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种公鸡的饲养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14
种公鸡饲养的技术措施近几年我区种鸡场在提高肉种鸡受精率的工作中,采用公母鸡分开育雏、育成,混群后公母鸡分饲,产蛋后期补充后备公鸡等措施,使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指标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现将我们的具体做法和积累的经验、教训介绍给大家供参考。
1种公鸡的饲养目标公鸡的外生殖器官不很发达,交配时依靠较长的腿胫和平坦的胸部,使双脚可以很稳地抓紧母鸡背部,并贴近前身将尾部弯下,便于把精液准确地输入母鸡泄殖腔的阴道口。
腿胫较短和胸部丰满的公鸡,交配时很容易从母鸡背上滑落,抓伤母鸡和不能准确输精。
因此,种公鸡的选育标准是腿胫长、平胸、雄性特征明显,体重比母鸡大30%左右,行走时龙骨与地面呈45°角的健壮公鸡。
2种公鸡各阶段的饲养管理2.1公母分开饲养(1~20周)2.1.10~6周的饲养管理在这一阶段为了使种公鸡有较长的腿胫而采用自由采食,不能限制它的早期生长,因为8周龄以后腿胫的生长速度就很缓慢了。
育雏料要求粗蛋白18%、能量11.7MJ/kg。
1日龄剪冠断趾,7~8日龄断喙,公鸡的喙要比母鸡留的长,烧掉喙尖即可,如果断喙过多会影响交配能力。
断喙前后3天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和维生素K,以防止鸡群应激和喙部流血;料槽上料应适当增加,防止因断喙疼痛而影响采食;鸡群密度适当,槽位充足,以免强弱采食不均,鸡群均匀度差,弱小公鸡太多。
1~3日龄采用24小时光照,白天关灯1~2次,每次5~10分钟,让鸡适应黑暗的环境;4~9日龄光照22小时,8日龄后每天递减半小时,过渡到自然光照,以提高鸡群的采食量,充分发挥鸡群早期生长优势。
4周龄时抽测体重,要求均匀度85%,公鸡体重达到同批日龄母鸡体重的1.5倍。
均匀度差的鸡群按体重分群,小鸡群增料10%~20%,5~6周龄时对公鸡进行选种,淘汰体重过小、毛色杂、发育不良、健康状况不好的公鸡,留种公鸡、母鸡比例(15~17)∶100。
在选种之前不实施限饲,否则会降低日后商品化肉鸡的生长性能。
AA+ 肉种鸡是美国安伟捷公司培育的新品种,为了更好地饲养管理,特提出一些注意点。
此品种的最大特点是对饲养环境要求高,容易超重,这要求我们要提供好的鸡舍环境,特别关注种鸡全程体重控制及均匀度的管理。
饲喂原则:育雏育成期,喂料的目的是获得目的体重,产蛋期喂料的目的是获得最大量的合格种蛋。
一:母鸡的管理要点:育雏育成期(1—24周)1 加强接鸡时的管理长途运输的雏鸡,接鸡前鸡舍温度恒定在26~28度,育雏伞下的温度为33-35度,湿度在65—70%垫料温度要在28—30度。
这一点很关键,防止雏鸡此时脱水和着凉。
强制饮水,重点教不会喝水的鸡,提高成活率。
前三天最好饮凉开水,温度控制在26度左右。
2 加强第一周内的管理,尽最大努力让鸡多采食,使第一周日均耗料21克以上,以便有高的体重和均匀度、体质也增强;提供全价优质育雏料,增加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少给勤加,促进雏鸡多采食。
3 加强断喙时的管理固定人员断喙,断喙人员越少越好。
上下喙不能断平,应上喙稍短。
防止把喙烙死过长。
断喙时凭手感挑出小鸡单独饲养。
4 加强料量管理,确保良好的周增重。
加料要循序渐进,使体重均衡平稳增长。
4周末空腹体重应控制在410-450克,鸡群中不应存在380克以下的鸡。
以4周体重为基础制定出种鸡的全期生长曲线,超过460克以上体重的鸡应以460克为基础在12周末回到原定的生长曲线。
14周前每周平均体重在标准体重±30克,15周后每周平均体重在标准体重±50克,这种情况下种鸡饲养不会有问题。
5 加强分期管理14周前重点抓体成熟均匀度——体重均匀度,15周后重点抓性成熟均匀度——主翼羽更换量均匀度和胸部肌肉丰满度。
14周前可以通过调整料量,使鸡群体重向标准靠拢。
15周后要维持良好的周增重。
