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入划分及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二章财政分配关系案例1:印度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印度是联邦制国家,中央与地方实行分级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在划分事权、财权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央、邦、市三级独立预算。
从中央与邦的财政收支划分看,财政收入划分为中央固定收入、地方固定收入、中央和地方共享收入三类。
中央财政固定收入主要包括:关税、法人所得税、利息税、赠与税、福利税、联邦领地占用税、中央非税收入、债务收入等。
地方财政固定收入主要包括:销售税、农业所得税、土地收入、印花税、特种商品税、交通税、旅游税、地方非税收入、来自中央政府的补助等。
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产品税等;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支出划分上,中央财政支出主要包括:中央计划项目支出、债务还本付息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社会公益事业费、经济部门事业费、对地方的财政补助等。
地方财政支出主要包括:地方计划项目支出、行政管理费、社会公益事业费、经济部门事业费、对市级政府的财政补助等。
中央财政在整个财政体系中占支配地位,财权财力的集中程度较高。
中央财政收大于支,邦和市支大于收。
中央本级筹集的财政收入占全国三级政府财政总收入的70%以上,邦和市加在一起接近30%。
中央用于本级的支出则不到三级政府财政总支出的一半,所余的财力用于自上而下对邦政府的补助;从中央与邦的财政资金往来看,印度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是通过财政委员会制定的五年财政计划确定的,即由财政委员会具体确定每五年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分成比例及财政补助,一旦被议会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在执行过程中不得调整。
中央对邦的资金分配关系体现中央实施各邦之间的“横向均等化”,即通过中央政府自上而下进行补助,调节各邦间的发展和平衡。
中央政府对25个邦级政府实行补助,近年来邦级政府的财力约有40%来自中央政府的补助拨款。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补助制度,实际上是对不同邦在收入、支出两方面因自然、社会、经济、种族等各种因素而形成的客观差异,以及因政策目标、努力程度和工作效率等因素而形成的主观差异加以调节,给予各地不同数量的补助数额,从而使自然、经济环境迥异的不同地区的公民,都能得到基本同等水平的公共服务。
一、案例介绍财政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政府凭借政府权力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各种形式收入的总和,包含税收、企事业收入、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收入、债务收入、规费收入、罚没收入等。
财政收入高低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
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规模受到许多因素影响。
例如国民生产总值的大小,社会从业人员的多少,税收规模大小、税率高低因素等。
本案例选择四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分析其对财政收入的影响程度。
某地区18年数据资料如下表,请分析其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说明拟合效果,并对未来三年进行预测。
表1-1 财政收入及相关因素的原始数据二、案例分析1.请分析其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说明拟合效果。
以“财政收入”为y变量,“税收”、“国民生产总值”、“其他收入”、“社会从业人数”为x变量做多变量回归统计分析,如表2-1四个变量的回归统计分析数据表所示,由于置信度取95%,即(α=0.05),而“其他收入”、“社会从业人数”两变量的P值均大于0.05,说明这两个变量与“财政收入”相关度极低,所以四个变量中只有“税收”、“国民生产总值”对“财政收入”有显著影响。
表2-1 四个变量的回归统计分析数据表回归统计0.99660Multiple R1R Square0.993213Adjusted R Square0.991124标准误差138.7964观测值18方差分析df SS MS F Significance F回归分析4366481789162044475.59346.00459E-14残差13250437.819264.45总计1736898615Coefficients标准误差t Stat P-value Intercept767.9963692241.2594929 3.183279380.007195527税收(亿元)0.0542491380.013198424 4.1102740520.001229258国民生产总值(亿元)0.3680777950.135285288 2.7207525630.017487774其他收入(亿元) 1.1037750410.627427253 1.7592079950.102040001社会从业人数(万人)-0.0036649760.006835364-0.5361786340.60088982去除相关度极低的“其他收入”、“社会从业人数”两变量重新做多变量回归统计分析(α=0.05),结果如表2-2两个变量的回归统计分析数据表所示,Adjusted R Square值为0.99说明“税收”、“国民生产总值”对“财政收入”的相关度极高,拟合效果极好,而常数项,“税收”、“国民生产总值”两变量的P值均小于0.05,说明该拟合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检验。
