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地球的自转-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31 MB
- 文档页数:12
浙教版科学七下《地球的自转》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地球的自转》章节。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时间差异等),以及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2. 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用地球仪、直尺、圆规、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现象,并提出问题:“地球为什么会自转?地球自转会产生哪些地理现象?”2. 例题讲解:讲解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并结合地球仪进行演示。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并计算地球自转的周期。
4. 知识讲解: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时间差异等,并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适应这些影响。
六、板书设计1. 地球的自转定义: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旋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24小时(1天)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时间差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列举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2. 答案:(1)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旋转,周期为24小时(1天)。
(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包括昼夜更替、时间差异等。
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转使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不同区域,产生白天和黑夜的交替;时间差异是由于地球自转使不同地区的地方时不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等教具,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以及地理现象。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地球的自转》精美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的第一节《地球的自转》。
详细内容包括: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自转的周期以及地球自转对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科学方法,探究地球自转对生活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球自转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自转的动画,引发学生对地球自转现象的兴趣,提出问题:“地球为什么会自转?自转会产生哪些地理现象?”2. 新课内容:(1)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3)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时差。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地球自转对生活的影响。
4. 例题讲解:讲解地球自转相关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地球自转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地球的自转定义: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天(约24小时)。
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时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和周期。
(2)举例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分析地球自转对生活的影响。
2. 答案:(1)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周期为一天(约24小时)。
(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时差等。
浙教版科学七下《地球的自转》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七下册《地球的自转》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时差等),以及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规律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及其与公转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手电筒、计时器。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激发学生兴趣。
2.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的光照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3. 知识讲解:(1)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时差等;(3)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4. 例题讲解:讲解地球自转相关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地球自转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地球的自转定义: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24小时(一天)地理现象:昼夜更替、时差等与公转的关系: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公转产生四季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地球自转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举例说明。
(3)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是什么?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地球自转的概念和方向掌握较好,但在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方面存在一定难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自转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