20周时应有80%以上的鸡胸部肌肉横断面呈丰满的“V”字形(不能呈“U”字形或“Y”字形,呈U字形是过肥了,呈Y字形是过瘦了),主翼羽残留2.5根,残留2—3根的鸡数应有80%以上。
肉种公鸡饲养标准
1. 场地要求:饲养肉种公鸡的场地应保持干燥、通风良好,并且应具备一定的隔离外界环境的能力,以防止病害的传播。
2. 饲养密度:按照国家标准和品种特点,合理确定肉种公鸡的饲养密度。
一般来说,每平方米饲养2-3只肉种公鸡较为合适。
3. 饲料配方:根据肉种公鸡的生长发育需要,选择适宜的饲料配方。
一般来说,肉种公鸡需要高蛋白、高能量的饲料,如玉米、大豆粉、鱼粉等。
4. 饮水设备:提供干净、清洁的饮水设备,保持水质清洁并及时更换。
肉种公鸡对水的需求量较大,应确保饮水充足。
5. 疫病防控:加强疫病防控工作,做好疫苗接种、驱虫等工作。
定期检查鸡群健康情况,确保肉种公鸡的生长健康。
6. 环境调控:根据肉种公鸡的生长发育需要,调控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7. 疾病监测:定期进行疾病监测工作,如实记录鸡群的生长情况和疫情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8. 屠宰标准:肉种公鸡的屠宰应符合卫生安全要求,确保鸡肉的质量和卫生安全。
以上是肉种公鸡饲养的一般标准,具体的饲养要求可根据当地
实际情况和鸡种特点进行适当调整。
同时,建议饲养者根据专业人员的指导进行饲养管理,做好记录和监测工作,确保肉种公鸡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肉食鸡饲养方法肉食鸡饲养方法肉鸡生长采用“全进全出”制,每批鸡出场后应彻底清扫消毒。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肉食鸡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肉食鸡饲养方法1.种公鸡的选择及训练。
受训公鸡单笼饲养3周~4周。
在训练前,剪除肛门周围2厘米左右的羽毛。
在配种前2周~3周,开始采精训练,将公鸡逐只捉出,反复进行背部按摩,使其建立条件性反射。
按摩方法是左手掌向下,贴于公鸡背部,从翼根向背腰部,由轻渐重推至尾羽区,按摩数次,即引起公鸡的性反射。
采精宜在相对固定时间进行,每天1次或隔天1次,一旦训练成功,则应在固定时间采精。
经3次~4次训练,大部分公鸡都能采到精液。
经多次训练仍不能建立条件反射的公鸡应淘汰。
公母比例为1∶(20~30)。
2.用具准备。
将集精杯、采精杯、输精器等器具用洗涤剂洗刷污垢,用水冲洗干净,再用蒸馏水冲洗1次~2次,然后用沙布包好,放入消毒锅或消毒柜消毒15分钟~30分钟,烘干备用。
3.采精。
采用按摩采精法。
通常由2人操作,1人捉住公鸡,1人按摩与收集精液。
连采3天~4天后停采1天。
正常情况下,每只公鸡每次采精量为0.3毫升~0.6毫升,正常的鸡精液为乳白色,精液中混有尿酸盐时会出现絮状物。
4.精液品质检查。
(1)外观检查。
正常精液为乳白色不透明液体。
混入血液为粉红色;被粪便污染为黄褐色;尿酸盐混入时则呈粉白色棉絮状;过量的透明液混入则有水泽状。
凡受污染的精液其品质急剧下降,授精率不会高。
(2)活力检查。
采精后20分钟~30分钟内进行,取精液及生理盐水各一滴,置于载玻片一端混匀,放上盖玻片。
精液不易过多,以布满两片空隙不溢出为宜。
在37℃用200倍~400倍显微镜检查,直线前进运动,有授精能力;圆周运动、摆动两种方式均无授精能力;活力高、密度大的精液呈旋涡翻滚状态。
5.精液稀释。
通常可用原精液输精。
如果要稀释,可用生理盐水(0.9%的氯化钠溶液)、葡萄糖生理盐水或专用精液稀释液。
稀释比例以1∶1为宜。
肉种公鸡饲养标准
肉种公鸡的饲养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营养需求:肉种公鸡的营养需求与母鸡有所不同,需要摄入更多的蛋白质、能量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以维持其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