财政学案例分析案例: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是社会和谐基础近年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衡量一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否公平有三个指标:一是分配率,指的是劳动报酬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二是每小时劳工成本中的福利开支;三是社会保障税与个人所得税占政府税收收入的比重。
如果劳动者的报酬总额占GDP的比重越高,说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越公平。
同样,每小时劳工成本中的福利开支越高,或社会保障税与个人所得税占政府税收收入的比重越高,则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越公平。
在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上述三项指标各自所占比重都很高。
以美国为例,国民总产值的70%是“按劳分配”的,其他国家的分配率也普遍都在54%-65%之间。
另外,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也至少在40%以上,有些国家更达60%以上。
初次分配的这些特征至少反映了一个事实,即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格局,是以初次分配中的公平因素为主,以政府再分配中的公平调节为辅。
中国的情况恰恰相反。
目前初次分配存在着资本所有者所得畸高、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劳动所得持续下降的局面。
根据《中国统计摘要(2006)》有关数据测算,2005年,我国GDP实现18万亿元,全国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为4.8万亿元,但职工工资总额只有1.9万亿元,只占GDP的11%,占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40%,另有2.9万亿元(约占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0%)通过非工资渠道分掉了。
除此外,职工工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逐年下降,1991年为15.3%,1996年为13%,2000年下降到12%,2005年下降到11%,同时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持续扩大。
此案例涉及书本第一章的内容,首先,中国的经济体制是以市场经济为主,计划经济为辅,所以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
材料中,“中国的情况恰恰相反。
目前初次分配存在着资本所有者所得畸高、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劳动所得持续下降的局面”是由于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时书上P17讲到市场缺陷,这与市场缺陷是有关系的,主要包括1.条件性市场缺陷。
第七章财政收入 + 第九章非税收入7.1 解析2009年中央财政收入预算表2009年中央财政收入预算表单位:亿元注:1.为简化中央与地方财政结算关系,从2009年起,将地方上解与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作对冲处理,因此,本表2009年中央财政收入等于中央本级收入。
2.成品油税费改革增收主要包括提高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增加的收入,以及相应增加的增值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收入。
资料来源:财政部网站简要分析:网上公布的2009年中央财政收入预算表,清晰地说明了中央财政收入来自哪里:第一项“税收收入”中,公布了2009年国内增值税和消费税、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等诸多税种的预算收入,此外还公布了今年各项非税收入的预算数据。
这些重要数据及时公开,一方面是为了社会各界更多地了解中央财政的收支安排,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督促财政部门在公众监督下更好地执行预算。
”思考题:请分析2008年我国财政收入结构。
7.2 乱收费何时休?近日,大渝网Q吧出现一篇名为《史上最牛政府收费》的帖子,一张由重庆长寿区邻封镇田普村12组组长开出的收据中,坦然写出了“好处费”的字样。
发帖人“守夜人”称,组长称,这是为了帮村民拿征地补偿请客吃饭的费用。
“守夜人”在帖子中介绍,2005年,因长狮公路菜家沟路段发生危岩经常垮塌事件,长寿交通局对长狮公路菜家沟路段的危岩进行治理,治理过程中,自己家被占用了2.3亩土地,同时村里很多居民也被占地。
区交通局给予村民补偿,但比对当时的补偿规定,自己拿到手的补偿已经少了一大半。
记者联系到长寿区邻封镇田普村村民代某,他介绍,2005年,长寿交通局治理长狮公路菜家沟路段的危岩,自己家被征田2.186亩,地1.086亩。
按照交通局的文件规定,他本应得到补偿费为49133元。
可当时他得到的补偿仅有22000余元。
据组长告诉代,镇政府开出的土地补偿费的标准为每亩10920元,而村委会又扣出了百分之三十的“管理费”,生产队(组)又每户扣除了几百元的“工资好处费”,所以代某的补偿费只剩下2万2千多元。
