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醉翁亭记》试题(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5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知识点详解、一课一练及参考答案-中学语文试卷测试题《醉翁亭记》同步练习一、虚词注解(一)“而”用法:1.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承接3.而年又最高:表递进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递进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表承接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表承接7.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8.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9.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因果10.往来而不绝者:表修饰11.临溪而渔:【有争议】Ⅰ.当“临”为动词时,表顺接Ⅰ.当“临”为介词时,表修饰12.溪深而鱼肥:表并列13.泉香而酒洌:表并列14.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15.起坐而喧哗者:表并列1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17.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二)“之”用法: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2.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3.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4.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5.山水之乐:助词,的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7.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8.宴酣之乐:助词,的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二、词类活用1. 山行六七里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2.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的翅膀张开一样,名词作状语。
3. 名之者谁名:命名,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4. 自号曰醉翁也号: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5.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以……为乐,意动用法;(后)乐:乐趣,名词。
6. 至于负者歌于途歌:歌曲,名词用作动词,唱歌。
7. 杂然而前陈者前: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8. 太守宴也宴:设宴,名词作动词三、古今异义词1.非丝非竹竹:古义:管乐器;今义:竹子2.四时之景不同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3.野芳发而幽香发:古义:开放;今义:散发4.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情趣;今义:愿望,心愿5.林霏开开:古义:消散;今义:打开6.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四、一词多义1.归(1)太守归而宾客从:回去(2)云归而岩穴暝:聚拢(3)暮而归:回来2.谓(1)太守谓谁:为,是(2)太守自谓也:命名3.临(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居高向下(2)临溪而渔:靠近4.秀(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2)佳木秀而繁阴:草木茂盛的样子5.乐(1)山水之乐:乐趣(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对...感到快乐【第一个“乐”】6.而(1)溪深而鱼肥:表并列(2)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递进(3)杂然而陈前者:表修饰(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表承接五、特殊句式1.倒装句(1)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集锦一.[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乎,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未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每题2分,共10分)8.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居庙堂之高则忧居十日,扁鹊夏见C、不以物喜以天下之所顺D.宴酣之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9.[甲]文中的“进”是指“”,“退”是指。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11.《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岳》文着眼于“”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文则寄情山水,将统一起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12.从《岳阳楼记》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答:二.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时_________ 陈_________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醉翁亭记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______。
2. 醉翁亭位于______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
3. 文中“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下一句是______。
4. 醉翁亭记中“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达了作者______的情怀。
5. 文章中“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描绘了______的景象。
二、选择题1. 《醉翁亭记》中“醉翁”指的是谁?A. 欧阳修B. 苏轼C. 王安石D. 范仲淹答案:A2. 醉翁亭记中“山水之乐”所表达的情感是?A. 悲伤B. 喜悦C. 愤怒D. 无奈答案:B3. 下列哪一项不是《醉翁亭记》中所描述的景色?A. 林霏开B. 岩穴暝C. 江水绿D. 风雪交加答案:D三、简答题1. 请简述《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含义。
答:此句意在表达作者欧阳修虽然饮酒,但真正的快乐并不在于酒本身,而在于欣赏和体验山水之间的自然之美,以及与民同乐的愉悦心情。
2. 《醉翁亭记》中,作者如何描绘滁州的山水之美?答: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滁州的山水之美,如“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等,展现了滁州山水的秀丽和深邃,以及四季变化的景色。
四、阅读理解题阅读《醉翁亭记》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1. 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什么内容?答: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山间朝暮和四时的变化,以及自然景色的美丽。
2.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一句中,“高洁”一词用来形容什么?答:“高洁”一词用来形容风霜的清冷和纯洁,同时也隐喻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向往。
五、论述题请结合《醉翁亭记》全文,谈谈你对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理解。