2.饲料配方:肉种公鸡的饲料配方应根据其营养需求进行设计,通常包括玉米、豆粕、鱼粉、骨粉、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成分。
3.饲养环境:肉种公鸡的饲养环境应保持干燥、通风、卫生,并提供充足的饮水和光照。
4.饲养管理:肉种公鸡的饲养管理应注重细节,包括定时喂食、定量喂食、定期消毒、定期防疫等。
5.繁殖性能:肉种公鸡的繁殖性能是饲养的重要指标之一,需要注意其繁殖能力、精液质量和受精率等方面的表现。
6.健康状况:肉种公鸡的健康状况也是饲养的重要指标之一,需要注意其体重、精神状态、羽毛状况和疾病预防等方面的表现。
总之,肉种公鸡的饲养标准需要综合考虑其营养需求、饲料配方、饲养环境、饲养管理、繁殖性能和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因素,以确保其健康生长和繁殖性能的发挥。
肉用种鸡种公鸡的管理
生长期公鸡有两种饲养方式,一种是公母混养。
这种方式,鸡群的社会秩序容易形成,啄斗现象较少。
但不利于控制体重和腿病的发生。
公母混养是从7~9日龄公雏断喙后,将公母混群,公鸡料槽位置15cm,饮水位置5cm。
限饲方案、光照程序等同母鸡一样。
但为了减少公鸡在停料日的应激和啄斗现象,可以在停料日,将小麦或其他谷粒放在较高的料盘里,让公鸡跳起啄食。
饲料喂料按公母总数计算,公鸡的称重时间和方法与母鸡相同,但要分别记录。
24周龄时,公鸡体重要求大于母鸡约30%。
另一种是生长期公母分养:这种方法是从1日龄开始直到20周龄,把公鸡和母鸡分开饲养。
其优点是可根据公母鸡的不同生理特征给予不同的管理,可以做到有效地控制公母鸡的生长发育和性成熟。
缺点是,所占用的人力物力要多,相对成本增加。
公鸡所占饲养面积和饲喂设备一般比母鸡多20%。
公鸡在生长期也需要限制饲喂,在限饲期间,应在无料日给公鸡小麦或玉米粒啄食,每只每日5g,以免公鸡啄羽和打斗,并随时淘汰有生理缺陷的公鸡和雌雄鉴别错误而混入的母鸡。
生长期公鸡的光照可比母鸡多2h,以促进性发育稍早于母鸡,20周龄时将发育正常的公鸡,按母鸡数11%的比例均匀放入母鸡群。
为了避免啄斗并减少应激反应,要在晚上或鸡舍黑暗时进行。
如果采用生长和产蛋两段饲养,即公母鸡都需要转舍,则应提前5~7天先将公鸡转到产蛋舍,使其熟悉环境,获
得环境优势,不致被母鸡所欺。
肉种鸡饲养管理手册一、肉种鸡饲养管理概述肉种鸡的饲养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作,需要掌握种鸡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发育规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饲养方案和管理措施。
在肉种鸡的饲养过程中,要注重鸡舍的卫生和防疫,保证种鸡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二、肉种鸡的生物学特性肉种鸡与蛋鸡相比,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抗病能力强等优点。
但是,肉种鸡对饲养环境和管理技术的要求也更高,需要特别注意保持鸡舍的适宜温度和湿度,避免环境变化对种鸡产生不良影响。
三、肉种鸡的饲养环境1. 鸡舍建设:鸡舍应建在通风良好、阳光充足的地方,鸡舍内部的设计应符合种鸡的生活习性和生长发育需要。
2. 饲养密度:合理控制饲养密度可以提高种鸡的生存率和生长速度,保持鸡舍的卫生和通风。
3. 饲料和水质: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和水质是保证肉种鸡健康和生产效益的关键。
4. 防疫管理:定期检查鸡群的健康状况,制定科学的防疫方案,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四、肉种鸡的饲养管理要点1. 饲料管理:根据肉种鸡的不同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合理配制饲料,保证种鸡获得足够的营养。
2. 饮水管理:保持水源清洁,提供充足的饮水量,注意饮水的卫生和安全。
3. 光照管理:根据肉种鸡的生长阶段和品种特点,制定合理的光照方案,促进种鸡的生长和发育。
