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与体质指数的关系
- 格式:docx
- 大小:20.90 KB
- 文档页数:2
临床探索体检人群体质指数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相关性高晶杰 (北京昌平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 102208)摘要:目的:探究体检人群体质指数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之间的关联性。
方法:选取我院300例体检人群作研究对象,进行2检验,利用logistic回顾性分析体检人群体质指数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关系。
结果:肥胖人群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和超重人群(P<0.05);超重人群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5)。
体质指数与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之间存在正相关。
结论:超重、肥胖可增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发病风险。
关键词:体质指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近年来,超重及肥胖人数急剧增加,若不能有效控制体质指数,患者可出现多种并发症[1]。
为此,本研究对体检人群体质指数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从我院体检人群体中抽取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体检人群均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但不包括服用降压、降脂、降糖药物者。
1.2 方法(1)测量空腹血糖:抽取静脉血检查空腹血糖,空腹血糖值超过6.1 mmol/L表示高血糖。
(2)测量血压:测量时保持身体静坐休息5 min,采用汞柱式血压计测量受试对象的右上臂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连续测量2次,期间间隔30 s以上。
血压正常范围: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
(3)测量血脂:血清甘油三酯(TG)≥2.26 mmol/L、总胆固醇(TC)≥6.22 mmol/L,任意1项异常即表明血脂异常。
1.3 观察指标分析体质指数(BMI)与血糖、血压、血脂间关系及与这些疾病的相关性。
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GLU)、餐后2 h血糖(2hPBG);血压指标包括舒张压(DP)、收缩压(SP);血脂指标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RIG)。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是其主要并发症。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高血压的危害性与患者的血压水平相关外,还取决于同时存在的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以及合并的其他疾病的情况。
因此在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中,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定在收缩压≥140m m H g 和(或)舒张压≥90m m H g ,根据血压水平分为正常、正常高值血压和1、2、3级高血压之外,同时还根据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和同时合并的其他疾病进行危险分层。
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在更年期前患病率略低于男性,但在更年期后迅速升高,甚至高于男性;高纬度寒冷地区患病率高于低纬度温暖地区,高海拔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与饮食习惯有关,盐和饱和脂肪摄入越高,平均血压水平和患病率也越高。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呈递增趋势;不同民族之间高血压患病率也有一些差异,生活在北方或高原地区的民族患病率较高,而生活在南方或非高原地区的民族患病率则较低,这种差异可能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等有关,尚未发现各民族之间有明显的遗传背景差异。
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因此要求医生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干预患者所有的可逆性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和合并存在的临床疾病。
对于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是140/90m m H g 以下,对于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等高危病人,血压应在病人能耐受的情况下酌情降至更低水平。
诊断性评估的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1)确定血压水平及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2)判断高血压的原因,明确有无继发性高血压;(3)寻找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
从而作出高血压病因的鉴别诊断和评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程度,以指导诊断与治疗。
高血压体格检查(范本模板)高血压体格检查背景介绍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临床常用的筛查和评估方法是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血压水平是否超过正常范围,并及时诊断和治疗高血压,以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检查流程高血压的体格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视力检查通过测量患者的视力,以了解患者眼部是否存在视力问题,因为高血压可能导致视网膜损伤。
体重和身高测量体重和身高是判断患者体型是否偏胖的重要指标。
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而体重和身高的测量可以计算出患者的体质指数(BMI),进一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血压测量血压测量是高血压体格检查的核心内容。
通常采用袖带法或者无创血压测量仪进行测量,分别测量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得出患者的血压水平。
心脏与肺部检查通过听诊患者的心脏和肺部,医生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心脏病变,心音和呼吸是否正常,进而判断高血压是否已经引起了心脏和肺部的损害。
