格子花纹织物等;分区穿法:适用于织物组织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组织,或用不同性质的经纱织造的织物。
织物组织与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织物组织是纺织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是纺织品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在织物组织与设计课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对织物组织的理解和掌握设计技巧的能力,以满足市场对纺织品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目标1.掌握织物组织的基本概念以及纱线、织物的基本参数;2.学会对不同字型和结构的织物进行辨识和分析;3.了解织物的纹理、韧性、要素和表面动态的结构,并掌握不同组织运用的特点和效果;4.掌握织物的纹样设计、工艺处理等行业关注点;5.在实操中学习设备搭配、工艺控制和操作流程等技能。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织物组织基础1.织物组织的定义和分类;2.纱线特性及其对织物组织的影响;3.可织得的织物构造、机织、针织等;4.织物特性指标及相互关系。
第二章织物结构分析1.不同字型和结构的织物辨识和分析;2.织物结构的构成方法;3.织物纱线浓度和织物结构的关系;4.织物的机理分析。
第三章织物色彩设计1.色彩的基础知识;2.色彩在织物设计中的运用;3.色彩在织物表面各向异性中的作用;4.色彩设计的实操案例。
第四章织物花型设计1.花型设计的概念和基础;2.花型设计的方法和流程;3.花型设计的实操案例;4.织物花型设计与工艺处理和实际消费市场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与分析;2.织物结构的实验观察与分析;3.织物设计案例分析与实操;4.织物品质检验与评估。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占40分,包括课堂表现、练习和作业;2.期末成绩占60分,包括理论与实操考核。
六、教学资源1.织物组织分析教学视频;2.织物设计案例库;3.实验室的织布机和配套设备;4.文献阅读材料。
七、教学效果评估课程结束后,将进行教学效果评估。
主要考察学生对于织物组织和设计的掌握程度,以及对于课程教学模式和内容的评估。
根据学生反馈,不断完善和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章变化组织及其织物以原组织为基础,改变组织参数(R、S、F等)而得到的组织。
第一节平纹变化组织及其织物以平纹为基础,沿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延长组织点而得到的组织图。
一、重平组织以平纹为基础,沿一个方向延长组织点而得到的组织。
1、种类:[画示意图](1)经重平组织:以平纹为基础,沿经纱方向延长组织点。
(2)纬重平组织:以平纹为基础,沿纬纱方向延长组织点。
2、表示方法:(1)经重平:第一根经纱上的经组织点/第一根经纱上的纬组织点组织图绘制:在第一根经纱上按表达式作出,第二根经纱与第一根经纱运动规律相反。
Rj=2, Rw=分子+分母, F≦5[练习]作出3/3经重平组织。
(2)纬重平:第一根纬纱上的经组织点/第一根纬纱上的纬组织点组织图绘制:在第一根纬纱上按表达式作出,第二根纬纱与第一根纬纱运动规律相反。
Rw =2, Rj =分子+分母, F≦5[练习]作出3/3纬重平组织。
3、外观特点:[难点](1)经重平:织物表面呈现横凸条(可理解为较粗纬纱与较细经纱交织)。
为使横凸条效果明显,可采用较细经纱和较粗纬纱,较大经密和较小纬密。
(2)纬重平:织物表面呈现纵凸条(可理解为较粗经纱与较细纬纱交织)。
为使纵凸条效果明显,可采用较粗经纱和较细纬纱,较小经密和较大纬密。
4、上机:(1)穿筘:对于纬重平,将同一纵凸条的经纱穿入同一筘齿,使筘痕产生在相邻两凸条间,以增加凸条外观。
(2)穿综:对于经重平,若经密较大,可采用飞穿法。
[练习]试画出用双龙骨制织2/2经重平织物的上机图。
5、变化重平组织:浮长线不等的重平组织。
作图方法与重平组织相同,外观呈现不同宽度的纵横凸条。
[练习]作出1 2 2/2 1 2变化经重平、纬重平的组织图。
6、典型的重平组织织物:(1)麻纱织物:1/2变化纬重平,1/3变化纬重平。
(2)毛巾织物的地组织:2/2经重平,2/1变化经重平。
(3)边组织:2/2经重平,2/2纬重平。
二、方平组织[重点、难点]1、形成:以平纹为基础,沿经、纬两个方向同时延长组织点。
第三章 织物组织第一节 织物组织的概念 一.织物组织的定义及表示方法在织物内的经纬线按一定规律相互浮沉交织,这种相互浮沉交织的规律称为织物组织。
当织物组织发生变化时组织外观及内在性质也发生变化。
经纬线交织处称为组织点,经线浮在纬线之上称经组织点或经浮点,纬线浮在经线之上称纬组织点或纬浮点。
经组织点和纬组织点的排列规律在织物中所需的重复一次所需的丝线根数称一个组织循环或一个完全组织。
构成一个完全组织的经线或纬线根数,称为经线或纬线循环数,用Ri 或Rw 表示织物组织可以用图形表示,这种表示织物的图形称为组织图。
有意匠低表示法和直线表示法两种,常用意匠低表示。
1. 意匠低表示法:即把织物组织描绘在印有小方格的意匠纸上,纸上小方格纵行代表经线,次序自左至右;横行代表纬线,次序自上而下。
在方格内绘有符合者表示经线浮在纬线之上,称为经组织点,常用× ○ 表示。
方格内不绘符号者表示纬线浮于经组织线上,下图中:1为组织图,2为结构图, 3为第一根经线剖面图 ,4为第一根纬线剖面图。
图1 图2 图3 图4 2.直线表示法:以垂直方向的直线代表经线,以水平方向的直线代表纬线,垂直线与水平线相交之处为组织点,经经组织点用符号×在交叉处做标记,纬组织点不做任何标记。
二.织物组织的分类:根据参加交织的经、纬线组数及交织规律作下分类 (一).简单组织:一组纬线与一组经丝交织。
1.原组织:各种组织的基础组织平纹、斜纹、缎纹; 2.变化组织:由尾组织变化而成;3.联合组织:两种或两种以后原组织或变化组织按不同方式联合而成。
(二)复杂组织:多组经、纬线交织而成的组织。
1.重纬组织 ;2. 重经组织 ;3. 双层组织 ;4. 多层组织 ;5. 起绒组织,纱罗组织。
第二节 原组织原组织是各种组织的基础,包括平纹、斜纹、缎纹。
原组织在一个组织循环内,每一根经线或纬线只具有一个组织点,其余都是纬或经组织点。
如果经组织点占优势,称经面组织,否则称纬面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