4. 温度管理:保持鸡舍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环境变化对种鸡产生不良影响。
5. 防疫管理:定期检查鸡群的健康状况,制定科学的防疫方案,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6. 记录管理:建立完整的饲养记录和管理档案,包括饲料消耗、饮水量、死亡率、疫苗接种等信息,以便于跟踪和管理。
五、总结肉种鸡的饲养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作,需要掌握种鸡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发育规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饲养方案和管理措施。
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和环境控制,可以提高肉种鸡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效益,为养殖户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要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采用科学的饲养方式和废弃物处理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种公鸡饲养方法肉用种公鸡的饲养方式直接决定着种公鸡的优良状况,种公鸡在不同生长阶段养殖户应使用不同的饲养方式最好。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种公鸡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种公鸡饲养方法公骨骼生长发育在8周之前大约完成85%,在12周之前大约完成95%,如果我们错过这个骨骼快速发育的时期,以后再补救的话就来不及了。
10周~15周期间,睾丸和生殖系统开始快速发育,16周~24周在生殖系统分泌的激素刺激下睾丸的质量迅速增加,在15周时睾丸大小在0.5克左右,20周时达到2.0克,23周时为12克~22克。
这段时间的管理措施是首先要保证密度合适,并使雏鸡严格按照标准体重生长和发育。
这段时间骨骼的大小与体重高低成正比,因此可以用每周称重的方式来简单了解鸡的生长趋势。
此外,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多触摸鸡的胸肌,胸肌发育不好的要及时淘汰。
保证公鸡的均匀度最重要,在5周以后,如体重不达标,要及时淘汰。
我们的目标是养出骨骼适中的公鸡,此段时间低于标准体重的公鸡有可能在未来几周内体重达标,这样的鸡在产蛋初期的受精率比较正常,但是到产蛋中后期的生产力会迅速下降。
因此,在15周~22周期间,通过每周的称重及时挑出体重不达标的公鸡并淘汰,使鸡群有一个良好的均匀度,这才是保证产蛋中后期受精率的最重要措施。
一般22周龄公母混群,混群后要密切关注公鸡的采食与体重,并在产蛋前期及时挑出不适应母鸡舍环境的公鸡。
种公鸡饲养技巧一、肉用种公鸡的发育特点1. 体重增长。
在4周龄时体重应达到标准或超出标准100~150克,光照时间必须调整到能使饲料采食完全。
6周龄时体重应达到1000克以上,甚至达到 1200克。
在7~15周龄有条件的可以小心尝试把体重拉回到标准,使体重平稳增长,有可能在13~15周龄使体重逐渐拉回到标准或比标准高50~100 克。
在16~26周,无论此时体重大小必须保持周增重达标,因为此时睾丸开始迅速增长。
2. 骨架发育与胫骨长度。
肉用种鸡的饲养方式是什么肉用种鸡为人们提供各种特色的蛋、肉等食品,为人们提供廉价优质的动物蛋白。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肉用种鸡的饲养方式,一起来看看。
肉用种鸡的饲养方式1.肉用种鸡的饲养方式与饲养密度传统饲养肉用种鸡的全垫料地面饲养法,由于密度小,舍内易潮湿和窝外蛋较多等原因,现今很少采用。
目前采用比较普遍的肉用种鸡饲养方式有如下3种:(1)漏缝地板有木条、硬塑网或金属网等漏缝地板,均高于地面约60厘米。