腹部检查腹部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肾脏病变。
在检查中,医生会通过触摸患者的腹部,了解患者的肾区是否有压痛和肿块,以评估患者的肾脏功能。
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高血压是否引起了神经功能的异常。
医生会通过检查患者的神经反射、肌力和感觉功能来评估神经系统的状况。
实验室检查除了体格检查外,医生还会根据需要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和血生化指标等。
这些检查可以进一步评估高血压对患者身体其他系统的影响,并帮助医生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在进行高血压体格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如有需要,提前进行空腹检查或停止相关药物的使用。
2.患者应主动告知医生自身的病史和症状,以便医生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判断。
3.医生应准确记录患者的体格检查结果,包括血压值、身高体重、心脏音等,以便进行后续的诊断和治疗。
总结高血压体格检查是判断患者血压是否超出正常范围的重要方法,能够帮助医生及早发现高血压,并进行有效治疗。
一、高血压随访表填写要求高血压的发现率为本辖区18岁以上人群的9.4%。
1.体质指数=体重/身高的平方。
体重和体质指数斜线前填写目前情况,斜线后下填写下次随访时应调整到的目标。
如果是超重或是肥胖的高血压患者,要求随访时测量体重并指导患者患者控制体重;正常体重人群可每年测量一次体重及体质指数。
如有其他阳性体征,请填写在“其他”一栏。
2.生活方式指导:不吸烟不饮酒的填0,吸烟饮酒的斜线前写现日吸烟饮酒量,斜线后写下次随访的日吸烟日饮酒量。
3.运动:填写每周几次,每次多少分钟,横线上填目前情况,横线下填下次随访时应达到的目标。
4.摄盐情况:有两项选择,第一项即为目前食盐情况,第二项则为下次随访目标的摄盐情况。
5.服药依赖性:“规律”为按医嘱服药,“间断”为未按医嘱服药,频次或数量不足,“不服药”即为医生开了处方,但患者未使用此药。
6.2011版高血压摄盐情况与之前的表有更改,请仔细填写。
二、糖尿病的随访表填写要求糖尿病的发现率为本辖区18岁以上人群的1.3%,对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每年提供4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
糖尿病随访的填写与高血压的相符,请参照高血压随访填写要求。
2011版糖尿病里有一个胰岛素,新增了一个种类,用法和用量,请仔细填写。
三、精神病个人信息补充表及随访表填写要求。
个人信息补充卡1.监护人姓名:法律规定的、目前行使监护职责的人。
2.监护人住址及电话:填写监护人目前居住地及可以随时联系的电话。
3.初次发病时间:患者首次出现精神症状的时间,要精确。
可只填写年月份。
4.关锁情况:关锁指出于非医疗目的,使用某种工具(如绳索、铁链等)限制患者的行动自由。
5.经济状况:指患者经济状况,贫困指低保户。
6.2011版与之前的个人信息补充表有区别,请认真填写。
随访表1.自知力:是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
自知力完全:患者精神症状消失,真正认识到自己有病,能透彻认识到哪些是病态表现,并认为需要治疗。
6830名老年人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与高血压的关系研究陈亦敏【期刊名称】《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4(000)004【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与高血压的关系。
方法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6830名资料完整的老年人的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及血压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
结果随着BMI增高,老年人SBP、DBP、高血压患病率不断增高,超重、肥胖组显著高于正常、消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老年男性肥胖组DBP高于超重组,老年女性肥胖组SBP、DBP、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超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老年腹型肥胖组SBP、DBP、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正常体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WC较WHR更能预测高血压风险;ROC曲线分析显示,老年男性BMI对高血压的预测价值更大,老年女性WC的预测价值更大。
结论老年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人群更易患高血压;BMI和WC是反映老年人肥胖对高血压影响的较好测量指标,男性以BMI对高血压的预测价值更大,女性以WC的预测价值更大,WHR可作为有效补充。
【总页数】3页(P303-305)【作者】陈亦敏【作者单位】杭州市江干区闸弄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杭州 310004【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山西省老年人不良生活方式相关慢性病与体质指数、腰围及腰臀比的关系 [J], 杜丽洁;郭珍;李甲男;王忠霞;张金梅2.贵州农村毛南族、汉族老年人高血压与体质指数、腰臀比关系的研究 [J], 林先燕;杨胜文;魏学军;杨红;刘元忠3.黔南地区瑶族、布依族老年人高血压与体质指数、腰臀比及上臂皮褶厚度的回归分析 [J], 周小艳; 林先燕; 何绍前; 莫才云; 程兴勇4.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与高血压、高血糖的关系及三者对高血压、高血糖的预测价值 [J], 向泽林;赵景波;许加亮;王丛菊;王付曼;杨利婷;凌梨梨;李素洁5.体质指数、腰围和腰臀比对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J], 李艳玲;雷雯;刘克敏;张克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体重指数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探讨摘要:目的:探讨体重指数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
方法:从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从我院体检中心体检人群中随机抽取1887例高血压人群,在高血压群体中抽取300例患者,选取同期受检的健康受检者100例,其中,肥胖受检者100例、超重受检者100例、正常受检者100例,分析体重指数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
结果:肥胖患病概率高达82.00%,超重患病概率58.00%,正常患病率为32.00%;高血压组患者BMI数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
结论:体重指数与原发性高血压具有密切关联,若是体重指数增加,原发性高血压患病风险会明显增加。