答:《醉翁亭记》中,欧阳修通过描绘滁州的山水之美和与民同乐的场景,表达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
他认为,真正的快乐不仅来源于个人的享受,更在于与民共享。
醉翁亭记试题及答案一、试题1. 简述《醉翁亭记》的主要内容。
2. 描述文中翁主人的性格特点。
3. 分析文中“酷热”和“湖光山色”两个景象在情感和意义上的差异。
4. 解释文中“十翁九醉”这一表达的意义。
5. 从醉翁亭的建筑特点及历史背景来探讨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意义。
6. 分析醉翁亭中的“酒”,对于翁主人的意义以及整个文章的主题有何影响。
7. 就翁主人最后“愿临终不临霜”一句进行解读。
8. 指出文章的描写手法以及运用的修辞手段,并分析其效果。
二、答案1. 《醉翁亭记》主要描写了作者到苏州时游览醉翁亭的经历。
在游览过程中,作者赞美了苏州的美景,并以醉翁亭为依托,反思了人生的屈辱与短暂。
文章通过对景物描写及主人公翁主人的刻画,表达了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思考。
2. 翁主人被描绘为一个性情豪放、潇洒洒脱的人物。
他对酒充满了激情,醉生梦死中表达着他对人生的态度。
他嘲笑世俗的名利,倡导自由不羁的生活方式。
他以自嘲的方式,将自己与其他浮躁的人们进行对比,凸显出自己的独特性格和追求。
3. “酷热”和“湖光山色”是文章中两个不同的景象描述。
其中“酷热”代表了世俗的名利和压力,它是对人生的拘束和煎熬的象征。
而“湖光山色”则代表了自然的美好和宁静,它是对人生悠闲与追求自由的表达。
通过这两个景象的对比,文章中展示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
4. “十翁九醉”这一表达意味着翁主人在世俗中游走,但他并不为世俗所累,更愿沉醉于自己创造的自由世界中。
这句话反映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也暗示了人们应该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真谛。
5. 醉翁亭是苏州的一座名胜古迹,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特色。
文章中通过对醉翁亭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追求自由和不被束缚的思考。
醉翁亭蕴含了诗人对于自由境地的理念,同时也是诗人感慨人生短暂和不受拘束的一个象征。
6. 在文章中,“酒”是一个重要的象征物。
对于翁主人来说,酒代表了他对于自由和追求的热爱。
他常常沉醉在酒的世界里,以此来逃避压力和烦恼。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醉翁亭记》测试题班级_____ 学号____ 姓名______ 成绩_____(一)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一、解释加点的词。
(10分)1、环.滁皆山也( )2、林壑.尤美(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5、饮少辄.醉( )6、名.之者谁( )7、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 8、醉翁之意.不在酒( )二、翻译句子。
(12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5、环滁皆山也。
6、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三、回答问题。
(12分)1、 文段出自《 》作者__________是 (代)着名文学家。
(3分)2、描写滁洲城总的地理环境的句子是: 。
(1分)3、描写琅琊山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4、描写景物由远而近的句子是从 到 (2分)5、写醉翁亭命名之意的句子是: 。
(1分)6、文段中直抒作者胸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7、文段写琅玡山和酿泉,是为了引出 ,接着解释亭名的来由,其中跟文章的脉络关系最密切的一句是: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醉翁亭记》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1.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 环滁(chú)林壑(hè)蔚然(wèi)琅琊(yá)B. 翼然(yì)野蔌(shù)弈者(yì)繁阴(fán)C. 酒洌(liè)辄醉(zhé)伛偻(yǐ)觥筹(gōng)D. 颓然(tún)苍颜(cāng)提携(xié)喧哗(xuān)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B.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C. 野芳发而幽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D.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太丘舍去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 才美不外见。
C. 属予作文以记之。
D. 醉翁之意不在酒。
4.选出“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项()A. 禽鸟知山林之乐B. 名之者谁C. 四时之景不同D. 醉翁之意不在酒5.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与“亭”结缘,不但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名篇,还留下许多联语佳句。
在学习《醉翁亭记》时,小华查阅资料得知,醉翁亭一带的建筑还有二贤堂、冯公祠、古梅亭、意在亭等。
小华记下了其中的一些对联,发现有很多都源自《醉翁亭记》,于是他想把与课文无关的对联筛选出去。
下列应被筛出的一副对联是()A. 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自称翁B. 泉声如听太守操海日已照琅琊山C. 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D.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6.下列句子的译文有误的一项是()A.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译文:不久,太阳落山了,人影四处散开,太守随着宾客们回去了。
B.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欢乐,酒醒后又能用文字来记述这件乐事的人,就是太守。
C.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孔子语密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醉翁亭记》中考试题(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7-11题。
(15分)[甲]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①。
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②,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③。
蒲苇莲芡④,有A 之思;椅桐桧柏,有B 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
其深可以隐,其富⑤可以养。
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
(节选自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注释]①灵壁:即今安徽灵壁县。
张氏之园:为宋仁宗时殿中丞张次立的庄园。
汴(bi àn ):汴水。
②余浸:支流。
③岩阜:假山。
④芡(qi àn):水生植物。
⑤富:丰饶的物产。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佳木秀.而繁阴 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修.竹森然以高 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为陂池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将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深可以隐,其富⑤可以养。
醉翁亭记试题含答案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1】解释以下语句中加点的。
(1)树林阴翳翳:
(2)太守谓谁:
【小题2】用现代汉语解释以下语句。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小题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表达了太守的什么思想?