前言近年来,全国许多高校都有一些《财政学》案例分析,它们基本是以案例库的形式出现的。
这种形式,虽然往往设计精巧,却不易提起读者学习的兴趣。
而从内容上看,有些案例直接照搬国外,不完全切合我国实际;有些案例则陈旧老套,没有时代感也缺乏现实针对性。
我们组织的《财政学》案例分析在内容和形式上均有所突破:从内容上看,案例的时代性强,一方面紧密联系我国财政改革实践,另一方面,也注意了典型的国外财政案例的选取。
这些案例都是从近期财经信息中精心挑选的,都能较好地反映《财政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而具体的案例分析虽然三言两语,却也能精辟独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从形式上看,《财政学》案例来源于经济生活实践,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说明的原理对内容有选择地作了增删、节选和重新加工,其中尤其突出了学者的观点。
这一方面使得具体案例和学者观点条分缕析,文章结构清晰明了;另一方面也能尽量保持原文的精要,使初学者既能理解相关的财政学原理,也能体会到学者名家的生花妙笔和解决财政问题的独特思路。
为了更好地让初学者领会财政学原理,笔者将财政学原理拆分在包括导论(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财政支出概述、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财政收入概述、税收原理、税收制度、国债原理、国家预算、预算管理体制、财政平衡、财政政策、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财政问题等十三章内。
而每一章划分成数节,每节原理的阐释具体包括案例、简要分析、思考题和原理综述四个部分。
《财政学》案例分析是财政学初学者登堂入室的利器;而对于那些对财政学已有一定把握者来讲,通过《财政学》案例分析你也可以管窥我国《财政学》研究的发展状况,仔细研读,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我们希望,《财政学》案例分析能够切实地促进学习者对于财政学的学习兴趣,对从事《财政学》教学工作的同行也有所启发。
鉴于笔者水平有限,其中或有错误和遗漏之处,敬请专家、学者和读者批评指正。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第一节政府与市场一、案例及分析(一)案例1.1:分拆垄断企业,能否解决问题?1、分拆微软,打破垄断2000年美国地方法院法官杰克逊法官的初步判决,几乎吸收了司法部全部反微软的观点。
事业单位收支业务案例范文一、案例背景。
咱们就说有这么一个文化类的事业单位,叫阳光文化中心。
这个中心呢,日常就是搞搞文化展览啊、给市民开办文化讲座之类的活动,当然啦,也有一些文艺创作项目。
二、收入业务。
# (一)财政拨款收入。
1. 基本经费拨款。
每年年初,政府会根据阳光文化中心的人员编制、日常运营需求等情况,给拨一笔基本经费。
就好比是给这个中心的“生活费”,让大家能正常上班,办公室能正常运转。
比如说,今年政府给拨了100万的基本经费。
这100万一到账,财务小王可就忙起来了。
他得先核对拨款的金额和文件要求,确保钱数没错,来源正规。
然后就在账目上记一笔:“借:银行存款100万;贷:财政拨款收入基本经费拨款100万”。
这就像把钱放进了单位的大口袋里,同时在账本上标明这钱是政府给的基本生活费。
2. 项目专项拨款。
有一次啊,阳光文化中心要举办一个大型的历史文化展览。
这可不是个小项目,得花钱啊,从场地布置到文物展品的运输安保,哪哪都需要钱。
政府知道这个事儿之后,专门给这个展览项目拨了80万的专项资金。
钱一到账,小王又开始忙活了。
他得把这笔钱单独记账,因为这是专款专用的。
他在账本上记着:“借:银行存款80万;贷:财政拨款收入项目专项拨款(历史文化展览项目)80万”。
这就好比是给这个展览项目开了个小账户,专款专用,可不能乱花。
# (二)事业收入。
1. 文化讲座收费。
阳光文化中心经常会开办一些文化讲座,有些讲座是面向市民免费的,但也有一些比较专业的讲座是收费的。
比如说,有一次请了一位很有名的历史学家来做关于古代文明的讲座,这个讲座比较深入,适合那些对历史有浓厚兴趣的专业人士或者深度爱好者。
所以呢,中心就对这个讲座收了费,每人100元,一共来了200人参加,那就是一笔2万的收入啊。
收费员小李把钱收齐了交给财务小王。
小王就记上:“借:库存现金2万;贷:事业收入文化讲座收入2万”。
这就像是大家为了获取知识,给中心的一点小回报,中心呢,就把这回报记下来作为收入。
财政收入划分
(一)一般规则
税种属性是决定政府间收入划分的主要标准。
市场经济国家一般遵循以下具体原则:一是集权原则。
无论是联邦制国家,还是单一制国家,为了保持政策的统一性与社会稳定,维护中央政府权威,一般都在政府间初次分配中集中较多的财力,将收入份额较大的主体税种划归中央政府。
二是效率原则。
对于一些流动性较强的收入,作为中央政府收入,不仅征管较为简便,而且不易流失;一些流动性不强的收入如以土地为课税对象的收入,地方政府较为了解税基等基本信息,同时税基流动性差,收入相对稳定,划归地方政府易于操作,征税效率较高。
三是恰当原则。
为了有效实施宏观调控,对于一些调控功能较强的税种通常作为中央政府收入,对于体现国家主权的收入如关税等,不宜作为地方收入或实行中央地方分享。
四是收益与负担对等原则。
对于收益与负担直接对应的收入如使用费等,一般作为地方政府收入。
中央地方收入划分办法
(二)市场经济国家的典型做法。
从各国具体实践看,日本、英国等单一制国家通常将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等大宗税种作为中央收入,中央收入比重相对较高;德国、美国等联邦制国家一般将所得税纳入联邦与州等地方政府的共享范围,财力集中水平略低于单一制国家。
另外,各国普遍将财产税、车辆税、销售税等作为地方政府收入。
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全口径中央财政收入比重(%)
注:2005年数据。
政府间收入划分国际比较。