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第一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146.50 KB
- 文档页数:6
东南亚(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及包括的国家,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掌握东南亚地形、气候的一般特点,及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在地形、气候方面的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使用地图,分析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了解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二、教学重难点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三、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我们在学习东亚区域地理时,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东亚的?(范围、地理位置、居民及自然条件和经济特点。
)我们今天学习东南亚的区域地理,仍然是从这几个方面分析,找出它与东亚的差异,总结出东南亚区域地理特征。
(2)预习定标学生预习,并独立找出重难点(3)合作达标一、范围、地理位置及国家(板书)[读图] 读《东西半球图》,教师指图明确范围,在图中找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教师做简单介绍。
[提问] 从图上看东南亚位于哪两个大陆和哪两个大洋之间?(从海陆位置看,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正处于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从古至今一直是海上交通要道,马来半岛南面的马六甲海峡,是通过这个路口的咽喉,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1.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2.联系两大洲、沟通二大洋的“十字路口”[读图]读“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图。
教师介绍马六甲海峡。
[提问]日本把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这是为什么?提示学生可参看“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回答。
(日本的工业原料依赖于进口,需从亚洲、非洲等地进口石油、铁矿石等,而马六甲海峡是它必经之地。
日本向亚洲、非洲等地大量出口工业产品,同样需经马六甲海峡,它直接关系到日本经济的发展。
)[读图]读《东南亚政区图》引导学生思考,东南亚地区和东亚地区所占纬度有什么不同?哪些国家位于赤道两旁?(东亚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北,东南亚则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绝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
东南亚第一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是东南亚地理课程的第一课时,它起着引领学生走进东南亚这个丰富多彩地区的作用。
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民族文化以及重要的地缘政治地位。
本课内容不仅对于理解该地区的地理环境、文化特色以及国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学生扩展国际视野,培养地理学科素养的宝贵素材。
在教材中,本文占据了开篇的位置,其地位尤为重要。
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等;其次是东南亚的人文地理概况,如人口分布、主要民族、宗教信仰等;第三,本文还介绍了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区域合作情况;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东南亚地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
(1)自然地理特征:本文详细描述了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的自然地理差异,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发展特点。
(2)人文地理概况:介绍了东南亚的主要民族、宗教以及语言,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3)经济发展状况:本文从农业、工业、旅游业等方面分析了东南亚各国的发展现状,为学生理解区域经济合作奠定基础。
(4)区域合作与挑战:通过讲解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等组织,让学生了解东南亚地区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以及面临的政治、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挑战。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概况、经济发展状况及区域合作与挑战。
2.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东南亚的地理环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东南亚地理环境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概况、经济发展状况及区域合作与挑战。
这些内容是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基础,需要重点掌握。
教学难点主要包括:1. 东南亚自然地理特征的理解,特别是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的差异。
第二节:东南亚(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位置、范围、主要国家,掌握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二、能力目标1、通过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航线图,试分析总结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特点,提高读图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2、学会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归纳某一气候类型的特点,通过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认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德育目标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1、东南亚“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
2、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1、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征。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到近些年来人们出国旅游的热点路线之一“新马泰”旅游。
同学们知道“新马泰”是哪些国家吗?这些国家在亚洲的哪个区域?今天我们就一起到东南亚旅游一趟,去了解一下该地区。
[讲授新课]一、地理位置课件展示:图7.19“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和图7.20“东南亚的地形”。