【小题4】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小题1】(1)翳:遮盖
(2)谓:为,是
【小题1】例如:不久太阳落山,人影零散纷乱,这是太守归来宾客跟随。
【小题1】与民同乐。
【小题1】例如:太守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
在实际生活中,我每遇到一点困难就怨天尤人,不去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而作者在仕途受挫的情况下,没有抱怨,而是心系百姓,与民同乐。
他是我学习的典范,我要学习他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解析【小题1】评分标准:每题1分。
【小题1】评分标准:翻译正确,一句一分。
【小题1】评分标准: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1】评分标准:生活态度1分,联系实际谈看法2分。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经典美文、试题大全、教案资料、公文写作、古诗文、实用文、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s, classic beautiful essays, test questions, teaching plan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ancient poems, practical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respect Please pay attention!醉翁亭记阅读答案醉翁亭记阅读答案(15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醉翁亭记》试题及答案《醉翁亭记》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一、解释加点词语:1. 环滁皆山也;环而攻之。
2. 翼然临于泉上者。
3. 名之者谁。
4. 饮少辄醉。
5.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 云归而岩穴暝。
7. 非丝非竹。
8. 颓然乎其间者。
9. 树林阴翳。
二、翻译下列句子。
10.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1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3.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4.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1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三、选择题16.选出解释不准确的一项。
()A.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B.山肴野蔌:在山中在野外所做的美味食物。
C.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由大人搀着走。
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D.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相互错杂。
17.品析有误的一项。
()A.第一大写山间朝暮和四时之景色,是美丽的“风景画”。
B.作者用分述总收之法,将山水之乐具体化,点出乐字,使文意加深一层。
C.第二段写太守醉游琅琊山的情形,是生动的“风习画”。
D.作者极写游客之乐,侧面显示政治清明,表达出“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文意又深了一层。
四、回答下列问题。
18. 全文的主旨是什么?19.文中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20.文中描写景色的句子很多,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②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③写春景的句子是:④写夏景的句子是:⑤写秋景的句子是:⑥写冬景的句子是:21.“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22.请填写古代人名把下面对联补充完整。
试题
一、基础达标
1.下列字形及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滁.(chǔ)州林壑.(hè)蔚.(wèi)然琅.(láng)琊
B.潺.(cán)潺辄.(zhé)醉林霏.(fēi)岩穴瞑.(mín)
C.伛偻.(lǚ)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
D.对奕.(yì)觥.(gōng)筹阴翳.(yì)颓.(tū)然
2.下面各句中“而”字应重读的一项是()
A.朝而往,暮而归。
B.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C.北山愚公者,面山而居。
D.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它不同的一项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4.下列句子和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的一项是()
A.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C.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5.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3)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6.“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代在散文方面有成就的八位名家,请依次写出他们的名字。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并指出其句式特点。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8.结尾部分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睛之笔的句子是什么?
9.文章勾勒出一幅“与民同乐”的图画,其中包括风景画和风习画,而风习由、、、四个画面组成,其中的画面是核心,其余三幅画面为写这幅画面服务,起到陪衬作用。
10.“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这一句中表达的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11.欧阳修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亲荻秆画地教读,请你写出一两则中国历史上有关母亲精心教育儿子的典故,并用一句话加以评价。
(二)课外阅读
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
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皇上)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注】上:宋朝皇帝。
涵煦:滋润化育。
刺史:指欧阳修。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2)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子游也。
13.文段中点明作者写作目的的句子是什么?
14.文段中所写景物与《醉翁亭记》中描写的景物相类似的句子是什么?
15.本文段选自欧阳修的《丰乐亭记》,结合文段,想想作者为什么要以“丰乐亭”来命名。
16.从文段可以看出,作者表现出了与《醉翁亭记》一文相同的政治理想,这理想是什么?(不超过5个字)
三、综合性学习
17.著名的法国幽默作家贝尔纳有一天去一家饭店吃饭,他对那里的服务很不满意。
付账时,他对他对饭店的经理说:“请拥抱我。
”
“什么?”经理不解地问。
“请拥抱我。
”
“到底是怎么回事?先生。
”
“永别了,以后你再也见不到我了。
”
(1)贝尔纳要求饭店经理拥抱他的用意是什么?
(2)贝尔纳说的“永别了”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四、写作训练
18.人生的历程,就是不断寻找真善美的过程,无论是做人的道理,还是具体的东西,都需要我们用心寻找。
比如寻找心爱的物品,寻找失落的感情,寻找生活的快乐,寻找人生的坐标等等。
你如今又在寻找什么呢?请以“寻找”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参考答案
1.C
2.D
3.C
4.A
5.(1)比喻(2)借代(3)设问
6.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7.容颜苍老,头发斑白,歪歪倒倒地坐在宾客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这是文言文中的一个判断句式,“者……也”是这一句式的标志之一。
8.醉能同其乐
9.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太守醉
10.仕途失意,寄情山水,与民同乐,排遣内心郁闷;但壮志未酬,不禁发出游人“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的慨叹。
11.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
评价言之有理即可。
12.(1)喜欢滁州地方偏僻而政事简略,又爱这里的人习惯于安适清闲。
(2)又幸好当地百姓为他们获得丰收的年景而高兴,因而爱和我一同游玩。
13.夫宣上因德,以与民同乐,刺史之事也。
14.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15.因为当地百姓获得丰收,生活和美快乐,作者又与民同乐,所以以此命名。
16.与民同乐
17.(1)表示自己对这家饭店的服务不满意。
(2)表示从此不会再到这家饭店吃饭。
18.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