关键词:体重指数;原发性高血压;相关性;超重;肥胖;正常近几年,国内外研究调查表明,机体单一体重指数并不能购更为多方面地将肥胖程度和血压之间的关系反映出来,脂肪的分布作为独立性影响因素之一。
国内单一的分析脂肪、肥胖和血压之间相关性报道较为少见,所以需积极探索[1]。
此次研究将主要将体重指数(BMI)当做是评定脂肪分布与肥胖程度的指标,进而明确BMI和血压之间的关联性,希望可明确BMI影响血压程度,给临床医者提供有力帮助,作如下报道: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从我体检中心体检人群中随机抽取1887例高血压人群,男性1053例,女性834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82岁。
其中体质指数≥24㎏/㎡的有738人,占高血压人数百分比为39.1%。
在高血压群体中抽取300例患者,选取同期受检的健康受检者100例,肥胖受检者100例、超重受检者100例、正常体重受检者100例,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58.12±3.16)岁,一般资料(P>0.05)。
1.2方法身高与体重测量方式,依照标准身高体重的测量方式,运用国产的精准度比较高的身高体重测量设备,对受检者的身高与体重进行对应性测量。
身高单位是厘米,记到小数点之后的1位数。
高血压与体质指数的关系
摘要目的: 通过对奎屯市城乡居民的体重指数(BMI)与高血压发病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为确定高血压危险因素与开展相应合理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指导。
方法:运用多阶段整群采样方法,对新疆奎屯市抽出年龄范围在18~60岁的3678名居民(男性居民1800人,女性居民1878人)进行系统编号与体检。
在详细问卷调查并进行身高、体重与血压的测量后,应用SPASS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此确定BMI与高血压的关系。
结果:人群平均血压值以及高血压的患病率随BMI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
通过将BMI值按<24,24~27.9以及≥28标准划分分析,高血压居民总患病率依次21.7%、74.8% 与94.9%,农村为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果:高血压与BMI水平密切相关,因此,保持BMI值在正常规定范围内是有效的预防高血压症状的重要举措。
现汇报如下。
关键词:体重指数;高血压;患病率
众所周知,近年来高血压一直被称为是威胁人类生活与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
且通过对内地人群的一些相关研究证实,该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随着BMI的增加,人的血压也在增加。
但由于这些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在解释BMI 和高血压间的因果关系上略写狭隘与片面。
本文通过5年间对奎屯市城乡居民的随访研究,对因BMI值的不同导致人群平均血压值与高血压患病率水平进行定量分析,为奎屯市综合防治高血压疾病提供依据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常规资料
按照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将奎屯市中心和附近农村地区年龄在18-60岁的3678名居民进行系统编号并做体质检查。
其中城镇居民1800人,农村居民1878人,城镇人口居住时间均为3年以上。
男女比例均衡(男1680:女1648),无孕妇和产妇成员,身体功能、病史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1.2 研究方法
由经过系统培训的技术人员入户对居民做问卷调查并对其身高、体重与血压进行身体测量,血压须按照《2013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进行测量。
1.3诊断标准
首先依据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人体肥胖程度的标准-体重指数(BMI)对居民身体状况进行划分。
(1)营养不良:BMI<18.5;(2)正常:BMI 18.5-23.9;(3)超重:BMI 24.0—27.9;(4)肥胖:BMI ≥28.
其次,按照WHO规定的标准,无其他病史的成人收缩压≥140mmHg或(和)舒张压≥90mmHg即判定为高血压。
1.4 对比分析
通过对入户得到的基础和检测信息等资料输入电脑,运用SPSS19.0软件对将居民的体重的分布情况以及体重分布与高血压患病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以及分析t检验与χ2检验,p<0.05作为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 多阶段整群采样方法测得的居民BMI的分布情况分析
通过调查年龄在18-60岁的奎屯市城乡居民,其中城镇居民1800人,农村居民1878人。
根据国际通用衡量肥胖程度的系数BMI城镇人口分析最终诊断为,营养不良占15.2%,正常体重人群占53.4%,超重者占27.3%,肥胖患者占4.1%。
而农村相应的超重(9.3%)和肥胖(1.6%)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城镇居民,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整群采样方法测得的居民血压值与BMI分析
本次共调查3678名居民,男女年龄差距无显著性差异。
根据地区的不同对居民的血压值与BMI的测量值.通过对比分析可进一步确定城镇居民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BMI值均高于农村居民,且差异具有显著性。
详见表2。
2.3 BMI 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
通过表3我们可以得知,奎屯市居民的高血压患病人群为1224人,患病率为33.28%,其中城镇(36.9%)远高于农村(29.8%),χ2=10 .83 , P <0 .05。
另外可知,随着BMI值的增加即肥胖指数的上升,患高血压的机会尤为明显增加,(χ2 =309 .01 , P <0 .05),各地区BMI 的变化均与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线性趋势(χ2城镇=92 .72 , P <0 .05 ;χ2农村=211 .39 , P <0 .05)。
3 讨论
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把肥胖定义成一种疾病。
随后我国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发现,人群不同的BMI与高血压的罹患率显著相关,且高BMI水平是诱发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较快提高,但是公众的健康意识却没有得到相对应的提高。
能量的摄入与消耗值严重失衡使大众人群的超重与肥胖度明显增加。
本次研究通过对奎屯市城乡居民的BMI水平和血压值的比较分析,最终得出BMI 的变化均与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线性趋势(χ2城镇=92 .72 , P <0 .05 ;χ2农村=211 .39 , P <0 .05)的相关结论,因此,保持BMI值在正常规定范围内,同时结合开展促进健康活动, 增加国民健康知识, 定可以使人群高血压及心血管病等发生率有效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