金属网地板需用大量金属支撑材料,但地板仍难平整,因而配种受精率不理想。
硬塑网地板平整,对鸡脚很少伤害,也便于冲洗消毒,但成本较高。
目前多采用木条或竹条的板条地板,地板造价低,但应注意刨光表面和棱角,以防扎伤鸡爪而造成较高的趾瘤发生率。
此类型每平方米可养5.2只。
(2)混合地面漏缝结构地面与垫料地面之比通常为6:4或2:l。
舍内布局常是在中央部位铺放垫料,靠墙两侧安装木(竹)条地板,产蛋箱在木条地板的外缘,排向与舍的长轴垂直,一端架在木条地板的边缘,一端悬吊在垫料地面的上方,这便于鸡只进出产蛋箱,也减少占地面积。
混合地面的优点是:种鸡交配大多在垫料上,比较自然。
在两侧木板或其他漏缝结构的地面上均匀安放饲槽与自流式饮水器(槽)。
鸡每天排粪大部分在采食时进行,落到漏缝地板下面,使垫料少积粪和少沾水。
这类混合地面的受精率要高于全漏缝结构地面,饲养密度稍低一些,每平方米养种鸡4.3只。
(3)笼养近年来肉种鸡笼养方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较早的笼养是群笼,每笼养2只公鸡16只母鸡。
由于肉种鸡体重大,行动欠灵活,在金属底网上公母鸡不能很好地配种,受精率偏低,产蛋后期更严重,因此实际生产中采用者甚少。
而每笼养2只种母鸡的单笼,采用人工授精,既提高了饲养密度,又获得了较高而稳定的受精率,因而采用者日趋增多。
鸡的价值雉鸡是鸡形目雉科雉属的1种。
又名野鸡,山鸡,雉,环颈雉,项圈野鸡。
在中国,除青藏高原的大部分以外,分布遍于全国。
2023-11-04CATALOGUE目录•饲养前的准备工作•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公鸡的选择和利用•公鸡的饲养技术•公鸡的管理技术01饲养前的准备工作了解肉用种公鸡的品种特性、生长速度、生产性能等。
确定饲养规模和饲养计划,包括饲养密度、饲喂方式、饲料营养等。
了解肉用种公鸡的饲养计划根据肉用种公鸡的品种特性和生长阶段,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和目标。
考虑饲养成本、饲料来源和季节性因素,确保饲养计划的可行性。
制定饲养计划和目标准备鸡舍、笼具、饮水器、食槽等饲养设备。
准备防疫、消毒用的器械和药品。
安排好饲料、水源和日常管理所需的其他物品。
准备饲养设备和用具02饲养管理保证饲料质量,使用全价配合饲料,避免使用发霉、变质、受污染的饲料。
饲料质量饲喂时间饲喂方式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饲喂,保证公鸡有足够的采食时间。
采用自由采食或限制饲喂的方式,根据公鸡的体重和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调整。
030201保证饮水的清洁卫生,使用自来水或深井水,避免使用污染的水源。
水质保证每只公鸡有足够的饮水空间和足够的饮水器数量。
饮水器数量定期清洗饮水器,保持饮水器的卫生和水的清洁。
饮水卫生温度适宜保持舍内温度适宜,避免过高或过低,影响公鸡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
温度控制根据公鸡的生长发育阶段和季节变化,适时调整温度,保持舍内温度的稳定。
温度管理根据公鸡的生长发育阶段和品种特点,制定适当的光照时间表。
光照管理光照时间保持光照强度适宜,避免过强或过弱的光照对公鸡造成不利影响。
光照强度保证光照均匀,避免公鸡出现背光和受光不均的情况。
光照均匀度03通风设施定期检查通风设施是否正常运转,确保通风系统的稳定和有效性。
通风管理01通风量保持舍内通风量适宜,避免通风不良导致空气污浊和湿度过高。
02通风方式采用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的方式,根据季节和气候条件进行调节。
03疫病防治制定疫病防治计划制定防治计划根据本场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防治计划,包括疫苗接种、药物预防、消毒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