1、找出东南亚大致的纬度范围?纬度位置:10°S~23.5°N,决定了东南亚大部分位于热带。
2、指图让学生描述东南亚的海陆位置:印度洋、太平洋、亚洲、大洋洲、中国、印度,分别位于东南亚的什么方位?海陆位置:东南亚位于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置。
——两洲两洋的“十字路口”。
这种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著名的马六甲海峡。
3、课件出示图7.21“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看图后请同学简单描述马六甲海峡的位置?马六甲海峡的航线连接了哪些地区?思考日本为什么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欧洲、非洲与东亚、东南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连接印度洋与太平洋的重要海上通道二、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1、气候:一、填空题1.东南亚在亚洲部,包括和两大部分。
2.东南亚位于________洲和________洲、________洋和________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3.东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是和。
二、选择题1.下列关于东南亚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和中南半岛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B.中南半岛的大部分和马来群岛的北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C.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和马来半岛的南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D.中南半岛的大部分和菲律宾群岛的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2.东南亚下列国家中,属于我国邻国的是[ ]A.新加坡B.缅甸C.老挝D.泰国3.东南亚的主要热带经济作物有[ ]A.天然橡胶、椰子、甘蔗、棉花B.天然橡胶、可可、咖啡、油棕C.天然橡胶、椰子、蕉麻、油棕D.油棕、天然橡胶、黄麻、椰子4.菲律宾的物产中,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是[ ]A.椰子B.蕉麻C.天然橡胶D.油棕5.东南亚下列国家,属于世界重要稻米出口国的是[ ]A.缅甸B.越南C.马来西亚D.印度尼西亚6.东南亚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的自然原因是[ ]A.热量、水分充足B.山地多、土壤肥沃C.种植历史悠久、生产技术高D.世界上对热带经济作物需要量大三、读图分析题:下图是“马六甲海峡航线”示意图,读后回答:(1)马六甲海峡位于________半岛和________岛之间,沟通了________洋和________洋。
(2)马六甲海峡往西航行,可到达________洲、________洲和亚洲的________地区、________地区,往东航行可通往亚洲的________地区和________洲以及________洲、________洲。
(3)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交通中的重要性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第七课时
【课题】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东南亚(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南亚处东方“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臵;
2、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搜集资料,根据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东南亚在世界交通的地位,初步学习分析某一地区的地理位臵特征及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东南亚自然环境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和谐发展观。
【教学重点】
1、东南亚的“十字路口”的位臵最重要性。
2、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分析东南亚的“十字路口”的交通位臵。
2、东南亚物产与气候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比较法等
【教学准备】
1、东南亚课件。
2、学生查阅东南亚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1、学生根据教材内容
教师出示测评题,提出具体的方法、时间等要求,学生独立规范完成后,师生共同矫正、补偿。
(一)选择题
1.东南亚下列国家中,属于我国邻国的是()
A.新加坡 B.马来西亚 C.老挝 D.泰国
2.东南亚下列国家,属于世界重要稻米出口国的是()
A.缅甸 B.菲律宾 C.马来西亚 D.印度尼西亚
3.下列关于东南亚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本地区全年气温高,降水丰富,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B.中南半岛上的主要山脉、大河多由北往南延伸
C.马来群岛沿海平原面积较大,土壤肥沃,是农业发达地区
D.中南半岛位于板块交界附近,多火山、地震
4.下列关于东南亚一些国家首都分布的地理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柬埔寨首都金边位于湄公河三角洲
B.越南首都河内位于湄南河三角洲
C .老挝首都万象位于伊洛瓦底江三角洲
D .泰国首都曼谷位于湄公河三角洲
5、关于东南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位于亚洲和欧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是东西方交通要道。
B .由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组成。
C .气候类型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
D .居民主要是黄种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之一。
(二)、读东南亚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东南亚的范围,包括 半岛
和 群岛的大部分,
(2)填注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
国家:1. 2. 3.
4. 5.
海洋、海峡:12. 13. 14. (3)马来群岛多火山,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近年来,发达国家的不少汽车公司纷纷到马来西亚投资,开办轮胎制造厂,试分析其原
因: 。
(5)图家6是世界上最大的 国家,属于 气候,
特征是 ,降雨类型是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B 4、A 5、D (二)、综合题
(1)中南半岛 马来群岛
(2)1越南 2老挝 3缅甸 4泰国 5柬埔寨 ; 12印度洋 13太平洋 14马六甲海峡 (3)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所以多火山地震
(4)因为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在马来西亚建轮胎厂,靠近原料产地,可
降低生产本。
(5)群岛国家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对流雨 五、网络构建(3分钟)
东南亚
---热带雨林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